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復習精品講座45講教案全集_第1頁
高考語文復習精品講座45講教案全集_第2頁
高考語文復習精品講座45講教案全集_第3頁
高考語文復習精品講座45講教案全集_第4頁
高考語文復習精品講座45講教案全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6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人教版高中語文復習精品 45 講教案全集目錄 TOC o 1-5 h z HYPERLINK l bookmark4 o Current Document 高三語文復習講座(1) 1 HYPERLINK l bookmark6 o Current Document 高考語文命題的基本走勢及復習建議 1 HYPERLINK l bookmark10 o Current Document 高三語文復習講座(2) 5 HYPERLINK l bookmark12 o Current Document 識記現代漢語普通話字音 5 HYPERLINK l bookmark18 o Current Doc

2、ument 高三語文復習講座(3) 8識記現代漢字的字形 8 HYPERLINK l bookmark26 o Current Document 高三語文復習講座(4) 16 HYPERLINK l bookmark20 o Current Document 正確使用虛詞 16 HYPERLINK l bookmark32 o Current Document 高三語文復習講座(5) 20正確使用實詞 20 HYPERLINK l bookmark38 o Current Document 高三語文復習講座(6) 25正確使用成語 25 HYPERLINK l bookmark50 o Cur

3、rent Document 高三語文復習講座(7) 28 HYPERLINK l bookmark28 o Current Document 正確使用詞語綜合練習 28 HYPERLINK l bookmark56 o Current Document 高三語文復習講座(8) 35 HYPERLINK l bookmark34 o Current Document 辨析病句 35 HYPERLINK l bookmark60 o Current Document 高三語文復習講座(9) 39 HYPERLINK l bookmark40 o Current Document 修改病句 39 H

4、YPERLINK l bookmark70 o Current Document 高三語文復習講座(10) 44語言表達題的命題走勢及應試策略 44 HYPERLINK l bookmark74 o Current Document 高三語文復習講座(11) 48語言表達 擴展語句48 HYPERLINK l bookmark80 o Current Document 高三語文復習講座(12) 52語言表達壓縮語段52 HYPERLINK l bookmark90 o Current Document 高三語文復習講座(13) 57語言表達仿用 57 HYPERLINK l bookmark1

5、14 o Current Document 高三語文復習講座(14) 63 HYPERLINK l bookmark52 o Current Document 語言表達變換句式63 HYPERLINK l bookmark152 o Current Document 高三語文復習講座(15) 68語言表達簡明 68 HYPERLINK l bookmark158 o Current Document 高三語文復習講座(16) 72 HYPERLINK l bookmark58 o Current Document 語言表達連貫 72 HYPERLINK l bookmark170 o Curr

6、ent Document 高三語文復習講座(17) 77 HYPERLINK l bookmark62 o Current Document 語言表達得體 77 HYPERLINK l bookmark194 o Current Document 高三語文復習講座(18) 82正確運用常見的修辭方法 82高三語文復習講座(19) 86 HYPERLINK l bookmark72 o Current Document 名句名篇默寫(一) 86高三語文復習講座(20) 91 HYPERLINK l bookmark76 o Current Document 名句名篇默寫(二) 91高三語文復習講

7、座(21) 95古代文閱讀理解常見實詞和虛詞 95高三語文復習講座( 22) 104 HYPERLINK l bookmark82 o Current Document 古文閱讀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 104高三語文復習講座( 23) 110古代文閱讀分析綜合文章內容 110高三語文復習講座( 24) 117古代文閱讀命題的走勢及對策 117高三語文復習講座( 25) 1 23 HYPERLINK l bookmark92 o Current Document 古代文整體閱讀(一) 123高三語文復習講座( 26) 1 28古代文整體閱讀(二) 128高三語文復習講座( 27) 134 HYPE

8、RLINK l bookmark116 o Current Document 古代詩歌鑒賞鑒賞作品的形象 134高三語文復習講座( 28) 1 39古代詩歌鑒賞鑒賞作品的語言 139高三語文復習講座( 29) 1 44古代詩歌鑒賞鑒賞表達技巧 144高三語文復習講座( 30) 1 50現代文閱讀理解重要詞語在文中的含義 150高三語文復習講座( 31) 1 55 HYPERLINK l bookmark154 o Current Document 現代文閱讀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155高三語文復習講座( 32) 1 60 HYPERLINK l bookmark160 o Current D

9、ocument 現代文閱讀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160高三語文復習講座( 33) 1 65現代文閱讀歸納內容要點 165高三語文復習講座( 34) 1 70 HYPERLINK l bookmark172 o Current Document 現代文閱讀分析概括作者的觀點態度 170高三語文復習講座( 35) 1 75現代文閱讀根據內容推斷和想象 175高三語文復習講座( 36) 1 81現代文閱讀分析文章的結構 181高三語文復習講座( 37) 1 86 HYPERLINK l bookmark196 o Current Document 現代文閱讀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 186高三語文復習講座

10、( 38) 1 93現代文閱讀鑒賞作品的語言 193高三語文復習講座( 39) 1 99現代文閱讀鑒賞表達技巧 199高三語文復習講座( 40) 205現代文閱讀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 205高三語文復習講座( 41) 21 2現代文閱讀社科類文章閱讀 212高三語文復習講座( 42) 2 1 9現代文閱讀自然科學類文章閱讀 219高三語文復習講座( 43) 224現代文閱讀文學作品閱讀 224高三語文復習講座( 44) 229寫作如何達到基礎等極的要求 229高三語文復習講座( 45) 234作文如何達到發展等級的要求 234 HYPERLINK l bookmark240 o Current

