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習答案)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課內文言知識梳理_第1頁
(練習答案)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課內文言知識梳理_第2頁
(練習答案)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課內文言知識梳理_第3頁
(練習答案)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課內文言知識梳理_第4頁
(練習答案)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課內文言知識梳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一、文化知識.千乘之國有一千輛兵車的諸侯國。在春秋后期,千乘之國是中等國家。乘, 古時一車四馬為一乘。春秋時,一輛兵車,配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宗廟之事指諸侯祭祀祖先的事。宗廟,天子、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處所。祭 祀在古代是大事。.端章甫穿著禮服,戴著禮帽。這是做小相時的穿戴。端,古代的一種禮服。 章甫,古代的一種禮帽。.相諸侯祭祀或會盟、朝見天子時,主持贊禮的司儀官。.舞雪臺名,是魯國求雨的壇,在今曲阜南。雪,求雨的祭祀儀式,伴以樂舞, 故稱“舞零”。二、通假字.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希”同稀,稀疏.莫春者,春服既成“莫”同暮,晚、將盡三、古今異義冠者五六人,

2、童子六七人古義:少年,未成年的男子今義:兒童。三、詞類活用.名詞的活用如會同,端章甫端:名詞用作動詞,穿著禮服章甫:名詞用作動詞,戴著禮帽浴乎沂,風乎舞零名詞用作動詞,吹風三子者出,曾皙卮方位名詞用作動詞,走在后面.動詞的活用異乎三子者之撰動詞用作名詞,才能,指為政的才能.形容詞的活用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小:形容詞用作名詞,小相大:形容詞用作名詞,大相比及三年,可使有更形容詞用作名詞,勇氣可使是民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富足四、文言句式.省略句可使有勇即“可使(之)有勇”.倒裝句.諸侯:古代中央政權所分封的各國國君的統稱。周制,諸侯名義上需服從王室的政令, 向王室朝貢、述職、服役,以及出兵勤王等

3、。.海內:古人認為我國疆土四面環海,因此稱國境以內為海內。泛指天下。.宗室:宗族。特指帝王的宗族,中國古代又稱皇族、帝宗、天潢。中國古代也指宗廟。.黔首:指平民、老百姓。黔,黑。戰國及秦代對平民的稱謂。平民百姓以黑巾覆頭, 故名”黔首:“庶民”“黎民” “白身”“布衣”等在古代也指百姓。與妻書一、通假字 滿意快意,幾家能轂轂,通“夠” 吾靈尚依依旁汝也旁,通“傍”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 念,通“廿”,二十 二、詞類活用1、形容詞活用作動詞尊敬保護寫盡領會盡,領會透;追求尊敬保護寫盡領會盡,領會透;追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巾短情長,所未盡者,尚有萬千當盡吾意為幸2、名詞活用為動詞吾平

4、生未嘗以吾所志語汝3、形容詞活用為名詞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老人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小孩當盡吾意為幸幸事4、動詞作狀語吾之逃家復歸也,汝泣告我小聲哭著 吾居九泉之下遙聞汝哭聲,當哭相和也 動詞用作狀語,用哭聲。5、名詞作狀語意洞手書用手,親手。瓜分之日可以死象切瓜一樣天下人之不當死而死與不愿離而離者,不可數計 用數字6、形容詞的使動用法滿意快意使 愉快卒不忍獨善其身使完善、好。7、形容詞的意動用法當亦樂犧牲吾身與汝身之福利以為樂8、動詞的使動用法瓜分之日可以死(死其后省略賓語“之”),使死三、一詞多義1、與與妻書動詞,給,給予吾誠愿與汝相守以死 介詞,和,同,跟 吾與(汝)并肩攜手 連詞,表并列,

5、和、同 與使吾先死也,無寧汝先吾而死連詞,表選擇,與其2、竟不能竟書而欲擱筆動詞,完畢,終了(使完畢)何竟日默默在此,大類女郎也副詞,全,整,終3、身當亦樂犧牲吾身與汝身之福利名詞,自身,自己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勝悲名詞,身孕4、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動詞,推廣到及與汝相對,又不能啟口 介詞,等到5、余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為念副詞,以外,以后及今思之,空余淚痕 動詞,剩下,留下前十余日回家 數詞,整數后不確定的零數當時余心之悲,蓋不能以寸管形容之代詞,我的吾今死無余憾形容詞,遺留的,剩下的6、當當亦樂犧牲吾身與汝身之福利 能愿動詞,應當。當時余心之悲,蓋不能以寸管形容之介詞,在。吾家后日當

6、甚貧副詞,會,將會。吾居九泉之下遙聞汝哭聲,當哭相和也 副詞,會,將會。7、卒誰知吾卒先汝而死乎(讀z3終于,副詞)旦日饗土卒(讀zil,兵,名詞)魯肅聞劉表卒(讀zd死,動詞)五萬兵難卒合(讀通“猝。倉猝,副詞)8、而不能竟書而欲擱筆連詞表順承謂吾忍舍汝而死連詞表修飾?汝初聞言而怒連詞表順承,就雖不謂吾言為是,而亦無詞相答連詞表轉折,可是誰知吾卒先汝而死連詞表修飾即可不死,而離散不想見,徒使兩地眼成穿而骨化石連詞表轉折,可是;表并列,又天下人之不當死而死 連詞表示轉折,卻吾犧牲百死而不辭,而使汝擔憂連詞表轉折,可是,但是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國連詞表修飾9、以吾以此書與汝永別矣介詞

