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如有你有幫助,請購買下載,謝謝!中國近現代音樂史這個時期音樂發展的特點:傳統音樂隨社會變化而有相應調整,以求自身保存,主導地位下降。由于社會政治經濟發展,西方文化的影響,新文化的出現,產生了新音樂,不斷發展,逐漸占據主導地位。社會政治變化,對音樂影響深刻,有過各種政權下不同政治色彩的音樂文化同時共存,呈現了復雜、多 元的特點。清末以來隨西方音樂傳入逐步建立的不同此前傳統音樂的近代新音樂,其發展大致經歷了四個階段:以學堂樂歌為中心的啟蒙階段,由1898年康梁上書開辦新式學堂,至 1919年五四”前。新音樂文化獲 得堅實基礎,出現一批普通音樂的教育家。五四”新文化運動開始,至二十年代末。發展迅速,
2、新型音樂教育機構建立,為專業音樂發展奠定基礎,出現一批專業音樂家。三十年代,國立音專的專業音樂創作和演出,全國性抗日救亡歌詠運動,貫穿這個時期。大多是聲樂作品,器樂較少。造就了一批優秀的音樂家,出現黃河大合唱具劃時代意義的作品。四十年代,中國處于淪陷區、國統區、抗日民主根據地三種政權并存局面,音樂文化發展呈現不同色彩。仍以聲樂作品為主,器樂創作明顯提高。歌劇白毛女是中國歌劇創作里程碑式作品。傳統音樂的發展戲曲京劇等較大劇種已經定型。一些優秀京劇藝術家受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影響,對原來藝術形式大膽改革,擴大了京劇的表現力。梅蘭芳,創編進步時裝新戲和革新的古裝新戲洛神、天女散花;對傳統劇目宇宙鋒、霸
3、王 別姬、貴妃醉酒進行新的加工創造;編演愛國戲抗金兵。對旦角藝術進行改革,創立融青衣、 花旦、刀馬旦為一體的 花衫”,雍容華貴、凝重流暢的唱腔,形成獨特風格的梅派”。另外,伴奏加進二胡、月琴,一些新戲中采用新的配樂手法。三十年代赴美、蘇,贏得國際聲譽。周信芳,創編進步時裝新戲、新編歷史劇,編演四進士等。發揚海派”改革創新精神,強調唱腔與語言的結合,形成質樸剛健、鏗鏘頓挫、富于激情的麒派”程硯秋,編演荒山淚、竇娥冤等,藝術上勇于革新創造,廣泛學習其它劇種和西方音樂,創造委婉幽咽而又剛勁的程派”。還出現了富連成班(1904年,葉春善籌組,在北京)、中華戲曲專科學校(1930年成立于北京)、昆曲傳習
4、所( 1920年,穆藕初創辦,在蘇州)錫劇、滬劇、揚劇、淮劇、楚劇、黃梅戲以及評劇、越劇等地方小戲迅速發展提高。評劇由河北 對口蓮花落”于東北蹦蹦”合流而成。農民劇作家成兆才創作了近百個劇目,楊三姐告狀轟 動一時。著名女演員花蓮舫、李金順、白玉霜做了很多改革創造,白將評劇帶到上海,擴大了影響,一躍 成為全國性大劇種。越劇,二十世紀初由浙江竦 sheng縣多種民間音樂發展而成,初為男演員組成的的一班”,進入上海后,吸收其它藝術表演經驗,改革原有形式,改稱紹興文戲”,后女班盛行,又稱 女子文戲女班四季春班影響最大,有袁雪芬、傅全香等。袁進行了多方面的改革,改編演出祥林嫂,反響強烈。說唱以老曲種不斷
5、成熟、新曲種不斷產生為發展特征。1頁如有你有幫助,請購買下載,謝謝!少白派”,駱玉笙創立抒情四大玉”昌盛時期,謝大玉在京喬派”、董桂枝的 董派”。京韻大鼓清末民初已有劉、張、白三個流派,三十年代白鳳鳴創立蒼涼悲壯的 寬厚的駱派 山東大鼓進入城市后,吸收吸取、小曲唱腔,有了新的面貌。三十年代為津滬演唱多年,錄制不少唱片,擴大了山東大鼓的影響。河南墜子民國初年傳入北京,繼而傳到津滬等地,遍及全國。形成喬清秀的 蘇州評彈清末進入上海,隨著廣播、唱片的傳播普及,進入了鼎盛時期。形成多種流派風格紛呈的繁榮局 面。夏荷生的 夏調”、祁連芳的 祁調”、蔣月泉的 蔣調”、楊振雄的 楊調”、朱雪琴的 琴調”、徐
