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骨傷科論文:手術內固定治療脛骨平臺骨折_第1頁
醫骨傷科論文:手術內固定治療脛骨平臺骨折_第2頁
醫骨傷科論文:手術內固定治療脛骨平臺骨折_第3頁
醫骨傷科論文:手術內固定治療脛骨平臺骨折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權威設文發表平臺- 銅髓中國學帝W網 醫骨傷科論文:手術內固定治療脛骨平臺骨折【摘要】目的探討脛骨平臺骨折手術治療的方法和效果。方法總結分析脛骨平臺骨折 手術治療150例,術中合理選擇手術入路,良好復位,修復脛骨平臺關節面,進行可靠的固定,植 骨,修復損傷的半月板和韌帶,術后早期的功能鍛煉。結果術后隨訪8個月6年,平均18個月, 達到骨性愈合時間413個月,平均為8個月。參照Lysholm評分標準E,根據骨折復位情況、 愈合情況、功能恢復情況及并發癥等條件評分,優114例,良27例,可4例,差5例,優良率為 94%。結論治療脛骨平臺骨折,選擇合適的手術時機及手術適應證,盡量恢復骨與關節的基本

2、 外形結構、軸線等,保證關節的穩定性,術后早期進行功能鍛煉,可以明顯的改善脛骨平臺骨折 的治療效果,恢復關節的功能,減少并發癥的發生。【關鍵詞】脛骨平臺骨折;手術;內固定;功能鍛煉脛骨平臺骨折是臨床常見的關節內骨折,多合并半月板及韌帶的損傷,若治療不當,將產 生創傷性關節炎、關節不穩以及功能障礙1。我科自2003年1月至2009年12月,共手術治 療脛骨平臺骨折150例,取得滿意效果,報告如下。1臨床資料1.1 一般資料 本組病例150例,其中男98例,女52例,年齡1970歲。左側85例,右側65 例。致傷原因:交通傷102例,高處墜落傷41例,其他傷7例。開放性骨折18例,閉合性骨折 13

3、2例。伴有前交叉韌帶損傷12例,后交叉韌帶損傷6例,同時有前后交叉韌帶損傷4例,伴內 側半月板損傷12例,外側半月板損傷24例,同時有雙側半月板損傷6例,伴血管、神經損傷6 例,伴有骨筋膜室綜合征2例。采用Schatzker分型,其中I型23例,11型32例皿型16例, W型32例,V型37例,W型10例。合并有糖尿病者12例、高血壓病15例、肺心病8例。手 木治療時間為患者傷后3 h10 d。1.2治療方法1.2.1適應證均為有移位的脛骨平臺骨折患者。1.2.2手術時機開放性骨折及伴有血管、神經損傷或伴有骨筋膜室綜合征形成的患者采 用急診手術,其余患者均采用消腫及對癥治療,根據患者的身體狀況

4、及軟組織條件擇期進行手 術。1.2.3手術入路 根據骨折的類型選擇外側切口、內側切口或內外側聯合切口。1.2.4手術方法充分顯露脛骨平臺骨折部位,以骨折遠端為標準。對于合并有劈裂型的 骨折,通過撬撥復位,缺損處取骼骨植骨。對于單純塌陷型骨折采用在平臺外下方開骨窗,從下 方用一骨科擊入器將壓縮的關節面復位,隧道空腔植骨。根椐骨折的類型、部位、移位程度、 骨折塊的大小,分別采用松質骨螺釘固定8例,“T”型鋼板固定20例,“L”型鋼板固定25 例,高爾夫鋼板固定87例,雙鋼板固定10例。復位固定后,結合術前CT或MRI檢查,常規探 查關節面,半月板及韌帶損傷的情況,盡可能保留或修復半月板,同時一期修

5、復或重建已損傷 的韌帶。手術結束前常規透視、置管沖洗或引流。術后12周開始用CPM機進行功能鍛煉, 逐漸進行主動鍛煉。2結果經過術后8個月6年隨訪,平均18個月。傷口 I期愈合143例,11期愈合7例。骨折骨 性愈合時間為413個月,平均8個月。出現創傷性關節炎8例,嚴重的骨質疏松癥者4例,出 現不同程度關節面塌陷3例,其中有2例有輕度的膝關節內翻。參照Lysholm評分標準評分, 優114例,良27例,可4例,差5例,優良率94%。主要并發癥為膝關節不穩,創傷性關節炎,關節 僵直。3討論3.1手術適應證及時機 參照Duwelius等關于脛骨平臺骨折的手術指征:開放性脛骨平 臺骨折,伴骨筋膜室

