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遺產起源、發展與類型_第1頁
世界遺產起源、發展與類型_第2頁
世界遺產起源、發展與類型_第3頁
世界遺產起源、發展與類型_第4頁
世界遺產起源、發展與類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世界遺產起源、發展與類型世界遺產起源、發展與類型3.1.1世界遺產公約的起源與發展 (1)尼羅河保護對人類的啟示 埃及尼羅河,是世界上唯一一條自南向北流淌的大河。有人說,尼羅河是上天賜予埃及的厚禮,她不僅滋養了河水兩岸的土地,還激發了古埃及人非凡的靈感。沿著這條大河,散落著無數宮殿和神廟,洋溢了世界文明的輝煌與異彩?!澳崃_河”一詞最早出現于2000多年前。關于它的來源有兩種說法:一是來源于拉丁語“尼羅”(nil)意思是“不可能”。因為尼羅河中下游地區很早以前就有人居住,但是由于瀑布的阻隔,使得中下游地區的人們認為要了解河源是不可能的,故名尼羅河。二是認為“尼羅河”一詞是由古埃及法老(國王)尼羅

2、斯(nilus)的名字演化來的。3.1 世界遺產提出與世界遺產公約3.1.1世界遺產公約的起源與發展3.1 世界遺產提出與世 尼羅河縱貫埃及全境,由發源于非洲中部的白尼羅河和發源于蘇丹的青尼羅河匯合而成。流經森林和草原地帶的尼羅河,每年7月至11月定期泛濫,浸灌了兩岸干旱的土地;含有大量礦物質和腐植質的泥沙隨流而下,也在兩岸逐漸沉積下來,成為肥沃的黑色土壤。古代埃及人因而稱自己的國家為“凱麥特”(意為“黑土地”)。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說“埃及是尼羅河的贈禮。” 自遠古時代起,埃及在地理上就分為狹窄的河谷地區(上埃及)和地勢較為開闊、平坦的尼羅河三角洲地區(下埃及)。埃及的河谷地區幾乎常年不雨

3、,氣候十分干燥,生產和生活用水全靠尼羅河供給。 尼羅河縱貫埃及全境,由發源于非洲中部的白尼羅河和發源文明的發生: 埃及是人類文明發源地之一,它經歷了自己的舊石器時代和中石器時代。埃及的新石器文化(三角洲西部邊緣的梅里姆達文化、中部埃及的法雍文化、巴達里文化等)都是農牧業混合型的文化。公元前60005000年,農業文化已相當發達,并已使用銅器,這為其文明的較早出現奠定了基礎。 在其后的埃及前王朝時期埃及出現了私有制和階級關系的萌芽。在屬于這個時期的墓穴里發現的陶器上,刻有一些符號,這大概是其私有權的記號。 到前王朝時期,(又稱格爾塞時期,約公元前35003100年),在埃及私有制逐步確立,階級逐

4、漸形成。從格伯林發現的一塊紡織品殘片上的繪畫,也反映了階級分化的情況。這塊紡織品上畫了一些船,一些人在劃槳,還有一人端坐于其上,此人顯系貴族。在蝎王權標頭上,國王頭戴象征王權的白冠(以鷹為其標志)、腰系牛尾。在留下來的象牙板上有被捆著雙手的戰俘的形象,這些戰俘將淪為奴隸。在時期出現了文字,不過還很原始。文明的發生:國家的統一和社會經濟的發展: 古王國時期的國內貿易還處在以物易物的水平上。在古王國時期的經濟中,王室經濟、神廟經濟、官僚貴族奴隸主的經濟占有極大的比重,可以說是占了支配地位。它們占有大量的土地和勞動力,擁有極為雄厚的經濟實力。在他們的經濟中,既包括了農業,也包括了手工業、畜牧業、漁業

5、、園藝業等部分。 一個貴族墓中所畫的一幅市場上以物易物的情景可以為證。這時留下的一分買賣房屋的契約也是這種情況的例證。手工業者的工資都以實物支付,如油、面包、蔬菜、衣物等,偶爾也付給銅,但不是作為貨幣,而是如同其他實物一樣,這在許多貴族墓中的銘文里皆有提及。對外貿易控制在國家手中,國家或國王常常派出商隊到國外去。國家的統一和社會經濟的發展:古王國時期的君主專制 國王對行政權力的控制:古王國時期,國王是國家權力的象征和代表。國王對國家經濟的控制:國王占有土地、勞動力以及其他財富。國王對軍隊的控制:古王國時期有一支相對強大的軍隊,這是君主專制統治的主要物質力量。國王對司法權力的控制:國王可頒布相當

