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概念對數學思維的作用是什么?兩千多年前的柏拉圖就有精辟的論述,他認為“算術能夠培養人的理性精神。”數學概念教學要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就要回歸質樸,設計出教學內容簡約、教學環節簡化、教學方法簡便、教學媒體簡單的樸實的課堂,讓學生有效地進行數學學習;在教學流程安排上就要注意動靜結合,張弛有度,要給予學生思考時間,讓學生在靜靜地思考中不斷體驗數學的思想方法,完善數學思維品質。現在我將自己在課堂教學中如何體現概念教學進行片斷展示: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認識片斷一:師:認識平行四邊形后,接下來該認識梯形了。你印象中的梯形是怎樣的一個圖形?把它畫下來,并向大家介紹一下。生1:梯形就是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生
2、2:梯形是只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師:我覺得他有一個詞加得非常好,你們認為是哪兩個字?為什么要加這兩個字?生:是“只有”兩個字。如果不加這兩個字,我們只知道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另一組對邊是不是平行就不知道了。師:你們很會思考,那你們能不能在下面圖形上各剪一刀,剪出梯形來呢?師:(學生展示作品后)這一刀能隨便剪嗎?應該怎么剪?生: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要破壞一組平行線,三角形要創造一組平行線。師:為什么要這樣剪呢?生:因為梯形只有一組對邊平行,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都是有兩組對邊平行,就要破壞其中一組,三角形沒有一組對邊平行,就要創造一組。師:那你現在認為梯形是怎樣的圖形?生:梯形是只有一組對邊平行
3、的四邊形。片斷分析:在上述教學中,我讓學生經歷了梯形概念的形成過程:先讓學生畫、看、說梯形,豐富了感性認識,初步建立了梯形完整的表象;然后讓學生在長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中各剪一刀剪出梯形來,學生通過破壞和創造使這三種圖形都變成梯形,梯形的本質屬性也就完全凸現。筆者在重視了概念形成的過程,也不忘強調結果:梯形是只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認識一厘米的長度單位片段一:一:建立1厘米的長度單位。1.認識一厘米。師;你知道一厘米是多長嗎?你能在直尺上找出來嗎?引導學生共同找:首先找出刻度“0”(幫助學生認識0刻度),從刻度0到1,這中間的長度就是1厘米。讓找到的學生展示一下。學生看著直尺互相說一下。
4、2.感知一厘米的實際長度。(1)比一比。教師示范:把一厘米的長度畫在黑板上,讓學生用手比劃一下1厘米。(展示小正方體的棱長就是1厘米。)(2)找一找。師:請你找一找你的學具中誰的長度在厘米左右,用尺和它比一比。學生展示圖釘并演示匯報。(3)試一試。師:用尺比一比自己哪個手指的寬度大約是1厘米。(學生演示匯報)(4)想一想。師:閉上眼睛用手比劃出1厘米有多長。(5)看一看。你還能找到刻度尺上哪到哪也是1厘米嗎?學生匯報交流。3.深化認知。師:觀察自己的尺子,你知道從刻度“0”到哪兒是2厘米嗎?(從0到2)從刻度“0”到哪兒是3厘米嗎?(從0到3)也就是說,從刻度“0”到幾,就是幾厘米。那么你的尺
5、子一共有多少厘米?學生拿著自己的尺子匯報交流。師:閉上眼睛想一想5厘米有多長?用手估計出5厘米的長度,在尺子上找出5厘米的長度,并用手比一比。學上獨立操作。片段分析:建立1厘米的長度單位概念是本節課的教學關鍵也是難點,所以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先從具體形象感知開始,逐漸向抽象過渡,使學生在不斷的體驗操作活動中一步步加深對1厘米的長度概念的理解。并為后面用厘米測量長度做好鋪墊。同時也注意對學生滲透估量物體長度的意識。學生掌握了基本的測量方法后,在實際測量情景中發現測量方法的多樣化,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實踐中品嘗到應用本領的樂趣,體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是密切聯系,從而體會到數
6、學在生活中的用途。認識線段片段一: 師:在我們周圍,有各種各樣的線。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其中的一種線段。(板書課題:線段)一、教學線段的認識引出線段的概念。請小朋友將帶來的紅線放在桌面上。教師同時在投影儀上放一根彎曲的線。問:“桌子上的線是什么樣的?”指出投影儀上的線也是彎的。拿出另一根黑線讓學生雙手捏著兩端拉緊。問:“怎么樣了?”指出:這時,兩手間的一段直的線就是線段。比較,揭示線段的本質特征問:“桌子上的線有幾個頭?手里的線段有幾個頭?它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指出:這兩個頭又叫“兩端”。問:“它們有什么不同?”線段是直的。請大家拿出準備好的兩根鐵絲(一根?形和一根形),分別用手摸一摸,體驗一
7、下有什么不同的感覺。幫助學生感受由曲變直的過程。問:“線段是什么樣的?”(板書:線段是直的)請同學們拿出準備好的三根小棒。把它們看作三條線段,按三種位置擺一擺。討論:擺的位置有什么不同,長短一樣嗎?小結:線段可以是橫的、豎的、斜的、長的、短的,但必須是直的。聯系實際舉例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有許多物體的邊是線段。請同學們就你所見過的物體舉一些例子。并請他們指一指。用圖形表示線段課本的一條邊就是一條線段,請你摸一摸這條邊的兩端。出示投影,請一名學生上來指出課本的一條橫邊的兩端。我們可以將這條橫邊用一個圖形表示。(慢慢地抽動課本的投影圖,出現 )圖中有兩個點,聯系課本的邊想一想,這兩個點分別表示什么?