7、,用吾之意蓋謂以汝之弱介詞,憑汝體吾心于啼泣之余, 望今后必以告妾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語汝 且以汝之有身也 蓋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吾誠愿與汝相守以死 第以今日事勢觀之 汝不必以無侶悲吾平生未嘗以吾所志語汝 10、其亦以天下人為念介詞,把介詞,把介詞,把介詞,因為介詞,用連詞,表修飾介詞,從介詞,因為介詞,把 汝其勿悲語氣副詞,婉商語氣,可,希望汝其善撫之語氣副詞,表期望語氣,應當,一定或又是男,教其以父志為志代詞,他汝不能舍吾,其時時于夢中得我乎語氣副詞,表測度語氣,大概,或許。卒不忍獨善其身代詞,自己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詞,代腹中之物)吾平日不信有鬼,今那么又望其真有代詞,代鬼吾亦望其言是實

8、代詞,那些11、為故忍悲為汝言之 介詞,對,與亦以天下人為念動詞,作為當亦樂犧牲吾身與汝身之福利,為天下人謀永福也。介詞,替雖不謂吾言為是判斷詞,是或又是男,教其以父志為志 動詞,作為吾愛汝,所以為汝體著唯恐未盡 介詞,替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為念動詞,當作。12、之故忍悲為汝言之 代詞,這件事及今思之代詞,這件事吾能之乎?抑或汝能之乎代詞,這樣汝可以模擬得之代詞,我的心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結構助詞,的吾充吾愛汝之心汝體吾此心于啼泣之余吾之意蓋謂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回憶后街之屋為吾與汝雙棲之所適冬之望日吾之逃家復歸也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國天下人之不當死而死與不愿離而

9、離者使之肖我代詞,他汝其善撫之代詞,他13、相雖不謂吾言為是,而亦無詞相答代詞,我吾居九泉之下遙聞汝哭聲,當哭相和也 代詞,你14、至:吾至愛汝副詞,最,極吾愛汝至副詞,極15、蓋:吾之意蓋謂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副詞,表示推斷性判斷,大概16、那么:或又是男,那么亦教其以父志為志,那么我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第一個,那么,連詞,表推測,含有假設性,相當于“就” “那就,。第二個“那么。連詞,表承接,相當于“那么”。17、即:即此愛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 副詞,就,就是。即可不死,而離散不相見 連詞,即使,縱使。四、古今異義詞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古義:雙音復合詞,并且推廣到;今義:表并列的

10、連詞。2、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顧汝也古義:的原因。今義:表結果的連詞,因此。3、吾家后日當甚貧古義:以后的日子。今義:后天,明天的明天。4、汝泣告我古義:請求。今義:控告、告訴等。5、汝可以模擬得之古義:想像、揣摩。今義:模仿。6、鐘情如我輩者古義:感情豐富,多情善感。今義:感情專注(多指愛情)。五、文言句式1、判斷句吾作此書時,尚是世中一人廳旁一室,為吾與汝雙棲之所2、省略句望今后有遠行,必以(之)告妾,妾愿隨君行(省略介詞賓語)吾居(于)九泉之下遙聞汝哭聲,當哭相和也(省略介詞“于”)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于)今日之中國(省略介詞“于”)吾輩處(于)今日之中國(省略介詞“于”)天災可以

11、死(人)(省略賓語)誰知吾卒先(于)汝而死乎(省略介詞“于二)吾今與汝無言(可說)矣(省略謂語)3、倒裝句鐘情如我輩者,能忍之乎(定語后置)天下人之不當死而死與不愿離而離者,不可數計(定語后置)吾愛汝至(狀語后置)滿意快意,幾家能轂(主謂倒裝句)4、固定結構與使吾先死也,無寧汝先吾而死 表選擇,與其不如那么較死為苦也,將奈之何表疑問,把怎么辦對怎么樣,拿怎么辦促織文學常識1、作者?蒲松齡,清代文學家,字留仙(劍臣),號柳泉居土,世稱聊齋先生。文 中自稱:“異史氏”。2、本文選自聊齋志異,古代文言短篇小說集。如畫皮、阿寶、嬰寧。“聊齋”:書齋名。志異:專記奇聞異事。二、通假字昂其直,居為奇貨:直

12、通值,價值手裁舉: 裁通才,剛剛翼日進宰:翼通翌,第二天蟲躍去尺有咫:有通又而翁歸:而通爾,你的三、古今異義兩股間膿血流離股,古義:大腿 今義:臀部兒涕而去涕,古義:眼淚(文中是名詞作動詞流眼淚),今義,鼻涕。四、一詞多義1、益死何神益(名詞,好處,利益)益奇之(副詞,更加)2、逼 雞健進,逐逼之(動詞,逼近)與村東大佛閣逼似(副詞,極,非常)3、然然睹促織(連詞,表轉折,然而)成然之(意動用法,以之為然)4、故 此物故非西產(副詞,本來)故天子一畦步(連詞,所以)5、售 操童子業,久不售 (動詞,考取)亦無售者(動詞,買)6、歲 后歲余,成子精神復舊(名詞,年)宣德間,宮中尚促織之戲,歲征民

13、間 (歲,名詞作狀語,每年)7、顧 顧念蓄劣物終無所用(副詞,表轉折,但)成顧蟋蟀籠虛(動詞,“看”)8、以 以一頭進(介詞,用)能以神卜 (介詞,憑借) 成以其小(介詞,因為) 欲居之以為利(連詞,來)9、靡靡計不施(副詞,無,不,沒有)蟲盡靡(動詞,失敗)五、詞類活用1、名詞作狀語:(1)歲征民間 (每年)(2)市中游俠兒得佳者籠養之(用籠子)(3)早出暮歸(在早上,在黃昏)(4)日與子弟角(每天)(5)力叮不釋 (用力)(6)民日貼婦賣兒(每天) 2、名詞作動詞:(1)試使斗而才(2)杖至百(有才能) (用杖打) (流淚)上大嘉悅,詔賜撫臣名馬衣緞(傳詔)裘馬揚揚仙及雞犬(穿著裘衣,騎著

