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七章 軟交換7.1 概述7.2 軟交換標準協議與接口7.3 軟交換工作原理本章重點:軟交換技術的基本概念,軟交換標準協議,軟交換工作原理。本章難點:軟交換技術的定義及其呼叫控制原理。本章課時:4學時學習本章達到的目的和要求:1了解軟交換的產生背景;掌握軟交換的定義、特點、體系結構及完成的基本功能;了解軟交換所能提供的業務類型、系統指標及其與NGN的關系。2掌握軟交換與媒體網關之間、與信令網關之間、與應用/業務層之間以及軟交換之間的各種接口類型及所用的標準協議。掌握軟交換的基本協議:H.323協議、SIP、MGCP、H.248/Megaco的基本概念和作用,了解軟交換的其它協議:BICC、SI
2、GTRAN、SCTP、RTP等。3理解軟交換的呼叫控制原理及其基于各種協議的呼叫控制流程。1.傳統電信網傳統電信網的業務實施中包括兩個角色:用戶和運營商。用戶接受運營商提供的電信服務并為之支付費用,運營商向用戶提供服務并收取一定的費用(當然也可能是免費的)。 用戶終端是“傻瓜型”的,智能性位于運營商控制的網絡中。業務的升級、拓展和提供都是由運營商控制的,用戶只能在運營商提供的服務甚至服務特征(功能集)中被動地做出有限的選擇。“業務與承載” 不分離, “業務”指高層的應用和業務,不包括諸如Internet接入等基礎設施類的“業務”;“承載”包括接入和核心網的承載.運營商提供話音業務的同時也提供話
3、音業務的承載服務,用戶在購買話音業務的同時不需要關心承載服務是從哪里來的。 正因為用戶使用的是傻終端,承載和業務完全由運營商控制,成為了傳統電信網絡比Internet更安全、更容易保證服務質量(QoS)、可管理、可運營和可維護的根本原因。2、Internet Internet的業務實施中包括三個角色:用戶、Internet接入服務提供商(ISP)和內容提供商(ICP)。 ISP只是將用戶接入 Internet,在用戶和ICP/其它用戶之間提供傳遞比特流的承載服務(所謂的“比特管道”)。ICP在用戶通過ISP已經接入Internet的基礎上,為用戶提供內容服務。ISP和ICP邏輯上可由兩個不同的
4、實體運營(當然物理上可以合二為一),用戶必須分別向ISP交納接入費,向ICP支付信息服務費(當然也可能免費)。 Internet從誕生之初就是業務與承載分離的,用戶的Internet接人(承載)由ISP提供,內容服務由ICP提供,ISP和ICP所提供的服務是相互依存的。因為用戶使用的是智能終端,并且業務與網絡分離,因此極大地推動了 Internet的業務創新和蓬勃發展。但是,這種分離在帶來巨大好處的同時,也為Internet帶來了不少“致命弱點”,使得Internet業務難以控制、管理、運營和獲得利潤,安全性和QoS難以得到保證。 下一代網絡NGN定義:NGN是一個基于分組交換技術的網絡,它能
5、提供包括電信服務在內的各種服務,能夠利用多種寬帶且具有保證服務質量能力的傳送技術。 NGN是一個定義及其松散的術語,泛指一個不同與當前一代的、大量采用新技術,以IP技術為核心,同時支持語音、數據、多媒體業務的的融合網絡。 此網絡應使各種與服務有關的功能實現與各種傳送有關的技術相對獨立。NGN使用戶可自由接入到不同的業務提供商,同時支持通用移動性,從而可向用戶提供一致的和無處不在的服務。 二、NGN發展的兩個階段基于軟交換:是NGN的初級階段,側重于PSTN業務(電話、會議型業務)和少量SIP業務。提供多媒體業務的靈活性較差,但技術較成熟,在全球范圍內得到廣泛的應用。基于IMS(IP多媒體子系統