8、指出:這兩個點就叫端點。問:一條線段有幾個端點?(板書:兩個端點)回顧小結: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想一想線段的樣子。想想它有哪兩個特征?片段分析:通過讓學生看一看、摸一摸、說一說等多種實踐形式,直觀感受線段的特點,從而逐步建立線段的概念,培養學生觀察、比較的能力。從實踐中得出概念,使學生在主動參與知識形成的過程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這一環節完全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初步感受線段的特征,但我覺得不是所有的知識點必須讓學生去自主探究,有些知識點還是要直接與學生說明的,比如說線段的兩端叫端點,端點這一概念學生從來沒有接觸過,必須通過“灌輸”讓學生知道什么叫端點,并在下面的教學中要不斷地滲入,使學生很好掌握平均分
9、教學片斷一: 師:小朋友們,你們聽說過“平均分”嗎?在哪里聽過或見過? 生1:我過生日時,爸爸把生日蛋糕平均分給家里的5個人。 生2:媽媽用7元5角買了3瓶“脈動”,給了2個姐姐和我一人一瓶,這也是平均分。 師:誰能說一說什么是平均分? 生3:不管分給幾個人,每個人分得的同樣多。 生4:每人分得的一樣多就是平均分。 生5:每人得到的數量是一樣的。 師:對,每個人分得同樣多,就是平均分,我們這節可課就一起來認識“平均分”。(板書課題)師:雛鷹班的小朋友準備去春游,瞧!老師給大家準備了什么禮物?自己說一說。(香蕉、蘋果、橘子、礦泉水和蛋黃派)我想請大家幫我把這些東西分給大家。你們數一數一共有幾個小
10、組?(5個小組)正好每一個小組負責分一樣東西。請你們商量一下,怎樣把領到的東西分開放在桌上,使每一個小組都能得到一份,然后再動手分一分。(學生動手分實物后匯報) 生1:我們組分得是脈動飲料,把10瓶飲料平均分成5份,每組得到2瓶。 生2:我們組分的是蛋黃派,把30塊蛋黃派平均分成5份,每組得到6塊。 生3:我們組分的是橘子,15個橘子分成5份,每組3個橘子。 生4:我們把20個蘋果平均分成5份,每組有4個蘋果。 生5:我們分得是香蕉,25個香蕉 分成份,每份有5個香轉蕉。 師:請大家觀察各組分的結果,你發現了什么? 生1:同一個東西每一個小組都是一樣多。 生2:每份分的同樣多。(教師板書“同樣
11、多” ) 師:象這樣把一堆物品分成幾份,每份分得同樣多,叫“平均分”。你是怎樣認識“平均分”? 生1:“平均分”就是每份都一樣。 生2:“平均分”就是把一個東西分成幾份,每份分得同樣多。剛才每個小組就把領到的東西進行了平均分。 片斷分析: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所以我在教學時,選取學生熟悉的的日常生活情境素材進行加工,讓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在這節課中,我并不回避學生在實際生活中聽到的平均分,以及對平均分的一些感性認識,而是力求從學生的這一起點出發,讓學生先說、先講,學生在相互交流中,激發了自己內在的
12、儲存,形成新的信息,新的感悟,他們真切地感到生活中的數學。教師從創設現實情境入手,為學生提供了各種各樣的食品,按小組進行合理分配,使學生產生一種積極參與的愿望。在分的過程中,各組自由選擇物品,思考怎樣使每組都得到一份,通過具體分配感受同樣多,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能力,通過讓學生說分的過程,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這充分尊重了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創造性,讓學生參與知識產生和形成的過程,更好地理解平均分的含義。認識銳角和鈍角片段一:二、 探索新知(一)引入語:同學們去過上海嗎?上海可漂亮了,請看,這是上海楊浦大橋的夜景圖。1.PPT出示教學情境圖請學生找出情境圖中的角2.PPT呈現三種角:直角、銳角
13、、鈍角問題:1.這是什么角(直角),用三角板進行驗證 2.這個角比直角小,它是銳角,用三角板比一比,講明比的過程和注意點。 3.這個角比直角大,它是鈍角,用三角板進行驗證。板書:銳角、鈍角教師引導學生記憶:銳角的銳在字典中是鋒利、尖的意思,所以銳角的頂端比較尖。而鈍角的頓和銳角的意思相反,所以鈍角不那么尖,比較平。(二) 分辨銳角和鈍角1.PPT呈現之前的游樂園情境圖,并抽象出角問題:認識了銳角和鈍角,你能分辨出上面這些角分別是什么角嗎?生判斷完畢,請三角板出來驗證,前三個角著重講,講清用三角板比的方法。2.PPT出示一個接近直角的銳角請學生判斷,強調驗證的重要性。3.出示活動角師打開和合上活
