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民族史羌族與氐族_第1頁
西北民族史羌族與氐族_第2頁
西北民族史羌族與氐族_第3頁
西北民族史羌族與氐族_第4頁
西北民族史羌族與氐族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西北民族史9/18/20221西北民族史古代西北地區的主要少數民族匈奴鮮卑突厥西域各族吐谷渾蒙古藏族羌族回鶻氐族黨項9/18/20222第三章:羌族9/18/20223第三章:羌族第一節 先秦兩漢時期的羌族羌族一 、羌族的起源和先秦時期的羌族二 、西漢時期的羌族; 三、東漢時期的羌族對抗民族壓迫的斗爭9/18/20224羌族的起源和先秦時期的羌族羌族的起源仰韶文化末期,黃河中游出現了炎、黃兩大部落。炎帝姜姓,姜、羌本一字之分化,是母系社會與父系社會的不同表達,甲骨文中亦常互用。姜、羌均像頭戴羊角頭飾之人,代表以羊為圖騰的起源于我國西北的原始游牧部落。甲骨文。甲骨文中有一個也是唯一一個關于民族或

2、氏族、部落稱號的文字,即“羌,是中國人類族號最早的記載。9/18/20225羌族的起源和先秦時期的羌族羌族的起源?說文羊部?:“羌,西戎牧羊人也,從人從羊,羊亦聲。羌,屬他稱,即當時中原部落對西部游牧民族的泛稱。?史記五帝本紀?云:“遷三苗于三危,以變西戎。?后漢書西羌傳?說:“西羌之本出自三苗,羌姓之別也。其國近南岳。及舜流四兇,徙之三危,河關之西羌地是也。善于治水的古羌后裔,華夏族人大禹繼任部落聯盟總首領。9/18/20226羌族的起源和先秦時期的羌族仰韶文化末期約公元前3000年左右,黃河中游出現了炎、黃兩大部落。炎帝姜姓,姜、羌本一字之分化,是母系社會與父系社會的不同表達,甲骨文中亦常

3、互用。姜、羌均像頭戴羊角頭飾之人,代表以羊為圖騰的起源于我國西北的原始游牧部落。根據歷史記載和地域來說,商周時代生活在陜甘青地區的居民主要是戎羌,戎是羌人中較早轉入農耕的局部,戎居東而羌偏西。9/18/20227羌族的起源和先秦時期的羌族古代羌族主要活動在西北的廣闊地區,遷徙到中原地區的羌族大多華夏化。今甘肅、青海的黃河、湟水、洮河、大通河和四川岷江上游一帶是古代羌族的活動中心。 羌族是殷商王朝的“方國。商王朝中也有羌族首領擔任官職,武丁時期就有羌可、羌立作商王朝的祭祀官。傳說姬姓周的始祖“棄的母親姜源是姜部落之女,姬姓周和姜姓羌應是互為婚姻的兩大集團。周與姜、羌聯盟是武王滅商的重要條件。9/

4、18/20228羌族的起源和先秦時期的羌族周朝立國以后,把一些姜姓羌人分封到中原地區,如分封在今山東的齊國,分封在今河南許昌、南陽一帶的申、呂、許都是姜姓國。周時進入中原的這局部姜姓羌人,歷西周之世,已根本上與華夏人相融合,成為華夏族的重要組成局部。周平王東遷以后,一些以羌人為主體的羌戎大量遷入中原地區。“自隴山以東,及乎伊、洛,往往有戎。據蒙文通先生考證,晉國大夫中有不少人是依靠羌戎的力量壯大起來的,晉國因和戎而稱霸,大量的羌人也融入晉人之中。春秋戰國時期,居住在甘肅、青海黃河上游和湟水流域的羌人仍處于“少五谷,多禽畜,以射獵為事的狀態。文獻記載了這局部羌人由射獵進到田畜的傳說。?西羌傳?說

