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醫學常用肝功能指標都有哪些_第1頁
齊魯醫學常用肝功能指標都有哪些_第2頁
齊魯醫學常用肝功能指標都有哪些_第3頁
齊魯醫學常用肝功能指標都有哪些_第4頁
齊魯醫學常用肝功能指標都有哪些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精品醫學文檔 精品醫學文檔 PAGE 5精品醫學文檔 常用肝功能指標(1)反映肝細胞蛋白合成代謝功能的指標:總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膽堿酯酶(CHE)、凝血酶原時間(PT)。由于它們都是由肝臟合成的,一旦肝臟合成功能下降,以上指標在血液中濃度隨之降低,其降低程度與肝臟合成功能損害程度呈正相關。 (2)反映肝細胞有無受損及嚴重程度的指標:谷丙轉氨酶ALT(GPT)、谷草轉氨酶AST(GOT)、腺苷脫氨酶(ADA)、膽堿酯酶(CHE)、乳酸脫氫酶(LDH)等。以上各項酶在肝細胞中均有存在,當肝細胞膜受損或細胞壞死時,這些酶進入血清便增多。通過測定血清或血漿中酶的活性,即

2、可反映肝細胞受損情況及損傷程度。 (3)反映肝臟膽排泄、分泌及解毒功能的指標:總膽紅素(TBIL)、直接膽紅素(DBIL)、總膽酸(TBA)、血氨(NH3)。肝細胞損害時,其排泄、分泌、運輸及解毒功能出現障礙,造成血液中TBIL、DBIL、TBA和NH3濃度升高。 (4)對診斷膽汁淤積指示酶(包括同工酶)有幫助的酶指標有:堿性磷酸酶(ALP);r谷氨酸轉肽酶(GGT)、5核苷酸酶(5NT)等,以AKP及GT應用較多。這些酶在肝內膽管上皮層的濃度較高。當上皮層受損及膽管內壓力增高時,便有這些酶增多進入血清中。 (5)反映肝臟間質成分增生(肝纖維化和肝硬化)的指標:膠原或其末端多肽型前膠原氨基端肽

3、(PP)、型原膠原(PC)、型膠原C端原肽(/PC);糖蛋白層黏蛋白(LN);蛋白聚糖透明質酸(HA)。 (6)對肝腫瘤診斷有意義的血清標志物:甲胎蛋白(AFP)。 HYPERLINK /276/ t _blank 肝功能指標及其臨床意義(一) HYPERLINK /276/ t _blank 肝功能異常的原因很多,不要把 HYPERLINK /276/ t _blank 肝功能異常都認為是病毒性肝炎。引起 HYPERLINK /276/ t _blank 肝功能異常的原因有: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寄生蟲病、藥物性肝損害、其他內科疾病等引起的肝功損害。當然,一旦化驗結果提示肝功異常,需要重視

4、并仔細檢查 HYPERLINK /276/ t _blank 肝功能異常的原因。下面介紹常見的 HYPERLINK /276/ t _blank 肝功能化驗指標及其臨床意義。一、 HYPERLINK /273/ t _blank 肝臟血清酶學的檢測指標(一) HYPERLINK /285/ t _blank 轉氨酶 HYPERLINK /285/ t _blank 轉氨酶又稱氨基轉移酶。臨床最常用的是丙氨酸 HYPERLINK /285/ t _blank 轉氨酶(ALT)和門冬氨酸 HYPERLINK /285/ t _blank 轉氨酶(AST),它們的正常值由于各 HYPERLINK /

5、7/ t _blank 醫院檢測方法不同而有差別。血清 HYPERLINK /285/ t _blank 轉氨酶活性降低的臨床意義不大,具有臨床意義是酶活性升高。各種 HYPERLINK /273/ t _blank 肝臟疾病病人和一些肝外疾病病人,其血清 HYPERLINK /285/ t _blank 轉氨酶活性均可升高。ALT活性增高提示肝細胞破壞、細胞膜通透性增強;AST活性增高常提示線粒體損傷。二者是監測病毒性肝炎的敏感指標。常在臨床 HYPERLINK /273/ t _blank 癥狀出現之前血清 HYPERLINK /285/ t _blank 轉氨酶活性已經增高,故檢測ALT

