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課 故鄉-部編版語文九年級上冊_第1頁
第15課 故鄉-部編版語文九年級上冊_第2頁
第15課 故鄉-部編版語文九年級上冊_第3頁
第15課 故鄉-部編版語文九年級上冊_第4頁
第15課 故鄉-部編版語文九年級上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4 故鄉魯迅人教版九年級上冊導入新課 關于故鄉的話題,歷代文人騷客唱出了許多凄婉的心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故鄉,讓離家的游子多了一個永遠也做不完的夢;故鄉,在游子的記憶里沉淀出無限的美麗與思索。 處于變革時代的魯迅先生,憑著滿腔愛國熱情,以其敏銳的感覺,深沉的思索,寫下了故鄉這篇小說。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小說。作者簡介 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樟壽,后改名為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我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1918年5月,第一次以“魯迅”為筆名發表了中國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其作品有小說集吶

2、喊彷徨故事新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詩集野草,雜文集熱風華蓋集墳等。創作背景 小說寫于1921年1月,它的故事情節和主要人物,大多取材于真正的現實生活。1919年12月初,魯迅從北京回故鄉紹興接母親,親眼看到故鄉的破舊不堪和農民生活的貧困,百感交集,思緒萬千,一年后就以這次經歷為素材,創作了小說故鄉。 以塑造人物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的敘述和環境的描寫反映社會生活。文體常識小說小說分類按篇幅長短長篇、中篇、短篇(小小說)小說三要素人物、故事情節、環境人物塑造方法正面描寫(外貌、心理、動作、語言、神態)和側面描寫(環境描寫、背景、他人)故事情節開端、發展、高潮、結局環境自然環境、社會環境。社

3、會環境:交代作品的時代背景。自然環境:人物活動的時間、地點、景物、氣候以及場景,用來襯托人物的思想感情,渲染烘托氣氛等。學習目標1.把握故事情節,初步感知小說的敘事手法。(重點)2.理解語言、動作、心理描寫等多種刻畫人物的方法,嘗試分析人物形象。(重點)3.結合對比手法以及議論、抒情的表達方式,理解小說的主旨。(難點)整體感知速讀課文動手標記 1.利用工具書,對照文下注釋,聯系語境,掃清閱讀障礙。 2.找出文章線索,理清文章情節,劃分結構層次,并歸納層意。課文朗讀1.準確注音一、字詞疏通陰晦( ) 蕭索( ) 祭祀( )伶俐( ) 愕然( ) 鄙夷( )嗤笑( ) 應酬( ) 世面惘然( )

4、隔膜( ) 恣睢( )心緒( ) 瓦楞( ) 寓所( )猹( ) 五行( ) 弶( )huxioslbychynwnzsuxlnychxnjinm字形易錯秕谷( ) 鵓鴣( ) 獾豬( )潮汛( ) 顴骨( ) 髀間( )伶仃( ) 瑟索( ) 寒噤( )障壁( ) 廿( ) 折了本( )深黛( ) 柵欄( ) 潺潺( )bbhunxnqunbdnsjnninshdizhchnzhn( )橫豎( )蠻橫橫hnhn多音字( )嚇唬( )恐嚇嚇xih( )項圈( )羊圈圈qunjun( )模型( )模樣模mm( )折本( )對折( )折騰折shzhzh鄙夷: 蕭索:恣睢: 伶仃: 寒噤:家景:景況

5、:愕然:展轉:瑟索:輕視,看不起。任意胡為。形容瘦弱或細長。缺乏生機,不熱鬧。因受涼或受驚而身體顫動。家庭的經濟狀況。也叫家境。光景、情況。文中指生活狀況。吃驚的樣子。愕,驚訝,發愣。原指身體翻來覆去,文中形容生活不安定,到處奔波。現在寫作“輾轉”。2.正確釋意身體因寒冷、受驚等而蜷縮、抖動。現在多寫作“瑟縮”。小說以 為線索一、( ):我_故鄉。二、( ):我_故鄉。三、( ):我_故鄉。 “我”回故鄉的見聞和感受1-5回6-77在78-88離二、文章結構開端發展與高潮結局 第一部分:寫“我”回故鄉。“我”在故鄉所見到的蕭條景象以及“我”悲涼的心情。 第二部分:寫“我”在故鄉。這是小說的主體

6、部分。主要刻畫閏土和楊二嫂兩個人物,深刻反映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給中國農村帶來的苦難,給中國勞苦大眾帶來的心靈上的創傷。第三部分:寫“我”離開故鄉的心情和感受。文章題目為“故鄉”,想一想,本文共寫了幾個故鄉?用一個字來表達故鄉留給“我”的印象:請簡單說說理由。回憶中的故鄉現實中的故鄉 理想中的故鄉變 文章是通過故鄉景物、人物等的變化來組織材料,表現主題的。 常規性敘事和回憶性敘事 順敘和插敘1.“我”在回故鄉的途中見到了什么?故鄉的景:陰晦的天氣 ; 嗚嗚的冷風;蒼黃的天; 橫著的蕭索的荒村。三、感悟文本 2.“我”為什么回故鄉?回故鄉的心情怎樣?請將具體的句子找出來。我這次是專為了別他而來的