5、秦厲公時羌人無弋爰劍被俘,逃回后教羌民“田畜。此后羌族進一步開展和分化。9/18/20229羌族的起源和先秦時期的羌族?西羌傳?說:“至爰劍曾孫忍時,秦獻公初立,欲復穆公之跡,兵臨謂首,滅狄、戎,忍季父卯畏秦之威,將其種人附落而南,出賜支河曲西數千里,與眾絕遠,不復交通。其后子孫分別各自為種,任隨所之,或為旄牛種,越嶲羌是也;或曰白馬種,廣漢羌是也;或為參狼種,武都羌是也。從河湟流域向西南遷徙的諸羌與當地原居民逐漸融合而開展為今天藏緬語族諸民族。春秋時的義渠羌部落建立了義渠國,其領域包括今甘肅東部、陜西北部、寧夏及河套以南地區。后為秦所滅 。9/18/202210羌族的起源和先秦時期的羌族9/

6、18/202211漢魏時期的羌族的分布漢代,羌人分布很廣,從地域劃分,有東羌和西羌兩大類。進入中原的東羌人已根本上與漢族融合,未進入中原的羌人大局部分布在今甘、青河湟地區,已進入奴隸制社會。此時,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南沿有假設羌等羌人部落,在雅魯藏布江流域有發羌、唐牦等羌人部落。漢代居住在西南地區的羌人,有牦牛羌、白馬羌、參狼羌、青衣羌和冉馬尨羌等眾多部落。牦牛羌分布在沈黎郡,郡治在今四川漢源縣清溪鎮;牦牛羌也稱越嶲羌。漢越嶲郡在安寧河、金沙江以至雅礱江流域,都是羌人聚居地。牦牛羌以西,今甘孜州東南部有白狼等羌人部落。9/18/202212漢魏時期的羌族的分布9/18/202213西魏時期的羌族的

7、分布白馬羌主要在今四川綿陽地區西北部和甘肅武都地區南部,這些地區屬蜀郡北部都尉和廣漢屬國都尉,故又稱廣漢羌。冉馬尨部落分布在岷江上游和四川西北部的廣闊地區。魏晉南北朝時期,氐人符堅建立前秦政權,南安羌人姚長建后秦政權。這時期,隴西有宕昌羌,川、甘邊境和岷江上游有鄧至羌。9/18/202214西魏時期的羌族的分布從東漢到西晉末年,北方的大局部羌人已根本融入漢族之中。隋唐時期,活動在甘青和川藏高原的羌人有黨項羌、東女、白蘭、西山八國、白狗羌、附國等羌人部落。上述諸羌多數被吐蕃所融合。活動在甘、青以至川西北的黨項羌,在1038年建立西夏王朝。公元1227年為蒙古所滅。宋代以后,北方地區的羌人與漢族和

8、其他民族融合,南遷的羌人和甘、青、川交界地區的西山諸羌,一局部融合于藏族,一局部成為今日羌族的來源之一。 9/18/202215羌人的社會經濟和風俗習慣 一社會經濟 先秦時西羌的社會經濟以游牧業為主。?后漢書西羌傳?載:“濱于賜支,至乎河首,綿地千里所居無常,依隨水草。地少五谷,以產牧為業。相傳西羌農耕,是從無弋爰劍開始的。爰劍被秦擄為奴,在秦地學得農耕和畜牧技術,逃回河湟,傳授給羌民,改變了原始射獵生活,史又載:“河湟間少五谷,多禽獸,以射獵為事。愛劍教之田畜,遂見敬信,廬落種人依之者日益眾。除河湟地區外,凡羌民遷徙所及之地,即種麥麻,以充衣食之源。隴西、北地、南安、沓中等地羌民皆種谷麥。

9、9/18/202216羌人的社會經濟和風俗習慣 畜牧業在羌族中仍居于重要地位,分游牧和定居畜牧兩種。如婼羌,隨畜逐水草,過著游牧生活;與射獵、采集聯系在一起的,大半過著游牧或半定居生活。直至近代,青海、四川西北一些已藏化之羌人,仍以游牧為業,隨季節而遷徙。羌人的手工業亦到達一定水平,除制造日常生產、生活用品外,還能制造車輛及武器。西羌在西漢時已經使用鐵矛、弓箭等武器,除從戰爭中掠得以外,大多為羌人自己制造,其品種有鎧、弩、刀、矛、戰楯、匕首等。 9/18/202217羌人的社會經濟和風俗習慣二社會組織結構 河湟羌在先秦時尚處于原始公社母系氏族制向父系氏族制過渡階段,過著狩獵游牧生活。與此相適應