14、馬)籠歸,舉家慶賀細疏其能取兒藁葬(10)上于盆而養之(11)自名“蟹殼青”3、形容詞作動詞(成仙)(用籠子裝)(陳述)(用草席裹)(放進去,放置)(命名)有華陰令欲媚上官 薄產累盡 而心目耳力具窮 宰嚴限追比(獻媚,討好,巴結)(賠光)(用盡)(嚴定)獨是成氏子以蠹貧,以促織富(變窮,變富)4、使動用法(1)輒傾數家之產(使傾,用盡)(2)欲居之以為利,而高其直(使高,抬高)(3)昂其直(使高,抬高)(4)不如拼搏一笑(使拼一下)5、意動用法(1)成以其小,劣之(認為不好)(2)益奇之(以為奇)(3)成然之(認為對)6、形容詞作名詞1、成述其異,宰不信:異,特殊的本領六、本文中表時間的詞語少

15、間,簾內擲一紙出食頃,簾動,片紙拋落 及撲入手,已段落腹裂, 既而得其尸于井 無何,宰以卓異聞 未幾,成歸 俄見小蟲躍起(一會兒)(一頓飯功夫)斯須就斃:斯須,(一會兒,一刻工夫)(過一會,不久)(沒多久)(不久,沒多大功夫)(片刻,一會兒)(3)兒涕而去旋見雞伸頸擺撲旬余:十多天七、省略句令以(之)責之里正折藏之,歸以(之)示成成益驚喜,掇置(于)籠中歲征(于)民間(蟲)入石穴中八、被動句遂為猾胥報充里正役(剎那)又試之(以)雞,果如成言 留待期限,以(之)塞官責 天將以(之)酬長厚者 歸以(之)示成 頓(覺得)非前物九、狀語后置(介賓后置句)揀以尖草(以尖草排)問者飄香于鼎(于鼎燕香)既而

16、得其尸于井(于井得其尸)覆之以掌(以掌覆之) 焚拜如前人(如前人焚拜)十、定語后置村中少年(好事者)馴養一蟲成有子(九歲)田(百頃),樓閣(萬椽),牛羊蹄蹶各千計卜一、判斷句:此物故非西產非字而畫頓非前物十二、固定句式得無教我獵蟲所耶?莫非吧?諫太宗十思疏一、字詞梳理(1)長:生長。這里指長得好。(2)固:使穩固。(3)浚:疏通水道。(4)德義:德行和道義。(5)下愚:極愚昧無知的人。用作謙辭。(6)明哲:明智的人,這里指唐太宗。(7)當神器之重:掌握帝王的重權。當,主持、掌握。神器,指帝位。(8)居域中之大:處在天地重大的地位。域中,天地間,語出老子第二十五章: “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17、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9)休:喜慶,福祿。(10)戒奢以儉:戒暫侈,行節儉。(11)凡百元首:(歷代)所有的帝王,凡白。所有的。(12)承天景命:承受上天的重大使命,景,大。(13)殷憂:深深憂慮。殷。深。(14)能克終者蓋寡:能夠保持到底的大慨很少。克,能夠、蓋,表示推斷。(15)傲物:看不起別人。物,人。(16)吳越:吳國和越國,春秋時彼此敵對的兩個諸侯國。(17)骨肉為行路:親骨肉成為毫不相干的陌生人。骨肉,指父母兄弟子女。行路、 路人。(18)董之以嚴刑:用嚴酷的刑罰督察人民。董:督查。蜀振:同“震”,威嚇。(19)終茍免而不懷仁:最終只是茍且于免于刑罰,但是并不會懷念(皇上的)

18、仁德。(20)怨不在大,可畏惟人:引起民怨不在于事情的大小,可怕的是人民的(力量)。(21)載舟覆舟:語出荀子王制:“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那么載舟,水那么覆 舟J意思是,人民能擁戴皇帝,也能推翻他的統治。(22)所宜深慎:這是應當深切成慎的。(23)見可欲:看見(自己)貪圖的東西。語出老子。(24)第三章:“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J下文的“知足”(知道滿足)、“知止”(知 道適可而止),語出老子第十四章的“知足不辱”與“知止不殆”。(25)作:建造,興建。這里指大興土木、營建宮殿苑囿一類事情。(26)安人:安。(27)念高危那么思謙沖前而自牧:想到(君位)高而險,就要不忘謙虛,加強自身的 道

19、德修養、謙沖,謙虛。牧、養。這里用了周易謙卦“謙謙君子,卑以自牧”的意 思。(28)滿溢:容器中水滿而溢出,指驕傲自滿,聽不進不同意見。(29)江海下百川:江海居于百川之下(而能容納百川)。意思是,要有度量、善于 聽取各方面的意見。下,居于之下。(30)盤游:娛樂游逸,指出獵。(31)三驅:語出周易:“王用三驅J出獵時設網三面,留一面不設,指田獵有 度,不過分捕殺。(32)敬:慎一(33)慮壅蔽:擔憂(耳目被)堵塞蒙蔽。(34)想讒邪:考慮到以讒言陷害別人的邪惡之人。(35)黜惡:斥退奸惡小人。黜,排斥。(36)謬賞:不恰當地獎賞。(37)弘茲九德:光大九德的修養。弘,光大。九德,指尚書皋陶謨

20、所講的九 種品德。(38)簡:選拔。(39)仁者播其惠:仁愛的人廣泛施布他們的恩惠。(40)信者:誠信的人。(41)豫游:出游。游樂。帝王秋天出巡稱“擦王 春天出巡為“游(42)松、喬之行:像仙人赤松子、王子喬那樣的長壽。赤松子、王子喬,都是上古傳說中的仙人。(43)垂拱:垂衣拱手(不親自處理政務)。二、通假字.恩所加,那么思無因喜以謬賞:“無”通“毋”,不要。 三、古今異義1.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 2,既得志,那么縱情以傲物。 3.慮壅蔽,那么思虛心以納下 4.樂盤游,那么思三驅以為度。 四、詞類活用1.名詞用作狀語貌恭而不心服:貌,外表上。心,.雖董之以嚴刑,振之以威怒:“振”通“震”