11、Document 本站資源匯總優秀資源,值得收藏 240高三語文復習講座(1)高考語文命題的基本走勢及復習建議進入高三,同學們實際上已進入高考的臨戰狀態。首先,應該根據考試說明所規定的考試內 容以及各項具體的能力要求,對自己作一番對照分析,判定自己的強項是哪些,弱項是什么,做到心 中有數,并針對自己的實際情況,安排好這一學年的語文學習和語文復習。要重視第五、六兩冊課本 的學習,充分利用這兩冊課本,夯實語文基礎,提高讀寫能力。有不少高三同學忽視課本的學習,誤 以為高考不會考課本而將課本放在一邊,這是不恰當的。在高中語文學習的三年中,如果高三這一年 不讀課本,不用好課本,實際上就是三分之一的時間不

12、接觸新的語文材料,不吸取新的語文營養,其 弊病是顯而易見的。再就課本本身而言,其中的社會科學類、自然科學類文章的閱讀以及文學作品的 鑒賞,與高考的內容直接相關;其中的古文司馬遷的史記、孟子這兩個專題的文章,是典范的“淺易”古文,與高考的古文閱讀密切相關;其中的古代詩歌單元,與高考的古代詩歌鑒血脈相通。至于課本安排的多數寫作訓練,與高考作文也血肉相連。 因此,我們要充分重視它、 學好它、用好它。這是我們討論問題的前提。下面再來談高考。一、高考語文命題的基本走勢高考語文試卷,從考查的內容來看,分為四大塊。下面按照這四大塊逐一加以說明。(一)語言知識和語言表達(占30分)這一部分的總要求是:“識記基

13、本的語言知識,掌握一定的語言表達技能。”概括起來說,一是“識記” 知識。所謂識記就是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語言知識中,最基本的是字的形、音、義以及常用詞語的含義。二是“掌握”技能。所謂“一定”,是指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所謂“技能”就是實際的語言操作能 力。在這個總要求下,有下列8個考點:識記現代漢語普通話的字音識記現代漢字的字形.正確使用詞語(包括成語)辨析并修改病句擴展語句、壓縮語段選用、仿用、變換句式語言表達簡明、連貫、得體&正確使用常見的修辭方法這8個考點,在高考試卷中形成兩個題群:第一題群,語言基礎題。6道試題,18分。這一題群放在第I卷的第一部分,全用選擇題。試題的基本特點之一,注

14、重常用、常見。考常用字讀音的辨別。如堿、箴、減、感、闡、彈、憚、殫一一這是常用形聲字、多音字、讀音的辨 別;又如宦、豢、盥、患、幻一一這是常用音同、音近字讀音的辨別。考常用字字形的辨別。如部署、通諜(牒)、質疑、不容置疑、莫(沒)齒不忘、束之高擱(閣)。考常用詞語的運用。實詞如蒞臨、親臨、規劃、計劃;虛詞如又、再,一再、再三;成語如光怪陸離、雨后春筍、有口皆碑、未雨綢繆、如數家珍。考常見病句辨析。如表意不明、搭配不當、成分殘缺或多余。試題基本特點之二,語言材料多來自現實生活,國內如城市建設、鄉村生活、家庭面員之間的關系、校園變化、國際如海灣形勢、日本動態、俄羅斯改革等,因此試題的的現實感很強。

15、第二題群,表達技能題。3道試題,12分。這一題群主要考查語言表達技能,如擴寫語句、壓縮語段、仿用、變換句式、修辭方法運用等。高三語文復習講座(1)第1頁共243頁這一題群試題的基本特點是現實性、開放性和綜合性。現實性,是指語言材料來指現實,表達的話題也來自現實;開放性是指考生依據試題的要求,調動生 活和文化積累,自主作答,沒有所謂“標準答案”;綜合性是指一道題不是考一種技能,而是兼及幾種技能。因此試題有一定的難度,考生的得分率也比較低。例:2003年第25題:仿照示例,改寫下列兩條提示語,使之親切友善、生動而不失原意。提示語:(公園里)禁止攀折花木,不許亂扔垃圾。改寫為:除了記憶什么也不帶走,

16、除了腳印,什么也別留下。(1 )提示語:(教學樓內)禁止喧嘩,不許打鬧。改寫為:(2 )提示語:(閱覽室內)報到不得帶出,違者罰款。改寫為:這道試題,語言表達的話題、材料來自現實,自不用多說,從綜合性來看,主要考“仿用”,兼及“得體”一一不用命令式,而要說得“親切友善”,使人易于接受而不抗拒;還對表達效果提出了要求,即“生動”,具綜合性是很強的,至于開放性,不同的考生可以寫出不同的答案,也是顯而易見的。這樣的試題 啟示我們一定要重視提高語言表達的基本技能,一定要重視提高現實的語言表達技能,而不能只在書本上 練表達。(二)古代詩文閱讀(30分)古代詩文閱讀的總要求是:“能閱讀淺易的古代詩文。”其

