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天津市工程建設標準DB/T29-295-2021津冀統一備案號:J16016-2021600MPa級高強鋼筋混凝土結構技術標準Technicalstandardfor600MPahigh-strengthbarsinconcretestructures(津冀區域協同工程建設標準)2021-09-22發布2021-11-01實施 天津市工程建設標準600MPa級高強鋼筋混凝土結構技術標準Technical standard for 600MPa high-strength bars inconcrete structures(津冀區域協同工程建設標準)DB/T29-295-2021津冀統一備案
2、號:J16016-2021實施日期:2021年 11月 1日2021 天津 天津市城鄉建設委員會文件津住建設202145號市住房城鄉建設委關于發布600MPa級高強鋼筋混凝土結構技術標準的通知各有關單位:為推動京津冀工程建設標準領域協同發展,根據市住房城鄉建設委關于下達 2019年天津市工程建設地方標準編制計劃的通知(津住建設201927號)要求,天津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河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共同組織河北工業大學、中國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土大地國際建筑設計有限公司等單位編制完成了600MPa級高強鋼筋混凝土結構技術標準,經兩地住房城鄉建設委(廳)聯合組織專家評審通過,現批準為天津市工
3、程建設地方標準,編號為 DB/T 29-295-2021,自 2021年11月 1日起實施。2021年 9月 22日 前言為推動京津冀工程建設標準領域協同發展,根據市住房城鄉建設委關于下達2019年天津市工程建設地方標準編制計劃的通知(津住建設201927號)要求,天津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河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共同組織河北工業大學會同有關單位制定本標準。本標準編制過程中,編制組廣泛并深入地進行了調查研究,認真總結現有技術成果和工程實踐經驗,參考國內相關標準,結合天津市、河北省實際,在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經過反復討論和修改完善,最終經有關部門組織審查定稿。本標準共分 8章和附錄,主要技術內
4、容包括: 1.總則;2.術語和符號;3.基本規定;4.材料;5.結構分析及計算;6.構造規定;7.抗震設計;8.施工及質量驗收;附錄 A。 目 次1總則.12術語和符號.22.12.2術語.2符號.23基本規定.44材料.75結構分析及計算.96構造規定.116.16.26.36.4混凝土保護層.11鋼筋的錨固.12鋼筋的連接.14縱向受力鋼筋的最小配筋率.147抗震設計.168施工及質量驗收. 208.18.2施工措施.20質量驗收.22附錄 A 600MPa級高強鋼筋技術條件. 23本標準用詞說明. 27引用標準名錄.28附:條文說明.29 Contents12General Provis
5、ions. 1Terms and Symbols. 22.12.2Terms.2Symbols.23456Basic Regulations.4Materials.7Structural Analysis and Calculation.9Detailing Requirements.116.16.2Concrete Cover. 11Anchorage of Steel Reinforcement.126.36.4Splices of Reinforcement.14Minimum Ratio of Reinforcement for Flexural and AxialLoading Me
6、mbers.1478Seismic Design.16Construction and Quality Acceptance.208.18.2Construction Measures. 20Quality Acceptance.22Appendix A Technical Conditions of 600MPa High-strengthBars.23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Code.27List of Quoted Standards.28Addition: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29 1總則1.0.1為貫徹執行國家節能環
7、保技術經濟政策,在混凝土結構中推廣應用 600MPa級熱軋帶肋高強鋼筋,做到技術先進、安全可靠、經濟合理,保證工程質量,制定本標準。1.0.2本標準適用于配置 600MPa級熱軋帶肋高強鋼筋的房屋和一般構筑物的鋼筋混凝土和預應力混凝土結構的設計、施工和質量驗收。本標準不適用于輕骨料混凝土及特種混凝土結構的設計。1.0.3本標準依據現行國家標準工程結構可靠性設計統一標準GB 50153及建筑結構可靠度設計統一標準GB 50068的原則制定。1.0.4采用 600MPa級熱軋帶肋高強鋼筋的混凝土結構設計與施工除應符合本標準的要求外,尚應符合國家現行的有關規定。1 2術語和符號2.1術語2.1.16
8、00MPa級熱軋帶肋高強鋼筋( HRB600、HRB600E):抗拉屈服強度標準值為 600MPa的普通熱軋帶肋鋼筋。2.1.2 600MPa級熱軋帶肋高強鋼筋混凝土結構:配置 600MPa級熱軋帶肋高強鋼筋的混凝土結構。2.2符號2.2.1HRB600強度級別為 600MPa的普通熱軋帶肋鋼筋;HRB600E強度級別為 600MPa且有較高抗震性能的普通熱軋帶肋鋼筋;Es 鋼筋的彈性模量;f c 混凝土軸心抗壓強度設計值;f tk 混凝土軸心抗拉強度標準值;f t 混凝土軸心抗拉強度設計值;fyk鋼筋屈服強度標準值;fstk鋼筋極限強度標準值;ffy 鋼筋抗拉強度設計值;y 鋼筋抗壓強度設計
9、值;fyv橫向鋼筋的抗拉強度設計值;gt鋼筋最大力總延伸率,也稱均勻伸長率;dwmax 按荷載準永久組合或標準組合,并考慮長期作用影響的計算最大裂縫寬度;2 c 混凝土保護層厚度;d 鋼筋的公稱直徑(簡稱直徑);lab 縱向受拉鋼筋的基本錨固長度;la 縱向受拉鋼筋的錨固長度;z a 錨固長度修正系數;rmin縱向受力鋼筋的最小配筋率;rv 間接鋼筋或箍筋的體積配筋率。3 3基本規定3.0.1混凝土結構構件中的各種受力鋼筋均可采用 600MPa級高強鋼筋。3.0.2對持久設計狀況、短暫設計狀況和地震設計狀況,當用內力的形式表達時,結構構件應采用下列承載能力極限狀態設計表達式:g 0S R(3.
