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義文稿】“留余”思想與綠色發展_第1頁
【講義文稿】“留余”思想與綠色發展_第2頁
【講義文稿】“留余”思想與綠色發展_第3頁
【講義文稿】“留余”思想與綠色發展_第4頁
【講義文稿】“留余”思想與綠色發展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講義文稿】“留余”思想與綠色開展綠色開展是五大新開展理念之一,是當前和今后經 濟社會開展必須遵循的重要原那么。從思想理論開展史的 角度看,綠色開展理念是對馬克思主義開展觀的繼承與 創新,也是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與開展。傳統文 化中的“留余”思想與綠色開展理念有著內在相通與契 合之處,認識和理解“留余”思想,有助于更好地理解 綠色開展理念,增強行動自覺,增強文化自信。為大自然“留余”留余,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個重要思想,主張在 為人做事各個方面應當留有余地,勿滿、勿過、勿貪、 勿我。“留余”思想起源于先秦時期,但作為一個相對成 熟的概念,形成于兩宋時期,其標志是四留銘的問 世。四留銘是宋代

2、流傳很廣的家訓格言:“留有余, 不盡之巧以還造化;留有余,不盡之祿以還朝廷;留有 余,不盡之財以還百姓;留有余,不盡之福以還子孫J四留銘列舉了為人處世應當留有余地的四種情 形。“不盡之巧以還造化”,講的是不能用盡機巧聰明, 要有敬畏之心;“不盡之祿以還朝廷”,講的是不能貪戀 官祿權位,要有辭讓之心;“不盡之財以還百姓”,講的 是不能獨占全部財富和資源,要有仁愛之心;“不盡之福 以還子孫”,講的是不能把福享盡,要留一些給子孫后代。 這四種情形分別涉及個人與自然、國家、社會、后代的 關系,其共同之處是都要“留有余四留銘以“不盡之巧以還造化“開篇,把處理 人與自然的關系問題放在首位,反映了中國的傳統

3、觀念。 古人認為天最大,天人關系是最重要的一對關系,主張 人應當敬畏天、順應天、效法天。這里的天既包括抽象 的“天道”,也包括具體的大自然。因此,“不盡之巧以 還造化”就包含了為大自然“留余”的意思。這一思想 并非四留銘所首創,而是對源遠流長的傳統生態倫 理的總結。早在先秦時期,人們就認識到對大自然應取之有度、 用之有時,不能竭澤而漁、捕盡殺絕。據論語記載, 孔子“釣而不綱,弋不射宿”,意思是不用大網打魚,不 射夜宿之鳥。呂氏春秋中說:“竭澤而漁,豈不獲得?而明年無魚;焚藪而田,豈不獲得?而明年無獸。”這些 做法和思想的實質就是為大自然“留余”,使其能夠休養 生息,持續為人們提供所需的資源。綠

4、色開展,就其要義來講,是要解決好人與自然和 諧共生的問題。綠色開展要求對耕地、水資源、動植物、 礦產資源等取之有制、用之有節,控制開發利用強度, 防止生態超載。顯然,“留余”思想與這些理念是內在相 通的。敬畏大自然“不盡之巧以還造化”,這句話隱含的意思是,人類 的機巧聰明來自大自然,天道自然代表著最高智慧,這 與道德經中“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的觀念是一致的。“留余”思想主張,人在大自然面前應 秉持敬畏、謙卑的態度,收斂自己的機巧聰明,不要驕 傲自大、逞強顯能。這種思想的產生,是因為古代生產 力水平低下,大自然使人類感到神秘、恐懼,是一種難 以把握、控制的主宰性力量。然而,不能因

5、此就認為這 是一種落后觀念,恰恰相反,這是極為深刻而清醒的認 識,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都不過時。隨著生產力的開展,特別是近代以來,科學技術進 步使人類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增強,人類由 此認為人定勝天,可以駕馭自然“征服老天爺:在這種 觀念支配下,人類對自然開發利用的破壞性不斷加劇, 引發大量生態災難。就像恩格斯所說:“我們不要過分陶 醉于人類對自然界的勝利。對于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 然界都對我們進行報復J “如果說人靠科學和創造性天 才征服了自然力,那么自然力也對人進行報復。”例如, 20世紀發生在西方國家的“世界八大公害事件”,就對生 態環境和公眾健康造成巨大損害。在我國,改革開放

6、后 經濟建設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也積累了一些生態環境 問題,引發全社會的關注和行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自然是生命之母,人與自然是 生命共同體,人類必須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順應自然、 保護自然。綠色開展要求人類改變生產生活方式,建設 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 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留余”思想要 求敬畏自然,這與綠色開展理念是契合的。為子孫留福四留銘的最后一句“不盡之福以還子孫”,其本 義是不能過度貪求自己這一代的幸福,而要追求家族長 盛不衰,讓子孫后代也有福可享。這說明在對待利益福 祉問題上,“留余”思想不僅關注人與人之間的協調平衡, 也重視代與代之間的可

7、持續性。如果跳出個體與家族的范疇,站在社會、國家的層 面思考人與自然的關系,“留余”思想所主張的為子孫留 福,便是綠色開展的理念。在這方面,中國古代有很多 格言警句,如“且存方寸地,留與子孫耕”,“前人栽樹, 后人乘涼”,等等。世界自然資源保護大綱中有一句 名言:“地球不是我們從祖先那里繼承來的,而是從子孫 那里借來的J留余,要求我們不能把本屬于子孫后代的 資源消耗窮盡,而要留下來還給他們。這個理念也是綠色開展所特別強調的。習近平總書 記指出,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是我們的一項戰 略任務,要給子孫后代留下天藍、地綠、水凈的美好家 園;美麗中國就是要使祖國大好河山都健康,使中華民 族世世代代都健康;資源開發利用既要支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