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教版科學七上第二章第2節 細胞同步練習(中等難度)_第1頁
精品解析浙教版科學七上第二章第2節 細胞同步練習(中等難度)_第2頁
精品解析浙教版科學七上第二章第2節 細胞同步練習(中等難度)_第3頁
精品解析浙教版科學七上第二章第2節 細胞同步練習(中等難度)_第4頁
精品解析浙教版科學七上第二章第2節 細胞同步練習(中等難度)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Word文檔,下載后可任意編輯 精品解析浙教版科學七上第二章第2節 細胞同步練習(中等難度)登錄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浙教版科學七上第二章第2節 細胞同步練習(中等難度)一、單項選擇題1(2021衢州)在觀察洋蔥表皮細胞實驗中,小科在視野中依次觀察到如下圖像,其中從視野丙到視野丁一定需要調節顯微鏡的()A B C D【答案】D【知識點】顯微鏡的使用【解析】【分析】圖中是轉換器、是反光鏡、是粗準焦螺旋,是細準焦螺旋。【解答】丙到丁是視野變清晰的過程,即使用了 細準焦螺旋;故答案為:D。2(2021溫州)在制作洋蔥表皮臨時裝片并觀察細胞結構的實驗中,下列器材中不需要用到的是()A載玻片 B膠

2、頭滴管C顯微鏡 D試管【答案】D【知識點】觀察細胞【解析】【分析】結合裝片的制作及器材的用途來回答即可;【解答】A、細胞要放在載玻片上;B、滴加清水和紅墨水時需要用滴管;C、細胞需要通過顯微鏡來觀察;D、試管是化學反應的容器,觀察細胞不需要;故答案為:D。3(2021婺城模擬)顯微鏡是學習生物學需要用到的重要儀器。下列有關說法中,正確的是()A可參照上圖甲快速判斷“污物”的位置,圖中分別是裝片、目鏡和物鏡B若要進一步觀察圖乙微藻A的內部結構,應立即轉動物鏡轉換器,并微調丙圖中C制作洋蔥表皮細胞裝片、人血涂片時,為使觀察效果更好,都需要進行染色步驟D若在視野中看到草履蟲逆時針游動,則玻片上草履蟲

3、實際游動方向為順時針【答案】A【知識點】顯微鏡的使用【解析】【分析】 用顯微鏡進行觀察時,視野中出現了的污點,污點的位置只有三種可能,目鏡、物鏡或玻片標本,判斷的方法是轉動目鏡或移動玻片轉動目鏡污點動就在目鏡,不動就不在目鏡;移動載玻片,污點移動就在裝片,不動就不在裝片;如果不在目鏡和裝片,那就一定在物鏡上。【解答】A、先移動裝片,污點動說明在裝片上,如果污點不動,說明不在裝片上;然后轉動目鏡如果污點動說明在 目鏡上,如果不動說明污點在 物鏡上,A符合題意;B、 若要進一步觀察圖乙微藻A的內部結構,應立即轉動物鏡轉換器,并微調丙圖中細準焦螺旋 ,B不符合題意;C、 制作人血涂片時,不需要進行染

4、色 ,C不符合題意;D、 若在視野中看到草履蟲逆時針游動,則玻片上草履蟲實際游動方向還是逆時針 ,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o:p4(2021龍灣模擬)在顯微鏡從低倍鏡換到高倍鏡的操作過程中,不需要調節的結構是()A物鏡轉換器 B反光鏡C粗準焦螺旋 D細準焦螺旋【答案】C【知識點】顯微鏡的使用【解析】【分析】顯微鏡是由一個透鏡或幾個透鏡的組合構成的一種光學儀器,是人類進入原子時代的標志。【解答】A、從低倍鏡換到高倍鏡必須使用物鏡轉換器,才能切換;故A錯誤;B、低倍鏡到高倍鏡后,通光量會降低,視野變暗,所以需要調節反光鏡;故B錯誤;C、粗準焦螺旋是用來大幅度升降鏡筒的,切換高倍鏡時可以不適用;故

5、C正確;D、從低倍鏡到高倍鏡視野會變得模糊,因此需要調節細準焦螺旋使視野清晰;故D錯誤;故答案為:C。5(2021柯橋模擬)如圖是同一臺顯微鏡下觀察洋蔥葉表皮臨時裝片時的四個視野,整個過程僅調整物鏡、準焦螺旋和移動裝片,結果得到以下各圖。那么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視野最亮的是B正常觀察順序是C觀察完后,下一步應該調節粗準焦螺旋D觀察完后,下一步應該將裝片向左上方移動【答案】B【知識點】顯微鏡的使用【解析】【分析】顯微鏡下看到的物像不但上下顛倒而且左右相反;顯微鏡的放大倍數越大,視野就越小,看到的細胞體積就越大,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的計算是目鏡的放大倍數乘以物鏡的放大倍數;調節細準焦螺旋能讓像變得更

6、加清晰。【解答】A、顯微鏡的放大倍數越大,看到的細胞就越大,細胞數目越少,視野就越小,進入的光線越少,視野也越暗。圖 中的細胞體積最大,說明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最大,因而視野最暗;而圖中的細胞體積最小,放大倍數最小,視野最亮,不符合題意;B、圖中是最先觀察到的物像,但是物像在視野右下方,應該向右下方移動裝片,讓其到視野的中央,如所示;然后換用高倍物鏡觀察,如圖所示;然后調節細準焦螺旋,調出清晰物像,如圖所示, 正常觀察順序是 ,符合題意;C、從到物像逐漸變得清晰,需要調節細準焦螺旋,不符合而題意;D、 觀察完后,下一步應該將裝片向右下方移動,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6(2021婺城模擬)如圖是小金

7、同學做“用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細胞”實驗時,已經找到的清晰的細胞A,為了進一步看清該細胞的內部結構,他就直接轉動物鏡轉換器,換成高倍鏡,結果發現細胞A不見了。若要完成該實驗目的,緊接著他需進行的操作是()A調節反光鏡尋找細胞A B轉動物鏡轉換器換回低倍鏡C調節細準焦螺旋 D向左移動玻片找到細胞A【答案】B【知識點】顯微鏡的使用【解析】【分析】由低倍鏡換用高倍鏡的正確操作順序為:將要觀察的物像移到視野中央轉動轉換器換上高倍鏡調整光圈和反光鏡使視野亮度適宜調節細準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解答】細胞A在視野的右方,由于高倍鏡的視野比較窄,轉動轉換器換用高倍鏡后,細胞A可能位于視野以外,小金要想找到的清

