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八年級初二語文上冊《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教學設計(公開課)_第1頁
部編版八年級初二語文上冊《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教學設計(公開課)_第2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反復朗誦,借助意象體會詩歌的音韻美,意境美,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2.采取多種形式反復朗讀,引導學生鑒賞課文,培養良好的語感。3.感受詞人被貶的愁苦孤獨,學習詞人清高自守、不肯同流合污人生態度,提升學生的人生觀。【教學重點】借助意象,感悟意境美,理解詞人的愁苦孤獨與清高自守。學習借景抒懷的寫作手法。 【教學難點】借助意象,感悟意境美,理解詞人的愁苦孤獨與清高自守。學習借景抒懷的寫作手法。 【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一、激趣導入不知同學們有沒有發現,古代文人有過苦難的體驗,往往能寫出好文章。如果屈原不是被流放,就不會有離騷問世;如果柳宗元不是被貶,

2、就不會留下著名的永州八記;如果劉禹錫不是被貶,就不會唱出“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的勵志高歌。(輕音樂播放)今天,讓我們一起穿越到930多年前的那個月夜,滴漏已盡,萬物入夢,被貶至黃州的一位詞人在孤寂地徘徊、痛苦地思索,他將會向我們訴說怎樣的心語呢。我們一起走進蘇軾,走進他的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板書: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蘇軾)二、整體感知品其詞,讀其文,不知其人,可乎?同學們對蘇軾陌生嗎?哪位同學來說說你對蘇軾的認識?同學們積累得很好,老師再補充一些。(一)作者簡介蘇軾(10371101),字子瞻,自號東坡居士,謚號文忠。北宋眉州人(今四川省眉山市)。著名文學家、書畫家、詞人

3、、詩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詞,賦,散文,均成就極高,且善書法和繪畫,是中國文學藝術史上罕見的全才。其書法名列“蘇、黃、米、蔡”北宋四大書法家之一;父蘇洵、弟蘇轍都是著名文學家,世稱“三蘇”。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并稱“蘇辛”。代表作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師問:同學們預習過課文,是否了解這首詞的寫作背景呢?哪位同學愿意分享?(二)寫作背景1.學生回答,并互相補充2、教師明確:元豐三年,蘇軾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寫詩影射朝政,被捕入獄,幸得眾人相救,最終被貶黃州作團練副使。初寓定惠院,后遷臨皋亭。這首卜算子就

4、是初至黃州在定惠院月夜感興之作。師:你們能從標題獲取什么信息呢?(三)文體常識“卜算子”,詞牌名。“黃州定慧院寓居作”是題目,交代了地點。詞牌規定了曲調。一首詞可以沒有題目,但是不能沒有詞牌。我國古代不同歷史時期占主導地位的文學體裁: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分別代表著一個時代文學作品的最高成就。在宋詞中還有許多的詞牌名,如:浣溪沙、如夢令、念奴嬌、相見歡、醉花陰、水調歌頭三、合作探究 師:“三分詩七分吟”。1、教師范讀學生注意斷句、停頓。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

5、寞/沙洲/冷。師:雖然我們暫時還不能把作者的感覺讀出來。相信同學們理解文本之后,以上問題都會迎刃而解,你的朗讀水平也會有較大的提升。有信心嗎?2請同學們結合注釋自由朗讀課文,感受畫面,讀出韻味。3. 生配樂自由朗讀4. 生點評并示范朗讀;老師補充四、深化提升師:剛才我們已經把這首詞朗讀了好多遍,你們從這首詞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能不能用簡潔的語言描述畫面。1.請用簡潔的語言描述你感受到的畫面。2、教師明確:同學們都觀察得很仔細,表達得也很形象,讓人好像身臨其境。蘇軾因寫詩獲罪,幸免一死。被貶到黃州后,仍驚魂未定,夢寐惶恐。這首小詞即作于初到黃州時,描寫了深夜獨自漫步時的所見所感。“缺月”“疏

6、桐”“漏斷”,構成了一個寂寞清冷的世界。萬物銷聲匿跡,只有“孤鴻”隱約掠過。這“孤鴻”若有若無,也許就是他心靈的投影。詞的下片,詞人與孤鴻合二為一。寫鴻“驚起”“有恨”,寫鴻“揀盡寒枝不肯棲”,獨宿荒冷沙洲,表現了作者心境的孤獨和志趣的高潔。這首詞托物寫懷,是作者對人生的反省,也是對理想的堅守。老師發現你們都提到了“缺月”“疏桐”“漏斷”“幽人”“孤鴻”“寒枝”“沙洲”等意象,一切景語皆情語,詞人是要借它們傳達出怎樣的情感呢?請同學們先自主思考,再小組交流討論。2.通過這些意象,你能讀懂詞人怎樣的心情呢?(1)自主品析(2)學生小組內交流體會(6人小組,教師巡回指導)(3)學生展示,教師點撥引