17、中包括古代文閱讀、古代詩歌鑒賞和古代詩 文名句名篇默寫這三項。從閱讀、鑒賞的角度包含下列考點: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用法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篩選文中的信息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1 古代文閱讀6題,20分(1)試題的基本特點:選擇“淺易”的古文語段作為閱讀材料。所謂“淺易”,從內容上說與寫作背景沒有更多的聯系,較少牽涉名物典章制度;從表達上說,以敘 述為主,近若干年都選擇史傳類的文章;從語言上說,文中的實詞、虛詞和句式多為課本中常見的。注重文意的理解、分析和概括。

18、高考古文閱讀的試題,從總體上說有向現代文閱讀靠攏的趨勢,這主要表現為兩點:一是注重文章內 容的理解、分析和概括,2003年的5道選擇題,有3題是考查對文意的理解、分析的概括的;二是強化語 境意識,字詞理解和文句翻譯,都強調依據具體語境答題。而考生正是在這兩點上暴露出不足之處。例:2003年第15、16兩題: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變也。君惡聞君樂聞直言,則佞化為忠。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動則景隨。”(資治通鑒唐征入)15 聯系全文看,下列對文末司馬光一段話的認識,不正確的一項是()A 以史家的眼光,評價唐太宗能夠從善如流,隋煬帝則愛好面諛逢迎。B 強調“

19、表動則景隨”,裴矩由隋入唐后,其品性也由卑下而趨于高尚。C 借用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的事例,說明君王表率作用的重要性。高考語文命題的基本走勢及復習建議第2頁共243頁D 啟示后世君王,治國時應當從裴矩的變化過程中吸取經驗教訓。16 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裴矩遂解廷折,不肯面從譯文:君惡聞其過,則忠化為佞;君樂聞直言,則佞化為忠。譯文:2003年的閱讀材料由兩段文字組成。一段選自舊唐書裴矩傳,主要敘述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的事例,文中有裴矩與隋煬帝、唐太宗之間的一些對話;一段就是上文抄錄的司馬光的一段話,這段話主要 是對上文的評述。司馬光評述的核心是“君明臣直”,接下去

20、兩句是分析性的話,最后一句是結論。文中明明說“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變也”,B項卻說“裴矩由隋入唐后,其品性也由卑下而趨于高尚”,許多考生竟看不出 B項之錯,以致本題在某省的得分率僅為20%左右,豈非怪事?這只能說明考生未讀懂這段文字。第16題的翻譯,前一句是第一段材料的文句,回到原文中一看使能發現句中的“遂”不是連詞“于 是”,而是副詞“竟然”;句中的“廷”和“而”是常見的名詞作狀語;“折”,依據上文唐太宗與裴矩之間的對話,可以看出是“辯駁”之意,可是相當多的考生不會分析具體語境,不會根據語境作翻譯,因而得 分情況也相當不好。第二句翻譯本來相當容易,因為句中“惡”與“樂”是反義詞,“

21、忠”于“佞”也是反義詞,可是竟然有考生寫出這樣的答案:“你聽到壞消息后,就忠于你的妻子;你聽到好話,就忠于朝廷。”這樣荒唐的答案簡直讓人瞠目結舌。可見在古文閱讀中確實要轉變觀念,不能僅把古文當作學習古漢語的材料來對待,而要把它當作文章 來閱讀,真正理解其內容。古代詩歌鑒賞1題,6分。古代詩歌鑒賞已經考了整整十年,近兩年的主要變化是題型的變化,即過去用選擇題,放在第I卷, 現在用簡答題,置于第n卷。古代詩歌鑒賞,命題的基本特點是:選擇“淺易”的古代詩歌作為鑒賞材料。去年選擇李白的春夜洛城聞笛,2003年所選王維的過香積寺,都是“淺易”的古代詩歌。注重于詩歌本身的理解。分析這兩年的詩歌鑒賞題,可以

22、看出,試題是從鑒賞的角度出的, 但其基本的出發點是對詩作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作一定程度的鑒賞,包括鑒賞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例如2003年的試題: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冋題。過香積寺王維不知香積寺,數里入云峰。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禪制毒龍。(注解略)古人評詩時常用“詩眼”的說法,所謂“詩眼”往往是指一句詩中最精練傳神的一個字。你認為這首 詩第三聯兩句中的“詩眼”分別是哪一個字?為什么?請結合全詩簡要賞析。高考語文命題的基本走勢及復習建議第3頁共243頁本題先告訴考生何謂 “詩眼”,絕大多數考生都能從第三聯中找到詩眼“咽”和“冷”,但對“為什么”,

23、回答就五花八門了,因為規定要“結合全詩”簡要賞析。其實只要根據詩意認定標題中的“過”是尋訪, 而不是“路過”,就可以從描寫的“景”,表現的作者的“情”,借助一的聯想和想象,作出回答。可借許 多考生并未讀懂這一首詩,也就無法正確賞析,更不會從修辭的有度或詩人心理的角度作賞析,于是有不 少這樣一類答案:“因為這兩個字生動形象地表達了泉聲和日色與危石和青松的關系,同時也體現了全詩 的感情基調,與全詩的主旨相照應。”這樣的答案除了套話以外,沒有一點有價值的“賞析”,自然只能得0分。看來,要提高詩歌鑒賞的得分率,當在如何讀懂“淺易”的古代詩歌上下功夫。古詩文名句名篇默寫 1道題,4分。試題特點:(1)

