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提問的有效性”課堂觀察報告詳解_第1頁
“教師提問的有效性”課堂觀察報告詳解_第2頁
“教師提問的有效性”課堂觀察報告詳解_第3頁
“教師提問的有效性”課堂觀察報告詳解_第4頁
“教師提問的有效性”課堂觀察報告詳解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教師提問的有效性”課堂觀察報告白合中心學校 康碧英一、背景描述課堂觀察作 為研究 課堂的最基本、也較為 微觀的科學方法,其 實質 是改善教學研究方式,提高 課 堂教學效益和提升教 師 的 專業 品 質 ,我校 語文、數學教研組在本期的研訓 活 動中引入 課 堂 觀 察技 術 ,是一次 嘗試 ,意在原來 觀課議課 的基礎 上,適當提高 觀課 的技 術 性,增 強議課 的 實 效性,其最 終目 標 是引 領 全體教 師 能自 覺 運用 課 堂 觀 察的技 術 方法,從自身的 專業 角度出 發 , 對 自己感 興 趣的 課 堂教學的某個維 度等進 行 較為深入地關注、研究,以深化對課堂教學的 認

2、識 ,在比 較、分析、反思中完善、改進 自身的 課 堂,并 為 他人 課 堂的完善、改進提供技 術支撐。在本期的 語數公開 課中,本人根據教研組的安排就 “教師 提 問 的有效性 ” 這 一 課題進 行了 專項觀 察,提供 觀 察 現場的有高年 級語 文 2 節 ,低年 級語 文 2 節 ,低年 級 數學四 節 ,這 八 節課 分屬四個 課題 。(這 也是本期我校研訓 工作的一 項 改進 采用同 課異構的形式, 讓 采用常 規觀課議課方式的教師 也 換 一個角度,在議課時 更多地運用比 較的方法來思考、判斷,通 過對 比 進 一步 對 教材研 讀、教學處理、目標定位與把握、課 堂 組織等方面有

3、更深刻、更全面的認識) 。二、問題統計在進入觀察角色之前,本人認真學 習了觀課議課問題診斷與解決一書 ,通 過 研 討 ,并 結 合以往 觀課議課 的 經驗 , 從 問題 的意 義類 型角度,將 課 堂提 問歸納為 以下幾 類 :1、常規 管理性 問題 :包括教學 組織問題 ; 對 學生學 習態 度、情感的評價 問題 和非知 識 性的 環節過 渡 問題。(1)教學組織問題 :如 “這 一小 組 完成了 嗎 ?你 們 準 備 好了 嗎 ?等(2) 對 學 習態度、情感的引導評價 問題 : 讀書 聲音要怎 樣啊? 對聽的同學提個什么要求?等。(3)非知識 性 環節過 渡 問題 : 誰 來回答 這

4、個 問題 ?喊一喊角的名字好不好?2、判斷性問題:他 說 的 對嗎 ?是不是 這樣 ?會不會 讀 ?3、識記性 問題 :哪里有角?什么角?十位上的 4 表示?4、理解性問題:作者是如何表達這 個 觀 點的? 這 兩個“ 4一” 樣 大 嗎 ? 為 什么?5、發散性 問題 ? 還 有不同的想法嗎 ?你喜 歡 哪一句?為 什么呢?6、無關性問題(低效、無效):同不同意?好不好?是吧?記 住了 嗎 ?整理 結 果如下: 師數 據 問題A ABCDEFGH合計個 數百分 比個 數百分 比個 數百分 比個 數百分 比個 數百分 比個 數百分 比個 數百分 比個 數百分 比平均百分 比常規 管理 性151

5、8.52327.12428.23033.792558.82125.61113.617.2523.2判斷 性1923.52529.42630.62123.6513.91017.51518.31619.817.1323.0識記 性2227.217201821.21617.912.8915.82834.12227.216.1622.3理解 性2429.61315.31011.81213.51541.72136.81315.91214.81520.1發散 性000033.544.5513.9915.833.744.97.54.7無關 性(低 效、 無效)11.278.244.766.712.735.3

6、22.41214.84.56合計818585893647828174.5三、結果分析A 、B、C、 D四 節 為 低年 級 數 學,E、F兩節為高年級語文,G、H兩節為低年級語文。(一課堂問題數量分析。1、低年級的課堂問題密集度大,且時段(每10分鐘為1時段)分布較均勻,經整理后每個 時段約為20個問題,這些 問題指向清楚,目的單一,難度較低,句式簡單,反映由低年 級課堂的教學特點:一方面,學生由于年 紀小,語言分析表達 能力 處 于起步階 段,將一個知識 點分解成若干個小 問題 ,有利于學生 對問題作出清晰明確的判斷、分析,并迅速作出反應 ;另一方面,低年級 的學生有意注意時間 短,自控能力

