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高職院校教師的職業倦怠研究_第1頁
淺談高職院校教師的職業倦怠研究_第2頁
淺談高職院校教師的職業倦怠研究_第3頁
淺談高職院校教師的職業倦怠研究_第4頁
淺談高職院校教師的職業倦怠研究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 淺談高職院校教師的職業倦怠研究論文關鍵詞高職教師 職業倦怠 職業壓力 工作滿意度 論文摘要教師是最容易產生職業倦怠的行業之一,高職教師相對于普通高校教師來說,其職業倦怠表現得更明顯,也更為強烈,本研究從深入分析當前高職教師的職業壓力和工作滿意度情況入手,解析高職教師職業倦怠形成的因素,并從社會、學校、個人三個層面提出了應對的策略 一、問題提出 美圍心理學者Freudenberger于1974年首先提出職業倦怠(joblJbun,-out)一詞,自此研究職業倦怠成為學者所關注的焦點目前,關于職業倦怠的概念結構、理論模型及其測鍍_r具的所有研究中,Maslach所提出的職業倦怠三維模式及測(M

2、BI)被公認為最科學、簡潔的,也是應用最廣泛的研究之一。有資料顯示,有3035的美國教師對自己的職、I強烈不滿,而520的人已處于職業倦怠狀態。 目前,圍內對于高職院校教師的職業倦怠問題還沒有更多地關注。近年來,隨著高職院校改革的不斷深入,很多高職教師相對于普通高校教師來說,其職業倦怠表現得更明顯,也更為強烈。本研究認為,高職教師職業倦怠是高職教師不能順利應時工作壓力的一種極端反應,是教師伴隨于長期高水平的壓力體驗下而產生的情感、態度和行為的衰竭狀態,岡而職業壓力和工作滿意度直接關系著職業倦怠的水平。本研究從深入分析當前高職教師的職業壓力和工作滿意度情況人手,來解釋高職教師職業倦怠的形成因素,

3、尋求降低其倦怠水平的方法,以期能提高高職教師的教育教學質鏈。 二、研究方法 1研究樣本為了研究高職教師的職業壓力狀況與工作滿意度,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樣的方法,選取福建某高職院校150名教師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64人,女性86人共發放問卷160份,收回有效問卷150份,問卷回收率為938 2測量工具。根據研究構思,采用職業壓力與工作滿意感調查問卷,收集有關高職教師職業壓力與工作滿意感方面的數據情況,以期能探討二對高職教師的職業倦怠影響。要求被試者根據他們的實際情況對5點撾表作出選擇,從1非常不滿意到5非常滿意。 3數據處理。運用社會科學統計分析軟件包Sl130forwindows和AM()S在微

4、機I統處理。 三、結果與分析 (一)高職教師職業壓力狀況及特點 1高職教師職業壓力水平的總體評估。從高職教師的職業壓力分布來看,6733t的高職教師感到壓力較大,l467的高職教師感到壓力很大,可見,我國高職教師的職業壓力問題相當突出(見表1)。 經過差異顯著性檢驗表明:高職教師在性別、年齡及工作崗位上均無顯著差異(P05)。即可以認為高職教師的職業壓力沒有顯著的差異。但不同婚姻狀況的高職教師的職業壓力存在較為菩的差異(P01)。進一步的比較發現,已婚的教師擔負了比未婚教師更大的職業壓力??磥恚鸦榻處熞驗槌惺苤鄟碜约彝シ矫娴膲毫?,而增加了其從事教育教學的工作壓力。 (二)高職教師職業壓力

5、源分析 1影響高職教師職業壓力的來源分析。從表2可看出,影響高職教師職業壓力的主要來源有:提升科研能力(8333),提升職稱(6533oa,)和學生學習態度(6000)。這三方面的壓力可以進上步概括為,來自學??己思肮ぷ鞅旧淼膲毫?。可見,學校的考核機制是對高職教師職業壓力產生了最大的影響。 本研究進一步分析了高職教師在教學和科研方面可能遇到的困難及其可能產生的壓力影響。在教學過程中,高職教師目前面臨的主要困難是:參加對外交流的機會很少(8333)、參加實踐的機會很少(7600)、對學生的良苦用心得不到回報,無法溝通(5267)。這三方面因素可以進一步概括為:自我發展的需要無法得到滿足和工作內容

6、本身(教育對象)??梢姡呗氃盒5墓芾韺處煹淖晕野l展需要的滿足上還存在很大的差距,使得高職教師為自身的教育教學能力無法得到提高而感到壓力重重。在科研工作中,高職教師目前面臨的主要困難是:可供進修、培訓的機會太少(8867)、參加對外交流的機會很少(8267)、科研水平無法提高(6200)。同樣的,這三方面因素可以進一步概括為:自我發展的需要無法得到滿足。由此可見,高職院校目前的管理機制,制約了高職教師實現自我發展的需要,因而使得高職教師在科研方面的壓力最為突出。 (三)高職教師工作滿意度分析 1工作滿意度因素分析。問卷中的工作滿意度項目進行的KNO測度和球形Bartlett檢驗,分別為881

