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國內外關于兒童繪畫能力發展理論的研究綜述 作者:王冰 |轉貼自:學前教育研究 1997年第 1 期 | 點擊數:2506 |更新時間: 2007-12-13 |文章錄入: 劉傳杰 關于兒童繪畫能力發展理論的研究,無論在國內還是國外,既是一個古老的課題,又是一個現實的課題。當前國內外出現了空前的研究兒童繪畫能 力發展的高潮,并且取得了眾多有價值的研究成果。可以說,關于兒童繪畫能力發展理論的研究工作,正呈現出一派前所未有的盛世研究景象。筆者在此僅就國內外關于兒童繪畫能力發展理論的研究作一綜述,供借鑒參考。一、國外關于兒童繪畫能力發展理論的研究兒童繪畫能力發展的理論研究,是建立在兒童心理學基礎之上的
2、學科能力研究。兒童心理學的創立與藝術心理學的研究發展,為兒童繪畫能力發展理論 研究提供了科學的依據。兒童繪畫能力的研究有了 10 多年的歷史。產生于 19 世紀后半期的科學兒童心理學的誕生,為兒童繪畫能力發展研究,奠定了理論基礎。這個基礎以 18 世紀盧梭時代為開始,以 1879年德國的心理學家馮特建立了第一個心理實驗室到 1882年德國生理心理學家普萊爾出版兒童心理學一書為標志。1887年意大利人李希,對本國兒童圖畫的研究,應該算是第一次有系統的研究。1905年德國的哥伙修泰納出版了比較有價值的兒童美術能力發展狀況的研究分析專著兒童圖畫能力的發展。更有價值的研究要算1927年法國心理學家呂凱
3、的兒童畫研究。隨后,麥卡德主持的美國世界幼兒教育協會的兒童研究會對 31239張兒童圖畫進行了科學的研究。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的兒童心理學 、美國藝術心理學家阿恩海姆的 視覺思維藝術與視知覺 、法國邁耶的視覺美學、美國潘諾夫斯基的視覺藝術、英國格里高里的視覺心理學、前蘇聯伊格納素耶夫的 兒童造型活動心理學 、美國艾倫溫諾的藝術心理學、加拿大羅比凱斯的智慧的發展一種新皮亞主義等著作則極大地豐富了兒童繪畫能力發展研究的理論. 筆者在此僅就具有代表性的論述介紹如下 :哥飲修泰納 (G Kerschesteiner)的論述1905 年德國心理學家哥飲修泰納在德國西南部收集了 30 萬張少年兒童的繪畫作品
4、,通過分析研究,他寫成了兒童圖畫能力的發展 ( DieEntwic kelungder Zeichnerische 13egubung) 一書。他把兒童學習繪畫分成五個階段:(1) 錯畫期 1 至 3 歲幼兒亂畫各種線條。 (2) 圖式期 3 至 6 歲兒童能描畫稍具形狀的記號、象征或圖式。 (3) 對線及形發生感性的時期 6 至 9 歲兒童稍大后,會對用線描畫形狀大感興趣。(4) 想表現得像實物的時期 -9 至 12 歲的兒童已沒有圖式期的表現,其特征是想照實物描畫。然而,他們常使用輪廓線, 還不理解透視, 因此畫得仍不像實物。 (5) 正確地表現形狀的時期 12 歲至 15 歲。兒童已開始
5、根據透視、明暗的變化,學會寫實表現。布萊德拉 (W pfleiderer)的論述1930年,布萊德拉在 (DieGeburedesBildes) 一文中認為,兒童美術是表達兒童內在擁有的概念形成的現象。他把兒童“錯畫”與“空想的象征表現的時期”分為三個階段:(1) 概念表現的時期相當圖式期,把各種概念 ( 如家、花等 ) 用美術形式來表達。 (2) 線條表現時期專用線條描畫的時期,兒童美術表現的大部分屬于這一時期,這 是兒童將正式進入表現的過渡時期。 (3) 以顏色表現空間的時期即經過圖畫階段,進入色彩表現的繪畫藝術階段。維克多羅文斐爾德 ( ViktorLowenfeld)的論述1952年,
