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討資料之三:“國富”與“民富”_第1頁
研討資料之三:“國富”與“民富”_第2頁
研討資料之三:“國富”與“民富”_第3頁
研討資料之三:“國富”與“民富”_第4頁
研討資料之三:“國富”與“民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國富民富高考二輪復習之11)運用對立統一的觀點談談你對“國富”與“民富”的關系的理解。創新體驗1.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包含著既相互對立,又相互統一的兩個方面。矛盾對立雙方在一定條件下會相互轉化?!皣弧焙汀懊窀弧本褪菍α⒔y一的關系。 表述原理,總體說明兩者是對立統一的關系。22. 我國經過幾十年高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國富”為實現“民富”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民富是國富的具體體現,可以促進國富。 但是如果過于強調“國富”,國家收入積累過多過快,就會影響到居民收入增速和比重,進而影響人民生產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最終影響國家的生產以及財富的積累。3.因此要用對立統一的觀點來處理“國富”與

2、“民富”關系。保持國家財富積累同時人民生活裕。 3 材料二:2010年10月十七屆五中全會在北京召開。全會認識到,“十一五”期間我國取得輝煌成就,但也存在很多問題。如GDP總量世界第二,但人均GDP居世界100位后;居民收入大幅增長,但內地基尼系數已激增至0.48。 為順應人民過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全會提出要實現城鄉居民收入普遍較快增加,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表明中共執政理念,正由“國富”向“民富”轉變。這種轉變是促進社會公平,縮小差距,提高國家發展質量的戰略轉變。一旦實現,必將保證經濟發展民眾安居樂業。 2)結合材料二,運用價值觀的知識分析說明中國共產黨由“國富”到“民富” 執政理念轉

3、變的理由。43)結合材料三,運用經濟生活知識說說浙江省如何在“十二五”期間實現兩者速度相協調。 材料三:隨著農業、先進制造業、服務業的發展,浙江省在“十一五”期間GDP年均增長11.8%。五年間財政總收入18555億元,年均增長18.3%。 “浙江速度”令人驚喜。2010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7359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為11303元,成為中國首個農村人均純收入超萬元的省份。但省內開化、景寧等6地欠發達,生產總值不到全省1%。這些地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也較落后。 浙江省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十二五”期間,浙江省GDP增速控制在8%,城鄉居民人均年收入增長8.5%、9%,形成覆蓋城

4、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未來五年,騰飛的“浙江速度”將慢下來,居民增收速度將持續加快,實現兩者的速度相協調。5材料一:民富是中國傳統文化中重要的治國思想信息一: “凡治國之道,必先富民”管子治國 “限民名田” (反對官僚地主兼并農民,倡導“利可均布,而民可家足”漢書董仲舒傳 “大賈富民者,國之司命也”。 “國無富人,民不足以殖”。 王夫之黃書和 讀通鑒論 媒體評論:中國古代的“民富”思想,雖然會隨著中國封建地主制經濟由鼎盛而衰敗,出現新的變化,但主要爭論了中小地主、富裕工商業者或者大地主階級的矛盾。變式感悟6信息二: 全會提出要“順應各族人民過上更好生活新期待”,傳遞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強烈信

5、號,因而“十二五”規劃被冠以“民富五年”之稱,中國將邁出“全面小康”的關鍵堅實步伐。 日新華僑報 中國五中全會率國走向 “民富時代” 媒體評論:中共五中全會把民生之事擺在首位,起點高,份量足,措施實,涵蓋面廣。 4)有人認為,中國古代社會提出的“民富”與本次建議中的“民富“都是與當時的社會條件相適應的,其政治運用的目的根本上是一致的。” 請你運用文化與經濟、政治關系的知識,指出這一觀點的偏頗所在。 71) 經濟、政治決定文化,文化是經濟、政治的反映。古代民富思想和中國共產黨提出的“民富”都是一定社會經濟、政治制度的產物。傳統的民富思想是剝削制度的產物,中國共產黨“民富”建立在社會主義經濟、政治制度的基礎上。 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經濟,給予政治、經濟以重大影響。傳統的民富思想有利于緩和當時社會的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