6、麗仙的 麗 調”等。四川清音原來流行于農村鄉鎮,三十年代進入成都、重慶等大城市,李月秋在創腔、演唱方面有很大影響。器樂主要體現在民間社團、地方樂種、藝人的創作和演奏等方面,另外,合奏比獨奏發展更快。當時出名的民間社團有天韻社(1911年)、大同樂會(1920年上海鄭覲文發起)、今虞琴社(1934年)等。他們經常研習、演奏,也整理改編傳統樂曲,做出突出貢獻。大同樂會柳堯章以琵琶曲夕陽簫鼓改編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其中出現了吳映卿、沈肇洲、汪煜庭(以上均為琵琶)、周少梅(二胡)、楊宗稷(古琴)等著名演奏家 發展較大的地方樂種有江南絲竹、廣東音樂、福建弦管、漢樂、北方吹歌等,通過各自樂社活動進行發展,
7、 進入城市后通過各種媒介擴大影響,積極傳授技術培養人才,編印曲譜,改革樂器,保存發展了傳統樂種。江南絲竹民國初年,在江蘇、浙江的中小城市盛行,逐漸形成以上海為中心的發展格局。用琵琶、二胡、揚琴、三弦、笛、笙、簫以及鼓、板、木魚、鈴等,曲目有八大名曲歡樂歌、行街、三六、 慢三六、中花六板、慢六板、云慶、四合如意。廣東音樂流行于珠江三角洲一帶,清末民初廣東的戲曲樂隊、街頭藝人、農村 八音會”等常常演奏戲曲過 場音樂和民間小曲。早期琵琶主奏,輔以箏、簫、三弦、椰胡;之后出現五架頭硬弓組合,二弦、提琴(似板胡的中音樂器)、三弦、月琴、橫簫;呂文成將二胡改為鋼弦,定弦提高四度,琴筒夾在兩腿之間,擴大把位
8、,獲獨特音響效果,1926年首次使用高胡,獲極大成功,廣東音樂風格、特點有了很大變化,發 展進入一個新階段。此后出現 三件頭”軟弓組合,高胡主奏,秦琴、揚琴。呂文成創作改編近二百首樂曲平湖秋月、步步高等。名家還有嚴老烈旱天雷、連環扣,丘鶴傳娛樂升平、獅子 滾球,何柳堂餓馬搖鈴、賽龍奪錦,以及何大傻、尹自重、易劍泉等。為民族器樂發展做出貢獻的還有一些民間藝人華彥鈞(阿炳),江蘇無錫人,精通二胡、琵琶,留給后人三首二胡曲二泉映月、聽松、寒春風曲,三首琵琶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龍船,堪稱精品。楊元亨,河北人,擅管子、噴吶,有小二番、放驢等。學堂樂歌學堂樂歌由清末康梁 變法維新”上書開辦新式學堂開始,
9、他們鼓吹樂歌在思想啟蒙方面的作用,強調樂歌課的重要性,庚子事變后,清廷 1904年頒布學堂章程中認可開設樂歌課,當時稱新式學堂開設的音樂課或為學堂唱歌而編創的歌曲為學堂樂歌。直至1923年改稱音樂課”,逐漸不用 樂歌”一詞。內容大多反映要求學習西方科學文明、實現富國強兵抵御外侮的資產階級民主主義、愛國主義思想,也有對少兒進行一般思想教育、知識教育,在當時具先進意義。基本是填詞歌曲,曲調大多來自日本歐美流行歌曲,用民間曲調不多,創作曲調的更少。不僅在思想啟蒙方面給當時青少年深刻影響,還給中國音樂帶來一種新的集體歌唱形式,為后來群眾歌詠運動打下基礎;使西方音樂形式包括樂理、記譜、唱歌、樂器等得到初
10、步傳播,促使中國音樂界思考如何 建立新的中國音樂文化;還造就一批創建發展學校音樂教育、傳播現代音樂文化的音樂家。如有你有幫助,請購買下載,謝謝!沈心工 上海人,早年留學日本,回國后從事音樂教育,編寫大量學堂樂歌。體操 -兵操(男兒第一志 氣高)、革命軍、竹馬,自己作曲的黃河。針對兒童心理特點,詞意淺而不俗,詞曲結合好,容易上口。李叔同 天津人,早年留學日本,學習繪畫、音樂,編輯出版我國最早音樂刊物音樂小雜志。回國后從事教育,1918年出家為僧,法名演音,號弘一,一生在美術、音樂、書法、篆刻、戲劇、詩詞等方面頗有建樹,影響很大。編寫樂歌大多是詠物寫景的抒情作品,送別西湖憶兒時等,自己作曲的春游,