10、,分散為假設干部落、氏族。同祖12世后分立為氏族相互通婚,氏族部落間各為生業,互相掠奪,血親復仇盛行,唯當對外作戰時,才暫聯合,一致對外。 不立君臣,無相長一,強那么分種為酋豪,弱那么為人附落,更相抄暴,以力為雄,殺人償死,無它禁令。秦厲公時,羌人在無弋爰劍率領下,社會經濟有了一定開展,形成為部落聯盟。首領稱酋或豪,階級分化日趨明顯。 9/18/202218羌人的社會經濟和風俗習慣二社會組織結構 爰劍子孫代代相承而為河湟羌人的首領,與長子繼承制或兄終弟及制有很大差異,因為諸子諸孫都有統治的繼承權,勢必多分家支,以至愈分愈細,史稱“自爰劍后,子孫支分凡百五十種, 部落內最初是兵民合一,平時畜牧農

11、耕,戰時荷戈出戰。至東漢,已從一般羌民中別離出不少從事作戰防務專業的士兵,戰術“長在山谷,短于平地,不能持久,而果於觸突,以戰死為吉利,病終為不祥。多騎兵,“日行數百,來如風雨,去如絕弦。9/18/202219羌人的社會經濟和風俗習慣三婚姻家庭 羌人在無弋爰劍以前,雖已進入父系制氏族社會,但母系氏族制的剩余仍保存著,氏族以父名母姓為種號。至爰劍以后的種姓,全以父系為種號。有的部落還出現父子聯名制,如燒當羌就是一個比較典型的例子: 同種內部12世之內,不得相互婚姻。在家庭中保存收繼婚.即所謂“父沒那么妻后母,兄亡那么納。對于種姓繁衍,維持家庭穩定起了一定作用,故“國無鰥寡,種類繁熾。 9/18/

12、202220羌人的社會經濟和風俗習慣三婚姻家庭 家庭實行父系家長制,父死子繼,女兒一般無繼承權,假設絕嗣,財產由父系近親繼承,不過母系制的剩余尚存,婦女在家庭及社會上往往受到尊重。如燒何女豪酋比銅鉗,“多智算,為種人所信向,皆從取計策。迷唐的祖母卑缺曾充作迷唐的使節,至護羌校尉聶尚處交涉。豪富羌酋往往多娶妻妾。9/18/202221羌人的社會經濟和風俗習慣四衣食住行 羌人居住主要為土屋和帳幕兩種。漢代西羌居塞內者,稱守塞羌,兼以農為業,大都居住土屋,其特點是織牛羊毛和以泥土,覆于屋頂。汶山郡的羌民“累石為室,高者至十余丈,為邛籠以自衛。但移內郡者,亦有仍居穹廬的,例如北地郡的滇零羌等。羌人披發

13、左衽,“女披大華氈,以為盛飾。南北朝,羌人受吐谷渾影響頗大。?南史夷貊傳?稱吐谷渾國的服飾為“著小袖袍,小口袴,大頭長裙帽,女子被發為辮。當時羌人的裝飾似與吐谷渾類似,并以狗皮為貴,“一狗皮值數十匹。 9/18/202222羌人的社會經濟和風俗習慣四衣食住行 羌人的飲食,以畜牧為主的,以酒、乳、牛、羊肉為多,“羌煮貊炙之法早已傳入內地。?東觀漢記?提及竇固“在邊數年,羌胡親愛之。羌胡見客,炙肉未熟,人人長跪前割之,血流指間,進之于固。固輒為啗,不穢賤之,是以愛之如父母。而居于塞內農牧兼營或以農業為主的羌人,那么以糧食、蔬菜為主。 羌人死亡主要實行火葬。?莊子?云:“羌人死,燔而揚其灰。 ?后漢