10、0.2-1)(3.0.2-2)R = R ( f c,fa k,.) / g Rds,式中:g 0 結構重要性系數:在持久設計狀況和短暫設計狀況下,對安全等級為一級的結構構件不應小于1.1,對安全等級為二級的結構構件不應小于1.0,對安全等級為三級的結構構件不應小于0.9;對地震設計狀況下應取1.0;S 承載能力極限狀態下作用組合的效應設計值:對持久設計狀況和短暫設計狀況應按作用的基本組合計算;對地震設計狀況應按作用的地震組合計算;R 結構構件的抗力設計值;()結構構件的抗力函數;g Rd 結構構件的抗力模型不定性系數:靜力設計取1.0,對不確定性較大的結構構件根據具體情況取大于1.0的數值;
11、抗震設計應采用承載力抗震調整系數g REg Rd;代替fc、fs 混凝土、鋼筋的強度設計值,應分別按照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 50010的規定和本標準的第4.0.3條的規定取值;a k 幾何參數的標準值,當幾何參數的變異性對結構性能有明顯的不利影響時,應增減一個附加值。4 3.0.3對偶然作用下的結構進行承載能力極限狀態設計時,公式(3.0.2-1)中的作用效應設計值 S按偶然組合計算,結構重要性系數g 0取不小于 1.0的數值;公式(3.0.2-2)中混凝土、鋼筋的強度設計值 fc、fs改用強度標準值 fck、fyk。當進行結構防連續倒塌驗算時,結構構件的承載力函數應按現行國家標
12、準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 50010規定的原則確定。3.0.4對于正常使用極限狀態,鋼筋混凝土構件、預應力混凝土構件應分別按荷載的準永久組合并考慮長期作用的影響或標準組合并考慮長期作用的影響,采用下列極限狀態設計表達式進行驗算:S C(3.0.4)式中: S正常使用極限狀態荷載組合的效應設計值;C結構構件達到正常使用要求所規定的變形、應力、裂縫寬度和自振頻率等的限值。3.0.5鋼筋混凝土受彎構件的最大撓度應按荷載的準永久組合,預應力混凝土受彎構件的最大撓度應按荷載的標準組合,并均應考慮荷載長期作用的影響進行計算,其計算值不應超過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 50010規定的撓度限值。3.
13、0.6結構構件正截面的受力裂縫控制等級分為三級,等級劃分及要求應符合下列規定:一級嚴格要求不出現裂縫的構件,按荷載標準組合計算時,構件受拉邊緣混凝土不應產生拉應力。二級一般要求不出現裂縫的構件,按荷載標準組合計算時,構件受拉邊緣混凝土拉應力不應大于混凝土軸心抗拉強度標準值。三級允許出現裂縫的構件。對鋼筋混凝土構件,按荷載準永久組合并考慮長期作用影響計算時,構件的最大裂縫寬度不應超過本標準表 3.0.7規定的最大裂縫寬度限值。對預應力混凝土構件,按荷載效應的標準組合并考慮長期作用影響計算時,構件的最大裂縫寬度不應超過本標準表 3.0.7規定的最大裂縫寬度限5 值;對二 a類環境的預應力混凝土構件
14、,尚應按荷載準永久組合計算,且構件受拉邊緣混凝土的拉應力不應大于混凝土的抗拉強度標準值。3.0.7結構構件應根據結構類型和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 50010規定的環境類別,按表 3.0.7的規定選用不同的裂縫控制等級及最大裂縫寬度限值wlim。表3.0.7結構構件的裂縫控制等級及最大裂縫寬度的限值(mm)鋼筋混凝土結構預應力混凝土結構環境類別w limw lim裂縫控制等級三級裂縫控制等級三級一二 a0.30(0.40)0.200.10二 b0.20二級一級三 a、三 b注:1對處于年平均相對濕度小于 60%地區一類環境下的受彎構件,其最大裂縫寬度限值可采用括號內的數值;2在一類環
15、境下,對鋼筋混凝土屋架、托架及需作疲勞驗算的吊車梁,其最大裂縫寬度限值應取為 0.20mm;對鋼筋混凝土屋面梁和托梁,其最大裂縫寬度限值應取為 0.30mm;3在一類環境下,對預應力混凝土屋架、托架及雙向板體系,應按二級裂縫控制等級進行驗算;對一類環境下的預應力混凝土屋面梁、托梁、單向板,應按表中二 a類環境的要求進行驗算;在一類和二 a類環境下需作疲勞驗算的預應力混凝土吊車梁,應按裂縫控制等級不低于二級的構件進行驗算;4表中規定的預應力混凝土構件的裂縫控制等級和最大裂縫寬度限值僅適用于正截面的驗算;預應力混凝土構件的斜截面裂縫控制驗算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 50010的有關
16、規定;5對于煙囪、筒倉和處于液體壓力下的結構,其裂縫控制要求應符合專門標準的有關規定;67對于處于四、五類環境下的結構構件,其裂縫控制要求應符合專門標準的有關規定;表中的最大裂縫寬度限值為用于驗算荷載作用引起的最大裂縫寬度。6 4材料4.0.1采用 600MPa級高強鋼筋配筋的混凝土結構,混凝土強度等級不宜低于 C35。4.0.2600MPa級高強鋼筋技術要求除應符合本標準附錄 A的規定外,尚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鋼筋混凝土用鋼第 2部分:熱軋帶肋鋼筋GB/T 1499.2的規定。4.0.3600MPa級高強鋼筋的標準值應具有不小于 95%的保證率。鋼筋的屈服強度標準值、極限強度標準值、彈性模量和