21、,威嚇。古義:樹木的根。今義:指事物的本質。古義:放縱情感,即“驕傲”。今義:盡情。古義:使心虛。今義:一種謙虛的美德。古義:以(之)為。把(它)當作。今義:認為。在內心。.名詞作動詞(1)江海下百川:居于之下。 (2)君人者,誠能見可欲:做君主,統治。 .形容詞用作名詞(1)人君當神器之重:重任、重權。*(2)居域中之大:重位。(3)懼讒邪:邪惡的小人。 (4)擇善而從之:好的意見。 *(5)那么思正身以黜惡:奸惡的小人。(6)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能,有才能的人。善,好的意見。 (7)居安思危:平安的環境;危險的可能。 .形容詞用作動詞(1)智者盡其謀:用盡。(2)源不深而望流之遠:遠長

22、。 (3)塞源而欲流長者:遠長。*(4)能克終者蓋寡:堅持到底。.形容詞使動用法(1)必固其根本:使牢固。(2)知止以安人:使安寧。 (3)正身以黜惡:使端正。.動詞用作名詞君人者,誠能見可欲:指看見想要的東西。.形容詞意動用法(1)樂盤游,那么三思以為度:以為樂,喜歡。(2)憂懈怠,那么慎思而敬終:以為憂,擔憂。五、一詞多義.之(1)臣聞求木之長者:結構助詞,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2)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結構助詞,的。(3)豈取之易而守之難乎:代詞,指代天下。 .以(1)蓋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來,表目的的連詞。(2)雖董之以嚴刑:介詞,用。(3)將有作,那么思知止以安人

23、:來,表目的的連詞。(4)那么思無以怒而濫刑:介詞,因為。.而(1)源不深而望流之遠:連詞,表轉折。(2)那么思謙沖而自牧:連詞,表遞進。 (3)垂拱而治:連詞,表修飾。(4)子產而死,誰氣嗣之:連詞,表假設。.蓋(1)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表示不十分肯定的判斷,大概。 (2)蓋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連詞,承接上文,表示推斷原因,因為。.雖(1)臣雖下愚,知其不可:雖然。(2)雖董之以嚴刑:即使。.誠(1)必竭誠以待下:誠心。 (2)誠能見可欲:如果。.下(1)慮壅蔽,那么思虛心以納下:臣下的意見。(2)臣雖下愚,知其不可:智力低下。(3)懼滿溢,那么思江海下百川:居于之下。(4)敏而好學,

24、不恥下問:地位低下的人。.當(1)盛夏之時,當風而立:對著,面對。(2)人君當神器之重:掌握,主持。(3)安步當車:當作。.安(1)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安定。以吾一日長乎爾(狀語后置句,即“以吾一日乎爾長”)不吾知也(賓語前置句,即“不知吾也”)那么何以哉(賓語前置句,即“那么以何哉”)加之以師旅(狀語后置句,即“以師旅加之”)為國以禮(狀語后置句,即“以禮為國”)浴乎沂,風乎舞零狀語后置句,即“乎(于)沂浴,乎(于)舞雪風”齊桓晉文之事. mm 冷代新鐘鑄成,宰殺牲口,取血涂鐘行祭。.海內古人認為中國四面環海,故稱國境以內為海內,也就是天下。.商賈(gO)古人以販賣貨物者為商,藏貨待賣者為

25、賈,故有“行商坐賈”之說。.庠序古代的地方學校,后泛指學校。.孝悌善事父母為“孝力敬愛兄長為“悌二二、通假字.無噠,那么王乎“以”同已,停止.王說“說”同悅,高興.為長者折枝“枝”同肢,肢體。一說“折枝”指彎腰行禮,另一說“折枝”即折取樹枝.刑于寡妻“刑”同型,典范、典范,這里用作動詞,做典范.蓋亦反其本矣“蓋”同盍,何不“反”同返,回到.行旅皆欲出于王之途“涂”同途,道路.抑為采色缺乏視于目與“采”同彩.是罔民也“罔”同網,用作動詞,張網捕捉,比喻陷害.放辟邪侈,無不為旦“已”同矣,表示確定語氣.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頒”同斑三、古今異義.齊國雖褊小,吾何愛一牛古義:吝惜,舍不得今義:對人或

26、事物有很深的感情;愛惜,保護;喜歡。.王假設隱其無罪而就死地古義:痛惜,哀憐今義:隱藏不露;潛伏的,藏在深處的。.不推恩無以保妻子(2)燕雀安知鴻之志哉:怎么。 (3)項王曰:“沛公安在? :哪里。(4)衣食所安,弗敢專也:享受。 (5)不念居安思危:平安的環境。 (6)那么思知止以安人:使安寧。.信(1)信者效其忠:老實。(2)愿陛下親之信之:信任。(3)小信未孚,神弗福也:信用。 (4)忌不自信:相信。.求(1)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追求。 (2)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探求。(3)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請求。 (4)不求聞達與諸侯:追求。(5)府史聞此變,因求假暫歸:請求。 .治(1)文

27、武并用,垂拱而治:治理。 (2)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醫治。 (3)不效那么治臣之罪:懲治。 .哉(1)何必勞神苦思,代百司之職哉:表反問語氣,呢。 (2)豈人主之子孫那么必不善哉:表反問語氣,嗎。 (3)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表反問語氣,呢。 .所(1)恩所加,那么思無因喜以謬賞:“所”加動詞的固定結構。(2)山巒為晴雪所洗:表被動。.克(1)能克終者蓋寡:能夠。(2)然操雖能克紹:戰勝。(3)公乃與克日會戰:約定。(4)克己復禮為仁:約束。.終(1)終茍免而不懷仁:最終。(2)能克終者蓋寡:堅持到底。 六、文言句式L雖董之以嚴刑,振之以威怒:介賓短語后置。.樂盤游,那么思三驅以為度:省略句。.

