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地理課件教案_第1頁
七年級地理課件教案_第2頁
七年級地理課件教案_第3頁
七年級地理課件教案_第4頁
七年級地理課件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七年級地理課件教案 老師在寫教案時,一定從實際出發,要充分考慮從實際需要出發,要考慮教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該簡就簡,該繁就繁,要簡繁得當。下面是為大家整理的關于七班級地理課件教案,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七班級地理課件教案1 教學目標 1.運用圖片描述城市景觀和鄉村景觀的差別。 2.舉例說出聚落與自然環境的關系。 3.懂得保護世界文化遺產的意義。 教學重難點 1.運用圖片描述城市景觀和鄉村景觀的差別。 2.舉例說出聚落與自然環境的關系。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前播放愛在文登歌曲,創設情境,活躍氣氛,引領學生進入學習狀態。 一、導入: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們剛才聽的那首歌叫什么名字嗎?(愛在文登)

2、對,愛在文登,那么,請同學們看這組圖片,你們能說出這是我們文登的哪些地方嗎?對,非常好!這是青龍生態旅游度假村、這是文登學公園、這幅是新建的南海公園、最后一幅是昆崳山風景區。 這些都是我們文登的旅游勝地,它們有的坐落在城市里,有的則建在鄉村。(導入部分加上了一首我們文登人自己的歌愛在文登,出示了文登的一些旅游景點的圖片,創設情境,導入新課。)不管是城市還是鄉村都是我們人類集中居住的地方,我們統稱為聚落。這節課,我們就來共同探討有關聚落方面的知識。 二、新授知識: 第一部分:聚落與環境 (一)出示學習目標,自主學習 請大家看課本87頁圖文內容,完成導學案第一部分,自主學習。(板書:人類的居住地-

3、聚落) 什么是聚落?聚落的主要類型有哪兩種呢?誰來說說?(板書:鄉村與城市)大家對城市和鄉村了解多少呢?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城鄉,感受城鄉差異。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組有關鄉村聚落與城市聚落的圖片,進一步了解它們間的差異。這是一組有關鄉村聚落的圖片:圖片中有什么?誰來說說? 正如以上兩位同學所說,鄉村中有農田、果樹、池塘、有通往小鎮的小路。鄉村聚落中有農村、牧村、漁村、林場等不同類型,相對應他們所從事的是耕作、放牧、捕魚、伐木等生產活動。這是一組有關城市聚落的圖片,在圖中你可以看到什么?(我們可以看到城市里高樓林立、有許多商店、學校、醫院,道路縱橫,車輛很多)居住在城市里的人們主要從事什么工作?(

4、工業、商業、服務業)(添加了更多的圖片,更有利于學生的自主學習。) 這是一組有關鄉村聚落與城市聚落差異的表格。誰來說說?(師出示表格內容) (二)小組合作 同學們,前面我們了解了鄉村聚落與城市聚落,那么你知道聚落是怎樣形成的嗎?什么樣的地區聚落密集、什么樣的地區少有或沒有聚落?聚落在不同地區分布的形態是怎樣的?(板書:形成、分布、形態)_ (三)溝通展示,師總結 (一)承接:請同學們看屏幕,這里有四幅圖片:沙漠、極地、高山、平原。現在,讓我們做一個假設,假設你是一個原始部落的首領,你會帶領你的子民選擇把家安在哪里呢?(D)大家都選擇把家安在D這里,也就是平原地區。哪個小組起來說一下理由?(A是

5、干旱的沙漠地區,B是寒冷的北極,C是地勢高峻的山地,D是近海的平原地區,水源充足、土壤肥沃、氣候適宜)在比較中我們發現,自然環境的優劣對聚落的形成與分布有很大的影響。(出示圖片幫助學生分析影響聚落形成的主要因素) (二)小結:哪位同學可以總結一下:有利于聚落形成和進展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呢?多媒體展示:有利于聚落形成和進展的因素。什么樣的地區聚落密集、什么樣的地區少有或沒有聚落?(生答)聚落在不同地區分布的形態是怎樣的?(出示圖片,生答) 1、承接:同學們,我們知道,世界各地自然環境差異很大,聚落在長期的進展過程中,往往形成了不同的建筑風格。在世界各地就形成了一系列具有當地特色的一些建筑。下面我們