6、、AST可以發現早期的急性肝炎和隱性肝炎病毒感染,是目前診斷肝病應用最普遍的酶學檢查項目。血清 HYPERLINK /285/ t _blank 轉氨酶活性的高低與肝細胞受損的程度一致,故有助于病情估計、療效觀察和預后判斷:ALT顯著增高,見于各種肝炎急性期、藥物性肝損害;中度增高,見于肝癌、 HYPERLINK /73/ t _blank 肝硬化、慢性肝炎、酒精性肝病及心肌梗死;輕度增高,見于 HYPERLINK /71/ t _blank 脂肪肝、阻塞性黃疸及膽道炎癥。AST顯著增高,可見于心肌梗死急性發作、各種嚴重的病毒性肝炎、藥物性肝損害及酒精性肝病;中度升高,見于肝癌、 HYPERL

7、INK /73/ t _blank 肝硬化、慢性肝炎、心肌炎;輕度升高,可見于輕度慢性肝炎。患有重型肝炎時,若出現膽紅素迅速升高, HYPERLINK /285/ t _blank 轉氨酶反而下降,稱為酶膽分離,提示預后不良。血清 HYPERLINK /285/ t _blank 轉氨酶活性測定反映肝細胞損害及其程度,對肝病的病因鑒別診斷意義不大。ALT存在于肝細胞胞漿水溶性部分,AST存在于細胞漿水溶性部分及線粒體中。肝細胞損害嚴重者,AST不僅胞漿中的酶釋放出來,而且線粒體中的酶也釋放出來,故測定AST/ALT比值可用于判斷肝細胞損害程度和肝病類型。急性肝炎或輕型慢性肝炎病人,ALTAST

8、;酒精性肝病、重型肝炎病人通常ASTALT。(二)血清腺苷脫氨酶(AD)主要存在于肝細胞胞漿水溶性部分,是嘌呤核苷酸循環中一種重要的酶,在核酸代謝中有重要意義。1正常值。正常人的AD活性為5.3-20.1國際單位/升,平均值為14.6國際單位/升。2臨床意義。判斷急性肝炎恢復情況。急性肝炎病人AD與ALT一樣,常早期升高,但幅度不及ALT。ALT恢復正常而AD持續升高的病人常易復發或易遷延為慢性肝炎。故測定AD較ALT能正確反映急性肝為病人的恢復情況。協助診斷慢性肝病。AD活性在慢性肝病中普遍升高。鑒別黃疸。AD在阻塞性黃疸病人很少升高,即使升高也屬輕度;而在肝細胞性黃疸時普遍升高。(三)血清

9、乳酸脫氫酶(LDH)一般LDH總活性為100-300單位,平均為18510.9單位。任何原因引起的肝細胞損害均可引起血清LDH活性增高。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活動期病人,LDH活性常顯著增高。其臨床意義與ALT、AST一致。肝炎恢復期,LDH為最早恢復正常的血清酶。如LDH活性持續升高或反復波動,常提示有某種并發癥的存在。 HYPERLINK /73/ t _blank 肝硬化病人若病程中LDH活性增強,應懷疑并發肝癌。測定血清LDH總活性對肝病診斷缺乏特異性,而LDH同工酶則有相對的組織特異性,LDH1在心肌細胞分布最多,LDH5在肝細胞含量最多。因此,對肝病病人測定LDH同工酶比測定LDH總活

10、性有更大的臨床意義。慢性肝炎和 HYPERLINK /73/ t _blank 肝硬化病人,其他 HYPERLINK /276/ t _blank 肝功能指標正常而僅LDH5升高,提示部分病人LDH5測定比其他 HYPERLINK /276/ t _blank 肝功能試驗敏感,且隨著病情加重,LDH5也隨之增高。(四)血清膽堿酯酶(CHE)用比色法測定其正常值為30-80單位/毫升。肝病病人血清膽堿酯酶活力降低,主要是由于肝細胞損害后此酶合成減少,是反映 HYPERLINK /273/ t _blank 肝臟貯備功能較敏感的指標。急性病毒性肝炎病人血清CHE降低與病情嚴重程度有關,與黃疸嚴重程

11、度不一定平行。若CEH活性持續降低,常提示預后不良。輕型慢性肝炎病人此酶活性變化不大。慢性活動性肝炎病人此酶與急性肝炎病人相似。 HYPERLINK /73/ t _blank 肝硬化病人若處于代償期,血清CHE多為正常;若處于失代償期,則血清CHE活力明顯下降。重型肝炎病人血清CHE明顯下降,其降低程度與血清白蛋白大致相似,且多呈持續性降低;梗阻性黃疸病人,血清CHE正常,若伴有膽汁性 HYPERLINK /73/ t _blank 肝硬化則此酶活力降低。(五)血清堿性磷酸酶(AKP,ALP)是一組催化磷酸單酯水解的酶類,廣泛分布于各組織中,膽管上皮細胞含量最多。其正常值依測定方法不同而各異

