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料工藝流程及相關紡織知識-第6章 織物分析(共8頁)_第1頁
布料工藝流程及相關紡織知識-第6章 織物分析(共8頁)_第2頁
布料工藝流程及相關紡織知識-第6章 織物分析(共8頁)_第3頁
布料工藝流程及相關紡織知識-第6章 織物分析(共8頁)_第4頁
布料工藝流程及相關紡織知識-第6章 織物分析(共8頁)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布料紡織工藝及相關紡織知識 第六章 織物分析第6- PAGE 9頁/共6- NUMPAGES 9頁第六章 織 物 分 析由于織物所采用的組織、色紗排列、紗線的原料及線密度、紗線的密度、紗線的捻向和捻度以及紗線的結構和后整理方法等各不相同,因此形成(xngchng)的織物在外觀上也不一樣。為了生產,創新或仿造產品,就必須掌握織物組織結構和織物的上機技術條件等資料。為此就要對織物進行周到和細致的分析,以便獲得正確的分析結果,為設計、改進或仿造織物提供資料。為了(wi le)能獲得比較正確的分析結果,在分析前要計劃分析的項目和它們的先后順序。操作過程要細致,并且要在滿足分析的條件下盡量節省布樣用料。

2、織物分析一般(ybn)按下列順序進行。一、取樣分析織物時,資料的準確程度與取樣的位置、樣品面積大小有關,因而對取樣的方法應有一定的要求。由于織物品種極多,彼此間差別又大,因此,在實際工作中樣品的選擇還應根據具體情況來定。1、取樣位置織物下機后,在織物中因經緯紗張力的平衡作用,使幅寬和長度都略有變化。這種變化就會造成織物邊部和中部,以及織物兩端的密度存在著差異。另外在染整過程中,織物的兩端、邊部和中部所產生的變形也各不相同,為了使測得的數據具體準確性和代表性,一般規定:從整匹織物中取樣時,樣品到布邊的距離不小于5cm,離兩端的距離在棉織物上不少于1.53m,在毛織物上不小于3m,在絲織物上約3.

3、55m。此外,樣品不應帶有顯著的疵點,并力求其處于原有的自然狀態,以保證分析結果的準確性.2、取樣大小取樣面積大小,應隨織物種類、組織結構而異。由于織物分析是項消耗試驗,應本著節約的原則,在保證分析資料正確的前提下,力求減小試樣的大小。簡單織物的織物試樣可以取得小些,一般為15cm15cm;組織循環較大的色織物可以取20cm20cm;色紗循環大的色織物最少應取一個色紗循環所占的面積;對于大提花織物因其經緯紗循環數很大,一般分析部分具有代表性的組織結構即可。因此,一般取為20 cm20 cm或25 cm25 cm。如樣品尺寸小時,只要比5 cm5 cm稍大亦可進行分析。二、確定織物的正反面 對布

4、樣進行分析工作時,首先應確定織物的正反面。 織物的正反面一般是根據其外觀效應加以判斷。下面列舉一些常用的判斷方法。 1、一般織物的正面的花紋、色澤均比反面清晰美觀。2、具有條格外觀的織物和配色模紋織物,其正面花紋必是清晰悅目的。3、凸條及凹凸織物,正面緊密而細膩,具有條狀或圖案凸紋,而反面較粗糙,有較長的浮長線。4、起毛織物:單面起毛織物,其起毛絨一面為織物正面;雙面起毛絨織物,則以絨毛光潔、整齊的一面為正面。5、觀察織物的布邊,如布邊光潔(gungji)、整齊的一面為織物正面。6、雙層、多層及多重織物(zhw),如正反面的經緯度不同時,則一般正面具有(jyu)較大的密度或正面的原料較佳。7、

5、紗羅織物,紋路清晰絞經突出的一面為織物正面。8、毛巾織物,以毛圈密度大的一面為正面。9、提花織物:花型清晰,色澤較鮮艷的一面為正面。多數織物其正反面有明顯的區別,但也有不少織物的正反面極為近似,兩面均可應用。因此對這類織物可不強求區別其正反面。三、確定織物的經緯向 在決定了織物的正反面后,就需判斷出在織物中那個方向是經紗,哪個方向是緯紗,這對分析織物密度,經緯紗特數和織物組織等項目來說,是先決條件。區別織物經緯向的主要依據如下。1、如被分析織物的樣品是有布邊的,則與布邊平行的紗線便是經紗,與布邊垂直的則是緯紗。2、含有漿的是經紗,不含漿的是緯紗。3、一般織物密度大的一方為經紗,密度小的一方為緯