6、于法律的敕令。國王對地方行政的控制:古王國時期地方上重要的行政單位是諾姆(州),州長既有世襲的,也有由國王任命的。王室家族控制朝政:古王國時期君主專制不僅表現在國王個人直接控制國家的主要權力,還表現在王室家族控制朝政。國王對其臣民有無限權威:在古代埃及,國王凌駕于國家之上,一切臣民似乎都成了他的奴仆。王權被進一步神化:鷹神荷魯斯是王權的主要保護神。在古王國時期,對太陽神拉的崇拜逐漸發展起來。國王的名字被寫在一個橢圓形的框子里。這個框子象征的是太陽照耀的區域,也是表示國王受到太陽神的保護。王權的神化也意味著奴隸主階級政權的神化。古王國時期的君主專制 尼羅河和古埃及文化 提到古埃及的文化遺產,人們

7、首先會想到尼羅河畔聳立的金字塔、尼羅河盛產的紙草、行駛在尼羅河上的古船和神秘莫測的木乃伊。它們標志著古埃及科學技術的高度,同時記載并發揚著數千年文明發展的歷程。 紙草是種形狀似蘆葦的植物,盛產于尼羅河三角洲,莎草紙成為當時最先進的書寫載體紙,比我國蔡倫的紙還早一千多年,成為后世學者研究古埃及文明的重要文獻。 埃及出土的一艘約公元前4700年的古船,船長近50米,設備完好,可見當初航海技術與規模。而較輕型的船則用蘆葦捆綁而成。現代人復制的蘆葦船已經證明,這種船可以橫渡大西洋。這些無疑為古埃及的社會繁榮與文明走向世界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尼羅河還使當地人們產生了無與倫比的藝術想象力。坐落在東非干

8、旱大地上那氣勢恢宏的神廟是多么粗獷,與旁邊蜿蜒流淌的尼羅河形成強烈對比。古埃及很多藝術品都既具陽剛之氣又不乏陰柔之美。尼羅河和古埃及文化尼羅河文化遺產保護 為徹底根除尼羅河水患,1959年,埃及與蘇丹兩國商定,在阿斯旺修建一座規模宏大的水壩。但始料不及的是,修建水壩將直接影響到努比亞遺址和阿布辛拜勒神廟的存亡。 阿布辛拜勒神廟,是埃及歷史上非常重要的建筑。這座神廟是古埃及建筑藝術的巔峰之作。阿布辛拜勒神廟巧妙地吸收和運用當時最先進的天文、地理、數學知識,能讓陽光在每年2月21日和10月21日兩次穿過60米長的甬道,直接照射在寺廟最內拉美西斯二世(右)和阿蒙神(左)的雕像,創造了舉世無雙的“日出

9、奇觀”。為了留住這一神奇美景,埃及和蘇丹政府向聯合國求助。 尼羅河文化遺產保護 神廟在設計與建筑上巧妙地吸收和運用了當時最先進的天文、地理、數學等知識,創造了舉世無雙的“日出奇觀”。 非洲有另一種語言,非洲人一直在用這種語言訴說著,向周圍的人訴說,向下一輩訴說,向世界訴說。這就是非洲的藝術。 無論是北非古老的神廟,還是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銅鑄,石雕,木雕和草編作品,都表現了能工巧匠們執著的創造力和高超嫻熟的技巧。他們用作品代替語言,將對生活,對自然的情感滲透其中。也許,讀懂了這種語言,便會真正認識了非洲。阿蒙神 拉美西斯二世 神廟在設計與建筑上巧妙地吸收和運用了當時最先進的天文 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10、發出呼吁的那一刻起,拯救阿布辛拜勒神廟成為人類歷史上首次聯合起來保護人類文化遺產的行動。 這場行動得到50多個國家的積極響應和支持,前后總共籌集到8000萬美元的經費,來自世界各地的40個考古團體云集古老的努比亞遺址,用了整整10年時間,將神廟編號分割成1000多塊,移向神廟高處200米的新址上,再按照原有的尺寸重新拼裝。 阿布辛拜勒神廟的整體遷移成為這次拯救行動中最為壯觀的工程,當那些巨大雕像安然無恙地矗立在新址的時候,全世界熱愛古埃及文明遺產的人們都大大地松了一口氣。人們把這次拯救阿布辛拜勒神廟事件稱為“阿布辛拜勒運動”。這次拯救行動不僅僅保住了神廟,而且使全世界第一次看到了國際間聯合救援