6、美國心理學家羅文斐爾德在創造精神的發達(Greativean d MentalGrowth)一書中,把兒童繪畫能力發展分成六個階段:錯畫期 2 至 4 歲。在這一階段將經歷從無序、有控制( 如重復動態的東西) 到命名的發展,即亂線涂鴉、有控制涂鴉、命名涂鴉。在這里,命名是動覺思考轉到想象思維的一個標志。在此階段,兒童對人體、空間、設計等把握都不甚理想。 對于色彩的運用大致有了從純娛樂意向到用色彩區分涂鴉的不同意義的進步。前圖式期 4 至 7 歲。此間兒童對繪畫、思維和環境的聯系有所發現, 能夠具有人體部位的縱向的概念,對空間則產生了一種以自我為中心的傾向, 開始象征性的描繪嘗試,在紙上出現雜亂
7、的物體形象和用頭、腳畫成的人,大 小變化無常。兒童開始用語言補充說明自己的畫。圖式期 7 至 9 歲。兒童進入這一階段, 已經形成了人與環境的確切概念。從通過對形式符號式圖樣的重復獲得自信心,發展到通過對圖樣的偏離而 得到體驗的表現。描繪人物雖然是以自己的知識和個性為轉換,但對人體的掌 握已大有進步,尤其是通過偏離而表現的體驗有如下特點:a, 夸張人體的重要部位。b、忽視或省略不重要的部位。 c、符號的變化運用。在空間領域里,開始運用基線 ( 表示畫的底部或地面 ),并且也會偏離基線以表達體驗性的主觀空間。寫實初期 9 至 11 歲。兒童社會性意識開始萌芽,自我意識的出現使兒童更加拘泥于自我態
8、度所帶來的諸種結果。在描繪時有脫離圖式的表現,想 要描畫得像實物,在描繪人體時注意細節,傾向于寫實線條。但是在空間上舍 棄了基線。因而出現了重疊 ( 如天空下延和基線部分相合 )。在色彩方面則從色彩的客觀階段向色彩的表現階段過渡。擬寫實物 11 至 13 歲.想表現得酷似實物,但又表現得不十分完整,遠近透視、凹凸感也有所表現,但不以成人的透視和明暗表現法表現出來而以孩子式的手法表現出來。在視覺和非視覺思考中畫出意識的自然主義傾向,注意描繪對象的內心,追求三維空間的再現;在色彩方面,是根據距離和心境等來改變色彩的。 兒童開始對繪畫的成品逐漸加以重視, 并熱衷于發展藝術技巧, 注意臨幕一些流行的藝
9、術形式和風格,出現了有意識的風格感。青少年藝術階段 13 至 17 歲。這一時期自我意識進一步發展,藝術的敏感性更加明顯。但創造性表現停滯,多數學生喪失對美術的興趣,少數人則能擺脫這一青春期出現的困境,其創造與表現趨于穩定并向成人化過渡。赫伯特里德 (HerbertRead) 的論述1943年和 1956年,英國藝術教育家里德兩次在其 通過藝術的教育 (E ducationthroughArt) 等著作中把兒童繪畫能力發展分為七個時期:(1) 錯畫期 2 至 3 歲。a、無目的線畫 : 通常由右至左、由上而下的,是肩以下純粹筋肉的運動。 b、有目的的線畫 : 能注意到線的焦點,并說出所畫線的名