8、晰的細胞A,需要轉動轉換器,再換成低倍物鏡,找到物像后,向右移動玻片標本,把細胞A物像移動到視野中央,然后再換高倍物鏡,調節細準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故答案為:B7(2021下城模擬)用顯微鏡觀察玉米籽粒縱切片時,觀察到如圖所示的視野,若想要找到胚根的尖端進一步觀察,應該進行的操作是()A用最小的光圈對準通光孔使視野變亮B在高倍鏡視野下將胚根尖端移到視野中央C將切片向左下方移動,使胚根尖端移到視野中央D調節粗準焦螺旋使視野中出現最清晰的物像【答案】C【知識點】顯微鏡的使用【解析】【分析】顯微鏡是由一個透鏡或幾個透鏡的組合構成的一種光學儀器,是人類進入原子時代的標志。 1 主要用于放大微小物體成

9、為人的肉眼所能看到的儀器。胚指的是初期發育的生物體:胚芽,胚軸,胚根,子葉,為種子植物的種子的重要組成部分。【解答】A、視野變亮要使用大光圈;故A錯誤;BC、由圖可知,胚在視野的左下方,因此要找胚根前,在低倍鏡下向左下方移動,使胚處于視野中央后,再更換高倍鏡觀察;故B錯誤;C正確;D、調節視野清晰使用細準焦螺旋;故D錯誤;故答案為:C。8(2021樂清模擬)用顯微鏡觀察洋蔥鱗片葉內表皮臨時裝片時,將視野中的A細胞移到視野中的位置,下列操作正確的是()A調節粗準焦螺旋 B小光圈調為大光圈C向上移到臨時裝片 D低倍鏡換為高倍鏡【答案】D【知識點】顯微鏡的使用【解析】【分析】顯微鏡是由一個透鏡或幾個

10、透鏡的組合構成的一種光學儀器,是人類進入原子時代的標志。 1 主要用于放大微小物體成為人的肉眼所能看到的儀器。【解答】由圖可知,由視野到視野的過程,是放大的過程;該視野中沒有特定的觀察目標,因此只需換高倍鏡觀察即可;故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9(2021鹿城模擬)整瓣蒜幾乎聞不到氣味,但碾碎蒜味就會變濃。這是由于碾碎時,細胞被破壞,細胞液中的蒜氨酸酶化細胞質中的物質反應,產生了氣味。蒜氨酸酶分布在()A細胞壁 B細胞膜 C液泡 D細胞核【答案】C【知識點】細胞的結構【解析】【分析】細胞是生物體基本的結構和功能單位。已知除病毒之外的所有生物均由細胞所組成,但病毒生命活動也必須在細胞中才能體現。

11、【解答】細胞中有氣味的物質儲存在細胞液中,細胞液在液泡中;故C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10某校課外興趣小組的同學用顯微鏡觀察池塘水時,發現水中有一種具有較強再生能力的單細胞生物喇叭蟲。為了驗證細胞核是遺傳信息儲存的場所和生命活動的控制中心,同學們將喇叭蟲切成了如圖、三部分。預期一段時間后,最可能再生形成喇叭蟲的結構是()A B C D【答案】B【知識點】細胞的結構;觀察細胞【解析】【分析】生物細胞的細胞核是控制生物新陳代謝和遺傳變異的控制中心,對于再生能力較強的喇叭蟲來說,再生能力應位于細胞核。【解答】包含了喇叭蟲的細胞核,而細胞核是控制生物新陳代謝和遺傳變異的控制中心,具有再生能力,B符合題

12、意;故答案為:B11如圖為某同學觀察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臨時裝片時,在顯微鏡下看到的幾個視野。下列分析正確的是()A視野所示的部分屬于組織,它由一些排列緊密的細胞構成B要使圖像從視野變為視野的狀態,應該將裝片向左上方轉移C要使圖像從視野變為視野的狀態,應用粗準焦螺旋調節D要使圖像從視野變為視野的狀態,應轉動遮光器換成高倍物鏡【答案】A【知識點】顯微鏡的使用【解析】【分析】(1)植物組織是由一些形態相似,結構和功能相同的細胞構成的細胞群。植物的主要組織有保護組織、分生組織、營養組織、輸導組織等。(2)顯微鏡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轉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3)粗準焦螺旋

13、能夠升降鏡筒的范圍較大,尋找物象,細準焦螺旋能夠使物像更加清晰。(4)高倍物鏡的作用是放大視野中的物像。【解答】A、顯微鏡視野看到的其實是洋蔥鱗片葉表皮的一部分,洋蔥鱗片葉表皮屬于是保護組織,它能夠保護洋蔥內部柔嫩的部分,由一些排列緊密的細胞構成,A符合題意;B、顯微鏡下看到的物像不但上下顛倒而且左右相反,視野中的物像位于左下方,說明實物位于右上方,視野中的物像位于中央,說明實物也位于中央;要使物像從視野變為視野的狀態,應將裝片也向右下方移動,這樣實物就移到了中央,物像自然也在中央了,B不符合題意;C、從物像到物像更加清晰了,因此是使用細準焦螺旋進行了調節,細準焦螺旋的作用是使物像更加清晰,C

14、不符合題意;D、要使圖像從視野變為視野的狀態是使物像放大的狀態,因此應換上高倍鏡,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12(2020七上鎮海期末)小科在紙上畫了如圖的圖案,放在顯微鏡下觀察,會看到下列哪一個圖象?()A BC D【答案】B【知識點】顯微鏡的使用【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顯微鏡的使用方法,在顯微鏡中看到的是實物的倒像。【解答】我們在顯微鏡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顛倒的物像,因此小科在紙上畫了如圖的圖案,放在顯微鏡下觀察,會看到B圖象,B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13(2020七上鎮海期末)如圖為光學顯微鏡的相關結構示意圖,其中的為物鏡,為目鏡,為觀察到清晰物像時物鏡與玻片之間的距離。下列組合

15、中,觀察到的細胞數目最少的是()A B C D【答案】D【知識點】顯微鏡的使用【解析】【分析】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物鏡倍數目鏡倍數,物鏡倍數越高,鏡頭越長;目鏡倍數越高,鏡頭越短。【解答】顯微鏡的物鏡越長,放大倍數越大,目鏡越長,放大倍數越小;顯微鏡的物鏡越短,放大倍數越小,目鏡越短,放大倍數越大。顯微鏡的放大倍數越大,看到的細胞數目越少,應選擇長物鏡和短目鏡,下列組合中,觀察到的細胞數目最少的是,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14顯微鏡的發明為人們打開了微觀世界的大門.在“用顯微鏡觀察細胞”的實驗過程中,在對光時,不需要進行的操作是()A調節反光鏡 B調節光圈C調節細準焦螺旋 D轉動物鏡轉換器【答案

