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服務行業分布格局特征及演變趨勢研究(共12頁)_第1頁
城市服務行業分布格局特征及演變趨勢研究(共12頁)_第2頁
城市服務行業分布格局特征及演變趨勢研究(共12頁)_第3頁
城市服務行業分布格局特征及演變趨勢研究(共12頁)_第4頁
城市服務行業分布格局特征及演變趨勢研究(共12頁)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城市服務行業(fw hngy)分布格局特征及演變趨勢研究 HYPERLINK /prx/000/http/4:8080/query/browse_document.jsp 李善同/ HYPERLINK /prx/000/http/4:8080/query/browse_document.jsp 李華香【專題(zhunt)名稱】 HYPERLINK /prx/000/http/4:8080/query/browse_document.jsp 區域與城市(chngsh)經濟【專 題 號】F107【復印期號】2015年01期【原文出處】 HYPERLINK /prx/000/http/4:8080/

2、query/browse_document.jsp 產業經濟研究(南京)2014年5期第110頁【英文標題】A Study on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 and Evolution Trend of Urban Service Industries【作者簡介】李善同(1944-),女,北京人,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戰略與區域經濟研究部研究員,研究方向為宏觀經濟,城市經濟及產業發展,北京100010;李華香(1982-),女,山東濱州人,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博士后,研究方向為城市化和產業發展,北京100084【內容提要】本文分析了我國城市服務行業空間分布的特點和演變趨勢

3、,通過分析服務行業的區位基尼系數、區位商、集中率等指標,得出的主要結論是:(1)中國城市服務業,尤其是生產性服務業不斷追求規模經濟和集聚效應。(2)公共服務業的均等化趨勢體現了城市發展的包容性。(3)中國城市服務行業集聚性或均等化特征存在顯著差異。生產性服務業最具規模化和集聚化特征,集聚水平最高且呈現不斷上升的趨勢。生活性服務業的集聚度略低,且追隨人口而布局。公共服務業呈現更加均等化趨勢。(4)中國城市服務行業有明確的集聚方向。行政等級高、經濟規模大的城市以及沿海城市是生產性服務業的主要集聚區。(5)中國城市服務行業發展的比較優勢突出,已經形成了服務業的專業化分工格局。This paper a

4、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evolution trend of service industrie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location quotient, concentration ratio, Gini coefficient and so on, the main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1)Service industry, especially the producer service pursues economies of scale and agglomeration eff

5、ects.(2)The trend of equalization of public services reflects the inclusive development of cities.(3)Service industries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agglomeration or equalization characteristics. The producer services present the most significant agglomeration and trend, consumer services mai

6、nly chase the market or population and distribution, whose concentration is lower than the producer services,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public services are the most dispersed, showing relative equalization.(4)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agglomeration of service industries in cities have clear directi

7、ons.(5)Comparative advantage of producer and consumer services is outstanding, has formed a specialized division of labor.【日 期】2014-07-08【關 鍵 詞】 HYPERLINK /prx/000/http/4:8080/query/browse_document.jsp 生產性服務業/ HYPERLINK /prx/000/http/4:8080/query/browse_document.jsp 生活(shnghu)性服務業/ HYPERLINK /prx/00

8、0/http/4:8080/query/browse_document.jsp 公共(gnggng)服務業/ HYPERLINK /prx/000/http/4:8080/query/browse_document.jsp 集聚(jj)/ HYPERLINK /prx/000/http/4:8080/query/browse_document.jsp 均等化producer services/ HYPERLINK /prx/000/http/4:8080/query/browse_document.jsp consumer services/ HYPERLINK /prx/000/http/4

9、:8080/query/browse_document.jsp public services/ HYPERLINK /prx/000/http/4:8080/query/browse_document.jsp agglomeration/ HYPERLINK /prx/000/http/4:8080/query/browse_document.jsp equalization中圖分類號:F062.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9301(2014)05-0001-10一、引言近年來,我國服務業發展取得長足進步,服務業增加值比重從1978年的23.93%上升到2013年的46.09%。按照