10、稱。c、模仿的線畫 : 是興趣和肌肉的活動,有手臂、手腕和手指的運動。d、局限的線畫: 試著畫出對象的特征, 是線的過渡時期。 (2) 線畫 4 歲。喜歡以人為主題,但所作的線畫,多半是不完整的輪廊線。(3) 敘述的象征主義 5 至 6 歲。大體上已能畫出人的形態,但人的容貌、五官位置卻畫得混雜不清,是幼稚的象 征圖式。 (4) 敘述的寫實主義 7 至 8 歲. 是想象和記憶描繪的時期。兒童這一時期畫其所知的, 不畫其所看的, 忽視現實的對象。 (5) 視覺的寫實期 9 至 10 歲。想畫得像實物,不但想把輪廊正確地畫出來,而且對透視、明暗、立體感也有所考慮, 開始由平面造型向立體造型過渡。
11、(6) 壓抑時期 11 至 14 歲。這一時期的兒童由于自身的發展。對自然的觀察有了客觀的認識,雖試圖把自然進行再現描繪,但進步困難.對自己不能隨心所欲地表現感到失望,因而失去美術學習的興趣。 (7) 藝術的復活期 15 歲以上。這一時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再度復起,男生對技術的機械的表現產生興趣,女生對色彩、線條、形狀之 美,對裝飾性表現產生興趣,藝術的表現能力突飛猛進,但還擺脫不了前一階 段的壓抑,而最終對繪畫產生厭倦情緒。加德納的論述美國心理學家“零點計劃”項目主持人加德納在兒童對藝術的知覺一文中將兒繪畫能力發展劃分為五個階段:(1) 嬰兒知覺期出生至 2 歲。這一時期的主要任務是認識他人和
12、一些幾何形的物體,也就是發展最初的知覺力. 對藝術品無法建立相應的知覺聯系, 不能對藝術品形成整體特征的掌握能力。(2)符號認知期 2 至 7 歲。這一時期兒童開始在一定文化背景上掌握圖像、 手勢、聲音、數形式和語言等多種符號的意義。但是,由于相應知識的不足,對藝術作品的審美特征,一般而言不大能把握。與前一時期相比,他們已能區分色彩 或線條的“響亮”“安寧”等表現性 .(3) 寫實高峰期 7 至 9 歲。兒童十分拘泥地遵循寫實原則和慣例,并以此判定藝術品的高低優劣,如認為攝影比繪畫 好。他們不能接受美術家對不存在的事物的描繪o (4) 寫實終結和審美感受萌芽期 9 至 13 歲。由于對傳統文化
13、的進一步了解和適應,他們不再死守各種規則,學習合理地靈活性地進行探索,開始追求形式技巧及其形式的表現性, 開始對繪畫的風格感興趣,并有選擇地喜歡不同風格的美術家。(5) 審美參與的危機期 13 至 20 歲。處在這時期的青少年, 會因為欣賞水平的上升而對創作缺乏興趣,而且對別人的創作也漠然視之。G. 艾倫溫諾 (Ellen Winnner)的論述1982年,美國心理學家艾倫 溫諾在創造的世界藝術心理學 ) 一書中將兒童的繪畫能力發展劃分為五個階段:(1) 涂鴉階段 2 歲左右。這一時期的兒童開始在紙上胡涂亂畫,描繪時雖然很專心,但是不能注意顏色。他們只 是將手臂圍繞著紙張有規律、有節奏地移動,
14、他們所感興趣的除了愉快的手臂機械運動之外,還有機械運動留在紙上的痕跡。這種亂畫的痕跡達20 多種,這些最初的繪畫是對線條、空間和色彩的視覺探索。(2) 處于表現階段前的圖案-4 歲左右。兒童繪畫時開始注意利用紙邊所劃定的空間, 畫面上經常出現圓形、橢圓型、正方形、矩形、三角形、十字形和X 形。(3) 再現的出現 -6 歲左右。兒童繪畫時先宣布他們的作畫意圖,而結果則是一個雖與真實相差甚遠,卻可以辨認的人像描繪,出現大量蟒蚌狀公式化的人的形象; 對形狀和顏色畫得不真實,不注意物體在現實中的空間聯系,不能對其進行畫面上的安排,物 體往往畫得像是浮在整個畫紙上 ; 使用顏色不是從左到右就是從右到左,
