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T1488-2011杏梅栽培技術規(guī)程_第1頁
DB13-T1488-2011杏梅栽培技術規(guī)程_第2頁
DB13-T1488-2011杏梅栽培技術規(guī)程_第3頁
DB13-T1488-2011杏梅栽培技術規(guī)程_第4頁
DB13-T1488-2011杏梅栽培技術規(guī)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ICS 65.020.01B 05DB13河北省地方標準DB13/T 14882011杏梅栽培技術規(guī)程2011 - 12 - 13 發(fā)布2011 - 12 - 30 實施河北省質量技術監(jiān)督局發(fā) 布DB13/T 14882011I前言本標準按照GB/T 1.12009給出的規(guī)則起草。本標準由衡水市質量技術監(jiān)督局提出。本標準起草單位:阜城縣林業(yè)局、阜城縣質量技術監(jiān)督局。本標準主要起草人:王彥成、申雅麗。 PAGE 13杏梅栽培技術規(guī)程范圍本標準規(guī)定了無公害杏梅生產的園地選擇、苗木標準、栽植、土肥水管理、花果管理、整形修剪、病蟲害防治、果實采收等技術。本標準適用于河北省行政區(qū)域內的杏梅生產。規(guī)范性引

2、用文件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所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 30951996環(huán)境空氣質量標準GB 42851989農藥安全使用標準GB 50842005農田灌溉水質標準GB/T 8321(所有部分)農藥合理使用準則GB 156181995土壤環(huán)境質量標準GB/T 18407.22001農產品安全質量無公害水果產地環(huán)境要求NY/T 3942000綠色食品肥料使用準則NY/T 4962010肥料合理使用準則通則NY 50132006無公害食品林果類產品產地環(huán)境條件DB1311/T 0552

3、006杏梅栽培技術規(guī)程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標準。3.1環(huán)境條件影響梨生產、發(fā)育和果品質量的空氣、灌溉水和土壤等自然環(huán)境條件。3.2氣候條件長時間的大氣變化,包含日照,氣溫,降水等。3.3防風林帶為了降低風速、阻擋風沙而種植的防護林。3.4苗高接口到頂部的高度。3.5苗木基徑接口以上5 cm處直徑。3.6田間持水量指在地下水較深和排水良好的土地上充分灌水或降水后,允許水分充分下滲,并防止蒸發(fā),經過一定時間,土壤剖面所能維持的較穩(wěn)定的土壤水含量。3.7主枝在果樹上直接從中心主干(中心領導干)上分生出來的大枝。3.8側枝從主枝或副主枝上生長出的小枝。3.9刻芽指在枝條芽的上方用刀橫割,深

4、達木質部。3.10短截將一年生枝剪去一部分,保留一部分的修剪方法。3.11疏剪將枝條從基部全部剪除叫疏剪。3.12緩放對一年生枝保留自然長度不剪叫緩放。3.13回縮又稱回剪,是對多年生枝條的剪截。3.14拿枝用手握住枝條從基部向梢頭逐漸移動并輕微折傷木質部,促使枝條角度開張。3.15摘心在生長期,摘除新稍最頂端的幼嫩部分叫摘心。園地選擇園地環(huán)境條件園地環(huán)境按NY 50132006及GB/T 18407.22001的規(guī)定執(zhí)行,應選擇生態(tài)條件良好,遠離各種污染源,并具有可持續(xù)生產能力的農業(yè)生產區(qū)域。園地空氣環(huán)境質量園地大氣環(huán)境應符合GB 30951996的規(guī)定。園地灌溉水質質量園地農田灌溉水質應達

