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法翻譯法在中國的必然性_第1頁
語法翻譯法在中國的必然性_第2頁
語法翻譯法在中國的必然性_第3頁
語法翻譯法在中國的必然性_第4頁
語法翻譯法在中國的必然性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語法翻譯法在中國的必然性論文摘要:本文通過介紹語法翻譯法在中國開展的歷史及語法翻譯法與其它教學方法的比擬,說明語法翻譯法不應該被拋棄是因為它的特點與中國國情相符。另外,本文從中國的傳統文化特征,民族特點和教育制度方面說明語法翻譯法成為必然性的歷史淵源。最后得出結論:語法翻譯法不應該被淘汰,它通過改良更能促進教學開展。論文關鍵詞:語法翻譯法,交際法,農耕型文化特點,民族性格1.引言語法翻譯法最早出現于18世紀晚期的歐洲,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該法的最早倡導者是德國學者麥丁格JohannValentinMeidinger和費克JohannChristianFick。這種教學方法提倡用母語教授外語

2、、在教學中以翻譯和機械練習為根本手段、以學習語法為入門途徑、強調語法在教學中的中心地位。從十九世紀末至今的一百多年里,語法翻譯法雖然一直遭到排斥和否認,但依然是一種很盛行的教學方法。2語法翻譯法在中國的開展狀況語法翻譯法歷史悠久,它是以學習語言的語法系統為中心的方法,通過先詳細分析語法規那么,然后將這些語法知識應用在目標語、母語互譯的實踐途徑教授外語的方法。早期的語法翻譯法教授外語生詞和語法往往是分頭孤立的進行,要求學生死記硬背。后來在實踐過程中,該法逐漸克服了語法教學和詞匯教學嚴重脫離的弊端,并通過有意義的課文來實現教學目標。語法翻譯法自產生起,就一直呈現出開展的態勢,從開始的只注重詞匯和語

3、法教學,慢慢過渡到以文字為依托,讀、聽、寫、說齊頭并進;王銘玉,1999:104的教學模式。到二十世紀中葉,語法翻譯法又吸取了現代相關學科的研究成果,開展成為近代的翻譯法。語法翻譯法對教學的影響力巨大,幾十年來各種教學方法流派對傳統教學法確實產生了很大的沖擊,但是語法翻譯法仍然廣泛地應用于英語教學中。2.2語法翻譯法在中國的歷史語法翻譯法在中國的沿用歷史劃分為四個階段:晚清、民國時期、解放后到改革開放前、改革開放后。語法翻譯法在中國的沿用歷史可追溯至1818年傳教士在中國創辦的英華書院,當時初級班開設的英文課程為寫作、翻譯和語法等,而高級班的英語課程更是強調翻譯和寫作,除開設高級英語語法外,學

4、生每天還必須從事大量的中英互譯,并完成校長布置的寫作;顧衛星,2002。鴉片戰爭之后,閉關自守的門戶被翻開,對外交往急需懂得外國語言的人才。為了培養翻譯人員以滿足涉外事務之用,自1862年起京師同文館等一批官辦外國語言文學學館創辦了,外語教學自然是重視翻譯能力的培養,教學方法也自然是采用語法翻譯法。民國時期,由于戰亂,英語教學標準幾經更改。除了一些外國學校用直接教學法,大多數學校采用的仍是語法翻譯法。解放后,外語教育不受重視,這一時期的教學方法上,一般都歸屬為語法翻譯法。因為當時的教材是嚴格按照語法的學習順序編寫的,在課堂教學方法上主要是分析式串講,在大學里目標語串講,在中學里用母語串講,讀重

5、精讀,寫重造句翻譯,說重溝通,聽無專門訓練,掌握材料靠機械背誦。;張正東2000:34改革開放后,國家大力恢復和開展外語教育。外語教學上采用了聽說法與語法翻譯相結合的方法,注重練習句型,在教材編寫上也按語法進展順序。3語法翻譯法與近年盛行于我國的教學法的比擬3.1交際法交際法產生于20世紀70年代,主張以交際活動來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80年代以來,交際法對中國的英語教學產生了很大影響,本世紀以來交際法的熱度有所下降。交際法在英語教學中影響很大主要是因為它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但是它的開展之所以下降是因為它存在弊端。主要弊端集中在幾個方面1交際法要求教學要首先分析學習者的興趣和需求。但中國英語學習者

6、的需求具有廣泛性,復雜性及模糊性等特征。而且隨著大學的擴招,人數越來越多,學生的水平更加參差不齊,這就使得教學很難滿足眾多學生的需求。2交際中雜亂無章的學習語法嚴重影響教學效果,挫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3交際法對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這些要求不僅表達在教師的語言能力上,而且表達在教師的觀念、組織能力等方面。與高要求相反的是中國的許多英語教師水平有限,尤其是廣闊偏遠地區的英語教師。4中國的學生比擬內向并且受傳統因素影響他們大多適應了老師灌輸;的模式,這給交際法在中國的實施帶來了很多困難。3.2任務型教學法3.3語法翻譯法的優點與上述兩種教學方法相比,語法翻譯法具有獨特的優點,這些優點更適合中國國

7、情。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語法翻譯法是教師傳授語言知識,學生學習的有效手段。首先,由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借助學習者的母語來講解詞匯及語法規那么,就防止了在直接法、交際法中可能會出現的學習者對語言知識的一知半解。其次,教師注重語法教學,通過分析、展現各種語法現象幫助學生構建系統的語法框架,使學生在認識語言系統性的同時更理性、更高效、更科學地學習。第二,語法翻譯法是教師檢驗學習者理解程度、獲得教學反應的有效手段。通過翻譯的方式,教師可以清楚地了解學習者對講解內容的理解程度,因為只有到達了對語言現象的透徹理解,才有可能做出正確的譯文。有了這一積極的課堂反應,教師才能在教學中更好地查缺補漏,做到有的