24、主要默寫課本規定背誦的名篇中的名句。2002年3小題全出自課本,2003年的3小題中,兩小 題出自課本,一小題出自課外。(2)默寫的詩文語句知名度很高。與過去不同的是,寫景名句,人情味很濃的名句等,都在名句的 范圍之內,而不能只注意哲理性強的名句。應對這一類試題,只有老老實實地背誦課本規定背誦的片斷,并適當向課外拓展,并且注意把字寫正 確。(三)現代文閱讀(30分)現代文閱讀的總要求是:“能閱讀一般社會科學類、自然科學類文章和文字作品。”這一總要求中應注意兩點:一是閱讀材料的類型包括社會科學類、自然科學類和文學作品;二是閱讀 材料的性質,即“一般”,這“一般”是指前兩類文章專門化的程度不太高,

25、專業的理論色彩不太濃,語 言通俗,專業的名詞術語較少,否則不解稱為“一般”。在這一總要求下有 9個考點。與古代詩文閱讀不同的是這樣4點:理解文中重要詞語的含義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根據文章內容進行推斷和想象其實各考點與古詩文閱讀要求大致相同。現代文閱讀的命題,新世紀以來呈現出下列特點:閱讀材料整體風格趨于平易好懂;閱讀材料的內容貼近現實生活;試題緊扣文章的主要內容和主要表達技巧;試題表述趨于簡明,指向明確;評分標準趨于寬容,答案“意思對即可”。與上個世紀90年代相比,呈現出的這些特點,總體上是有利于考生得分的,但近幾年現代文閱讀, 尤其是第n卷的文學作品閱讀的得分率未見明顯

26、提高,其關鍵在于基本的閱讀能力不高,尤其是對其中的 主要段落沒有真正讀懂。2002年話說知音的第 21題和2003年鄉土情結的第 21題,大多數考生答不好,便清楚地說明了這一點。(四)寫作(60分)本項留待以后作專門分析,這里從略。二、復習建議總的來說是夯實語文基礎,全面提高語文素養。高考語文試卷的編制,不僅依據考試說明的各項規定,而且吸納課程改革的精神。這一點國家考 試中心已有明確的表述,因此語文復習要著眼于夯實基礎,提高語文素養。具體地說,應注意下列幾點:要建三個“ 30分”的意識高考語文除寫作60分而外,有三個“ 30分”。這便是語文知識和語言表達30分;古詩文閱讀和默寫高考語文命題的基

27、本走勢及復習建議第4頁共243頁30分;現代文閱讀30分。建立三個“ 30分”的意識,就是要正確處理好這三者的關系,在復習中不能有 任何一點疏忽。.積累語言材料,提高正確理解和使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目前中學生識字是、詞語積累是明顯不足,正確運用的能力更不足,這在語言基礎題和作文中表現得 很突出。應該盡量增加語文積累。.增加文化積累,豐富文化底蘊,豐富心靈世界。語文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考語文,也是考文化。學語文,要十分重視吸納前人創造的精神財富, 來豐富自己。.提高讀懂古代詩文、現代文的基本閱讀能力,要真正在讀懂上下功夫。.提高基本的寫作能力這里所讀的基本寫作能力是指考試說明所規定的“基礎等

28、級”的要求:符合題意;符合文體 要求;感情真摯,思想健康;內容充實,中心明確;語言通順,結構完整;書寫規范,標點正確, 因為它是“基礎”,所以要重視;也因為有相當一部分高中畢業生還沒有達到這樣的要求,因此更要重視。 同時追求發展等級的各項要求。如果只在“發展等級”上做文章,就會“本末倒置”.利用讀本幫助提高語文素養。高中語文的讀本內容相當豐富,從字詞積累到閱讀鑒賞,至U寫作,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營養,可 惜許多人卻不知道應該去讀去用,而把大量的時間放在做題上,這是真正的本末倒置。在此后的各講中還會提出具體建議。高三語文復習講座(2)識記現代漢語普通話字音在講正題之先,要說一下語言知識題的復習策略

29、。這復習策略主要有下列幾點:.抓住重點語言知識題,涉及字的形、音、義和詞語的運用,它的重點應該是詞語,因為辨別字音,選用的不是 孤立的字,而是詞語;辨別字形,也是選用的詞語而不是孤立的字;至于詞語題自然考的是詞語的理解和 運用。即使是辨析病句,也往往與詞語相關,如詞語搭配不當,詞語在句中表意不清等。因此,在復習語 言基礎時,要抓住詞語這個重點,準確把握其音、形、義。而抓住詞語這個重點也主要是抓住常用詞語, 即使用頻率很高的詞語。主要精力應放在易讀錯、寫錯、用錯的常用詞語上。.重視積累這里所說的積累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詞語和語感積累。知識源于積累,語感也源于積累。與其把大量的精力放在做題上,不如放

30、在那些容易讀錯、寫錯的詞語反復熟讀上,同時把課本和讀本中規 定要掌握的詞語實實在在地掌握住。二是經驗和教訓的積累。經驗和教訓的積累就是能力形成。做題的過 程就是積累經驗教訓的過程。不能總以“粗心”來原諒自己,不少同學在數理等課上有“錯題筆記”,這里也可以試一試。.培養語感一般中學生很難對一些語言現象作深入的理性分析,但可以憑語感判斷正誤。培養語感就要熟讀規范 的文章,重視朗讀和背誦,注意收聽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或中央電視臺的播音(不是指那些娛樂的、搞笑的 節目),將規范的語言模塊融化到自己的語言習慣中。.處理好做題數量與質量的關系高三復習,要做一定數量的題目,以鞏固復習效果和提高做題速度。但是更要