11、人類文化的偉大力量。 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出呼吁的那一刻起,拯救阿布辛拜勒神廟要點: 1.世界文化遺產保護起源于埃及與蘇丹為解決根除尼羅河水患與對努比亞遺址保護的矛盾。一個影響人類文化與自然遺產未來命運的世界性公約由此提出來了. 2.努比亞遺址位于埃及東南部,這一古代建筑群繼承和體現了古埃及數千年宗教建筑藝術的特點,是埃及古文明的見證。努比亞地區最著名的建筑是阿布辛拜勒大廟、王后寺廟及菲萊神廟。特別是阿布辛拜勒大廟在設計和建筑時,把當時最先進的地理、天文、數學等知識巧妙地吸收和運用了進來,創造了獨特的“日出奇觀”。要點:3.1.1世界遺產公約的起源與發展(2)世界文化遺產公約的誕生 【原因】文

12、化遺產和自然遺產越來越受到破壞的威脅:一是因年久腐變所致;二是變化中的社會和經濟條件使情況惡化,造成更加難以對付的損害或破壞現象。 【中心內容】 保護不論屬于哪國人民的這類罕見且無法替代的財產,對全世界人民都很重要; 考慮到部分文化或自然遺產具有突出的重要性,因而需作為全人類世界遺產的一部分加以保護; 考慮到鑒于威脅這類遺產的新危險的規模和嚴重性,整個國際社會有責任通過提供集體性援助來參與保護; 考慮到為此有必要通過采用公約形式的新規定,以便為集體保護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的文化和自然遺產建立一個根據現代科學方法制定的永久性的有效制度。 3.1.1世界遺產公約的起源與發展(2)世界文化遺產公約的誕

13、(2)世界文化遺產公約的誕生【時間】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UNESCO)大會于1972年10月17日至11月21日在巴黎舉行的第17屆會議,希望給予國際合作的方式,解決世界重要遺產的保護問題?!久Q】 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ConventionConcerningthe ProtectionoftheWorldCulturalandNaturalHeritage)3.1.1世界遺產公約的起源與發展(2)世界文化遺產公約的誕生3.1.1世界遺產公約的起源與發(3)世界遺產公約的發展 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是目前加入締約國最多的國際公約之一,對人類的整體有特殊意義的文物古跡、風景名

14、勝及自然風光和文化及自然景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自1975年公約正式生效后,在全球范圍內,迄今共有180個國家和地區加入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成為締約成員。截至2005年7月,全世界共有812處世界遺產,分布在137個國家。 198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召開第25屆大會,通過了關于民間傳統文化保護的建議。并對文化遺產做出了物質遺產(Tngible Heritage)和非物質遺產(Intangible Heritage)的進步的區分。 199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29次全體會議通過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人類口頭遺產優秀作品”,指出,由于“口頭遺產”和“非物質遺產”是不可分的,因此在以后的鑒別

15、中,在“口頭遺產”的后面加上“非物質”的限定。 3.1.1世界遺產公約的起源與發展(3)世界遺產公約的發展3.1.1世界遺產公約的起源與發展 (1)中國世界遺產保護進程 中國于1985年簽署了世界遺產公約,成為締約國。 1987年6月,我國第一批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名單誕生。 為了加強國家遺產保護,國務院決定從2006年起,每年月的第二個星期六,為我國的“文化遺產日”。 “文化遺產日”提升了公眾的民族情節,使中國的絢麗瑰寶文明世界, 同時也滿足了公眾接觸和感受文化遺產的需求,營造了關注文化遺產、保護文化遺產的良好氛圍。 迄今已有31處文化和自然遺產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口述與無形人類遺產4種。中國

16、遺產在世界排名第三(第一為西班牙,第二為意大利),是名副其實的遺產大國。我國居世界第三遺產項目,標志著中華民族在人類文明史上的創造與貢獻,越來越多地被世界所認識;也標志著我國當今社會經濟、文化水平迅速提高,綜合國力日益加強。3.1.2 中國世界遺產行動 (1)中國世界遺產保護進程3.1.2 中國世界遺產行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文化遺產遍布神州。它們蘊含著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價值,體現著中華民族的生命力和創造力,既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也是全人類的文明瑰寶。 民族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遺產是民族文化的載體。祖先留下的豐厚的文化遺產,真實見證了中華民族百折不撓的發展歷程,對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歷

