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經濟發達地區的可持續發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區為例_第1頁
第三節經濟發達地區的可持續發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區為例_第2頁
第三節經濟發達地區的可持續發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區為例_第3頁
第三節經濟發達地區的可持續發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區為例_第4頁
第三節經濟發達地區的可持續發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區為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經濟發達地區的可持續發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區為例第四單元第三節 廣州市中心,1949年-2015年廣州東風中路,1999年-2015年廣州大道南,1991年-2015年從香港一側的山頂俯瞰深圳,1964年-2015年從以上所展示的圖片可以看出什么?珠江三角洲地區以前和現在的景觀對比經濟發展快一、經濟發展快1.發展優勢?2.發展狀況如何?珠江三角洲認識珠三角位置:我國的東南沿海,廣東省的東南部我國的南大門從海陸位置分析珠三角的交通情況?位置我國的南大門從緯度位置看,珠江三角洲處于我國的哪個溫度帶?觀察本區與香港、澳門特區及東南亞的位置關系,思考為什么稱珠三角為中國的南大門?緊鄰港澳,與東南亞隔海相望

2、交通便利熱帶和亞熱帶 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南海大亞灣崖口范圍:自然條件_地形.氣候.水文材料組一自然條件自然要素優勢條件地形氣候水文地勢低平,平原廣闊熱量降水豐富,雨熱同期河網密集,交錯分布社會經濟條件_人口.城市.交通.社會基礎材料組二 社會經濟條件人口密集,城市眾多,勞動力資源豐富材料組三 社會經濟條件中國鐵路交通圖和珠三角的交通狀況鐵路、公路,海運交通便利中國對外開放的歷史進程天時20世紀80年代初,我國實行了改革開放政策。1980年國家設立了四個經濟特區(深圳、珠海、汕頭和廈門),廣東占3個,珠江三角洲地區就占了兩個經濟特區(即深圳、珠海經濟特區),1985年整個珠江三角洲地區被辟為沿

3、海經濟開放區(廣州成為沿海開放城市)。改革開放的先鋒地利材料五:珠三角的地理區位優勢緊鄰港澳,與東南亞隔海相望便于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產業轉入 材料六:新中國成立前,珠三角經濟落后,大量農民、手工業者等漂泊到世界各地,尤以港、澳、東南亞最多。僑居海外的華僑、外籍華人達500萬人,港澳同胞400萬人。他們有雄厚的經濟實力,有愛國愛鄉的傳統。人和中國第一僑鄉江門1.珠江三角洲地區經濟發展的優勢條件區位優勢明顯:自然條件優越社會經濟條件優勢條件 毗鄰港澳、與東南亞相鄰地形:氣候:水源:地勢平坦,平原廣闊;熱量豐富、降水豐沛;河流縱橫交錯,水源充足。人口與城市:交通:政策:僑鄉:國際環境:歷史:資本主義經

4、濟萌芽較早,經濟基礎較好人口稠密,城市密集水陸交通便利改革開放前沿,政策優惠靠近香港和東南亞,僑鄉眾多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產業轉移經濟發展狀況?閱讀100頁思考202002198019901994 19961999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第一產業 406080100(2)產業結構明顯優化第一產業的比重呈下降趨勢,第三產業的比重明顯上升,第二產業占據主導地位2.經濟發展狀況?(1)輕工業.外貿出口基地(3)工業蓬勃發展 珠江三角洲地區已經建立起以 為主、 較為發達的工業體系。輕工業重化工業2.經濟發展狀況成為我國極為重要的經濟區重要的輕工業基地外貿出口基地等商品農業基地(了解)產業結構明顯優化第一產業比重明

