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學年河北省滄州市一中高二上學期第三次學段檢測生物試題(解析版)_第1頁
2021-2022學年河北省滄州市一中高二上學期第三次學段檢測生物試題(解析版)_第2頁
2021-2022學年河北省滄州市一中高二上學期第三次學段檢測生物試題(解析版)_第3頁
2021-2022學年河北省滄州市一中高二上學期第三次學段檢測生物試題(解析版)_第4頁
2021-2022學年河北省滄州市一中高二上學期第三次學段檢測生物試題(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絕密啟用前2021-2022學年河北省滄州市一中高二上學期第三次學段檢測生物試題考試范圍:xxx;考試時間:100分鐘;命題人:xxx題號一二三總分得分注意事項:1答題前填寫好自己的姓名、班級、考號等信息2請將答案正確填寫在答題卡上第I卷(選擇題)評卷人得分一、單選題1人體內環境是體內細胞直接生活的環境。下列屬于人體內環境的是()A膀胱中的尿液B肌肉細胞間隙的液體C肺泡腔內的氣體D小腸腔內的消化液22021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了戴維和阿代姆,以表彰其在“發現溫度和觸覺感受器”方面的貢獻。下圖是反射弧的結構模式圖,表示相關結構。以下錯誤的是()A能感受外界刺激,產生興奮,沿著向傳導B是效應

2、器,刺激引起反應不能稱為反射C若為人體的冷覺感受器,則其能感受到外界環境的冷熱變化D若給予部位合適的刺激,則不會導致電表發生兩次方向相反的偏轉3腦科學,狹義的講就是神經科學,是為了了解神經系統內分子水平、細胞水平、細胞間的變化過程,以及這些過程在中樞功能控制系統內的整合作用而進行的研究。廣義的定義是研究腦的結構和功能的科學,還包括認知神經科學等。腦科學已經成為21世紀最吸引人的領域之一。下圖是人大腦皮層示意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參與小組討論,需要大腦皮層言語區的S區和H區參與B此圖為大腦的左半球,邏輯思維主要由此半球負責C刺激中央前回的頂部,會引起頭部器官的運動D大腦皮層運動代表區范圍越大

3、,相應部位軀體運動越精細4下列有關動物激素的表述正確的是()A動物細胞分泌的激素通過導管進入內環境B某種動物激素的靶細胞可能遍布于身體各處C動物激素因為含量很多,所以作用效果極其顯著D動物激素一經靶細胞接受就失活了,因此體內需要源源不斷地產生激素5將對胰島素不敏感而導致糖尿病的肥胖小鼠分成兩組,實驗組服用阿司匹林;對照組未服用,三周后給兩組小鼠注射一定量的胰島素,測量2小時內血糖濃度變化如圖,該實驗表明()A對照組小鼠對胰島素更敏感B注射胰島素后兩組小鼠血糖濃度在60分鐘內均明顯下降C阿司匹林可以提高實驗小鼠的血糖濃度D阿司匹林可以提高實驗小鼠對胰島素的敏感性6有氧運動是增進健康的重要方式。隨

4、著騎行熱潮的涌起,作為低碳生活方式的一種,騎行已成為眾多有氧運動愛好者的不二選擇。下列有關分析正確的是()A騎行過程中,骨骼肌是主要的產熱器官B騎行過程中維持身體平衡的中樞是小腦,調節體溫和呼吸的中樞位于下丘腦C因為騎行過程中汗腺分泌增加,所以垂體細胞合成分泌的抗利尿激素的量增加D因為騎行過程中需要增加散熱,所以騎行過程中甲狀腺激素分泌量減少,產熱量小于安靜狀態7下列有關激素應用的說法錯誤的是()A許多型糖尿病患者可以通過按時注射胰島素來治療B男運動員服用過多人工合成的雄性激素,會造成自身分泌的雄性激素相對減少C美籍華人張明覺發明了可抑制婦女排卵的口服避孕藥人工合成的孕激素類藥物D在養殖青、草

5、、鰱、鳙四大家魚時,可以給雌雄親魚飼喂促性腺激素類藥物,促使親魚的卵和精子成熟,從而進行人工授精和育苗8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肆虐,其病原體新冠病毒為單股正鏈RNA病毒,包膜上分布有棘突蛋白等,目前多款新冠疫苗已獲批上市。自1985年我國發現第一例艾滋病病例以來,目前我國已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將近100萬,艾滋病發病率在不斷上升,已經成為威脅人類生命的嚴重疾病之一。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A新冠病毒RNA是單鏈結構,容易發生變異,給疫苗制備帶來了困難B給重癥新冠肺炎患者注射新冠病毒滅活疫苗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手段C艾滋病是后天獲得的嚴重免疫缺陷病DHIV通過識別并結合輔助性T細胞表面的相應受體

6、,進入細胞9有一種“生物活性繃帶”的原理是先采集一些細胞標本,再讓其在特殊膜片上增殖,57天后,將膜片敷到患者傷口上,膜片會將細胞逐漸“釋放”到傷口處,并促進新生皮膚層生長,達到愈合傷口的目的。下列有關敘述中,不正確的是()A人的皮膚燒傷后易引起感染,主要是由非特異性免疫機能受損所致B種植在膜片上的細胞樣本最好選擇本人的干細胞C膜片“釋放”的細胞能與患者自身皮膚愈合,與兩者細胞間的信息交流有關D若采用異體皮膚移植會導致排異反應,主要是因為抗體對移植皮膚細胞的黏附作用10將小麥胚芽鞘自上而下每間隔02cm劃一條細線,并依次編號為114。48小時后,測量每段的長度,結果如下圖。據此分析正確的是()