17、史文化傳統,樹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促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保護好祖先留下的珍貴遺產,保護好和諧雋永的歷史人文環境,保護好人類文明的結晶,讓世世代代永久享用、傳承和發展中華民族文化,是我們無可推卸的重要使命。3.1.2中國世界遺產行動 (2)中國世界遺產保護的意義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文化遺產遍布神州。它們蘊含著中華民3.2 世界遺產類型 目前,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有4種:文化遺產、自然遺產、文化與自然雙遺產和文化景觀遺產。 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自1975年公約正式生效后,1978年世界遺產委員會公布公約第一批世界遺產名單以來,截至2005年月止,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

18、締約成員國已達180個國家和地區,全世界共有812世界遺產地處(World Heritage Sites)分布在137個國家中。其中文化遺產(Cultural Heritage)628項,自然遺產(Natural Heritage)160項,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Cultural & Natural Heritage)24項,以及2001年新增加的口述與無形人類遺產(Proclamation of Masterpieces of the Oral and Intangible heritage of Huma-nity)19種。3.2 世界遺產類型 目前,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有3.2.1世界自然遺

19、產(1)自然遺產的定義 世界遺產的定義:主要包括自然面貌、瀕危動植物生態區、天然名勝區。 自然遺產的定義是符合下列規定之一者: (1)從美學或科學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由地質和生物結構或這類結構群組成的自然面貌; (2)從科學或保護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地質和自然地理結構以及明確劃定的瀕危動植物物種生態區; (3)從科學、保護或自然美角度看,只有突出、普遍價值的天然名勝或明確劃定的自然地帶。 從實際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例子來看,自然遺產也包括了化石遺址(Fossil Site)、生物圈保存(Biosphere Reserves)、熱帶雨林(Tropical Forest)及生態地理學

20、地域(Biographical Regions)。3.2.1世界自然遺產(1)自然遺產的定義(2)自然遺產獲批基本條件 自然遺產項目必須符合下列一項或幾項標準并獲得批準: (1)構成代表地球演化史中重要階段的突出例證; (2)構成代表進行中的重要地質過程、生物演化過程以及人類與自然環境相互關系的突出例證; (3)獨特、稀有或絕妙的自然現象、地貌或具有罕見自然美的地帶; (4)尚存的珍稀或瀕危動植物種的棲息地。 實際上,除了符合以上條件外,還必須符合: 必須包含所有或絕大部分與自然遺產有關系的關鍵要素; 面積必須夠大,并能自我維持生態平衡; 必須具有維護物種延續的生生態系統組成要件; 含有瀕危物

21、種的遺址,應具有維持瀕危物種生存所需的生境條件; 必須有令人滿意的長期立法、調節、制度化的保證。 (2)自然遺產獲批基本條件(3)自然保護聯盟(IUCN)對自然遺產評價條件列為世界自然遺產至少需要符合下列四條標準之一: 此地必須是獨特的地貌景觀或地球進化史主要階段的典型代表。例如具有典型石灰巖風貌的中國黃龍保護區。3.2.1世界自然遺產 位于四川省阿壩藏族自治州松潘縣小河區,地處岷山山脈中段。面積40000公頃。主要保護對象為以雪寶頂雪山為核心,以松州古城為后盾的黃龍風景區,集松潘縣境內岷江上源和涪江流域所有的自然和人文景觀于一體的自然保護區。2001年12月被認定為世界生物圈保護區。 黃龍的

22、鈣華泉池集中了三個世界之最:世界上在同一景區內分布最多的鈣華泉池;世界上最長的鈣華溝谷;世界規模最大的鈣華灘。(3)自然保護聯盟(IUCN)對自然遺產評價條件3.2.1世典型石灰巖風貌的中國黃龍保護區典型石灰巖風貌的中國黃龍保護區(3)自然保護聯盟(IUCN)對自然遺產評價條件 這個地方必須是有重要意義、不斷進化中的生態過程或此地必須是體現生物進化的杰出代表。如達爾文物竟天擇學說的啟發地南美厄瓜多爾的加拉巴戈群島。 景觀迷人的加拉巴戈群島位于厄瓜多爾,達爾文于1835年曾到過這里從事研究,不少成果寫在他的物種起源一書中。該島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為“世界自然遺產”。達爾文1831年從英國出發,經