6、就以西亞的民居和東南亞的民居為例,學習聚落與環境的關系。請同學們閱讀課本91頁內容,完成導學提綱內容。(板書:民居與環境) 2、小組內溝通答案。請同學們看屏幕,西亞的民居、東南亞的民居,他們的建筑外貌有什么特點?當地的自然環境有什么特點?這位同學,你起來說一下,好,誰還有補充?這位同學,你說!很好!最后老師來總結一下,請看屏幕!(師看屏幕講解)世界各地的民居風格不同,既能適應當地的自然地理環境,又與社會經濟生活關系密切,體現了當地的文化習俗。 三、拓展延伸:除此之外,你還了解哪些世界上有特色的民居呢?它們與當地的自然環境又有怎樣的關系呢?我們威海這里有沒有與我們當地自然環境相適應的有特色的民居

7、呢?(海草房)誰來說說海草房的建筑外貌有什么特點?我們威海的氣候特點是什么?(生答) 世界上其他地區有沒有與當地自然環境相適應的有特色的民居呢?請大家再看一組圖片。(出示江南水鄉、蒙古包、泰國高架屋、日本的輕木質房屋、云南麗江古城等圖片并講解)。云南麗江古城是我國的傳統聚落,我們國家還有一些有代表性的傳統聚落,對于這些聚落,我們是應該保護還是拆除呢?請同學們讀課本90頁,思考這個問題。(保護or拆除)(保護,并且在保護的基礎上加以改建,更利于人類的生活) 出示四合院旅館和窯洞旅館圖片加以講解(拓展延伸到世界上一些有特色的民居,觀察其建筑外貌,分析與自然環境的關系,使學生對于聚落與環境的關系理解

8、的更為深刻) 四、鞏固:下面給大家幾分鐘時間記憶一下課本上的重點內容。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呢?(了解了鄉村景觀與城市景觀的差別;了解了世界上一些有特色的民居與自然環境的關系) 五、課堂總結。 七班級地理課件教案2 時間如白駒過隙,轉瞬即逝,也轉瞬即到,忙碌的寒假就這樣輕輕飄過,轉眼正月十七就到了,新的學期開始了。為了更好的展開新學期的各項教學計劃,執行并高質量的完成學校的各項教學任務,特制定本學期的教學計劃,一邊更好的完成各項任務。 一、基本情況 本學期我繼續帶七班級16班的地理課,兼任七班級4班的班主任。從上學期的任務目標來看,一班和五班完成教學目標,其他個班級差強人意。所以這個學

9、期應該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抓好學生的學習成績,以期達到完成教學目標的任務。 二、教學計劃 1、充分備課:在做到充分了解學生的學情的基礎上,仔細鉆研新課程標準,充分了解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在此基礎上備好學情、教情,備好課標,在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基礎上,做好三維目標的教學理念真正做到塑造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2、上好每一節課:在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的指導下,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上課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引導學生要仔細主動的去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充分做到互幫互助,共同進步。 3、檢查與落實:在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主動學習的基礎上充分做好學生學習情況的檢查,做好學生

10、對知識學習掌握的督查與主導。對重要的知識要點一定要做好檢查也落實,通過檢查學生的掌握情況,實現學生對知識點的牢固掌握。 4、做好單元檢測的使用。通過單元檢測來了解學生的學情,來制定實際的教學手段,以此提高學生的知識綜合運用能力。 針對今年中考的變化,尤其是地理的中考變革,作為初一的地理老師,要有未雨綢繆的思想,一定要提前做好準備,為初二的地理中考打下堅實的基礎。 七班級地理課件教案3 講授新課: 一、利用經緯網定位 引入: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們怎樣確定地球表面任何一點的確切地理位置? (可能有的學生能考慮到經緯網的知識了,讓其舉例說明一下,達到互幫互學的目的) 展示掛圖:教材圖J(經緯網),在圖