6、紗。4、筘痕明顯的織物,則筘痕方向為織物的經向。5、織物中若紗線的一組是股線,而另一組是單紗時,則通常股線為經紗,單紗為緯紗。6、若單紗織物的成紗捻向不同時,則Z捻紗為經向,而S捻紗為緯向。7、若織物成紗的捻度不同時,則捻度大的多數為經向,捻度小的為緯向。 8、如織物的經緯紗線密度、捻向、捻度都差異不大,則紗線的條干均勻,光澤較好的為經紗。9、毛巾類織物,其起毛圈的紗線為經紗,不起圈者為緯紗。10、條子織物其條子方向通常是經向。11、若織物有一個系統的紗線具有多種不同線密度時,這個方向則為經向。12、紗羅織物:有扭絞的紗線為經紗,無扭絞的紗線為緯紗。13、在不同原料交織中,一般棉毛或棉麻交織的

7、織物,棉為經紗;毛絲交織物中,絲為經紗;毛絲棉交織物中,則絲、棉為經紗;天然絲與絹絲交織物中,天然絲為經紗;天然絲與人造絲交織物中,則天然絲為經紗。由于織物用途極廣。因而對織物原料和組織結構的要求也是多種多樣的,因此在判斷時,還要根據織物的具體情況進行確定。四、測定織物的經緯紗密度 在織物單位長度中排列的經緯紗根數,稱為織物的經,緯紗密度。織物密度的計算單位以公制計,是指10cm內經緯紗排列的根數。密度的大小,直接影響織物的外觀、手感、厚度、強力、抗折性、透氣性、耐磨性和保暖性能等物理機械指標,同時他也關系到產品的成本和生產效率的大小。 經、緯密度(md)的測定方法有以下兩種。 1、直接(zh

8、ji)測數法直接測數法是憑借照布鏡或織物密度分析(fnx)鏡來完成。織物密度分析鏡的刻度尺長度為5cm,在分析鏡頭下面,一塊長條形玻璃片上刻有一條紅線,在分析織物密度時,移動鏡頭,將玻璃片上紅線和刻度尺上紅線同時對準某兩根紗線之間,以此為起點,邊移動鏡頭邊數紗線根數,直到5cm刻度線為此。輸出之紗線根數乘以2,即為10cm織物的密度值。在點數紗線根數時,要以兩根紗線之間的中央為起點,若數到終點時,超過0.5根,而不足一根時,應按0.75根算;若不足0.5根時,則按0.25根算。織物密度一般應測得3-4個數據,然后取其算術平均值為測定結果。 2、間接測試法這種方法適用于密度大的,紗線特數小的規則

9、組織的織物。首先經過分析織物組織及其組織循環經紗數(組織循環緯紗數),然后乘以10cm中組織循環個數,所得的乘積即為經(緯)紗密度。五、測定經緯紗縮率 經、緯紗縮率是織物結構參數的一項內容。測定經緯紗縮率的目的是為了計算紗線的特數和織物用紗量等。由于紗線在形成織物后,經(緯)紗在織物中交錯屈曲,因此織造時所用之紗線長度大于所形成織物的長度。因而我們把其差值與原長之比值稱為縮率。以()表示。縮率=(伸直長度-試樣中長度)/伸直長度 100% 經緯紗縮率的大小,是工藝設計的重要依據,他對紗線的用量,織物的物理機械性能和織物的外觀均有很大的影響。影響縮率的因素很多,織物組織,經緯紗原料及特數,經緯紗

10、密度及在織造過程中紗線的張力等的不同,都會引起縮率的變化。分析織物時,測定縮率的方法,一般在試樣邊緣沿經(緯)向量取10cm的織物長度。并記上記號(試樣小時,可量取的長度),將邊部的紗纓剪短(這樣可以減少紗線從織物中拔出來時產生以外伸長),然后輕輕將經(緯)紗從試樣中拔出,用手指壓住紗線的一端,用另一只手輕輕的將紗線拉直(張力要恰當,不可有伸長現象)。用尺量出記號之間的經(緯)紗長度這樣連續作出十個數后,取其平均值,帶入上述公式中,即可求出經或緯紗的縮率值。這種方法簡單易行,但精確程度較差,測定紗線縮率的目的是為了計算紗線特數和織物用紗量等。在測定中應注意以下幾點:在拔出和拉直紗線時,不能使紗