7、差,同 時 也正是他 們 的學 習習慣 的形成期,教師 通 過問題 來引起學生注意,通過問題 來引 領學生形成坐、寫、說、聽各方面習慣 ,通 過問題來激勵、評 價學生,培養他們 的 興 趣,由此 導 致低年 級課 堂常規 管理性問題 多, 課 堂 問題總 數量地多的 結 果,符合低年 級 的 課堂特點。2、數學課 堂的 問題 密集度比 語 文 課堂高。這也符合 課 程本身的特點, 語 文 課 堂中教 師 與學生藉文本這 一平臺展開對話 與交流,文本的客體地位相 對 獨立,教 師 通 過對 文本的解剖和再 處 理,把引 導 學生走入文本,從文本學 習 中吸取知 識 ,發 展思 維 , 長進 能力

8、,增 強 情感的 過 程分拆成一個個的 問題階 梯,學生在拾階 而上的 歷 程中必然要一次次地走進 文本,在一遍又一遍的朗 讀 中 尋找、比照,思考、建構,由此,課堂上學生有更多的自己 閱讀 的 時 空,教 師 提 問 數量相 對要少些。而數學 課 堂中 師 生的 對話 與交流是聚焦于某一個知 識點的,文本、內容通過教 師 再 處 理后,分散 貫 穿在全 課 的始終,學生從感知、了解到理解、應 用的 過程即是答疑、釋疑、質 疑的 問題 引思 過 程;教 師對 教材的 處 理, 對 目 標 的落 實 , 對課 堂的個性化解讀 均 蘊 含在一個個 問題 之中,因此,數學 課堂提 問、答問 的 過

9、程即是學生的意義 建構過 程,問題 數量多是必要的,合理的,符合學生數學學 習的特點。(二) 課 堂 問題類 型分析1、數據統計表明:與知 識 學 習 有關的四 類問題 中,判斷性 問題 , 識記 性 問題、理解性問題 三 類問題 所占比例 較 重且較 均衡, 發 散性 問題 偏少,反映出我們 的 課 堂目 標 指向明確,重 視 學生知 識 的學 習 和技能的 獲 取,重 視調動 學生的 認 知與經驗積累參與到新知的構建中來。結合數據和 觀 察 現場實錄分析,判斷性 問題 偏多,包括對 他人的評 價判斷,對 知 識 本身的判斷、對 自身 認 知程度的判斷,而其中有不少是無意義重復、判斷,比如:

10、 “你們 同意 嗎? ”“這樣 是吧? ” 。從中透露出的信息是我們 老 師 重 視 學生的主體意識 ,重 視 學生的 認 知感受,重 視 通 過評 價來激 發 學生的學 習熱 情,把 “以以學生 為本 ”這一理念在提 問這 一細節 上體 現 出來,同 時也反映出提問 的隨意性很大, 問題 的 邏輯 性不 強 , 進 一步折射出老師們在 備課時對課堂 問題設計這一 環節 重 視 不 夠 (包括知 識 學 習的 遞進 性 問題、學習態度情感培養的 評 價性 問題等) 。發 散性 問題 是培養學生良好的思 維 品 質 和 創 新意 識 的一個力點,也是課 堂生成的一個重要窗口,發 散性 問題過 少

11、是 課 堂缺少生機活力, 課 堂內涵不 夠 的重要原因, 這 一方面說 明我 們 的 課 堂開放理念不 夠 ,尤其是公開課 上,教 師 在 設計 教學 時 是按 環節 走的, 環環 相扣,擔心因開放而誤時誤 事,由此表 現 出的 課 堂 問題 聚 斂 多 發散少。深入分析這一 現 象,我 們發現 開放性 問題 仍然可以 預設 ,可以在 備課時 予以充分地 預見 , 這 種 預設 是建立在教師對 教學內容的準確把握, 對學生 認 知基 礎、認 知方式的深入了解基礎 上的,開放教材和學生之 間 的 這 一片廣 闊 的 時 空會 讓課堂有更多的精彩。另一方面,把以 “學生 為本,以學生的 發展為本”

12、這一課程理念落實 到 課 堂上,不 僅 要求我 們要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關注學生 “學了什么 ” ,學得怎“ 樣 ” , 而且更要關注學生是“怎 樣 學的 ” , 讓 學生參與知 識的形成、發展, 發現過 程, 轉變學生的學 習 方式, 讓 學生自 覺 地走上自主探究之路, 這 才是 體現 “以生 為 本”這一理念的重中之重, 這是我 們老師教學 觀念上的化 繭為 蝶的 轉變 ,有些困 難 ,但我 們 可以從 問題 開始,從 轉變 學生的思 維 方式,思 維態 度開始,在 課 堂上多 問 幾個發 散性 問題 ,如 “誰有不同的想法、做法?”“ 你是怎么理解的?”“ 還 有 別 的方