10、不變價計算,1997年以來,服務業增加值的增長率就一直快于整體經濟。我國服務業就業規模也已超過農業和工業,成為吸納就業的主體,經濟發展的服務化趨勢顯著。隨著經濟發展的知識化、專業化趨勢不斷加強,服務業內部結構也快速變化,金融業、信息服務業、專業服務以及研發和科技服務等技術、知識密集型服務業迅速成長為服務業的主體。到2011年,全國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達到了73544億元,占服務業的比重為35.84%,占GDP的比重為15.55%,生活性服務業增加值占服務業和GDP的比重分別達到了43.71%和18.96%。服務業總體呈現集聚特征,但由于服務業包括特征迥異的多個行業,不同服務行業空間分布特征各異,

11、在不同城市中呈現出不同的空間組織形態。研究其空間分布形態及演變趨勢,對于認識服務業發展規律,促進服務業和城市化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很多學者認為,相對制造業而言,服務業更依賴本地市場容量,具有更強的空間集聚效應1-4。產業集聚成為當今服務業空間組織的重要特征之一,隨著全球經濟和國際市場一體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國際分工和專業化水平逐步深化以及社會網絡、信任和規范等社會資本的作用,產業在世界范圍內重新定位和布局,服務業,尤其是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在地域上得到了快速的展現5-6。Kolko7在比較了美國各行業的集中度后發現,集中度最高的就是生產性服務業。服務業集聚發展的主要空間載體是城市,因為城

12、市化的發展本身就意味著聚集經濟在空間地域上的實現。一般而言,大城市是服務業導向的,這是由于大城市經濟規模比較大,可以滿足高等級產業發展的門檻。大城市的產業基礎更加分散和多樣化,而小城市的產業發展往往更加專業化8。Krugman9指出,當今世界最為壯觀的地方化范例實際上是建立在服務業的基礎上而不是制造業,而且技術促進服務業的地方化。這樣就導致服務業在不同類型、不同規模的城市具有不同空間分布特征、趨勢和發展機制。國內學者對服務業的研究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但系統的對全國范圍內服務行業空間分布格局的研究較少。已有學者利用就業人口和增加值的數據分析了全國省級層面服務業的區位分布和地區專業化及變化趨勢1

13、0-11。即使選擇以地級及以上城市作為空間單元對服務業的分布進行研究,也多局限于小區域范圍內,如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區。李慧中和王海文12認為不同的服務業部門在結構演進中并非平行發展,在空間中也并非均質存在,在長三角地區,服務業部門形成了以上海為增長極、省會城市和經濟中心城市為次一級增長極點的等級結構和雁陣格局。高傳勝和劉志彪13認為發達的生產性服務促進了長三角制造業的大量集聚。閆小培等14研究了作為高等級中心城市的廣州其生產性服務業輸出的空間結構特征,結果表明中心地的服務范圍不限于單個城市體系的區域,服務的流向更多的是在高等級城市之間。在已有的相關文獻中,也有對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服務業就

14、業格局的研究15-17,但僅以就業規模作為衡量指標往往不能正確反映服務業,尤其是生產性服務業與城市的潛能和勢能。而且通過就業規模來衡量不同部門在經濟活動中的權重,也常引來一系列的批評18。在諸如倫敦和東京等大城市中,金融和專業化的生產性服務業就業人數占其總就業人數的比例很小,但其在經濟活動中的地位卻非常高。所以從經濟屬性角度,應該用服務業的增加值來進行分析。有鑒于此,本文在以下四個方面做了改進:(1)在數據的使用上,本文主要利用服務業的增加值等常規性經濟數據做深入翔實的分析,同時輔以從業人口規模進行比較。(2)在空間尺度選擇上,本文選擇地級及以上城市作為基本的空間單元進行分析,充分研究城市聚集

