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學設計活動方案8篇_第1頁
幼兒園教學設計活動方案8篇_第2頁
幼兒園教學設計活動方案8篇_第3頁
幼兒園教學設計活動方案8篇_第4頁
幼兒園教學設計活動方案8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 第 頁幼兒園教學設計活動方案8篇 幼兒園教學設計活動方案篇1 螞蟻螞蟻排隊走 一、活動目標: 1.練習排隊齊步走。 2.經過相互協作,協作完成游戲 二、活動預備:大的報紙團或皮球作豆子 三、活動過程: 1.請幼兒三個三個組成一組,扮成螞蟻。(第一個幼兒站立,兩手作觸角;第 二、第三個幼兒分別彎腰,雙手抱住前面一個孩子的腰) 2.請一組組的螞蟻排好隊行走,留意相互的協作,不摔跤,不踩到別人。 3.設置需要的距離,在終點放置一些物品作豆子。請螞蟻從起點到終點,再回到,競賽搬豆,看誰搬得快。 中班體育游戲教案:兩人結冰 一、活動目標: 1.鼓舞幼兒不怕冷地,勇猛的參與體育活動。 2.聽信號進行走

2、、跑、跳的動作練習,進展幼兒敏捷的反應本領。 二、活動預備:檢查幼兒的穿戴 三、活動過程: 1.幼兒分散在場地上,自由做走跑跳及其他練習動作,并聽老師數110,當數到10的時候老師喊:“結冰”,全體幼兒就不動了。 2.老師說:“冰化了”幼兒散開繼續自由做動作,如此重復游戲。 3.幼兒熟識游戲后,老師可轉變口令,如“兩人結冰”“三人結冰”等,幼兒需要兩人或三人身體的某一部分接觸,表示凍結在一齊了。 規章: 老師說結冰時,幼兒需要停止各種動作,原地不動,誰動了,暫停游戲一次。 幼兒園教學設計活動方案篇2 【活動目標】 1、了解圣誕節的吉利物,知道圣誕節是外國人的節日。 2、通過制作圣誕禮物,感受圣

3、誕節快樂的氣氛。 【活動預備】 材料:幼兒用各色銀筆,橡皮泥,棉花等。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談話:你們喜愛過圣誕節嗎?為什么? 2、老師:圣誕節的時候,圣誕老爺爺會來給小伙伴送圣誕禮物,你們快樂嗎? 3、你們猜猜圣誕老爺爺送給我們的禮物是放在哪里的? 4、看看這樣的圣誕襪能放禮物嗎?怎么辦? 二、觀測圣誕襪 1、老師:看看美麗的圣誕襪是什么樣子的? 引導幼兒觀測,花紋,顏色。 2、花紋:黑筆寶寶畫了什么花紋啊? 3、老師演示 1撕去襪統上的雙面膠,粘上棉花小塊粘 2用黑筆寶寶畫上襪統下的花紋、四周的花紋、中心花紋 3用銀筆寶寶點綴,畫上閃閃發亮的銀光燈 4用顏色排隊的方法粘上橡皮泥 5

4、用顏色排隊的方法在橡皮泥上粘上雪花片和豆豆 6撕去襪子后面的雙面膠 7找到另一半的伙伴粘起來 三、創作表現 1、小伙伴想不想做一個美麗的圣誕襪? 2、老師重點指導 1粘棉花時,要一小塊一小塊粘 2畫花紋時,要畫得大些,鼓舞幼兒制造想象不同的花紋 3先畫花紋再裝扮 4顏色和材料的運用要用排序的方法 3、你們只有圣誕襪的一面,里面不能放禮物,怎么辦? 四、作品展示 幼兒帶著自己做的一面圣誕襪去找好伙伴 “圣誕老爺爺”給小伙伴送禮物,體驗制作圣誕襪的歡樂。 幼兒園教學設計活動方案篇3 【活動說明】 本書的重點是引導幼兒初步認識并理解感嘆號、省略號的意義,知曉其在本書中的作用;引導幼兒認真觀測圖畫,培