14、動角,生做出判斷片段分析:角是一個抽象的概念,而銳角和鈍角是在抽象概念的基礎之上進行分類、概括而得出的,更有必要讓學生經歷概念得出的全過程,這樣學生才會有清楚、準確的認識。基于學生已經對銳角和鈍角有初步的了解,通過用三角板與三個角進行比較,看到這三個角的大小不同,再進一步判斷角比直角大還是比直角小。這里直接告知銳角和鈍角的概念,接下來運用概念判斷銳角和鈍角。從具體到抽象,符合兒童認識數學概念的規律。初步學習了銳角和鈍角的概念,及時進行一定的練習鞏固,強調運用三角板來比角的方法。平移與旋轉片斷一:平移特征(一)沿直線移動老師:同學們都坐過電梯,大家說說看,坐電梯的感覺怎么樣?生:很舒服,很平穩師
15、:想想為什么會感到很平穩呢,而不會晃來晃去呢生:因為電梯被固定住了,不會晃動。師:哦,是固定住嗎?升國旗也是平移現象,國旗沒有被固定住啊。生:不是固定住是沿著線移到的師:是沿著線嗎,小朋友請看,沿著這條線移動是平移嗎?(板書下面曲線)生:不是這樣的,這條是曲線,平移是沿著直線。老師:平移是不是沿著直線呢,請小朋友找一找,書上的三個平移現象(坐電梯、升國旗和推窗戶)中是不是都沿著一條直線呢?生:老師,我找到了每個圖形在平移中的沿著的線都是直線。學生通過自己從平移的三個現象中推斷出平移現象中都有共同的特征沿直線做移動。片段分析:學生的知識建構不是教師傳授與輸出的結果,而是個體通過親歷,通過與學習環
16、境間的交互作用來實現的。如果說以往的概念教學,教師側重于直觀演示、通過舉例讓學生來理解定義,那么,在新課程中,課堂活動發生了變化,教師的課堂角色也發生了變化。平移和旋轉一課是實驗教材新增加的內容,雖然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看到,學生也有一定的實際生活經驗。但是在教學時,學生對于平移的概念:“沿著一條直線做運動,方向不改變”這個特征不易理解。教學時,讓學生充分地感知,讓學生回憶起坐電梯時的感受和看升國旗時看到的國旗移動的特征,初步體會平移時物體運動是沿著一條直線的。平移特征(二)方向不變片段:師:孩子們,你們知道了平移的特征,看老師這樣運動是平移嗎?(老師沿著黑板不改變方向直走。)生:老師這樣是平移。
17、師:能告訴大家,老師怎么移動是平移呢?生:老師是沿著直線移動,所以是平移。師:沿著直線移動就是平移嗎?生:(很肯定地)是。師:看看,老師還是沿著黑板的這條直線移動,大家觀察,這是平移嗎?(老師邊說邊沿著黑板方向一直改變的移動。)生:(迫不及待地)不是平移,這次不是平移。師:(不解地問)這次我也是沿著直線移動,為什么不是平移了呢?生:你這次邊移動邊轉身,這樣不是平移。師:為什么邊移動邊轉身就不是平移呢?生:因為邊走邊轉身,方向就改變了。師:方向改變了就不是平移了嗎?生:(異口同聲)是的。師:哦,在平移過程中,方向怎么呢?生:方向不變。師:是不是平移的現象都是方向不變的呢?請小朋友再次看書上的三個平移現象(坐電梯、升國旗和推窗戶),檢驗一下,我們的發現是否正確。生:(看完后很高興地)老師,我們的發現是正確的,這三種現象在平移的過程中,方向都是不改變的。師:我們小朋友可真厲害啊,這么隱蔽的條件我們都能找出來啊!只要我們用心學習,就會有了一雙善于發現的小眼睛。片段分析:小學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小小科學家試題及答案
- 育嬰師怎樣提高溝通技巧與家長的合作關系試題及答案
- 育嬰師多元文化教育試題及答案
- 雜志性格測試題及答案
- 教師資格考試的情感支持與心理輔導能力試題及答案
- 禁止飲酒面試題及答案
- 營養診斷在臨床中的實施方案試題及答案
- 法律風險防控試題及答案
- 藥檢方法與技術分析試題及答案
- 護士資格證考試心理衛生的重要性試題及答案
- 部編版初中語文文言文主題分類梳理1
- 第8課 用制度體系保證人民當家做主
- 砂子檢驗報告-焦化
- 六年級合作取得更大的成功辯論
- 執業獸醫機構聘用證明或服務協議
- 卓越績效調研提綱
- 【經典】一次性使用氧氣濕化瓶-一次性使用加濕型鼻氧管介紹教學課件
- 建筑施工企業預結算制度
- 2023年中央民族大學事業編制人員招聘(共500題含答案解析)筆試歷年難、易錯考點試題含答案附詳解
- 托管中心消防應急預案
- 故意傷害(致死)罪與(間接)故意殺人罪的司法辨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