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基于仿生的建筑暖通空調(kn dio)設計理念Based on the bionic building HVAC design concept摘要(zhiyo):為了適應生存環境,千百年來,生物不斷進化,使其在大小、形態、結構以及組成方面都愈發趨于成熟。生物所具有的特征以另一形式表現在暖通空調設計上,即為仿生。建筑暖通空調設計仿生有利于改善人類居住環境,節省資源,同時(tngsh)還促進了綠色節能建筑的發展。本文敘述了仿生建筑學歷史發展過程,提出了建筑暖通空調設計的思路,并展望了其未來1。Abstract: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environment, for t
2、housands of years, the biology constants evolution, which in size, morphology, structure and composition are more matu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iology show in another form in the HVAC design, namely the bionic. Building HVAC design of bionic is conducive to the improvement of the human living
3、environment, saving resources, 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energy-saving building.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process of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bionic architecture, presents HVAC design of building ideas, and prospects the future.關鍵字:建筑 仿生學 節能環保 暖通空調設計前言:仿生學是指“模仿生物系統的原理來建造技術系統,或者使人造技
4、術系統具有類似于生物系統特征的學科”2。這一概念的提出,完全改變了原有的設計理念,為現代化的技術設備的完善以及新的工藝技術的開發提供了新的發展方向。仿生學的理念,其一是“回歸”觀察自然界的生物,總結其外表形態,生活方式,生命活動的特征,摒棄“以人為本”的思想,樹立“以自然為本”的信念,使人類回歸自然,融入自然;其二是“提升”對自然現象不應完全重復,分析其內在本質,找出其中與建筑暖通空調設計統一的融合點。暖通空調仿生設計是設計師們實踐創新的一個突破口,是未來暖通行業發展努力的方向。建筑仿生歷史回顧1.1 早期建筑仿生現象早期建筑的仿生大都體現在生物形態的模仿上。早在16世紀,喬吉奧瓦薩里(Gio
5、rgio Vasari)根據人類中心說的理論原則,提出了一個理想宮殿的初步設計方案建筑正面模仿人的臉部,庭院模仿人的軀體,樓梯模仿人的四肢。這一理論將宮殿建筑各部分的布局與在自然規律變化條件下創造出來的人類形體進行對比和模仿,歸納總結出這樣的一個設計方案,體現了仿生的理念3。早期的這些仿生建筑的出現,為之后仿生建筑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1.2 仿生學的誕生(dnshng) 隨著時間的推移,仿生建筑越來越多。例如,19世紀(shj)80年代,路易斯沙利文(Louis Sullivan)和芝加哥學派對脊椎動物的骨骼進行仔細研究,比較和模仿之后,驚喜地發現人體(rnt)用于受力支撐的骨骼和鋼結構有著相
6、似性,直接帶動了鋼結構在建筑中的頻繁使用4。這種仿生不再停留在外象上,而是是對生命體結構進行分析,進一步研究的成果。盡管建筑仿生有了一些進展,但“仿生”這一概念確遲遲未定。直到1949年,控制論創始人,美國科學家維納(N.Wiener)出版控制論,其是用于研究機器與生物之間控制和通信的科學,奠定機器模仿生物的理論基礎5。這一論點的提出,帶給了人類無限的思考,工程技術的創新可從生物科的角度去尋找發展。仿生學再一次的轉折點發生在1960年9月13日到15日。在美國俄亥俄州達頓城(Payton)的一個空軍基地里,學者們召開了第一屆仿生學討論會。在此次會議上,這一跨領域的學科被正式命名為“仿生學”6。