17、最大力總延伸率限值,應按表 4.0.3的規定取用。表4.0.3600MPa級高強鋼筋屈服強度標準值、極限強度標準值、彈性模量和最大力總延伸率限值公稱直徑屈服強度極限強度彈性模量最大力總延伸鋼筋牌號符號標準值yk標準值stk(N/mm2)率限值gt(%)d(mm)(N/mm6002)(N/mm7302)HRB6006406402.01057.59.0HRB600E6007502.01054.0.4600MPa級高強鋼筋的抗拉強度設計值、抗壓強度設計值應按表 4.0.4的規定采用。2表4.0.4600MPa級高強鋼筋強度設計值(N/mm)鋼筋牌號抗拉強度設計值抗壓強度設計值HRB600,HRB60
18、0E515490對軸心受壓構件,當采用 HRB600、HRB600E鋼筋時,鋼筋的抗壓強度設計值應取為 400N/mm2。橫向鋼筋的抗拉強度設計值應按表中的數值采用;但用作受剪、受扭、受沖切承2載力計算時,其數值大于 360N/mm時應取為 360N/mm2。7 4.0.5結構抗倒塌設計中的受力鋼筋強度設計值可按本標準表4.0.3中的鋼筋屈服強度標準值yk取用。4.0.6當進行鋼筋等強代換時,除應符合設計要求的鋼筋延伸率以及構件承載力、裂縫寬度以及抗震規定以外,尚應滿足最小配筋率、鋼筋間距、保護層厚度、鋼筋錨固長度、接頭面積百分率及搭接長度等構造要求。8 5結構分析及計算5.0.1配置 600
19、MPa級高強鋼筋的混凝土結構的結構分析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 50010的規定。5.0.2采用塑性內力重分布分析方法進行結構分析時,應符合下列要求:1配置 600MPa級鋼筋的混凝土連續梁和連續單向板,可采用塑性內力重分布方法進行分析。重力荷載作用下的框架、框架-剪力墻結構中的現澆梁以及雙向板等,經彈性分析求得內力后,可對支座或節點彎矩進行適當調幅,并確定相應的跨中彎矩。2按考慮塑性內力重分布分析方法設計的結構和構件,應選用符合本標準第 4.0.3條規定的鋼筋,并應滿足正常使用極限狀態要求且采取有效的構造措施。3鋼筋混凝土梁支座或節點邊緣截面的負彎矩調幅幅度不宜大于 25%;
20、彎矩調整后的梁端截面相對受壓區高度不應超過0.35,且不宜小于 0.10。鋼筋混凝土板負彎矩調幅幅度不宜大于20%。5.0.3配置 600MPa級高強鋼筋的混凝土和預應力混凝土結構構件的承載能力極限狀態計算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 50010的相關規定。5.0.4在矩形、T形、倒 T形和 I形截面的鋼筋混凝土受拉、受彎和偏心受壓構件及預應力混凝土軸心受拉和受彎構件中,按荷載標準組合或準永久組合并考慮長期作用影響的最大裂縫寬度可按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 50010的相關規定進行計算。9 5.0.5配置 600MPa級高強鋼筋的混凝土受彎構件的撓度可按照結構力學方法計算
21、,且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 50010的相關規定。10 6構造規定6.1混凝土保護層6.1.1構件中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應滿足下列要求:1構件中受力鋼筋的保護層厚度不應小于鋼筋的公稱直徑d;2設計使用年限為 50年的混凝土結構,最外層鋼筋的保護層厚度應符合表 6.1.1的規定;設計使用年限為 100年的混凝土結構,最外層鋼筋的保護層厚度不應小于表 6.1.1中數值的 1.4倍。表6.1.1混凝土保護層最小厚度c(mm)環境類別一板、墻、殼梁、柱、桿15202530402025354050二 a二 b三 a三 b注:鋼筋混凝土基礎宜設置混凝土墊層,基礎中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
22、應從墊層頂面算起,且不應小于 40mm。6.1.2當有充分依據并采取下列措施時,可適當減小混凝土保護層的厚度:1構件表面有可靠的防護層;2采用工廠化生產的預制構件;3在混凝土中摻加阻銹劑或采用陰極保護處理等防銹措施;4當對地下室墻體釆取可靠的建筑防水做法或防護措施時與土層接觸一側鋼筋的保護層厚度可適當減少,但不應小于25mm。6.1.3當梁、柱、墻中縱向受力鋼筋的保護層厚度大于 50mm時,11 宜對保護層采取有效的構造措施。當在保護層內配置防裂、防剝落的鋼筋網片時,網片鋼筋的保護層厚度不應小于 25mm。6.2鋼筋的錨固6.2.1當計算中充分利用鋼筋的抗拉強度時, 600MPa級高強鋼筋的錨
23、固應符合下列要求:1基本錨固長度應按表 6.2.1取值。表6.2.1600MPa級高強鋼筋基本錨固長度混凝土強度等級基本錨固長度C3051dC35C40C45C50C55C60以上36d46d42d40d38d37d2受拉鋼筋的錨固長度應根據錨固條件按下列公式計算,且不應小于 210mm:la =zalab(6.2.1)式中:la 受拉鋼筋的錨固長度。za錨固長度修正系數,按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 50010的規定取用,當多于一項時,可按連乘計算,但不應小于 0.6。3當錨固鋼筋的保護層厚度不大于 5d時,錨固長度范圍內應配置橫向構造鋼筋,其直徑不應小于 d/4;對梁、柱、斜撐等構