11、上選出經緯網的交點A、B、C,點。 (讓學生讀出A、B、C點的經緯度數。及時糾正,輔導。) 引入:通過上面的練習,你認為用經緯網確定某一點的位置,有什么規律? (啟發學生與生活實際聯系一下,不難發現就像在_里找座位一樣。) 引入:如果有一航行的輪船在茫茫的大海中遇難,你怎樣能準確地報出遇難輪船的位置,而及時地救援? (學生運用經緯網知識,不難回答) 展示地球儀:讓學生在地球儀上找出北京、倫敦、莫斯科的經緯線度數 (學生小組互相討論找,達到互幫互學的目的。) 在前面學習的基礎上,讓學生找出下列事件的發生地。 A.俄羅斯“和平號”空間站第一批碎片墜落在44.4S、150W。 B.臺風“桑美”的中心

12、位置已經移至280N、125.3E。 強化訓練: 組織學生討論,填出下表:最后讓學生互相對答案。 經緯度數 判斷東西半球 判斷南北半球 30E、20N 東半球 北半球 120W、30S 西半球 北半球 10W、87N 東半球 北半球 160E、45S 東西半球交界 南半球 在地球儀上找出北京、紐約、倫敦的位置,并說出它們的經緯線度數。 (搶答、及時表揚、鼓舞,調動學生的樂觀性。) 總結全課:概括本節主要內容。 布置作業:教材第10頁“復習題”3。 板書設計: 三、運用經緯網確定地球上某點位置 七班級地理課件教案4 課題:多變的天氣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能區分“天氣”和“氣候”的概念,并能正

13、確運用;能識別常用的天氣符號,能看懂簡單的天氣圖。能用事例說明人類活動對空氣質量的影響。 過程與方法:初步學會聯系實際區別天氣與氣候。通過對天氣與氣候的特點分析學生學會用分析對比的方法學習地理知識,解答地理問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養成收聽、收看天氣預報的良好習慣;增強自身應對變化多端的天氣的防護意識,進而增強對大氣環境的保護意識。 教學重點: 1.區分“天氣”和“氣候”的概念,并能正確運用。 2.識別常用的天氣符號,能看懂簡單的天氣圖。 教學難點: 人類活動對大氣的影響。 教學方法: 問題導向法、讀圖分析法、總結歸納法、啟發引導法。 學法: 自主學習法、小組合作法、觀察法、對比法、

14、綜合分析法。 課時:1課時 教具使用:大洲輪廓圖卡片、地球儀、地理圖冊 教學過程: 導入: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請首先請兩位同學表演場景對話,讓學生們注意觀看。 場景對話如下。 小明:天可真熱啊,烈日炎炎,驕陽似火,我都快中暑了。我真想去北方避暑。唉,對了,我的好朋友小亮,他家搬到了黑龍江的齊齊哈爾,那里肯定很涼快,不如我去他那里避一避暑。對,我得趕快給他打電話。喂,你好!是小亮嗎?我是小明。 小亮:你好你好!小明,好久不見了,你還好嗎? 小明:好什么呀!天太熱了,我都快中暑了,上海這一個星期持續高溫,每天氣溫都在35以上,這不,我給你打電話,想去你那里避暑。 小亮:你可千萬別來,我這里一連下

15、了三天大雨,電閃雷鳴,樹被風吹斷了,鐵路讓洪水沖垮了。 小明:那可怎么辦呢?要不等天好了,你給我打電話吧。 小亮:打電話多費錢啊!我們去看天氣預報吧。 小明:對啊,天氣預報,天氣預報,天氣早知道。我們現在就去查看天氣預報。 師:謝謝兩位同學的表演,是啊,天氣和我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有關天氣的知識。 新授: 一、天氣及其影響談天論氣話天氣 (一)天氣與氣候 師:多媒體出示一組不同天氣的圖片,請學生用語言描述一下自己看到的內容。 初中地理七班級上優秀教學設計多變的天氣初中地理七班級上優秀教學設計多變的天氣 初中地理七班級上優秀教學設計多變的天氣初中地理七班級上優秀教學設計多變

