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品】高中語文人教版必修2 第4單元第13課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 課件(系列1)_第1頁
【優品】高中語文人教版必修2 第4單元第13課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 課件(系列1)_第2頁
【優品】高中語文人教版必修2 第4單元第13課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 課件(系列1)_第3頁
【優品】高中語文人教版必修2 第4單元第13課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 課件(系列1)_第4頁
【優品】高中語文人教版必修2 第4單元第13課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 課件(系列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人教版 必修二第四單元第13課 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在鐘子期的墓前,伯牙奏完一曲高山流水后便奮力把自己心愛的瑤琴摔碎,來辭謝這位難覓的知音。“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為君死”,此景何等的震撼人心,此情何等的悲戚動人。在馬克思的墓前,恩格斯為并肩戰斗了近40年的戰友發表了一篇聞名世界的悼詞,贊頌了馬克思不朽的事業和偉大的品格,表達了他對好友的深切懷念。學習這篇文章,重點是理解文中重要語句的含義,把握作者安排文章結構層次的技巧。馬克思,1818年5月5日生于德國的特里爾城,1841年大學畢業。從1842年擔任萊茵報主編起,到1883年3月14日逝世,他為無產階級革命事業奮斗了41年,成為科學共產主義

2、的創始人、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為人類做出了不朽的貢獻。1844年,恩格斯在巴黎跟馬克思首次相見,從此以后,“這兩位朋友的畢生工作,就成了他們的共同事業”,著名的共產黨宣言就是他們共同草擬的。1870年以后,馬克思和恩格斯一直同住在倫敦,“他們兩人始終過著充滿緊張工作的共同的精神生活”(列寧)。馬克思逝世的第三天,即1883年3月17日,在倫敦郊區的海格特公墓,人們為馬克思舉行了隆重而簡樸的葬禮,知人論世參加者是他的親密戰友和親屬,在高雷姆克代表社會民主黨人報和“倫敦共產主義工人教育協會”向馬克思的遺體獻花圈之后,恩格斯代表全世界無產階級對于偉大導師馬克思的逝世表示了深切的悼念,用英語發表了這

3、篇講話,對馬克思所做的偉大貢獻給予了高度評價和熱情贊頌。弗里德里希馮恩格斯(18201895),德國哲學家,馬克思主義的創始人之一,卡爾馬克思的摯友。他為馬克思創立馬克思主義提供了大量經濟上的支持,在馬克思逝世后,幫助馬克思完成了未完成的資本論等著作,同時繼續領導國際工人運動。主要著作有英國工人階級狀況自然辯證法等。悼詞:我國古代稱為“哀辭”“吊文”“祭文”等。現代悼詞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悼詞指向死者表示哀悼、緬懷與敬意的文章。狹義的悼詞指在追悼會上對死者表示敬意、寄托哀思的專用哀悼文體。本文屬于后者。1.注字音 課前達標2.寫漢字 3.解詞義繁蕪叢雜:多而雜亂,又沒有條理。淺嘗輒止:略微嘗

4、試一下就停下來,指對知識、問題等不做深入鉆研。堅忍不拔:形容信念堅定,意志頑強,不可動搖。卓有成效:成績、效果顯著。建樹:建立(功績);建立的功績。回敬:回報別人的敬意或饋贈;用作反語,表示回擊。永垂不朽:(姓名、事跡、精神等)永遠流傳,不磨滅。4.辨用法(1)不可估量不可限量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一個全社會尊重英雄,崇拜英雄,學習英雄,人人都想當英雄,英雄輩出的民族,則是成就偉業,鑄就輝煌,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堅不可摧,其前程不可限量的民族。提示兩者都表示“不能夠看出,不能夠估計”,但適用的對象不同。“不可估量”,不能輕易估計推算出來,形容數量大或成就高。“不可限量”,形

5、容發展前景無邊。(2)豁然開朗醍醐灌頂在座談會上,演藝界的人士說,形成這樣一個發展思路,我們的眼界就會豁然開朗,演藝產業的發展才會有廣闊的前景。這位專家的回答讓我有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實在沒想到這個困擾我多年的問題他卻理解得那么透徹。提示兩者詞義相近,都有“一下子明白過來”的意思,但適用對象不同。“豁然開朗”,從黑暗狹窄變得寬敞明亮,比喻突然領悟了一個道理。“醍醐灌頂”比喻灌輸智慧,使人徹底覺悟。只能用來形容人。1.3月14日下午兩點三刻,當代最偉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讓他一個人留在房里還不到兩分鐘,當我們進去的時候,便發現他在安樂椅上安靜地睡著了但已經永遠地睡著了。點評:“下午兩點三刻”,寫

