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給水處理系統實驗報告材料_第1頁
城市給水處理系統實驗報告材料_第2頁
城市給水處理系統實驗報告材料_第3頁
城市給水處理系統實驗報告材料_第4頁
城市給水處理系統實驗報告材料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綜合實驗(二)城市給水處理系統實驗實驗報告學院: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系 名:市政工程系專業: 給水排水工程 姓名:學號:班級:指導教師:實驗日期:同組學生:2016年 12 月05日實用文檔 TOC o 1-5 h z HYPERLINK l bookmark19 o Current Document 一、實驗目的和要求:2 HYPERLINK l bookmark28 o Current Document 二、實驗原理2 HYPERLINK l bookmark32 o Current Document 三、實驗裝置與設備2生物接觸氧化2 HYPERLINK l bookmark36 o C

2、urrent Document 機械加速澄清池3重力式無閥濾池3活性炭吸附池5 HYPERLINK l bookmark45 o Current Document 四、實驗內容及步驟5 HYPERLINK l bookmark63 o Current Document 五、實驗數據記錄、處理、分析6 HYPERLINK l bookmark71 o Current Document 六、實驗思考題10 HYPERLINK l bookmark79 o Current Document 七、討論與心得11一、實驗目的和要求:1、掌握城市給水處理實驗設計的一般方法;2、掌握各處理工序的基本原理;3

3、、掌握根據不同出水水質指標要求所控制的運行條件及控制方法;4、了解對整套給水處理系統運行的調試、運行、控制方法;5、要求掌握的技能和知識點:水處理實驗方案的編制要點,濁度儀、pH計、 溶解氧儀等的正確使用和操作;取樣方法;實驗數據記錄、整理和分析方法。二、實驗原理供水水源中一般都含有一定量的雜質和砂粒,有可能會對后面設施造成堵塞、 於積等,有的可能還含的微污染源。給水處理主要考核的指標為CODm、ph、ss、 濁度、電導率等,主要采用工藝為沉淀、過濾、吸附、消毒等。本實驗采用物化 處理系統,該系統由生物接觸氧化池、機械攪拌澄清池、重力式無閥濾池、活性 炭吸附池組成。三、實驗裝置與設備(1)生物

4、接觸氧化生物接觸氧化法屬浸沒型生物膜法在生物接觸氧化塔內設置一定密度的 填料,在充氧的條件下,微生物在填料的表面形成生物膜,污水浸沒全部填料 并與填料上的生物膜廣泛接觸, 通過微生物的新陳代謝作用, 將污水中的有 機物轉化為新生質和C02, 污水因此得以凈化。生物接觸氧化法屬浸沒型生物 膜法,在生物接觸氧化塔內設置一定密度的填料,在充氧的條件下, 微生物 在填料的表面形成生物膜,污水浸沒全部填料并與填料上的生物膜廣泛接觸, 通過微生物的新陳代謝作用, 將污水中的有機物轉化為新生質和 C02, 污水因此得以凈化。機械加速澄清池圖3-14機械攬拌澄清池工作原理I第一甥凝室;it一第二絮室:in導流

5、室;w一分商室;v-泥渣法縮室(.斗)1 一進水管;2祀水三的槽* 3-加藥管I 4攪拌葉輪5-提升葉輪;6導滴板;7一集水槽:8-出水管,I排水骨+ L0一放空管;11排氣管:皚一傘形罩t U一動力裝置機械加速澄清池主要是由第一反應室、第二反應室及分離室所組成。此外, 還有進出水系統、加藥系統、排泥系統以及機械攪拌提升系統,大的加速澄清池 還有刮泥裝置。其中第二反應室與第一反應室與分離室之間的容積比為1:3:7 或1:2.5:7。機械加速澄清池是通過機械攪拌將混凝、反應和沉淀置于一個池中 進行綜合處理的構筑物。懸浮狀態的活性泥渣層與加藥的原水在機械攪拌作用下, 增加顆粒碰撞機會,提高了混凝效

6、果。經過分離的清水向上升,經集水槽流出, 沉下的泥渣部分再回流與加藥原水機械混合反應,部分則經濃縮后定期排放。這 種池子對水量、水中離子濃度變化的適應性強,處理效果穩定,處理效率高。但 用機械攪拌,耗能較大,腐蝕嚴重,維修困難。(3)重力式無閥濾池,Jj ,與北泗游池E當無閥濾池過濾時,水由流量分配堰1進入水箱2,再通過進水管3,到 達濾池頂部;水流經擋水板4均勻地分配到濾層5上,進行自上而下的過濾,水 中的濁度便被截留在濾池中;濾后水經過承托層6和小阻力配水系統7,進入底 部空間8,再經過連通管9向上留至沖洗水箱10中;當沖洗水箱的水位高出濾 后水管11的溢流口時,水即流入清水池。(4)活性

7、炭吸附池活性炭的吸附是一個復雜的動力學過程,其中包括吸附質在主體溶液中的 傳質,吸附質在活性炭表面的水膜中的傳遞,吸附質分子在孔內的擴散,以及最 終在活性炭表面的吸附。實驗流程圖四、實驗內容及步驟1、原水配比。在原水箱里放三分之二的水,然后根據實現計算的方案加入不同 的物質,分別是加1250g淀粉和750g葡萄糖。加入淀粉時,分批次將淀粉在塑 料桶中用少量冷水調勻,再用開水燙熟至透明,將燙熟的淀粉倒入原水箱中。每 批淀粉用量不能超過200g。等全部加入之后再將原水箱加滿水。2、不同進水流量與出水水質的關系,確定最優進水流量。(測濁度、CODcr、DO) (1)濁度的測定1)用燒杯接取少量待測水