15、經濟下服務業空間分布的格局。(3)隨著科技的發展,通訊手段的多樣化,部分服務產品可流通、可貿易,且服務產品的交易成本大幅下降。服務行業的布局及輻射范圍有了新的變化,服務行業的空間分布會呈現新的特征。(4)關注不同類型服務業地理集聚的時空變化特征。盡管服務業地理集聚化是較為普遍的現象,但是不同服務部門由于其外部性、規模經濟、產業關聯度、服務對象以及發展目標等存在很大的差別,空間分布特點與演變趨勢不盡相同。為彌補上述研究缺陷,本文采用測度產業地理集聚的指標對我國服務行業空間分布的特點及變化趨勢進行了深入的分析。本文所利用的數據主要來自于中國區域經濟統計年鑒、中國城市統計年鑒,以及各城市統計年鑒等。

16、我們分別收集了2002年、2007年和2010年地級及以上城市數據,所獲得的這些城市的服務業增加值占全國服務業增加值的90%以上,這些地級及以上城市服務行業的研究基本可以反映全國城市服務行業的特征和趨勢。二、服務業分類與地理集聚測度指標(一)服務業的分類服務業是一個內容豐富的大產業,分支行業多,服務業結構隨經濟發展呈現新的變化趨勢,因此需要分類別、分行業研究。Browning和Singelmann19從服務業功能的角度,將服務業分為分配型服務業、生產性服務業、個人服務業、社會性或非營利政府服務業四大類別。Daniels20和Mashall等21根據服務是滿足最終需求還是用于中間使用,將服務業分

17、為消費性服務業和生產性服務業。高傳勝和李善同22利用投入產出表界定了生產性服務業,我們對服務業類別的劃分也基于投入產出表。由于生產和消費服務的對象、外部性、提供服務的主體等的不同,我們將服務業分為生產性服務業、生活性服務業和公共服務業。生產性服務業是指提供給一、二、三產業作為中間投入使用的那些服務,服務對象以“生產者”為主,生活性服務業的服務對象主要以最終消費者為主,而公共服務業的服務對象面向企業和個體,其供給者以及決策者以政府部門為主,且提供的服務產品具有非排他性、非競爭性等公共產品的特性。本文通過表1中服務業中間使用率超過平均值55%作為基本的界限,高于55%為生產性服務業。但是由于產業的

18、特性,本文中生產性服務業不包括批發與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盡管其中間使用率略高于55%。對于房地產業的劃分存在很多爭議。國外學者常將房地產歸為典型的生產性服務業,與金融業、保險業和商務服務業并稱為FIRB(Finance,Insurance,Real estate,Business services),這與發達國家房產業主要用于滿足租賃、商務辦公、廠房等生產需求有關,投資性需求比重大。國內也有研究將房地產業納入生產性服務業,但我們認為我國目前的房地產業以自住為主,更多的是為居民的生活服務,主要用于滿足居民的居住消費需求。在表1中房地產中間使用率僅為24.90%,而居民使用率為75.10%,所以

19、我們將房地產業歸為生活性服務業。由于公共服務業的供給者以政府部門為主,所以我們將政府使用率大于50%的歸為公共服務業,具體的服務業分類見表2所示。(二)服務業地理集聚測度指標本文利用克魯格曼提出的區位基尼系數來反映服務行業在地理上分布的不均勻程度。集中率可以直接指出了規模最大的一個或幾個地區所占比重,把產業的集中度指向具體的地區,本文分別研究了表明服務行業集聚的。利用區位商反映某城市產業是否具有比較優勢。三、我國不同類型服務業空間分布特征和趨勢(一)三類服務業的分布特征和變化趨勢國內外許多學者研究了服務業的空間分布特征,集聚的現象主要體現在生產性服務業中。我們利用三類服務業增加值的GINI系數