14、書西南夷傳?那么提及汶山郡的羌民“死那么燒其尸。茂縣、汶川之羌民直至1949年前,各寨都有火葬場。一般人死后三天即行火化。在未焚前,棺殮尸身,請巫師誦經,然后抬棺至火葬場,四周堆放干柴連棺木火焚。而死者親屬那么圍坐哭號,并唱喪歌、跳喪舞、喝喪酒以志永別。火熄后,收其骨灰,盛于小匣內,埋入土中或藏在崖穴中。9/18/202223羌人的社會經濟和風俗習慣羌人在佛教傳入前主要信仰巫術,崇敬鬼神。而巫師與部落首領那么往往是合二為一的。祭山、還愿、占卜、安神、驅鬼、治病、除穢、招魂、消災以及男女婚姻、新生嬰兒命名、超度死者等,均離不開巫師。 羌人信仰佛教,青海地區羌人始于公元5世紀后半葉,即吐谷渾拾寅時

15、。 9/18/202224羌人的社會經濟和風俗習慣9/18/202225羌人的社會經濟和風俗習慣9/18/202226羌人的社會經濟和風俗習慣9/18/202227東漢時期羌族對抗民族壓迫的斗爭第一次起義:為77年建初二年至101年永元十三年,由于漢代統治階級不斷侵奪河湟地區的西羌耕地和牧場,將其趕入貧瘠苦寒的山野;還無故逮捕羌族首領,隨意掠奪羌婦女為妻妾,因此,河湟地區以燒當羌為首,聯合封養、燒何、當煎、當闐、卑湳等,并與湟中月氏胡、張掖盧水胡聯合掀起了長達70余年的羌民大起義。第二次起義:為107年安帝永初元年至118年建光元年,延續12年,東漢王朝集兵50余萬,耗資240億。 9/18/

16、202228東漢時期羌族對抗民族壓迫的斗爭第三次起義:為公元140年東漢順帝永和五年至145年永嘉元年,金城、隴西的且凍、傅難諸郡羌與安定、北地兩郡的罕羌、燒何羌聯合反對漢朝官僚貪污暴行的斗爭。歷時6年,東漢王朝集兵10萬,耗資80億。 第四次起義:為159年延熹二年至169年建寧二年,隴西燒當等8種羌、安定先零羌、上郡沈氐、牢姐等羌先后在并、涼及三輔展開反暴政斗爭。歷時11年,耗資44億。 第五次起義:為184年中平元年至189年六年以金城“義從羌、隴西先零羌為主爆發的起義。 9/18/202229第三章:羌族第二節 兩晉南北朝時期的羌族羌族一 、羌族的內遷二、 十六國時期的后秦羌族政權9/

17、18/2022309/18/202231第四章:氐族第一節 秦漢時期的氐族氐族一 、氐族的起源二 、氐族的分布及遷徙 三 、氐族的社會風俗習慣 9/18/202232秦漢時期的氐族氐族的起源氐關于氐族的起源,主要有兩說:一說氐、羌同源而異流;另一說氐、羌雖 自古關系密切,然而從來都是兩個不同民族。第一說認為,殷和西周,氐族尚未從羌族中分化出來。春秋戰國時開始以氐作為族稱。第二說認為,氐、羌是既有密切聯系,又有重大區別的兩個民族。另外,或認為,氐與古老的三苗有淵源關系。綜上所述,氐族始見于春秋戰國時期的史籍中。其來源可能與三苗及街、冀、獂道之戎有關。同時,由于與羌族相鄰,又雜居共處,也吸收一些羌