5、到GB 50842005的標準。園地土壤環(huán)境質量園地土壤環(huán)境應符合GB 156181995的規(guī)定。園地氣候條件適宜的年平均氣溫728,1月份平均氣溫-10,年降水量在500 mm900 mm之間,年日照時數不小于1 100 h。園地選擇園地應選擇土層深厚、土壤肥沃,PH值在68之間,含鹽量小于0.4,土壤有機質含量大于0.7, 排水良好,沒有污染的沙壤土或壤土,不能重茬。栽植防風林帶果園周圍要根據需要設置防風林帶,四行以上,喬灌結合,喬木以楊樹為主,灌木以花椒、紫穗槐為主。栽植標準栽植行向以南北行為宜,個別地塊因地制宜。栽植密度根據園地的立地條件(包括氣候、土壤和地勢等)、整形修剪方式和管理水

6、平等而定,一般株行距為3 m4 m5 m6 m。授粉品種金太陽杏, 主栽品種與授粉樹比例為(58):1。栽植時期秋季落葉后至次年春季萌芽前均可以栽植,以秋栽為宜;存在凍害或干早抽條的地區(qū),宜在春季土壤解凍后至萌芽前栽植。栽植要點整地按行株距挖深、寬各為0.8 m1 m的定植溝,并將挖出的熟土(耕作層)與生土(下層土)分開堆放。溝底填厚30 cm左右的作物秸稈,挖出的表土(熟土)與足量有機肥、磷肥、鉀肥混勻(每667 m2 料用量為腐熟有機肥2 000 kg4 000 kg、磷酸二銨15 kg、硫酸鉀15 kg),回填溝下層,生土填上層, 待填至低于地面20 cm時,灌水澆透使土沉實,然后覆上一

7、層表土保墑。苗木規(guī)格及處理苗木標準苗木根系新鮮,無劈裂,苗干直立無病蟲害,苗高80 cm100 cm,基徑粗度0.8 cm以上,側根數6條以上,側根長15 cm以上,整形帶飽滿芽6個以上,接口愈合良好。(具體參照附錄A)苗木處理定植前要先剪去苗木的病蟲根,修剪斷折劈裂根、剪截過長根,然后用1硫酸銅溶液浸5 min后再放到2石灰液或35波美度石硫合劑中浸2 min進行消毒,并用萘乙酸鈉鹽15 mg/kg或ABT生根粉3 號10 mg/kg浸根1012 h,然后定植。栽植在定植溝內按株距挖長、寬、深各50 cm的定植穴。將苗木放入穴中央,嫁接口朝迎風方向,舒展根系,扶正苗木,縱橫成行,邊填土邊提苗

8、踏實,使根系與土充分密接。定植深度以苗木根頸澆水沉實后與地表相平,做2 m寬樹盤,灌水澆透,然后覆蓋地膜保墑。秋栽的要注意培土防寒。土肥水管理土壤管理擴穴深翻每年秋季果實采收后結合秋施基肥進行擴穴深翻,溝深寬各為60 cm80 cm。中耕除草果園生長季節(jié)降雨或灌水后,及時中耕除草,松土保墑,中耕深度5 cm10 cm。生草覆草提倡果園生草,生草品種以黑麥草及紫花苜蓿為宜。可在樹盤內覆蓋麥秸、麥糠、玉米秸及稻草等覆蓋物,厚度 15 cm20 cm,上面壓土。也可以實行自然生草覆蓋。施肥施肥原則按NY/T 4962010和NY/T 3942000的規(guī)定執(zhí)行。所施用的肥料不應對果園環(huán)境和果實品質產生

9、不良影響,應是經過農業(yè)行政主管部門登記或免于登記的肥料。提倡根據土壤和葉片的營養(yǎng)分析進行配方施肥和平衡施肥。允許、限制和禁止使用的肥料按附錄 B 規(guī)定。施肥方法及數量秋施基肥秋季果實采收后的 7 月下旬至 8 月初盡早施入,以腐熟的農家肥為主,配合少量的二銨和尿素,充分混合。35 年生幼樹以環(huán)狀或長條狀溝施為主,溝寬 40 cm,深 40 cm60 cm;盛果期樹以放射狀溝為主,溝深寬各 30 cm60 cm,可與撒施交替進行。土壤追肥追肥在杏梅萌芽前、4 月中下旬幼果第一次膨大期、5 月下旬至 6 月中旬果實第二次膨大期分期施入。幼齡樹和結果樹的果實發(fā)育前期,追肥以氮磷肥為主,每 667 m