28、豈取之易而守之難乎:“豈乎”是固定句式,一般譯為“難道嗎?.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判斷句。答司馬諫議書一、字詞梳理(1)司馬諫議:指司馬光 司019-1086),字君實,陜州夏縣(今屬山西)人,北宋 政治家、史學家。當時司馬光任翰林學士、右諫議大夫,寫信反對王安石變法,本文是主 安石的回信。(2)某:草稿中用以代指本人名。(3)蒙教:承蒙您賜教(指來信)。蒙,受。(4)游處:同游其處、交往。(5)每:常常。(6)所操之術:指所持的政治主張。操,持,術,方法,主張。(7)強聒:嘮叨不休。聒,說話聲嘈雜。(8)不蒙見察:不能被(您)理解。(9)故略上報:所以只簡單地給您回信。司馬光因反

29、對新法,曾三次給王安石寫信, 其中第一封長達三千字。王安石收到信后曾寫了一封短信回復。即此處說的“略上報”。(10)辨:同“辯”,分辨。(11)重念:又想。(12)視遇:看待,對待。(13)反復:指書信往返。(14)鹵莽:粗疏草率。鹵,同“魯卓(15)具道所以:詳細地說出我之所以這樣做的理由。(16)尤在于名實:特別在于名和實(是否相符)。(17)天下之理得矣:天下的大道理就清楚了。(18)侵官,生事,征利,拒諫:這都是司馬光信上指責的話。意思是,王安石變法, 添設新官,侵奪原來官吏的職權;派人到各地推行新法,生事擾民,設法生財,與民爭利; 朝中有反對的意見,拒不接受。征,求。(19)以謂:以

30、為,認為。(20)受命于人主,議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從皇帝那里接受命令,議 訂法令制度,又在朝廷上修正,把它交給負有專責的官吏(去執行)。人主,君主。(21)不為:不能算是。(22)舉:施行。(23)辟邪說,難壬人:批駁正確的言論、排斥巧辯的佞人。辟,批駁。難、排斥。 壬人,善于巧言獻媚、惑眾取寵的人。(24)前:預先。(25)茍且:得過且過,沒有長遠打算。(26)非一日;不是一天(的)事了。(27)恤:顧念,考慮。(28)同俗自媚于眾:附和世俗的見解,向眾人獻媚討好。(29)洶洶然:大吵大鬧的樣子。(30)盤庚之遷:商王盤庚為了鞏固統治、防止自然災害,將國都遷到殷(今河南安 陽)

31、。(31)胥怨:相怨,指百姓對上位者的怨恨。(32)非特:不僅。(33)度:計劃。(34)度義而后動:考慮適宜就行動。義,適宜。(35)是:認為正確。(36)可悔:值得反悔的地方。(37)膏澤斯民:施恩惠給人民。(38)不事事:不做事,無所作為。前一個“事”是動詞,辦事。(40)(39)知:知道,這里是“領教”的意思。無由會晤,不任區區向往之至:沒有緣由見不,內心不勝仰慕之極。這是古代書信的套語。不任,不勝。區區,書信的套語。不任,不勝。區區,小。用作謙辭,指區區之心。二、通假字1 .不復一一自辨:“辨”通“辯”,辯白。.于反復不宜鹵莽:“鹵”通“魯”,粗魯。 .故今具道所以:“具”通俱以詳細

32、。三、古今異義.故略上報。 .于反復不宜鹵莽。 .那么眾同為而不洶洶然。 義義義義義 古今古今古寫回信。向上級匯報 書信往來。屢次重復。大吵大鬧。4 .故今具道所以。.今君實所以見教者。.不任區區向往之至。.以致天下怨謗也。今義 古義 今義 古義 今義 古義 今義 古義 今義形容聲勢盛大的樣子,多含貶義。的原因。連詞,表結果,所以。用來的。連詞,表結果,所以。謙詞,用于自稱。指小或少。因而招致。連詞表結果。以致。四、詞類活用1.以膏澤斯民:名詞作動詞,給予好處。2,同俗自媚于眾為善:形容詞用作動詞,諂媚,巴結。 .如日今日當一切不事事:名詞用作動詞,做,從事,辦理。.以興利除弊:形容詞作名詞;

33、有利的事業;形容詞作名詞;有害的事情。 五、一詞多義1.以(1)故今具道所以:介詞,因。 (2)如君實責我以在位久:介詞,因。 (3)以致天下怨謗:表結果關系,因而,因此。(4)以授之于有司:表順承關系,把。(5)以興利除弊:來,以便,用來。(6)以膏澤斯民:寵. 7) 土大夫多以不恤國事:介詞,把。(8)欲出力助上以抗之:承接連詞,連接“助”和“抗”;來。.為(1)不為侵官:算作,是。(2)未能助上大有為:名詞,作為。(3)為天下理財:介詞,替,給。 (4)同俗自媚于眾為善:動詞,當作。(5)那么眾何為而不洶洶:介詞,因為。(6)守前所為而已:動詞,做。.故(1)所操之術多異故也:緣故,原因

34、。(2)故今具道所以:所以。4度(1)議法度而修之于朝廷:制度,法度。(2)不為怨者故改其度:名詞,計劃,主張。(3)度義而后動:動詞,考慮,揣度,估量。 事(1)而議事每不合:名詞,事情。(2)如日今日當一切不事事:動詞,做,從事。那么(1)那么眾何為而不洶洶然:那么。(2)某那么以為:卻 (3)那么固前知其如此也:那,這。理(1)而天下之理得矣:道理。(2)為天下理財:治理,整理。8.知(1)那么固前知其如此也:知道。(2)那么非某之所敢知:接受,領教。(3)熟為汝多期乎:知識。六、文言句式1.判斷句(1)所操之術多異故也:“也”表判斷。(2)為天下理財,不為征利/辟邪說,難壬人,不為拒諫