15、色彩不真實,如人畫成紫色,草地畫成紅色,太陽則畫成綠色。(4) 童年中期的繪畫 8 歲左右。這一時期兒童畫的顯著特征是,結構形式已經變得更加復雜多樣,如畫的已不是蟒蚌式的圖形球體,而是形狀分明的頭部和軀干的圖形。另 一顯著特征是畫的空間結構變得更加緊湊,出現了在基線上作畫的現象,另外 互相不重疊遮蓋,奇特的 X 光式透明感的畫經常被兒童所表現。 (5) 寫實的追求 10 歲以后。兒童開始使用透視畫法,經常臨摹成人的作品,畫一些喜劇連環畫,在一個二維平面上探索表現一個具有立體式的三維景物來。隨著年齡的增長,對間題認識能力的提高,他們自發地摸索出一套日益復雜和抽象的規則用以表現空間。這是一個人繪畫
16、能力發展的關鍵階段。繪畫是大多數學齡前兒童生活的中心內容,但在青少年時期干脆停止了繪畫,沒有進一步的訓練和實踐,繪畫能力是不會有更大的發展的. 當然,這種衰退很有可能是現代工業化社會存在一個現象。7. 丹尼伍爾夫 (Dennie Walf)的論述1987年丹尼伍爾夫在提交給荷蘭召開的“藝術和基礎教育國際會議” 的論文圖像、系統的藝術選擇 : 兒童在創造、知覺和反思視覺藝術過程中的發展性變化這一重要文章中,提出了兒童繪畫能力發展的三個階段:(1) 理解繪畫符號階段 4 至 7 歲。幼年時的孩子對于感覺、慣例以及期望的貯存都偏向于實用的目的,隨著孩子對母語中的數字以及音樂的掌握能力的提高,他們就逐
17、步地趨向于人所專用的符號。這一時期他們可能成為地道的圖像讀者,與圖像制作也發生較深刻的關系。這就意味著他們開始理悟圖像再現的要求了。理解視覺系統階段 8 至 12 歲。兒童開始能夠判斷和區分一定的圖像, 并對色彩斑駁、細節繁多的畫面加以注意,在成人的幫助下開始理解繪畫內容。理解藝術性選擇的階段 13 至 18 歲。隨著年齡的增長,生理上的變化使他們對于獨立和個性開始敏感起來。尤其是抽象思維能力的發展,明顯地有助 于他們的審美思維發展,如想象的新穎和細膩程度。對視覺經驗來說,這種審 美思維有助于理解和欣賞表現的選擇。對選擇強有力的形式,表達感受或觀念 表現出足夠的興趣,是這一階段的青少年的主要特
18、點。他們已嘗試用象征表現 和平、自由、羨慕和邪惡等,從而對色彩、形式、構圖、肌理和慣例、圖像也 傾以極大的注意,只有少數有藝術天分的學生會超出這一水平。二、國內關于兒童繪畫能力發展理論的研究國內關于兒童繪畫能力發展理論的研究, 最早的要算兒童心理學家陳鶴琴先生, 隨后美術教育家豐子凱、陳之佛 , 兒童心理學家黃翼等也都有所研究與論述。第一次比較全面具體地闡述兒童繪畫能力發展理論的則是教育心理學家潘 菽。近年來 , 關于兒童繪畫能力發展理論的研究空前活躍, 其中比較有影響的有蔣蓀生主編的中等學校美術教學法, 屠美如著的學前兒童美術教育 , 郭紹綱、范凱熹著的美術教育方法論等。下面僅就有代表性的論
19、述加以介紹如下:1. 陳鶴琴 (1892 1982) 的論述兒童心理學家、幼兒教育家陳鶴琴在1925年出版的兒童心理之研究一書中 ,記述了自己運用日記觀察方法對自己的大孩子陳一鳴從出生到少年時為止進行的連續積累和研究情況 , 總結了兒童繪畫的心理發展規律。 ( 略)2. 陳之佛 (1896 1962) 的論述美術教育家、畫家陳之佛 1934年在教育叢刊第 1 卷 1 期上發表的兒童圖畫教育的研究一文中 ,將兒童繪畫能力發展劃分為四個階段 :(1) 錯畫期約自 2 歲開始,3 至 4 歲最為顯著 , 直至 5 歲還殘留著。這個時期的畫 , 是粗雜的 ,是一種沖動的結果。 這時兒童作的畫 , 所表