5、育幼兒依據圖畫線索讀圖、理解并分析故事的技能,特別是對書中腳印的觀測及其分析,由于“究竟是誰的腳印“是貫穿全書的線索和紐帶;引導幼兒通過有關腳印的游戲、活動認識常見動物及其形體特征,進展幼兒的身體敏捷性,增加在戶外活動的安全意識。 活動一:大書閱讀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初步認識感嘆號、省略號; 2、引導幼兒熟識文字內容。 活動預備:大書 活動過程: 一、組織談話 1、出示各種腳印,讓幼兒猜猜究竟是誰的腳印。 二、閱讀封面 1、向幼兒展示大書,請幼兒講一講書本封面的基本信息。 2、老師總結孩子們的答案,留意引導幼兒觀測圖畫上的環節。 三、看圖猜想 老師逐頁展示遮住文字的畫面,和孩子一起觀測和

6、爭論,猜猜這些究竟是誰的腳印。 四、大書指讀 1、講完故事后,將故事文字展示出來,老師為幼兒進行朗誦; 2、讀的時候突出感嘆號和省略號的地方。 3、老師帶領孩子們重復閱讀幾次,援助孩子建立音形義之間的聯系。 活動二:小書閱讀 活動目標: 1、通過重復閱讀鞏固讀本中的內容。 活動預備:大書、小書 活動過程: 一、文字閱讀 老師拿出大書,援助小伙伴進行復習閱讀,鞏固認識感嘆號和省略號。在閱讀的時候留意幼兒的指讀過程。集體閱讀之后,老師將小書發給每個幼兒,請幼兒自己朗讀,老師隨機指導。 二、游戲活動 老師可帶幼兒玩游戲,培育幼兒在游戲中的規章意識。 活動三:拓展活動 活動目標: 1、進展幼兒腿部肌肉

7、和身體的敏捷性; 2、增加幼兒在戶外活動的安全意識。 活動預備:安全的場地 活動過程: 一、熬煉身體 做活動前的預備運動,講明游戲規章。 二、游戲活動 將幼兒分組進行游戲。 幼兒園教學設計活動方案篇4 活動預備 1材料:一次性杯子、前端可彎曲的吸管、彩色紙、廣告紙。 2工具:剪刀、固體膠、雙面膠。 3制作范例1個。 4制作步驟流程圖(見右圖)。 活動過程 1回憶情境,演示范例,激發幼兒制作的欲望。 2了解制作的步驟和所需材料、工具。 (1)老師:要做旋轉木馬,需要用到哪些材料呢?(一次性紙杯、前端可彎曲的吸管、彩色紙、廣告紙。) (2)老師:旋轉木馬怎么做呢?老師給你們帶來了制作流程圖(展示制

8、作步驟圖),你能看懂嗎?這些圖都表示什么意思呢? (3)老師用兒歌小結操作流程。 杯子做平臺,洞兒杯底、杯邊打; 小吸管,洞里鉆,長的鉆上面,短的鉆旁邊; 吸管頭,十字開,小花傘,撐起來,木馬四邊粘; 旋轉木馬轉起來,真呀真好玩。 3了解制作要點。 在制作的過程中,哪些步驟你不太會做? (1)打洞。洞的位置與大小。(圖一) (2)十字剪制。吸管的前端裁開成十字型,方便粘貼及花傘的平穩。(圖二) (3)傘形的制作。先將正方形的紙剪成圓形,從邊到中心點剪一條直線,再粘貼起來。(圖四)(4)同樣圖形。先將紙進行折疊,再畫出圖形,然后進行剪貼。(圖五) 4幼兒制作,老師指導 (1)遇到困難能主動先想方

9、法解決,然后可以向同伴學習或向老師求助。 老師:那么多的難題都解決了,我們就可以制作了。在制作之前,老師還有要求:在制作時,你們可能還會遇到一些困難,你們肯定要自己先想方法解決困難,解決不了的,可以向小伙伴或者老師求助。 (2)節省運用材料,留意制作安全,實時整理工具、材料,保持干凈等。 老師:要節省運用制作材料,運用工具時留意安全,制作結束要實時整理好工具和剩余材料,保持干凈。 5幼兒探究游戲:旋轉木馬。 (1)自由玩自制的旋轉木馬,體驗勝利的喜悅。 (2)幼兒溝通:為什么旋轉木馬能夠轉起來呢? 活動目標 1嘗試看流程圖學習旋轉木馬的制作。 2掌控鉆孔和十字剪制的技能,學習剪貼相同圖形進行裝