16、的天氣 師:剛才幾位同學都描述了圖片中的天氣狀況,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了沒有,他們都用了哪些關鍵詞來描述天氣呢?天氣又有什么特點呢? 生:回答 師:天氣就是指一個地方短時間的大氣狀況,它是常常變化的。通常用陰晴、風雨、冷熱等詞語描述,此外還有冰雹、沙塵暴、臺風等。(圖片展示) 初中地理七班級上優秀教學設計多變的天氣 天氣有兩個重要特點:時間短,變化快。(即同一時刻不同地方的天氣差別很大,同一地點不同時刻天氣不同。) 師:天氣在短時間內是常常變化的,那么氣候有什么特點呢?誰能說說我們當地的氣候呢? 生:回答 師:氣候與天氣恰恰是相反的,氣候是一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一般變化不大。特點:具有相對穩

17、定性。例如:我國的溫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多年都是這樣。 問:你能總結一下天氣和氣候的區別嗎?(學生分四組討論,回答) 生:小組代表發言 師:總結發言。天氣與氣候的區別 初中地理七班級上優秀教學設計多變的天氣 接著,老師多媒體出示一組和天氣或氣候相關的描述,讓學生判斷出該描述是天氣還是氣候。 1.今天風和日麗 2.昆明四季如春 3.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初中地理七班級上優秀教學設計多變的天氣初中地理七班級上優秀教學設計多變的天氣 4.東邊日出西邊雨 5.我們這個地方常年很少下雨 師:剛才,我們談了很多有關天氣的話題,就是因為天氣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你能舉例說明天氣對我們

18、生產和生活的影響嗎? 生:回答 師: (二)天氣及其影響 師:(課件播放各種天氣對生活和生產的影響圖片,了解天氣對我們的影響,給學生直觀的印象。) 初中地理七班級上優秀教學設計多變的天氣 師:如果我們能預知明天的天氣,對我們的生活和生產會有很大幫助的。那么我們從哪里會預知明天的天氣呢?學生回答天氣預報,引出話題二。 二、明天的天氣怎么樣談天論氣話預報 師:同學們你們日常生活中都是通過哪些途徑了解天氣的呢? 生:回答 師:是啊,隨著科技和媒體的發達,我們了解天氣的途徑越來越多,正如同學們所說:廣播、電視、報紙、網絡等都是我們了解天氣的途徑。 師:那么,天氣預報又是如何產生的呢?通過這幅圖大家會有

19、所了解。多媒體展示天氣預報的產生過程。 初中地理七班級上優秀教學設計多變的天氣 師:通常天氣預報要說明一天或幾天中的陰晴、風、氣溫和降水等的情況,我們先來看看風的符號吧。出示幻燈片。 初中地理七班級上優秀教學設計多變的天氣 在天氣預報中經常還可以看到衛星云圖,衛星云圖可以分析哪些地方是晴天、有雨或者陰天。 師:帶領學生認識衛星云圖。 初中地理七班級上優秀教學設計多變的天氣 為了讀懂天氣預報,通常用專用的符號表示天氣狀況,天氣符號一般與城市名稱一起出現,我們一起來認識常見的天氣符號。 師:帶領學生認識天氣符號。 初中地理七班級上優秀教學設計多變的天氣 師:如果一個城市出現兩個天氣符號會表示什么意

20、思呢? 初中地理七班級上優秀教學設計多變的天氣 活動:請學生結合圖片說說相關地區的天氣狀況。 初中地理七班級上優秀教學設計多變的天氣 活動:根據圖片所示內容,回答問題 初中地理七班級上優秀教學設計多變的天氣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不僅注意每天的天氣變化,而且越來越關注每日的空氣質量。你喜歡什么樣的空氣呢? 師:出示兩幅不同地方空氣質量的圖片,你喜歡什么樣的空氣? 初中地理七班級上優秀教學設計多變的天氣 生:回答 師:我們需要潔凈的空氣 三、我們需要潔凈的空氣談天論氣憂空氣 師:空氣質量的高低與哪些因素有關呢? 生:學生看課本自學完成。 師: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污染空氣的現象?學生溝通自己的看法。(從