16、】C【知識點】顯微鏡的使用【解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顯微鏡對光的步驟。【解答】對光時有四轉:一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上升;二轉動轉換器,使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三轉動遮光器,使遮光器上最大的光圈對準通光孔;四左眼注視目鏡,右眼睜開,轉動反光鏡,直到看到一個白亮的視野.綜上所述,選項ABD都需要進行操作,而細準焦螺旋能夠小幅度地升降鏡筒,使物像變得更加清晰,對光時不需要進行操作,C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15某學按要求在顯微鏡下觀察洋蔥表皮細胞,看到以下幾幅圖像.這幾幅圖出現的先后順序應該是()A BC D【答案】D【知識點】顯微鏡的使用【解析】【分析】顯微鏡下的物像是倒像,所以,如果將玻片標本向

17、左移,物像就向右移;如果將玻片標本向上移,物像就向下移,細準焦螺旋的作用是使物像更加清晰,換上高倍鏡之后物像放大,但同時會變得模糊。【解答】觀察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時應先在顯微鏡下找到物像(如圖),然后將物像移到視野中央(如圖),調節細準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如需將物像放大,要轉動轉換器換成高倍物鏡(如圖),同時調節細準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如圖),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16用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細脆臨時裝片,觀察到的實驗現象、原因和對策不吻合的一項是()選項 現象 可能的原因 對策A 細胞有嚴重重疊 洋蔥鱗片表皮細胞撕得太厚 重新撕幾次,挑選較薄的表皮進行實驗B 視野中有黑色圓圈 氣泡太多

18、重新蓋蓋玻片C 細胞結構看不清楚 未滴加紅墨水 滴加紅墨水D 視野中無光斑 載玻片未放在通光孔中央 把載玻片放在通光孔中央AA BB CC DD【答案】D【知識點】顯微鏡的使用;觀察細胞【解析】【分析】光學顯微鏡的使用步驟:(1)取鏡和安放右手握住鏡臂,左手托住鏡座;把顯微鏡放在實驗臺上,略偏左,安裝好目鏡和物鏡。(2)對光:轉動轉換器,使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注意,物鏡的前端與載物臺要保持2厘米的距離;把一個較大的光圈對準通光孔。左眼注視目鏡內,右眼睜開,便于以后觀察畫圖,轉動反光鏡,看到明亮視野。(3)觀察:安裝裝片:把所要觀察的載玻片放到載物臺上,用壓片夾壓住,標本要正對通光孔;調焦:轉動

19、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下降,眼睛看著物鏡以免物鏡碰到玻片標本,直到物鏡接近載玻片這時左眼向目鏡內看,同時反向轉動粗準焦,使鏡筒緩緩上升,直到找到物象,物象不清晰,再調節細準焦螺旋,使物象更加清晰。(4)整理實驗臺收鏡。【解答】A、使用顯微鏡觀察洋蔥臨時裝片時,如果表皮撕得太厚(或表皮在載玻片上未展平)就會觀察到細胞有嚴重重疊現象,應當重新撕幾次,挑選較薄的表皮進行實驗,A不符合題意;B、視野中的黑色圓圈是由于蓋蓋玻片不當,引起的氣泡,應當重新蓋蓋玻片,B不符合題意;C、當顯微鏡下的細胞結構不清楚時,滴加紅墨水能夠使細胞結構在顯微鏡下看得清楚,C不符合題意;D、發現視野中無光斑,原因可能是物鏡未

20、對準通光孔,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17(2020七上臺州期末)用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觀察到的實驗現象與原因分析不吻合的一項是()選項 實驗現象 可能的原因A 視野中無光斑 物鏡未對準通光孔B 細胞有嚴重重疊 洋蔥鱗片表皮細胞撕得太厚C 視野中有許多黑色圓圈 細胞數量太多D 細胞結構不太清楚 未滴加紅墨水AA BB CC DD【答案】C【知識點】顯微鏡的使用;觀察細胞【解析】【分析】顯微鏡是由一個透鏡或幾個透鏡的組合構成的一種光學儀器,是人類進入原子時代的標志。 主要用于放大微小物體成為人的肉眼所能看到的儀器。顯微鏡分光學顯微鏡和電子顯微鏡。臨時裝片就是將要用顯微鏡觀察的事物臨時做

21、成裝片。臨時裝片是從生物體上撕取或挑取的材料制成的,制成的臨時裝片包括載玻片組織材料蓋玻片。【解答】A、視野中沒有光斑,說明沒有光線進入,即物鏡沒有對準通光孔;故A錯誤;B、細胞有嚴重重疊是因為撕取的材料太厚導致的;故B錯誤;C、視野中有許多黑色圓圈,是蓋玻片時錯誤出現較多的氣泡;故C正確;D、細胞結構不清楚,應該是沒有染色,即沒有滴加紅墨水;故D錯誤;故答案為:C。18(2020七上江北期末)用顯微鏡觀察人體口腔上皮細胞,實驗過程中觀察到如圖圖像,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觀察時發現物像模糊,應用擦鏡紙將反光鏡擦拭干凈B觀察時選用16目鏡、10物鏡,則物像的放大倍數是26倍C觀察時視野過暗,則應

22、換用平面鏡或選用小光圈D視野中發現目標細胞在左下角,則實際上目標細胞在右上角【答案】D【知識點】顯微鏡的使用;觀察細胞【解析】【分析】(1)在顯微鏡的結構中,能夠調節光線強弱的結構是遮光器和反光鏡,遮光器上有大小不同的光圈,要想使視野變強,要用大光圈,便于更多的光線進入。反光鏡有凹面鏡和平面鏡,凹面鏡能夠聚光,可以使視野變亮。(2)顯微鏡成倒立的像,物像的移動方向和玻片的移動方向相反。(3)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目鏡的放大倍數物鏡的放大倍數。【解答】 A、觀察時發現物像模糊,應用細準焦螺旋調節,A不符合題意;B、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目鏡的放大倍數物鏡的放大倍數,觀察時選用16目鏡、10物鏡,則物像的放大

23、倍數是1610=160倍,B不符合題意;C、在使顯微鏡視野亮度的調節:光線強時,用小光圈、平面鏡調節;光線弱時,用大光圈、凹面鏡調節,C不符合題意;D、由于顯微鏡成倒立的像,因此視野中發現目標細胞在左下角,則實際上目標細胞在右上角,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19(2020七上江北期末)將死亡的細胞浸泡在一定濃度的水溶性染色劑(PI)中,細胞核會被著色;將活細胞浸泡其中,其細胞核不著色,但將PI注入活細胞中,細胞核會被著色,因此可將PI應用于細胞死活的鑒別。其鑒別的基本原理是()A活細胞的細胞核能夠分解PIB死細胞和活細胞內細胞核所含的物質不同C活細胞的細胞膜能夠阻止PI的進入D活細胞的細胞壁能夠