20、來衡量其分布的不平衡性。從圖1可以看出,生產性服務業呈現最為顯著的聚集特征,而且在2002-2010年間,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GINI系數不斷升高,從2002年的0.593上升到2010年的0.683,呈現集聚發展態勢。生活性服務業的空間集中度略有上升,從2002年到2010年,僅上升了0.017,生活性服務業的集聚度一直低于生產性服務業。公共服務業分布的不平衡性在2002-2007年略有上升,之后呈現均等化趨勢。圖12002-2010年三類服務業增加值GINI系數的變化圖22006-2010年三類服務業從業人口GINI系數的變化生產性服務業的集聚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議題,很多學者也從理論角度對其集

21、聚的現象進行了解釋??唆敻衤?認為,高新技術產業和生產性服務業等現代產業屬于規模經濟的不完全競爭部門,由于受產品規模經濟影響和壟斷利潤的需求,這種行業的空間上分布的市場結構接近于寡頭壟斷競爭。Daniels20則用城市化經濟和地方化經濟效應來解釋服務業在全球空間內的集聚。他認為,服務企業為了追求交通、通訊設施,住房和商務樓宇以及多元化的勞動力需要集聚在城市內(城市化經濟),而為了降低不確定性需要同類似的企業集聚在一起(地方化經濟),這兩種效應使得服務企業在國際化過程中往往采取“跟隨戰略”,即跟隨目標客戶和行業內的標桿性企業,從而使得這些企業更主要地集聚在城市,特別是大城市內。生產性服務業的集聚

22、使得企業能夠充分利用相似或相同的產品生產者以及不同類型產品和服務業的生產提供商所產生的規模經濟效益,集聚化的力量得以更大程度的發揮。生產性服務業集聚有利于企業享受相互間的服務,增加實現前后向聯系的機會;有利于企業找到更加合適的人才,節約搜尋人才的成本;有利于提高企業的剩余,降低企業與顧客之間的信息不對稱;有利于通過集聚學習獲得競爭優勢。而生活性服務業的發展門檻較低,即使在人口規模較小的村鎮,生活性服務業也都有獲利的空間。由于我國城市人口總體上呈現聚集分布態勢,所以生活性服務業追隨人口和市場格局呈現聚集分布格局,其聚集程度小于追求規模收益遞增的生產性服務業。在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城市公共服務業

23、具有逐步實現均等化趨勢。這與公共服務業的發展要求和政府的責任相一致,是實現包容性城市化的體現。國家努力強化政府公共服務能力,重視發展教育、衛生、科技等社會公共服務事業,加大對欠發達地區的公共社會事業的財政支持和項目支撐力度。從公共服務業分布趨勢來看,“十一五”以來提出的“公共服務均等化”取得了一定成效。而以從業人口規模GINI系數來衡量城市間三類服務業就業分布特征時,會呈現不同的趨勢。如圖2所示,2006-2010年,生產性服務業和生活性服務業就業聚集程度不斷上升,且生活性服務業的聚集程度一直高于生產性服務業。2010年,生產性服務業、生活性服務業和公共服務業的從業人口GINI系數則分別為0.

24、614,0.635和0.361,生活性服務業主要是為居民提供服務,其發展更多的是依賴于人口的集中。以創造就業機會來看,生產性服務業吸納就業人口較少,因為生產性服務業中很多屬于知識、技術或資本密集型產業。生活性服務業單位增加值能夠解決的就業人數遠大于生產性服務業。生產性服務業和生活性服務業的產業人口分布特征差異在金融業和住宿和餐飲業中體現的最為顯著。2010年金融業的從業人口GINI系數為0.496,而住宿和餐飲業的從業人口GINI系數為0.712。因為金融業是追求規模經濟、知識密集度高、附加值高的服務業,金融業能夠以較少的從業人員創造巨大的增加值。住宿和餐飲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且追隨人口而布局