10、飾。 3感知木馬旋轉,體驗自制玩具的樂趣。 幼兒園教學設計活動方案篇5 切西瓜 活動目標: 1、學習圍圓圈追趕跑。 2、能在老師的幫忙下,進行自主游戲。 3、在游戲中學習輪番與等待,和同伴合作游戲。 活動預備: 能四散跑開的場地。 活動過程: 1、預備活動。 在老師的帶領下,學做植物仿照操。 第12個八拍:春天到,柳樹發牙微微笑(上肢運動); 第34個八拍:夏天到,西瓜地里咕嚕嚕跑(跳躍運動); 第56個八拍:秋天到,菊花柿子枝頭搖(俯背運動); 第78個八拍:冬天到:臘梅雪松壓不倒(腿部運動)。 (這些動作能夠重復34遍) 2、基本活動。 (1)和幼兒簡約談論植物與水果,進行本課游戲。 老師

11、:剛才我們做得仿照操里都講到了哪些植物? 幼兒回答 老師:其中夏天的水果有什么?(引出本節課所要玩的游戲名稱) 幼兒回答 老師:西瓜是怎樣吃的呀? (2)引導孩子了解游戲規章,學習玩游戲。 老師交代游戲規章:今日我們玩一個叫“切西瓜”的游戲。游戲的規章是這樣的:小伙伴圍成一個大圓圈,請一個幼兒當切西瓜的人,邊念兒歌邊在幼兒挽起的兩手中做切的樣貌,大家一齊念“切西瓜,切西瓜,切了一個大西瓜,我把西瓜切兩半”,當念到“半”字時,切西瓜的人把相鄰兩個幼兒的手“切開”,然后這來年兩個小伙伴快速圍著圓圈的外圍向相反方向跑,沿著圓圈跑一圈回來后,誰先占住剛才的位置,誰為勝。贏的那個幼兒和切西瓜的人交換,游

12、戲重新開始。 (3)老師的指導下,請部分幼兒先示范玩一次游戲。 (4)幼兒團體游戲23詞,期間老師用語言進行指導,提示臨時沒有玩到的小伙伴耐煩等待。 (5)分組進行游戲。 老師:此刻我們把西瓜變成兩個小西瓜,繼續玩“切西瓜“的游戲。 幼兒分組玩切西瓜的游戲時,老師能夠在傍邊指導或者進入他們的游戲中去。 繼續分組,兩個西瓜變成四個小西瓜,幼兒自我選切西瓜人,自主游戲。 3、放松活動。 能夠做前面的植物仿照操。 幼兒園教學設計活動方案篇6 1232木頭人 一、教學背景 學習對同學是一件任重而道遠的事情,假如長期處于這種狀態,會給同學產生一種極大的壓力,以至于同學會厭學、怕學。對于這種情景,我們覺得

13、把游戲帶入課堂,讓同學在玩中受教育,同時也能夠放松心境,這樣同學或許更能汲取知識。所以,我們從眾多的游戲中選出了“123木頭人”的游戲。經過這個游戲,我們主要傳達的是讓同學們懂得令行禁止的道理,這是此刻同學們所欠缺的。同時也熬煉了同學的反應本領還有身體調整度,讓同學更能健康的成長。 二、教學目標 1、經過讓同學在游戲中學著聽口令,提高自控本領。 2、培育同學的快速反應本領和肌肉掌握本領。 3、培育同學對體育活動的愛好,初步培育同學的競爭意識。 三、教學重難點 1、重點:培育同學的快速反應本領和肌肉掌握本領。 2、難點:體驗游戲的快樂,學會游戲的規章。 四、教學方法:課堂體驗、自主探究、爭論溝通