24、件間距不應大于 5d,對板、墻等平面構件間距不應大于 10d,且均不應大于 100mm,此處 d為錨固鋼筋的直徑。6.2.2當縱向受拉鋼筋末端采用機械錨固措施時,錨固長度 (包括彎鉤或錨固端頭在內)可取 0.6lab。彎鉤及機械錨固形式及技術應符合表 6.2.2規定。12 表6.2.2彎鉤及機械錨固的形式及技術要求錨固形式技術要求形式末端 90彎鉤,彎鉤內徑 6d(7d),彎鉤直段長度 12d90彎鉤末端 135彎鉤,彎鉤內徑 6d(7d),彎鉤直段長度 5d135彎鉤一側貼焊錨筋末端一側貼焊長 5d同直徑鋼筋末端兩側貼焊長 3d同直徑鋼筋兩側貼焊錨筋焊端錨板螺栓錨頭末端與厚度 d的錨板穿孔塞
25、焊末端旋入螺栓錨頭注:1焊縫和螺紋長度應滿足承載力要求;2螺栓錨頭和焊接錨板的承壓凈面積不應小于錨固鋼筋截面積的4倍;3螺栓錨頭的規格應符合相關標準的要求;4螺栓錨頭和焊接錨板的鋼筋凈間距不宜小于4d,否則應考慮群錨效應的不利影響;5截面角部的彎鉤和一側貼焊錨筋的布筋方向宜向截面內側偏置。6.2.3混凝土結構中的縱向受壓鋼筋,當計算中充分利用其抗壓強度時,錨固長度不應小于相應受拉錨固長度的 70%。受壓鋼筋不應采用末端彎鉤和一側貼焊錨筋的錨固措施。受壓鋼筋錨固長度范圍內的橫向構造鋼筋應符合本標準第6.2.1條的有關規定。13 6.3鋼筋的連接6.3.1600MPa級高強鋼筋的連接宜優先采用機械
26、連接,也可采用綁扎搭接或焊接。6.3.2軸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桿件的縱向受力鋼筋不得采用綁扎搭接;其他構件中的鋼筋采用綁扎搭接時,受拉鋼筋直徑不宜大于 25mm,受壓鋼筋直徑不宜大于 28mm。6.3.3縱向受拉鋼筋的綁扎搭接長度ll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 50010的規定。縱向受壓鋼筋當采用搭接連接時,受壓搭接長度不應小于 0.7ll,且不應小于 210mm。6.3.4直徑不小于 14mm的受力鋼筋的連接,宜采用機械連接。機械連接類型及質量要求應符合現行行業標準鋼筋機械連接技術規程JGJ 107的規定。6.4縱向受力鋼筋的最小配筋率6.4.1非抗震設計時,配置 600MPa級
27、高強鋼筋的鋼筋混凝土構件中的縱向受力鋼筋的配筋百分率min不應小于表 6.4.1規定的數值。表6.4.1縱向受力鋼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min(%)受力類型最小配筋百分率全部縱向鋼筋一側縱向鋼筋0.500.20受壓構件受彎構件、偏心受拉、軸心受拉構件一側的受拉鋼筋0.20和 45/中的較大值注:1受壓構件全部縱向鋼筋最小配筋百分率,當采用 C60以上強度等級的混凝土時,應按照表中規定增加 0.10;2偏心受拉構件中的受壓鋼筋,應按受壓構件一側縱向鋼筋考慮;3受壓構件的全部縱向鋼筋和一側縱向鋼筋的配筋率以及軸心受拉構件和小偏心受拉構件一側受拉鋼筋的配筋率均應按構件的全截面面積計算;14 4受彎構件、
28、大偏心受拉構件一側受拉鋼筋的配筋率應按全截面面積扣除受壓翼緣面積()后的截面面積計算,、分別為 T形、I形截面受壓區的翼緣計算寬度和高度;5當鋼筋沿構件截面周邊布置時,“一側縱向鋼筋”系指沿受力方向兩個對邊中一邊布置的縱向鋼筋;6臥置于地基上的混凝土板,板中受拉鋼筋的最小配筋率可適當降低,但不應小于0.15%。6.4.2對結構中次要的鋼筋混凝土受彎構件,當構造所需截面高度遠大于承載的需求時,其縱向受拉鋼筋的配筋率可按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 50010的規定計算。15 7抗震設計7.0.1梁、柱、支撐以及剪力墻邊緣構件中,其縱向受力鋼筋宜采用 HRB600E鋼筋,其強度和彈性模量應按
29、本標準第 4.0.3的規定采用。7.0.2對有抗震設防要求的結構,其縱向受力鋼筋的性能應滿足設計要求;對按一、二、三級抗震等級設計的框架和斜撐構件(含梯段)中的縱向受力鋼筋應采用 HRB600E鋼筋,其強度和最大力總延伸率的實測值應符合下列規定:1鋼筋的抗拉強度實測值與屈服強度實測值的比值不應小于 1.25;2鋼筋的屈服強度實測值與屈服強度標準值的比值不應大于 1.30;3鋼筋最大力總延伸率實測值不應小于 9%。7.0.3混凝土結構構件的縱向受力鋼筋的抗震錨固長度和抗震搭接長度除應符合本標準第 6.2節和第 6.3節的有關規定外,尚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 50010的規定。7
30、.0.4抗震設計時,采用 600MPa級高強鋼筋的框架梁,應符合下列要求:1梁端計入受壓鋼筋的混凝土受壓區高度和有效高度之比,一級不應大于 0.25,二、三級不應大于 0.35;2縱向受拉鋼筋的配筋率不應小于表 7.0.4-1規定的數值;3框架梁梁端截面的底部和頂部縱向受力鋼筋截面面積的比值,除按計算確定外,一級抗震等級不應小于 0.5;二、三級抗震等級不應小于 0.3;4梁端箍筋的加密區長度、箍筋最大間距和箍筋最小直徑,應按表 7.0.4-2采用;當梁端縱向受拉鋼筋配筋率大于 2%時,表中箍筋最小直徑應增大 2mm。16 表7.0.4-1框架梁縱向受拉鋼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梁中位置抗震等