7、“仿生學”的誕生,使其由最初的對稱性模仿自然提升到從形態,結構等方面進行模仿,加速朝著更加專業完整有規劃的方向發展。1.3 建筑仿生的推進 從建筑仿生的提出到20世紀70年代,這一科學領域受到社會廣泛關注。我國仿生學研究工作始于1964年前后。1975年-1976年,中國科學院召開了我國第一次仿生學座談會。不久之后,在全國自然科學學科規劃會議上制定了我國關于仿生學的研究規劃。直到1983年,德國人勒伯多(J.S.Lebedew)著寫的建筑與仿生學,才從理論上將建筑仿生與生態學,與美學等關聯起來,并對仿生建筑的應用方面進行了深刻的探索7。該理論奠定了建筑仿生的理論基礎。1.4 現代建筑仿生學 1
8、990年代晚期,隨著畢爾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館的建成,運用計算機技術,使建筑在非線性空間具體成形的這一想法,受到廣泛關注8。從早期的自然形式上的模擬提升到生物技術的模擬,再到生命原理的模擬。仿生學由來將近60年,期間建造了許多著名的仿生建筑。例如,瑞典的“螺旋中心”大廈,美國著名環境設計師,建筑師威廉麥克多諾設計的“樹紋塔”摩天大樓,還有英國伯明翰塞爾福設計的瑞吉百貨大樓等等。二 暖通設計中仿生學應用(yngyng)的新思路2.1 巴黎建設對暖通空調設計(shj)仿生的啟發 城市環境仿生是人類利用仿生學的理念和特征來改造環境,從而創造出高度(god)人工化的生存環境。例如,1853年法國皇帝拿破侖
9、第三任命賽納區行政長官歐思曼(G.E.Haussmann)執行的巴黎建設計劃(附圖一)。整個巴黎模擬人的生態系統進行大規模改造。從此,巴黎這座戰亂之后的城市被賦予了生命,重煥生機。在巴黎的東西郊建立的兩座森林公園仿佛人體的兩肺,擴大了城市綠化面積,提高了環境空氣質量巴黎各處的綠化帶與塞納河模擬的人體呼吸管道,擁有水源綠地,才會讓城市充滿生機。而環形和放射形的道路則模仿了人體的血管系統9。換一個思考的角度,巴黎仿生改造的理念也可以運用到空調制冷機房設計中來。將整個制冷系統模擬哺乳動物,制冷機組中的冷凝器和蒸發器分別模擬哺乳動物心臟的左心房和右心房,壓縮機則模擬其肺部,各部分管道設計仿照哺乳動物的
10、血管分布。將哺乳動物身體各部分之間的聯系合理運用到空調系統中,使制冷機組部分與管路部分更具有整體性。這樣的設計理念,針對暖通空調的系統設計有很高的借鑒作用。 巴黎建設計劃之后的巴黎(圖一)2.2 暖通空調功能設計仿生設計師們通過從大自然中汲取靈感,類比和推理,將自然生物的某些生存功能巧妙的運用到建筑暖通空調設計中,即為功能設計仿生。例如,建筑大師(dsh)丹下建三設計的日本山梨縣文化館,模仿了植物的新陳代謝功能。整個建筑,由4行16根5米長直徑的圓筒結構做主要支撐體。圓筒內設樓梯,廁所等,主要用于各個辦公場所之間的聯系,屬于公共空間。而在圓筒之間架設了播音室,印刷廠和辦公室,使其相互獨立。充分
11、考慮了其功能上使用的特點,使報社和電臺的辦公、印刷、出版和播音空間四者之間既相互聯系又各自獨立10。由植物新陳代謝系統推想到建筑布置(bzh),大師的設計理念充分體現了仿生的靈活性。例如,人類根據螢火蟲的發光原理制造出的人工冷光,大大提高了發光率,減少了熱量的消耗。建筑暖通設計師們也可從生物體的生命現象推想暖通空調設備的設計,不僅實現外觀上的美觀,同時促進功能的使用,把建筑設備或建筑系統想象成一種有生命的物體,從生物體的生命特征和生活習性中得到靈感。2.3 暖通設計形式(xngsh)仿生此外,1958年埃羅薩里寧(Eero Saarinen)設計的美國耶魯大學冰球館仿自一只暢游海洋的海龜,建筑
12、師薩巴(Fariburz Sahba)在1975年-1987年設計建成的印度德里母親廟仿佛一朵圣潔而高貴的荷花,英國伯明翰塞福瑞吉百貨大樓外型輪廓猶如女性的身體,1961年設計的紐約環球航空公司航站樓宛若展翅翱翔的飛鳥,這些建筑仿生的成功案例啟發建筑設備設計形式朝多樣化方向發展11。例如,市面上的空調機組大都造型單一,可對家用空調室內機進行外觀上的仿生設計,模仿生物的形態特征,使其外觀構造更加生動活潑,設置為家庭裝飾品的一部分,與整個家庭環境相融合。但要避免出現一些簡單模仿某一形象的作品,一味的注重夸張和新奇,毫無美感和創新可言。這類設計帶給人們的是“驚訝”而非“驚喜”,任何設計形式上的改變,
13、都要在保證其功能正常使用甚至提高使用效率的基礎上進行。 2.4 建筑暖通空調結構設計仿生 結構組織仿生即生物和機械裝置在功能上使用相同,研究生物內部結構,類比和修正,建造出與生物體或其中一部分相仿的機械裝置。1957年,奈爾維和維特羅西建造的羅馬奧運會小體育館,其內部鋼筋混凝土網格結構系統,就是受葵花的啟發,該結構不僅用材經濟,受力合理,而且內部裝飾新穎。對于向日葵,最顯著的特征便是其向陽生長,其原理是向日葵的頂部富含有生長素,受到陽光的刺激使生長素分布不均勻,從而出現向陽生長的現象。仿照向日葵的原理,在設計空調系統的送風口時,在其周圍安裝溫度感應裝置相當于生長素的作用,受到周圍環境溫度的感應