10、2 追肥氮磷肥 25 kg;結果樹果實發(fā)育后期以磷鉀肥為主,每 667 m2 追施磷鉀肥 20 kg。葉面追肥可結合病蟲害防治藥肥混噴,常用肥料水溶液濃度為尿素 0.30.5、磷酸二氫鉀 0.3 0.5、硼砂或硼酸 0.10.3,一般連噴 34 次,花期以噴施硼肥為主,果實采收前 15 d 停止葉面噴肥。(具體參照附錄 C)平衡施肥有條件果園實行樹體營養(yǎng)診斷,配方平衡施肥等新技術,增強施肥針對性,提高施肥效果。施肥量幼樹及初結果期(35 年)以施有機肥為主,每 667 m2 施優(yōu)質腐熟有機肥 1 500 kg2 000kg 或餅肥 100 kg150 kg;生長期追施氮肥,每 667 m2 追

11、尿素 15 kg20 kg。盛果期樹每 667 m2 施優(yōu)質腐熟有機肥 2 000 kg2 500 kg 或餅肥 150 kg200 kg;生長期追肥尿素 40 kg50 kg,磷酸二銨 25 kg30 kg,硫酸鉀 20 kg25 kg。水分管理灌水灌水質量灌溉水的質量應符合GB 50842005中的規(guī)定。灌水時期全年灌水4次,第一次在萌芽前,第二次在4月中下旬果實第一次膨大期,第三次在5月下旬至6月中旬果實第二次膨大期,第四次在秋施基肥后及時澆水。注意采收前10 d15 d 適當控水。灌水量灌水量以土壤含水量達到田間持水量的6080。灌水方法一般采用畦灌、溝灌。有條件地區(qū)提倡采用滴灌、滲灌

12、、噴灌或微噴等節(jié)水灌溉措施。排水杏梅喜濕但怕澇,應設置排水溝,在多雨季節(jié)注意及時排澇。整形修剪整形生產上主要采用改良紡錘形和自然開心形樹形。改良紡錘形樹高 2.5 m3 m,干高 80 cm90 cm,在最下層分布 34 個主枝,中心領導干上著生 68 個單軸延伸的大型枝組,下部枝組較長,上部枝組較短。主枝與主干垂直角度 4570,每個主枝配置 12 個側枝,其他單軸枝組與主干垂直角度 7080。第一年 80 cm100 cm 定干,在整形帶內選擇合適的位置刻芽 34 個促發(fā)主枝,中心干延長枝上每隔 10 cm15 cm 交替刻芽,培養(yǎng)大型單軸延伸枝組。冬剪時,對中心干延長枝按 60 cm80

13、 cm 短截,對主枝留 60 cm 短截,每個主枝培養(yǎng) 23 個側枝,預留的單軸延伸枝緩放。中心干延長枝達到預定高度時可以不短截。第二年,繼續(xù)對中心領導干刻芽,促發(fā)單軸枝組;57 月當新梢萌芽 1015 cm 時進行摘心, 二次生長旺盛時可連續(xù)摘心,同時通過拉枝、拿枝、撐枝開張角度,使主枝與中心干的夾角在 60 80,單軸延伸枝角度在 8090。中心干上的單軸枝組要保持 10 cm15 cm 的間距,同側垂直距離不少于 50 cm60 cm。自然開心形樹高 2 m3 m,主干高 40 cm50 cm,錯落著生 35 個主枝,每個主枝上配置 23 個側枝,沒有中心干。定植當年定干高度 50 cm