6、明具體時間,表明馬克思的逝世對于整個世界的非同尋常的影響,這是一個令人萬分悲痛、永志不忘的時刻。“最”,選用這個程度副詞,突出了馬克思在思想界的無與倫比的地位和作用。“還”,流露出未能在馬克思臨終時陪伴在他身邊的無限惋惜和遺憾的感情。“安靜地睡著了”,破折號表示補充說明,表達了作者對馬克思的無限依戀和對于馬克思逝世所引起的感情上的矛盾與深重的悲痛;同時也指明了馬克思遺容的安詳。重點評析2.“正像達爾文發現有機界的發展規律一樣”至“而不是像過去那樣做得相反”。點評:這是一個長單句,主干是:馬克思發現了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正像達爾文發現有機界的發展規律一樣”是狀語,“即歷來為繁蕪叢雜的意識形態所

7、掩蓋著的一個簡單事實”是對“發展規律”的解說,“人們首先必須吃、喝、住、穿,然后才能從事政治、科學、藝術、宗教等等”是簡單事實本身,“所以,直接的物質的生活資料的生產,從而一個民族或一個時代的一定的經濟發展階段,便構成基礎,人們的國家設施、法的觀點、藝術以至宗教觀念,就是從這個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因而,也必須由這個基礎來解釋,而不是像過去那樣做得相反”是規律的內涵。馬克思發現的“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具體包含兩層意思,簡單地說就是:物質的生活資料的生產、經濟發展階段構成基礎;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文章先說馬克思是一位思想家,再說他是一位科學家,后面又說他是一位革命家。在談到馬克

8、思的貢獻時作者說:“這個人的逝世,對于歐美戰斗的無產階級,對于歷史科學,都是不可估量的損失。”這在結構上有沒有矛盾?怎樣解釋這個問題?提示:思想家、科學家、革命家這三種稱謂都是恩格斯對馬克思貢獻的贊美。在恩格斯看來,稱呼馬克思為“思想家”“科學家”,是就他的理論貢獻而言,馬克思的偉大不僅在于他發現了一種理論,更在于他把這一切付諸實踐,“因為馬克思首先是一個革命家”。馬克思主義不是經院式的哲學,而是把自己的理論作為推翻舊制度的武器。討論探究所以恩格斯在評價馬克思逝世的影響時說:“對于歐美戰斗的無產階級,對于歷史科學,都是不可估量的損失。”這樣看來,恩格斯先說馬克思是思想家、科學家,后說他是革命家

9、,這前后幾部分的關系不是并列的,而是遞進的,逐步推向高潮。結構板書縝密的邏輯結構本文采用一個典型的總分結構,起承轉合,詳略有致,收放自如。一開始,作者概說馬克思主要有兩方面的貢獻:一是“對于歐美戰斗的無產階級”的革命實踐貢獻,二是“對于歷史科學”的理論貢獻。作者概說時不是直接評價,而是從馬克思的逝世給世界造成的損失這一角度去表達,既合情合理,又避免了枯燥乏味。然后,演講者從革命實踐和理論兩方面的貢獻進行具體評價。在評價理論貢獻時,詳述兩大發現,略述馬克思對其他學科的關注,這種詳略安排極符合馬克思作為偉大思想家的身份。在評價革命實踐貢獻時,又詳述馬克思參加革命斗爭的主要事實,略述甚至忽略馬克思參

10、加革命斗爭取得的成績,因為這樣寫才符合歷史真實,而且事實勝于雄辯,讀鑒賞評價者可以從中感到馬克思不僅是思想的巨人,更是戰斗的巨人。在第二段總論部分,恩格斯先談及的是革命實踐貢獻,但在下文分論時,先談的卻是理論貢獻,這似乎與常見的總分結構有些不符。 本文的結構妙就妙在這里。馬克思之所以成為當代“最遭忌恨和最受誣蔑的人”,并不單單因為他的兩大發現對于世界的解釋,更重要的是因為他親自參加革命斗爭實踐去傳播他的兩大發現,并試圖去改變世界。所以恩格斯要強調的就是:“馬克思首先是一個革命家。他畢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這種或那種方式參加推翻資本主義社會及其所建立的國家設施的事業,參加現代無產階級的解放事業。”