14、 五、教學課時:一課時 六、老師課前預備:照相機 七、同學課前預備 1、上網查閱游戲規章和相關的故事 2、思索怎樣在游戲中獲勝和在生活領域中能夠用到“123木頭人” 游戲規章。 八、教學過程設計 (一)游戲引入 1、我們小伙伴很喜愛照相,對嗎? 2、在照相的時候我們要怎樣樣呢?(盡量堅持最好的造型,站在原地不動) 3、等一下我就要請小伙伴來和我一齊來玩這個照相的游戲,好嗎? (二)游戲體驗 1、老師講解游戲規章 (1)請拍照的人叫口令:“一二三,木頭人” (2)口令完畢,不許說話不許動,不許走路不許笑,馬上堅持靜止狀態,無論原來是什么姿態,都需要堅持不動。 情景一:假如有一人先忍不住說話,或者

15、笑,或者行動,那么這個人是這一輪的游戲失敗者。這個人需要上去和拍照人“手牽手”(各自牽著繩子的一端),然后再開始下一輪木頭人游戲,直到有一個“勇士”上去把繩子“砍斷”,拍照人反身抓木頭人,已被抓木頭人復原自由身,跟著隊友一齊跑向安全地帶。 情景二:假如沒有被抓到的失敗者,那么任意一名木頭人上前拍到拍照者的肩膀,那么拍照人需要轉身去抓木頭人,被抓到者成為新一輪游戲的拍照人,假設沒有人被抓到,拍照人不變,進行再一輪的游戲。 2、同學分組(分成兩大組),各自玩游戲,老師巡察指導。 (三)爭論溝通 1、請獲勝的同學說一說游戲時自我留意了什么? 2、請失敗的同學說一說失敗的緣由是什么? (四)游戲總結

16、同學們你們今日學到了些什么? 1、堅持。在游戲中,每個人需要學會堅持。在別人沒有動之前的最好選擇就是不動。那里的不動就好比我們的勝利,只要你多堅持會不動你就勝利了。學會堅持,讓我們與勝利不僅僅是應對面,而是讓勝利與我們融為一體。 2、學會令行禁止。在游戲中,當口令喊完之后,大家需要靜止,這就是指令的作用。學會令行禁止,這個游戲的另一心理學意義。俗話說“一切行好聽指揮”,當指令下達之后,自我的一切都需要以指令為重。 3、自控和被掌握。游戲的最終一層深意就是自控和被掌握。在游戲中,想讓自我不動就需要自我掌握。被掌握是為了更好的自我掌握,一個人從小到大,首先學會的是被掌握其次才是自我的掌握,所以在游

17、戲中學會被掌握和自我掌握同等重要。 幼兒園教學設計活動方案篇7 泥工是我們幼兒園的一種特色活動,以前我們經常重視的是結果,就是今日我們做的東西像不像、美不美,而忽視了一個制作的過程。在開展了幾年的泥工活動后,我切身感受到了活動常規的重要性。合理的常規為幼兒制造了一種有序的、和諧的生活。蘇姆霍林斯基曾說:“兒童的聰慧,在他的指尖上。”這句話充分說明,在泥工活動中培育幼兒的制造力,離不開幼兒的動手操作。 一、選題 1依據年齡特征 作為小班的老師,我是這么想的,老師要從多方面思索,對孩子的要求是否符合孩子的年齡特征和進展規律。對于剛入園的小班孩子而言“玩泥“是個什么,他甚至都不懂,我們就依據平常生活

18、中的一些小事情來觀測孩子。平常孩子們喜愛玩什么、吃什么等等一些事情。每次活動中我們都是通過讓幼兒先看一看、嘗一嘗、做一做等培育幼兒的動手技能,適合幼兒的年齡特點。 2依據生活閱歷 小班的孩子他們剛開始什么都不懂,他們會去對身邊的小零食感愛好,他還知道去品嘗,小嘴巴能嘗出不同的酸甜苦辣的味道。作為他們的老師 就要去引導他們去觀測事物的形狀特征,然而說出來它是什么外形的、什么味道的,比如:糖是圓圓的、甜甜的、香香的。蘋果是紅紅的、大大的。香蕉是長長的、黃黃的、彎彎的等等并且把他們捏造出來,這樣對孩子們來說就簡單多了。 二、閱歷預備 1基本技能 小班的孩子起初是教幼兒認識泥工的材料和工具,知道它們的