6、):是NGN的目標架構,側重于寬帶多媒體和移動業務,提供多媒體業務的靈活性好,在固網與移動網融合的發展趨勢下,IMS即將駛入NGN發展的高速路。它們是同屬NGN范疇,采用承載與控制分離的思想,屬于向NGN演進不同階段。 7.1 概述7.1.1 軟交換基本概念一、軟交換產生背景 軟交換技術從1997年開始發展,1999年,國際軟交換協會ISC成立,是軟交換發展的一個里程碑。軟交換思想是在電信網向下一代網絡NGN演進的過程中誕生的。其主要思想就是將呼叫控制、業務承載、業務邏輯相分離,各功能實體之間采用標準的通信協議進行連接和通信,以軟件來實現交換與呼叫控制管理。軟交換技術以IP網作為核心承載網,采
7、用開放式應用程序接口,簡化了信令結構和控制復雜性,具有對網絡業務、接入技術和智能業務的開放性,克服了傳統電路交換技術在業務提供方面的不足。 電話接續基本信令流程 軟交換概念的產生基于以下兩種思想:智能網中業務提供與呼叫接續控制相分離的思想;VoIP中IP網關控制與媒體轉換相分離的思想。 智能業務: 縮位撥號、熱線電話、外出后暫停、免打擾、追查惡意呼叫、呼叫跟蹤、語音信箱、記帳卡呼叫(ACC)、被叫集中付費(FPH)、虛擬專用網(VPN)。智能網中,智能業務主要由位于交換中心之外的獨立業務點來完成。 二、軟交換定義 1國際軟交換協會(ISC)對軟交換的定義為:“軟交換是提供呼叫控制功能的軟件實體
8、”。我國信息產業部電信傳輸研究院對軟交換定義為:“軟交換是網絡演進以及下一代分組網絡的核心設備之一,它獨立于傳送網絡,主要完成呼叫控制、資源分配、協議處理、路由、認證、計費等主要功能,同時可以向用戶提供現有電路交換機所能提供的所有業務,并向第三方提供可編程能力”。二、軟交換定義 2廣義上的軟交換泛指一種體系結構,利用該體系結構可以建立NGN框架,主要由軟交換設備、信令網關、媒體網關、應用服務器、綜合接入設備等組成。狹義上的軟交換指軟交換機,是基于軟件提供呼叫控制的功能實體,定位于控制層面。軟交換機SS曾被稱為呼叫服務器、呼叫代理或媒體網關控制器MGC。但軟交換的功能更強大,它除了具有網關控制功
9、能外,還有選路等功能。從這個意義上講,MGC只是軟交換的一個子集。 三、軟交換的主要特點1分離性:軟交換的最大特點是業務與控制分離,傳送與接入分離。開放性:軟交換技術采用開放式應用程序接口API,簡化了信令結構和控制復雜性。靈活性:軟交換系統可以根據需要放置在網絡任意位置,并根據系統容量靈活配置,網絡智能可以集中,也可以分布。三、軟交換的主要特點24. 互通性:通過媒體網關、中繼媒體網關、信令網關等各種網關設備,可以實現軟交換網絡與現有公共電話網、IP網等網絡的互通,有效地延續原有網絡的業務和設備等資源。5. 綜合性:軟交換集語音、數據、視頻等多媒體業務于一體,實現了語音、數據和視頻在傳輸與業
10、務上的融合與統一。6. 經濟性:采用軟交換設備的組網方式與采用電路交換機的組網方式相比,性價比較高,可大幅度的降低網絡建設與運營成本。 四、軟交換與NGN的關系 軟交換是NGN的控制功能實體,為NGN提供具有實時性要求的業務的呼叫控制和連接控制功能,是NGN呼叫與控制的重要組成部分,軟交換位于NGN功能分層結構控制層面的位置。未來VoIP的核心技術將采用軟交換。 軟交換適配的協議為了實現互聯互通,各種設備必須遵循共同的規范和約定,這就是通信標準或協議。 NGN的國際標準化組織:國際通信組織ITU(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國際電信聯盟)IETF