35、。/以授之于有司,不為侵 官:加點的“為”譯為“是”表判斷。(3)胥怨者,民也:者,也表判斷。.狀語后置句(1)議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于朝廷”作狀語后置。(2)受命于人主:“于人主”作狀語后置。.那么眾何為而不洶洶然:賓語前置句,何為應為“為何前.至于怨誹之多:定語后置句,“多”作定語后置。阿房宮賦一、重點實詞:1、蜀山兀,阿房出(山禿) 2、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咸陽(趨向)3、各抱地勢,鉤心斗角(隨著,適合) 4、盤盤焉,困困焉(縈繞曲折的樣子) 5、復道行空,不霽何虹(雨或雪停止,此處是雨停止) 6、杳不知其所之也(見不到蹤影)7、一肌一容,盡態極妍(每,即全部) 8、韁立遠視,而望幸焉(

36、寵幸)9、摞掠其人(通“剽”,piao,掠奪、奪取) 9、奈何取之盡錨銖(古代計量單位,言極其細小) 10、使六國各愛其人(假使,表假設的連詞)二、古今異義詞:1、隔離古義:遮斷,遮蔽 今義:不讓聚在一起,防止接觸2、直走古義:趨向 今義:行走3、鉤心斗角古:指宮室結構的參過失落,精巧工致;今:比喻用盡心機,明爭暗斗。4、落古義:所、座;今義:下降、衰落。5、氣候古義:文中是指情緒氣氛之意今義:是指一個地區的氣象概況6、明星古:明亮的星光;今:指行業中做出成績,出了名的人。7、經營古:指金玉珠寶等物;今:指籌劃管理或組織(企業、活動)。8、精英古:指金玉珠寶等物;今:指優秀人才。9、可憐古:可

37、惜;今:憐憫,同情。三、詞類活用:(一)名詞用作狀語1、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咸陽(從驪山;向北,向西) 2、廊腰繆回,檐牙高啄(像綢帶一樣) 3、峰房水渦,矗不知乎幾千萬落(像蜂房,像水渦) 4、辭樓下殿,輦來于秦(乘輦車)5、朝歌夜弦(在早上,在晚上) (二)名詞作動詞1、長橋臥波,未云何龍?復道行空,不霽何虹(出現龍,出現虹) * 2、朝歌夜弦,為秦宮人(唱歌,彈琴) 4、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化為焦土) 5、鼎鐺玉石,金塊珠礫(把鼎當做,把玉當做,把金當做,把珠當做) 7、族秦者秦也(滅族,殺死一族的人) (三)數詞用作動詞:六王畢,四海一(統一) (四)動詞作名詞: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

38、營(指金玉珠寶之物)(五)動詞意動用法: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以為鑒)四、一詞多義:1、一:六王畢,四海一(統一) 楚人一炬,可憐焦土(數詞) 黃鶴一去不復返(一旦) 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專一) 合從締交,相與為一(一體) 2、愛: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喜愛) 使秦復愛六國之人(保護) 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吝惜)陶淵明獨愛菊(喜歡) 3、取: 奈何取之盡錨銖,用之如泥沙(奪取)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提取)留取丹心照汗青(著,助詞) 4、族: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滅族,動詞) 土大夫之族,日師日弟子云者(類,名詞) 5、繆:廊腰繆回(名詞,無花紋的帛,這里名詞作狀語) 繆立遠視(形容

39、詞,通“曼。久長)6、盡:一肌一容,盡態極妍/盡善盡美(副詞,到達頂點) 奈何取之盡錨銖(盡量)臣鞠躬盡力,死而后已(竭盡,全部用出) *觸草木,盡死(全,全部)7、使: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動詞,讓)使秦復愛六國之人(連詞,假使)8、為:朝歌夜弦,為秦宮人(動詞,成為)那么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動詞,做,當)五、文言虛詞:1.焉盤盤焉,困困焉(形容詞詞尾,相當于“然”) 繆立遠視,而望幸焉(句末語氣詞,無實義) .而繆立遠視,而望幸焉(連詞,表目的)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連詞,表承接)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后人哀之而不鑒 之(連詞,表轉折).其(

40、1)代詞。 杳不知其所之也(指宮車)/幾世幾年,摞掠其人,倚疊如山(代六國)/ 一 旦不能有,輸來其間(代秦國) (2)代詞,自己的,作定語。 使六國各愛其人*.于辭樓下殿,輦來于秦(介詞,至U)使負棟之柱,多于南畝之農夫(介詞,表比擬) .之轆轆遠聽,杳不知其所之也(動詞,往,去)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結構助詞,的) 奈何取之盡錨銖(代詞,代財物/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代詞,代秦人) 六、特殊文言句式(一)判斷句1、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2、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3、明星熒熒,開妝鏡也;綠云擾擾,梳曉鬟也;渭流漲膩,棄脂水也;煙斜霧橫,焚椒蘭也。雷霆乍掠,宮車過也。(五個判斷句)(

41、二)省略句1、五步(有)一樓,十步(有)一閣(省謂語“有”)2、長橋臥(于)波,未云何龍(省介詞“于”)3、幾世幾年,摞掠(于)其人(省介詞“于”)/4、誰得而族滅(秦國)也(省賓語“秦國”)(三)倒裝句1、(使)負棟之柱,多于南畝之農夫;架梁之椽,多于機上之工女;釘頭磷磷,多于在庾 之粟粒;瓦縫參差,多于周身之帛縷;直欄橫檻,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嘔啞,多于市人 之言語。(六個介賓結構后置句)2、秦人不暇自哀(哀自,賓語前置句)(四)被動句:戍卒叫,函谷舉。六國論、1、暴通曝”,暴露,冒著霜露,斬荊棘1、暴秦之欲無厭通庵,滿足2、為國者,無通“毋,不要使為積威之所劫哉!3、當通“倘如果與秦相較