20、現的是兒童的愉快 , 而大人看來卻是無目的的運動。陳之佛認為 , 這或許是想象某種形象而描畫的, 有時也可能是看見別人的畫而模仿所作,或者全是無目的的運動。總之, 這時期的圖畫 , 形體并不完全 ,在大人看來 , 大多是無法判斷的描畫。 (2) 綱目期 5 至 7 歲。這個時期的畫 ,略有形體的感覺 , 所畫的內容仍然粗雜而又是象征性的 ,不能考慮畫面的整體 ,主要以聯想和想象來進行表現。因此所畫的內容雖有聯系但不能整體地統一起來 , 也無遠近、透視的關系。 (3) 自覺期比前更進一步 , 畫面能成統一的狀態 ,此為自覺期的早期。 大約七歲半為開始 ,8 、9 歲至 12 、13 歲為旺盛時期
21、。初期所作的畫還留著稚拙味及兒童的敏銳感覺, 作品天真可愛 , 但逐漸會失去“藝術的錯覺”而近似大人畫, 不過無大人作品的那種洗練。 (4) 美感發達期隨著知識的漸增而有了美的鑒賞力, 觀察力也隨之提高 , 具有了一定的繪畫原則和初步審美的能力 , 不僅注意了形似 ,而且注意了藝術的氛圍。美感發達期的兒童畫 , 雖在 12 、13 歲的兒童中屢有所見 , 但主要在 15 、16 歲的兒童中居多。潘菽的論述1963年教育心理學家潘菽在其主編的教育心理學一書中將兒童繪畫能力發展劃分為五個階段 :(1) 涂鴉期大約在 4 歲以前。兒童的涂鴉主要是不受或少受視覺控制的肌肉動作。這一時期又可分為波形涂鴉
22、( 波形線)、圓形涂鴉( 圓形線向順時針方向轉 ) 、多形涂鴉 ( 直角線、交叉線、圓螺旋線等 ) 。(2) 象征期畫的是想象的東西,對大小比例并不注意。起初是先畫一物, 看它像什么就稱之為什么 , 逐漸發展到畫想畫的東西。這一時期較前一時期更為重要, 因為開始產生了意義、象征。(3) 定型期多少與所描繪的客體有些相像, 但還缺乏正確的寫實性 ,需要在不斷的練習中逐漸得到改進。 (4) 寫實期根據實物的特點進行繪畫。丁的論述1985年丁在幼兒美術教學法一書中將幼兒繪畫能力發展劃分為三個階段:(1) 涂鴉期 1 至 2 歲。表現為幼兒沒有明確的構思和目的, 以不協調、不準確的動作 ,以游戲形式進
23、行劃線活動 ,常常是邊畫邊進行自言自語的“語言助畫”, 畫出的線輕淡而又不成形 , 大致有波形線、 圓形線、文字線。 (2) 象征期 3 至 4 歲。幼兒產生了簡單的構思 , 試圖畫某一物體 , 或偶爾畫出與某一物體相似的線條 ,線的凌亂程度減輕 , 用筆的力量有所增加。 但由于手的動作較差 ,還不能畫出像樣的形象 ,只能是某物體的近似簡形。 (3) 形象期 5 至 6 歲。該時期的幼兒也有初步膚淺的構思 , 能有意識、有目的地先想一想要畫的內容, 畫出的形象基本上能讓人看懂,構圖比較整齊 , 畫面上能分出事物的關系。這一時期是幼兒繪畫發展的關鍵時期。在造型方面, 由不完整發展到比較完整 ,
24、能表現物體的某些特征和簡單的動作 ; 在色彩方面 , 不但喜歡有強烈對比的鮮艷顏色, 而且還能運用不同的色調 , 反映不同性質的事物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對事物的不同態度 ; 在構圖方面 , 由不合理逐漸向合理發展。繪畫中存在著明顯的“互不遮掩”“凸邊構圖法”和“逆透視”現象。5. 蔣蓀生 (1917 1994) 的論述1987年美術教育家蔣蓀生在其主編的中等學術美術教學法一書中將兒童繪畫能力發展劃分為七個階段 :(1) 涂鴉期 2 歲左右。兒童畫的東西 , 成年人難以辨認 ,是一些不受或者很少受視覺控制的肌肉動作, 只是用他們接觸到的工具和材料涂畫出來的痕跡。有人把這些痕跡加以研究, 分為波