24、阻止PI的進入【答案】C【知識點】細胞的結構【解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的是細胞膜的作用及其原理,細胞膜的選擇透過性使其具有控制物質進出的作用。【解答】細胞膜具有透過性它能控制物質的進出,其透過性又是具有選擇性的,它能有選擇的讓有用的物質進入細胞,讓廢物排出,不讓細胞內有用的物質流出和細胞外廢物的進入,因此活的細胞的細胞膜能夠阻止PI的進入,但是死的細胞膜卻沒有這個作用,C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20(2020七上江北期末)烏飯麻糍是一種寧海美食,它是用植物烏飯樹葉搗爛后擠壓出汁液,加糯米粉拌勻揉和蒸煮而成。這種汁液來自細胞結構中的()A細胞壁 B細胞膜 C細胞核 D液泡【答案】D【知識點】細胞

25、的結構【解析】【分析】植物細胞由細胞壁、細胞膜、細胞核、細胞質組成。細胞壁是植物細胞最外層透明的薄壁,具有保護和支持細胞的作用;細胞膜起保護作用并控制物質進出的作用;細胞核含有遺傳物質DNA,是細胞的控制中心;細胞質是進行生命活動的重要場所。【解答】液泡主要存在于植物細胞內中,內有細胞液,含糖類、無機鹽、色素和蛋白質等物質,可以調節植物細胞內的環境,充盈的液泡還可以使植物細胞保持堅挺。 用植物烏飯樹葉搗爛后擠壓出汁液,這些汁液來自植物的液泡,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二、填空題21(2021金華)如圖甲所示,、均為顯微鏡中具有調節功能的結構。圖乙、丙、丁是“觀察洋蔥表皮細胞”實驗中所觀察到的部分

26、物像。請你分析并回答:(1)觀察物像乙,小金觀察到細胞嚴重重疊,分析原因后,針對原因,重新制作臨時裝片,其操作順序為:用鑷子將洋蔥鱗片表皮 ;蓋上蓋玻片;(2)小金解決了上述問題后,再觀察臨時裝片時,為了將物像丙調為物像丁,則需要調節圖甲顯微鏡中序號為 的結構。【答案】(1)展平(2)【知識點】顯微鏡的使用【解析】【分析】制作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的方法步驟:1、擦:用潔凈的紗布把載玻片和蓋玻片擦拭干凈;2、滴:把載玻片放在實驗臺上,用滴管在載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3、撕:用鑷子從洋蔥鱗片內側撕取一小塊透明薄膜內表皮;4、展:把撕下的內表皮浸入載玻片上的水滴中,用鑷子把它展平;5、蓋:用鑷子夾起

27、蓋玻片,使它的一邊先接觸載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緩緩地放下,蓋在要觀察的材料 上,這樣才能避免蓋玻片下面出現氣泡而影響觀察;6、染:把一滴稀碘液滴在蓋玻片的一側,用吸水紙從蓋玻片的另一側吸引,使染液浸潤標本的全部。【解答】(1)使用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細胞,如果表皮撕的太厚,或表皮在載玻片上未展平,就會觀察到細胞有嚴重的重疊現象。小金觀察到細胞嚴重重疊,分析原因后,針對原因,重新制作臨時裝片,其操作順序為:用鑷子將洋蔥鱗片表皮展平;蓋上蓋玻片;(2)在視野中已經找到物像,但物像不清晰,應調節細準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小丁再觀察臨時裝片時,為了將物像丙調為物像丁,則需要調節圖甲顯微鏡中序號為細準焦螺旋

28、的結構。故答案為:(1)展平 (2)22(2021婺城模擬)如圖表示“制作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臨時裝片”實驗的部分操作步驟。請回答:(1)圖中滴加的“X液體”是 ;(2)按照實驗操作過程,上述步驟正確的排序為 。(填序號)【答案】(1)清水(2)【知識點】顯微鏡的使用;觀察細胞【解析】【分析】臨時裝片制作基本方法是:準備好載玻片、蓋玻片,擦拭時要小心,以免弄碎玻片;在載玻片的中央滴一滴蒸餾水,用鑷子或解剖針取材料置于水滴上,并使材料展開或分散均勻;蓋上蓋玻片,方法是用鑷子夾住蓋玻片的一邊,另一邊與水滴的邊緣接觸,然后慢慢放下蓋玻片,這樣可避免混入氣泡。如蓋玻片下水過多,可用吸水紙吸掉多余的水。做

29、好的封片可直接放在顯微鏡下觀察。【解答】(1)根據題中信息,制作洋蔥鱗片葉表皮的臨時裝片,植物細胞使用的液體為清水,動物細胞使用的液體為生理鹽水;(2)植物裝片制作的過程大體分為擦(擦拭玻片)滴(滴加清水)取(材料)展(用解剖針展開表皮)蓋(蓋上蓋玻片)染吸(用吸水紙在另一側吸引)。故答案為:(1)清水;(2)23部分研究發現洋蔥有降低血壓、預防感冒、增強新陳代謝能力的功效。(1)切洋蔥時會揮發出使人流眼淚的具有刺激性氣味的物質,該物質位于 中。(填細胞結構)(2)制作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用到了下列器材中的 。(用選項字填空)【答案】(1)液泡(2)DEF【知識點】細胞的結構;觀察細胞【解析

30、】【分析】細胞是生物體基本的結構和功能單位。已知除病毒之外的所有生物均由細胞所組成,但病毒生命活動也必須在細胞中才能體現。臨時裝片就是將要用顯微鏡觀察的事物臨時做成裝片。【解答】(1)氣味物質儲存在液泡的細胞液中;(2)制作洋蔥表皮細胞的臨時裝片,需要鑷子來撕取表皮,需要載玻片放置材料,需要滴管滴加清水和紅墨水;故答案為:(1)液泡;(2)DEF。24(2020七上仙居期末)根據植物細胞圖,回答有關問題:(1)寫出細胞結構的名稱:D ;(2) (填序號)能起保護作用,并控制細胞與外界之間進行物質交換。【答案】(1)細胞核(2)B【知識點】細胞的結構【解析】【分析】細胞是生物體基本的結構和功能單