7、A區段6-8的結果說明生長素可以抑制胚芽鞘伸長B胚芽鞘伸長最快的部位位于尖端以下1cm左右C生長素通過促進細胞分裂進而促進胚芽鞘伸長D實驗結果說明胚芽鞘的頂端并沒有產生生長素11下列關于植物激素或相應調節劑的作用敘述錯誤的是()A用適宜濃度的生長素類調節劑可以促進植物插條生根B用赤霉素處理大麥,可使其無須發芽就能產生淀粉酶C利用成熟香蕉釋放的乙烯可以促進獼猴桃果實的發育D缺水條件下,脫落酸促進氣孔關閉可保存植物體內水分12下圖為植物開花所需的光照條件示意圖,下列表述錯誤的是()A植物可以感知光信號并據此調整生長發育B長夜閃光對于植物能否開花并無明顯影響C短日照植物一般在日照時間短于一定數值時開

8、花D通過人為控制光照時間可以有效調控植物的花期13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誘劑誘殺害蟲的雄性個體,該害蟲的種群密度將明顯下降,該種群密度下降是因為()A雄性個體數量的減少使雌蟲大量遷出B受人工合成的性引誘劑影響,年齡結構改變C受人工合成的性引誘劑影響雌性個體也減少D種群的性別比例失調使種群的出生率下降14下列關于“培養液中酵母菌種群數量的變化”實驗的相關說法,正確的是()A對培養液中酵母菌逐個計數是非常困難的,可采用抽樣檢測的方法B可直接從靜置的培養瓶中吸取培養液進行計數C培養用具須嚴格滅菌,培養液不需滅菌,但必須去除培養液中的溶解氧D用血細胞計數板計數酵母菌數量時只能統計方格內的菌體15土壤動物具

9、有趨暗、趨濕、避高溫的習性,下列4種土壤微型節肢動物的分離收集裝置中,最合理的是ABCD16某棄耕農田中的植物種類40年間的變化情況見下表。下列有關該地群落變化的敘述,正確的是()年份14152540喬木0001423灌木0341219草本植物2827263034總計2830305676A物種豐富度呈S形增長B草本逐漸占據優勢C群落結構越來越簡單D上述變化屬于次生演替評卷人得分二、多選題17內環境穩態是維持機體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下列相關敘述中,錯誤的是()A正常情況下血漿蛋白、氨基酸、糖原均會出現在內環境中B營養不良、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大均會出現組織水腫C內環境穩態有利于機體新陳代謝中酶促

10、反應的正常進行D嚴重腹瀉后只需補充水分就能維持細胞外液正常的滲透壓18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是神經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有關它們的敘述錯誤的是()A它們都包括傳入神經與傳出神經B它們都屬于自主神經系統,但在有些情況下,并不完全自主C它們如果共同調節同一內臟器官,作用一般相反D交感神經活動占優勢使內臟器官的活動加強,副交感神經活動占優勢使內臟器官的活動減弱19下圖表示人體內某種免疫失調病的致病機理。據圖分析,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這種病屬于過敏反應Ba細胞表示的是漿細胞C紅細胞膜上有抗原物質D吞噬細胞屬于淋巴細胞20孟子梁惠王上提到:“數罟不入灣池,魚鑒不可勝食也”(數罟:細密的漁網)。已知某池塘中

11、某種魚的環境容納量的大小。下列相關說法錯誤的是()A“數罟不入灣池”的意義是為了保證該種魚種群的年齡結構為增長型B環境容納量是指該種群在某一環境中的最大種群數量C該魚種群成年魚及其幼體因食物來源不同在水中的分布構成群落的垂直結構D若用標記重捕法調查該種魚的種群數量,標記物脫落會造成調查結果偏小212020年5月27日,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8名攻頂隊員克服重重困難,成功從北坡登上珠穆朗瑪峰并完成峰頂測量任務。據科學家對珠峰地區的考察研究,發現珠峰地區的生態環境已經發生了巨變,植被增加趨勢越來越明顯。下圖表示珠峰不同海拔地段的植被分布情況。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隨著海拔的升高,珠峰南坡植被類群逐漸發

12、生變化,影響這種變化的因素有溫度、地形、土壤濕度等B珠峰南坡從山麓到山頂依次出現的植被差異反映了群落的垂直結構C要調查珠峰北坡生長的一種珍貴的草本藥材的種群數量,可采用的方法是樣方法D全球氣候變暖導致冰雪融化,為綠色植物生長提供了適宜的條件,這是珠峰海拔6 0007000 m地段出現了綠色植物的原因之一第II卷(非選擇題)請點擊修改第II卷的文字說明評卷人得分三、綜合題22人體內環境穩態是神經-體液-免疫調節網絡調控的結果。如圖是人體內某些生命活動的調節過程。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進入低溫環境后,圖中信息分子A、B、C、D的釋放量均明顯增加B與調節方式乙相比,甲的作用時間短暫、作用范圍廣泛、反