11、基于此,我們便不難理解本文獨特的總分結構的意義。這樣安排一方面強調了馬克思“首先是一個革命家”,另一方面又照顧到文末從因果關系自然行文的需要,這真正是一個巧妙無比而又天衣無縫的結構形式。在燕妮馬克思墓前的講話恩格斯朋友們:我們現在安葬的這位品德崇高的女性,在1814年生于薩爾茨維德爾,她的父親馮威斯特華倫在特里爾城時和馬克思一家很親近;兩家的孩子在一塊兒長大。當馬克思進大學的時候,他和自己未來的妻子已經知道他們的生命永遠連在一起了。1842年,馬克思第一次走上社會舞臺擔任萊茵報的主編,在該報被普魯士政府查封以后,他們就結婚了。此后,她不僅和丈夫共患難,同辛勞,同斗爭,而且以高度的自覺和熾烈的熱

12、情積極投身其中。美文品讀這對新婚夫婦動身前往巴黎,自愿出境很快變成了被迫出境。甚至在巴黎,馬克思也受到普魯士政府的迫害。我必須遺憾地指出,像亞洪堡這樣的人竟卑鄙到和普魯士政府合作,慫恿路易菲利浦政府把馬克思逐出了法國,馬克思到了布魯塞爾。二月革命爆發了,布魯塞爾也隨著動蕩不安,比利時警察局不僅逮捕了馬克思,而且毫無理由地把他的妻子也監禁起來。1848年的革命高潮,到第二年就低落了。又一次驅逐開始了,起初到了巴黎,后來由于法國政府的干涉,便搬到倫敦。這次驅逐歷盡了重重艱難。盡管這次驅逐使她的三個孩子(其中兩個是男孩)死亡,她還是決心忍受被驅逐者通常遭到的一切苦難。但是看到一切政黨,不管是執政的還

13、是在野的(封建派、自由派、所謂民主派),都聯合起來反對她丈夫,對他進行最卑鄙下流的誣蔑,看到所有報刊都不登載他的文章,讓他在敵人面前陷入孤立無援和手無寸鐵的境地,他們兩人用來對付敵人的就是蔑視這一切對她卻是莫大的痛苦。而這種情況持續了很長時間。但這不是沒有盡頭的。歐洲的工人階級逐漸處于稍微可能進行活動的政治條件下了。國際工人協會成立了。它使文明國家相繼參加斗爭,在這個斗爭中最先參加戰斗的是她的丈夫。開始補償她所經受的種種苦難的時候終于來到了。她生前終于看到,曾經落在她丈夫身上的各種的誣蔑完全煙消云散;她生前終于聽到,各國反動派曾經企圖扼殺的她丈夫的學說在各個文明國家用各種優美的語言公開地勝利地

14、傳播了;她生前終于看到,充滿勝利信心的無產階級的革命運動席卷了從俄國到美洲的一個又一個國家。最后使她感到欣慰的一件事就是,她在臨死前得知德國工人階級不顧一切鎮壓法令,在最近一次選舉中光輝地顯示了它的不可遏止的生命力。她的一生表現了極其明確的批判智能、卓越的政治才干、充沛的精力、偉大的忘我精神;她這一生為革命運動所做的事情,是公眾看不到的,在報刊上也沒有記載。她所做的一切只有和她在一起生活過的人才了解。但是有一點我知道:我們將不止一次地為再也聽不到她的大膽而合理的意見(大膽而不吹噓、合理而不失尊嚴的意見)而感到遺憾。我用不著說她的個人品德了。這是她的朋友們都知道而且永遠不會忘記的。如果有一位女性

15、把使別人幸福視為自己的幸福,那么這位女性就是她。1881年12月5日(選自中外名人演講精粹,中國書籍出版社)品讀提示本文與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一文一樣,都是一篇悼文。文章用大量的筆墨追述了燕妮馬克思艱難的一生,這也是歐洲革命艱難發展的歷程,贊揚了燕妮馬克思極其明確的批判智能、卓越的政治才干、充沛的精力、偉大的忘我精神;熱情贊頌了她為革命運動所做的一切貢獻,并對這位杰出女性的崇高的品德給予了很高的評價。文章語言嚴謹有力,深刻感人。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是一篇情深意切的悼詞,也是一篇飽含激情的頌歌,文章既表達了對馬克思去世的悲痛之情,也高度贊美了馬克思戰斗的一生、輝煌的一生。從中,我們不難看出馬克思、恩格斯之間的深厚友情,看到馬克思卓越的成就和高尚的人格。這篇文章的有關內容可以用來談論“友誼”“事業”“品格”等有關話題。此外,還有如下材料與之有關,請積累。素材積累“友誼總需要用忠誠去播種,用熱情去灌溉,用原則去培養,用諒解去護理。”這是革命導師馬克思的一句名言。這句話本身也是對馬克思和恩格斯之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