21、身邊發現問題) 師:展示一些人類活動對空氣質量的影響圖片,讓學生感受人類不合理的做法導致的空氣質量問題,及常見的沙塵暴、霧霾等污染天氣圖片。 活動:(學生分四組) 各抒己見獻良策:面對這樣的大氣環境,我們應該怎么辦?學生討論后溝通自己的看法。 鞏固練習:為下列現象出謀劃策 1.城市里的汽車可真多,尤其是私人汽車的數量增加很快,汽車尾氣會對空氣造成污染,應該怎樣解決這個問題? 2.為了冬季取暖,北方地區常常有一些鍋爐房的煙囪黃煙滾滾。怎么辦? 3.家庭裝修過度,出現頭暈、惡心的現象。 4.建筑工地拆除舊房子,沒有防塵措施,造成大量灰塵。 課堂小結: 師:一節課的學習,使我們收獲很大,請同學們談一

22、談收獲和感悟。 生:回答(略)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要養成一種習慣,即收聽收看天氣預報;樹立一種意識,即保護大氣環境。 板書設計: 多變的天氣 一、天氣及其影響 1.天氣與氣候的區別 2.天氣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二、明天的天氣怎么樣 1.天氣預報 2.風力與風向 3.衛星云圖 4.天氣符號 三、我們需要潔凈的空氣 七班級地理課件教案5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分析 本節選自人教版七班級地理上冊第三章,是氣候部分的基礎知識,內容包括了降水的概念、降水的測定、等降水量線圖、降水柱狀圖、降水的時空分布規律等。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在初中地理學習中,不僅容量大,而且難點多,氣溫的變化影響了降水

23、的分布,降水的多少又影響了世界各地的氣候變化,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也是今后學習分區地理的基礎。 2、教學目標的確定 根據課程標準,并結合學情等教學實際,本節的教學目標確立如下: 1)知識目標: 1.能舉例說出降水與人類生產和生活的關系。 2.初步學會閱讀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圖,說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異。 3.使用降水資料,繪制降水柱狀圖,并讀圖說明降水變化的規律。 2)能力目標: 1.培育學生讀圖、繪圖、析圖能力,判斷能力及主動探究能力。 2.通過授課使學生懂得及理解降水的多少對人類活動的影響和關系。 3.通過活動設計,讓學生通過動腦、動手、學會閱讀和繪制水柱圖。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關注

24、生活中的地理,增強學習地理的愛好,增強自信心,培育學生主動探索、克服困難的意志,提高與他人合作學習的能力。 3、教學重點與教學難點: 根據教學目標,并結合學情等教學實際,本節確立如下: 教學重點:1、世界降水的分布。 2、降水的季節變化。 教學難點:降水的形成和季節變化。 二、說教法 教無定法,但必須得法。教學方法的選擇直接影響教學目標的實現,正確的教學方法能為學生營造輕松快樂的學習氛圍,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愛好和學習效率。本課將采納“學生觀察、自主探究為主,老師啟發、指導為輔 ,問題為情境,活動為主線”的教學方法。為了能更好的實現教學目標,本課將采納如下教學方法: 1、小組溝通討論法:新課程

25、理念指導下的教學應該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使學生學會探究、學會思考是課程改革的核心內容之一。本課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活動,給予學生通過觀察、合作探究,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鍛煉機會,讓學生通過觀察、分析、感悟、歸納,提升思維能力。 2、談話法:談話法有助于拉近師生的距離,便于師生溝通和溝通。本課將借助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通過談話法啟發學生觀察、思考,可以達到溝通互動的效果。 3、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法:通過多媒體課件直觀展示所學知識,有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樂觀性,激發學習愛好。同時有助于理解抽象的理性知識。 三、說學情與學法 1、說學情 我校是一所初級中學,地處農村,基本為農民子女,家庭經濟較一般,