13、應迅速C信息分子E促進B淋巴細胞增殖分化D信息分子A、B、C、D、E的化學本質均為大分子有機物23人的中腦邊緣有自“獎賞通路”。多巴胺(DA)可以興奮此處的神經元,使人感到愉悅,而可卡因是目前已知的最強天然中樞興奮制,也是一種毒品。可卡因能干擾多巴胺(DA)發揮作用,圖1為小梁同學創作的可卡因作用機制示意圖。(1)正常情況下,突觸前膜釋放的多巴胺與突觸后膜上的特異性受體結合后,突觸后膜內側Na+濃度變化為_,從而使人產生愉悅感,這_(選填“屬于”、“不屬于”反射。(2)可卡因作用下,多巴胺被突觸前膜回收過程可以用圖2中_(填“x”“y”或“z”)曲線表示,從而_(填“延長”或“縮短”)“愉悅感

14、”時間。(3)研究發現,機體能通過減少受體蛋白數量來緩解毒品刺激,這種調節稱為_調節,導致突觸后膜對神經遞質的敏感性_(填“升高”或“降低”)。毒品成癮是中樞神經系統對長期使用成癮性毒品所產生的一種適應性狀態,吸毒成癮者必須在足量毒品維持下才能保證保持正常生理功能,因此只有長期堅持強制戒毒,使_,毒癮才能真正解除。(4)研究發現DAT轉運DA時需要Na+和Cl-的參與,在正常情況下,首先DA或Na+隨機與DAT上相應的位點結合,然后Cl-才結合到自己的位點上,最后DAT把DA由胞外轉運到胞內,而DA、可卡因和Na+、Cl-等離子中只有可卡因和Na+在DAT上的位點相同。據此推測可卡因抑制DA回

15、收的作用機制可能是_。24如圖是人體免疫過程示意圖,ag表示相關細胞,表示相關反應過程。回答下列問題:(1)人體的第二道防線是_。(2)ag中不能識別抗原的細胞是_(填字母)。a細胞包括樹突狀細胞和_。a細胞的主要功能有_。(3)當相同抗原再次進入機體時,體內立即活躍的過程是_(填數字),進而產生更多的_(填細胞名稱),發揮更強的免疫功能。(4)動物的免疫系統具有三大功能,其中,_功能低下或失調,機體會有腫瘤發生或持續的病毒感染。(5)淋巴性甲狀腺腫(橋本氏病)是由機體產生抗體破壞甲狀腺濾泡上皮細胞導致的,但甲狀腺激素不會影響該抗體的分泌。Grave病患者體內產生的某種抗體可與促甲狀腺激素(T

16、SH)受體結合,導致甲狀腺功能亢進。Grave病和橋本氏病患者的血清甲狀腺激素(TH)濃度存在差異。如果患者血清TH濃度持續偏_,可以排除患Grave病的可能。25油茶是我國特有的木本油料樹種。為提高油茶果實的產油率,科研人員利用植物生長調節劑進行研究。(1)植物生長調節劑是由人工合成的,對植物的生長、發育有調節作用的化學物質,相比植物激素,具有_等優點。(2)科研人員選用4種植物生長調節劑,分別配制每種植物生長調節劑的最適濃度。選取不同地點單株能結有5kg以上果實的植株,在其葉面進行噴施,1周后摘取鮮果并測定果實產油率,結果如圖所示:選擇單株能結5kg以上果實的植株作為實驗對象的目的是便于_

17、。由上圖分析可知,_。(3)油茶果實采摘后存在后熟過程(即在收摘后,果實由采收成熟向食用成熟的過渡),油茶果實的含油率有所變化。研究者對采摘的油茶鮮果直接噴施植物生長調節劑,1周后測定果實產油率并計算增幅率,結果如下表。組別處理產油率(%)比對照增幅率(%)1NAA(萘乙酸)504 240 2GA(赤霉素)595 2090 3B-9485 -150 4NAA+GA601 2210 5NAA+B-9518 520 6清水492 000 計算不同濃度植物生長調節劑對油茶果實后熟的比對照增幅率,比對照增幅率(%)=(_)/對照組產油率100%從表格數據可以看出,單獨使用時,噴施_促進果實后熟產油量效

18、果最好;同時噴施時,采用_效果最好,這兩種植物生長調節劑在促進油茶果實后熟產油率方面表現為_作用。(4)結合(2)和(3)的研究,請為茶農提出一種最優的增產增收方案。_。26節肢動物藤壺廣泛分布于我國沿海,以海水中的浮游生物為食。(1)藤壺固著在海邊的巖石上生活,調查某塊巖石上某種藤壺的種群密度應采用_法。(2)某海域沿岸主要分布著甲、乙兩種藤壺,如圖1。研究人員移除乙后觀察甲的存活情況,結果如圖2。兩種藤壺的種間關系是_,二者在潮間帶占據的位置、資源及其與其他物種的關系,稱為它們各自的_。這是群落中_協同進化的結果。實驗中采用移除的處理符合科學實驗中常用的_原理。實驗結果顯示,如果中潮間帶沒