25、形涂鴉、圓形涂鴉和變形涂鴉 ,找不出他們的造型目的。 (2) 象征期 3 歲左右。這個階段, 他們有了制作的愿望 , 反映出來的是他們想象的事物, 雖然仍使成人難以辨認, 但已發展到能畫自己已經認識的某種物體的形象, 有了象征的意思 , 有了一定的形象性的想象思維。 (3) 略圖期 4 歲至 6 歲左右。此時期兒童畫出 簡略的物體形象和簡單情節的畫面 , 已經具有描繪對象的基本特征。所畫的對象多是生活環境中多種多樣的題材 , 他們在盡力表現自己感興趣的、認為重要的活動的形象。所以兒童喜歡畫人和動物 , 但畫的形象是不完整的 , 不注意比例、結構、遠近關系 ,不畫物體的掩遮現象 , 甚至把不透明
26、的物體畫成透明的。 (4) 寫實期 6 歲以后。隨著年齡的增長及其觀察力、 想象力的發展 , 加上教師的指導, 兒童描繪的形象逐漸趨于完整,開始注意大體比例、遠近關系。他們的畫 題材多樣 , 生動活潑 , 仍保持了大膽稚拙的兒童畫特點 , 這個特點一直可以保留到學齡初期前 1 至 2 年。(5) 學齡初期 6 、7 歲至 11 、12 歲。兒童的美術作品帶有概括性 , 往往以自己對事物的認識 , 代替視覺的感受。 創作比較大膽 , 帶有強烈的感情 ,只憑知覺去創作 , 常常出現不合理的現象。 經教師引導 , 能注意到形象的高寬比例、近大遠小。他們喜歡用鮮艷的色彩, 不太注意觀察 , 往往由想象
27、出發。三年級以后 , 稚拙的兒童畫特點減小 , 畫面上顯得拘束了 , 他們往往想得多, 為制作不出來而苦惱。與此同時 , 他們能開始注意空間感和教師講授的透視知識 ,注意物體的結構。 (6) 學齡中期 12 歲至 14 、15 歲。一般能應用已學的知識技能來操作實踐 ,能注意整體與局部的關系、明暗關系、色調變化、 畫面安排、 構圖效果以及立體感、 空間感、質感和色彩的協調、 對比冷暖變化 , 能初步應用美的形式法則考慮形式美的問題; 對美術作品有了初步的欣賞能力 , 對美術的社會功能也有了一定的認識。由于學習內容的不斷豐富, 生活領域的不斷擴大 , 學生之間的美術成績懸殊較大。教師應貫徹統一要
28、求與因材施教相結合的原則 , 使全體學生達到教學大綱所提出的目的要求。(7) 學齡晚期 1 4 、15 歲至 17 、18 歲。( 略)杜玫的論述1989年杜玫在兒童繪畫與智力開發一書中將兒童繪畫能力發展劃分為五個階段 :(1) 涂鴉期 1 至 2 歲。兒童開始畫出的線有波形線、亂絲線、直線、圓形線等。 作畫時大部分用肘部腕部用力 , 從左到右 , 順時針方向 , 作畫無目的意義 , 亂畫不成形 , 是一種游戲。他們對繪畫的運動感覺興奮 , 對紙上出現的線條從視覺上感到愉悅。 (2) 象征期 3 至 4 歲。3 歲以后的兒童肌肉控制能力逐步增強 ,這使兒童能把分離的亂涂的線條聯結起來成為一些基
29、本形態。最先出現的是圓和橢圓 ,接著出現較長的垂直線、水平線以及近似的長方形和正方形。圖像逐個出現 ,形象非常粗略 , 外形輪廓不明確 , 情感、意圖不穩定。兒童對自己所畫圖象常加以語言解釋 , 并把自己的動作和想象結合起來畫。 (3) 圖式期 5 至 6 、7 歲。兒童所畫圖象逐漸生動 , 結構逐漸完整。這些圖象代表了兒童腦中的實際物體 ,而且組織畫面能力也不斷發展, 所畫形象從開始是羅列的、分散的、毫無聯系的 , 進展到在情節表現上能經過相當的思考。但他們對大小關系不太關心 , 對空間關系還很不理解 ,綜合能力還很不夠 ,因此表現出一種以自我為中心的傾向 ,往往把現實與非現實的東西交織在一
