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聚苯醚專利分析_第1頁
中國聚苯醚專利分析_第2頁
中國聚苯醚專利分析_第3頁
中國聚苯醚專利分析_第4頁
中國聚苯醚專利分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AGE PAGE - 10 -中國聚苯醚專利分析吳培善1概述聚苯醚(PPO)屬于熱塑性工程塑料,是5大工程塑料之一。聚苯醚的工業化生產是由美國通用電氣公司(GE)于1964年實現。盡管純聚苯醚具有各種優良的性能,例如物理機械性能、耐熱性和電氣絕緣性,但是其玻璃化轉變溫度高,熔融流動性差,為此需要對聚苯醚進行改性。聚苯醚改性方法可以包括物理改性和化學改性:物理改性主要是與其他高性能樹脂共混形成塑料合金,例如共混、填充等;化學改性,即在聚苯醚分子鏈上引入活性基團改善相容性或與其他分子進行嵌段、接枝以克服自身缺陷例,如改性主鏈、改性端基等。日本旭化成公司于1979年開發了苯乙烯改性的聚苯醚,開創了

2、聚苯醚化學改性的先河。國內從1968年開始對聚苯醚的研究,但是直到2022年才由中國藍星化工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藍星”)實現了工業化生產1-3。目前,世界上對聚苯醚的需要正在日益增大。但是,與其他熱塑性工程塑料不同,聚苯醚的生產高度集中于少數廠家,包括沙特基礎創新塑料、日本旭化成公司、日本三菱瓦斯化學和藍星等3,而目前具有聚苯醚工業化生產能力的國內公司主要是藍星和鑫寶。本文基于涉及聚苯醚的中國專利數據,從專利申請量、申請人、申請趨勢、技術構成等等角度分析了2022年以來國內聚苯醚專利技術的發展,并與馮剛于2022年發表的文章4中的相關數據(以下簡稱文獻4的數據)進行比較。本文還于在前述數據

3、分析和比較的基礎上,就國內聚苯醚技術的專利保護相關問題,提出對策建議。2中國聚苯醚專利整體情況本文使用智慧芽專利數據庫來進行專利檢索和分析工作。檢索采用的關鍵詞包括聚#苯基醚、聚2,6-二甲基1,4-亞苯基醚、聚2,6-二甲基1,4-亞苯醚、聚2,6-二甲基1,4-苯醚、聚#苯醚、聚苯#氧、聚#苯基氧、(苯#醚$W1共聚)、聚#芳基醚、聚#芳醚、和芳氧基聚合物等。檢索涉及的IPC國際分類號主要為C08G65/44、C08G65/46、C08G65/48和C08L71/12。檢索采用關鍵詞和分類號結合使用的方式,檢索自2022年1月1日以來的中國專利申請及專利,共獲得3112條,經簡單同族去重后

4、為2339件,包括12件實用新型,并作為本文的數據樣本。考慮到數據庫持續更新,本文數據檢索截至2022年12月。2.1區域分布圖1顯示了中國專利申請量居于前10名的區域情況。從圖1可以明顯看出,最近10年來國內申請人的聚苯醚申請數量遠遠超過國外企業,總計1958件,約占全部數量的84%。第2名是日本,總計209件,約占全部數量的9%。之后是荷蘭99(約4%),美國28(約1.2%),韓國27(約1.2%),再之后的區域的申請數量已經不足5件。在文獻4的數據中,國內申請人的申請量僅為91件,僅占全部數量的24%,美國申請人申請量第1,日本第3,荷蘭第4。很顯然,在最近10年的專利申請增量中,國內

5、申請人的申請占了絕大部分。這與近年來,國家一直在不遺余力地推動聚苯醚的工業化發展和技術進步有關。另外,國內申請人申請量的急劇增加也與國家近年來的專利鼓勵政策有關。美國申請人申請量的相對減少則與SABIC收購了GEPlastic及其聚苯醚相關業務有關。圖2顯示了自2022年以來中國專利申請量居于前10名的國內省級行政區情況。從圖2可以看出,有6個國內省級行政區申請了大于100件的中國專利,這其中江蘇和廣東都申請了390件中國專利,很難想象在2022年之前國內申請人的申請總量僅為91件。此外,在文獻4的數據中,2022年以前廣東、北京、上海、浙江和江蘇分列國內前5名。在最近10年的專利申請增量中,

6、廣東、江蘇、安徽、浙江和上海分列國內前5名,這里面包括了長三角的4個省。實際上,在文獻4的數據中,安徽是第7名。本文的數據和2022年以前的數據基本一致,特別體現了長三角的化工產業優勢。北京排名的下降則與北京的產業政策調整和化工公司較少有關,但是北京的科研院所和相關公司的申請量仍然將北京的排名維持在前10名。2.2申請人情況圖3顯示了最近10年來中國專利申請量位于前10名的國外申請(專利權)人,這其中高新特殊工程塑料全球技術有限公司的申請全部從SABIC轉讓而來,而沙特基礎全球技術有限公司和沙特基礎工業全球技術有限公司都是SABIC,排名中還存在多個第10??梢钥闯觯琶?的國外申請(專利權