25、。例如,2011年北京市金融業每億元解決148人就業,而住宿和餐飲業每億元解決839人就業,如果再考慮到餐飲業中有較多的非正規就業,則住宿和餐飲業的勞動密集型特征更為顯著。生產性服務業和生活性服務業因數據使用的不同,表現出不同的聚集特征,這進一步說明利用增加值數據更能準確反映服務業各部門的經濟結構和分布特征,而利用從業人口規模只能反映其產業的就業布局特征。公共服務業的不平衡程度非常低,2006-2010年期間,公共服務業的從業人口GINI系數一直徘徊在0.360左右,而且分布比較穩定,總體呈現均等化的趨勢。(二)服務業各部門的空間演變趨勢盡管從總體上來說,我國服務業在空間上呈現不斷集聚的態勢,

26、但對于不同的行業來說,由于其規模要求、發展特性、政策導向、政府干預程度等的不同,在空間演變趨勢上呈現不同的特征。從表3城市各部門的增加值GINI系數可以看出,2002年,服務業部門中GINI系數最高的是科學研究和綜合技術服務業,金融保險業次之。到2010年,雖然科學研究和綜合技術服務業的GINI系數略有降低,但仍然是所有服務業部門中最為集中的,其次為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以及金融業。這幾個服務業部門需要更多的知識、人力資本的投入,對于規模經濟的要求更為嚴格,其所服務的輻射范圍隨著通信技術的進步更為廣泛。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以及信息傳輸、計算機和軟件業的集聚度呈上升趨勢,金融保險業的集聚程度在200

27、7年達到峰值后略有下降。2002年,批發和零售貿易、餐飲業的GINI系數為0.57,到2010年批發和零售業的集聚度略有上升,而住宿和餐飲業的GINI系數保持平穩。房地產業總體上呈現上升趨勢。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也略有上升,上升速度非常緩慢。從GINI系數的變化可以看出,無論是在2002年、2007年還是2010年,公共管理與社會組織的均等化程度最高,2002年表現為國家機關、政黨機關和社會團體的均等化程度最高。教育、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事業的均等化程度次之。從2007到2010年除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事業外,教育、公共設施業以及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等都呈現更加均等化

28、的趨勢。教育業的相對均等化有利于居民獲得更好的基礎教育,從而提高整體的受教育水平。而對于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來說,基本每個地方都有涉及,大到中央首府,小到鄉鎮村委,都有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的存在。四、服務業各部門聚集的程度和方向以上研究表明,服務業中,主要是生產性和生活性服務業在城市層面呈現顯著的集聚特征,而公共服務業呈現均等化的分布狀態。我們通過計算服務業的集中率CR3,CR10和CR20,進一步分析生產性和生活性服務業各部門在全國城市中的集聚方向,即服務業趨向于集中在什么行政等級的城市、什么規模的城市、什么區位特征和區域的城市。從表4中,以服務業增加值衡量的產業空間集中率可以看出,生產性服務業

29、的空間集中度遠高于生活性服務業。生產性服務業的集中度最高,CR3,CR10和CR20分別達到了24.6%、43.9%和60.0%。生產性服務業中,尤其以科學研究、技術服務與地質勘查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的產業集中特征最為顯著,這兩個行業超過全國70%增加值僅集中在20個城市。金融業超過50%的增加值集中在10個城市中。這與國外的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趨勢相一致,比如,金融業在英國的分布表現出高度不均衡的特征,倫敦以及東南地區占有全國50%以上的金融企業,而倫敦金融產業又主要集聚在金融城,英國商務服務業主要集中在為數不多的幾個中心城區內,其集聚度要高于其它產業。從我們展示的生產性服務業的CR10城市中