11、(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Task Force,Internet工程任務組ETSI(European Telecommunications Sdandards Institute歐洲電信標準協會)ISC(International SoftSwitch Consortium 國際軟交換論壇)7.1.2 軟交換分層結構邊緣接入核心交換網絡控制業務管理邊緣接入層通過各種接入手段將各類用戶連接至網絡,并將信息格式轉換成為能夠在網絡上傳遞的信息格式。核心交換層采用分組技術,提供一個高可靠性的、提供QoS保證和大容量的統一的綜合傳送平臺網絡控制層實現呼叫控制,其核心技術就是軟
12、交換技術,完成基本的實時呼叫控制和連接控制功能。業務管理層在呼叫建立的基礎上提供額外的增值服務,以及運營支撐。 軟交換系統的結構業務層控制層傳送層接入層接入網關中繼網關信令網關無線接入網關智能終端IP 傳 送 網( IP/ MPLS )用戶終端現有交換機現有移動交換機軟 交 換 系 統業務控制服務器各類應用服務器第三方接口 業務管理網絡控制核心交換邊緣接入SoftX30003G AccessUA5000IADBroadband AccessPSTNUMG8900SG7000PLMNSoftX3000IP CoreVideo GWUMG8900UMG8900SIP/H.323 PhoneU-Pa
13、thENIPPolicy ServerMRS6100INOSSiManagerN2000LocationServerPSTNswitchSTPOpen Eye2G Terminal3G Terminal華為軟交換解決方案 一、接入層 接入層也稱為邊緣接入層或媒體接入層,由各種網關設備組成。 媒體網關MG: 將各種用戶或網絡接入到核心網絡,是各種網關的統稱,負責電話交換網的PCM流與IP網絡數據包的轉換。根據所連接對象的不同,媒體網關又可分為如下幾種網關。中繼網關TG:是電路交換網和分組交換網之間的網關,主要針對傳統的PSTN/ISDN的中繼接入,將其接入到ATM或IP網絡;接入網關AG:也稱駐
14、地網關,一般作為局用網關,置于局端機房,接入批量PSTN/ISDN用戶;H.323網關:接入H.323設備;無線網關WG:接入移動網絡用戶。 信令網關SG:負責將電路交換網的信令轉換成IP網的信令,根據相應的信令生成IP網的控制信令,在IP網中傳輸。綜合接入設備IAD:是一種小型接入網關,可以放在辦公室或家里,通常具有一個以太網接口和幾個模擬電話接口。IP終端:目前主要指H.323和SIP終端,如IP PBX、IP Phone、PC等。媒體資源服務器MRS:一種特殊的網關,類似于傳統智能網中的智能外設,為軟交換網絡提供錄音通知等語音資源,并為多方會議提供會議資源。SIP( 會話初始協議)的開發
15、目的是用來幫助提供跨越因特網的高級電話業務。 二、傳送層傳送層也稱為核心傳送層或傳輸服務層,實際上就是公共傳送平臺,代替了傳統電路交換中的交換矩陣,也可視為軟交換的承載網絡。 目前主要有IP路由器構成的IP網絡和ATM網絡。 IP路由器(支持MPLS、IPV4、IPV6 等)組成的電信級IP分組網。如中國電信CN2、中國移動IP專網等。三、控制層控制層也稱為網絡控制層,軟交換設備(SS)或媒體網關控制器(MGC) 如 Softx3000(華為)、ZXSS10SS1(中興)A5020(Alcatel)軟交換主要負責進行呼叫控制,即完成呼叫連接的建立、監視和拆除,相當于傳統電路交換機中呼叫處理模塊
16、所完成的功能。 四、應用層應用層也稱為業務應用層,該層的主要功能是在純呼叫建立之上為用戶提供附加增值業務,同時提供業務和網絡的管理功能,即提供軟交換網絡各類業務所需要的業務邏輯、數據資源及媒體資源。該層采用開放、綜合的業務應用平臺,采用應用服務器靈活的為用戶提供各種增值業務,同時提供相應業務的生成和維護環境。 業務應用層的主要設備包括:應用服務器策略服務器特征服務器認證、授權和計費服務器AAA目錄服務器數據庫服務器業務控制點網管服務器7.1.3 軟交換支持的業務基本業務和補充業務智能網業務開放式業務7.2 軟交換標準協議與接口7.2.1軟交換協議與接口概述一、軟交換分層結構與協議和接口關系軟交
