隱睪43例臨床觀察與分析_第1頁
隱睪43例臨床觀察與分析_第2頁
隱睪43例臨床觀察與分析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隱睪43例臨床觀察與分析【摘要】目的討論睪丸下降固定術治療隱睪的治療效果,為臨床積累經歷。方法回憶性分析我院采用睪丸下降固定術中的皮下肉膜外腔隙固定術治療43例49側隱睪患者的診治資料。全組患者中位年齡6歲,其中左側15例(34.9%),右側22例(51.2%),雙側6例(14.0%)。腹股溝型31側(63.3%),腹腔型18側(36.7%)。結果所有患者睪丸均降至陰囊內,隨訪睪丸無萎縮及回縮,睪丸血供正常。中位住院天數為9天。結論皮下肉膜外腔隙固定術治療隱睪患者平安有效,住院時間短,恢復快。【關鍵詞】隱睪睪丸下降固定術療效隱睪是泌尿外科常見的一種先天發育異常,又稱睪丸下降不全,指睪丸未能按正

2、常發育過程從腹膜后下降至陰囊底部。其發病率約為0.7%0.8%。異位的睪丸可位于腎臟下極至腹股溝管下端之間的任何部位,但絕大多數位于腹股溝管內。不育與癌變是隱睪患者嚴重的并發癥,尤其是雙側隱睪和腹腔內隱睪,故應及早治療。基層醫院往往對該病的認識缺乏,常延誤診斷及手術的治療時機,造成患者生殖功能損害。目前隱睪的治療應包括激素治療和手術治療,手術為隱睪的主要治療方式,激素療法多主張用于術前或術后的輔助治療。睪丸下降固定術是治療隱睪最常用的手術方法,其術式有多種,其中皮下肉膜外腔隙固定術被認為是固定睪丸的最平安的手術方法1。為進一步驗證其療效,現將我院近4年來采用皮下肉膜外腔隙固定術治療的43例隱睪

3、患者進展分析,報告如下。1材料與方法1.1一般資料我院自2022年6月至2022年5月采用睪丸下降固定術中的皮下肉膜外腔隙固定術治療隱睪患者共43例49側。全組患者中位年齡6歲(2歲16歲),其中左側15例(34.9%),右側22例(51.2%),雙側6例(14.0%)。所有病例均在術前行B超或彩超檢查,經檢查提示睪丸位于腹股溝(腹股溝型)共31側(63.3%),睪丸位于腹腔內(腹腔型)共18側(36.7%)。1.2手術方法采用根底麻醉加連續骶管麻醉。(1)腹股溝斜切口約4,逐層切開達腹股溝管,一般可在腹股溝管內外環間找到睪丸,假設此處無睪丸,那么多為高位隱睪,應延長切口,探查后腹膜,必要時開

4、腹探查。離斷睪丸引帶,有疝囊者在精索內上提睪肌內找到疝囊,與精索旁游離,高位結扎。(2)向近端充分游離精索,注意保護精索血管及輸精管。如精索長度不夠,可銳性游離精索減張,并向后腹膜純性游離,延長精索,使之有足夠的長度,必要時可結扎切斷腹壁下動靜脈。(3)用手指經切口下端腹壁深筋膜深面向陰囊鈍性剝離通道達陰囊底,廣泛伸張陰囊皮膚,陰囊底橫行切開一小口,陰囊皮膚與肉膜間鈍性別離,在肉膜外皮下別離出一寬松的可包容睪丸的囊袋。(4)切開肉膜至陰囊肉膜腔內,將睪丸沿人工通道由腹股溝切口下端引至陰囊底肉膜外腔隙,確定無改變后將睪丸鞘膜與陰囊肉膜縫合數針固定,逐層縫合腹股溝切口,如成人合并疝可加強前后壁。(

5、5)縫合肉膜23針縮小肉膜切口,將睪丸固定于陰囊皮膚與肉膜間寬松的間隙內,且不影響精索血管血液回流,縫合陰囊皮膚切口。(6)術后處理:應用抗生素預防感染。對高位隱睪行腹膜后或腹腔探查者,術后按開腹手術處理。切口7天拆線。術后定期復查,理解睪丸的位置及發育情況。2結果術中發現患者年齡越大,隱睪側睪丸體積較正常睪丸的差異越明顯,雙側較單側明顯,高位較低位明顯。未發現睪丸惡變及睪丸萎縮。術后所有患側睪丸位置正常,隨訪睪丸無萎縮及回縮,睪丸血供正常。中位住院天數為9天。轉貼于論文聯盟.ll.3討論3.1隱睪的特點隱睪是指睪丸未下降至陰囊內,而在下降途中停留在腹膜后、腹股溝管內或及陰囊入口處,約70%的