30、可以看出,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等四大城市的生產性服務業在全國占據著重要的地位。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與城市的人口和經濟規模,城市的行政等級以及是否是靠近沿海地區的經濟發達城市有著密切的關系。在CR20的20個城市中,包含了4個直轄市、7個省會城市、4個非省會的副省級城市和5個沿海較發達的大城市。生產性服務業集中在高等級城市中,通過嵌入城市發展的等級結構,促進城市等級體系的形成與優化。生產性服務業以大都市圈為據點,通過都市圈內等級城市間水平分工與協作,容易形成聚集擴散的效應。大都市圈內部的城市梯度分工和錯位發展,又可以有效促進生產性服務業的集聚擴散功能,從而帶動各級城市的發展。生活性服務業主要面向

31、最終消費群體,其對規模門檻的要求相對于生產性服務業要低很多。生活性服務業的空間分布特征受到個體消費者分布格局的影響。消費者多的地區,市場規模大,生活性服務業會靠近市場規模大的地區或城市。從CR3,CR10和CR20的分析結果來看,生活性服務業中以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的集中度最高,從CR10城市展示中也可以看出,除北京、廣州、上海等特大城市外,長沙、成都和武漢等以休閑娛樂為突出特征的省會城市也是聚集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的主要城市。文化、體育和娛樂業超過60%的增加值只集中在20個城市中。住宿和餐飲業的集中度最低,住宿和餐飲業的需求門檻相對較低,人口和經濟活動的小市場就可以為住宿和餐飲業提供獲得利潤的

32、基本要求。對于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而言,其聚集的方向非常不同,天津是集聚度最高的城市,珠海和鞍山也成為其居民服務的重要城市。五、服務業比較優勢和專業化格局(一)生產性服務業和生活性服務業的比較優勢一般認為,伴隨著技術進步、生產專業化程度加深和產業組織復雜化,不同的制造部門中的非生產部門逐漸分離出來,這一過程推動了服務部門專業化的快速發展。以區位商來衡量生產性和生活性服務業發展的比較優勢,限于篇幅,我們主要分析了區位商的前20個城市。分析發現,我國部分城市服務業發展的比較優勢突出,已經形成了服務業的專業化分工格局。從生產性服務業區位商來看,北京最高,達到了2.45,其次為廣州、上海、深圳等。相對

33、于全國生產性服務業而言,這些城市的生產性服務業已經成為當地具有明顯比較優勢的產業。而且,生產性服務業專業化程度高的前20個城市具有明顯的高行政等級性和總體經濟較為發達的特征。20個城市包括3個直轄市,11個省會城市,4個非省會的副省級城市。一般而言,直轄市和省會城市作為區域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承擔著重要的服務功能,產業發展的多元化特征突出。行政等級高,經濟體量相對較大的城市,可優先獲得更多的勞動力和投資,集聚更多的社會資源,生產性服務業的專業分工更深化。東部沿海發達城市東莞和港口城市秦皇島的生產性服務業比較優勢也非常突出。從生活性服務業區位商來看,三亞最高,達到了2.73,其次為珠海、茂名

34、、北京和廣州等。相對于全國的生活性服務業而言,這些城市的生活性服務業具有明顯的比較優勢。前20個城市包括2個直轄市,5個省會城市。生活性服務業主要面向最終的消費群體,因此人口多、收入水平高的城市,如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等的生活性服務業比較優勢明顯。此外,在前20個城市中有8個城市屬于廣東省,生活性服務業的發展水平主要受市場化的力量驅動,政府對其干預相對較少,廣東省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高,生活性服務業發達,比較優勢突出。三亞作為特色的旅游和休閑城市,生活性服務業是其支柱產業,經濟發展以旅游業、房地產業和住宿餐飲業的帶動為主。(二)服務業各部門的比較優勢分析由于各個城市的經濟發達程度、自然資源稟賦條