17、換各種協議的協議棧 二、軟交換協議類型媒體網關控制協議:用于軟交換對媒體網關的承載控制、資源控制及管理,用在SS與各種媒體網關及相應終端之間,有H.323、SIP、MGCP和H.248/Megaco等。信令控制協議:用于傳遞軟交換和信令網關間的信令信息。用在SS與信令網關之間,有SCTP(流控制傳輸協議)和SIGTRAN(信令傳輸協議)等。 軟交換間協議:實現不同軟交換間的互通,用在SS與SS之間,有H.323、SIP、BICC、SIP-T/SIP-I等。業務應用協議:提供訪問各種數據庫、第三方應用平臺、各種功能服務器等的接口,實現對各種增值業務,用在SS與應用層之間,有Parlay、JAIN
18、、INAP、CAMEL、MAP、RADIUS等。維護管理協議:提供軟交換網絡的維護和管理,用在SS與網關服務器和策略服務器之間,有SNMP和COPS等。 (COPS:Common Open Policy Service) 公共開放策略服務 三、軟交換接口類型軟交換與各種媒體網關及相應終端之間的接口:此接口可使用MGCP、H.248/Megaco、H.323和SIP等協議。軟交換與信令網關之間的接口:此接口可使用SCTP和SIGTRAN等協議。軟交換之間的接口:此接口可以使用H.323、SIP、BICC、SIP-T/SIP-I等協議。 軟交換與應用/業務層之間的接口:軟交換與應用服務器間的接口提
19、供對三方應用和各種增值業務的支持功能,此接口可使用SIP或API(如Parlay);軟交換與SCP之間的接口實現對現有智能網業務的支持,此接口可使用INAP協議;軟交換與網管中心間的接口實現網絡管理,此接口可使用SNMP;軟交換與策略服務器間的接口實現對網絡設備的工作進行動態干預,此接口可使用COPS協議。 (COPS:Common Open Policy Service) 公共開放策略服務 7.2.2 H.323協議(1)H.323協議是ITU于1996年制定的IP網絡實時多媒體通信協議簇,并分別于1998、1999和2000年進行了修訂。H.323系列協議定義了呼叫建立的全部過程,包括信令
20、交互、信令協商、媒體流編解碼以及傳輸過程。H.323協議非常廣泛和靈活,應用范圍從提供語音服務的電話到支持多媒體功能的視頻會議。 ITU即國際電信聯盟,是電信界最權威的標準制訂機構 一、H.323協議簇:控制信令H.225基于分組網絡的多媒體通信系統呼叫信令與媒體流傳輸協議,H.235多媒體終端的安全和加密;H.245多媒體通信控制協議,用于媒體信道控制;H.450補充業務等。視頻編解碼H.261P64Kbit/s視頻業務的視頻編解碼器;H.263低碼率通信的視頻編解碼,H.261的改進版。音頻編解碼 G.71164 Kbps 信道上的語音頻率脈沖編碼調制(PCM),必選;G.72132 Kb
21、it/s 自適應差分脈沖編碼調制(ADPCM);G.72264 Kbit/s 下的 7 kHz 音頻編碼,可選;G.72640、32、24、16 Kbit/s 自適應差分脈沖編碼調制(ADPCM);G.7275、4、3和2- Kbit/s 嵌入式自適應差分脈沖編碼調制(ADPCM);G.728利用低延遲代碼線性預測以16 Kbit/s進行語音編碼;G.729利用共扼結構代數激勵編碼線性預測以8 Kbit/s 進行語音編碼。多媒體通信 T.120多點數據會議和實時通信,它本身又是由幾個協議組成,包括T.121、T.122、T.123、T.124、T.125、T.126和T.127;媒體傳輸RTP