31、注重揣摩一些典型試題,包括近兩年的高考題,揣摩其選材原則、命題思路。這樣的揣摩便是一個發展思維、提高努力的過程。高三語文復習講座(2)第5頁共243頁識記現代漢語普通話字音第 頁共243頁 TOC o 1-5 h z 下面再回到正題上,說“識記現代漢語普通話字音”。一、試題的特點為了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通用語言文字法 ,進一步在全國推廣普通話,高考語文試題第1題往往是考普通話的字音。不過考法不斷有變化,通常是給四組加的字注出讀音,要求辨別正誤,如2001年全國卷第1題: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讀音有錯誤的一組是()A 璀璨(can)憧(ch eng)憬飲鴆(zh en)止渴B 凝(n ing)固

32、分泌(b i)孜(zi)孜不倦C 蹊(q i)蹺省(x mg) 悟窮形盡相(xi eng)D 端倪(n i)寶藏(z eng)未雨綢繆(m ou) TOC o 1-5 h z 有時給出一個字的讀音,要求辨一組字的讀音的異同。如1998年第1題:下列各組詞語中加點字的讀音,與所給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組是()A 差ch c差錯誤差差強人意差可告慰B 解ji e解決押解渾身解數不求甚解C 塞s e堵塞邊塞閉目塞聽敷衍塞責D 提t i提煉提防提綱挈領耳提而命近兩年則干脆不給注音,要求辨別加點字的讀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組或“完全相同”的一組。綜觀近幾年的“識記現代漢語普通話字音”的試題,可以看出試題的下列特

33、點:考常用字甚至是最常用的字的讀音這從上列兩道題可以看出這一特點。舉例說,近幾年考過的“綺麗”的“綺”、“擂臺”的“擂”、“拘泥”的“泥”、“匹配”的“匹”、“傾軋”的“軋”、“參與”的“與”、“結束”的“束”等等都是常用字。 考常用字的讀音,而不考生冷的字的讀音。這是語文學科的性質決定了的。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重 在應用。生冷的字使用的頻率低,自然不能成為考試的選例。注重形聲字和多音字讀音的辨別常用字的數量比較大,究竟選擇哪些常用字來考查,這是很有講究的。高考注重選擇常用字中的形聲 字、多音字來給考生辨別。形聲字,按照一般規律應該讀聲旁。 但是,許多形聲字的讀音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有的

34、聲母變了,有的韻母變了,有的聲調變了,更有聲韻調一起變的。可是在現實生活中許多人不知這一變化,仍然“讀 半邊”,因而誤讀。如“綺麗”的“綺”應讀q 而不能讀q i ; “旖旎”應讀y i n而不能讀q i n i “分泌”的“泌”只能讀 m i,不能讀b i等。多音字是漢語特有的現象,而且在現代漢語中數量較大。人們不注意它在不同詞語中的不同讀音,因 而常常讀錯。如“差”有 4個讀音,在“差別、差錯、差額、差價”和“差強人意、差可告慰”這些詞語 中讀ch 0,在“差生、差勁、差不離”這一類詞語中讀ch 0,在“出差、差遣、差旅費”這一類詞語中讀ch ci,在“參差”中又讀 ci。讀音不同,反映出

35、意義上的不同。許多人不注意這些而常常誤讀。有時還會選用其他類型易讀錯的常用字,如“結束”的“束”,“匹配”的“匹”。這樣看來,高考選擇要求辨別讀音的字例,又是從漢字的特點出發的,具有現實的針對性,引導人們 讀準常用字的字音。、典型題分析1 下列詞語中加點字的讀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組是A 鹽堿箴言呼喊減員增效感激涕零B 闡述彈藥禪讓肆無忌憚殫精竭慮C .束縛薄荷簿冊赤膊上陣博大精深D .滇池嗔怒縝密精衛填海謹小慎微這是2002年全國卷的第1題。所選擇的20個詞語全是常用詞語,其中20個加點的字全是常用字。選擇的重點是形聲字。本題正確的選項是D。其中“滇池”的“滇”讀di m, “嗔怒”的“嗔”讀

36、ch 6,“縝密”的“縝”讀 zhen, “精衛填海”的“填”讀 ticn, “謹小慎微”的“慎”讀 shg 這5個相同聲旁 的形聲字的讀音全都不相同。而其余3組都包含有兩個讀音相同的字。如A組中“鹽堿”的“堿”和“減員增效”的“減”讀音相同;B組中“彈藥”的“彈”和“肆無忌憚”的“憚”讀音相同(“殫”讀d cn);C組中“赤膊上陣”的“膊”與“博大精深”的“博”的讀音相同。2 .下列詞語中加點字的讀音完全相同的一組是()A .宦官豢養盥洗患得患失風云變幻B .蒞臨乖戾官吏嘔心瀝血不寒而栗C.翌日對弈肄業苦心孤詣雄關險隘D .羨慕汗腺霰彈諂媚阿諛借花獻佛這是2003年全國卷第1題,答案是B項。