31、級支座跨中0.40和 80 ft / fy中的較大值0.30和 65 ft / f y中的較大值一級二級0.30和 65 ft / f y中的較大值0.25和 55 ft / fy中的較大值0.20和 45 ft / f y中的較大值0.25和 55 ft / f y中的較大值三、四級表7.0.4-2框架梁梁端箍筋加密區的構造要求抗震等級加密區長度箍筋最大間距(mm)最小直徑(mm)(mm)縱向鋼筋直徑的 6倍,梁高的 1/4和 100中的最小值一級二級2倍梁高和 500中的較大值108縱向鋼筋直徑的 8倍,梁高的 1/4和 100中的最小值縱向鋼筋直徑的 8倍,梁高的 1/4和 150中的最
32、小值三級四級1.5倍梁高和500中的較大值8縱向鋼筋直徑的 8倍,梁高的 1/4和 150中的最小值6注:箍筋直徑大于 12mm、數量不少于 4肢且肢距不大于 150mm時,一、二級的最大間距應允許適當放寬,但不得大于 150mm。7.0.5抗震設計時,采用 600MPa級高強鋼筋的框架柱和框支柱,應符合下列要求:1全部縱向受力鋼筋的配筋百分率不應小于表 7.0.5的規定,同時,每一側的配筋百分率不應小于 0.2;2框架柱和框支柱中全部縱向受力鋼筋配筋率不應大于 5%。柱的縱向鋼筋宜對稱配置。截面尺寸大于 400mm的柱,縱向鋼筋的間距不宜大于 200mm。當按一級抗震等級設計,且柱的剪跨比不
33、大于 2時,柱每側縱向鋼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 1.2%。17 表7.0.5柱全部縱向受力鋼筋最小配筋百分率(%)抗震等級柱類型一級0.9(1.0)1.1二級0.7(0.8)0.9三級0.6(0.7)0.8四級0.5(0.6)0.7中柱、邊柱角柱、框支柱注:1表中括號內數值用于框架結構的柱;2當混凝土強度等級為 C60以上時,應按表中數值增加 0.1采用。7.0.6框架柱和框支柱的箍筋配置,應符合下列要求:1框架柱和框支柱上、下兩端的箍筋應加密,加密區的箍筋最大間距和箍筋最小直徑應符合表 7.0.6的規定:表7.0.6柱端箍筋加密區的構造要求抗震等級一級箍筋最大間距(mm)箍筋最小直徑(mm)縱向
34、鋼筋直徑的 6倍和 100中的較小值縱向鋼筋直徑的 8倍和 100中的較小值108二級三級、四級縱向鋼筋直徑的 8倍和 150(柱根 100)中的較小值8注:柱根系指底層柱下端的箍筋加密區范圍。2框支柱和剪跨比不大于 2的框架柱應在柱全高范圍內加密箍筋,且箍筋間距應符合表 7.0.6中一級抗震等級的要求;3一級抗震等級框架柱的箍筋直徑大于 12mm且箍筋肢距不大于 150mm及二級抗震等級框架柱的直徑不小于 10mm且箍筋肢距不大于 200mm時,除底層柱下端外,箍筋間距應允許采用150mm;4框架柱的箍筋加密區長度,應取柱截面長邊尺寸 (或圓形截面直徑)、柱凈高的 1/6和 500mm中的最
35、大值;一、二級抗震等級的角柱應沿柱全高加密箍筋。底層柱根箍筋加密區長度應取不小于該層柱凈高的 1/3;當有剛性地面時,除柱端箍筋加密區外尚應在剛性地面上、下各 500mm的高度范圍內加密箍筋;5加密區箍筋的體積配箍率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 50010的規定。7.0.7剪力墻的水平和豎向分布鋼筋的配筋應符合下列規定:18 1一、二、三級抗震等級的剪力墻的水平和豎向分布鋼筋配筋率均不應小于 0.25%;四級抗震等級剪力墻不應小于 0.2%;2部分框支剪力墻結構的剪力墻底部加強部位,水平和豎向分布鋼筋配筋率不應小于 0.3%;3對高度小于 24m且剪壓比很小的四級抗震等級剪力墻,其
36、豎向分布鋼筋最小配筋率應允許按 0.15%采用。7.0.8剪力墻兩端及洞口兩側應設置邊緣構件,其體積配箍率及構造要求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 50010和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 50011的規定。7.0.9梁、柱、剪力墻的箍筋構造以及梁柱節點構造均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 50010和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 50011的規定。7.0.10一、二、三、四級抗震等級的各類結構的框架柱、框支柱,其軸壓比不應大于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規定的限值。19 8施工及質量驗收8.1施工措施8.1.1采用600MPa級高強鋼筋的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除符合本標準要求
37、外,尚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規范GB 50666和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 50204的相關規定。8.1.2鋼筋宜采用不具有延伸功能的機械設備進行調直。當采用冷拉方法調直時,600MPa級高強鋼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 1%。鋼筋調直過程中不應損傷帶肋鋼筋的橫肋。調直后的鋼筋應平直,不應有局部彎折。鋼筋不得采用冷拉方法提高強度。8.1.3600MPa級高強鋼筋的彎折應符合下列規定:1當直徑為28mm以下時,彎弧內直徑不應小于鋼筋直徑的62當直徑為28-40mm時,彎弧內直徑不應小于鋼筋直徑的73箍筋彎折處彎弧內直徑尚不應小于縱向受力鋼筋的直徑。倍。倍。8.1.4除焊接封閉箍筋