19、有乙,則甲_;而在上潮間帶,_。據此推測,如果沒有乙,甲的棲息范圍_。研究者還發現,在下潮間帶區域,即使沒有乙,甲的死亡率也很高,且有證據顯示甲可以忍受較長時間的水淹,即可排除非生物因素的影響。推測甲不能生存在下潮間帶的原因最可能是_。答案第 = page 17 17頁,共 = sectionpages 17 17頁答案第 = page 16 16頁,共 = sectionpages 17 17頁參考答案:1B【解析】【分析】內環境是人體內細胞賴以生存的液體環境,內環境又叫細胞外液,由血漿、組織液和淋巴組成,大多數細胞直接生活的環境是組織液,不同細胞生活的內環境可能不同;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

20、等都是直接與外界相通的,不屬于內環鏡。【詳解】A、膀胱中的尿液不屬于內環境,A錯誤;B、肌肉細胞間隙的液體屬于組織液,屬于人體內環境,B正確;C、肺泡腔內的氣體不屬于內環境,C錯誤;D、小腸腔內的消化液不屬于內環境,D錯誤。故選B。2C【解析】【分析】據圖分析:甲是傳出神經元,乙是中間神經元,丙是傳入神經元,是感受器,是傳入神經,是神經中樞,是傳出神經,是效應器。【詳解】A、是感受器,能感受外界刺激,產生興奮,興奮沿著傳入神經向神經中樞傳遞,A正確;B、是效應器,刺激引起反應,在該過程中反射弧結構不完整,不能稱為反射,B正確;C、感受人體冷熱變化的部位在大腦皮層感覺中樞,C錯誤;D、由于興奮在

21、神經元之間是單向傳遞的,刺激只能使電流表左側興奮,所以電流表只發生一次偏轉,不會發生兩次方向相反的偏轉,D正確。故選C。3C【解析】【分析】1、人腦的高級功能:位于大腦表層的大腦皮層,是整個神經系統中最高級的部位,它除了對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機體的反射活動外,還具有語言、學習、記憶和思維等方面的高級功能。2、語言功能是人腦特有的高級功能:W區(書寫性語言中樞):此區受損,不能寫字(失寫癥);S區(運動性語言中樞):此區受損,不能講話(運動性失語癥);H區(聽覺性語言中樞):此區受損,不能聽懂話(聽覺性失語癥);V區(視覺性語言中樞):此區受損,不能看懂文字(失讀癥)。【詳解】A、參與小組討論

22、,需要運動型語言中樞和聽覺性語言中樞的參與,即大腦皮層的S區和H區參與,A正確;B、大多數人的大腦右半球負責形象思維,是創造的腦;此圖為大腦的左半球,左半球負責邏輯思維,是理性的腦,B正確;C、刺激大腦皮層中央前回的底部,會引起頭部器官的運動,C錯誤;D、皮層代表區范圍的大小與軀體的大小無關,而與軀體運動的精細復雜程度有關,即運動越精細復雜的器官,其皮層代表區的面積越大,D正確。故選C。4B【解析】【分析】激素調節的三個特點:(1)微量和高效:激素在血液中含量很低,但能產生顯著的生理效應,這是由于激素的作用被逐級放大的結果;(2)通過體液運輸內:分泌腺產生的激素擴散到體液中,由血液來運輸,臨床

23、上常通過抽取血樣來檢測內分泌系統的疾病;(3)作用于靶器官、靶細胞。【詳解】A、動物激素沒有通過導管進入內環境,是細胞直接釋放至內環境,再通過體液運輸,A錯誤;B、某種動物激素的靶細胞可能遍布于身體各處,如甲狀腺激素的靶細胞遍布于身體各處,B正確;C、動物激素在身體中含量少,C錯誤;D、動物激素一經靶細胞接受并發揮作用就失活了,因此體內需要源源不斷地產生激素,D錯誤。故選B。5D【解析】【分析】分析曲線圖:實驗組小鼠服用阿司匹林三周后,注射胰島素,血糖濃度降低;對照組沒有服用阿司匹林,對其注射胰島素后,血糖濃度沒有顯著降低,說明肥胖小鼠的細胞對胰島素不敏感,但阿司匹林可使小鼠細胞恢復對胰島素的

24、敏感性。【詳解】A、本實驗的單一變量為是否服用阿司匹林,對照組沒有服用阿司匹林,對其注射胰島素后,血糖濃度沒有顯著降低,這說明對照組小鼠對胰島素不敏感,A錯誤;B、注射胰島素,實驗組小鼠的血糖在60分鐘內明顯下降,對照組小鼠注射胰島素后,血糖濃度沒有顯著降低,B錯誤;C、胰島素可以降低實驗組小鼠的血糖濃度,阿司匹林只能使小鼠細胞恢復對胰島素的敏感性,C錯誤;D、本實驗的單一變量為是否服用阿司匹林,實驗組小鼠服用三周阿司匹林后再注射胰島素,血糖濃度降低,這說明阿司匹林使小鼠細胞恢復對胰島素的敏感性,使胰島素得以降低血糖,D正確。故選D。6A【解析】【分析】下丘腦是較高級的調節內臟活動的中樞,調節