11、文辭優美,富有意境韻味,詞曲結合流暢自然。曾志愍min上海人,致力開展普及音樂的活動,創辦上海貧兒院音樂部;編寫學堂樂歌,練兵、揚子江等;編寫出版音樂著述樂理大意、歌唱及教授法、樂典教科書、音樂全書、和聲略意等。專業音樂教育新型音樂社團北京大學音樂研究會,1919年成立,會長蔡元培,導師肖友梅等,出版期刊音樂雜志。1922年改為北京大學音樂傳習所。中華美育會,1919年,吳夢非、豐子愷等發起,在上海成立。成員大多為中小學音樂、美術教師,曾出版 會刊美育。國樂改進社,1927年,劉天華等發起,在北京成立。出版不定期刊物音樂雜志,對民族音樂的收集、 整理、研究、創作有一定貢獻。早期音樂教育機構北京
12、女子高等師范學校音樂科(1920年)、上海專科師范學校音樂科(1920年)、北京藝術專門學校音樂系(1926年)。中國第一所獨立的高等專業音樂學院 國立音樂院,1927年成立于上海,蔡元培倡導支持,肖友梅牽頭 組建,蔡任院長,肖任教務主任,標志中國專業音樂教育進入一個新的階段。1929年奉命改為上海國立音樂專科學校,校長肖友梅。這些學校都接受蔡元培 美育”主張,通過藝術培養高尚情操自由個性,達到改善人生改善社會之功效。以 傳授西洋音樂為主,參照歐美教育體制,也設國樂課程。專業音樂創作蕭友梅,廣東中山人,早年留學日本、德國,回國立志創建中國音樂教育事業,組建北京大學音樂傳習所、北京女子高等師范學
13、校音樂科、北京藝術專門學校、國立音樂院,羅致高水平教師黃自、青主、應尚能、周淑安等,采納西洋專業音樂教育體制,又結合國內實際,設立本科、師范等以及作曲、鍵盤、器樂、聲樂、國樂等專業,編寫教材,被譽為中國近代音樂教育宗師他創作許多各種體裁的作品,歌曲問、五四紀念愛國歌,合唱 春江花月夜,大提琴秋思等。管弦樂 新霓裳羽衣舞是根據白居易詩意揣度唐代大曲模式風格創作的大型器樂曲,在曲調、和聲上力圖突出民族風格。1920年卿云歌,是辛亥后政府頒布的第一首國歌。趙元任,江蘇武進人,早年留學美國,著名語言學家、音樂家。1915年創作鋼琴曲和平進行曲,是目前所見發表最早的中國鋼琴曲。還創作了很多歌曲賣布謠、勞
14、動歌、教我如何不想他、也是微云、西洋鏡歌、老天爺及合唱海韻。多選用五四”時胡適、劉半農、徐志摩等新詩,有強烈反封建的民主愛國精神,作為語言學家他很注意聲調、音韻的特點,吸收民間音樂語言,優美流暢,口語化,具鮮明獨特民族風格。劉天華,江蘇江陰人,北京大學音樂傳習所國樂導師,1927年成立我國第一個以民樂改革為宗旨的國樂改進社”。他創作了十首二胡獨奏曲、三首琵琶獨奏曲以及練習曲、合奏曲等。他的二胡音樂,不僅保持二如有你有幫助,請購買下載,謝謝!胡特色,而且在演奏技術、創作思維上借鑒西洋樂器和西方音樂手法,提高了二胡的表現力,帶來新的風 格和時代氣息。他的創作都是個人內心感受的抒發,編寫練習曲參考了
15、鋼琴、小提琴的教學經驗,改變過 去口傳心授的教學方法,培養許多名家,形成我國第一個獨具風格的二胡學派。還對二胡進行了改進,記 譜法、定弦法提出自己觀點。推廣二胡音樂,多次在音樂會上演奏,錄制唱片。在他多方努力下,二胡以 高超演奏技巧、豐富藝術表現力成為現代民族樂器重要的獨奏樂器。黎錦暉,湖南湘潭人,創辦我國第一所專門培養歌舞人才的學校一一中華歌舞專修學校(后改名明月歌舞劇社),是紅極一時的歌舞團體。熱心兒童歌舞創作,寫了十二部兒童歌舞劇、二十四部兒童歌舞表演,小小畫家、麻雀與小孩、葡萄仙子、可憐的秋香廣泛流傳。抓住兒童心理特點和興趣選 擇題材構思情節,劇情發展適合兒童理解力,歌詞通俗易懂,接近