31、位。已知除病毒之外的所有生物均由細胞所組成,但病毒生命活動也必須在細胞中才能體現。【解答】(1)由圖可知,D是細胞核;(2)細胞膜能起保護作用,控制物質的交換,即B;故答案為:(1)細胞核;(2)B。25根據“觀察人體口腔上皮細胞”實驗,回答下列問題:(1)在準備本實驗的材料用具時,不需要準備圖中的 (填序號,全對給分),還需要添加的試劑是 (寫名稱)。(2)為了使細胞結構觀察得更清晰,需要將鏡頭下的a圖像轉變為b圖像(如圖乙),則此時需要把載玻片往 (選填“左上角”或“右下角”)移動,并轉動物鏡轉換器,調節 螺旋,直到物像清晰,此時物鏡與載玻片的位置關系如圖丙中的 (選填字母“A”或“B”)

32、,同時視野中的亮度會變 。(選填“亮”、“暗”或“不變”)【答案】(1);生理鹽水(2)左上角;細準焦;A;暗【知識點】顯微鏡的使用;觀察細胞【解析】【分析】顯微鏡的使用步驟分為:1. 取鏡和安放,2. 對光,3. 觀察。高倍鏡的使用:先用低倍物鏡確定要觀察的目標的位置,再將其移至視野中央。轉動轉換器把低倍物鏡輕輕移開,在原位置小心地換上高倍物鏡(操作要卜分仔細,以防鏡頭碰擊玻片)。正常情況下,當高倍物鏡轉正之后,在視野中央即可看到模糊的物像,只要沿逆時針方向略微調到細準焦螺旋,即可獲得清晰的物像。在換上高倍物鏡觀察時,視野變小、變暗,要重新調節視野亮度,可通過升高聚光器或利用凹面反光鏡來增大

33、。【解答】(1)用顯微鏡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的實驗步驟可概括為:擦,用紗布擦載玻片、蓋玻片,滴,用滴管在載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鹽水、刮,用消毒的牙簽在口腔上膛上刮幾下、涂在載玻片上涂勻、蓋,用鑷子蓋上蓋玻片、染色,用亞甲基藍溶液給臨時裝片中的口腔上皮細胞染色,所以,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時準備本實驗的材料用具時,因此不需要準備圖中的,還需要添加的試劑是生理鹽水。(2)我們在顯微鏡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顛倒的物像,所以我們移動玻片標本時,標本移動的方向正好與物像移動的方向相反如我們要向左移動玻片標本,物像就向右移動;向上移動玻片標本,物像就向下移動;向右上方移動玻片標本,物像就向左下方移動

34、 。為了使細胞結構觀察得更清晰,需要將鏡頭下的a圖像轉變為b圖像(如圖乙),則此時需要把載玻片往左上角移動,并轉動物鏡轉換器,調節細準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轉動物鏡轉換器,調節細準焦螺旋,可使物像清晰,換用高倍鏡后,由于物鏡與載玻片的位置更近(如A),因此視野變暗,但是觀察到的物像跟原來相比,細胞更大,細胞數目更少。故答案為:(1);生理鹽水 (2)左上角;細準焦;A;暗26(2020七上臺州期末)小妍在做“觀察洋蔥表皮細胞”實驗。(1)如圖甲是制作洋蔥臨時玻片標本實驗的部分步驟,正確的操作順序是 。A B C D(2)上圖甲的中,滴加的液體是 。(3)用顯微鏡進行臨時裝片的觀察。在調焦時,先

35、讓鏡筒下降,此時眼睛從側面注視(如圖乙),是為了 。(4)正確操作后,他在視野中看到了物像如圖丙,要使視野中出現如圖丁所示物像,他接下來的操作是:將玻片向 移動,使待觀察目標出現在視野中央,轉動物鏡 轉換器,換成高倍鏡,轉動 ,使物像清晰。(5)小妍在顯微鏡下觀察到了洋蔥表皮細胞后,興奮地把顯微鏡挪動給同組同學看,但其他同學卻說看不到。為了看到物像,下一步應該進行的操作是 。【答案】(1)D(2)清水(3)防止/避免物鏡鏡頭壓到玻片(4)左;細準焦螺旋(5)調節反光鏡/用大光圈/重新對光【知識點】顯微鏡的使用;觀察細胞【解析】【分析】顯微鏡是由一個透鏡或幾個透鏡的組合構成的一種光學儀器,是人類

36、進入原子時代的標志。 1 主要用于放大微小物體成為人的肉眼所能看到的儀器。顯微鏡分光學顯微鏡和電子顯微鏡。【解答】(1)制作 洋蔥臨時玻片時,應先在載玻片上滴加清水,然后撕取表皮放在載玻片上,蓋上蓋玻片,最后染色;即D正確;(2)洋蔥表皮細胞滴加的液體是清水;(3)鏡筒下降時,從側面注視是為了防止物鏡鏡頭壓到玻片;(4)由丙到丁是放大圖像的過程,要先向左將待觀察對象移至視野中央,再轉動轉換器換成高倍鏡,最后調節細準焦螺旋使物像清晰;(5)移動顯微鏡后可能是光線發生了改變導致無法觀察物像了,可以調節反光鏡或者用大光圈或重新對光即可;故答案為:(1)D;(2)清水;(3)防止/避免物鏡鏡頭壓到玻片

37、;(4)左;細準焦螺旋;(5) 調節反光鏡/用大光圈/重新對光。27(2020七上江北期末)生物實驗課上,我們制作并用顯微鏡觀察了臨時裝片,請回答下列問題:(1)如圖在顯微鏡視野中要看到物像最小,則應選擇的物鏡和目鏡組合是 (填序號)。(2)在顯微鏡下看到了“p”,實際在載玻片上的是“ ”。(3)在制作人體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時,應滴加的液體是 (填“清水”或“生理鹽水”)。【答案】(1)(2)d(3)生理鹽水【知識點】顯微鏡的使用;觀察細胞【解析】【分析】(1)判斷目鏡和物鏡的方法是:物鏡帶螺紋,目鏡不帶螺紋,物鏡倍數越小,鏡頭越短,目鏡倍數越低,鏡頭越長。(2)顯微鏡成倒立的像。【解答】(

38、1)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等于目鏡放大倍數與物鏡放大倍數的乘積;顯微鏡的放大倍數越大,觀察到的細胞體積越大,觀察到的細胞數目就越少;反之顯微鏡的放大倍數越小,觀察到的細胞體積越小,觀察到的細胞數目就越多,因此應當選擇放大倍數最小物鏡和目鏡組合,即。(2)顯微鏡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轉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p”旋轉180度后得到的是“d”。(3)為了保持口腔上皮細胞的形態,在載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鹽水。故答案為:(1)(2)d(3)生理鹽水28(2020七上溫州期末)小明制作“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并觀察。(1)小明在對光時,物鏡己對準通光孔,但他無論如何轉動反光鏡,視野