30、起。這時, 兒童的主觀幻想、 創造欲望強盛。 這是兒童繪畫的特殊階段。 (4) 擬寫實期 7 至 9 歲。兒童作畫動機有了明顯的改變 , 由游戲變成了有意識的造型活動, 美感意識增強, 造型、色彩有了豐富的變化。這時他們已能把自己的畫畫得與外界事物比較接近 , 畫面中已去掉基線 , 改用地平線 , 能表現物體的簡單大小、遠近關系 ,人物、動物出現了性別、年齡等個別差異。可以說, 這個時期是主觀表現與客觀表現的綜合期 ,寫實傾向開始萌生。 他們的求知欲望強盛 , 為了把畫畫得逼真 , 他們希望學到繪畫技能 ,并對自己的作品成果非常重視。 (5) 寫實期 10 歲以后至 12 歲左右的兒童心智發展
31、已開始進入推理階段, 但繪畫內容仍以具體的當前事物為限。造型特征的表現和對客觀事物的觀察能力增強, 理性占上風。小學高年級學生能把畫與實物之間的差異, 細致明確地分辨出來 , 對自己的畫與別人的畫也能從審美的角度進行評估判斷。作畫已由平面表現進入立體表現, 空間觀念、視覺感受力逐漸精確 , 但理解力高于繪畫的表現能力。龐麗娟的論述1990年龐麗娟在幼兒園美術教學法一書中將幼兒繪畫能力發展劃分為二個階段 :(1) 涂鴉期 2 至 3 歲。幼兒沒有明確的繪畫構思和目的 , 以游戲的形式任意進行劃線活動 ,畫出的線條輕淡、雜亂、不成形 , 是一種借助于筆在紙上畫出一定線條的娛樂活動。 (2) 形象期
32、幼兒已具有初步的繪畫構思, 能有目的、 有意識地進行繪畫 , 畫出的形象基本成形。 同時, 在形象期中 , 幼兒對于物體形象的顏色表現和相互關系的處理也開始有明顯的發展。屠美如的論述1991 年屠美如在學前兒童美術教育一書中將兒童繪畫能力發展劃分為四個階段 :(1) 涂鴉期 1.5 至 4 歲。這個時期屬于無目的的亂筆畫 , 反映在畫面上是雜亂的線條 ,缺少視覺控制的肌肉運動。涂鴉后期 , 所畫有簡單的目的, 但不能成形 , 不注意色彩變化 , 常常使用單色筆 , 偶而換另一種顏色筆涂畫。象征期 4 至 5 歲。憑主觀直覺印象描繪出物體的粗略形象 , 所象征的物體的外形輪廓 ,多半是不完全的、
33、遺漏的 ,表現的是瞬間的有明確感情的意圖。概念畫期 5 至 8 歲。知的寫實期 , 以自我為中心觀察現實生活 , 用畫來傳達各種概念 , 多半用線條勾出平面的二次元輪廓 ,形象較完整 ,并注意用相應的色彩表達。 (4) 寫實期 8 至 15 歲。進入自然描繪階段 , 能根據實物特點作畫, 并出現“三次之期”的立體性體驗。綜上所述 ,國內外關于兒童繪畫能力發展理論的研究, 首先,使我們清晰地看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兒童繪畫能力的發展規律和特點。兒童繪畫能力的發展是具有一定的范圍和幅度變化的 , 但階段與階段之間又是有順序和系統性的。它不會因為文化背景、社會生活等條件的改變而打破原有的順序性和跳過某