25、體溫、攝食行為、水平衡、內分泌、情緒反應、生物節律等重要生理過程;腦干有許多重要的生命活動中樞,如心血管活動中樞、呼吸運動中樞等。【詳解】A、騎行過程中,骨骼肌產熱量最多,是主要的產熱器官,A正確;B、騎行過程中維持身體平衡的中樞是小腦,調節體溫的中樞位于下丘腦,呼吸中樞位于腦干,B錯誤;C、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腦細胞合成分泌、垂體釋放的,C錯誤;D、騎行過程中,消耗能量增加,甲狀腺激素分泌增加,促進細胞氧化分解產生能量,另外,增加散熱與甲狀腺激素分泌量無直接關系,產熱量大于安靜狀態,D錯誤。故選A。7D【解析】【分析】激素是由內分泌腺分泌的對身體有特殊作用的化學物質,激素在人體內的含量極少,但

26、對人體的新陳代謝、生長發育和生殖等生命活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激素在人體內必須維持在適當的水平,過多過少都會對人體產生不同的影響;激素的化學本質包括蛋白質、脂質和氨基酸衍生物等,蛋白質類激素可被蛋白酶降解,因而在使用時不能口服(飼喂)。【詳解】A、型糖尿病患者是由于胰島B細胞損傷,導致胰島素分泌不足或不能合成而引起的疾病,由于胰島素化學本質是蛋白質,治療時,常通過注射胰島素來降低血糖濃度,A正確;B、根據激素的反饋調節機制,男運動員服用過多人工合成的雄性激素,會抑制下丘腦和垂體對相關激素的分泌,導致下丘腦和垂體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和促性腺激素量減少,使自身雄性激素的合成與分泌減少,含量減少,

27、B正確;C、人工合成的孕激素類藥物的本質是脂質,不能被消化液消化,所以可以口服,C正確;D、性腺激素的作用是促進性腺的生長和發育,促進性腺產生性激素,促進卵子和精子成熟和排出,因此為了促進生殖細胞的成熟,需要注射促性腺激素,因為促性腺激素化學本質是蛋白質,所以只能注射,不能飼喂,D錯誤。故選D。8B【解析】【分析】1、RNA呈單鏈,不如雙鏈的DNA穩定,故RNA病毒容易發生變異。2、接種疫苗后,在抗原的刺激下,機體會產生相應抗體和記憶細胞,從而起到免疫預防的作用。【詳解】A、由題干可知,新冠病毒RNA呈單鏈,不如雙鏈的DNA穩定,新冠病毒易發生變異,給疫苗制備帶來了困難,A正確;B、給重癥新冠

28、肺炎患者注射新冠病毒的相關抗體才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手段,因為抗體能直接與抗原特異性結合被吞噬細胞吞噬消滅,而注射新冠病毒滅活疫苗是用于免疫預防,而不能用于免疫治療,B錯誤;C、艾滋病是后天獲得的嚴重免疫缺陷病,C正確;D、HIV能夠特異性攻擊輔助性T細胞,說明輔助性T細胞表面有HIV特異性識別并結合的受體,D正確。故選B。9D【解析】【分析】1、細胞樣本在特殊的膜片上增殖的過程屬于動物細胞培養過程。2、人體的三道防線:第一道防線是由皮膚和黏膜構成的,他們不僅能夠阻擋病原體侵入人體,而且它們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還有殺菌的作用;第二道防線是體液中的殺菌物質(如溶菌酶)和吞噬細胞;第

29、三道防線主要由免疫器官(扁桃體、淋巴結、胸腺、骨髓、和脾臟等)和免疫細胞(淋巴細胞、吞噬細胞等)借助血液循環和淋巴循環而組成的。【詳解】A、皮膚是人體的第一道防線,屬于非特異性免疫,因此人的皮膚燒傷后易引起感染,主要是由于非特異性免疫機能受損所致,A正確;B、種植在膜片上的細胞樣本最好選擇來自本人的干細胞,這樣不會發生排異反應,B正確;C、膜片“釋放”的細胞能與患者自身皮膚愈合,該過程涉及兩者細胞膜的糖蛋白的識別,細胞間的信息交流,C正確;D、若采用異體皮膚移植會導致排異反應,主要是因為細胞免疫對移植皮膚細胞有殺傷作用,而不是因為抗體對移植皮膚細胞的黏附作用,D錯誤。故選D。10B【解析】【分

30、析】分析題圖可知:本實驗的自變量為不同的區段,因變量為48h后長度,據此分析作答。【詳解】A、與對照相比,區段6-8的莖段長度高于對照,結果說明生長素可以促進胚芽鞘伸長,A錯誤;B、據圖可知,48h后胚芽鞘長度最大的區段為區段5,右由信息“自上而下每間隔02cm劃一條細線”,可知胚芽鞘伸長最快的部位位于尖端以下0.25=1cm左右,B正確;C、生長素通過促進細胞伸長進而促進植物生長,C錯誤;D、據實驗結果可知:在實驗條件下,胚芽鞘下端的區段生長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根據生長素的極性運輸可推知,胚芽鞘頂端有生長素的產生,通過極性運輸運往胚芽鞘下端,下端生長素含量較高,促進生長明顯,D錯誤。故選B。1