22、實時傳輸協議,為信息提供具有實時特征的端對端傳送服務;RTCPRTP控制協議,為RTP提供控制功能。 二、H.323系統基本元素H.323終端:指最終用戶設備,包括用戶設備界面、視頻編解碼、音頻編解碼、遠程信息處理設備等。網關:負責媒體格式轉換。網守:網守完成地址翻譯、接納控制、帶寬控制、域管理4個必須功能。網守還支持呼叫控制信令、呼叫鑒權、帶寬管理和呼叫管理4個可選的功能。多點控制單元MCU:支持三個以上終端進行會議通信。MCU由必備的多點控制器(MC)和可選的多點處理器(MP)組成。mc提供控制功能,如終端之間的協商,決定處理話音或視頻共有的能力。mp完成會話中的媒體流的處理,如話音的混合
23、、話音/視頻交換。 7.3.2 SIP協議(2) SIP( 會話初始協議)的開發目的是用來幫助提供跨越因特網的高級電話業務。 會話初始協議SIP由IETF于2002年定義。SIP是一個用于建立、修改和終止多媒體會話的控制協議,它采用基于文本格式的客戶/服務器方式,以文本的形式表示消息的語法、語義和編碼,客戶機發起請求,服務器進行響應,并能動態調整和修改會話屬性。 SIP透明地支持名字映射和重定向服務,便于實現ISDN、智能網以及個人移動業務。SIP主要用于SIP終端與SS之間、SS與SS之間、SS與各種應用服務器之間。 IETF(互聯網工程任務組The Internet Engineering
24、 Task Force)是松散的、自律的、志愿的民間學術組織,成立于1985年底, 其主要任務是負責互聯網相關技術規范的研發和制定。 SIP協議作用 SIP是IETF標準進程的一部分,它是在諸如SMTP(簡單郵件傳送協議)和HTTP(超文本傳送協議)基礎之上建立起來的。它用來建立、改變和終止基于IP網絡的用戶間的呼叫。為了提供電話業務它還需要結合不同的標準和協議:特別是需要確保傳輸(RTP),與當前電話網絡的信令互連,能夠確保語音質量(RSVP),能夠提供目錄(LDAP),能夠鑒權用戶(RADIUS)等等。 SIP被描述為用來生成,修改和終結一個或多個參與者之間的會話。這些會話包括因特網多媒體
25、會議,因特網(或任何IP網絡)電話呼叫和多媒體發布。會話中的成員能夠通過多播或單播聯系的網絡來通信。SIP支持會話描述,它允許參與者在一組兼容媒體類型上達成一致。它同時通過代理和重定向請求到用戶當前位置來支持用戶移動性。SIP的主要標準有:RFC 3261會話初始協議(SIP),替代1999的RFC 2543;RFC 3262SIP中臨時響應的可靠性;RFC 3263SIP:定位SIP服務器;RFC 3264具有會話描述協議(SDP)呼叫/響應模式;替代1999年的RFC 2327。RFC 3265SIP-特殊事件通告。 SIP主要特點有:簡單易實現 基于文本消息擴展性 分布式體系結構 消息擴
26、充安全可靠性 豐富的加密和認真方式應用性 Internet應用緊密結合SIP系統基本元素(11.14)用戶代理(SIP終端):當接到SIP請求時它聯系用戶,并代表用戶返回響應。 代理服務器(Proxy Server):代表其它客戶機發起請求,既充當服務器又充當客戶機的媒介程序。在轉發請求之前,它可以改寫原請求消息中的內容。 重定向服務器:它接收SIP請求,并把請求中的原地址映射成零個或多個新地址,返回給客戶機。 注冊服務器:它接收客戶機的注冊請求,完成用戶地址的注冊。定位服務器DNS、LDAP 為注冊服務器、代理服務器、重定向服務器服務。 SIP基本功能用戶定位:確定通信終端用戶的位置。用戶能