12、。臨床意義如下:1鑒別肝細胞性黃疸和阻塞性黃疸。一般阻塞性黃疸AKP升高較肝細胞性黃疸為高。2協助診斷肝內浸潤性或占位性病變。在原發性肝癌及轉移性肝癌病人,AKP常常升高。而在無黃疸病人,如發現AKP異常升高,需高度警惕肝內占位性病變;也可能為無黃疸型膽系疾病,如膽囊炎、膽石癥及膽道不全梗阻。3協助判斷肝病病人預后。在嚴重肝病病人,膽紅素逐漸升高,而AKP不斷下降,提示肝細胞損害嚴重。(六)-谷氨酰轉移酶(-GT)正常人血清中-GT主要來自于 HYPERLINK /273/ t _blank 肝臟,正常值0-40單位/升(重氮試劑法)、0-50單位/升(對硝基苯胺法)。臨床意義如下:1判斷血清

13、中升高的AKP來自于 HYPERLINK /273/ t _blank 肝臟還是骨骼,患有骨骼疾病時-GT正常。2急性肝炎病人的-GT恢復較ALT為遲;如它持續升高,提示為慢性肝病。3若慢性肝炎病人的-GT長期升高,提示肝細胞有壞死。4有阻塞性黃疸時,-GT常明顯增高,尤以惡性梗阻性明顯。-GT有4種同工酶,有肝實質病變時-GT1升高,患原發性肝癌則-GT2增高。(七)血清亮氨酸氨基肽酶(LAP)廣泛分布于人體各組織,以肝、胰、膽、腎、小腸及子宮肌層含量較豐富。正常人LAP活性為15-50國際單位/毫升。臨床意義如下:有阻塞性黃疸以及肝實質細胞受損害者,LAP均升高。與AKP意義相同,主要用于

14、判斷膽管阻塞和肝內占位性病變,但在患有骨骼疾病時AKP升高而LAP不增高。(八)血清5核苷酸酶(5N)是一種特殊的磷酸酯水解酶,僅作用于5磷酸單核苷酸,正常人血清5N活性為2-15國際單位/升。肝膽疾病病人的血清5N活性升高,但骨骼疾病病人不升高,故對肝膽疾病的診斷價值比ALP高。正常妊娠者的5N活性亦升高,對此應加以鑒別。常見的 HYPERLINK /276/ t _blank 肝功能化驗指標及其臨床意義(二)二、 HYPERLINK /273/ t _blank 肝臟膽紅素代謝的檢測指標(一)血清一分鐘膽紅素測定所測定的是血清中的結合膽紅素,即直接膽紅素,正常值:一分鐘膽紅素1.71 7.

15、0微摩爾/升,總膽紅素為1.71-17.1微摩爾/升。臨床意義如下:1診斷非結合膽紅素升高的疾病。如新生兒生理性黃疸、惡性貧血和鉛中毒等。此類黃疸病人的血清總膽紅素濃度增高,一分鐘膽紅素濃度基本正常,SB/TB(直接膽紅素/間接膽紅素)比值小于20%。而在肝細胞性黃疸和阻塞性黃疸者,一分鐘膽紅素所占比例常40%-60%以上,故有助于診斷以血清非結合膽紅素增高為特征的疾病。2早期診斷某些肝膽疾病。有時血清一分鐘膽紅素升高(7.0微摩爾/升),而總膽紅素正常,可見于病毒性肝炎黃疸前期病人或無黃疸型肝炎、代償期 HYPERLINK /73/ t _blank 肝硬化、膽道部分阻塞和肝癌病人。有些病人

16、在總膽紅素恢復正常后,一分鐘膽紅素仍可持續增高。3協助鑒別診斷肝細胞性黃疸和阻塞性黃疸。肝細胞性黃疸者,一分鐘膽紅素在總膽紅素所占比例低于阻塞性黃疸病人,在鑒別診斷時有一定參考價值。一般來講,SB/TB為40%-60%,常提示肝細胞性黃疸;SB/TB大于70%,常提示阻塞性黃疸。(二)血清總膽紅素測定(TB)正常值為1.71-17.1微摩爾/升。一般認為大于20.5微摩爾/升有以下臨床意義:1用于判斷肝細胞損害程度和判斷預后。血清膽紅素測定是了解肝細胞壞死程度的一個靈敏指標。膽紅素濃度明顯升高者常反映有較嚴重的肝細胞損害。總膽紅素定量長期異常,則提示有轉為慢性肝炎的可能;如黃疸短期內急驟加重,