7、。我們多年聚族而居的老屋,已經公同賣給別姓了,交屋的期限,只在本年。我的心禁不住悲涼起來了。因為我這次回鄉,本沒有什么好心緒。悲涼3.找出文章刻畫的人物,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少年閏土中年閏土楊二嫂(一)探究閏土的形象 少 年 閏 土中 年 閏 土外貌動作語言神態對“我”的態度對生活的態度精讀文本探究閏土形象(對比)請依據課文歸納少年閏土與中年閏土的外貌形象。(少年閏土-12、15段)(中年閏土-55段)臉/眼:頸:手:衣著:紫色的圓臉項帶銀圈手捏鋼叉紅活圓實的手頭戴一頂小氈帽 灰黃,很深的皺紋,眼腫得通紅 (沒有銀圈了) 手提紙包和煙管 粗笨開裂,像松樹皮 頭上一頂破氈帽,極薄的棉衣健康、朝氣

8、蓬勃蒼老、貧困、凄涼外貌探究閏土形象動作(行動)少年閏土 中年閏土12段:手捏一柄鋼叉用力刺去15段:怕羞便和我說話熟識了30段:躲到廚房,哭著不肯出門30段:帶給我一包貝殼和鳥毛勇敢機靈天真活潑純真善良55段:渾身瑟索著,手里提著一個紙包 59段:動著嘴唇,卻沒有作聲,態度終于恭敬起來68段:遲疑就了坐遞過紙包72段:只是搖頭沉默默默地吸煙淳樸善良因循守舊麻木遲鈍生活艱辛(對比)探究閏土形象語言神態少年閏土 中年閏土哥弟相稱,“迅哥兒”講捕鳥、撿貝殼、看管西瓜等許多新鮮希奇的事都是鄉間趣事滔滔不絕熱情開朗見多識廣態度恭敬叫“老爺!”“水生,給老爺磕頭。”“老太太。”“非常難”客氣話,生活的痛

9、苦吞吞吐吐客氣遲鈍生活艱辛(對比)探究閏土形象對“我”的態度(對比)少年閏土 中年閏土“只是不怕我”,送我貝殼和鳥毛,告訴我很多希奇的事。對“我”友好、熱情,和“我”建立了純真的友情對“我”恭恭敬敬,稱呼“我”為老爺,和“我”之間隔了一層可悲的厚障壁探究閏土形象對生活的態度(對比)少年閏土 中年閏土天真活潑,無憂無慮 把幸福的希望寄托在神靈身上。悲哀、痛苦,生活壓得他喘不過氣來閏土命運探究健康、朝氣蓬勃、熱情開朗、見多識廣、勇敢機靈、天真活潑、純真善良的小英雄蒼老貧困、凄涼、客氣遲鈍、生活艱辛、因循守舊、麻木遲鈍、淳樸善良的木偶人變化原因: “非常難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錢收成又壞” “多子,饑

10、荒,苛稅,兵,匪,官,紳,都苦得他像一個木偶人了。”閏土命運探究情同手足厚障壁 中年閏土與“我”不像兒時那樣平等、自由交流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辛亥革命前后農村破產,農民生活日趨貧困,同時由于受封建思想、等級觀念毒害,勞苦大眾所受的精神上的束縛,人與人之間的冷漠、隔膜,使閏土發生了這么大的變化。(二)探究楊二嫂的形象 細讀課文,找出楊二嫂的肖像、語言、神態、動作描寫的關鍵詞語,分析一下楊二嫂變成一個什么樣的人。探究楊二嫂形象外貌(對比)顴骨嘴唇:姿勢: 凸顴骨 薄嘴唇兩手搭在髀間,張著兩腳細腳伶仃的圓規放縱的圓規顴骨沒這么高嘴唇也沒有這么薄終日坐著從未見過圓規姿勢端莊文靜的豆腐西施探究楊二嫂形象

11、 語言親近吹捧諷刺小市民楊二嫂“我還抱過你呢”“你闊了”“三房姨太太八抬大轎”“愈有錢愈不肯放松”尖酸刻薄、庸俗潑辣的圓規探究楊二嫂形象動作品味52段的動作描寫(細節描寫),可以用哪個成語來概括?表現了她怎樣的性格特征?圓規一面憤憤的回轉身,一面絮絮的說,慢慢向外走,順便將我母親的一副手套塞在褲腰里,出去了。順手牽羊。貪小便宜的性格。楊二嫂形象:尖酸刻薄、庸俗潑辣、自私市儈(kui ) 通過肖像、語言、神態、動作的細節描寫,表現了楊二嫂的自私、尖刻、貪婪、勢利的性格。楊二嫂命運探究 農村小城鎮的破敗、貧困的生活,小市民市儈的惡習使楊二嫂發生了這么大的變化。 探究小說的主旨小說塑造的閏土和楊二嫂