7、和小于001,表明非常適合做因素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正交旋轉,提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方差累積貢獻率達到了5935。本研究對工作滿意度六因子進行了驗證性因素分析,其擬合度指數見表3。 從表3中可以看出,綜合素質教學、教學管理、工作促進、實踐能力、教學質量、辦學條件的GFI、AGFI、NNFI、CFI、IFI等指標的值均在0-1之間,而且十分接近1。同時其省儉性指數也可接受,說明高職教師工作滿意度六個因子的擬合較好,是理想的擬合模型。 2高職教師的工作滿意度分析。從表4可以看出,高職教師對工作促進的滿意度最高,而對辦學條件的滿意度最低??梢?,高職院校目前的辦學條件相對落后是讓高職教師感覺最不

8、滿意的方面。 (四)高職教師職業壓力、工作滿意度及職業倦怠的關系模型 根據高職教師的職業壓力、工作滿意度及職業倦怠的關系,本研究給出三者的關系模型。從圖1可以看出,高職教師在科研、職稱、教學、人際等多方面碰到的困難,會讓教師體驗到巨大的壓力;另一方面,高職教師在綜合素質教學、教學管理、工作促進、實踐能力、教學質量和辦學條件等方面的滿意度影響了其工作滿意度。而高職教師體驗的壓力和工作滿意度都會直接對其職業倦怠產生影響。因此,采取措施降低高職教師的職業壓力,提高其工作滿意度對減少其職業倦怠水平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四、對策 解決高職教師的職業倦怠問題對高職院校的教育教學質量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研

9、究從社會、學校、個人三個層面提出應對策略的設想。 (一)社會層面 目前高職院校雖然在數量上占比例比較大,但社會地位并不高,這就需要政策上的支持,加大軟硬件方面的投人,促進高職教育的專業化,減輕高職院校辦學的壓力。2022年l0月28日國務院下發了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這是對職業教育的肯定,也是職業教育發展的一個契機。通過擴大宣傳,要逐步形成一種對高職類教師公共信任和支持的社會環境,增強其職業認同感和自尊感,對高職教師抱合理的社會期望。另一方面,社會的重視及競爭力的提高也有利于高職教師社會地位的提升,高職院校的教師在職稱評定、進修教育、收入等方面和普通高校教師獲得同等的機會,更有利于營造出

10、平等、公平的氛圍,可以吸引更多優秀專業人才擴充到高職教師隊伍中,使高職教育的發展得到有力的支撐。 (二)學校層面 在學校層面上,主要是高職院校本身要為教師創造良好的工作、學習和生活環境。這個環境不僅包括學校的軟、硬件建設,還包括心理方面的良好氛圍。 1改進學校內部的教育評價系統,評價要做到公開、公正、科學。同時,增加對教師的支持,包括精神支持和物質支持兩方面。具體可表現在優化學校人員配置、改善工作條件、支持教師的教學、對其勞動予以認可和積極評價并給予物質鼓勵等等。 2加大硬件和軟件的投入,學校要盡力完善辦學條件,滿足教師教學、科研和文化生活的需要。尤其是為高職教師提供更多的進修培訓機會,提高教

11、師的價值感及歸宿感;加強民主化,增加高職教師的參與權,激發他們的工作熱情和主人翁責任感。從軟硬件上提高高職教師的工作滿意度,減少其職業倦怠水平。 3必須盡快建立、健全高職教師的心理咨詢、心理輔導與心理救助的機制和機構,在職業倦怠尚未出現或初見端倪的時候,就進行關注,提供相應的撫慰,而對于某些依靠自身力量實在無法擺脫和治愈職業倦怠的高職教師,則應當給予系統而科學的心理診療課程和康復訓練,最終幫助其迅速走出職業陰霾,重建職業自信,重拾職業樂趣。 (三)個人層面 從教師自身的角度,高職教師必須進行自我調適,減輕和消除職業倦怠的影響。 首先,高職教師必須樹立積極的心態,以這種心態投身于學校的工作和社會的發展中去,教師才能從根源上消除職業倦怠的困擾,當發生工作倦怠時應積極應對,正確認識倦怠來源,通過自省或主動尋求幫助,加以化解。 其次,教師的職業倦怠往往與自己不能很好地應對教育教學中出現的困難有直接的關系,因此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就顯得尤為重要。提高教育教學技能不一定要脫產或進行長時間的學習,以下兩種方式就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進行:1舉行研討會提高教育專業技能。在服務領域提高專業技能被證明是減輕壓力和倦怠的行之有效的措施。在教育行業中,處理課堂紀律問題和提高教師的課堂控制能力則是減輕壓力的關鍵,而要想提高教師課堂控制能力,舉行研討會是一個有效的措施。研討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