17、則表示病情危重,需住院治療,密切觀察病情。肝細胞損害常表現為膽紅素升高,但也不全如此。如暴發型肝炎病人,血清膽紅素可僅輕度升高,極少數亞急性肝炎病例可無黃疸出現;膽汁淤積性肝炎病人,血清膽紅素可甚高而肝細胞受累較輕。2了解病人有無黃疸及黃疸程度、演變過程。病人臨床表現有黃疸時,其血清膽紅素均增高,測定血清膽紅素和結合膽紅素可幫助判斷黃疸的類型。3由于 HYPERLINK /273/ t _blank 肝臟處理膽紅素的潛力很大,且影響因素很多,因此仍不是 HYPERLINK /276/ t _blank 肝功能異常的敏感指標,也不能準確反映 HYPERLINK /273/ t _blank 肝臟

18、損害程度。(三)尿膽紅素定性試驗正常時為陰性。如為陽性有以下臨床意義:1懷疑有黃疸的病例,本試驗可立即得到結果,是快速、簡便的肝膽疾病篩選檢查。2急性病毒性肝炎或中毒性肝炎的病人,在血清膽紅素甚至一分鐘膽紅素升高前,尿中即可查到膽紅素,比尿膽原還早,故可用于早期診斷。在肝炎恢復期病人,尿膽紅素可在黃疸完全消退前即消失,有助于預后的判斷。3如果血清膽紅素增高,但是尿中膽紅素陰性,提示為高非結合膽紅素血癥,因為只有結合膽紅素才能經尿排出。臨床多見于溶血性疾病及一些先天性遺傳性疾病。4溶血性黃疸病人,尿膽紅素呈陰性反應;阻塞性黃疸病人尿膽紅素陽性;肝細胞性黃疸病人亦呈陽性反應。(四)尿液尿膽原測定正

19、常人尿中僅含有少量尿膽原,定量測定約1-4毫克/24小時。尿膽原含量超過正常見于肝實質性損害。如為急性黃疸型肝炎黃疸前期病人,由于 HYPERLINK /276/ t _blank 肝功能障礙, HYPERLINK /273/ t _blank 肝臟不能及時利用尿膽原,故尿內尿膽原明顯增加;完全梗阻性黃疸病人,由于膽汁向腸道排出減少,尿膽原合成減少,故尿中尿膽原含量減少甚至消失;在黃疸消退以后, HYPERLINK /276/ t _blank 肝功能仍有障礙者,尿內尿膽原又復增加,并隨 HYPERLINK /276/ t _blank 肝功能好轉而起伏。無黃疸型肝炎、 HYPERLINK /

20、73/ t _blank 肝硬化和溶血性黃疸者,尿膽原亦常增加。梗阻性黃疸者尿內尿膽原持續陰性,提示為惡性膽道梗阻。一般認為,尿內尿膽原測定反映肝實質損害,而膽道梗阻病人內尿膽原減少或消失。三、 HYPERLINK /273/ t _blank 肝臟蛋白質代謝的檢測指標(一)總蛋白(TP)、白蛋白(A)、球蛋白(G)正常值為TP60-80克/升、A35-50克/升、G20-30克/升。臨床意義如下:1急性肝炎、輕型慢性肝炎病人的血清總蛋白量一般無顯著變化。合并有營養不良時,白蛋白與球蛋白發生相反的變化。總蛋白濃度視二者比例不同,可升高或降低。 HYPERLINK /73/ t _blank 肝

21、硬化病人球蛋白升高,白蛋白明顯降低,總蛋白降低,提示預后不良。2病毒性肝炎病人的白蛋白多為正常,其白蛋白降低的程度與肝炎病情程度相平行。肝硬變、慢性肝炎、長期阻塞性黃疸病人白蛋白均可降低。監測血清白蛋白濃度的變化,是估計預后的良好指標。3慢性肝炎病人的球蛋白增加,主要是球蛋白增高,球蛋白稍降低,球蛋白則高低不定。4白蛋白與球蛋白比值A/G。正常人A/G為1.5-2.5/1。 HYPERLINK /73/ t _blank 肝硬化病人的A/G比值幾乎均降低,尤以有黃疸的 HYPERLINK /73/ t _blank 肝硬化者更明顯。肝外膽道阻塞者,A/G比值降低與急性肝炎者大致相似。重癥 HY

22、PERLINK /73/ t _blank 肝硬化者,尤其是有腹水者,白蛋白顯著降低而球蛋白顯著增高者,A/G比值甚至倒置,是判斷預后有價值的指標。(二)血清蛋白電泳由于蛋白質是兩性物質,在不同酸堿度的溶液中帶有不同的電荷,在電場中可作速度、方向不同的移動。參考值白蛋白0.54-0.73,1球蛋白0.03-0.05,2球蛋白0.06-0.10,球蛋白0.05-0.11,球蛋白0.12-0.20。臨床意義如下:1白蛋白。由 HYPERLINK /273/ t _blank 肝臟合成,每日約合成11-14.7克。肝細胞受損害時,白蛋白合成及其在細胞內的運輸和釋放均可發生障礙,而分解代謝受影響較少,