14、60 cm,當新梢長至 20 cm 時,剪口下 1520 cm 內選留 34 個方向適宜的新梢作為主枝,其余抹除。主枝長至 70 cm 時摘心,每個主枝上培養(yǎng) 23 個側枝,側枝間距 50 cm,其余新梢在 50 cm 時拉平緩放,培養(yǎng)結果枝組。第二年萌芽前將主枝延長枝拉至 60左右,輔養(yǎng)枝拉至 7080;4 月中旬疏除過密枝、背上枝及競爭枝,其余枝條緩放促花,對有空間的直立壯枝重摘心培養(yǎng)小型結果枝組。修剪幼樹及初結果期修剪此期修剪應兼顧整形和結果兩方面。對主側枝延長枝要輕剪長放,一般留全枝的2/33/4短截,對非骨干枝輕剪長放、以刻代剪,提早結果,逐漸培養(yǎng)各類結果枝組。冬剪時疏除直立枝、徒長

15、枝、交叉枝、密擠枝、重疊枝、病蟲枝、細弱枝和紊亂樹形的強旺枝,保留中短枝,緩放斜生枝和中庸枝,先緩后截,培養(yǎng)結果枝組。夏剪時控制背上梢,競爭梢,78月份注意開張主枝角度,控制主枝的長勢。盛果期修剪目標是控制樹冠大小,形成穩(wěn)定、中庸樹勢,主要任務是調整生長和結果的關系,維持樹勢,穩(wěn)定結果年限。修剪時可適當疏密截弱,各級延長枝一般截去當年生的1/3。對衰弱的主側枝、多年生輔養(yǎng)枝、結果枝組及下垂枝,在有強壯枝的部位回縮更新。為控制樹冠大小,應培養(yǎng)近軸結果的中小結果枝組。結果枝連續(xù)結果56年后,采取“強枝少截,弱枝多截”的辦法,進行回縮更新,保證結果能力。衰老期修剪主要任務是更新骨干枝和枝組,增強樹勢

16、,延長結果年限。利用中下部角度小生長壯的背上枝換頭, 位置適當的徒長枝培養(yǎng)為骨干枝和結果枝。對結果枝組和結果枝,本著“去弱留強”的原則,選留壯枝壯芽進行更新。花果管理早春防凍杏梅花期較早,正值春季低溫最嚴重時期,要做好花期防凍。可采取樹干涂白、花前灌水、根外噴施磷鉀肥及果園熏煙等措施,防止花器受凍。輔助授粉掛瓶插花枝將采來的杏花枝34枝為一束插在盛水的罐頭瓶內,均勻掛在杏梅樹冠內膛,每樹掛兩瓶,人工晃動杏花枝,輔助杏梅授粉。人工授粉使用最多的方法就是雞毛撣授粉,在杏梅花期用雞毛撣在杏梅與授粉樹之間來回滾動涂刷授粉。也可用蜜蜂或壁蜂進行授粉,有條件的可采取人工點粉進行授粉。花期噴肥花期噴 0.2

17、硼砂(酸)+0.2保果靈 1 號;謝花后噴 0.2硼砂(酸)+0.3磷酸二氫鉀,隔 10d 再噴 1 次。疏果分2次進行。第一次在落花后20 d開始,5月中旬前完成,5 cm10 cm 留一果,疏去病蟲果、小果、畸形果,每667 m2留果50 0006 000個;第二次在花后5060 d生理落果后進行,疏除密生果、并生果、病蟲果及枝摩葉掃果,樹冠中下部多留、上部及外圍少留,長果枝留34個果,中果枝留23 個果,短果枝留1個果,使果實分布均勻,每667 m2留果量40 00045 000個。總體掌握在每667 m2產量1 500 kg2 000 kg。病蟲害防治防治原則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

18、的方針,以農業(yè)和物理防治為基礎,提倡生物防治,按照病蟲害的發(fā)生規(guī)律和經濟閾值,科學使用化學防治,有效防治病蟲害。農業(yè)防治栽植優(yōu)質無病蟲苗木;加強肥水管理、合理控制負載量,保持樹勢健壯,提高抗病力;合理修剪, 改善樹體通透條件,惡化病蟲生活環(huán)境;冬季清園,刮除樹干老翹裂皮,剪除病蟲枝,降低病蟲基數。物理防治根據害蟲生物學特性,采取糖醋液、樹干纏草繩、粘蟲膠(板)、性誘劑和誘蟲燈等方法誘殺害蟲。生物防治人工助遷和保護瓢蟲、草蛉、捕食螨等昆蟲天敵,果園養(yǎng)雞或引進益鳥啄食害蟲,應用有益微生物及其代謝產物防治病蟲,利用昆蟲性外激素誘殺或干擾成蟲交配。化學防治農藥使用原則禁止使用的農藥禁止使用劇毒、高毒、

