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文學概論_第1頁
元代文學概論_第2頁
元代文學概論_第3頁
元代文學概論_第4頁
元代文學概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元 代 文 學1 唐代僅有歌舞劇及滑稽劇,至宋金二代而始有純粹演故事之劇,故雖謂真正之戲劇起于宋代,無不可也。然宋金演劇之結構,雖略如上,而其本則無一存,故當日已有代言體之戲曲否,已不可知。而論真正之戲曲,不 能不從元雜劇始也。 王國維宋元戲曲史2元代文學概說一、元朝的斷限、享國年。如果自蒙古王朝滅金,統一北方算起,到惠宗妥歡帖木兒至正二十八年(1368),明兵攻下大都,元室北遷,統一的元王朝宣告滅亡為止,計有一百三十四年。、享國年。如果自世祖忽必烈至元八年(1271)改國號為“大元”算起,則為九十七年。、享國年。如果自至元十三年(1276)元軍占領臨安,宋室投降,元王朝統一全國算起,只有九十

2、二年。3二、元朝歷史發展的三個階段第一階段(1206 1234 ) :大蒙古國滅金。第二階段(12341276) :滅金占領臨安。 第三階段(12761368) :占領臨安退出大都。通常所說的元代文學,主要是指后兩個階段的一百三十多年間,包括各民族人士用漢語從事的文學創作。4三、元代文學的分期元代文學的發展,大致可以仁宗愛育黎拔力八達延祐年間為界,分作前后兩期。前期:雜劇趨向鼎盛。詩歌中出現的新變“宗唐得古”風氣在前期形成。后期:雜劇漸趨衰微。詩歌后期繼續發展而越顯后勁。散文益發重視經世致用。5周易乾乾:元、亨、利、貞。卦辭初九,潛龍勿用。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

3、厲無咎。九四,或躍在淵,無咎。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上九,亢龍有悔。用九,見群龍無首,吉。彖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貞。首出庶物,萬國咸寧。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爻辭6四、若干歷史地理文化背景:1、元朝的疆域和交通 元史地理志: “北逾陰山,西極流沙,東盡遼左,南越海表” 統治范圍到達中亞,西亞、東歐及俄羅斯,建立了欽察汗、伊利汗,察合臺汗等汗國,并征服過東亞、南亞諸國。蒙古的興起、元朝的建立,是影響世界歷史的一件大事。 中國同歐洲、中亞、東南亞的交通極其便利,中外交往非常活躍。中國

4、的印刷術、火藥、造紙術、指南針,都是在元代傳入歐洲的。而遍布全國的驛站,東南沿海航道的開辟,都促進了地區之間物資與文化的交流。著名的黃道婆把海南的植棉和棉紡技術引進松江,即與便利的海道有關。 782、多民族融合 蒙古民族:成吉思汗統十諸部后,具有不同特征的各部草原牧民,逐漸形成共同以蒙古為名,并一致使用蒙古語的蒙古民族。 回族:從中亞、西亞來到我國內地的許多民族,由于共同信奉伊斯蘭教,逐漸形成回族。 維族:(畏吾兒)等西北民族是蒙古統治的主要助力,不少上層人物居于政權的上層,并且具有很高的漢文化修養。 藏族:一二四四年西藏薩班攜八思巴、恰那前赴涼州,一二四七年與闊端太子商妥了烏新藏歸順蒙古的條

5、件,并發回了有名的致烏斯藏納里的僧俗首領的信。西藏從此成為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元朝在西藏設立了十三個萬戶府。藏族成為中國民族大家庭的一員。 西南地區民族:元世祖忽必烈平大理國和設置云南行省,奠定西南郡縣的版圖,對西南地區民族的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東北女真:元朝對東北女真采取設官牧民,隨俗而治的辦法,鼓勵開荒屯田,加強和內地的聯系,也促進了女真地區社會經濟的發展。當時回教世界通行的語言是波斯語,故元朝官方使用的文字是漢文、蒙古文、波斯文。所以,元代文化的多樣性是顯著的。94、元朝的商業 元統治者重視商業,早在成吉思汗時期,就一邊作戰,一邊派人保護商人貿易。所謂“元以功利誘天下”(方孝孺贈盧信

6、道序),即與中國傳統的“重農抑商”、“崇義黜利”的治國方針不同。終元之世,商人異?;钴S,張之翰議盜云: “觀南方歸附以來,負販之商,游手之輩,朝無擔石之儲,暮獲千金之利。”手工業的發展亦達到最佳歷史水準,據徐一夔織工對一文所載,在元末杭州,已出現一定規模的紡織作坊,傭工可自由來去。 馬可波羅行紀對杭州的繁華留下了充滿羨慕的描繪。10“京師(指杭州)城廣一百邁當,有石橋萬二千座,有浴室萬二千所,皆溫泉。婦人多嬌麗,望之若仙。國君侍從的男女數以千計,皆盛妝艷服,窮極奢侈。城中有湖(即西湖),周圍皆崇臺別館,貴族所居。臨岸多佛寺,湖心有二小渚,崇殿巍然,臨水望之如帝居,為士大夫飲宴之所,杯盤幾筵,極