8、放矢,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最后,翻譯本身也是一種交際手段,一種適合現代社會需求的實際技能。隨著國際經濟和文化全球化的步伐逐步加快,國與國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日漸頻繁,社會對各類筆譯、口譯及譯述人才的需求也隨之大大增加。翻譯已不僅僅是一種教學的手段,而更應被看作是一種教學的目的。翻譯能力也不再是一種學習語言的能力,而更是一種對語言的應用能力。所以在外語教學中通過翻譯本身來培養翻譯能力已成為一種當務之急。4語法翻譯法成為必然性的淵源語法翻譯法在中國能夠長期存在并且還會繼續存在下去并不僅僅是它自身所具有的優點,也與它自身的缺點:不注重能力的培養有關。這與中國的歷史文化特征和國情有很大的關系。4.1天地者,

9、生之本也;的農耕型文化特點。千百年來,人們生長作息于黃土地;,把土地當作自己的命根子,在一代代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悠悠歲月中,炎黃子孫養成了一種踏實誠懇敦厚篤實的性格。農耕型文化把人際關系以及人與自然關系的和諧作為理想目標。孔子高弟有子說:禮之用,和為貴;。孟子說: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中庸?說: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在民族關系上,我們的祖先歷來推崇文治教化,主張:協和萬邦;,形成了民族團結、國家統一的傳統。小農生產的目的不是為了市場需要而是為了自給自足。為了保證這種簡單再生產的順利進行,需要的是社會秩序的穩定。因此,強調個人必須服從社會、群體的利益,否認個體的獨立意識,將個人融化于群

10、體之中。正是由于這種農耕型的文化特點導致了人們只注重道德修養,無視個性開展。重文輕理導致對實用知識的不夠重視。這對我國在外語教學產生了潛在的影響,表現在:注重外語知識的傳授,注重詞匯結構、語法規那么的講解,造句、翻譯練習,注重通過閱讀來學知識,無視語言實際運用,弱化聽力、口語的訓練。在教學過程中強調語言形式的背誦記憶,書面操練,無視語言在實際語境中應用。而這些正與語法翻譯法相適應,所以語法翻譯法在中國長盛不衰。古代中國與外界接觸甚少,在奴隸社會,封建社會里,受儒家思想的影響,人民形成了服從,謙讓的個性。中華民族獨特的民族性格:具有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我表現意識,有堅忍不拔的意志力和耐力,追

11、求和平,崇尚中庸協和,講究穩定安寧的內向性格;另一方面又謹小慎微,厚古薄今,崇尚權威,不思變革。又由于西方語言與中華民族的本族語言在語音、結構等諸方面都相去甚遠,在具體的教學原那么和教學方法上就傾向于接受西方傳統的研究成果,以求穩妥,而學習者愿意也能夠憑借刻苦耐勞的意志努力繼承和吸收異域的語言規那么。科舉制度在中國存在了一千多年,對中國人學習、生活都產生了重大的影響。科舉制度在近代考試體制1840結束科舉中起著決定性作用。它在近代幾乎是統治階級大局部滿清權貴愚民政策的代言人,極大地扼殺了那時年輕人的創新精神,特別注重八股文等與時事無關痛癢的考察。那時讀書人都抱著學而優那么仕的官本主義思想,把當

12、官看作學習知識的終極目標。而且那時的知識,重人文、輕科學。科舉制度所考的知識大都是死記硬背的,要求寫的八股文又都是有嚴格的條條框框,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考生的自由發揮,形成了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并且喜歡學習語法規那么記憶知識,不善利用知識。對于現行的教育制度,高考,四六級考試中,語法題所占比重很大,這也促使了老師大量運用語法翻譯法。5語法翻譯法的改良隨著時代的開展,實用型人才必不可少,語法翻譯法也需要改良促進生產力的開展。我國的具體條件是幅員廣闊但各地區間開展極不平衡;由于歷史原因,國民整體外語水平不高,師資條件差;大局部地區,特別是廣闊農村與經濟欠興旺地區,學生班額常常偏大。針對這種情況,語法翻

13、譯法在經過合理改造后還不失為一種符合我國國情的應急性;教學方法。第一,在運用語法翻譯法進行教學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和互聯網資源,充分挖掘教學素材,合理創設語境。如在進行時態教學時,可利用各種動畫效果來展示不同的情景,并配以不同時態的表達方式,使學生在享受視覺感受的同時很自然地體會語境和時態的聯系,從而掌握新的時態。這種方式比起簡單枯燥的說教顯然要更為有效。第二,重視學習者個人差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現代教育越來越重視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方法;。研究說明,影響教學的因素不僅在教的方面,而且在學的方面。學習者年齡、動機、甚至性格都是制約學習結果的主要原因。因此,教法的選擇、教學內容的安排和設計都要符合學習者年齡特征及個性心理特征。語法翻譯法在成人外語教育方面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俞約法教授指出:這種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已掌握母語的人再學習第二種語言文字的習語規律;王銘玉,1999:105。1928年,桑代克用這種方法做過一次世界語教學的實驗,證明此教學方法對成人比對兒童更有用。目前,我國最大的外語學習群體是中小學生,中小學生在校學習外語的人數接近一億;劉道義,2001:1。因此我們的外語教學法研究及實施必須照顧到這個年齡階段的學習群體。一般來講,小學生及中學低年級學生具有活潑好動、有意注意維持時間短、善于模仿、機械記憶強等特點。6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