39、中都找不到光斑,接下去他要進行的操作是 。(2)放上裝片,小明轉動粗準螺旋使鏡筒下降時,雙眼要注視物鏡鏡頭如圖甲所示,其目的是為了 。(3)調節顯微鏡使物像清晰,視野中看到的洋蔥表皮細胞如圖乙所示,小明發現了不足,則他下一步的對策是 。【答案】(1)轉動遮光器使較大的光圈對準通光孔(或調整光圈對準通光孔)(2)防止物鏡鏡頭壓到玻片(3)重新蓋蓋玻片或重新制作裝片【知識點】顯微鏡的使用;觀察細胞【解析】【分析】在使用顯微鏡進行對光時,轉動轉換器,使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把較大光圈對準通光孔,左眼注視目鏡內,右眼睜開。轉動反光鏡,使光線通過通光孔反射到鏡筒,光線依要通過反光鏡、光圈、通光孔、玻片標本

40、、物鏡、鏡筒、目鏡才能到達眼睛。把所要觀察的載玻片放到載物臺上,用壓片夾壓住,標本要正對通光孔。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下降,眼睛看著物鏡以免物鏡碰到玻片標本,直到物鏡接近載玻片。這時左眼向目鏡內看,同時反向轉動粗準焦,使鏡筒緩緩上升,直到找到物象,物象不清晰,再調節細準焦螺旋,使物象更加清晰。【解答】(1)對光時有四轉:一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上升;二轉動轉換器,使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三轉動遮光器,使遮光器上最大的光圈對準通光孔;四左眼注視目鏡,右眼睜開,轉動反光鏡,直到看到一個白亮的視野,小明在對光時,物鏡己對準通光孔,但他無論如何轉動反光鏡,視野中都找不到光斑,接下去他要進行的操作是轉

41、動遮光器使較大的光圈對準通光孔。(2)小明轉動粗準螺旋使鏡筒下降時,同時要從側面看著,這是為了防止物鏡鏡頭壓到玻片。(3)乙圖視野中出現了氣泡,這是由于蓋蓋玻片操作不當引起的氣泡,應當重新蓋蓋玻片避免產生氣泡。故答案為:(1)轉動遮光器使較大的光圈對準通光孔(或調整光圈對準通光孔)(2)防止物鏡鏡頭壓到玻片(3)重新蓋蓋玻片或重新制作裝片29(2020七上柯橋月考)看圖,并在橫線上填上相應的細胞結構名稱:(1)甲、乙兩圖中,可能是蝸牛的體細胞的圖是 (選填“甲”或“乙”);(2)一些水果中有許多汁液,這些汁液來自于細胞結構中的【 】 。【答案】(1)甲(2)C;液泡【知識點】細胞的結構【解析】

42、【分析】植物細胞與動物細胞都有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區別是植物細胞具有細胞壁、葉綠體和液泡,動物細胞不具有細胞壁、液泡、葉綠體。【解答】(1)蝸牛的體細胞是甲圖,因為甲圖中有A細胞核、F細胞膜、D細胞質,但沒有葉綠體、液泡、細胞壁結構,符合動物細胞的特征。(2)一些水果中有許多汁液,這些汁液來自于細胞結構中的【C】液泡。故答案為:(1)甲(2)C;液泡三、解答題30單憑我們的感官進行觀察還是不能對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斷,因此我們經常要借助于一些儀器和工具,如放大鏡、顯微鏡、望遠鏡等。(1)如果分別采用天文望遠鏡、光學顯微鏡、電子顯微鏡、放大鏡依次來觀察以下物體,那么正確觀察順序應該是 。(2)小

43、明同學制作了“人體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標本”,并用顯微鏡進行了觀察,相關操作如下:a.蓋上蓋玻片;b.用低倍鏡觀察;c.用稀碘液染色,在相對應的另一側用吸水紙吸水;d.在潔凈的載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e.將牙簽上附著的碎屑涂在水滴中;f.用涼開水漱口后,用消毒牙簽的一端在口腔內側壁輕輕刮幾下。請你根據小明的操作過程,回答下列問題。小明的操作過程中有一處明顯錯誤,請你指出來并更正。 。為了能順利完成裝片的制作和觀察任務,上述操作正確的排序是 (填序號)。小明在“觀察人體口腔上皮細胞”時,染色前進行了第一次觀察,染色后進行了第二次觀察,則在第一次觀察細胞結構時適用 光圈和平面鏡。小明在低倍鏡下找到了

44、物像但卻模糊不清,接下來他應調節顯微鏡的 (填顯微鏡結構圖中序號)。【答案】(1)丁乙甲丙(2)不應滴加清水,應滴加生理鹽水;dfeacb;大;【知識點】顯微鏡的使用;觀察細胞【解析】【分析】(1)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的步驟:“擦”,用潔凈的紗布把載玻片和蓋玻片擦拭干凈;“滴”,在載玻片的中央滴一滴生理鹽水;“刮”,用消毒牙簽在自己瀨凈的口腔內側壁上輕輕刮幾下“涂”,把牙簽上附有碎屑的一端,放在載玻片的水滴中涂抹幾下“蓋”,用鑷子夾起蓋玻片,使它的一邊先接觸載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緩緩地蓋在水滴上注意避免蓋玻片下出現氣泡。“染”,在蓋玻片的一側滴加稀碘液,用吸水紙從蓋玻片的另一側吸引,使染

45、液浸潤標本的全部。(2)圖二顯微鏡的結構中:目鏡;轉換器;物鏡;遮光器;反光鏡;粗準焦螺旋;細準焦螺旋。【解答】(1)本分子的直徑在10-10m10-8m之間,必須用到電子顯微鏡才能看到;酵母菌和衣藻等物質的直徑在10-2m10-5m之間需要用到學顯微鏡,蝸牛和花等物質的長度在10-2m101m之間,需要用到放大鏡來觀察,月球、太陽等天體的直徑在106m1022m之間需要用到天文望遠鏡觀察,所以正確觀察的順序應該為丁乙甲丙。(2)d操作步驟應當滴生理鹽水,目的是維持細胞原形,防止失水變形影響觀察。 制作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的實驗步驟,簡記為:擦、滴、刮、涂、蓋、染,故正確的排序是 dfeacb