7、奢麗,有時客集,多至百余輩。青樓盛多,皆靚妝艷飾,蘭麝薫人,貯以華屋,侍女如云,尤善諸藝,嫻習應對,見者傾倒,甚至醉生夢死,沉溺其中。故凡游京師者,謂之登天堂,歸后尤夢京師。” 此外,北方中原地區的涿州、真定、大同、汴梁、濟南、太原、平陽和南方的揚州、鎮江、建康、平江、杭州等城市經濟都十分活躍。而東南沿海的上海、澉浦、慶元、溫州、福州、泉州、廣州等都是對外貿易的通商口岸。 11 昆山的劉家港有“萬國碼頭”之稱,馬玉麟海舶行送趙克和任市舶提舉一詩極其生動的描繪了“蕃人泊舟”時碼頭上歡樂和繁忙的情景。 秦簡夫東堂老那樣以贊賞的態度刻畫富商的人生理想的作品。 王義山金少翁傳用擬人化手法刻畫金錢形象,

8、也絕少傳統道德的憤激情緒,倒流露出幾分羨慕的心理。 在元代,還有個別士大夫為商人寫傳記或碑銘。這些都是城市經濟發展、商人階層的社會地位有所提高的表現。 12對元代的評價一九二二年十二月北京大學國學季刊上發表的陳垣先生元西域人華化考的前四卷, 一九二七年燕京學報發表后四卷,其結論總論元文化中就曾論及元文化的總體評價問題: 蓋自遼金宋偏安后,南北隔絕者三百年,至元而門戶洞開,西北拓地數萬里,色目人雜居漠地無禁,所有中國之聲明文物,一旦盡發無遺。 故儒學、文學,均盛極一時。而論世者輕之,則以元享國不及百年,明人蔽于戰勝余威,輒視如無物,加以種族之見橫亙胸中,有時雜以嘲戲。 13一九九四年十一月二十八

9、日 中華讀書報載金克木先生元代的輝煌一文說: 秦、隋、元作為王朝都只有幾十年,所開創的制度卻是漢、唐、明、清的淵源和范本。大帝國是短命王朝的繼承人。秦、隋、元好比書的引言、概論。 金克木先生還指出,他所說的元代,指的是“從十三世紀到十四世紀的中國,以元為名。從金國末期到元亡,南宋后期包括在內” 。同時,他提出一個重要的問題:“元代恰好是西方文藝復興的前夕,元代作為中國近代文化的開創時代行不行? ”14四、元朝的統治及其“漢法”問題成吉思汗:滅金過程中,出現奴隸制剝削關系。 木華黎 :采取了爭取漢族地主武裝的招降政策,并把以劫掠奴隸、財物為目標的掠奪戰爭轉變為爭城奪地的占領戰爭。 窩闊臺 :耶律

10、楚材 :“以儒治國,以佛治心”。在燕京設立編修所,在平陽設立經籍所 金亡后第四年,實行第一次科試取士,即著名的“戊戌選”。 脫列哥那后 :排擠主張實行“漢法”的官員。 15忽必烈 :儒士幕僚集團:劉秉忠、張文謙、趙良弼、郝經、趙壁、王鶚、姚樞、許衡、竇默、商挺、李德輝和張德輝 江南地區:采用程鉅夫的建議,起用南方儒士為朝臣,如趙孟頫。 16五、 元代的儒士問題、中央朝廷規定的措施常常在一些地區不能貫徹。陶宗儀輟耕錄中說:“國朝儒者,自戊戌選試后,所在不務存恤,往往混為編氓。至于奉一札十行之書,崇學校、獎秀藝、正戶籍、免徭役,皆翰林學士高公智耀奏陳之力也?!备C闊臺即位后,問高智耀:“儒家何如巫醫

11、?”高回答說:“儒以綱常治天下,豈方技所得比?!?陸文圭墻東類稿廉訪使孫公墓志銘中說。至元有詔,蠲免身役,州縣奉行不虔,差徭如故”。17、民族歧視政策及權力分配不平等。至元二年(1265),忽必烈詔令“以蒙古人充各路達魯花赤,漢人充總管,回回人充同知,永為定制”。 “回回雖時盜國錢物,未若秀才(指儒臣)敢為反逆”。 在一個相當長的時間內,南人即使考中進士,不能為御史、為憲司官、為尚書,這種現象也必然在南方儒士中引起不滿。 18、元代的科舉時行時止。名額由四等人(蒙古、色目、漢人和南人)均分,實際上不利于人數眾多的漢族士子。元代還有兩舉不第,恩授教授、學正和山長之例,但又規定享恩授的漢人、南人的