7、導明確:“缺月”點名了時間不是十五月圓之時,表面寫月亮的不圓,其實在人生層面比喻地寫出了才華如明月的蘇軾,此時正處于人生的低谷悲涼階段;還在社會環境層面暗示了那個封建社會的殘缺黑暗。為全詞奠定了悲涼的情感基調。疏桐說明桐葉落盡,空留稀疏的桐枝,說明季節是在冬天,把蕭瑟之景寫得活靈活現。暗示環境的荒涼(選擇少),也暗示在封建社會里正直的人才難以得到重用。“漏斷”是夸張寫法,說明夜很深了,“漏斷”而非“漏停”,時間仿佛進入了永夜,“我”如同進入了永久的黑暗中。教師小結過渡:“缺月”“疏桐”“漏斷”等意象營造了一個寂靜清冷的意境,一股凄涼之意向我們襲來。這時的東坡,該是多么愁苦啊。“幽人”是蘇軾自稱

8、。幽人,原指幽囚之人,引申為含冤之人或幽居之人。詞人經常這樣稱呼謫宦生涯中的自己,可見心中不平。“孤鴻”,形單影只,可見孤單無力。飄零失所,孤獨凄冷。詞人被貶黃州,路途遙遙,似離群之孤鴻,形單影只。教師小結板書:上闕描繪了一幅“幽人月夜獨行圖”,讓我們看到了孤獨愁悶的東坡。(板書:孤獨愁悶) 請同學們帶著這樣的情感讀一讀上闕。(自由朗讀)教師過渡:除了孤苦愁悶,我們還能讀出怎樣的東坡呢?我們一起看到下闕,下闕主要寫什么?請同學們抓住鴻這一意象的心理狀態和行為活動進行品析。“驚”,驚恐不已。孤鴻在驚悸中起飛,槍聲?炮聲?獵人的腳步聲?又忍不住回頭,是看個究竟?或故地難舍?烏臺詩案,九死一生,牽連

9、眾多,如驚弓之鳥。“驚”,看似突兀,實則在一片寂靜中讓人感受到詞人內心的波瀾起伏,動蕩不安。“恨”,心懷幽恨。才學橫溢欲有所作為,卻遭遇“烏臺詩案”,東坡“有恨無人省”;貶至黃州,“平生親友,無一字見及”,東坡“有恨無人省”;生活窮困落魄,東坡“有恨無人省”。“此恨綿綿無絕期”,心中積蓄的痛苦是何等沉重!“恨”為全詞關鍵。“揀盡寒枝不肯棲,”孤鴻無良木可棲又不肯隨便棲身,最后只能住在寂寞冷清的沙洲。此句語義雙關,有良禽擇木而棲的意思。“不肯”二字體現蘇軾的倔強,他在官場上力言變法之弊端,不肯同流合污。而今被貶到這凄涼之地,我還感受到一位忠臣的心寒。“沙洲”是江湖河流里和海濱、湖濱帶出露水面的沙

10、灘,冬季人煙稀少,荒涼清冷,水上漲可淹之,雖不是好去處,但可見其執著堅守。蘇軾沒有好去處,只能寓居定慧禪院,如同孤鴻無良木可棲,只好棲于寂寞冷清的沙洲,不僅環境冷,心更冷。教師小結過渡:從剛才的探討中,我們知道孤鴻正是蘇軾的真實寫照,孤鴻是蘇軾的自喻,或者說孤鴻象征著蘇軾。處境一樣,飄零失所,孤獨凄冷;心理狀態一樣,驚恐不已,心懷幽恨;志趣一樣,孤高、潔身自好、堅持操守,不肯同流合污。下闕通過一幅“驚鴻棄枝宿洲圖”,讓我們認識了這位孤獨愁悶、清高自守的東坡。(板書:清高自守)請同學們有感情地朗讀下闕,愁苦之中又透露著堅定。教師小結過渡:總而言之,這首詞選取的意象空靈飛動,生動傳神,營造出蕭條凄涼、清幽絕塵的意境和氛圍,尤其是擬人的手法表現孤鴻的心理活動,托物寫懷,顯示了高超的藝術技巧。黃庭堅評此詞說:“語意高妙,似非吃煙火食人語,非胸中有萬卷書,筆下無一點塵俗氣,孰能至此!”請一位同學們有感情地配樂朗讀這首詞,其他同學閉上眼睛認真聆聽,再次在腦海中感受畫面,感受東坡的情感!3.請一位同學們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詞(配樂)4.齊讀(配樂)教師過渡、總結:把握了這首詩的情感,讀起來就韻味十足了。看來大家已成為蘇軾的知音、好友。五、課堂小結同學們,讀詞就是讀人,一首卜算子讓我們認識了更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