37、本題的20個詞語都是常用詞語,其中 20個加點的字都是 常用字,選例的角度是同音、近音字辨識。B項5個加點的字都讀I 1。A項的宦、豢、患、幻這 4個字都讀hum,而盥則讀gu 。(韋應物滁州西澗)19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 。(孟郊游子吟20.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踏歌聲。 , 。(劉禹錫竹枝詞.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蔭里白沙堤。(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客舍并州已十霜,無端更渡桑乾水,。(賈島渡桑乾) 遠上寒山石徑斜, 。 , 。(杜牧山行) 長安回往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 , 。(枚牧過華清宮) 千里鶯啼綠映紅, 。

38、,多少樓臺煙雨中。 (杜牧江南春)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 。(李商隱夜雨寄北)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 。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蓬萊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李商隱無題)三、默寫唐宋詞名篇補寫下列詞中空缺的部分。 TOC o 1-5 h z 1西塞山前白露飛, 。 , ,。(張志和漁歌子)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頭。 。思悠悠,, , 。月明人倚樓。(白居易長相思)3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濁酒一杯家萬里, 。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范仲淹漁家傲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 ,小園香徑

39、獨徘徊。 (晏殊浣溪沙 去年元夜時, 。月上柳梢頭,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 。(歐陽修生查子)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 , 。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 , , 。(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 ,此事古難全。,。(蘇軾水調歌頭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 。 ,。(李清照如夢令9常記溪這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 , , , 。(李清照如夢令10.當年萬里覓封侯, 。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 ,。此生誰料,

40、心在天山,身老滄洲。(陸游訴衷情)11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 ,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陸游卜算子詠梅)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可憐白發生。(辛棄疾(辛棄疾西江月夜!馬作的盧飛快,。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 TOC o 1-5 h z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夜半鳴蟬。,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行黃沙道中)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年少萬兜鍪,坐斷東面戰未體。 ?。(辛棄疾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四、默寫宋詩中的名篇補寫出下列詩中空缺的部分。(王安石泊船瓜洲)。(蘇軾飲湖上初晴。(蘇軾題西林壁)。簫鼓追隨春社近,京口瓜洲

41、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水光瀲艷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后雨其一)3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 4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 衣冠簡樸古風存。從今若許閑乘月,柱杖天時夜扣門。(陸游游山西村)5僵臥孤村不自哀, 。夜闌臥聽風吹雨, 。(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其二) 應嫌屐齒印蒼苔,十扣柴扉九不開。 , 。(葉紹翁游小園不值) ,石橋朱塔兩依然。 ,細雨垂楊系畫船。 (范成大橫塘)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 。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梅子黃時日日晴, 。綠陰不減來時路 。(曾幾三衢道中)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

42、零丁。 , 。(文天祥過零丁洋)附:答案一、1.弗學不知其善也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然后能自強也 教學相長也2則孤陋而寡聞燕辟廢其學3九層之臺,起于累土4太山不讓土壤河海不擇細流王者不卻庶眾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7生不能相養以共居,歿不得撫汝以盡哀&山不在咼,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11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12.尚何取雞鳴狗盜之力哉?夫雞鳴狗盜之出其門13哀斯墓之陡有石也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自恃其聰與敏而不學者,不自限其昏與庸而力學不

43、倦者二、1.與君別離意,同是宦游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山隨平野闊,江入大荒流。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理解常見實詞在文中的含義”和“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用法”高三語文復習講座(21)第95頁共243頁射人先射

44、馬,擒賊先擒王。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15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正是江南風景好,落花時節又逢君。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19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20.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情幾處早鶯奪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歸心日夜憶咸陽,卻望并州是故鄉白云深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24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25 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26.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27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三、1.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

45、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吳山點點愁恨悠悠,恨到歸時方使休長煙落日孤城閉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4.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花市燈如晝人約黃昏后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7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但愿人長久,千里共蟬娟&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匹馬戍梁州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零落成泥碾作塵,惟有香如故。.沙聲秋點兵弓如霹壢驚弦。也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14.工盡長江滾滾流天下

46、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四、1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4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鐵馬冰河入夢來 一枝紅杏出墻來 年年送客橫塘路 映日荷花別樣紅 添得黃鸝四五聲尚思為國戍輪臺春色滿園關不住,南浦春來綠一川 &接天蓮葉無窮碧,9 小溪泛盡卻山行10.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高三語文復習講座(21) 古代文閱讀理解常見實詞和虛詞,是古代文閱讀中每年必考的古代文閱讀理解常見實詞和虛詞第 頁共243頁兩個考點。“常見”,這是規定的考查范圍,實詞規定為120個,虛詞規定為18個;“

47、在文中”,強調的是根據具體語境來理解,而不是死記硬背其含義或用法。一、理解常見實詞(一)理解常見實詞的方法根據語句間比照、映襯關系來理解例1:人之愛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賢俊者自可賞愛,頑魯.者亦當矜憐,有偏宏者,雖然以厚之,更所以禍.之。在這段文字中,“頑魯者亦當矜憐”與“賢俟者自可賞愛”兩句構成反義相對關系,“頑魯者”與“賢俊者”也是反義相對關系,“賢俊”是同義復詞,意為“賢良聰明”,與之相反的“頑魯”也當是同義復詞,應該解釋為“愚昧而蠢笨”,不能解釋為“愚笨而魯莽”或“頑皮而愚蠢”。“自可賞愛”與“亦當矜憐”表述的是對兩者應有的態度。它們之間不是相反的關系,“賞愛”是兩個詞,