7、)人也僅僅提交了80件申請,僅比第2名高出17件。最近10年來,排名前10位的外國公司共計擁有262件中國發明專利申請,約占總量的11%。圖4顯示了最近10年來中國專利申請量位于前10的國內申請(專利權)人,排名存在多個并列第10。可以看出,最近10年來,排名第1的國內申請(專利權)人也僅僅提交了不到80件申請,但是遠遠高于排名第2的35件。最近10年來,排名前10的國內創新主體共計擁有283件中國發明申請,約占總量的12%,與排名前10的外國公司的占比基本相當。2.3時間分布圖5顯示了最近10年來中國專利申請的時間分布情況。顯然,隨著時間的推移,有關聚苯醚的中國專利申請量從2022年的不足1

8、10件急劇增加到2022的222件,20222022年的285件左右的水平,之后又開始降低。圖6顯示了對應于圖1的排名前5位的不同區域,最近10年來中國專利申請的時間分布情況。可以看出,國內申請人的申請量分布與圖5基本保持一致,而日本申請人的中國專利申請量則從2022年的10件逐漸增加2022年的31件,考慮到公開時間的滯后,日本申請人2022年的中國專利申請量很大可能會大于30件。荷蘭申請人的中國專利申請量則從2022年的7件急劇增加2022年的19件,之后逐漸下降到2022年的6件,就又在2022年達到15件。而韓國和美國的申請人的中國專利申請量在這10年間僅僅略有起伏,都是保持在17件之

9、間。相反,國內申請人有關聚苯醚的中國專利申請量在2022年為88件,2022年急劇增加到190件,20222022年間都是240件左右,2022年稍有降低,為220件。比較圖6與圖5可以看出,中國專利申請量的急劇上升主要是國內申請人的貢獻。2.4技術概況圖7是最近10年來有關聚苯醚的全部中國專利申請的IPC分類號分布,本文以IPC分類號作為技術的代表,這里僅僅體現了前10名的情況。顯然,前10名的分類號僅僅涉及C08L和C08K這2個小類以及其下的多個小組,以及C08G這個小類之下的一個小組C08G65/48。C08L為聚合物組合物的分類號,C08K為使用無機物或非聚合物有機物作為配料的分類號

10、,C08G涉及采用碳碳不飽和鍵反應以外的反應得到的聚合物。圖8是自2022年來,國外申請(專利權)人的中國專利申請IPC分布情況,這里同樣僅僅體現了IPC前10名的情況??梢钥闯?,前10名的分類號不但涉及C08L和C08K這2個小類以及其下的多個小組,還涉及C08G、C08J和H05K這3個小類之下的各一個小組。具體而言,C08G65/48涉及化學改性聚苯醚,C08J5/24涉及含有聚苯醚的預聚物浸漬材料的制造,H05K1/03涉及聚苯醚在印刷電路基片材料的應用。圖9是自2022年來國內申請(專利權)人的中國專利申請IPC分布情況,這里同樣僅僅體現了IPC前10名的情況??梢钥闯觯?0名的分

11、類號不但涉及C08L和C08K這2個小類以及其下的多個小組,還涉及C08G之下的一個小類。圖9的所有分類號都可以在圖7找到,僅僅存在排名的區別,這與圖1顯示出來的國內申請人申請量的統治地位相互一致。比較圖8與圖9可以看出,近10年來國內外申請人的聚苯醚申請不約而同地聚焦在聚苯醚組合物C08L71/72技術方面,分別有1756和259件申請,占據了國內外申請人總申請量的絕大部分,這延續了2022年以前文獻4數據所顯示的趨勢。作為聚苯醚組合物中其他聚合物共混組分,國內外申請人都關注了乙烯基芳族單體和共軛二烯的嵌段共聚物C08L53/02,與此同時國內創新主體還重點關注了聚乙烯C08L23/06,而

12、國外申請人還重點關注了聚苯乙烯C08L25/06和環氧樹脂C08L63/00,這其中嵌段共聚物、聚乙烯和聚苯乙烯都出現在了2022年前文獻4的數據中,但是國外申請人研究的環氧樹脂則并未出現。對于圖9中并未出現的苯乙烯C08L25/06和環氧樹脂C08L63/00,當然并不意味著國內創新主體沒有進行這方面的技術研究。例如環氧樹脂C08L63/00,經過分析,其主要用于印刷線路板的絕緣層,在這方面,國外公司主要是例如味之素株式會社在進行研究,國內其實也有例如廣東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進行研究和申請,但是由于申請量較小,相對于國內創新主體的龐大申請數量,無法排入前10名。如文獻4所示,聚酰胺配料技術