27、力:確定通信所采用的媒體類型和媒體參數。用戶可用性:確定被叫方是否愿意加入通信過程。呼叫建立:振鈴,建立主、被叫之間的連接。呼叫處理和控制:呼叫重定向、呼叫轉移、呼叫終止等操作。SIP消息請求消息響應消息SIP響應消息的狀態碼為100-699的整數,目前有6類響應消息:100199請求已收到,正在處理;200299成功,請求已收到,理解并接受;300399重定向,為完成呼叫請求,還需要進一步動作;400499客戶出錯,請求有錯誤,不能被服務器執行;500599服務器出錯,不能執行合法請求;600699全局錯誤,所有服務器都不能執行請求。 一次典型的SIP呼叫 SIP和H.323協議的比較相同點
28、均可提供呼叫建立、呼叫控制和呼叫刪除功能。均可提供基本呼叫業務,如呼叫等待、呼叫保持、呼叫轉移等。均支持呼叫能力的協商功能。均采用實時傳輸協議(RTP)傳輸媒體流。不同點協議制定組織:H.323由ITU制定;SIP由IETF制定。設計思想:H.323參照電路交換通信領域的傳統思想,進行集中和層次式的控制,所以可以很方便地與PSTN相連;SIP參照Internet的標準和協議,風格簡練、開放,并兼容其它一些Internet協議。消息表示:H.323采用基于ASN.1和壓縮編碼規則的二進制法;SIP采用基于文本編碼格式。復雜程度:H.323相當復雜,因為H.323是一個協議組,包括H.225、H.
29、245、G.728等控制及語音、視頻數字化和壓縮標準,在特定方式下利用其它協議提供服務;SIP相對簡單。呼叫信令和控制:在H.323中呼叫建立過程和進行媒體參數等協商的信令控制過程是分開進行的;SIP會話請求過程和媒體協商過程等是同時進行的,因此呼叫建立時間短。H.323為實現補充業務定義專門協議,如H.450.1、H.450.2、H.450.3等,而SIP只要充分利用已定義的頭域,必要時對頭域進行簡單擴展就能方便地支持補充業務或智能業務。SIP的信令傳輸用UDP,利用重傳機制保證可靠性;H.323的呼叫信令使用TCP協議保證可靠性,占用更多的網絡資源。結論:SIP具有協議簡單、易實現、擴展性
30、好以及和現有的 Internet 應用聯系緊密等優點,因此在實際中得到更為廣泛的應用。 7.2.4 MGCP協議(3)媒體網關控制協議MGCP 1999年由IETF提出(RFC 2705),2003年用RFC3435代替了2705。它將早期的H.323網關分離成媒體網關(MG)與媒體網關控制器(MGC),MG僅負責簡單的媒體格式轉換功能,MGC負責呼叫連接和釋放,MGCP則用于MG與MGC之間的通信。 MGCP是簡單網關控制協議SGCP和IP設備控制協議IPDC結合的產物。MGCP命令與響應目前,應答都攜帶參數,參數定義了5個范圍的值:000099響應證實;100199暫時響應;200299成
31、功完成;400499暫時出錯;500599持久出錯。7.2.5 H.248/Megaco協議(4)H.248/Megaco均稱為媒體網關控制協議 由ITU-T和IETF共同制定,用于替代MGCP,ITU-T稱之為H.248,IETF稱之為Megaco。二者在協議文本上相同,但在協議消息傳輸語法上不同,H.248采用ASN.1語法格式,Megaco采用ABNF語法格式。H.248/Megaco命令H.248/Megaco與MGCP比較MGCP主要用于語音的連接管理,擴展性較差;H.248/Megaco通過增加分組定義對協議功能進行擴展,擴展性好。MGCP協議只支持文本編碼,H.248/ Mega