11、線發生退捻或加捻。對某些捻度較小或強力很差的紗線,應經量避免發生意外伸長;分析刮絨和縮絨織物時,應先用剪刀或火柴除去表面的絨毛,然后再仔細的將紗線從織物中拔出;粘膠纖維在潮濕狀態下極易伸長,故在操作時避免手汗沾濕紗線。各種紡織品的縮水率大約為:本色白布為3、毛藍布為34、府綢為34.5、花布為33.5%、卡嘰華達呢為45.5%、斜紋布為4%、嘩嘰為34、勞動布為10%、人造棉為10%、的確良為2%、毛華達叱為23.5%、線呢為89.8%、平紋的確良為12%、毛的確良為12%、海軍呢為23.5%、大衣呢為23.5%、燈芯絨為36.5%。六、測算(c sun)經緯紗特數 (線密度(md))紗線(s

12、h xin)是用特數來表示其細度的。紗線特數是1000m的紗線在公定回潮率【回潮率=(濕重-干重)/干重100%】時的重量克數。計算公式如下:tex=1000G/L 【tex表示經或緯紗特數;G表示在公定回潮率時的重量(g);L表示長度(m)】 紗線特數的測定一般有兩種方法。 1、比較測定法:此方法是將紗線放在放大鏡下,仔細的與已知特數的紗線進行比較,然后決定經緯紗的特數。此方法測定的準確程度與試驗人員的經驗有關。由于做法簡單迅速,工廠的試驗人員往往樂于采用。 2、稱重法:在測定前必須先檢驗樣品的經紗是否上漿,若經紗是上漿的,則應對式樣進行退漿處理。 測定時從10cm10cm織物中,取出10根

13、經紗和10根緯紗,分別稱其重量。測出織物的實際回潮率,在經緯紗縮率已知的條件下,經緯紗特數可用下式求出:tex=G(1-a)(1+W)/(1+W)【G表示10根經紗或緯紗實際重量;a表示經或緯紗縮率;W表示織物的實際回潮率;W表示該種紗線的公定回潮率。】 以下為各種紗線的公定回潮率(%):棉紗8.5%、粘膠13%、精梳毛紗16%、粗梳毛紗15%、晴綸2%、醋脂7%、絹絲11%、滌綸0.4%、錦綸4.5%、維綸5%、丙綸0%。七、鑒定經緯紗原料 正確和合理的選配各類織物所用原料,對滿足各項用途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因此對布樣的經緯紗原料要進行分析。主要有兩個方面。1、織物經緯紗原料的定性分析目的是

14、分析織物紗線是什么原料組成,即分析織物是屬純紡織物、混紡織物,還是交織織物。鑒別纖維一般采用的步驟是先決定纖維的大類,屬天然纖維素纖維,還是屬天然蛋白質纖維或是化學纖維。再具體決定是哪一品種。常用的鑒別方法有手感目測法、燃燒法、顯微鏡法和化學溶解法等,其具體方法與纖維的鑒別方法相同。 2、混紡織物成分的定量分析這是對織物進行含量的分析,一般采用溶解法,它是選用適當的溶劑,使混紡織物中的一種纖維溶解,稱取留下的纖維重量,從而也知道溶解纖維的重量,然后計算混合百分率。具體方法同混紡紗線含量分析法。纖維含量的標識方法在不同的行業有不同表示:毛紡行業是結合公定回潮率計算纖維含量的;棉紡行業是按纖維干重

15、測定纖維含量的。此外,對于羊絨、羊毛,棉與麻等同性質的混紡產品,是采用顯微鏡測定含量的,其結果為非干重非公定回潮率含量。兩種或兩種以上纖維混紡、交織產品的纖維含量的標識方法有二種:一是按纖維含量遞減的順序列出;二是天然纖維在前,化學纖維在后。有關纖維含量的允差范圍,一般控制為:在1.5范圍內屬正常,大于5%屬超限。在1.55.0之間,是否超限要看產品原料、具體品種而定,可參見FZ/T010531998紡織品纖維含量的標識。八、概算(i sun)織物重量 織物(zhw)重量是指織物每平方米的無漿干重克數。他是織物的一項重要的技術指標。他也是對織物進行經濟核算的主要指標,根據(gnj)織物樣品的大

16、小及具體情況,可分兩種試驗方法。 1、稱重法用此方法測定織物重量時,要使用扭力天平,分析天平等工具。在測定織物每平方米的重量時,樣品的面積一般取10 x10。面積愈大,所得結果就愈正確。在稱重前,將退漿的織物放在烘箱中烘干,至重量恒定,稱其干重,則G(gm2)=gl0000/(Lb) 【 G:樣品每平方米無漿干重(g平方米); g:樣品的無漿干重(g);L:樣品長度(cm); b:樣品寬度(cm) 】 2、計算法在遇到樣品面積很小、用稱重法不夠準確時,可以根據前面分析所得的經緯紗特數,經緯紗密度,經緯紗縮率進行計算,其公式如下:G=10P經【T經/(1- a經)1000】+10P緯T緯/ 【(