38、外,箍筋、拉筋的末端應作彎鉤。箍筋彎鉤的彎折角度不應小于90,彎折后平直部分長度不應小于箍筋直徑的5倍;對有抗震設防及設計有專門要求的結構構件,箍筋彎鉤的彎折角度不應小于135,彎折后平直部分長度不應小于箍筋直徑的10倍和75mm的較大值。8.1.5600MPa級高強鋼筋的連接方式應符合下列要求:1縱向受力鋼筋的連接接頭宜設置在受力較小處;接頭末端至鋼筋彎起點的距離不應小于鋼筋直徑的10倍。2同一縱向受力鋼筋不宜設置兩個或兩個以上接頭。20 3有抗震要求的框架柱、梁,不宜在端部的箍筋加密區內設置縱向鋼筋接頭。8.1.6鋼筋機械連接接頭等級的選用應符合下列規定:1混凝土結構中要求充分發揮鋼筋強度
39、或對延性要求較高的部位應選用級或級接頭;當在同一連接區段內必須實施100%鋼筋接頭的連接時,應采用級接頭。2混凝土結構中鋼筋應力較高但對延性要求不高的部位可采用級接頭。8.1.7鋼筋機械連接應符合下列規定:1鋼筋絲頭現場加工與接頭安裝應按接頭技術提供單位的加工、安裝技術要求進行,操作工人應經專業培訓合格后上崗。2鋼筋絲頭加工與接頭安裝應經工藝檢驗合格后方可進行。3直螺紋鋼筋絲頭長度應滿足產品設計要求,極限偏差應為02.0p(p為螺距)。4直螺紋接頭的鋼筋絲頭宜滿足 6f級精度要求,應用專用直螺紋量規檢驗,通規能順利旋入并達到要求的擰入長度,止規旋入不得超過3p。6f級精度要求可按照現行國家標準
40、普通螺紋公差GB/T 197中的相關現定。5錐螺紋鋼筋絲頭長度應滿足產品設計要求,擰緊后的鋼筋絲頭不得相互接觸,絲頭加工長度極限偏差應為-0.5p-1.5p。6鋼筋絲頭的錐度和螺距應采用專用錐螺紋量規檢驗。7采用鋼筋錨固板錨固時,應按現行行業標準鋼筋錨固板應用技術規程JGJ 256的規定加工。8.1.8鋼筋焊接施工應符合下列規定:1縱向受力鋼筋的焊接連接應符合現行行業標準鋼筋焊接及驗收規程JGJ 18的規定進行鋼筋焊接施工。2在鋼筋工程焊接施工前,參與該項工程施焊的焊工應進行現場條件下的焊接工藝試驗,經試驗合格后,方可進行焊接。21 8.2質量驗收8.2.1鋼筋應有出廠質量證明書或試驗報告單,
41、鋼筋表面或每捆(盤)鋼筋均應有標志,并應確認符合鋼筋訂貨的牌號。8.2.2鋼筋應按爐罐(批)號及直徑分批進場,并應按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 50204的有關規定抽樣進行屈服強度、抗拉強度、伸長率、彎曲性能和重量偏差檢驗,檢驗結果應符合本標準的規定。8.2.3在澆筑混凝土之前,鋼筋隱蔽工程驗收應包括下列內容:1縱向受力鋼筋的牌號、規格、數量、位置等;2鋼筋的連接方式、接頭位置、接頭質量、接頭面積百分率、搭接長度、錨固方式及錨固長度;3箍筋、橫向鋼筋的牌號、規格、數量、間距,箍筋彎鉤的彎折角度及平直段長度;4預埋件的規格、數量、位置等。8.2.4鋼筋機械連接及鋼筋錨固板施工
42、前,應提供型式檢驗報告,并應按現行行業標準鋼筋機械連接技術規程JGJ 107、鋼筋錨固板應用技術規程JGJ 256的要求進行工藝檢驗、抗拉強度檢驗、螺紋連接錨固板的鋼筋絲頭加工質量檢驗、擰緊扭矩檢驗及焊接錨固板焊縫檢驗。8.2.5當 600MPa級高強鋼筋采用綁扎連接、機械連接或焊接連接時,同一連接區段內縱向受力鋼筋的接頭面積百分率應符合設計及國家相關規范的規定。8.2.6600MPa級高強鋼筋應進行焊接工藝評定,評定合格后方可進行焊接連接施工。8.2.7鋼筋安裝位置的偏差及檢驗方法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 50204的規定。8.2.8采用 600MPa級高強鋼筋的
43、混凝土結構子分部工程的質量驗收按照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的規定執行。22 附錄A600MPa級高強鋼筋技術條件A.1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許偏差A.1.1600MPa級高強鋼筋的公稱截面面積及理論重量可按表A.1.1選用。表A.1.1鋼筋的公稱截面面積及理論重量公稱直徑 mm公稱橫截面面積 mm2理論重量 kg/m628.2750.2778.54113.1153.9201.1254.5314.2380.1490.9615.8804.210180.2220.3950.6170.8881.211.582.002.472.983.854.836.317.999.878
44、1012141618202225283236401257理論重量按密度為 7.85 g/cm計算。3A.1.2600MPa級高強鋼筋外形如圖 A.1.2所示,尺寸及允許偏差應符合表 A.1.2的規定。23 1鋼筋內徑;橫肋斜角;橫肋高度;橫肋與軸線夾角;1縱肋高度;縱肋斜角;縱肋頂寬;橫肋間距;橫肋頂寬;i橫肋末端間隙。圖A.1.2600MPa級高強鋼筋表面及截面形狀24 表A.1.2600MPa級高強鋼筋尺寸及允許偏差橫肋末端最大間隙(公稱周長的 10%弦長)內徑1橫肋高 h縱肋高1間距公稱直徑d橫肋寬縱肋寬公稱允許偏公稱允許偏(不大于)公稱尺寸允許尺寸差尺寸差偏差685.80.30.60.