23、故血清中白蛋白含量減少。急性肝炎病人,白蛋白輕或中度減少,但在亞急性肝壞死、慢性肝炎、 HYPERLINK /73/ t _blank 肝硬化病人,白蛋白可明顯降低,其減少程度與疾病嚴重程度常呈正相關。故對肝炎病人,白蛋白可作為判斷肝炎嚴重程度的依據和作為判斷預后惡劣的指標。21球蛋白。肝細胞嚴重壞死和 HYPERLINK /73/ t _blank 肝硬化病人,1球蛋白減少,故測定1球蛋白對于判斷肝病的嚴重程度和預后有參考價值。32球蛋白。病毒性肝炎病人初期,2球蛋白多為正常,以后可逐漸增加;但肝細胞嚴重受損害時,常減少。失代償期 HYPERLINK /73/ t _blank 肝硬化病人,

24、2球蛋白多數降低。4球蛋白。肝細胞嚴重受損害者,球蛋白明顯降低,如進行性降低提示預后不良。球蛋白升高常提示有膽汁淤積。5球蛋白。急性病毒性肝炎及輕型慢性肝炎病人多數正常,慢性活動性肝炎及 HYPERLINK /73/ t _blank 肝硬化者明顯升高,故血清球蛋白對判斷病人的嚴重程度及預后有指導意義。(三)其他一些血清蛋白質檢測為了判斷肝實質損害程度,可選用前白蛋白、運鐵蛋白、結合球蛋白、運血紅素蛋白等作為指標。血清蛋白質降低越明顯,說明 HYPERLINK /273/ t _blank 肝臟損害越重。對急性肝損害病人,可選用白蛋白、前白蛋白、運血紅素蛋白、結合珠蛋白、運鐵蛋白等作為指標,如

25、恢復正常,為預后良好的標志;對慢性肝炎病人,可判斷是否為活動期,若結合珠蛋白、運血紅素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降低,提示有活動性病變存在。(四)血氨的測定氨主要來自腸道的尿素氮及食物蛋白質分解,腎臟谷氨酰胺和骨骼肌中腺甘酸分解產生。氨的主要清除途徑是經過 HYPERLINK /273/ t _blank 肝臟鳥氨酸循環合成尿素。因此,測定血氨的濃度,可用于估計肝病病人 HYPERLINK /273/ t _blank 肝臟損害程度及其預后。 HYPERLINK /273/ t _blank 肝臟受損越重,代謝氨的能力越差,血氨濃度越高。急性肝炎病人血氨正常或僅輕度增高;重型肝炎病人以及 HYPE

26、RLINK /73/ t _blank 肝硬化病人,血氨可明顯增高,是肝昏迷的原因之一。(五)血漿游離氨基酸的測定 HYPERLINK /273/ t _blank 肝臟是體內氨基酸代謝的重要場所,門靜脈內的氨基酸在肝內主要經脫氨基和轉氨基的作用,使游離氨進一步合成為尿素,其他大部分進入體循環,即成為血漿氨基酸。包括支鏈氨基酸(BCAA):亮氨酸、異亮氨酸、纈氨酸;芳香族氨基酸(AAA):酪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正常的支、芳比值3-3.5/1。肝炎病人常有血漿氨基酸代謝紊亂,支、芳比值下降。故認為測定肝病病人血漿基酸及支、芳比值有助于了解肝細胞的功能和(或)肝細胞的壞死程度,并可借以判斷預后和指導治療。四、 HYPERLINK /273/ t _blank 肝臟脂肪代謝的檢測指標(一)血清膽固醇測定血液中的膽固醇主要是由 HYPERLINK /273/ t _blank 肝臟合成,為游離膽固醇和膽固醇酯。正常人血清膽固醇含量為3.38-5.72毫摩爾/升,膽固醇酯約2.34-3.38毫摩爾/升。臨床意義如下:1阻塞性黃疸病人的血清膽固醇量升高,主要是游離膽固醇升高而膽固醇酯常正常,如并發肝細胞損害,則膽固醇酯絕對量也降低。慢性膽道阻塞者膽固醇升高較急性膽道阻塞者更為明顯。2急性肝炎及輕型慢性肝炎病人血清膽固醇多數正常,嚴重肝細胞壞死及 HYPERLIN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