17、1- a緯)1000】【1/(1+W)】= 1/100【P經T經/(1- a經)+P緯T緯/(1- a緯)】 【1/(1+W)】= 1/【100(1+W)】 【P經T經/(1- a經)+P緯T緯/(1- a緯)】 其中:【 G:表示樣品每平方米無漿干重(g) P經、P緯:表示樣品的經緯紗密度(根lOcm)a經、a緯:表示樣品的經緯紗縮率() W:表示樣品的經緯紗公定回潮率(), T經、T緯:表示樣品的經,緯紗特數 】備注:平方米克重(克/米2),是織物質地的主要計量單位,但在外貿中常用姆米(m/m)表示。換算方法為:姆米數(m/m)=平方米克重/4.3056 【姆米的最小值取到0.5m/m,計

18、算時保留一位小數(第二位小數四舍五入)】。九、分析織物的組織及色紗的配合對布樣做了以上各種測定后,最后應對經緯紗在織物中交織規律進行分析,以求得此種織物的組織結構。在此基礎上再結合織物經緯紗所用原料、特數、密度等因素正確地確定織物的上機圖。在對織物的組織進行分析的工作中,我們常用的工具是照布鏡、分析針、剪刀及顏色紙等。用顏色紙的目的是為在分析織物時有適當的背景襯托,少費眼力。在分析深色織物時,可用白色紙做襯托,而在分析淺色織物時,可用黑色紙做襯托。由于織物種類繁多,加之原料(yunlio)、密度,紗特數等因素的不同,所以應選擇適當的分析方法以使分析工作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常用的織物組織

19、分析方法有以下(yxi)幾種。1、拆紗分析法這種方法(fngf)對初學者適用。此法應用于起絨織物、毛巾織物、紗羅織物、多層織物和紗特數低、密度大,組織復雜的織物。這種方法又可分為分組拆紗法與不分組拆紗法兩種。 1)、分組拆紗法:對于復雜組織或色紗循環大的組織用分組拆紗法是精確可靠的,現將此法介紹如下。 、確定拆紗的系統:在分析織物時,首先應確定拆紗方向,目的是為看清楚經緯紗交織狀態。因而宜將密度較大的紗線系統拆開,利用密度小的紗線系統的間隙,清楚地看出經緯紗交織規律。、確定織物的分析表面;究竟分析織物哪一面,一般以看清織物的組織為原則。如:若是經面或緯面組織的織物,以分析織物的反面比較方便,若

20、是表面刮絨或縮絨織物,則分析時應先用剪刀或火焰除去織物表面的部分絨毛,然后進行組織分析。 、紗纓的分組:在布樣的一邊先拆除若干根一個系統的紗線,使織物的另一個系統的紗線露出10mm的紗纓,然后將紗纓中的紗線每若干根分為一組,并將1、3、5等奇數組的紗纓和2、4、6等偶數組的紗纓,分別剪成兩種不同的長度。這樣,當被拆的紗線置于紗纓中時,就可以清楚的看出它與奇數組紗和偶數組紗的交織情況。 填繪組織所用的意匠紙若每一大格其縱橫方向均為八個小格,正好與每組紗纓根數相等,則可把每一大格作為一組,亦分成奇、偶數組與紗纓所分奇偶數組對應,這樣,被拆開的紗線在紗纓中的交織規律,就可以非常方便的記錄在意匠紙的方

21、格上。2)、不分組拆紗法:當了解了分組拆紗法后,不分組拆紗法就容易了解了。首先選擇好分析面,拆紗方向與分組拆紗相同,此法不需將紗纓分組,只需把拆紗輕輕撥入紗纓中,在意匠紙上把經紗與緯紗交織的規律記下即可。 2、局部分析法有的織物表面,局部有花紋,地布的組織很簡單,此時只需要分別對花紋和地布的局面進行分析;然后根據花紋的經、緯紗根數和地布的組織循環數,就可求出一個花紋循環的經緯紗數,而不必一一畫出每一個經,緯組織點,須注意地組織與起花組織起始點的統一問題。3、直接觀察法有經驗的工藝員或織物設計人員,可采用直接觀察法,依靠目力或利用照布鏡,對織物進行直接的觀察,將觀察的經緯紗交織規律,逐次填入意匠