8、。2)將分光光度計調零。3)用待測液體潤洗比色皿,然后將液體倒入比色皿,用濾紙將比色皿周圍擦干, 放入分光光度計。4)讀數并記錄。(2) COD的測定1)取20.00ml混合均勻的水樣置于250ml磨口的回流錐形瓶中,準確加入 10.00ml重鉻酸鉀標準溶液及數粒洗干凈的的玻璃珠或廢石,連接磨口回流 冷凝管,從冷凝管口慢慢加入30m l硫酸-硫酸銀溶液,輕輕搖動錐形瓶使溶 液混勻,加熱回流2h(自沸騰開始計時)。2)冷卻后,用90m l水從上部慢慢沖洗冷凝管壁,取下錐形瓶。溶液總體積 不得少于140ml,否則因酸度太大,滴定終點不明顯。3)溶液再度冷卻后,加3滴試亞鐵靈指示液,用硫酸亞安標準溶

9、液滴定, 溶液的顏色由黃色經藍綠色至紅紅褐色即為終點,記錄硫酸亞鐵銨標準溶 液的用量。4)測定水樣的同時,以20.00ml蒸餾水,按同樣操作步驟做空白實驗。記 錄空白試驗硫酸亞鐵銨標準溶液的用量。5)計算CDcr(O2mg/l)CX8X1000XV0-V1V注:C硫酸亞鐵銨標準溶液的濃度(mol/L)V0空白試驗硫酸亞鐵銨標準溶液用量V1水樣試驗硫酸亞鐵銨標準溶液用量V水樣的體積(ml)8氧的摩爾質量(3) DO的測定1)用燒杯接取少量水樣。2)用DO便攜式測量儀直接進行測量。3)記錄數據。五、實驗數據記錄、處理、分析1)實驗指標和實驗分析方法測定項目測定方法國標頻次次數PHPH儀(PH試紙)

10、GB/T6920-19861次/天7濁度分光光度法GB/T13200-19911次/天7COD重鉻酸鉀法GB/T15456-20081次/天72)常規測量日期溫度流量PHDOmg/LCODcrMg/LNtu備原水出水原水出水原水出水去除率原水出水1120 C60773.51.932.121.632.7%6812.5每 組 每必 須 測 定 表 中 規 定 項 目1120C50773.21.731.420.534.7%7211.311.320C40773.32.033.722.433.5%6312.612.020C30773.21.832.922.332.2%6913.212.020C20772

11、.81.431.820.834.5%7314.3212.020C10773.11.630.523.622.7%7013.812.020C10772.91.730.822.726.2%7518.23)曲線數據4)數據分析根據表上的各項數據對比,不難看出,不同的進水流量對應著不同的出水水質, 由此可得到最佳的出水流量應該是50L/h。六、實驗思考題1、常規自來水廠的處理工藝有哪些,幾者有何區別? 答:有絮凝、沉淀、過濾、消毒。絮凝:投加混凝劑并經充分混合后的原水,在水流作用下使微絮顆粒相互接 觸碰撞,以形成更大的顆粒的過程。沉淀:混凝階段形成的絮狀體依靠重力作用從水中分離出來的過程稱為沉淀, 這個

12、過程在沉淀池中進行。水流入沉淀區后,沿水區整個截面進行分配,進入沉 淀區,然后緩慢地流向出口區。水中的顆粒沉于池底,污泥不斷堆積并濃縮,定 期排出池外。過濾:過濾一般是指以石英砂等有空隙的粒狀濾料層通過黏附作用截留水中 懸浮顆粒,從而進一步除去水中細小懸浮雜質、有機物、細菌、病毒等,使水澄 清的過程。消毒:水經過濾后,濁度進一步降低,同時亦使殘留細菌、病毒等失去渾濁 物保護或依附,為濾后消毒創造良好條件。消毒并非把微生物全部消滅,只要求 消滅致病微生物。雖然水經混凝、沉淀和過濾,可以除去大多數細菌和病毒,但 消毒則起了保證飲用達到飲用水細菌學指標的作用,同時它使城市水管末梢保持 一定余氯量,以

13、控制細菌繁殖且預防污染。消毒的加氯量(液氯)在1.0-2.5g/m3 之間。主要是通過氯與水反應生成的次氯酸在細菌內部起氧化作用,破壞細菌的 酶系統而使細菌死亡。消毒后的水由清水池經送水泵房提升達到一定的水壓,在 通過輸、配水管網送給千家萬戶。2、對微污染水源的給水處理要注意哪些情況?答:(1)強化傳統水處理工藝的處理效果,如強化混凝、強化沉淀、強化過 等 (2)在原有常規處理工藝前增加預處理工藝;(3)在原有常規處理工藝后增加深度處理工藝;3、如何能保證系統長期穩定自動化運行?關鍵點在哪?答:控制要點:DO,控制DO指標,控制其他參數數據的穩定,在PH、濁度之 類下,通過參數控制,控制DO指標即可以保證系統長期穩定自動化運行。4、如何從現場觀察及測定指標中判斷該系統運行的效果?答:物理指標:濁度、懸浮物、嗅和味。化學指標:雜質或者污染物質的 單項指標、無機特性的綜合指標、有機污染物的綜合指標。若如現場觀察及測定 符合正常的實驗現象,則可以從判斷其系統的運行效果。七、討論與心得本實驗要求我們通過熟悉整套給水處理系統運行的調試、運行、控制方法, 掌握各處理工序的基本原理。本套城市給水處理實驗設計是物化處理的一種,通 過組員的協調調和互助,要求組員們達到以下技能和知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