35、件以及功能發展定位等不同,生產性和生活性服務業在一個城市的發展中發揮的作用也不同,從細分行業來看,城市各行業區位商也存在不一致性,這主要源于城市的區位特征、發展方向、市場化程度、本地市場規模等存在很大的差異。限于篇幅我們僅展示了服務業各部門區位商較高的前10個城市(見表5)。從表5中可以看出,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區位商高的前10個城市主要是港口城市和自然資源富足的城市。唐山、秦皇島、滄州和防城港等港口城市,作為重要的交通樞紐以其獨特的區位優勢匯聚了大量的人流、物流和資金流,從而促進了交通運輸服務業的快速發展。完善、便捷、高效的交通系統對服務業發展起著重要的支撐作用23。鄂爾多斯、晉中、烏魯木

36、齊、邯鄲和運城的煤炭、鐵礦石、有色金屬等資源豐富,資源的開采、輸出等需要交通運輸、倉儲等服務業的大力支撐。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區位商最高的是北京,達到了3.51,遠高于第二位的深圳。北京的經濟發展多樣化、良好的創新環境等為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提供了發展的空間。具有明顯比較優勢的城市還包括大連、東莞、西寧、廣州等。區位商高的前10位城市包括2個直轄市、4個省會城市、2個非省會的副省級城市,沿海大城市東莞的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也具有非常高的比較優勢,這些城市行政等級高、經濟發達,且擁有良好的投資環境、較為豐富的人力資本和技術資源。金融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區位商高的城市主要是

37、東部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東莞、杭州、南京等。金融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呈現規模報酬遞增的特性,為了追求規模經濟效益,它們一般聚集在經濟體量大、市場規模大的城市,如果市場有限的話,其發展就會受到限制。金融業是國家垂直管理的特殊行業,銀行和證券公司的設立往往會考慮城市的行政等級。比如銀行的組織結構層級大致可以劃分為“總行分行支行儲蓄所”的形式??傂泻头中型ǔR孕姓^劃為基礎進行設置。支行、基礎網點不完全追隨行政區劃而設立,在銀行業市場化的進程中,它們的設立或撤并行為更多受到來自于外部市場的驅動力??茖W研究、技術服務與地質勘查業區位商最高的是北京,達到了5.06。廊坊、天津、洛陽、成都等

38、均是所在省市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分布最多的城市。批發和零售業區位商高的前10個城市的區位商相差并不大,且除北京和鞍山外,另外8個城市全部分布在東南沿海。揭陽、上海、無錫、茂名等沿海城市利用便捷的交通網絡和有利的區位條件發展批發和零售業。三亞住宿和餐飲業和房地產業的區位商分別為4.70和7.03,遠高于其他城市。這主要是由于其豐富且獨特的旅游度假資源優勢,吸引了大量國內外旅游者,同時在優越的生態環境和人居環境條件下,國際旅游島的建設引發了房地產的投資高潮。住宿和餐飲業區位商高的城市還包括其他旅游休閑城市,如麗江、成都和南寧等。東莞、杭州、廣州、北京等因其經濟和人口規模大促進了房地產業的迅猛發展。居

39、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區位商比較高的城市集中地分布在湖南和廣東省。文化、體育與娛樂業區位商較高的是長沙、湘潭、北京、黃山和廣州等。長沙作為旅游型城市,入境旅游總收入居中部城市首位;其娛樂業和傳媒業獨具特色,長沙娛樂傳媒已漸漸成為湖南、乃至全國的強勢媒體。由于消費觀念的不同,長沙人在娛樂方面投入很大資金,各種娛樂休閑活動層出不窮。湘潭是全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名人薈萃是湘潭重要的人文特色,紅色旅游在全國是首屈一指。北京作為首都文化和體育事業的快速發展為其在全世界博得了榮譽。而廣州的娛樂業因消費觀念、人口眾多而得以有力發展。六、結論及政策建議服務業包含特征各異的多個行業,行業發展的外部性、規模要求、服