45、30.81.10.40.51.01.54.05.51.80.40.37.70.82.51012141618202225289.61.01.21.41.51.61.71.92.12.20.41.31.61.81.92.02.12.42.62.70.60.70.80.91.01.21.31.51.71.51.51.81.82.02.02.52.53.07.08.00.53.13.74.35.05.66.26.87.78.60.411.513.415.417.319.321.324.227.20.40.59.010.010.010.010.512.512.50.50.60.50.80.80.7323
46、1.02.43.01.93.014.09.90.60.71.01.00.81.1364035.038.72.62.93.23.52.12.23.53.515.015.011.112.4注:縱肋斜角為 030;尺寸 a,b為參考數據。A.1.3600MPa級高強鋼筋的重量及允許偏差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鋼筋混凝土用鋼第2部分:熱軋帶肋鋼筋GB/T 1499.2的規定。25 A.2主要技術要求A.2.1600MPa級鋼筋的力學性能應符合下列規定:表A.2.1鋼筋力學性能特征值牌號eLm %gt% /eLeL/eLmMPaMPa不小于14不大于-HRB6006006007307507.59.0-HRB6
47、00E141.251.30注: eL為下屈服強度;m為抗拉強度;A斷后伸長率;Agt最大力總延伸率;為鋼筋實測抗拉強度;eL為鋼筋實測下屈服強度。mA.2.2表 A.2.1所列各力學性能特征值,除eL/eL可作為交貨檢驗的最大保證值外,其他力學特征值可作為交貨檢驗的最小保證值。A.2.3公稱直徑 28mm40mm鋼筋的斷后伸長率A可降低 1。A.2.4對于沒有明顯屈服強度的鋼筋,下屈服強度特征值eL應采用規定塑性延伸強度p0.2。A.2.5伸長率類型可從或gt中選定,但仲裁檢驗時應采用gt。A.2.6600MPa級鋼筋應進行彎曲試驗,按表 A.2.2規定的彎曲壓頭直徑彎曲 180后,鋼筋受彎曲
48、部位表面不得產生裂紋。表A.2.2彎曲壓頭直徑牌號公稱直徑 d625彎曲壓頭直徑HRB6006dHRB600E28407dA.2.7對牌號帶 E的鋼筋應進行反向彎曲試驗。經反向彎曲試驗后,鋼筋受彎曲部位表面不得產生裂紋。反向彎曲試驗的彎曲壓頭直徑比彎曲試驗相應加一個鋼筋公稱直徑。A.2.8根據需方要求可進行疲勞性能試驗,疲勞試驗的技術要求和試驗方法應按照GB/T 28900的規定。26 本標準用詞說明1為便于在執行本標準條文時區別對待,對要求嚴格程度不同的用詞說明如下:1)表示很嚴格,非這樣做不可的:正面詞采用“必須”;反面詞采用“嚴禁”;2)表示嚴格,在正常情況下均應這樣做的:正面詞采用“應
49、”;反面詞采用“不應”或“不得”;3)表示允許稍有選擇,在條件許可時首先應這樣做的:正面詞采用“宜”;反面詞采用“不宜”;4)表示有選擇,在一定條件下可以這樣做的,采用“可”。2條文中指明應按其他有關標準、規范執行時的寫法為:“應按執行”或“應符合的規定”。27 引用標準名錄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 50010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 50011工程結構可靠性設計統一標準GB 50153建筑結構可靠度設計統一標準GB 50068鋼筋混凝土用鋼第 2部分:熱軋帶肋鋼筋GB/T 1499.2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規范GB 50666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 50204鋼筋機械連接技術規程JGJ 1
50、07鋼筋焊接及驗收規程JGJ 18鋼筋錨固板應用技術規程JGJ 256普通螺紋公差 GB/T 19728 天津市工程建設標準600MPa級高強鋼筋混凝土結構技術標準(津冀區域協同工程建設標準)條文說明2021天津 編制說明為便于有關人員在使用本標準時能夠正確理解條文規定,600MPa級高強鋼筋混凝土結構技術標準編制組按章、節、條順序編制了本標準的條文說明,對一些條文規定的目的、依據以及在執行中需要注意的有關事項等進行了說明。但是,本說明不具備與標準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僅供使用者作為理解和把握標準規定的參考。30 目 次1總則.323基本規定.334材料.345結構分析及計算.366構造規定.3
51、76.16.26.36.4混凝土保護層.37鋼筋的錨固.37鋼筋的連接.38縱向受力鋼筋的最小配筋率.397抗震設計.408施工及質量驗收.428.18.2施工措施.42質量驗收.4331 1總則1.0.1編制標準是為落實國家的技術經濟政策,推廣應用600MPa級高強鋼筋,以達到省材、節能、降耗、環保的目的。同時在混凝土結構中應用 600MPa級高強鋼筋還可以解決鋼筋密集問題、方便澆筑施工、保證工程質量。600MPa級高強鋼筋:抗拉屈服強度標準值為 600MPa的普通熱軋帶肋鋼筋,即 HRB600、HRB600E鋼筋。1.0.2本標準在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 50010的基礎上,給
52、出了采用 600MPa級高強鋼筋作為受力鋼筋的混凝土結構的有關規定,包括設計、施工及驗收等方面的技術要求。對采用陶粒、浮石、煤矸石等為骨料的輕骨料混凝土結構,應按專門標準進行設計。32 3基本規定3.0.1600MPa級高強鋼筋可與其他類型的鋼筋搭配使用,適用范圍與一般鋼筋相同。鋼筋混凝土結構構件中的受力鋼筋和預應力混凝土結構構件中的非預應力受力鋼筋,均可采用 600MPa級高強鋼筋。3.0.2配置 600MPa級高強鋼筋的混凝土結構構件承載能力極限狀態設計的基本表達式,與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 50010的規定一致,適用于本標準結構構件的承載力計算。3.0.3對偶然作用下結構的承
53、載能力極限狀態設計,根據其受力特點對承載能力極限狀態設計的表達形式進行修正:作用效應設計值 S按偶然組合計算;結構重要性系數g 0取不小于 1.0的數值;材料強度設計值改為標準值。當進行防連續倒塌驗算時,按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 50010規定的原則計算。3.0.4配置 600MPa級高強鋼筋的混凝土結構構件正常使用極限狀態設計的基本表達式,與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 50010的規定一致。3.0.5配置 600MPa級高強鋼筋的混凝土受彎構件的撓度限值與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 50010的規定一致。3.0.6裂縫控制等級劃分為三級,設計人員需根據具體情況選用