46、 。 顯微鏡視野亮度的調節:光線強時,用遮光器的小光圈、反光鏡的平面鏡調節;光線弱時,用遮光器的大光圈、反光鏡的凹面鏡調節。 當第一次觀察細胞結構時適用大光圈和平面鏡。 細準焦螺旋可以小幅度的升降鏡筒,可以精細調焦,能夠使物像變得更加清晰可以調整細準焦螺旋。故答案為:(1) 丁乙甲丙 (2) 不應滴加清水,應滴加生理鹽水 、 dfeacb 、大、31(2020七上臨海期末)下列是某同學“制作和觀察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的有關實驗。(1)圖甲是該同學制作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的部分步驟,正確的操作順序是D B(用字母表示)。(2)圖甲的步驟B用碘液進行染色,其目的是 。A防止裝片出現氣泡B使臨時裝

47、片保存更久C使細胞核染成棕色,以便觀察D使整個細胞都染成棕色,以便觀察(3)要使圖乙中的視野由B變換為C,圖丙中一定不能調節的結構是 (選填序號)。(4)將圖乙中A直接轉為高倍鏡下觀察,會產生的結果是 。【答案】(1)CA(2)C(3)(4)視野中無法觀察到洋蔥表皮細胞或細胞數目減少或視野變暗【知識點】顯微鏡的使用;觀察細胞【解析】【分析】(1)制作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的實驗步驟簡單的總結為:擦、滴、撕、展、蓋、染、吸。(2)顯微鏡的物鏡越長,放大倍數越大,目鏡越長,放大倍數越小。【解答】(1)洋蔥表皮臨時裝片的制作過程包括:1潔凈玻片,2在載玻片上滴清水,為了維持細胞的正常形態,3取材料,4

48、把薄膜放在載玻片中央的水滴中展平,5用鑷子夾起蓋玻片,先使它的一側接觸載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緩緩放平,6染色:在載玻片的一側滴碘液,從另一側吸引,直到碘液浸潤標本的全部,因此圖甲是該同學制作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的部分步驟,正確的操作順序是DCAB。(2)圖甲的步驟B用碘液進行染色,其目的是使細胞核染成棕色,以便觀察。(3)由圖可知C視野比B視野更加清晰,放大,因此說明是將目鏡,物鏡的倍數放大,換上高倍鏡之后視野變得模糊,因此需要同時調整細準焦螺旋,那么圖丙中一定不能調節的結構是粗準焦螺旋。(4)將圖乙中A直接轉為高倍鏡下觀察,視野中無法觀察到洋蔥表皮細胞或細胞數目減少或視野變暗。故答案為:(1)

49、CA(2)C(3)(4)視野中無法觀察到洋蔥表皮細胞或細胞數目減少或視野變暗32(2020七上蒼南期中)觀察是重要的科學研究方法,顯微鏡是重要的觀察工具。據圖回答問題:(1)小明在用光學顯微鏡時,發現該光學顯微鏡的鏡盒里只有如圖所示的 4 個鏡頭。為了能夠在視野中看到最多的細胞,他應選用圖中的鏡頭組合 。(填字母組合)(2)在使用顯微鏡時,經常在視野中出現“污物。為了能快速準確判斷視野中“污物可能存在的位置,小明畫出了如圖所示思維導圖。請將該思維導圖補充完整 。(3)如圖甲、乙是顯微鏡下觀察到的兩個視野,如果 a 表示標本的同一位置,則從甲圖得到乙圖的操作步驟順序是 。將玻片向左下方移動使 a

50、 移至視野中央調節細準焦螺旋至物像清晰將玻片向右上方移動使 a 移至視野中央轉動轉換器,把高倍物鏡換成低倍物鏡轉動轉換器,把低倍物鏡換成高倍物鏡【答案】(1)AD(2)污物在物鏡上(3)【知識點】顯微鏡的使用【解析】【分析】(1)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等于物鏡放大倍數和目鏡放大倍數的乘積;顯微鏡的放大倍數越大在視野在看到的細胞數目越少。(2)顯微鏡成倒立的像,視野中像的移動方向與標本的移動方向相反。【解答】(1)顯微鏡的放大倍數越小,看到的細胞數目越多;物鏡越短,放大倍數越小,目鏡越長,放大倍數越小,故選擇鏡頭組合AD。(2)判斷顯微鏡視野中污點的位置:先轉動目鏡如果污點動說明在目鏡上,如果污點不動

51、,說明不在目鏡上;然后移動裝片,污點動說明在裝片上,如果不動說明污點在物鏡上。(3)甲圖中的a在右上角,乙圖中的a卻在視野中央,故是將玻片向右上方移動使 a 移至視野中央,同時轉動轉換器,把低倍物鏡換成高倍物鏡,并調節細準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則從甲圖得到乙圖的操作步驟順序是。故答案為:(1)AD(2)污物在物鏡上(3)33觀察是重要的科學研究方法,顯微鏡是重要的觀察工具。請回答:(1)在用顯微鏡觀察時,眼睛和鏡筒的情況應該是右圖中的 。觀察時,要想看清楚細胞膜等結構,需要將顯微鏡的視野調 (選填“亮“或“暗”)(2)下表是顯微鏡使用過程中的幾種操作和要達到的目的,請指出錯誤的選項并寫出正確

52、的操作方法 。選項 目 的 操 作A 要使鏡筒快速下降 向前轉動細準焦螺旋B 要增加觀察到的細胞數目 換用低倍鏡C 要增加視野亮度 將平面鏡換成凹面鏡D 要更換不同倍數的物鏡 轉動物鏡轉換器(3)某同學在使用顯微鏡時,經常發現視野中會有“污物出現。該同學為了能正確快速判斷視野中“污物可能存在的位置,畫出了如圖1所示的思維導圖。請你在圖1方框中填入合適的文字,將該思維導圖補充完整。 。(4)如圖甲、乙是同學們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的兩個視野,如果a表示標本的同一位置,則從甲圖得到乙圖的操作步驟是 。將玻片向左下方移動使a移至視野中央調節細準焦螺旋至物像清晰將玻片向右上方移動使a移至視野中央轉動轉換器,

53、把高倍物鏡換成低倍物鏡轉動轉換器,把低倍物鏡換成高倍物鏡(5)同學們通過顯微鏡觀察口腔上皮細胞、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的細胞結構,發現了這二種細胞結構的異同,如果兩個圓的重合區域B為相同點。則圖中B包含哪些細胞結構 。(填序號)細胞壁 細胞膜 細胞質 細胞核 大液泡(6)同學們初次使用顯微鏡時,出于好奇,希望用顯微鏡觀察周圍的一切物體,而很多物體都無法在顯微鏡下成像,如樹葉、手、文具盒等,其原因是 。【答案】(1);暗(2)A(3)在裝片上;再目鏡上(4)(5)(6)這些物體不透光【知識點】細胞的結構;顯微鏡的使用;觀察細胞【解析】【分析】1、觀察顯微鏡時兩眼都要睜開,用左眼觀察目鏡。細胞膜是很薄