13、法 嗎 ? ”“誰 有不同的意見 ? ”“ 你 發現 了什么 ”等等。第三,此次基礎教育 課 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目 標 是培養學生的 創 新意 識、創新精神、創新能力。錢 學森之 問 再次激起全社會 對創 新教育的關注,作為 我 們這些基 礎 教育的一 線教 師 , 應該 要有 “舍我其 誰 ” 的使命意識 ,切 實 擔當起 這 一責任,把培養學生的 創 新意 識、創 新能力落 實 在教育教學 過 程中,體 現 在我 們 的 課 堂上,腳步可以小些,但行動不能沒有。同 樣 可以從 問題 開始,從培養學生的 發 散思 維、求異思維、逆向思 維開始。數據 統計 中的無關性 問題包括低效、無效問題 ,

14、無意 義重復 問題 三類。一是很多情況下的 “對不對? ” “、 好不好? ”“是吧? ”這類問題 是低效甚至無效的,這 同反映出我們 的提問 隨意性很大,不 講 究 問題質 量的 現象。二是問題過難 ,超越了學生的 理解程度,而讓 學生無法作答;如一年 級語 文 課堂中 “仿佛 ”什么意思?三是 問題 指向歧 義 , 導致學生的回答偏離目 標 ,如 “這兩鳥 蛋哪兒來的?” ,教 師 的意思是 “小明從樹上取下來” ,而學生回答卻是“鳥媽媽 生出來的 ”。四是問題錯誤。 “投 ”的右 邊像個什么?等。問題 是一把 “雙刃 劍”, 問得好,能 “問”出學生的激情、問 “出思維 的靈動 ,“問

15、出 ”課堂的精彩。問題語言的科學性、準確性是 問題質 量的第一要素,是 問題 信息得以正確 傳輸 的前提條件,是 課 堂有效性的一 項 重要指 標 ,也是 課 堂流程得以 順利 進 行的基本保證 ,希望我 們 老 師 在今后的教學中一定要加以重 視。在日常教學中就要自覺追求教學 語言、問題語言的科學性、準確性、嚴謹性,在此基 礎 上再去精雕細 琢, 讓 教學語 言 綻 放出藝術的魅力。四、思考與建議課 堂上,學生的思維 往往是 問題 開始的,而引導 之法,貴 在善 問。教師 能在 “問 “字上下功夫,是上好一堂課 的關 鍵。通 過 提 問 ,能增加 師 生 間 的交流互 動 , 調動 學生獲

16、取知識 的 積 極主 動 性,加深 對 所學知 識 的理解,可以引 導 學生的思 維走向,推 動 一幕幕 課 堂活 動 的展開,開拓課堂深度。所以我們 要十分重 視課 堂提 問 ,從學生的 認 知 規 律和心理特點出 發 , 講 究提 問技巧。1、先提問題 ,后叫學生課 堂提 問 的目的是啟 發 全體學生的 積 極思 維 ,鼓勵學生有效參與教學過 程,所以教師 提 問 后要 讓 學生有準 備 的 時間去思考和 組織語 言( 這 個等待 時間 以 3 5 秒 為宜) 。只有先提 問題 后叫學生,使學生有充分的 時間 去理解 問題 , 這 才符合學生的 認 知 過 程,既可以提高答問 的成功率,又

17、可以 調動全體學生 積 極思 維,收到全面開花的效果。2、啟發舉 手,不要指定課 堂提 問 一定要先啟 發 學生 舉手回答。因為 不啟 發 學生舉 手,只一味指定,答不 對 ,再叫一個,答對 了,就不再 顧 及其他學生,很難 判斷學生群體對問題 的理解情況,既而產 生教學的盲目性。如果不叫舉手的同學,偏叫不舉 手的同學,又會使學生 處 于被 動 地位,使之感到 尷 尬,挫 傷 自尊心,最終 影響提 問的效果。因此,先鼓勵學生舉手, 讓舉 手的學生回答,再啟 發 其他沒 舉 手的學生 補 充,就會 讓 學生的思 維 始終處 于活 躍 狀 態。3、普遍提問 ,因人答 問在 選擇 學生回答 問題時

18、, 應該 面向全體同學,吸引全體學生的注意,并且要因人而異; 難 度 較 大的 問題 可由 優 等生回答,一般的 讓 中等生回答,較 容易的讓 學 習 有困 難 的學生回答。應該不失 時 機地 給各種 層次的學生 創 造 “出 頭露面 ”的機會,不要怕他 們 答 錯 或浪 費時間。 不能立即回答的,正確的方法是幫助他們 找答案,不要 馬 上 轉讓 機會; 對 學生不恰當、不完整的回答要以積極的 態 度理會;可以通過轉 述的方式巧妙補充 你是說”;即使答錯了,也要對他們給予精神上的鼓勵,使他們 不放棄學 習 的 積極性。4、難易適度,重在鼓勵問題 的深淺適合學生 認 知的水平 時 才能引 發 學生的思考, 問題過 淺,便不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和思考,更談 不上開發 學生智力和思 維能力了。問題過深,學生百思不得其解,感到無所適從,有 時甚至會引 課堂入歧路, 讓你的 課 “砸 ”于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