54、不同的等級。3.0.7混凝土結構暴露的環境類別、結構構件裂縫寬度限值與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 50010的規定一致。33 4材料4.0.1為適應 600MPa級高強鋼筋的要求,對混凝土強度等級作了適當的提高。4.0.2本標準采用的 600MPa級高強鋼筋是指強度級別為600MPa的熱軋帶肋鋼筋 HRB600和強度級別為 600MPa且具有較高抗震性能的熱軋帶肋鋼筋 HRB600E。鋼筋的具體技術要求見本標準附錄 A、鋼筋混凝土用鋼第 2部分:熱軋帶肋鋼筋GB/T1499.2。4.0.3根據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 GB 50010規定,要求鋼筋標準強度的保證率不應小于 95%
55、。本條給出了 600MPa級高強鋼筋的屈服強度標準值、極限強度標準值、彈性模量和鋼筋的延性(最大力總延伸率限值)等設計參數。4.0.4鋼筋的強度設計值為其強度標準值除以材料分項系數g s,400MPa級鋼筋材料分項系數取為 1.10,500MPa級鋼筋材料分項系數取為 1.15,考慮適當增加高強鋼筋的安全儲備并且兼顧正常使用極限狀態混凝土結構裂縫寬度限值要求, 600MPa級高強鋼筋材料分項系數取 1.17,鋼筋抗拉強度設計值取為 515N/mm;2根據以往試驗結果分析,箍筋用于受剪、受扭、受沖切設計時,600MPa級高強鋼筋強度不能充分發揮強度優勢, fyv取為2360N/mm,此時箍筋不宜
56、采用強度高于 400MPa級的鋼筋;當用作約束混凝土的間接配筋時, 600MPa級高強鋼筋強度可以充分發揮。高強鋼筋抗壓強度設計值的取值和受壓構件的受力狀態有關,編制組完成的配置 600MPa級高強鋼筋的混凝土偏心受壓柱的試驗表明,在大偏心受壓、受彎承載力計算時,混凝土受壓區高度34 較小時,混凝土受壓破壞應變較小,此時受壓鋼筋的應力達不到屈服強度。因此,鋼筋抗壓強度設計值取為 490N/mm。2編制組完成的配置 600MPa級高強鋼筋的混凝土軸心受壓柱的試驗表明,由于混凝土壓應力達到 fc時混凝土壓應變為 0.002,當采用 600MPa級高強鋼筋時,其鋼筋的抗壓強度設計值取為400N/mm
57、。24.0.5根據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 50010,給出了結構抗倒塌設計中的受力鋼筋強度設計值取鋼筋屈服強度標準值。4.0.6鋼筋代換除考慮強度要求以外,還要滿足裂縫及撓度控制以及構造等要求。35 5結構分析及計算5.0.1配置 600MPa級高強鋼筋的混凝土結構的結構分析與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 50010保持一致。5.0.2超靜定混凝土結構在出現塑性鉸的情況下,會發生內力重分布。可利用這一特點進行構件截面之間的內力調幅,以達到簡化構造、節約配筋的目的。本條規定給出了可以采用塑性調幅設計的構件或結構類型。本條提出了考慮塑性力內重分布分析方法設計的條件。按考慮塑性內力
58、重分布的計算方法進行構件或結構設計時,由于塑性鉸的出現,構件的變形和抗彎能力調小部位的裂縫寬度均較大。故進一步明確允許考慮塑性內力重分布構件的使用環境,并強調應進行構件變形和裂縫寬度驗算,以滿足正常使用極限狀態的要求。采用基于彈性分析的塑性內力重分布方法進行彎矩調幅時,彎矩調整的幅度及受壓區的高度均應滿足本條的規定,以保證構件出現塑性鉸的位置有足夠的轉動能力并限制裂縫寬度。由于本標準所指 600MPa級鋼筋的屈服強度較高,相應的相對界限受壓區高度較小,因此在設計時應注意其帶來的影響。5.0.3、5.0.4、5.0.5與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 50010保持一致。36 6構造規定6.
59、1混凝土保護層6.1.1根據我國對混凝土結構耐久性的調研及分析,并參考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耐久性設計標準GB/T 50476以及國外相應規范、標準的有關規定,給出混凝土保護層的最小厚度要求,與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 50010保持一致。6.1.2根據工程經驗及具體情況采取有效的綜合措施,可以提高構件的耐久性能,減小保護層的厚度。構件的表面防護是指表面抹灰層以及其他各種有效的保護性涂料層。例如,地下室墻體采用防水、防腐做法時,與土壤接觸面的保護層厚度可適當放松。由工廠生產的預制混凝土構件,經過檢驗而有較好質量保證時,可根據相關標準或工程經驗對保護層厚度要求適當放松。使用阻銹劑應經試
60、驗檢驗效果良好,并應在確定有效的工藝參數后應用。采用環氧樹脂涂層鋼筋、鍍鋅鋼筋或采取陰極保護處理等防銹措施時,保護層厚度可適當放松。6.1.3為防止混凝土的開裂剝落,給出了當混凝土保護層厚度很厚時的防裂措施。6.2鋼筋的錨固6.2.1鋼筋的基本錨固長度取決于鋼筋強度及混凝土抗拉強度,并與錨固鋼筋的直徑及外形有關。編制組完成的 600MPa級高強37 鋼筋直錨試驗,根據試驗現象以及可靠度分析結果,給出 600MPa級高強鋼筋基本錨固長度取值。6.2.2鋼筋末端采用機械錨固可以有效地減小錨固長度。根據試驗研究、工程實踐并參考國外的標準、規范,提出幾種鋼筋彎鉤和機械錨固的形式。根據編制組完成的 6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無線電頻率管理匯報
- 采購合同模板大全
- 酒店預訂服務合同范本
- 企業合同風險防范:實戰技巧
- 2024濰坊市新航科技職業中等專業學校工作人員招聘考試及答案
- 2024江西贛州三江高級技工學校工作人員招聘考試及答案
- 2024河池市職業教育中心學校工作人員招聘考試及答案
- 建筑設備租賃合同協議
- 原地舒展運動課件
- 蔬菜種子購銷合同書
- Q∕GDW 12164-2021 變電站遠程智能巡視系統技術規范
- 文化遺產學概論:第七講 遺產的完整性問題
- 草莓栽培技術(課堂PPT)課件
- 機耕橋施工方案
- 貨車掛靠協議完整
- 教學能力大賽三相異步電動機的基本控制+教案
- 二手車營銷策劃方案
- 鋼格構柱組合式塔吊方案(專家認證)
- 工程結算單(樣本)
- 校園小品劇本多人10人 校園多人小品劇本
- 完整欠條范本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