54、透明的一層膜,光線太強時不易觀察到,需要調暗光線;2、顯微鏡的鏡筒的升降受粗、細準焦螺旋的控制。調節粗準焦螺旋可使鏡筒快速升降,調節細準焦螺旋鏡筒升降緩慢。低倍鏡下細胞數目多,個體小。高倍鏡下細胞數目少,個體大。反光鏡有平面鏡和凹面鏡組成,凹面鏡有會聚光線作用,可使視野亮度增強。轉動物鏡轉換器可更換不同放大倍數的物鏡;3、要判斷顯微鏡視野中的污物在哪兒,可使用轉動或移動的方式,逐一對目鏡、物鏡、玻片進行檢查;4、將顯微鏡的低倍鏡換成高倍鏡時可使物像增大。一般的操作步驟是:一、先移動玻片使要觀察的像到視野的中央;二、轉動轉換器,換成高倍鏡;三、如果視野較亮直接調細準焦使像清晰,如果視野較暗,調大

55、光圈后再調節細準焦使像清晰;5、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的結構共同點是:都有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植物還具有細胞壁、液泡、葉綠體;6、顯微鏡觀察物體時,需要對物體進行切片,切成光能透過的薄片才能在顯微鏡中觀察到,不透光的物體是無法進行觀察的。【解答】(1)在用顯微鏡觀察時,兩眼都要睜開,用左眼觀察目鏡,所以眼睛和鏡筒的情況應該是右圖中的。觀察時,要想看清楚細胞膜等結構,需要將顯微鏡的視野調暗;(2)在顯微鏡的操作中,粗準焦螺旋可以使鏡筒快速升降,細準焦螺旋轉動時鏡筒升降緩慢,A選項操作錯誤,正確的方法是向前轉動粗準焦螺旋;(3)由思維導圖可知,移動裝片時,污物跟著移動說明污物在裝片上,所以可填在裝

56、片上。當轉動目鏡時污物移動,說明污物在目鏡上,所以可填在目鏡上;(4)從甲圖得到乙圖的變化是,低倍鏡換到了高倍鏡,所以操作的步驟是:將玻片向右上方移動使a移至視野中央;轉動轉換器,把低倍物鏡換成高倍物鏡;調節細準焦螺旋至物像清晰。所以可填;(5)圖中B是A與C細胞的共同點,由分析可知,口腔上皮結構和洋蔥表皮細胞的共同結構是:細胞膜 細胞質 細胞核 ;(6)由分析可知,透光的切片才能在顯微鏡中觀察到,這些物體都不透光,所以可填這些物體不透光。故答案為:(1);暗 (2)A,向前轉動粗準焦螺旋 (3)在裝片上;在目鏡上 (4) (5) (6)這些物體不透光34小科同學認為“所有的植物細胞都有葉綠體

57、”。你同意他的觀點嗎?簡述你的理由。【答案】不同意,例如:洋蔥表皮細胞沒有葉綠體。【知識點】細胞的結構【解析】【分析】植物之所以呈綠色,是因為其細胞中含有葉綠體。所以只有植物體綠色部分的細胞中才含有葉綠體。【解答】不是所有的植物細胞都有葉綠體,例如:洋蔥表皮細胞就沒有葉綠體。故答案為:不同意,例如:洋蔥表皮細胞沒有葉綠體。35如圖是羅伯特胡克當年使用的顯微鏡。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與現在的顯微鏡比較,羅伯特胡克當年使用的這臺顯微鏡盡管比較簡單,但是,它卻有相應的基本結構。請在圖中標注“目鏡”和“反光鏡”這兩個結構。(2)與現在同學們使用的顯微鏡相比,羅伯特胡克當年使用的這臺顯微鏡缺少什么結構

58、?這將給顯微鏡的使用帶來怎樣的不便?【答案】(1)(2)沒有轉換器(或沒有粗準焦螺旋,或沒有細準焦螺旋);不方便更換物鏡(或不能快速調節鏡筒的升降,或不能進行精細調節)。【知識點】細胞的發現和細胞學說;顯微鏡的使用【解析】【分析】目鏡和物鏡都是透明的鏡片,根據它們在顯微鏡中的位置決定;轉換器的作用是更換物鏡,粗準焦螺旋大幅度的調節鏡筒的升降,細準焦螺旋使鏡筒小幅度移動。【解答】(1)靠近眼睛的鏡片是目鏡,靠近物體的鏡片是物鏡。(2)根據羅伯特胡克當年使用的這臺顯微鏡 圖片可以看出,它比我們現在使用的顯微鏡缺少物鏡轉換器、粗準焦螺旋、細準焦螺旋;不方便更換物鏡,也不能進行調焦。故答案為:(1)如

59、圖所示 (2)沒有轉換器、沒有粗準焦螺旋、沒有細準焦螺旋;不方便更換物鏡(或不能快速調節鏡筒的升降,或不能進行精細調節)。四、實驗探究題36(2021七下杭州開學考)下列圖示中,圖甲、表示制作人體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的操作步驟;圖乙為該同學在顯微鏡下觀察臨時裝片時看到的一個視野。(1)圖甲中的操作步驟,正確的排列順序應該是 (填序號)。(2)當圖乙中出現a的情況時,應采取的對策是_(填字母)。A換用大光圈B重新制作裝片C再滴加亞甲基藍溶液染色(3)圖乙中,要將b細胞移到視野的正中央,玻片應向 移動。【答案】(1)(2)B(3)右下方【知識點】顯微鏡的使用;觀察細胞【解析】【分析】臨時裝片就是將

60、要用顯微鏡觀察的事物臨時做成裝片。臨時裝片是從生物體上撕取或挑取的材料制成的,制成的臨時裝片包括載玻片組織材料蓋玻片。顯微鏡是由一個透鏡或幾個透鏡的組合構成的一種光學儀器,是人類進入原子時代的標志。 主要用于放大微小物體成為人的肉眼所能看到的儀器。顯微鏡分光學顯微鏡和電子顯微鏡。【解答】(1) 是涂抹細胞;是取材;是滴加生理鹽水;是蓋蓋玻片;是染色;制作臨時裝片時,先在載玻片上滴加生理鹽水,然后取材、涂抹細胞,其次蓋上蓋玻片,最后染色;即;(2)圖乙中的a是氣泡,當出現氣泡時,裝片要重新制作;故B符合題意;(3)b在視野的右下方,因此要想移動到視野中央,只需把玻片向右下方移動即可;故答案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