6、綜合征,經關節骨折水平移位超過6 mm,同時考慮脛骨平臺的傾斜程度 (50 )、壓縮情況(5 mm)或伴有半月板或關節韌帶損傷需要進行探查或修復手術的,均采用 切開復位內固定。對于開放性骨折,合并有血管神經損傷或伴有骨筋膜室綜合征的骨折,均采 用急診手術。對于軟組織損傷不嚴重或多發性損傷的患者,經術前準備,在全身情況允許的條 件下,盡早手術。對于軟組織損傷嚴重、全身情況不理想或伴有合并癥的患者,采用石膏托臨 時固定、跟骨牽引及消腫對癥治療,待患肢腫脹消退,皮膚干結,皮紋和骨性標志出現后再行手 術治療囹。在此期間治療合并癥,并得到有效控制后方能擇期手術。3.2手術方法脛骨平臺骨折多因暴力損傷所致

7、,多伴有不同程度的關節面塌陷。通過 復位,恢復關節面的解剖結構及有效的固定是取得良好療效的關鍵。通過手術盡可能恢復關 節的外形、軸線、對位、關節的穩定性,從而達到功能復位或解剖復位。根據骨折的類型,選 擇固定材料及方法,如單純劈裂型骨折(I型),內髁型骨折(部分III型),雙髁型骨折(部分V型) 等多帶有楔形骨塊,先用松質骨螺釘固定,再用高爾夫鋼板、L型或T型鋼板加強支撐固定, 增加穩定性。劈裂塌陷型骨折(II型)和雙髁骨折(部分V型),復位后用T形鋼板、高爾夫鋼板 固定。內髁型骨折(W型)用T型、L型鋼板或高爾夫鋼板固定。對于部分I型、部分I型平 臺骨折,采用關節面下方的干骺瑞鑿斜形隧道,用

8、擊入器向上敲擊頂起關節面,再用L型或T型 或高爾夫鋼板固定,常規取骼骨植骨。術前必須充分了解病情,全面分析患肢傷后及牽引后的X線片、CT或MRI檢查,充分明 確骨折的類型、程度、移位情況,選擇合適的內固定材料和復位器械。復位時注意盡可能恢 復平臺的高度,尤其以內側平臺骨折更為重要。術中注意避免螺釘釘入關節腔、鋼板適當塑 型。術中充分探查關節面、半月板及韌帶根據損傷情況,盡量保留或修半月板,一期修復重建 損傷的韌帶。手術操作宜輕柔,堅持微創的原則,減少術后并發癥。術后早期12周開始功能 鍛煉。3.3治療中應重視的問題認真詢問病史、查體和閱讀X線片、CT片及MRI,以確定 骨折類型及有無合并韌帶、

9、半月板損傷,對于治療極為重要;手術原則:解剖復位、堅強內固 定、早期功能鍛煉;手術顯露時盡量避免分離皮下組織,以免影響皮瓣的血液供應;充分認 識植骨的重要性,骨缺損滿意填充后利于骨折愈合,也利于早期關節功能鍛煉,術中植骨時應 填實植骨塊,以免植骨塊于關節活動中松動、移位及關節面塌陷;內固定術后應盡早開始做 CPM及患肢主動功能鍛煉,做到不用石膏或縮短石膏的外固定期,以利功能恢復。螺釘及接骨 板目前仍是固定脛骨平臺骨折主要方法,雖然“T”、“L”型鋼板非常適合脛骨表面輪廓外形, 但鋼板的朔型非常重要囪,在手術中要充分重視,否則易引起骨折再移位可能。高爾夫鋼板是 非常適合的內固定材料,本組應用87

10、例,效果良好。3.4關節粘連妨礙膝關節屈曲是療效不良的常見原因,可由關節內和關節外兩方面因素 造成關節內因素為平臺關節面損傷和血腫,產生粘連。關節外因素為周圍軟組織損傷出血和 水腫浸潤,發生纖維化。膝關節長期固定,不利于血腫浸潤消失和關節活動功能的恢復。膝關 節粘連、關節功能受限是脛骨平臺骨折未能得到正確治療的主要后遺癥之一。術后正確有序 的功能鍛煉和盡量縮短外固定時間對膝關節功能有重要意義早期CPM鍛煉可加快血腫吸 收、促進腫脹消退,防止膝關節伸膝裝置粘連及創傷性關節炎的形成,是一項有效的治療方法 回。脛骨平臺骨折是一種復雜性的損傷,如處理不當,將導致患者嚴重殘廢。但如果能嚴格掌 握手術適應

11、證及手術時機,做到良好復位,采用合適的手術內固定及植骨,同時修復損傷的韌 帶及半月板,配合早期的功能鍛煉,也能達到滿意的效果。參考文獻中國學術期刊網Lysholm J,Gillquist J.Evaluation of Knee ligament surgery results with special emphasis on use of a scoring system.Am J Sports Med,1982,10:150.Schatzker J,Mcbroom R,Bruce D.The tibial plateau fracturethe Toronto experience 1968 1975.Clin Or thop Relat Res,1979,138:94.Duwelius PI,Rangitsch MR.Treatment of tibial plateau fractures by limited internal f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