19、高殘留農藥和致畸、致癌、致突變農藥(詳見附錄D)。提倡使用的農藥提倡使用生物源農藥、礦物源農藥,提倡使用新型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推薦使用的農藥推薦使用的化學農藥詳見附錄E。科學合理使用農藥加強預測預報,合理適時用藥,未達到防治指標或益蟲與害蟲比例合理的情況下不使用農藥。根據天敵發(fā)生特點,合理選擇農藥種類、施用時間和使用方法,保護天地。注意不同作用機理農藥的交替使用和合理混用,延緩病菌和害蟲產生抗藥性,提高防治效果。嚴格按照 GB 4285 及 GB/T 8321(所有部分)規(guī)定的濃度、使用次數和安全間隔期施用農藥。主要病蟲害防治主要病害包括細菌性穿孔病、流膠病。主要害蟲包括介殼蟲、杏仁蜂、

20、象鼻蟲、紅蜘蛛、蚜蟲、卷葉蛾等害蟲。防治方法杏梅病蟲害較輕,沒有危險性病蟲,全年一般噴藥57次即可。萌芽前后(3月上中旬)以防治紅蜘蛛、介殼蟲、蚜蟲為主,可選噴35波美度石硫合劑或者8001 000倍40速撲殺乳油+10吡蟲啉4 0006 000倍液組合;落花后(4月中旬)以防治杏仁蜂、象鼻蟲為主,可選噴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 0002 500倍或20氰戊菊酯乳油3 000倍;4月下旬為防治卷葉蛾可噴25滅幼脲3號懸浮劑2 0002 500倍;5月中下旬以防治紅蜘蛛、介殼蟲為主,可噴1.8阿維菌素乳油3 0004 000倍或10天王星乳油4 0005 000倍+1 0001 500倍速撲殺。

21、杏梅流膠病一般不單獨防治,可通過增施有機肥, 不偏施化肥,保持中庸樹勢等預防;對產生流膠的樹,可采取“刮涂封”法治療,即先刮去膠體和爛皮, 再涂殺菌劑(5波美度石硫合劑或生石灰粉)進行保護和治療,然后用薄膜封嚴傷口。果實采收采收時間遠距離運輸可于6月下旬至7月上旬硬熟期采收,近距離運輸可于7月上旬軟熟期采收。采收方法采收時輕拿輕放,防止扎、碰、壓、劃等機械損傷,保證果實完好。附錄A(規(guī)范性附錄) 杏梅苗木分級標準一級苗木苗高(接口到頂部)100 cm,基徑粗度(接口以上5 cm處直徑)0.8 cm,苗干傾斜度 15。主根長25 cm,具有20 cm長側根(基部粗度0.4 cm)6條以上,根系分布均勻舒展無劈裂。整形帶內健壯飽滿芽8個。砧樁剪除,嫁接部位愈合良好。無檢疫對象、機械損傷及病蟲危害。二級苗木苗高(接口到頂部)80 cm,基徑粗度(接口以上5 cm處直徑)0.6 cm,苗干傾斜度 15。主根長20 cm,具有15 cm長側根(基部粗度0.3 cm)4條以上,根系分布均勻舒展無劈裂。整形帶內健壯飽滿芽6個。砧樁剪除,嫁接部位愈合良好。無檢疫對象、機械損傷及病蟲危害。附錄B(規(guī)范性附錄)允許、限制和禁止使用的肥料允許使用的肥料有機肥料包括堆肥、漚肥、廄肥、沼氣肥、綠肥、作物桔稈肥、泥炭肥、餅肥、人畜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