31、1C【解析】【分析】不同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生長素:合成部位:幼嫩的芽、葉和發育中的種子。主要生理功能:生長素的作用表現為兩重性,即:低濃度促進生長,高濃度抑制生長。赤霉素:合成部位:幼芽、幼根和未成熟的種子等幼嫩部分。主要生理功能:促進細胞的伸長;解除種子、塊莖的休眠并促進萌發的作用。細胞分裂素:合成部位:正在進行細胞分裂的幼嫩根尖。主要生理功能:促進細胞分裂;誘導芽的分化;防止植物衰老。脫落酸:合成部位:根冠、萎焉的葉片等。主要生理功能:抑制植物細胞的分裂和種子的萌發;促進植物進入休眠;促進葉和果實的衰老、脫落。乙烯:合成部位:植物體的各個部位都能產生。主要生理功能:促進果實成熟;促進器官

32、的脫落;促進多開雌花。【詳解】A、生長素具有低濃度促進生長,高濃度抑制生長的特性,用適宜濃度的生長素類調節劑可以促進植物插條生根,A正確;B、赤霉素能促進-淀粉酶合成,故赤霉素處理大麥種子無須發芽就能產生a-淀粉酶,B正確;C、乙烯是促進果實的成熟,C錯誤;D、缺水條件下,脫落酸促進氣孔關閉可保存植物體內水分,D正確。故選C。12B【解析】【分析】1、根據植物對光周期的反應,可以把植物分為三種類型:短日植物、長日植物、日中性植物。2、葉片是感受光周期的器官,環境中影響生物生活的各種因素叫環境因素,分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溫度、水、空氣、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環境中影響某種生

33、物個體生活的其他所生物。【詳解】A、由圖中信息可知,光照時間(物理信息)會影響植物是否開花,影響授粉,植物可以感知光信號并據此調整生長發育,A正確;B、從一、二兩條信息中可以得知,短日/長夜時短日照植物開花,短日/長夜閃光時短日照植物不開花,長夜閃光對于植物能否開花有影響,B錯誤;C、分析圖可知,短日照植物一般在日照時間短于一定數值時開花,C正確;D、由題可知,植株是否開花受其內部特征(長/短日照植物)和外部環境(光照長度)共同決定,可通過人為控制光照時間有效調控植物的花期,D正確。故選B。13D【解析】【分析】1、種群的特征包括種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遷入率和遷出率、年齡組成和性別比例。其

34、中,種群密度是種群最基本的數量特征。2、出生率和死亡率對種群數量起著決定性作用;年齡組成可以預測一個種群數量發展的變化趨勢。出生率和死亡率,遷入率和遷出率直接影響種群密度,性別比例會影響出生率間接影響種群密度,年齡組成影響出生率和死亡率間接影響種群密度【詳解】A、害蟲的交配求偶就是通過性信息素的傳遞來實現的,所謂性信息素是指雌蟲分泌到體外以引誘雄蟲前去交配的微量化學物質。性引誘劑誘殺害蟲的雄性個體,破壞害蟲種群正常的性別比例,并非使雌蟲大量遷出,A錯誤;B、年齡結構是指一個種群中各年齡期的比例,性引誘劑誘殺害蟲的雄性個體會影響種群的年齡結構,但是并非種群密度下降的根本原因,B錯誤;C、性引誘劑

35、誘殺害蟲的雄性個體,破壞害蟲種群正常的性別比例導致種群的出生率下降,出生率下降可能導致影響雌性個體減少,但前提是性別比例被破壞,C錯誤;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誘劑誘殺某種害蟲的雄性個體,破壞害蟲種群正常的性別比例,就會使很多雌性個體不能完成交配,從而使該害蟲的種群密度明顯降低,達到控制害蟲數量的目的,D正確。故選D。14A【解析】【分析】“探究培養液中酵母菌種群數量的變化”的實驗原理:酵母菌可用液體培養基進行培養,培養液中酵母菌種群的增長情況與培養液的成分、空間、pH、溫度等因素有關,可根據培養液中酵母菌數量和時間為坐標軸,從而掌握酵母菌種群數量的變化情況。實驗流程:(1)酵母菌培養(液體培養

36、基,無菌條件);(2)振蕩培養(酵母菌均勻分布于培養基中);(3)觀察計數;(4)重復(2)、(3)步驟數次,每天計數酵母菌數量的時間要固定;(5)繪圖分析。【詳解】A、培養液中酵母菌數量很多,逐個計數非常困難,可采用抽樣檢測的方法對培養液中的酵母菌進行計數,A正確;B、吸取培養液計數前應將試管輕輕振蕩幾次,使培養液中的酵母菌分布均勻,以減小誤差,而不能直接吸取靜置的培養液,B錯誤;C、培養用具和培養液均需要嚴格滅菌,但不必去除培養液中的溶解氧,C錯誤;D、用血細胞計數板計數酵母菌數量時,要統計方格內以及相鄰兩邊的菌體,D錯誤。故選A。15A【解析】【詳解】土壤動物具有趨暗、趨濕、避高溫的習性