16、口語化,音樂語言簡練、生動、明快。 吸收一些民間傳統曲調,探索新的戲劇化音樂形式。王光祈,青年時代曾組織 中國少年學會”等著名社團,留學德國,改學音樂是為了達到音樂救國目的。他 是最早運用比較音樂學方法進行音樂理論研究的,主要著作中國音樂史、東西樂制之研究、東方民族之音樂、千百年間中國與西方的音樂關系、歐洲音樂進化論等。黃自,江蘇川沙人,早年留學美國,畢業作品管弦樂懷舊,是我國音樂家創作較早的交響樂,是美國 交響樂隊演出的第一部中國作品。1929年回國后在上海國立音樂專科學校任教務主任和教授,培養出賀綠汀、劉雪庵、陳田鶴、江定仙以及丁善德、譚小麟等一批音樂家。他創作許多高水平的音樂作品,藝術歌
17、 曲點絳唇、南鄉子、花非花、玫瑰三愿、思鄉,愛國歌曲抗敵歌、旗正飄飄,根據白居易詩創作的大型聲樂套曲我國第一部清唱劇長恨歌。他的創作,作曲手法嫻熟、構思嚴謹、 意境刻畫清新典雅、鮮明的中國古典文化精神是主要特征, 在探索和聲、復調手法民族化方面有獨到見解。 在和聲學、音樂史等方面有相當數量的理論著述。他的努力,對中國專業音樂創作和音樂教育事業的發展 具有深遠意義。青主(廖尚果),廣東惠州人,留學德國,回國投身北伐革命,1927年以著名共黨”被通緝而亡命樂壇1930年出版我國近代 最早音樂美學著作樂話、音樂通論。就音樂的本質、特殊性、功能、民族性做了系統論述,提出音樂是 上界的語言他還寫了很多藝
18、術歌曲,我住長江頭,古典詩詞譜曲,大江東去卜算子。豐子愷,浙江崇德人,音樂、文學、繪畫方面有廣泛影響,編譯的音樂書籍有音樂入門、音樂十八 講、音樂的聽法、世界大音樂家與名曲等。賀綠汀(鋼琴曲牧童短笛,將優美民歌旋律以對位處理,流露一種中國式的田園詩情和意境,是近代 中國鋼琴音樂杰作。后來他的創作主要在電影音樂,如秋水伊人、四季歌等民族風格濃郁的抒情 歌曲,還創作嘉陵江上、游擊隊歌、墾春泥等抗戰歌曲。)劉雪庵(創作著名的抗戰歌曲長城謠、流亡三部曲,抒情歌曲紅豆詞、飄零的落花,民族風格濃郁、旋律優美,廣為流傳。 另外也為一些商業影片作曲,寫了何日君再來、早行樂,當時產生不好影響。)、陳田鶴(采 桑
19、曲、江城子)、江定仙(靜境、歲月悠悠)。后人稱賀、劉、陳、江為黃自的四大弟子革命音樂的發展 工農兵革命歌曲 隨著北伐勝利挺進,工農革命蓬勃開展,產生了革命歌曲工農兵聯合起來、國民革命歌、安源路礦工人俱樂部歌、五一勞動節、農會歌等。1927年南昌起義后,共產黨建立根據地,用歌曲發動群眾、宣傳革命,當時流傳當兵就要當紅軍、十送郎當紅軍歌、共產兒童團歌、八月桂花遍地開、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等。革命音樂團體高爾基戲劇學校,1933年成立,是我國最早為無產階級革命事業培養文藝干部的藝術學校,校長李伯釗,在艱苦條件下,為工農紅軍、民主政府培養了很多文藝干部,配合斗爭進行創作和演出。藍衫團,1933年成立,少共
20、中央局發起,共青團員組成的文藝團體,負責人李伯釗,推動根據地的群眾文4頁如有你有幫助,請購買下載,謝謝!化活動。八一劇團,以此為基礎在瑞金建立了工農劇社及各地分社。戰斗劇社,在賀龍領導的紅軍中成立。左翼音樂運動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1934年由聶耳、田漢、任光、安娥、呂驥等成立上海左翼劇聯音樂小組。介紹宣傳蘇聯革命音樂和馬克思主義音樂觀,參加當時進步電影、戲劇如漁光曲、桃李劫、風云兒女、揚子江暴風雨、放下你的鞭子有關活動包括作曲,向市民教唱革命歌曲、傳授音樂知識、組織群眾性的聲勢浩大的歌詠活動。1936年為有利于組成廣泛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主動解散了左翼文化組織,左翼音樂工作者紛紛加入救亡音 樂行