48、意為“贊揚寵愛”,“矜憫”也是兩個詞,意為“同情憐憫”。最后兩句“雖欲厚之,更所以禍之”,一是說主觀愿望,一是意想不到的后果,“厚”,厚待,看重,作動詞用,“禍”也應是動詞,即造成災禍。借助語法結構作推斷例2 :臣戰河南,然不自意.解先入關破泰視之,弄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長脛,意 .似良日以盡矣,荊卿豈無意.哉?久之,目似瞑,意.暇甚本例四句皆來之課本,怎樣理解其中的四個“意”呢?句的“意”作動詞, 后面帶有賓詞語,應解釋為“料想”;句的“意”作主語,為名詞,句的“意”用法與此相同,聯系前文,可知應解釋 為“樣子”;句的“意”作“無”的賓語,自然也是名詞,應解釋為“意圖”或“心意”。根據前后

49、述說的內容作推斷例:又以適去,意不自得(郭)永以書抵幕府句的“適”是什么意思,根據“意不自得”可以推知“適”同“謫”,“又以適去”,是“又因為被貶而離開”。句的“抵”是多義詞,這里是什么意思?前文說,太原地方長官總 是任用名望很高的人, 每次宴請耗費千金,這些錢都是從各縣搜刮來的,對大谷縣征斂尤為緊迫, 于是“永以書抵幕府”,意思是:郭永寫信送到太原帥幕府。抵,送達。理解文言實詞的基本原則是依據語境,即上下文。上列三點,只是把這“語境”具體化。(二)理解實詞應注意的問題1注意詞的古今義文言實詞,有的與現代漢語意義完全相同,有的完全不同。這兩類詞都可以不去管它,重點應放在古今既有聯系又有差別的實

50、詞上。如“食已與與如也”的“已”今作“已經”,這里是“罷” “完”的意思;如“偷”,古義有茍且、馬虎、刻薄等意,今為偷竊。理解時不能不辨古今差別而隨便地以今義釋古義。2注意單音詞和雙音詞文言以單音詞居多,漢語以雙音詞居多。不要把兩個連用的單音詞誤判白話文中的雙音詞,如“妻子”、“地方”、“指示”等。3注意通假現象古代漢語常有通假字。一是音同音近通假,如“蚤”通“早”,“要”通“邀”,“裁”能“才”,“禽”通“擒”,“卒”通“猝”;二是形近通假,如“說”能“悅”,“諭”通“喻“。因此,理解時不要誤把通假字作為本字。如“以身徇國”,“乃是天子報爾先人之徇命也”中的“徇”通“殉”,看不出來,就會解錯

51、。4注意偏義復詞現象所謂偏義復詞,京是由兩個意思相近、相對或相反的語素構成的詞,其中一個詞素表示意義,另一個 只作陪襯,如孔雀東南飛 中“晝夜勤作息”、“便可白公姥”、“我有親父兄這三句中,“作息”只有“作” 的意義,“公姥”只有“姥”的意義,“父兄”只有“兄”的意義。如果不解依據上下文看出它們是 “偏義”, 就會理解錯誤。5 要注意一詞多義一詞多義,在文言中是常見的語言現象, 應根據具體語境作辨別。 如“舉世混濁而我獨清” 中的“舉” 是“全”的意思(與“獨”相對);“南取漢中,西舉巴蜀,東割膏腴之地”中的“舉” ,根據前后文,應 解釋“攻取”。二、理解常見虛詞(一)理解虛詞用法的方法全面復

52、習,掌握常見用法文言虛詞,大多“身尊數職”,一詞多用。復習時應對使用頻率高的虛詞的常見用法有一個全面的了解。譬如“以”,可以作介詞,表示動作行為所用或憑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譯為“拿”“憑借” “依據”“按照”。如“余船以次進”中的“以”應譯為“按照”;可以表示動作行為產生的原因,譯為“由于” “因”,如“且以一璧之故逆強秦之歡”中的“以”;也可以表示行為動作的對象,譯為“和”“跟”,有時可譯為“率領” “帶領”,如“(公子)欲以客往赴秦軍,與趙俱死”中的“以”。“以”還可以用作連詞,用法與“而”相近,只是不表示轉折。“以”作連詞時,還可以表示目的關系,譯為“來”“用來” “以致”等,如“作師

53、說以貽之”中的“以”,譯為“用來”;還可以表示因果關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譯 為“因為”,如“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中的“以”可譯為“因為”。只有通過全面復習,掌握其常見用法,考試時才能結合語境作辨別。根據語境,辨明具體用法掌握文言虛詞的常見用法是基礎,根據具體語境作辨別是能力。根據語境,先要分析語境,分析具體 的上下文,找出意義之間的關系,方能辨別其用法。還是用“以”作例子來說明。“不愈于養以遺患乎”一句中,“愈”通“逾”,超過,勝過,“養”養蝗蟲,放縱蝗蟲“遺患”表示結果,據此可知“以”是連 詞,當譯為“以致”。“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根據“以”前后的意義關系可以認定,句

54、中的“以”是連詞,可譯為“用來”。“孤違蹇叔,此辱二三子”,“辱二三子”的意思是:使你們遭受羞辱,根 據前后的意義關系,可以認定句中的“以”是連詞,可譯為“以致”、“因而”。(二)理解虛詞應注意的問題分清虛實文言中的“虛詞”與今天所說虛詞的概念是不完全相同的。文言虛詞多由實詞轉化或借用而來的,因 此有的詞既可作實詞,也可作虛詞,閱讀時應加以辨別。如“適”,在“貧賤有此女,始適還家門”中,作動詞,出嫁;在“余自齊安身行適臨汝”中,作動詞,往、至而然“適大病,不解行”中,作副詞, 譯為“恰好”。辨明用法所謂辨明用法,就是根據上下文。從多種用法中認定其屬何種用法。如“執手相看淚眼”中的“相”,表示互