37、,A裝置上的的熱光源會使土壤小動物進入到下方的收集瓶中;BCD裝置沒有造成收集瓶中避光、避熱的環境。故選A。16D【解析】【分析】從表格中得出該棄耕農田剛開始就有草本植物28種,之后物種種類越來越多,多樣性增加;群落的垂直結構和水平結構變得明顯,對光能的利用能力也相應提高了,這些都屬于次生演替的典型特征。【詳解】A、據表格分析可知,在統計的年份里,群落中物種豐富度為1、2、2、3、3,不是呈S形增長,A錯誤;B、在這40年間,草本的優勢地位逐漸被取代,B錯誤;C、在這40年間,群落結構越來越復雜,C錯誤;D、由于群落演替的起點是農田,故為次生演替,D正確。故選D。17AD【解析】【分析】1、內

38、環境是由血漿、組織液和淋巴等細胞外液構成的細胞生活的環境。由此可見,內環境就是細胞外液。內環境穩態是指正常機體通過調節作用,使各個器官,系統協調活動,共同維持內環境的相對穩定狀態。內環境穩態是機體進行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2、內環境三項理化性質:滲透壓、酸堿度、溫度。(1)滲透壓主要與無機鹽和蛋白質的含量有關,90%以上取決于鈉離子和氯離子。(2)pH在7.35-7.45之間,主要的緩沖物質碳酸和碳酸氫鈉,多余的碳酸氫鈉由腎臟排出。(3)溫度37攝氏度左右,一個人一晝夜體溫波動不超過1攝氏度。【詳解】A、正常情況下糖原在肝臟或肌肉細胞內,而不會在內環境中,A錯誤;B、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大,導致血漿

39、蛋白進入組織液使組織液滲透壓增大,血漿滲透壓減小,水分更多的從血漿進入組織液出現組織水腫;淋巴回流受阻導致組織液不能順利流向淋巴,形成組織水腫,B正確;C、內環境穩態是細胞代謝的必要條件,有利于細胞代謝中酶促反應的正常進行,C正確;D、嚴重腹瀉后,機體會丟失鹽分,若只補充水分,不能維持細胞外液正常的滲透壓,D錯誤。故選AD。18AD【解析】【分析】自主神經系統由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組成,當人體處于興奮時,交感神經活動占優勢,心跳加快,支氣管擴張,胃腸蠕動減弱;當人體處于安靜狀態時,副交感神經活動占優勢,心跳減慢,胃腸蠕動加強。【詳解】A、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都屬于外周神經系統的傳出神經,A錯誤

40、;B、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都屬于外周神經系統的自主神經,但在有些情況下,并不完全自主,B正確;C、據分析可知,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可共同調節同一內臟器官,且通常對同一內臟器官的作用是相反的,C正確;D、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在不同的狀態下對內臟器官的活動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樣的,例如,當人體處于興奮時,交感神經活動占優勢,心跳加快,支氣管擴張,胃腸蠕動減弱;當人體處于安靜狀態時,副交感神經活動占優勢,心跳減慢,胃腸蠕動加強,D錯誤。故選AD。19BC【解析】【分析】分析題圖:圖示為人體內某種免疫失調病的致病機理,a細胞能產生抗體,a細胞為漿細胞,抗紅細胞抗體能與紅細胞表面的抗原物質特異性結合形成細胞

41、集團或沉淀,最終被吞噬細胞吞噬處理掉。【詳解】A、圖中為抗體與自身結構相結合,屬于自身免疫病,A錯誤;B、只有漿細胞能產生抗體,因此圖中a細胞表示的是漿細胞,B正確;C、抗體具有特異性,一定的抗體只能與一定的抗原特異性結合,圖中抗紅細胞抗體能與紅細胞結合,說明紅細胞膜上有抗原物質,C正確;D、吞噬細胞屬于免疫細胞,但是不屬于淋巴細胞,D錯誤。故選BC。20BCD【解析】【分析】1、種群的特征包括種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遷入率和遷出率、年齡組成和性別比例。其中,種群密度是種群最基本的數量特征。2、出生率和死亡率對種群數量起著決定性作用;年齡組成可以預測一個種群數量發展的變化趨勢。3、一般植物和

42、個體小、活動能力小的動物以及蟲卵常用的是樣方法;活動能力大的動物常用標記重捕法。4、調查土壤中小動物的豐富度采用取樣器取樣法,因為活動能力強(不適合樣方法)、身體微小(不適合標志重捕法);計算方法記名計算法-直接數個體數,目測估計法-分等級估測,如非常多、多、較多、較少、少、很少等。【詳解】A、“數罟不入灣池”是指密孔的漁網不進入池塘,可以保證幼年個體不被過度捕撈,其意義是為了保證魚種群的年齡結構為增長型,A正確;B、環境容納量是指在環境條件不被破壞的情況下,一定空間所能維持的種群的最大值,用K值表示,B錯誤;C、該魚種群成年魚及其幼體是一個種群,在水體中分布不能構成群落的垂直結構,C錯誤;D

43、、用標記重捕法調查該種魚的種群數量時,被標記的標記物脫落,根據種群數量=(第一次捕獲的個體數第二次捕獲的個體數)二次捕獲的個體中被標記的個體數,會導致調查結果較實際值偏大,D錯誤。故選BCD。21ACD【解析】【分析】群落的空間結構分為垂直結構和水平結構。垂直結構表現出分層現象,光照強度會影響植物分布,棲息空間和食物會影響動物;水平結構表現出鑲嵌分布,地形變化、土壤濕度和鹽堿度、光照強度、生物自身生長特點及人和動物的影響等都是影響因素。【詳解】A、隨著海拔高度的上升,溫度、地形、土壤濕度都發生改變,因此珠峰南坡植被類群逐漸發生變化,A正確;B、珠峰南坡從山麓到山頂依次出現的植被差異反映了群落的