32、co 協議支持文本編碼和二進制編碼,協議的適應能力強。在事務處理方式上,MGCP協議一個事務中只有一個命令,H.248/Megaco協議一個事務中可以有多個動作,每個動作中又可以有多個命令,支持更多命令的處理,允許更大的規模。MGCP協議不支持多媒體業務,H.248 /Megaco協議支持多媒體業務。MGCP協議只可在UDP上傳輸,H.248 /Megaco協議可在TCP、UDP和SCTP上傳送,甚至可使用ATM上的AAL2/AAL5等多種傳輸層。安全性方面,MGCP使用IPSec協議,H.248/Megaco 在IPSec 無效的情況下可使用認證報頭協議AH和密鑰交換協議IKE。H.248/
33、Megaco與MGCP比較結論:H.248/Megaco與MGCP相比較,H.248/Megaco具有簡單,功能強大,擴展性好等優點,在SS與MG之間采用H.248/Megaco協議的優勢比較明顯。 7.2.6 SCTP協議(5)流控制傳輸協議SCTP 由IETF(RFC 2960)提出,該協議是為克服TCP的缺點而產生的,主要任務是在無連接方式的IP網絡上可靠地傳送PSTN公共信令消息,該協議可以在IP網上提供可靠的數據傳輸協議。SCTP可以在IP網上承載No.7信令,完成IP網與原有No.7信令網和智能網的互通。 SCTP特點:SCTP是一個單播協議,數據交換在兩個已知端點間進行;SCTP
34、定義的定時器間隔比TCP協議的短;利用SCTP偶聯的機制來提供網絡級的故障情況下,用戶信息可靠傳送的保證;SCTP可以避免擁塞,可對網絡擁塞作出響應,并按需要阻止回傳;支持捆綁:可以把多個用戶的消息復用到單個SCTP的數據塊中;支持劃分:單個信令消息可被劃分為多個SCTP消息;以面向消息的形式定義數據幀的結構,而TCP協議在傳送字節流時不強調結構。7.2.7 SIGTRAN協議(6)信令傳輸協議SIGTRAN 由IETF制定,用在IP網上傳送PSTN/ISDN信令,用于將PSTN中的No.7信令通過SG以IP網作為承載透明傳送至SS,由SS完成對No.7信令的處理。 SIGTRAN采用SCTP
35、實現PSTN信令在IP網絡上的傳輸,為No.7在TCP/IP網上傳送提供可靠的連接,在實時性和信息傳輸方面比TCP、UDP協議可靠、安全。SIGTRAN協議是一個協議棧,包含協議傳輸協議與適配協議。傳輸協議為SCTP,適配協議包括M2PA、M2UA、M3UA和SUA等。 M2PA協議把No.7 MTP3層適配到SCTP層。M2UA協議從No.7信令的第二級對消息進行適配。M3UA協議把No.7 MTP3層用戶信令適配到SCTP層。SUA協議對No.7信令的SCCP消息進行適配。7.2.8 BICC(7) 與承載無關的呼叫控制協議BICC由ITU-T提出,屬于應用層控制協議,可用于建立、修改和終
36、結呼叫。7.2.9 SIP-T/SIP-I(8)電話會話初始協議SIP-T 由IETF定義,包括RFC3372、RFC2976、RFC3204、RFC3398等。它對原SIP進行擴展,主要支持基于IP網絡的語音中繼,屬于一種應用層協議。 該協議的提出是為了實現在IP網上透明地傳送ISDN用戶部分(ISUP)消息,以促進PSTN與IP網的互通,解決PSTN信令在IP網上的協議轉換和傳送問題,主要通過封裝和映射兩種方式實現。 ISUP 封裝會話初始協議SIP-I 由ITU定義,包括Q.2815和Q.1912.5。 SIP-I協議簇重用了許多IETF的標準和草案,內容不僅涵蓋了基本呼叫的互通,還包括
37、了BICC/ISUP補充業務的互通。 BICC協議與SIP-T協議的比較7.2.10 API(9)應用程序接口API是軟交換與計費中心、數據庫、目錄服務器之間的接口。 該接口提供對三方應用和各種增值業務的支持功能,提供對數據庫、目錄服務器等的訪問,并向計費中心提供計費信息等。 目前已提供了各種API,如JTAPI、JAIN、Parlay、CPL、CGI和Servlet等。這些接口開放、靈活的特性使得在創建、管理和部署新業務時不必更新或升級軟交換設備,減少了業務提供的周期和費用。 目前,國際上比較流行的API是Parlay。 Parlay API是一組開放的應用編程接口,為網絡業務的創建和開發提