23、南美洲加拉巴哥群島,沿赤道繞地球一圈,1835年到達加拉巴戈群島,發現原本同種的鳥發生變異,使得嘴型產生變化,只有產生的剛好適合島上環境的變異的鳥才能存活。 (3)自然保護聯盟(IUCN)對自然遺產評價條件(3)自然保護聯盟(IUCN)對自然遺產評價條件 此地具有極特殊的自然現象、風貌或出色的自然景觀。美國大峽谷科羅拉多國家公園向人類展示了二百萬年前地球歷史的壯觀景色和地質層面。 位于美國西南部,由于科羅拉多河穿流其中,故又名科羅拉多大峽谷。這一大片隆起的高原,最深處達1500米,地形險峻綺麗,地質多由花崗石構成,色彩奪目,大峽谷是科羅拉多河的杰作,科羅拉多河流經大峽谷,將大峽谷分為北峰和南峰

24、。南北峰相距只有十英里,但駕車需繞行5小時約215英里。 “科羅拉多”,在西班牙語中意為“紅河”,這是由于河中夾帶大量泥沙,河水常顯紅色,故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選為受保護的天然遺產之一。 科羅拉多河在谷底洶涌向前,形成兩山壁立,一水中流的壯觀,其雄偉的地貌,浩瀚的氣魄,懾人的神態,奇突的景色,世無其匹。1903年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來此游覽時,曾感嘆地說:“大峽谷使我充滿了敬畏,它無可比擬,無法形容,在這遼闊的世界上,絕無僅有?!?(3)自然保護聯盟(IUCN)對自然遺產評價條件 位于 天空玻璃走廊建于西大峽谷懸崖,海拔高達4000呎,闊10呎、呈U形的透明玻璃觀景臺,遠看像大馬蹄,伸出懸崖

25、邊70呎。號稱“21世紀世界奇觀”。 天空玻璃走廊建于西大峽谷懸崖,海拔高達4000呎,闊1(3)自然保護聯盟(IUCN)對自然遺產評價條件 此地有罕見的生物多樣性和生物棲息地,依然存活,具有世界價值并受到威脅。例如南美秘魯的瑪努國家公園 。 瑪努國家公園中,受保護的生物種屬堪稱世界之最。該公園幾乎囊括了秘魯東部地區的所有生態環境因素:低層的熱帶叢林、山區森林和普納草地。每一種生態環境中都生長著各自的動物群及植物群。瑪努公園也因此成為亞馬孫盆地中最富有特色、也最具有代表性的公園。 公園中的鳥類總計有1000余種,約占世界上所有鳥類的15%。其中200多種哺乳動物已經得到了識別,有13種猴子,至

26、少有13種鳥類是全球已知的瀕危動物。此外,還有各種各樣的魚類、兩棲動物和無脊椎動物;據估計,公園內的節肢動物至少有50萬種以上。 (3)自然保護聯盟(IUCN)對自然遺產評價條件 瑪努 目前世界自然遺產共有149項,全部符合4條標準的有14項,其中包括中國2003年入選的三江并流。我國有自然遺產4處,即九寨溝、黃龍,武陵源(石英砂巖峰林峽谷地貌)和三江并流(怒江、瀾滄江、金沙江) 。 目前世界自然遺產共有149項,全部符合4條標準的有13.2.2 世界文化遺產 (1)文化遺產的定義 文化遺產的定義主要包括:文物、建筑群、遺址3類。屬于下列各類內容之一者,可列為文化遺產:文物(monuments

27、):從歷史、藝術或科學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建筑物、雕刻和繪畫,具有考古意義的成分或結構,銘文、洞穴、住區及各類文物的綜合體;建筑群(groups of buildings):從歷史、藝術或科學角度看,因其建筑的形式、同一性及其在景觀中的地位,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單獨或相互聯系的建筑群; 遺址(sites):從歷史、美學、人種學或人類學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人造工程或人與自然的共同杰作以及考古遺址地帶。 3.2.2 世界文化遺產 (1)文化遺產的定義(2)文化遺產獲批條件 符合下列一項或幾項標準方可獲得批準: (1)代表一種獨特的藝術成就,一種創造性的天才杰作; (2)能在一定時期