12、這兩個人物形象,通過對比手法的運用,表現他們在二十多年里發生的巨大變化,說明辛亥革命前后農村生活的破產,農民和小市民生活的窮困,以及封建社會傳統觀念對他們的精神毒害,造成人們純真的人性被扭曲。 分析“我”的形象回故鄉急切見故鄉悲涼憶故鄉沉重、憂憤憶閏土高興、佩服、依依不舍見楊二嫂驚嚇、困窘見閏土興奮、驚異離故鄉茫然、氣悶、悲哀、希望“我”是小說中又一個重要人物。小說中的“我”并不等于作者,而是作者塑造的一個人物。“我”不是消沉的知識分子,而是一個同情、熱愛勞動人民的具有民主進步思想傾向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形象。分析人物形象方法通過人物描寫來分析人物形象,突出其性格、身份、地位、經歷等。通過故事

13、情節、典型事件來分析人物形象突出其品質。通過典型環境描寫來分析人物形象。(心情)通過人物間的關系來分析人物形象。(襯托精神品質)結合寫作背景或文章主題來分析人物形象。(精神品質)正面側面合作探究 1.找出文中描繪故鄉的片段,并說說你對作者描寫的理解。 記憶中的故鄉 深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下面是海邊的沙地,都種著一望無際的碧綠的西瓜,其間有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項帶銀圈,手捏一柄鋼叉,向一匹猹盡力的刺去,那猹卻將身一扭,反從他的胯下逃走了。 色彩鮮明,景物美好,人物活潑伶俐。對故鄉、對童年生活、對少年閏土的無比深厚的感情。也為寫閏土的變化埋下了伏筆。 現實中的故鄉 蒼黃的天底下,遠近橫著

14、幾個蕭索的荒村,沒有一些活氣。蕭條破敗,襯托“我”悲涼的心境。為寫故鄉人的變化作了很好的鋪墊。憧憬中的故鄉 我在朦朧中,眼前展開一片海邊碧綠的沙地來,上面深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美好希望象征對現實的強烈不滿,對新生活的渴求,對未來的憧憬。2.如何理解“現在我所謂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遠罷了。” 閏土的“愿望”就是在對神靈的膜拜中得到安慰,相對而言,他的“愿望”就在最近的神靈上,所以切近;而“我”的“愿望”卻是希望有新的生活,這是遙遠的,不可知的,表達了作者對現實生活的迷惘和希望“新的生活”變成現實的迫切心情。3.第86段中三個“辛苦”各指哪三個人?

15、在當時,他們各自的社會性質是怎樣的? 第一個“辛苦”指的是“我”,在當時是一個向往美好生活的知識分子;第二個“辛苦”指的是閏土,是一個辛苦民眾的代表;第三個“辛苦”指的是楊二嫂,是一個典型的人格被扭曲的庸俗小市民。2、你是怎樣理解文中“我想: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這段話的? 希望的有無取決于人是否努力,光有希望而不努力奮斗,希望就不會實現,即“希望本無所謂有”;有了希望并努力奮斗、實踐,希望就有可能實現,即“希望本無所謂無”。全句強調了要為新生活的到來而努力奮斗。以路為喻,形象且富含哲理,深化了主題,給人以信心和鼓舞。寫作特色

16、一、多方面地運用對比的寫作手法,多視角地解釋主題思想,給作品增添了更加濃重的悲劇色彩。 蕭索破敗的荒村與海邊沙地神異的圖畫,構成景物的對比。少年閏土的活潑可愛與中年閏土的飽經滄桑,“豆腐西施”與“圓規”的強烈反差,構成人物今昔的強烈對照。人物對比中,又有諸多層次:有閏土、楊二嫂前后的肖像對比;有閏土前后的語言、行動、氣質、性格的對比;有閏土與楊二嫂性格的對比;有“我”和少年閏土的友誼與“我”和中年閏土的隔閡的對比;有中年的“我”和閏土的隔膜與宏兒和水生的“一氣”的對比。這些對比,把舊中國農村日趨凋敝、農民生活日益貧困、人與人日趨冷漠的主題思想揭示得更加寬廣和深刻。 二、傳神的肖像描寫,突出了人

17、物的性格特點。 少年閏土的肖像描寫,勾勒出一個健康活潑的農家少年的形象,而對中年閏土所刻畫的是一個受盡折磨和壓榨的舊中國典型農民的形象。對于楊二嫂素描式的勾勒雖無一貶詞,卻刻畫了一個潑辣粗俗、令人生厭的農村婦女的外部形象。 三、景物描寫中深沉地激蕩著作者思想感情的波瀾。 課文的一開頭就用隱晦的天氣、嗚嗚作響的冷風、蒼黃的天空、蕭索的荒村,勾勒出冬日江南農村死氣沉沉的景象,透漏出“我”悲涼的情緒。在文章里,作者將荒涼的景物與悲涼的情緒和諧地交織在一起,創造了情景交融的意境。課文里也有一幅閃著燦爛光彩的圖畫,即作者回憶少年閏土的那幅“神異的圖畫”,景物描寫中寄托了作者對美好生活的深切向往。 四、議論性的文字,對主題的表達起到了推波助瀾畫龍點睛的作用。 文中議論的句子并不多,但總能更深刻地闡釋主題思想。結尾這樣說:“我想: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主旨歸納 作者運用肖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