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戲》精品公開課獲獎教案優質公開課獲獎教學設計(部編人教版八年級下冊)_第1頁
《社戲》精品公開課獲獎教案優質公開課獲獎教學設計(部編人教版八年級下冊)_第2頁
《社戲》精品公開課獲獎教案優質公開課獲獎教學設計(部編人教版八年級下冊)_第3頁
《社戲》精品公開課獲獎教案優質公開課獲獎教學設計(部編人教版八年級下冊)_第4頁
《社戲》精品公開課獲獎教案優質公開課獲獎教學設計(部編人教版八年級下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社戲精品公開課獲獎教案優質公開課獲獎教學設計(部編人教版八年級下冊) 社戲教案1 【教學目標】 1體會江南水鄉的文化生活,引導學生關注自己家鄉的文化習俗。 2體會景物描寫的詩情畫意和抒情作用。 3體會農家少年的純樸善良、好客能干和“我”與農家小朋友的真摯感情;理解作者對童年生活的回憶、留戀之情。 【教學重點】 本文的景物描寫細致逼真,充滿江南水鄉的特色。引導學生領會江南水鄉的自然美、人性美,是本文教學的重點。 【教學難點】 本文通過“社戲”來表達作者對童年生活的回憶、留戀之情,引導學生理解這一情感是本文教學的難點。 【課前預習】 1查字典解決生字詞。 2自讀課文熟悉故事情節。 3搜集與社戲內容

2、有關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童年是美好的、快樂的。童年是一道七色的彩虹,時常引導我們走向夢的故鄉;童年是一首動聽的歌曲,伴我們在人生的舞臺上徜徉;童年是一瓶醇香的美酒,將我們純真的往事珍藏;童年是一條彎彎的小船,載我們在知識的海洋里遨游;童年是一只快樂的小鳥,張開翅膀,攜我們在自由的藍天上飛翔;童年又是一枚小小的鈴鐺,不管春與夏、秋與冬,永遠在我們記憶深處回響是啊,童年生活猶如一幅五彩斑斕的圖畫,猶如一個歡快跳躍的音符,說不盡道不完。今天讓我們走進魯迅的社戲,一起去感受童年的純真和美好吧。 二、檢查預習 1介紹魯迅的相關知識,教師補充。 魯迅,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偉大

3、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代表作有我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說集吶喊彷徨,雜文集墳等。 2字詞檢查。 宕dng沁qn頭昏腦眩xun憚dn踱du 棹zho歸省xng行hng輩攛掇cunDu 鳧f水撮cu桕ji楫j旺相xing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理清文章結構。 (教師可適當提示:本文的線索是什么?根據線索劃分課文層次。) 明確:本文的線索是到趙莊看社戲。 可劃分為三部分:看戲前(第13段);看戲中(第430段);看戲后(第3140段)。 2用圈點勾畫法標出自己最欣賞的詞、句、段。 3了解課文內容,初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合

4、作探究,平橋“樂”事 速讀第一部分,思考問題。 1平橋村是怎樣的一個村莊? 明確:平橋村近海臨河,“住戶不滿三十家,都種田,打魚”,是一個勞動人民居住的環境優美的小村莊。 2“我”在平橋村得到了很多優待,這表現了村民的什么特點? 明確:村民熱情好客,民風淳樸。 3“我”在平橋村有哪些樂事?概括回答。 明確:掘蚯蚓;去釣蝦,蝦歸“我”吃;一同去放牛。 4本篇題為“社戲”,重在敘寫去看戲,寫這些在平橋村的一般樂事又有什么作用? 明確:寫這些在平橋村的一般樂事,多方面地表現出那段生活的樂趣。釣蝦、放牛已是樂趣甚濃,“第一盼望”的“看戲”就應更樂趣無窮。這樣,為寫最大樂事看社戲作了鋪墊。 5這樣一個偏

5、僻的小村莊卻是“我”的“樂土”,這是因為什么? 明確:(1)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一類難懂的書,可以自由快樂地生活。 (2)這里有許多年齡相仿的小朋友陪著“我”玩,彼此平等,沒有封建禮教的約束。 (3)每天可以釣蝦、放牛,生活豐富多彩,并充滿了友愛和情趣。 五、合作探究,趙莊看戲 默讀第二部分看社戲的全過程,并思考: 1圍繞社戲主要寫了哪幾件事?并據此劃分這部分的層次。 明確: 第一層(第49段):看社戲前的波折。第二層(第1013段):去看社戲途中的見聞感受。第三層(第1421段):在趙莊看社戲。第四層(第2230段):看社戲后深夜歸航。 2看戲之前遇到了什么波折?后來是如何解決的?為