28、內或世界某一文化區域內,對建筑藝術、紀念物藝術、城鎮規劃或景觀設計方面的發展產生過大影響; (3)能為一種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傳統提供一種獨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見證; (4)可作為一種建筑或建筑群或景觀的杰出范例,展示出人類歷史上一個(或幾個)重要階段; (5)可作為傳統的人類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范例,代表一種(或幾種)文化,尤其在不可逆轉之變化的影響下變得易于損壞; (6)與具特殊普遍意義的事件或現行傳統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學藝術作品有直接或實質的聯系。(2)文化遺產獲批條件 在全世界582處文化遺產中,我國的文化遺產20處。大多數遺產只符合文化遺產標準中的1條或幾條,全部符合6條標準的只有3處,而中

29、國就有2處:莫高窟和泰山(雙重遺產),另一處是意大利的威尼斯。 在全世界582處文化遺產中,我國的文化遺產20處。大 (3)新增文化遺產類型:工業遺產 2003年,國際工業遺產保護協會在俄羅斯下塔吉爾召開會議,通過了國際工業遺產保護的綱領性文件下塔吉爾憲章。憲章申明,為工業活動而建造的建筑物、所運用的技術方法和工具,建筑物所處的城鎮背景,以及其他各種有形和無形的現象,都是工業遺產的組成部分。 國際組織對工業遺產的界定 工業遺產(Industrial Heritage)是具有歷史價值、技術價值、社會意義、建筑或科研價值的工業文化遺存。包括建筑物和機械、車間、磨坊、工廠、礦山以及相關的加工提煉場地

30、、倉庫和店鋪、生產、傳輸和使用能源的場所、交通基礎設施,除此之外,還有與工業生產相關的其它社會活動場所,如住房供給、宗教崇拜或者教育。 (3)新增文化遺產類型:工業遺產 工業遺產的認定標準 UNESCO組織對工業遺產的認定尚無通用的國際標準,但要求UNESCO清單所列工業遺產應主要依據文化遺產評定的6條標準。 ICOMOS的專項標準:提出了關于特定類別工業遺產認定的專項標準。如針對鐵路作為工業遺產提出的標準、針對煤礦類工業遺產的認定標準 。 針對鐵路提出的工業遺產標準:展示人類智慧的創造性工程。不僅體現少數精英的智慧,而且是各行各業集體合作的產物; 產生于技術革新,同時又反作用于科技進步。內容

31、包括所有部件所采納的工程和建筑學方法,特別是體現技術在不同領域或不同地區間的傳播過程,或者克服特殊不利因素的過程; 最具代表性的典型案例?;蚴怯捎谄浔旧砭邆涞耐怀鰞r值,或者是曾經很普通,但經過歲月變遷存留下來的少數案例; 展示了社會經濟發展的歷程。城市和郊區之間的電車軌道、高架軌道、地鐵等也對城市空間形態的演變產生重要影響。 工業遺產的認定標準 UNESCO組織對工業針對煤礦類工業提出的工業遺產標準: 獨一無二的成就,人類智慧和創造力的杰作。煤礦是建筑物和設備的巨大綜合體,常常成為功能建筑和設計的代表作;對重大技術進步產生深遠影響。尤其要重視將現有或新技術應用到煤礦開采設備的過程,以及技術在國

32、家之間和洲際傳播的標志;歷史上某個重要階段結構和特征的突出范例。包括煤礦生產的結構以及輔助的工人住區,體現了早期技術與當地環境及文化的融合。與具有普遍意義的社會經濟發展直接相關。例如因采掘煤礦吸引人口聚集,從而產生新的住宅需求,建立社團結構和教育設施等;機能結構的原真性。煤礦的重要價值之一在于它的實際功能,某些生產部件的維護、修理和更換并不影響已經評定的工業遺產的原真性;現有的法律保護和管理水平。機械設備由于其可移動性,不作為重點考慮對象,避免發生為申報世界遺產人為遷移集中的可能。 到目前,工業遺產以及少數與工業生產密切相關共計43處。針對煤礦類工業提出的工業遺產標準: 獨一無二的成 世界遺產

33、中將文化遺產與自然遺產融合起來,構成世界遺產的第三個類別文化與自然遺產,即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Cultural & Natural Heritage)或稱為混合遺產。 世界遺產公約并未對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另立標準,而是分別采用文化遺產標準和自然遺產標準作為其評定依據。雙重遺產并不是文化遺產與自然遺產的簡單疊加,而有著其深層的寓意,是人類從認識自然、改造自然到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杰作。 世界上許多文明古國,雖然擁有大量文化遺產,但擁有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的卻不多。如印度作為文明古國,其文化遺產多達24處,卻沒有雙重遺產。截止2004年5月,全世界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文化與自然雙遺產23處,而中國就有4處