22、紙的方格中。分析時可多填寫幾根經緯紗的交織狀況,以便正確的找出織物的完全組織來。這種方法簡單易行主要是用來分析單層密度不大,紗特數較大的原組織織物和簡單的小花紋組織織物。 在分析織物組織時,除要細致耐心外,還必須注意布樣的組織與色紗的配列關系。對于白坯織物,在分析時不存在這問題。但是多數織物其風格效應,不光是由經緯交織規律來體現,往往是將組織與色紗配合而得到其外觀效應。因而,在分析這類色紗與組織配合的織物(色織物)時,必須使組織循環和色紗排列循環配合起來,在織物的組織圖上,要標注出色紗的頗色和循環規律。在分析時大致有如下的幾種(j zhn)情況: 1、當織物的組織循環紗線數等于色紗循環數時,只

23、要畫出組織圖后,在經紗下方,緯紗左方,標注(bio zh)上色稱和根數即可。 2、當織物的組織循環紗線數不等于色紗循環數時,在這情況下,往往是色紗循環大于組織循環紗線數。在繪組織圖時,其經紗(jngsh)根數應為組織循環經紗數與色經紗循環數的最小公倍數,緯紗根數應為組織循環緯紗數與色緯紗循環數的最小公倍數。二)、織物組織結構測試標準方法 *(補充)1、目的:測試每英寸的梭織布或針織布試辦中的紗線或線圈數量2、儀器:織物分析鏡,織物分析針。3、測試方法1)、梭織布每英寸之紗線 在測試前將試辦在溫度為702,相對濕度為652%的標準環境下(或按照具體要求)最少條件化4小時。對于淺色試辦,應將其松馳

24、地放在深色的背景上對于深色布辦可以將其放在淺色的背景上或配有光源的玻璃上對于緊密梭織布,先拆下少許紗線,使其露出經、緯紗的毛邊。注意不可在接近布邊的10% ,布頭1/2yard內計算紗線數量,并確定試辦中無相同經、緯紗。按照如下方法在試辦的二處不同位置計算每英寸之經紗、緯紗數量。把織物分析鏡放在試辦上,在計算經紗時,使織物分析鏡與緯紗方向一致,數經紗時則與之相反。在1寸的試辦內,取不同的位置和方向計算紗線密度。如果在計算中,出現難以分清的紗線,則可以再用1寸長的布條計算紗線最后求出平均值。對于寬度小于3寸的成品布(如絲帶、松緊帶、花邊)數出所有經紗(包括布邊在內),然后量出試辦寬度,計算出緯紗

25、密度。對于紗線排列無規律的花樣布需仔細觀察組織的花樣,并在花樣中數出紗線的數目,然后量出花樣試辦的寬度。對于一些無法計算紗線密度的樣辦,須在報告中說明此項內容。2)、針織布每英寸之線圈 在測試前將試辦在溫度為702,相對濕度為652%的標準環境下(或按照具體要求)條件化4小時。對于淺色試辦,應將其松馳地放在深色背景上,對于深色試辦,可以將其放在淺色的背景上或配有光源的玻璃上。注意不可在接近布邊的10%布頭1/2yard內計算紗線數量。按照如下步驟計算縱行密度和橫列密度:防止漏數被組織結構所遮蓋的線圈,則要求此項測試亦須對試辦的背面進行測試。把織物分析鏡放在布辦上,當數縱向線圈時,使織物分析鏡和

26、橫紋方向一致,數橫列線圈時,則與之相反。在試辦的不同位置不同方向數在l寸試辦內計算出所有線圈數量。對于羅紋的縱向密度需在試辦正反兩面計算紗線。對于雙面布或兩面針織布在計算表面線圈數目時也應注意試辦反面相同部分的線圈數量。計算每英寸橫列線圈和縱行線圈的平均值。 3)、燈芯絨布之紗線(sh xin)數緯紗(wish)時切下2塊2x2in的試辦(sh bn)注意確定2塊試辦相同的紗線。拆下經線少許確定編織圖樣(指每英寸底紗可切下多少緯紗)然后從四周開始拆紗直至到留下一塊l x 1in (原文為lin.2)大小的試辦。數底紗時把拆下的緯紗單獨分開所拆試辦不能少于1/2in。確定試辦是 “V”或“W”結構。4)、毛巾或絲絨紗線數目 在測試前將試辦在溫度為702相對溫度為652%的標準環境下(或按照具體之要求)最少條件化4小時。為防止露數被組織所遮蓋的線圈則要求在測試過程中仔細觀察布辦同時對試辦的反面也應該進行測試。測試紗密度剪下2塊2x2in大小的布條每一塊試辦包括一個在距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