6、什么這樣寫? 明確: 波折一:一時叫不到船轉機一:八叔的航船回來了。 波折二:母親不準“我”和別人一同去轉機二:少年們愿意和“我”同去。 波折三:怕外祖母擔心轉機三:雙喜用寫包票的話做了保證。 這樣敘寫既突出了雙喜等小伙伴們的友愛、聰慧,同時也顯得文筆曲折。 3終于去看社戲了,哪些文字寫出了“我”急切的心情? 明確:“我”坐航船去看社戲途中曾有兩點誤認:一是把途中的“松柏林”認成趙莊,一是把“漁火”誤認成戲臺上的燈火。心急才產生了誤認,寫這兩點誤認,既構成了情節的曲折,又進一步表現出“我”急欲到趙莊看社戲的心情。 4在作者筆下,“我”急切要看到的戲好看嗎?為什么? 明確:不好看。原因:想看鐵頭

7、老生翻跟頭,但那老生沒翻;想看到“蛇精”和“跳老虎”,但等了許久都不見出來;最怕看“老旦”,然而“老旦終于出臺了”,并不停地唱著。 六、合作探究,月下歸航 1在返航途中,作者運用了什么寫法? 明確:從視覺和聽覺角度,寫“我”對趙莊的留戀;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從正面、側面進行描寫,突出船快,表現了孩子們駕船技術的高超。 2夜深了,人乏船慢,興致將盡,在小說將要結束之際,偷豆一事又把情節推向了高潮。為什么說是“偷”?這個情節的設置是為了表現什么? 明確:孩子們認為背著大人摘豆吃是不應該的,所以直言不諱地說“偷”。“我們偷那一邊的呢?”“偷我們的罷,我們的大得多呢。”這些話足以表現出這群農家孩子的熱

8、情好客、純樸善良、天真活潑。偷豆這一情節,表現了農家少年的天真、熱情、純樸和稚氣。正是因為偷豆吃的童心和野趣,才使普通的羅漢豆有了無比的美味,才使“我”終生難忘。“偷”反映了小朋友們誠懇待客的熱情;“偷”跳動著小朋友們純潔無私的心;“偷”反映了小朋友們周到細致、天真純樸的天性。文中的“偷”是一種熱情的、無私的、天真質樸的“偷”,“偷”出了情趣,“偷”出了歡樂。 七、品讀賞析,景物描寫 1去趙莊看戲的途中,課文從哪幾個方面來描寫夏夜行船的美景? 討論歸納: 嗅覺:豆麥和水草的清香。 觸覺:感到清香“夾雜在水氣中撲面的吹來”。 視覺:碧綠的豆麥田地、水氣中朦朧的月色、淡黑的起伏的連山、星星點點的漁

9、火。 聽覺:似乎聽到了歌吹。 想象:幾點火,料想便是漁火。 2這樣描寫看戲途中的情景,起到什么樣的作用?表現了“我”什么樣的心情? 明確:這段描寫,從感官入手,描繪了豆麥、水草的清香、淡黑起伏的連山、皎潔的月光、閃亮的漁火、婉轉悠揚的笛聲、孩子們的歡笑聲,寫得有聲有色有味,然而更有情。寫連山,以動寫靜;寫笛聲,以聲傳情;寫漁火,由遠及近。這樣寫,既給人一種詩情畫意之感,又將社戲放在仙境般的景致中呈給讀者。表現了“我”急欲看到社戲的迫切心情。 (學生齊讀第1112段,體會景物描寫的妙處。) 小結:這是一段優美清麗的自然環境描寫,寫出了農村夜景的清新,寫出了行船之快,也很好地烘托了“我”急于看到社

10、戲的迫切心情,情與景有機地交融在一起。 八、復述偷豆,感知人物形象 (請學生復述偷豆情節。) 這一情節描寫的主要人物是誰?其他人物有誰?他們具有怎樣的品質? (學生跳讀相關段落,勾畫語句,概括人物性格。小組討論交流。) 明確:主要描寫了雙喜,其他人物還有阿發、桂生、六一公公。 雙喜:膽大心細、聰明伶俐、自信,能為他人著想,體貼,有責任心。 阿發:天真、調皮、質樸、熱心、憨厚、無私。 桂生:純樸、勤快。 六一公公:寬厚、善良、純樸、好客、熱誠。 九、歸納主旨,體驗反思 1戲并不好看,豆也很普通,為什么文章結尾卻寫道“真的,一直到現在,我實在再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了”呢? (學生討論) 明確:“我”所難忘的是農村特有的風光、自由的空氣、人與人之間和諧親密的關系,以及人們樸實、善良的性格。對這段生活的回憶也表達了“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2請你用簡練的語言概括本文的主旨。 明確:本文通過記敘“我”與農村孩子看戲前后的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