44、水平結構,B錯誤;C、調查植物的種群數量,常采用樣方法。為了使調查結果更準確,應該隨機取樣,適當增加樣方面積、增加樣方數量,C正確;D、從全球氣候變化的角度分析,全球氣候變暖導致冰雪融化,為綠色植物生長提供了適宜的條件,是該地段出現了綠色植物的原因之一,D正確。故選ACD。22ABD【解析】【分析】題圖分析:圖中信息分子A表示傳入神經釋放的神經遞質,信息分子B表示抗利尿激素,信息分子C表示促甲狀腺激素,信息分子D表示甲狀腺激素,信息分子E表示細胞因子。【詳解】A、進入低溫環境后,進行神經-體液調節,進而增加產熱量,則圖中信息分子A、C、D釋放量增加,而寒冷時,排尿量增加,則B抗利尿激素減少,A

45、錯誤;B、甲調節方式為神經調節,乙調節方式為體液調節,則甲的作用時間短暫、作用范圍局限、反應迅速,B錯誤;C、信息分子E是細胞因子,其作用方式是直接與B淋巴細胞膜表面的受體接觸,促進B淋巴細胞增殖和分化,B淋巴細胞增殖分化通常需要信息分子E和抗原的共同作用,C正確;D、信息分子D是甲狀腺激素,為氨基酸的衍生物,屬于小分子,信息分子A為神經遞質,通常為小分子,D錯誤。故選C。23低高 不屬于 y 延長 負反饋 降低 神經遞質受體蛋白數量恢復到正常水平 可卡因通過和Na+競爭在DAT上的結合位點而間接地抑制DA的轉運【解析】【分析】分析題圖1:多巴胺合成后,貯存在突觸小泡中;突觸后膜上存在多巴胺受

46、體,能夠識別多巴胺、運輸Na+,同時突觸前膜上存在多巴胺轉運體,可將多余的多巴胺轉運回突觸前膜內,同時可卡因具有封閉多巴胺轉運體的作用,故會導致突觸間隙中多巴胺含量增多。【詳解】(1)據圖1可知,多巴胺與突觸后膜上的特異性受體結合,突觸后膜Na+內流,內側Na+濃度由低變為高,使突觸后膜產生興奮,這一過程由于沒有完整的反射弧,因此不屬于反射。(2)根據題意可知,可卡因使得多巴胺不能及時被回收,因此回收時間比正常情況延長,但是最終可以全部回收,則由圖可知這一過程可以用圖中y曲線表示。(3)機體能通過減少受體蛋白數量來緩解毒品刺激,導致突觸后膜對神經遞質的敏感性降低,這是一種負反饋調節。根據題意,

47、毒品成癮是中樞神經系統對長期使用成癮性毒品所產生的一種適應性狀態,吸毒成癮者必須在足量毒品維持下才能保證保持正常生理功能,因此只有長期堅持強制戒毒,神經遞質受體蛋白數量恢復到正常水平,毒癮才能真正解除。(4)根據題中信息“在正常情況下,首先DA或Na+隨機與DAT上相應的位點結合,然后Cl-才結合到自己的位點上,最后DAT把DA由胞外轉運到胞內,而可卡因和Na+在DAT上的位點相同”,推測可卡因抑制DA回收的作用機制可能是可卡因通過和Na+競爭在DAT上的結合位點而間接地抑制DA的轉運。【點睛】本題的知識點是突觸的結構和功能,興奮在神經纖維素上的傳導與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的特點,對于相關知識點的

48、理解把握知識點間的內在聯系是解題的關鍵。24(1)體液中的殺菌物質和吞噬細胞(2)e B細胞、巨噬細胞 能攝取和加工處理抗原,并且可以將抗原信息暴露在細胞表面,以便傳遞給其他免疫細胞(3) 細胞毒性T細胞、漿細胞(4)免疫監視(5)低【解析】【分析】a為抗原呈遞細胞,b為輔助性T細胞、c為B細胞、d為記憶B細胞、e為漿細胞、f為記憶T細胞,g為細胞毒性T細胞。(1)人體的第二道防線是由體液中的殺菌物質和吞噬細胞構成的。(2)圖示細胞不能識別抗原的是e漿細胞。a細胞為抗原呈遞細胞,包括樹突狀細胞、B細胞和巨噬細胞。抗原呈遞細胞能攝取和加工處理抗原,并且可以將抗原信息暴露在細胞表面,以便傳遞給其他免疫細胞。(3)當相同抗原再次進入機體時,體內的記憶細胞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漿細胞或細胞毒性T細胞,發揮更強的免疫功能,因此體內立即活躍的過程是。(4)機體會有腫瘤發生或持續的病毒感染,屬于免疫系統的監視功能低下或失調。(5)Grave病患者體內產生的某種抗體可與促甲狀腺激素(TSH)受體結合,導致甲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