34、,它們分別是:泰山、黃山、峨眉山樂山大佛、武夷山。這是與中國傳統文化中尊重自然,講求“天人合一”以及山岳崇拜的理念分不開的。3.2.3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 世界遺產中將文化遺產與自然遺產融合起來,構成世界遺產的第 (1)文化景觀概念 文化景觀這一慨念是1992年12月在美國圣菲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第16屆會議時提出并納入世界遺產名錄中的。 文化景觀代表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第一條所表述的“自然與人類的共同作品”。 文化景觀的選擇應基于它們自身的突出、普遍的價值,其明確劃定的地理文化區域的代表性及其體現此類區域的基本而具有獨特文化因素的能力。它通常體現持久的土地使用的現代化

35、技術及保持或提高景觀的自然價值,保護文化景現有助于保護生物多樣性。3.2.4世界文化景觀及其它 (1)文化景觀概念3.2.4世界文化景觀及其它 (2)文化景觀的類型 由人類有意設計和建筑的景觀 由人類有意設計和建筑的景觀包括出于美學原因建造的園林和公園景觀,它們經常(但并不總是)與宗教或其它紀念性建筑物或建筑群有聯系。 有機進化的景觀 有機進化的景觀是產生于最初始的一種社會、經濟、行政以及宗教需要,并通過與周圍自然環境的相聯系或相適應而發展到目前的形式。它又包括3種類別: (2)文化景觀的類型 (2)文化景觀的類型 有機進化的景觀 殘遺物(或化石)景觀:殘遺物(或化石)景觀代表一種過去某段時間

36、已經完結的進化過程,不管是突發的或是漸進的。它們之所以具有突出、普遍價值,還在于顯著特點依然體現在實物上。 持續性景觀:持續性景觀在當今與傳統生活方式相聯系的社會中,保持一種積極的社會作用,而且其自身演變過程仍在進行之中,同時又展示了歷史上其演變發展的物證。 關聯性文化景觀:以與自然因素、強烈的宗教、藝術或文化相聯系為特征,而不是以文化物證為特征。 (2)文化景觀的類型 目前,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文化景觀還不多,是一個可開發的方向。廬山風景名勝區是我國“世界遺產”中的唯一文化景觀。 “第三屆全球化論壇世界文化多樣性”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文化助理總干事莫尼爾布切納吉說:“從他看到、聽到、了解到的信息

37、看,西湖是一個自然景觀和人文結合得很好的地方,已達到申報文化景觀遺產標準?!?寧蒗縣瀘沽湖摩梭地區,著手收集相關資料,深入寧蒗摩梭村落,入戶進行調研,撰寫了一部分申報的基礎性材料,為下一步形成正式申報文本打下基礎?!舅伎碱}1】從廬山自然景觀和廬山文化談廬山入選“世界文化景觀遺產”。 【思考題2】運用SWOT方法分析杭州西湖入選“世界文化景觀遺產”。 思考題2提示:內部因素:優勢(strength)、劣(勢weakness) 外部因素;機會(opportunity)、威脅(threat) 目前,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文化景觀還不多, (1)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概念 非物質文化遺產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秘書長

38、松浦晃一郎先生率先提出的遺產類型,是口述與無形人類活動觀念的世界遺產類型。由于世界快速的現代化與同一,這類遺產比起具實質形態的文化類世界遺產更為不易傳承,是“活”的文化及其傳統中最脆弱的部分。因此這些具特殊價值的文化活動,都因傳人漸少而面臨失傳之虞。 在200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ESCO)公告了19種“口述與無形人類遺產”,它們具有特殊價值的文化活動及口頭文化表述形式,包括語言、故事、音樂、遊戲、舞蹈和風俗等,例如摩洛哥說書人、樂師及弄蛇人的文化廠域、日本能戲、中國昆曲等。 非物質文化遺產(口述與無形人類遺產)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和文化空間。3

39、.2.5非物質文化遺產3.2.5非物質文化遺產 (2)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類型 (1)口頭傳統,以及作為文化載體的語言; (2)傳統表演藝術(含戲曲、音樂、舞蹈、曲藝、雜技等);民俗活動、禮儀、節慶; (3)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間傳統知識和實踐; (4)傳統手工藝技能以及與上述表現形式相關的文化空間。 (2)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類型3.3世界與中國文化遺產3.3.1世界文化遺產 截止2006年,全世界共有世界遺產830處,其中文化遺產644處,自然遺產162處,世界文化遺產與自然雙重遺產24處。 歐洲共有47個締約國。其中的39個國家分布有世界遺產項目287項,包括文化遺產259項,自然遺產20項,雙