12、年齡限在五十以上,而蒙古、色目人只限三十以上。19、元代的吏員出職制度在儒士中引起了不滿。王惲:“今天下之人,干祿無階,入仕無路,又以物情不齊,惡危而便安,不能皆入于農工商販,故三尺童子,乳臭未落,群入吏舍,弄筆無幾,顧而主書。重至于刑憲,細至于詞訟,生死屈直,高下與奪,紛紛籍籍,悉出于乳臭孺子之手,幾何不相胥而溺也。以至為縣為州為大府,門戶安榮,轉而上達,莫此便且速也。人烏得不樂而趨之。”(秋澗集吏解) 20余闕在楊君顯民詩集序:我國初有金宋,天下之人惟才是用之,無所專主,然用儒者為屬多也。自至元以下始浸用吏,雖執政大臣亦以吏為之,由是中州小民粗識字能治文書者,得入臺閣共筆札,累日積月,皆可

13、以致通顯,而中州之士見用者遂浸寡;況南方之地遠,士多不能自至于京師,其抱才缊者,又往往不屑為吏,故其見用者尤寡也。” 王冕曾試進士舉,不第,但當他聽說他的朋友李孝光要推薦他作府吏時,立即罵道:“吾有田可耕,有書可讀,肯朝夕抱案立庭下,備奴使哉?”21、仕進多岐的弊端與儒士的關系。姚燧牧庵集。送李茂卿序:“凡今入仕惟三途:一由宿衛,一由儒,一由吏” 許有壬:“科舉取士,豈不愈于通事、知印等出身者。今通事等天下凡三千三百二十五名,歲余四百五十六人。玉典赤、太醫、控鶴,皆入流品。又路吏及任子其途非一。今歲自四月至九月,自身補官受宣者七十二人,而科舉一歲僅三十余人?!?元史選舉志:“諸王、公主,寵以投

14、下,俾之保任” 22選舉志中又載:“而輿隸亦躋流品” 李繼本一山文集與董淶水書中記俗諺說:“生員不如百姓,百姓不如祗卒” 余闕說:“延祐中仁皇初設科目,亦有所不屑而甘自沒溺于山林之間者,不可勝道,是可惜也”“夫士惟不得用于世,則多致力于文字之間,以為不朽” 23六、 理學成為官學的經過、理學在宋代:始于宋代的理學,基本上是原有的正統儒學的發展,同時吸收了佛學和道教中的若干學說,是正統儒學的變種。北宋:是理學的形成時期,著名人物有周敦頤、張載、程顥和程頤等。南宋:是理學進一步發展時期,著名人物有胡宏、呂祖謙、朱熹、張栻和陸九淵等,其中朱熹成就最大,是理學的集大成者,有朱學之稱,同時陸九淵的學說也

15、有陸學之稱,朱學和陸學一直影響到后世,成為理學中的兩個主要流派。24“慶元學禁”:朱學在南宋寧宗慶元年初韓侂tu胄當國用事時期曾遭到打擊,被視為“偽學”,并一度被禁,史稱“慶元學禁”。朱熹也在理學受到禁錮和壓抑中去世。十多年后,理學又顯興盛。但終宋之世,理學始終沒有被封建政府 正式立為法定的官學。 25、理學在金代宋金南北對峙時代,理學在北方已有傳播,金史隱逸傳載杜時升“隱居嵩、洛山中,從學者甚眾,大抵以伊洛之學教人,自時升始”。又載高仲振“尤深易、皇極經世學”。曹子謙送梁仲文:濂溪回北流,伊洛開洪沅。學者有適從,披云見青天。我生雖多難,聞道早有緣。此外,從王若虛論語辨惑評論朱熹、張栻等人的注

16、釋、見解,可知南宋理學家的著作至遲在金末也已流入北方。但金代理學傳播影響不大。 26、理學在元代 趙復:“北方知有程朱之學,自復始” (元史趙復傳) 楊惟中、姚樞 在燕京建周子祠(周敦頤祠),并建太極書院。講授程、朱之學,學子一百多人。 姚樞:辭去燕京行臺郎中,攜家到輝州(今屬河南),刊經傳學,將所得程、朱著作授予許衡、郝經和劉因。竇默 :許衡 :元史吳澄傳載。“許文正公衡為祭酒,始以朱子小學等書授弟子”。這是朱學成為官學的先聲。 耶律有尚:在至元末年和大德年間三任國子祭酒,一遵許衡之舊。27仁宗初年,程朱理學正式成為官學:仁宗初年,正式舉行科舉,“明經”、“經疑”和“經義”考試都規定用朱熹注

17、。虞集:“群經、四書之說,自朱子折衷論定,學者傳之,我國家尊信共學,而講誦接受,必以是為則,而天下之學皆朱子之書”。(道園學古錄考亭書院重建文公祠堂記)又說:“而朱氏諸書,定為國是,學者尊信,無敢疑二?!?道園學古錄跋濟寧李璋所刻九經四書)。這就使程朱理學成為元代官方學術,“而曲學異說,悉罷黜之”,確立了理學的思想統治地位,一直延續到清代。在某種意義上說,元代定程朱理學為一尊,相似于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學,影響十分深遠。28、理學流派 北方學派:代表人物許衡 ,“朱子后一人” 。江右學派:代表人物吳澄 ,“南吳北許” 金華學派 :代表人物是金履祥、許謙。 “南北二許”。 “四方之士,以不及門為恥”(許白云先生文集行實 、理學對文學的影響對散文的影響:對詩歌的影響:對戲曲小說的影響: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