42、二、古今異義1、諸侯之所亡與戰敗而亡者,其實它的實際數目亦百倍。2、思厥先祖父祖輩和父輩,3、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這樣以后得一夕安寢。4、至于以致、以至于顛覆,理固宜然。5、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可謂智力智謀和力量孤危,6、茍以天下之大,下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日事,前例,是又在六國下矣。7、而猶有可以可以憑借不賂而勝之之勢。8、后秦擊趙者再兩次三、詞類活用1、賂秦而力虧使虧損,使動用法,破滅之道也。2、蓋失強援,不能獨完形作動,保全3、小形作名,小的地盤那么獲邑,大形作名,大的地盤那么得城。4、至于顛覆,理名作狀,按道理固宜然。5、燕趙之君,始有遠略,能守其土,義名作動,堅持正義不賂秦

43、6、是故燕雖小國而后方位名詞作狀語,在之后亡,7、后秦擊趙者再,李牧連卻使動,使退卻,擊退之。8、惜其用武而不終形作動,堅持到底也。9、以事名作動,侍奉秦之心,禮名作動,禮待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名詞作狀語,向 西向10、日削月名作狀,一天天,一月月割,以趨于亡四、一詞多義:為:1、至丹以荊卿為作為計,始速招致禍焉。2、洎牧以讒誅,邯鄲為成為郡3、有如此之勢,而為介詞,被秦人積威之所劫4、為治理國者,無使為介詞,被積威之所劫哉!以:1、不賂者以介詞,因為賂者喪2、秦以介詞,用攻戰之外,小那么獲邑,大那么得城。3、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連詞,才,表結果有尺寸之地。4、古人云:“以介詞,拿地事

44、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J5、洎牧以因為,介詞讒誅,邯鄲為郡,6、以介詞,把賂秦之地封天下之謀臣,以介詞,用事侍奉秦之心,禮天下之 奇才7、日削月害I,以表結果連詞,相當于“而,以致趨于亡。8、茍以介詞,憑著天下之大,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下矣。而:1、賂秦而因而,連詞力虧,破滅之道也。2、戰敗而因果連詞亡,誠不得已3、起視四境,而轉折連詞,但是秦兵又至矣。4、故不戰而轉折連詞,但是強弱勝負已判矣。5、是故燕雖小國而轉折連詞,去1后亡,斯用兵之效也6、二敗而并列連詞三勝。7、惜其用武而轉折連詞,去曾不終也。8、有如此之勢,而轉折連詞,去口為秦人積威之所劫。9、其勢弱于秦,而轉折連詞

45、,可是猶有可以不賂而表轉折的連詞勝之之勢。10、茍以天下之大,下而承接連詞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下矣。其:1、燕趙之君,始有遠略,能守其代詞,代燕趙之君土。2、惜其代詞,它,代趙國用武而不終也。3、向使三國各愛其代詞,自己的地。4、其代詞,代六國勢弱于秦,而猶有可以不賂而勝之之勢。之:1、子孫視之代詞,它,代土地不甚惜,舉以予人。2、那么吾恐秦人食之助詞,取消句子獨立性不得下咽也。3、其勢弱于秦,而猶有可以不賂而勝之代詞,代秦國之助詞,的勢。4、茍以天下之定語后置的標志大,下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下矣。或:1、或代詞,有的人日:“六國互喪,率賂秦耶? ”2、當與秦相較,或或許,副

46、詞未易量。與:1、與動詞,親附,親近嬴而不助五國也。2、當與介詞,跟,和秦相較,或未易量。亡:1、諸侯之所亡,與戰敗所亡(喪失,喪失,動詞)者2、是故燕雖小國而后亡(滅亡,動詞)。向:1、向(先前,以前)使三國各愛其地2、并力西向(朝著,動詞)猶:1、以地事秦,猶(動詞,好象)抱薪救火2、良將猶(副詞,還)在始:1、燕趙之君,始(起初,副詞)有遠略2、始(才,副詞)速禍焉終:1、終(終于,副詞)繼五國遷滅2、惜其用武而不終(堅持到底,動詞)也。兵:1、斯用兵(軍事行動,名詞)之效也.2、非兵(兵器,名詞).不利3、起視四境,而秦兵(軍隊,名詞)又至矣.得:1、秦以攻取之外,小那么獲邑,大那么得

47、(獲得)城2、此言得(適宜、得當,符合)之五、文言句式1、被動句: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洎牧以讒荒2、判斷句:六國破滅,韭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是故燕雖小國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3、省略句:較秦之(受賂)所得與戰勝而得者思厥先祖父,暴(于)霜露,斬荊棘子孫視之不甚惜,舉(之)以予人(諸侯)奉之彌繁,(秦國)侵之愈急4、狀語后置句:趙嘗五戰于秦(趙嘗于秦五戰)5、定語后置句:茍以天下之大古義:妻子和兒女今義:男女兩人結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蒞中國而撫四夷也古義:中原地區今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簡稱。.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古義:從而推

48、廣到今義:連接并列的詞或詞組。四、文言句式.判斷句是乃仁術也(“也”,表判斷)是誠不能也(“也”,表判斷).省略句有牽牛而過堂下者省略介詞”于二即“有牽牛而過(于)堂下者” 將以釁鐘省略賓語“之”,即“將以(之)釁鐘”將以求吾所大欲也省略賓語”之二即將以(之)求吾所大欲”也 必使仰足以事父母省略賓語”之。即必使(之)仰足以事父母” 3 .倒裝句(1)賓語前置句臣未之聞也(正常語序為“臣未聞之也”)莫之能御也(正常語序為“莫能御之也”)何由知吾可也(正常語序為“由何知吾可也”)牛何之(正常語序為“牛之何”)然那么一羽之不舉(正常語序為“然那么不舉一羽”)輿薪之不見(正常語序為“不見輿薪”)未之有