6、患者隱睪睪丸于腹股溝管內2。本組病例中患側睪丸位于腹股溝管內的占63.3%,接近上述報導。隱睪的發病率在生長發育中逐漸降低,在出生后睪丸仍可繼續下降,但至6個月齡之后,繼續下降的時機明顯減少。由于睪丸長期處于溫度較高的環境中,曲細精管退變,睪丸萎縮,造成不育,也可以引起癌變。隱睪的病理組織學改變隨年齡增大而愈加明顯,導致生育才能下降,惡變率增高。隱睪繼發睪丸癌的發生率是正常睪丸的2040倍,是睪丸腫瘤發生最明確且最常見的因素,約有12%的睪丸腫瘤發生在隱睪根底上。雙側隱睪的癌變時機大于單側隱睪,單側隱睪惡變率約為2.4%,而雙側隱睪惡變率約為9.3%,雙側腹腔內睪丸惡變發生率高達30%,說明雙

7、側隱睪的惡變發生率大于單側隱睪。本研究中未發現睪丸惡變,考慮為本組病例年齡偏小所致。3.2隱睪的診斷隱睪的診斷要點有:(1)陰囊內無睪丸;(2)在其他部位發現睪丸。對于捫及不到的睪丸,術前可通過B超、T、R,選擇性精索靜脈造影等影像學手段及激素試驗來協助診斷,但B超對腹膜后及腹腔內睪丸的診斷才能不確切,其它方法在基層醫院難以普及。腹腔鏡用于未觸及隱睪的診斷和治療國外已開展得比擬多,但國內小兒腹腔鏡僅處于起步階段。本組病例中有18例未捫及睪丸均采用手術探查。3.3隱睪的治療3.3.1內分泌治療內分泌治療主要采用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及黃體生成素釋放激素。1歲以內隱睪有自行下降的可能,可以暫時觀察,并在

8、10個月以后采用內分泌治療。對于高位隱睪、雙側隱睪、單側睪丸發育較差的隱睪及精索過短、固定術后緊張度較高的患者,術后采用內分泌治療,對睪丸及精索的發育有幫助,可增加生殖細胞和間質細胞的數量,促進生育。但是年齡越大,對內分泌治療越不敏感;睪丸越小,退化越嚴重,對內分泌治療也越不敏感。3.3.2手術治療隱睪年齡越大,睪丸不在正常位置時間越長,影響發育越嚴重,而且癌變率越高。及時手術,使睪丸及時回到陰囊正常位置,那么有利于睪丸正常發育,進步生育才能,減少癌變發生率。一般主張2歲以前行睪丸下降固定術。皮下肉膜外腔隙固定術是將睪丸置入陰囊內肉膜外之囊袋中,其優點是精索經充分游離松解,在精索處于無張力或低

9、張力狀態時將睪丸降入陰囊,無須橡皮筋牽拉睪丸,并且睪丸放在提睪肌筋膜外側,加之提睪肌及睪丸精索筋膜的固定作用,防止了睪丸的回縮,還可以保持睪丸良好的血運3。本組患者均采用此種方法治療,術后無1例發生睪丸回縮及睪丸萎縮,且術后隨訪睪丸血供正常。因此我們認為,皮下肉膜外腔隙固定術可作為治療隱睪的首選術式。3.3.3術中考前須知(1)充分游離睪丸及精索;(2)游離精索時應注意保護睪丸動脈,防止缺血而致睪丸萎縮;(3)于皮膚與肉膜之間鈍性別離形成囊窩,然后將睪丸拉入窩內,肉膜切口適當縫合縮小,使之無回縮余地;(4)肉膜切緣與睪丸鞘膜結締組織縫合固定,防止睪丸回縮。總之,應及時診斷及手術治療隱睪患者,而皮下肉膜外腔隙固定術治療隱睪患者平安有效,住院時間短,恢復快,可作為治療隱睪的首選術式。參考文獻1張寶峰,鐘永華.隱睪手術治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