21、列。抗日救亡音樂1931年九一八”后,當時音樂院校有抗日歌曲創作,如黃自抗敵歌、旗正飄飄,左翼音樂運動也有優秀抗戰歌曲創作,如聶耳 義勇軍進行曲、畢業歌o1935年中國共產黨 八一宣言”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加上聲勢浩大工二九”運動,抗日熱潮日益高漲,出現以上海為中心的救亡音樂團體,劉良模的民眾歌詠會”,聶耳、呂冀的 業余合唱團京津滬等學生組織的歌詠團,走向中小城鎮、農村、前線。推出一大批抗戰歌曲,孫慎救亡進行曲、冼星海救國軍歌、孟波犧牲已到最后關頭、呂驥保衛馬德里、張寒暉松花江上、任光打回老家去、閻述 詩五月的鮮花等。1937年七七事變”,抗日救亡歌詠運動推向高潮,紛紛組織戰地服務團、演
22、劇隊、歌詠團,走向前線和內 地。1938年武漢處理 中華全國歌詠協會”,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成立專管抗戰宣傳的第三廳,廳長 郭沫若,冼星海、張曙負責音樂工作,武漢數萬人乃至數十萬人歌詠大會。這個時期抗戰歌曲有麥新大刀進行曲、賀綠汀游擊隊歌、劉雪庵長城謠、張曙丈夫去當兵、冼星海到敵人后方去、在 太行山上等。與此同時,以延安為中心的各抗日民主根據地的群眾歌詠運動也在深入開展。另外,在海外也廣泛開展。 抗日救亡歌詠運動是中國有史以來空前廣泛的群眾愛國音樂活動,發揮了巨大的鼓舞動員作用,促進了革 命歌曲的創作和群眾歌詠活動的發展普及。聶耳,云南玉溪人,1931年考入上海的明月歌舞團,1933年參加
23、左翼音樂運動,是主要骨干。從1933年開始音樂創作到1935年逝世,創作了三十七首歌曲,大多為電影、戲劇的插曲。他創作的群眾歌曲,反映 工人階級生活斗爭 的較多,開路先鋒、大路歌、碼頭工人歌,是我國第一 個準確刻畫工人階級形象的作曲家 ;愛國歌曲義勇軍進行曲、畢業歌、前進歌,表現中國人不畏強 暴英勇抗爭的革命精神。他的抒情歌曲塞外村女、鐵蹄下的歌女、飛花歌、梅娘曲等,反映人民的苦難和不平,尤其是備受壓迫剝削的勞動婦女。他的歌曲在表現內容與藝術形式上都體現了時代精神和革命趨向,有鮮明民族風格、強烈時代氣息,成為大眾心聲。他實踐了音樂如何為勞苦大眾服務,如何塑造被壓迫階級音樂形象,如何繼承傳統,如
24、何借鑒西洋音樂技術。他被譽為中國無產階級音樂的奠基人。冼星海,廣東番禺人,早年入北京藝術專門學校、國立音樂院,留學法國,1935年回國后即投入抗日救亡歌詠運動,是主要骨干,1938年去延安,任魯迅藝術學院音樂系主任,1940年派往蘇聯,病逝莫斯科,被譽為人民音樂家代表作黃河大合唱,以黃河為背景,歌頌中華民族堅強不屈的斗爭精神 。九個樂章,用朗誦、樂隊加以 貫串,既相對獨立,又相互聯系,音樂發展有嚴密的內在統一性。吸收民間勞動號子、對唱形式,又借鑒如有你有幫助,請購買下載,謝謝!西方多聲部合唱 技術,具中國傳統音樂風韻、新時代特征、史詩性和交響性,是中國近代音樂史上里程碑式的杰作,對后來大型合唱