38、供一種標準化、安全簡便的方法,從而實現業務的可攜性。如在2G移動通信中開發的業務同樣也可以用于3G移動通信。Parlay應用編程接口與具體的網絡技術和協議無關,第三方業務開發商、獨立軟件提供商可以利用Parlay所提供的資源對網絡進行控制從而達到生成新業務的目的,使大量新業務的應用成為可能。Parlay應用編程接口主要適用于混合網,具有簡單、易擴充、可應用于不同類型的網絡和業務的特點。7.2.11 RADIUS(10)遠程認證撥號用戶服務協議RADIUS 是應用于SS與AAA服務器之間的接口協議。 它由IETF定義(RFC2865和RFC2866)。RADIUS是一種完全開放的協議,以客戶端/
39、服務器方式工作,這樣,任何安全系統和廠商都可以使用。RADIUS已經被廣泛實施在各種各樣的需要高級別安全且需要網絡遠程訪問的網絡環境。RADIUS是目前最常用的認證計費協議之一,它簡單安全,易于管理,擴展性好,所以得到廣泛應用。 7.2.12 INAP(11)智能網應用協議INAP是應用于SS與智能網業務控制點SCP之間的接口協議。它是一種專門供業務交換功能SSP、SCP、IP之間通信的一種協議體系。 7.2.13 SNMP(12)簡單網絡管理協議ANMP是軟交換與網管服務器間的接口協議 它包括了監視和控制變量集以及用于監視設備的兩個數據格式:管理信息結構SMI和管理信息庫MIB。SNMP包括配置管理、性能管理、故障管理、安全管理和業務管理等。 7.2.14 COPS(13)通用開放策略服務協議COPS COPS是軟交換與策略服務器間的接口協議。它是一種簡單查詢和響應協議,用于策略服務器與其客戶之間交互策略信息,提供對網絡設備的工作進行動態干預。7.3 軟交換工作原理7.3.1 軟交換呼叫控制功能控制基本呼叫的建立、保持和釋放,包括呼叫處理、連接控制、智能呼叫觸發檢出和資源控制等。接收來自業務交換功能的監視請求,并對其中與呼叫相關的事件進行處理。接收來自業務交換功能的呼叫控制相關信息,支持呼叫的建立和監視。提供基本的兩方呼叫控制功能和多方呼叫控制功能,包括多方呼叫的特殊邏輯關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金融行業的證券考試試題及答案
- 稅務變革下的挑戰與機遇試題及答案
- 微生物檢驗面臨的挑戰與試題及答案
- 2024微生物檢驗技師考試分數線與試題及答案
- 微生物檢驗職業發展試題及答案
- 2025年證券從業資格證考試熱點問題試題及答案
- 人形機器人行業的未來發展與趨勢探討
- 證券從業資格證重要考點分析試題及答案
- 2025年證券從業資格證題型解析試題及答案
- 保險產品的市場需求分析與評估試題及答案
- 2023年四年級奧林匹克英語競賽試題
- 南方少數民族傳統合唱精講智慧樹知到答案章節測試2023年四川音樂學院
- 35kv電纜敷設施工方案正式版
- 漁家傲(天接云濤連曉霧)說課稿
- GB/T 3098.26-2021緊固件機械性能平墊圈
- GB/T 30220-2013游樂設施安全使用管理
- 《巖石學》課件第二章結構構造
- 國家基本藥物培訓培訓課件
- 遇見友誼-如何學會與朋友相處主題班會課件
- 深圳醫保知識參考題庫(有答案)
- 高中地理·第一節人類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幻燈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