13、C08L77在2022年前在國外申請人的申請中排名第3,然而此次并未出現在圖8中,也未出現在圖9中,這表明聚酰胺配料技術至少對于國外申請人而言不再是技術研發熱點。同樣,比較圖9與圖8可以看出,近10年來國內外申請人的聚苯醚申請還同時聚焦在使用無機或非聚合物有機物作為配料C08K的技術方面。具體而言,C08K7/14同時出現在國內外申請人的技術排名前10名,其涉及玻璃的形狀作為特征的配料技術。國內申請人技術排名前10名涉及的配料技術還包括金屬氧化物和氫氧化物配料技術C08K3/22、含硅化合物配料技術C08K3/34、炭配料技術C08K3/04,以及使用不包含在C08K3/00至C08K11/0

14、0任何單獨一個大組中的配料混合物(其中每種化合物都是基本配料):使用形狀為特征和有機無機化合物配料技術C08K13/04、和有機和無機配料技術C08K13/02。國外申請人技術排名前10名涉及的配料技術還包括用含硅化合物預處理的配料技術C08K9/06和磷酸酯配料技術C08K5/521。圖8中出現的C08J5/24和H05K1/03這2類技術在國外申請人的技術排名中都在前5名,都可以用于印刷線路板的基板。和前面環氧樹脂配料技術一樣,國內創新主體例如廣東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同樣在該技術領域進行了研究和申請,但是由于申請量較小,相對于國內創新主體的龐大申請數量無法排入前10名,因此沒有出現在圖9中

15、。如文獻4所示,在2022年以前,聚苯醚的制備技術C08G65/44在國內外申請中的排名都不太靠前,但是在國外仍然可以排在第9名。從圖79可以看出,自2022年來,C08G65/44在國內外申請人的申請增量排名中都無法排到前10了。盡管如此,C08G65/44在國外申請人的申請增量中還可以排名在第11位,而在國內申請人的申請增量中,C08G65/44僅僅排名在第68位。3就國內聚苯醚技術發展的建議3.1聚焦制備技術優化和工業化產能擴大經過近些年來的技術發展,國內企業已經成功實現聚苯醚的工業化生產。但是,國內產能還較小,目前還無法滿足國內對于聚苯醚的需求。而且相比于國外企業的溶液法,國內企業采用

16、的沉淀聚合法存在較多技術問題,尚待解決2。從聚苯醚的制備技術C08G65/44在國內外申請人的申請量排名的巨大差異就可以看出,在國外企業仍然不斷完善和強化聚苯醚制備技術的同時,國內創新主體的研發卻并沒有聚焦制備技術優化。因此,在聚苯醚制備技術方面,建議國內創新主體能夠投入更多的力量,優化制備技術,解決目前存在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不斷擴大產能。3.2研發差異化組合物從前文的論述可以看出,在聚苯醚聚合物共混物和無機有機物配料方面,國內外的研發方向基本是一致的,即使圖8中國外居于前10的某些技術并未出現在圖9中,也只是因為國內創新主體申請量更大,申請的技術范圍更廣所致。因此,在聚苯醚組合物方面,建議

17、國內創新主體不僅僅是跟隨國外企業的組合物產品的研發方向,而是更加聚焦在研發并制造與國外企業的產品具有差異化的組合物產品,來滿足實際需要。3.3充分利用國內法律和產業政策,提高產業競爭力近10年來,國內多個部門出臺了多個鼓勵聚苯醚的工業化發展和技術進步的產業政策,例如,聚苯醚于2022年被科技部列入了“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重點項目,于2022年在“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三年行動計劃(2022-2022年)重點領域關鍵技術產業化實施方案”中被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歸類為“新材料關鍵技術產業化項目”,在“2022年產業結構調整指導”中被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歸類為“鼓勵類石化化工產品”。而且國家商務部

18、還于2022年根據反補貼條例就美國進口聚苯醚進行了反補貼調查,并且于2022年初步裁定自2022年10月15日起,采取臨時反補貼稅保證金的形式對原產于美國的進口聚苯醚實施臨時反補貼措施5,6。建議國內創新主體充分利用國內法律和產業政策,推動國內聚苯醚工業化的進一步擴大并提高技術先進性,并且占據國內聚苯醚市場的競爭主動權,提高國際競爭力。3.4提高專利質量,加強國際保護雖然相比于2022年以前,近10年來國內創新主體的聚苯醚申請數量呈現蓬勃增長之勢,但是創新質量卻并不盡如人意,與國內創新主體相關的非正常申請日漸增多。據報道,僅2022年國家知識產權局就通報了81.5萬件非正常專利申請7。而且,很多創新主體的專利申請撰寫比較簡單,授權保護范圍較窄,實際上無法用于提高市場競爭優勢。因此,建議國內創新主體更加關注專利質量,從撰寫、專利布局、保護層次、特征覆蓋與支持,以及有效維權等各個維度充分考慮專利保護的不同要素,提高專利質量。此次檢索還發現,國外公司在中國的專利申請大部分都是PCT申請的中國國家階段,或者至少在包括美國、歐洲、日本、韓國在內的重點聚苯醚生產、研發國家中的幾個或全部國家中布局相應的同族申請。與之相對的是,國內創新主體的中國專利申請大部分在其他國家和地區并沒有相應的同族申請。因此,建議國內創新主體在提高專利質量的同時,能夠充分利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