18、族成分。漢魏后,氐族已形成一個較強大的人們共同體。9/18/202233秦漢時期的氐族氐族的分布和遷徙一般認為從春秋戰國至秦漢,氐人活動在西起隴西,東至略陽,南達岷山以北的地區,約相當于魏晉的隴西、南安、天水、略陽、武都、陰平六郡及其南鄰,即今甘肅省東 南、陜西省西南、四川省西北交界處,包括渭水、漢水、嘉陵江、岷江、涪江諸水源頭。起初主要聚居地區在西漢水、白龍江流域,此外,還與它族雜處。漢代在氐族聚居區設有武都郡、隴西郡、陰平郡等,并置十三氐道。9/18/202234秦漢時期的氐族氐族的分布和遷徙從西漢至三國,氐人經歷了兩次較大的遷徙第一次是前108年元封三年。前111年元鼎六年,漢武帝開拓西

19、南境,遣中郎將郭昌等攻滅氐王,置武都郡。創郡立縣后,氐人受排擠,便向境外的山谷間移動。前108年,“氐人反叛,遣兵破之,分徙酒泉郡。一局部移至河西祿福,一局部遷至關中水、隴山之間。漢武帝出兵鎮壓氐人對抗,遷徙一局部氐人于酒泉郡,即酒泉祿福之氐。 9/18/202235秦漢時期的氐族氐族的分布和遷徙第二次遷徙是發生于219年東漢建安二十四年。東漢末,群雄割據。介于曹、劉之間的氐族,成為兩者爭奪的對象。氐族豪帥亦乘機而起,在武都地區形成四股勢力:一是興國氐王阿貴,居興國城秦安縣東北;二是百頃氐王楊千萬,居仇池山今西和縣西南,一說成縣西北;9/18/202236秦漢時期的氐族氐族的分布和遷徙三是下辨

20、或作下辯,成縣西,時稱武街城等地氐帥雷定等七部;四是河池治今徽縣西銀杏鎮附近 的氐王竇茂,擁氐眾萬余人。四者各自稱雄,不附漢、魏。211年建安十六年,阿貴、楊千萬等隨馬超反曹操。越兩年,操命夏侯淵西征。次年,滅阿貴,千萬率眾投馬超,隨超南入蜀,投奔劉備。其部落不能去者皆降于操,操對被征服之氐人區別對待,“前后兩端者,徒置于扶風、美陽;“守善者,分留天水、南安界。 9/18/202237秦漢時期的氐族氐族的分布和遷徙215年東漢建安二十年,曹操領兵征討漢中張魯,將自武都入氐,氐人塞道,被操遣將擊破之。操自陳倉出散關至河池,竇茂率眾據險抵抗,為操攻滅。次年,夏侯淵“還擊武都氐羌下辯,收氐谷十余萬斛

21、。219年建安二十四年,曹操至漢中,以夏侯淵已被劉備所殺,武都孤遠,恐氐部為備軍所用,遂令雍州刺史張既至武都,徒氐人5萬余落出居扶風、天水二郡界內。 9/18/202238秦漢時期的氐族氐族的分布和遷徙未幾,劉備占領漢中,進逼下辯,魏武都太守楊阜又前后徙武都漢民、氐、傁萬余戶于京兆、雍、天水、南安、廣魏等郡縣之內。從220年東漢建安二十五年至240年曹魏正始元年,武都郡的氐人被強制遷徙或歸附曹魏者又有3000余落及6000余人,被安置于關中。在魏蜀爭奪中,也有一些氐人徙居蜀漢。 因而,至魏晉,氐人除原在武都、陰平二郡外,又在關中、隴右一些郡縣形成與漢人及其它各族交錯雜處的聚居區:9/18/202239秦漢時期的氐族氐族的分布和遷徙一是以京兆、扶風、始平三郡為中心,尤以扶風郡為多,集中在雍今鳳翔縣西南、美陽武功縣西北、隃麋今千陽縣東等縣。另一分布中心是隴右的天水今天水市、南安治今隴西縣東南、廣魏治今秦安縣東南三郡。廣魏郡晉時改為略陽郡,其中最著名的如略陽蒲苻氏、呂氐,其先人都是從武都遷來的。十六國時,漢國、前趙、后趙、前秦等屢次將氐人遷往關東河北等地,氐族分布地區日益擴大。如石虎徙氐、羌15萬落于司、冀兩州,苻堅將關中氐族1500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