19、名稱、性質、用途和用法。如知道什么是橡皮泥,什么是彈跳泥,知道它們是松軟的,可塑造的,稍加團、搓,就可變成多種不同的.外形。 橡皮泥制作是幼兒手工制作活動的一種,通過團、搓、捏、壓、粘貼等技能方法,來表現物體的形象。 有的時候還運用各種圖形的模具、吸管、火柴棒,援助幼兒完成作品的創作,幼兒做出的作品色調艷麗,圖案美觀,外形各異,幼兒特別有成就感,從而激發了幼兒對泥工活動的愛好。 2引導幼兒給基本形體命名 在幼兒塑造時,我們還著重引導孩子們去觀測一個事物,它看上去像個什么外形。比如:圓圓的球我們叫它球形;小水滴的外形我們叫它水滴形;蘿卜的外形我們叫它蘿卜形,還有太陽形等等。孩子操作起來又快又方便

20、。 三、點滴閱歷 1自由玩泥 由于小班的孩子年齡小,在情感認知動作等個方面都比較的粗淺,在泥工活動中的表現總是覺得不如意,經常讓幼兒自由操作。在操作的時候他們也時常會遇到問題,“老師,我不會,老師,我不會捏這個”。我們只能鼓舞他們自己動腦又動手,有時提供工具給他們,讓他們反復的練習,反復的操作。還提供一些簡約的模型,讓幼兒自己去做各式各樣的餅干;提供小刀讓幼兒去切,搓湯圓;提供火柴棒,插在團的圓團上做太陽的光華;體驗橡皮泥的歡樂,感受不同材料帶來的樂趣,促進幼兒的發張。 2實物范例 在小班泥工教學中,老師的示范是特別重要的,通常是老師給幼兒看一看預先預備好的實物或老師自己塑造的東西,通過讓幼兒

21、觀測,明確它們的名稱、外形、顏色,然后,老師就開始向幼兒逐步示范,邊做動作邊說明,幼兒隨著老師的示范,再去塑造。比如:如把泥放在左手心里,兩手來回地團,團出一個球形,表示西瓜、蘋果;蘋果兩頭有點扁,用小手把兩頭壓一壓,就是他的身體,蘋果好了嗎?沒有,還要加上果柄和葉子,我的蘋果做好啦!把圓柱形體壓一壓,彎一彎,做成了香蕉。通過示范講解,讓幼兒熟識操作全過程,并動手一起操作。 3彩泥包裹,加強動手技能 為了讓幼兒做的水果大而真,老師先用報紙團成水果的外形,再讓幼兒在紙球水果上面去包上美麗的顏色,香香的味道。以前我們有一點大班孩子包裹的閱歷,這次我們讓小班的孩子也學這樣的方法,我們發覺,由于小班孩

22、子年齡小,手掌握不住,沒有方法,順當的往下拉。經過老師的商量,依據小班幼兒年齡的特征,他們現在只會一塊一塊的去粘貼,后來,我們在包裹的時候,就選用給孩子一塊泥讓他去裹,這邊裹一塊那邊裹一塊,最末粘合起來。比如:蘋果兩頭是凹進去的,我們在團紙球的時候,就要把它定型定好了,兩頭肯定要壓下去的,不然裹的時候就沒有方法去弄。顏色裹好了,我們還要加上果柄和葉子,這樣才是完整的蘋果。 4果盤包裝,展示香甜果果 在果盤包裝上,開始我們就是看到一籃一籃的水果,覺得顏色豐富,我們才有想做水果的。我們還請家長們幫我們收集一些果籃,等我們把水果呈現在果籃里的時候,我們發覺,效果不是很抱負的,根本突不出我們做的香香甜甜的水果。我們又想方法,請其他老師幫我們看一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