5、顯下降第二產業比重變化不大,仍占主導地位第三產業比重明顯上升 已經建立起以輕工業為主、重化工業較為發達的工業體系。大力發展了外向型經濟,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珠江三角洲地區以外貿為導向,經濟發展逐漸與國際接軌。對外開放政策地緣優勢人緣優勢外資企業(外向型經濟) 工業化(輕工業、重化工業) 區域經濟高速發展3.經濟發展特點經濟發展快看101頁知識窗探究:珠江三角洲在改革開放后的發展經歷了怎樣的過程?工業化進程和經濟經歷兩個發展階段原因是什么?材料1 珠三角第一次產業轉移港澳臺珠三角服裝、制鞋、印染、塑料制品、電鍍等規模較小(傳統制造業)19801990年發達國家隨著經濟增長,勞動力和地價成本不斷上

6、升,與發展中國家形成巨大的成本落差,為降低成本,發達國家的勞動密集型產業需要轉移到土地、勞動力價格低廉的國家和地區,從而發展效益高的高新技術產業。1990年以來電子、電氣、信息技術、生物工程等港澳臺珠三角政府出資設立高新產業園區關遷(粵東粵北)7148家企業從京、滬引進人才材料2 第二次產業轉移探究珠三角兩次產業轉移的原因及影響 閱讀教材P101102“知識窗”珠江三角洲地區的兩次大規模產業轉移及有關資料,并結合實際分析出:產業轉移對轉入區和轉出區自然地理環境及人文地理環境的影響。探究 對轉出區:對轉入區:自然地理環境人文地理環境對自然資源的消耗減少;環境污染減少、環境質量提高促進產業結構調整

7、;緩解人口、交通壓力;國民經濟收入提高;失業人口增加。自然地理環境人文地理環境對自然資源消耗增加;環境污染加劇加快經濟結構調整;縮短產業升級的時間,加快工業化進程;緩解就業壓力二、城市化水平高珠三角的城市化進程1.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區城市化進程 回顧“地理2”中的相關知識:(1)什么是城市化?(2)城市化的標志有哪些?(3)衡量一個地區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標志是什么? 結合課本“珠江三角洲城市分布”圖:分析并完成下面表格:(1)珠江三角洲地區城市化特點及主要原因。(2)該城市分布的特點及主要原因。城市分布城市化主要原因特點城市數目增多,規模擴大,城市人口比重提高,形成城市群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工業化是

8、城市化的主要動力分布密集且大多數沿河分布河流有強大的供水和航運功能階段城市化發展的特點 改革開放前 改革開放后 概括城市化的進程:城市化水平低,城市規模小,城市密度小城市化速度快,水平高城鎮人口和城鎮數量不斷增加城市規模不斷擴大形成了以廣州為中心,包括深圳、珠海、 中山等大、中城市在內的城市群2.促進珠江三角洲地區城市化的主要動力(1)城市有較高的收入和優越的生活條 件,對農村人口有較大的吸引力;(2)工業的迅速發展提供眾多的就業機會。原因是:工業化思考:人口從農村向城市集聚的原因?知識拓展農村推力城市拉力收入較低、生活水平低下;技術落后;就業機會少較高的收入、優越的生活條件;良好的醫療、教育

9、等條件;較多的就業機會等農村城市1、珠江三角洲經濟發展條件并不是因為() A明顯的地理區位優勢 B優越的自然條件 C國家改革開放政策 D能源、礦產資源豐富2、珠江三角洲能源缺乏的主要原因有() A煤比較豐富,石油、天然氣比較少 B交通不便,調運困難 C大部分能源支持了港澳地區 D人口稠密,經濟發達,能源需求量大DD課堂練習課堂練習改革開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區迅速推進工業化,同時加快了城市化的進程。下圖為珠江三角洲地區工業總產值增長圖,讀圖回答下列小題。C3、珠江三角洲工業化進程中的、兩個發展階段的主導產業分別是( )A原料密集型產業、動力密集型產業B勞動密集型產業 、市場密集型產業C勞動密集型產業、高新技術產業D高新技術產業、勞動密集型產業課堂練習改革開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區迅速推進工業化,同時加快了城市化的進程。下圖為珠江三角洲地區工業總產值增長圖,讀圖回答下列小題。4、代表珠江三角洲地區城市化發展模式的是( )A對外開放外資企業建立工業化城市化B小商品經營個體私營企業工業化城市化C大城市擴散鄉鎮企業發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