49、也(正常語序為“未有之也”)狀語后置句王坐于堂上(正常語序為“王于堂上坐”)王無異于百姓之以王為愛也(正常語序為“王無于百姓之以王為愛異也”)我非愛其財而易之以羊也(正常語序為“我非愛其財而以羊易之也”)構怨于諸侯(正常語序為“于諸侯構怨”)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正常語序為“使天下仕者皆欲于王之朝立”)樹之以桑(正常語序為“以桑樹之”)主謂倒裝句宜乎百姓之謂我愛也(正常語序為“百姓之謂我愛也宜乎”).被動句百姓之不見保(見,表示被動)庖丁解牛一、通假字.否然固然“向”同響.技董至此乎“蓋”同盍,何、怎么二、古今異義.依乎天理古義:牛體的自然結構今義:天然的道理。.因其固然古義:本來的結構今

50、義:表示成認某個事實,引起下文轉折。.里然,每至于族古義:雖然是這樣今義:表轉折關系的連詞。.雖然,每至于族古義:到今義:表示到達某種程度;表示另提一事。.所見無非牛者古義:沒有不是今義:副詞,只,不外乎(多指把事情往小里或輕里說)。.視為止,行為遲古義:兩個詞,行,動作;為,因為今義:受思想支配而表現出來的活動。三、文言句式.判斷句臣之所好者道也(“者也”表判斷)族庖月更刀,折也(”,也”表判斷).賓語前置句技經肯繁之未嘗(即“未嘗技經肯繁”).狀語后置句刀刃假設新發于硼(即“刀刃假設于硼新發”).省略句視為(之)止,行為(之)遲(省略介詞的賓語“之”)燭之武退秦師一 誦假字.、行李之往來,

51、共其乏困“共”同供,供給.秦伯說,與鄭人盟“說”同悅,高興.失其所與,不知“知”同智,明智二、古今異義.假設舍鄭以為東道主古義:東方道路上(招待過客)的主人今義:請客的主人。.行李之往來古義:外交使者今義:出門所帶的包裹、箱子等。.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義:那人,指秦穆公今義:對一般人的妻子的尊稱。三、文言句式.判斷句是寡人之過也(“也”,表判斷)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否認判斷句).省略句晉軍函陵,秦軍氾南(“晉軍” “秦軍”后均省略介詞“于)辭曰:“臣之壯也”(省略主語“燭之武”)假設舍鄭以為東道主(“以”后省略賓語“之”).倒裝句夫晉,何厭之有(賓語前置,“有”的賓語“何厭”前置,“之”是賓語

52、前置的標志, 應為“夫晉,有何厭)以其無禮于晉(介賓短語“于晉”作狀語后置,應為“以其于晉無禮”)佚之狐言于鄭伯曰(介賓結構后置,應為“佚之狐于鄭伯言日).固定句式夫晉,何厭之有(何之有,表反問的句式,譯為“有的呢”)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所”字結構,譯為“所知道的”)四、史書的體例體例說明史書通史不間斷地記敘各個時代的歷史事件史記斷代史記錄某一時期或某一朝代的歷史漢書后漢書編年體以年代為線索編排有關的歷史事件資治通鑒左傳國別體以國家為單位分別記敘歷史國語戰國策紀事 本末體以事件為主線,將有關專題材料集中在一起, 首創于南宋的袁樞通鑒紀事本末紀傳體通過記敘人物)舌動反映歷史事件史記鴻門

53、宴一文化知識.司馬 ,代官名,掌管軍政和軍賦。春秋至秦、漢置為領兵官,分左、右。左 司馬,將軍下面的屬官,掌管軍事。.相在國君之下輔助國君處理政務的高級官職。各代叫法及權力有所不同。.關中函谷關(在今河南靈寶東北)以西,今陜西一帶。.山東指嵋山以東,泛指東方六國之地。.左尹楚國官名,令尹之輔佐。令尹,春秋戰國時楚設,為楚國最高官職,掌 管軍政大權。令尹的助手分為左尹和右尹,左尹地位略高。.河北、河南指黃河以北、黃河以南地區。7.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亞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侍古代的座次尊卑有別,不同的場合、不同的處所,有著不同的禮節規范。古代宮室 內的座位有堂上(通常是行吉

54、兇大禮的地方)和室內之分。在堂上舉行的禮節活動是南向為 尊。皇帝聚會群臣,他的座位一定是坐北向南的。因此,古人常把稱王稱帝叫作“南面”, 稱臣叫作“北面”。室內最尊的座次是坐西向東,其次是坐北向南,再次是坐南向北,最 卑是坐東向西。古書上有“東家”“西賓”的說法,是就室內而言的。古人將賓客和老師 都安排在坐西向東的座位上,以表示尊敬。所以,對賓客和老師也尊稱為“西席”或“西 賓”。.將軍中國古代各朝經常設置的武官職名,其實際職權變化很大,但多為高級 軍事指揮甚至最高統帥。歷史上各時期多有將“某某將軍”尊稱為“某某大將軍”的習慣。.踞長跪。兩膝著地,上身挺直。二、通假字.皆為龍虎,成五采“采”同彩,色彩.距關,毋內諸侯 “距”同拒,把守.張良出,要項伯 “要”同邀,邀請.愿伯具言臣之不敢修德也“倍”同背,背棄.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蚤”同早,早些.丕者,假設屬皆且為所虜“不”同否,否那么.交戟之衛士欲止不內“內”同納,接納.項王那么受璧,置之坐上“坐”同座,座位三、古今異義.沛公居山東時古義:靖山以東,泛指東方六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