34、階段。“皮亞杰的思維實驗被歐美廣大認知心理學家們所重復, 我國的心理學工作者也做了一系列相應的認知發展的研究, 其結果雖然各有特點 , 但他們所獲得的兒童青少年思維發展的總趨勢 , 并沒有因為國家或地區的差異而打亂了順序性和系統性。恰恰相反 ,他們具有明顯的普遍性和共同性”。這說明國內外關于兒童繪畫能力發展的階段劃分雖然不絕對相同, 但這些通過實驗、統計、觀察等方法所得的研究成果 ,是具有信度和效度的。這也說明國內外兒童繪畫能力發展的規律與特點是大體相同的。同時, 研究也再一次證明 , 教育條件的不同, 可以加速或延緩兒童繪畫能力發展的進程。教育雖說不是萬能, 但離開教育要促進兒童繪畫能力的發展也是不可能的。這就是說環境和教育的影響對兒童繪畫能力的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主導作用。其次, 兒童繪畫能力的發展與他的認知發展是同步的。我們在上述研究中不難看出 , 當兒童認知能力處于只有動作活動 , 開始有了協調感 ,能進行知覺與動作之間的初步聯系 ,但沒有表象、思維及智力活動的感知運動階段時, 兒童的繪畫只是一種沒有構思、沒有目的 , 以游戲形式不受或少受視覺控制的隨意劃線的涂鴉活動 ; 當兒童認知能力處于開始產生表象 , 具有了信號的功能 ,在模仿中不僅能模仿早些時候看見過的物體 , 還能在模仿游戲中以一物來代替另一物的前運算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花茶創意美術課件
- 部門經理培訓
- 電梯房樓頂施工方案
- 新疆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光電成像系統設計》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油畫半身像》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遼寧體育運動職業技術學院《小型商住空間設計》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江西應用技術職業學院《工程管理與預算》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許昌陶瓷職業學院《商務英語閱讀III》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山東藥品食品職業學院《金融監管學(雙語)》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皖西學院《微視頻制作》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DL∕T 1954-2018 基于暫態地電壓法局部放電檢測儀校準規范
- 2024年江蘇常州中考一模數學試卷試題及答案詳解
- 醫療美容診所規章制度上墻
- 國開2024年《市場營銷策劃(本)》形考任務1-4答案
- HJ 784-2016 土壤和沉積物 多環芳烴的測定 高效液相色譜法(正式版)(正式版)
-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數學計算題專項
- 進口食品銷售管理制度
- 工程項目移交方案
- 腎性高血壓的護理
- 電力建設施工技術規范 第5部分:管道及系統-DLT 5190.5
- 山東省濟寧市泗水縣2023-2024學年五年級下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