40、重遺產8項。歐洲最多的前三個國家分別是西班牙、意大利和法國。 美洲共有31個締約國。其中的24個國家分布有世界遺產117項,其中文化遺產74項,自然遺產40項,雙重遺產3項。美洲前四個國家分別是墨西哥、美國、加拿大和巴西。 非洲及阿拉伯地區共有50個締約國,其中的34個國家分布有世界遺產項目99項,其中文化遺產65項,自然遺產31項,雙重遺產3項。前三個國家分別是突尼斯擁有8項,阿爾及利亞和埃塞俄比亞擁有7項,摩洛哥擁有6項。 亞洲及泛太平洋地區共有32個締約國。其中的20個國家分布有世界遺產項目124項,包括文化遺產82項,自然遺產33項,雙重遺產9項。最多的前三個國家分別是中國(31項)、

41、印度(23項)和澳大利亞(13項) 。3.3世界與中國文化遺產3.3.2中國文化遺產 長城是我國最早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文化遺產,也是世界新8大奇跡。 1987年,與長城一起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還有明清皇宮、山東泰山、敦煌莫高窟、西安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和周口店北京人遺址5處。 至2006年底,我國已有世界文化遺產22處,自然與文化遺產綜合體4處,文化景觀遺產1處(見表1-1)。此外,四川九寨溝、四川黃龍、湖南武陵源、云南三江并流4處列入世界自然遺產,昆曲、古琴、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蒙古族長調民歌4種非物質文化列入人類口頭遺產和非物質遺產。3.3.2中國文化遺產表1-1 中國文化遺產名錄

42、(截至2006年12月)表3-1 中國文化遺產名錄(截至2006年12月)序號中文名稱遺產名稱(英)遺產類型1長城The Great Wall文化遺產2明清皇宮Imperial Palace文化遺產3山東泰山Mount Taishan雙重遺產4敦煌莫高窟Mogao Caves文化遺產5西安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Mausoleum of the First Qin Emperor文化遺產6周口店北京人遺址Peking Man Site at Zhoukoudian文化遺產7安徽黃山Mount Huangshan雙重遺產8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廟宇Mountain Resort and its Outly

43、ing Temples, Chengde文化遺產9山東曲阜孔廟孔林孔府Temple and Cemetery of Confucius and the Kong Family Mansion in Qufu文化遺產10武當山古建筑群Ancient Building Complex in the Wudang Mountains文化遺產表1-1 中國文化遺產名錄(截至2006年1序號中文名稱遺產名稱(英)遺產類型11拉薩布達拉宮歷史建筑群Historic Ensemble of the Potala Palace, Lhasa文化遺產12江西廬山Lushan National Park文化景觀1

44、3四川峨眉山樂山大佛Mount Emei Scenic Area, including Leshan Giant Buddha Scenic Area雙重遺產14平遙古城Ancient City of Ping Yao文化遺產15蘇州古典園林Classical Gardens of Suzhou文化遺產17北京頤和園Summer Palace, an Imperial Garden in Beijing文化遺產18北京天壇Temple of Heaven: an Imperial Sacrificial Altar in Beijing文化遺產19福建武夷山Mount Wuyi雙重遺產20云南

45、大足石刻Dazu Rock Carvings文化遺產表3-1 中國文化遺產名錄(截至2006年12月)序號中文名稱遺產名稱(英)遺產類型11拉薩布達拉宮Histo序號中文名稱遺產名稱(英)遺產類型21四川青城山都江堰Mount Qingcheng and the Dujiangyan Irrigation System文化遺產22皖南古城:西遞、宏村Ancient Villages in Southern Anhui - Xidi and Hongcun文化遺產23洛陽龍門石窟Longmen Grottoes文化遺產24明清皇家陵寢Imperial Tombs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文化遺產25大同云岡石窟Yungang Grottoes文化遺產26高句麗王國王城及王陵Capital Cities and Tombs of the Ancient Koguryo Kingdom文化遺產27澳門歷史城區The Historic Centre of Macao文化遺產28安陽殷墟文化遺產表3-1 中國文化遺產名錄(截至2006年12月)序號中文名稱遺產名稱(英)遺產類型21四川青城山都江堰Mo3.3.3中國世界文化遺產的發展 按照保護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公約的規定,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