40、務對象、供給者等都不同,服務業內部結構出現新的變化趨勢,因此需要分類別、分行業進行研究。本文利用區位商、集中率、區位基尼系數等指標,分析了中國城市服務行業空間分布的特征和演變趨勢??傻贸鲆韵轮饕Y論:一是中國城市服務業,尤其是生產性服務業是追求規模經濟和集聚效應的。由于城市規模越大,勞動生產率越高,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規?;图刍螅蛊湓谝幠4蟮某鞘?、行政等級高的城市以及沿海發達城市才得以高效發展。二是公共服務業的均等化趨勢體現了城市發展的包容性。從分析結果可以看出,我國城市公共服務業呈現更加均等化的趨勢,覆蓋范圍和可及性不斷擴大。隨著城市化的發展,更多的人能夠在城市獲得社會公共服務的集中

41、使用。三是中國城市服務行業集聚性或均等化特征存在顯著差異。生產性服務業最具規?;图刍卣?,集聚度最高且呈現不斷上升的趨勢,2010年,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的60%只集中在20個城市中。其中科學研究、技術服務業、商務服務業以及金融業的集中度非常高,20個城市集中了全國70%以上的增加值。這主要是由于規模經濟效應所決定的。四是中國城市服務行業有明確的集聚方向。行政等級高、經濟規模大的城市以及沿海城市是生產性服務業的主要集聚區,生產性服務業已經嵌入城市發展的等級結構中。由于城市規模越大,勞動生產率越高,城市規模的擴大能夠匯聚更多的相似或不同的生產性服務企業,從而充分享受規模經濟效益。北京、上海、廣

42、州和深圳四大城市是生產性服務業集聚的主要方向。具體行業因城市的市場需求、要素供給空間、區位或資源優勢等差異而不同,交通運輸業向港口城市、交通樞紐城市聚集的趨勢明顯。生活性服務業受到個體消費者分布格局的影響。除北京、廣州、上海等特大城市外,長沙、成都和武漢等以休閑娛樂為突出特征的省會城市也是聚集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的主要城市。五是中國城市服務行業發展的比較優勢突出,已經初步形成了服務業的專業化分工格局。因城市發展特征及屬性不同,服務行業發展比較優勢呈現明顯的分化。行政等級高、經濟體量大的城市在發展生產性服務業方面具有明顯的比較優勢。生活性服務業更多受市場的自由驅動,廣東省的8個城市以及三亞等旅游城

43、市生活性服務業比較優勢明顯。由于城市區位特征、發展方向、市場化程度、市場規模等存在很大的差異,同一類型的服務業部門比較優勢也存在很大差異。注釋:由于2003年印發的三次產業劃分規定及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4754-2002)對服務業做了重新分類和估算,2003年第三產業增長率出現調整性下降,使得其慢于整體經濟的增長。生產性服務業所包括的行業見下文分類。由于2002年服務業的分類標準與2003年后存在一定差異,行業仍可概括為三類,所包括行業略有不同?!緟⒖嘉墨I】1Lentnek, B. J., A. MacPherson, and D. Phillips, 1992, Optimum Pro

44、ducer Service Location,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24: 467-479.2Leo, P. Y. and J. Philippe, 1991, Multi-sited versus Compact Producer Service Firms, Growth and Change, 22: 142-156.3Illeris, Jean Philippe, 1993, Introduction: The Role of Services in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Journal of Service Industr

45、ies, 13(2): 310.4賀燦飛,等.經濟轉型與服務業跨國公司區位戰略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2.5Masahisa Fujita and Jacques-Thisse, 2003, Does Geographical Agglomeration Foster Economic Growth? And Who Gains and Loses from It?, The Japanese Economic Review, 5(2): 121145.6李華香.社會資本理論與文化產業發展的關聯性研究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4):149153.7Kolko Jed, 2007, Agglomeration and Co-agglomeration of Services Industries, MPRA Paper 3362, University Library of Munich, Germa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