55、相,而在“當以晉書相付”中的“相”就不是“互相”之意,而是作代詞用,“相付”即“付之”。又如“見”,在“君既若見錄”中,是前置代詞,“見錄”就是記住我;在“徒見欺”中,則表示被動,“見欺”,即被欺。分辨古今有些虛詞,古今用法是不同的,應注意辨別,如“所以”,今天是表示結果的連詞,而在古代卻用法多樣,如在“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中,表示“方法”,可譯為“依靠”;在“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 一句中,則表示“的原因”。又如“溺者入水,拯之者亦入水。入水相同,所以入水者則異”,句中的“所以”也是表演原因,后兩句可譯為:他們同樣是落入水中, 但落入水中的原因卻是不同的。注意特殊所謂特殊,

56、一是指兼詞,如“諸”,可以相當于“之乎”、“之于”,“焉”,可以相當于“于之”;“盍”,相當于“何不”,等。二是虛詞連用。連用是為了加強語氣,多用于句末,其重點總是在最后一個,如“寡 人之于國也,盡心焉耳矣”,表達語氣的重點在“矣”上。虛詞也有單音雙音的問題。如“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句中的“至于”是動詞“至” 與介詞 “于”的連用,不要把它混用于現代漢語表示輕微轉折的連詞“至于”。三、典型題分析1 .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 (3 )題權善才,高宗朝為將軍,中郎將范懷義宿衛昭陵,有飛騎犯法,善才繩.之。飛騎因.番請見,先涕泣不自勝,言善才等伐陵柏,大不敬。高宗悲泣不自

57、勝,命殺之。大理丞狄仁杰斷善才罪止.免官。高宗大怒,命促刑。仁杰曰:“法是陛下法,臣僅守之。奈何以數株小柏而殺大臣?請不奉詔。”高宗涕泣曰:“善才斫我父陵上柏,我為子不孝,以至是.。知卿好法官,善才等終須死。”仁杰固諫,侍中張文以笏揮令出,仁杰乃引張釋之高廟、辛毗牽裾之例 ,曰:“臣聞逆龍鱗,忤人主,自古人為難,臣以為不難。居桀紂時則難,堯舜時則不難,臣今幸逢堯舜,不懼比干之誅。陛下不納臣言,臣瞑目之后,羞見釋之、辛毗于地上。”高 宗曰:“善才情不可容,法雖不死,朕之恨.深矣,須法外殺之。”仁杰曰:“陛下作法,懸諸象魏,徒流及死,今日為始。”高宗具有等差,豈有罪非極刑,特令賜死?法既無恒,萬方

58、何所措其手足?陛下必欲變法,請 意乃角解,曰:“卿能守法,朕有法官。”命編入史。注飛騎:唐代皇帝的侍衛軍士。張釋之:西漢人,以善諫聞名。辛毗:三國魏人,以力諫聞名。 象魏:宮廷外的闕門,古代張榜公布法令的地方。(1)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2分)A 善才繩之。 繩:捆綁。B.先涕泣不自勝.。 勝:控制。C .朕之恨.深矣。恨:遺憾D.請今日為始。請:請求。(2)分別比較下列兩組句子中加點的字的意思,判斷正確的一項是(2分)飛騎因番請見。仁杰乃引張釋之高廟、辛毗牽裾之例。|大理丞狄仁杰斷善才罪止.免官。法是陛下法,臣僅守之。“因”和“乃”相同, B .“因”和“乃”相同,

59、C .“因”和“乃”不同, D .“因”和“乃”不同,“止”和“僅”不同“止”和“僅“也相同“止”和“僅”相同“止”和“僅”也不同(3)“以至是”一句中“是”字指代的內容是(3 分)A .悲泣不自勝,命殺之B.大怒,命促刑C .以數株小柏而殺大臣D .我為子不孝這是一份高考全國卷,文言文閱讀卷的前三題。D。A項的“繩”是名詞用作動詞,因為第(1)題考查根據語境理解文言實詞含義的能力。答案是 后面帶有賓語。其解釋為“捆綁”雖然體現了這一用法特點,但根據“有飛騎犯法,善才繩之”的句意,這里應解釋為“制裁”或懲治。 B項“勝”,根據文意應解釋為“能承受” ;C項的“恨”應解釋為“怨恨”, 因為解釋為

60、“遺憾”與上文“善才情不可容”的意思不合。D項的“請”,孤立地看,可以理解為“請求”,也可理解為“請允許我”,但由于變法應由高守決定,因而“請求”是正確的。第(2)題考查文言虛詞的用法,答案是B。句中的“因”和“乃”表示承接,意為“于是就”。這里它們的基本用法之一,在給出的例句中表現得較為典型。“僅”、“止”表示的意思極為常見,現代漢語還在用,都是表示“只是”的意思。第(3)題考“是”的指代意義,屬于現解實詞的含義,答案是C。“是”指代內容的核心是“殺” 。A、B、C三項均有此義,但由于這是在對話中的運用,因而應當指代C的內容。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 (3)題。李若水字清卿,洺州曲周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