25、創作產生深遠影響國統區與淪陷區的音樂新音樂社,1939年由李凌、趙楓為代表的進步音樂工作者組織成立,出版月刊新音樂 。中華交響樂團,1945年5月在重慶成立,中國自己組織的具一定水平一定規模的管弦樂團。臺灣交響樂團,1945年12月蔡繼琨籌劃建立臺灣第一個大型交響樂團,并出版了臺灣第一個音樂刊物 樂學。四十年代國統區音樂,以聲樂為主,諷刺歌曲是頗具特色的形式,揭露社會的黑暗,對民主自由的新社會的向往。如舒模你這個壞東西、費克茶館小調、宋揚古怪歌、孫慎民主是哪樣、羅忠熔山 那邊呦好地方等。抒情歌曲有宋揚 苦命的苗家、讀書郎、汪秋逸淡淡江南月、譚小麟鼓浪磯、 林聲-滿江紅等。止匕外,黃源洛的歌劇秋
26、子 、丁善德的鋼琴作品、陸修棠的二胡曲懷鄉行 、劉 北茂的小花鼓較有影響。重慶國立音樂院 山歌社”,對一些民歌進行創造性加工,深受歡迎,陳田鶴在那遙遠的地方、江定仙康定情歌、謝功成繡荷包馬思聰,廣東海豐人,少年留學法國,三十年代回國,是中國第一代小提琴家和有影響的作曲家。小提琴曲有搖籃曲、內蒙組曲(其中的第二樂章-思鄉曲是他的成名作)、第一回旋曲、西藏音詩、牧 歌,民族風格濃郁,常用自由變奏。他還寫了交響樂 山林之歌,以及大合唱民主、春天、祖國。 譚小麟,廣東人,考入上海國立音樂專科學校,留學美國,回國后在母校任作曲系主任,他的音樂淡泊清秀雋永,室內樂小提琴與中提琴的二重奏、弦樂三重奏、浪漫曲
27、,無伴奏合唱正氣歌,民樂合奏湖上春光,還有藝術歌曲別離等。江文也,臺灣人,少年時到日本讀書,成為日本較有名氣的作曲家、歌唱家,多次在國際音樂比賽中獲獎,是有國際影響的中國作曲家,1938年回到北京。創作了管弦樂 臺灣舞曲、孔廟大成樂章,鋼琴曲北 京素描、十六首斷章、北京萬華集以及根據民歌、古曲、古詩詞創作的聲樂作品。抗日民主根據地與解放區的音樂魯迅藝術學院,1938年成立于延安,院長吳玉章,設戲劇、音樂、美術、文學各系,短期培訓和結合實踐 的教學方式,培養了一批文藝干部包括安波、李凌、馬可、盧肅、張魯、梁寒光、劉熾等成立了邊區音樂界抗敵協會、邊區音樂工作者協會、抗日軍政大學合唱團、延安合唱團等藝術團體。在艱苦條件下,出版了邊區音樂、歌曲、民族音樂等音樂刊物。民間音樂的搜集、整理、研究,冼星海民歌研究、呂驥中國民間音樂研究提綱、安波秦腔音樂等。出現一批經過專業音樂工作者整理加工并演唱推廣的新內容的新民歌,如東方紅、繡金匾、生產忙、擁軍花鼓等。音樂創作大合唱作品有冼星海 生產大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年利用溫度變化加工機械項目資金需求報告代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軟件授權使用合同范本
- 2025年電梯安裝安全合同范本
- 2025年海南省新合同范本
- 竹材采運合同法律風險與規避考核試卷
- 報紙新聞的公共衛生新聞深度考核試卷
- 2025標準版房屋買賣合同范本
- 2025企業短期用工合同協議
- 2025精簡版技術合同
- 2025《設備租賃合同范本》
- 高處安裝、維護、拆除高處作業(復審)模擬考試題庫試卷
- 五年級語文上冊第六單元習作 我想對您說 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學設計
- 胰島素皮下注射標準解讀
- 間歇機構獲獎課件
- 常壓儲罐日常檢查記錄表
- 中國不寧腿綜合征的診斷與治療指南
- 陽臺加固施工方案
- 重度哮喘診斷與處理中國專家共識(2024)解讀
- 社群健康助理員職業技能鑒定考試題及答案
- 中國中車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題庫2024
- 《對校園欺凌說“不”》教學設計-山東教育出版社《心理健康教育》七年級下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