26、家里幾乎沒有電腦,學校的圖書室藏書量有限,所在地沒有圖書館。 學生對本節知識具有既熟悉又新鮮的感覺,求知欲強,好奇心大,學習樂觀性高。初一學生在剛接觸到本節內容時會覺得很熟悉,雨、雪、冰雹等降水過程,但在降水季節變化和降水的分布上,認知水平短缺,加上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不足,地理的學習方法,習慣沒有完全養成,學習起來有一定的難度。 2、說學法 教學的主要矛盾是學。教是為了不教,學是為了不學。培育學生的學習能力是教學的重點。本課將從以下幾方面滲透學法: 1)學會觀察和分析:培育學生通過圖片和資料,整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并能分析、得出結論。 2)學會合作與溝通:通過小組討論活動,培育學生合作與溝通的

27、意識,學會合作學習。 3)學會探究:在合作與溝通中學會探究,掌握科學探究的方法。 使學生通過觀察、讀圖分析、思考、討論、探究、歸納得出結論,并將知識落實在地圖上,培育觀察能力、讀圖分析能力、用圖能力 。 四、說教學過程 (造氣氛,導新課) 用電腦動畫音視頻材料演示降水全過程。其中用電影制作了水滴、冰晶在空中動態的運動過程,說明雨、雪、冰雹的形成,用圖片展示降落的雨、雪、冰雹,形象地展示降水的三種主要形式,使學生直觀獲取,得出降水的定義。 (學習新課) 一、降水和降水量的測定 1、降水的定義 什么是降水? (在一定條件下,大氣中的水汽凝結成水滴和冰晶,以雨、雪、冰雹等降落到地面,總稱降水。) (

28、過渡)降水落到地面,我們又如何知道降水量的多少呢? 2、降水量的測定 降水測量工具:雨量器(單位:毫米) 老師展示降水量測定的工具雨量器,依次介紹:雨量筒、雨量杯,講解測量方法,一般每天8時、20時各觀測一次。把一天、一月或一年的降水量相加,就分別是這個地方的日降水量、月降水量或年降水量。 3、降水對人類生產和生活的影響? 老師通過圖片展示并讓學生分組討論降水對人類生產和生活的影響。 討論結果由學生進行小組互評,老師點評。 (過渡)一個地方一年內各月降水量是有差別的,并表現出不同程度的季節變化。下面我們就降水的季節變化,做進一步學習、分析。 二、降水的季節變化 1.問題情境: 北京各個季節的降

29、水有何特點?相比較,哪個季節多,哪個季節少? 如何準確描述一個地區降水的季節變化? 2.看降水柱狀圖,分析、回答問題 1)該地哪幾個月份降水較多?(10、11月); 2)該地哪幾個月份降水較少?(6、7、8月); 3)說明該地降水的季節變化? 小結:該地降水冬季降水多,夏、秋季降水少; 3.降水柱狀圖的繪制 學生利用所提供資料動手繪制降水柱狀圖,老師根據學生繪制情況選取部分作品展示并做評價,總結降水柱狀圖繪制的基本過程。 三、降水的分布 1、等降水量線 讓學生討論比較等溫線和等高線的定義,說明“等降水量線”的定義。 定義:在地圖上,將同一時間內降水量相同的各點連成的線。 然后出示“降水的分布”

30、。 2、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規律 讓學生對比課本56頁活動15的五個問題,觀察大屏幕。 畫面1:點擊赤道附近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的地區,使之閃爍,讓學生讀出降水量。點擊兩極地區年降水量在200mm以下的地區,使之閃爍,請學生讀出降水量。由學生歸納出世界降水的分布規律一:赤道附近地區降水多,兩極地區降水少。 畫面2:點擊回歸線,使回歸線兩側閃爍,由學生歸納出世界降水的分布規律二:南北回歸線兩側,大陸西岸降水少,大陸東岸降水多。 畫面3:在底圖上顯示南北緯30、60并閃爍,讓學生說出中緯度的緯度范圍,然后對中緯度內陸和沿海地區降水量分別閃爍,讓學生讀出降水量,總結得出規律三:中緯度沿海地區降水多;內陸地區,距海遠,降水也少。 畫面4:在世界年降水量圖中分別顯示出赤道、南北回歸線、中緯度地區、兩極附近地區,由學生總結得出世界降水的分布規律。 1、赤道附近降水多,年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 2 、由赤道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