14、,適當調節各個方向的送風量,使整個房間氣流組織形式更合理。對于結構設計的仿生需要對自然生物深入研究,才能得出好的想法和思路。20世紀70年代(nindi),德國科學家發明了毛細管平面輻射式空調末端系統,這種模仿人體毛細血管散熱的新型空調末端系統被視為一次“末端(m dun)革命”。這種系統的毛細管中充滿具有高效傳熱功能的介質(jizh)與傳統對流式空調系統相比,在冬季,供水水溫只需3035,即能滿足室溫202的要求;在夏季毛細管輻射供冷工況下,輔以置換新風的除濕系統,供水水溫只需18,即能時室溫達到262。而且由于毛細管末端系統換熱面積大、傳熱速度快,因此它傳熱效率更高,向房間輻射冷量和熱量更
15、加柔和,房間溫度分布更加均勻12。 在津巴布韋的哈拉雷,矗立著一座體型龐大的辦公及購物群約堡東門購物中心。該購物中心并沒有安裝空調,但是它涼爽宜人,它所消耗的能量只是與它同等規模常規空調的十分之一。 它的設計靈感來源于非洲的白蟻,這些小生物們能夠在它們的塔樓巢穴中維持一個恒定的溫度。他們經常開啟和關閉自己塔樓巢穴中的氣口,使得巢穴內外的空氣得以對流冷空氣從底部的氣口流入塔樓,與此同時熱空氣從頂部的煙囪流出。這項仿生科技的應用,不僅是節能增效,有利于環境保護,而且省下的空調設備的成本匯聚成了涓涓細流,造福了該建筑的租賃者,他們所付出的租金比周邊建筑的租賃者要少了20%13。 非洲白蟻建造的塔樓
16、日本夏普公司推出仿生型空調扇葉,在室內機送風板的設計上采用了類似鳥類羽毛的渦流器。由于采用仿生設計,空調風輪可以調高送風效率30%,最大風速比以往提高14%,在送風量不變的前提下,鳥翼形狀的風扇比傳統風扇節電10W。 模仿海鷗的風扇和模仿蜻蜓(qngtng)的胡風輪格力中央空調采用舒適的冷暖(lngnun)雙氣流“仿生”出風,讓空調(kn dio)的送風更柔和、舒適,減少人體因接觸空調風,溫差過大而造成的不適。其超微感舒適變頻空調,可低頻持續靜音運行,不會產生斷斷續續沖擊性噪音。三 結論與展望 暖通空調的仿生應用這一概念提出較晚,一方面說明在現階段其仍不太成熟,而另一方面也說明它是社會經濟發展
17、的產物,是一種新思想,新理念。將仿生學運用到暖通空調行業的發展中,主要目的即實現建筑環境的節能環保以及創新。這也是目前解決城市環境污染,人們生活品質下降問題的一種新思路14。然而,暖通空調仿生涉及多個領域,多種學科,目前缺乏系統性研究,成功案例鮮見。其主要原因是因為“生物體普遍存在以較大的密度和較高強度的材料配置在高應力區,并以最少的結構材料來承受最大的外力。而且,根據外界條件的變化,部分地調整和改變組織結構,并具有再生的能力”。而建筑設備或系統是一個無生命體,不可能時時對外界的改變做出相應的改變。 此外,建筑暖通空調設計模仿的是生物的獨特性,而這些優良的特征都是經過長期歷史的演變才形成的,在
18、這個仿生成為潮流的時代,對于暖通空調的設計過程或許可以模仿生物的進化史。盡管自然界進化過程比較緩慢,但每一步都是適應自然環境的正確選擇。因此,暖通空調設計師們不要一味的求快,優秀的作品都是在吸取前人的經驗并不斷的改進之下才形成的。并且,當代建筑暖通空調仿生設計的產品層出不窮,如何進一步的優化仿生產品,使其功能更加完善,也是在未來仿生設計中值得思考的問題。 參考文獻111王立福,單欣,李堯.仿生學在建筑設計中的應用J.山西(shn x)建筑,2008,34(9):78-80217賈賢等.天然生物材料及其仿生工程材料M.北京(bi jn):化學工業出版社,2007:1-63434Hugh Aldersey-Williams.當代(dngdi)仿生建筑M.盧昀偉等,譯.大連: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04:12-15567徐曉琳.淺談建筑仿生文化的發展趨勢J.四川建材,2006,(2):71-738何炯德.新仿生建筑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9:8-129史蒂芬柯克蘭.巴黎的重生M.鄭娜,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10馬國馨.丹下建三(國外著名建筑叢書)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鐵路旅客運輸服務鐵路客運服務工作理念課件
- 鐵道機車專業教學湖南鐵道左繼紅課件
- 臨夏餐廳仿真樹施工方案
- 《GB 15146.5-1994反應堆外易裂變材料的核臨界安全 钚-天然鈾混合物的核臨界控制準則和次臨界限值》(2025版)深度解析
- 中國交通運輸課件
- 《GB 9683-1988復合食品包裝袋衛生標準》(2025版)深度解析
- 生態修復項目苗木培育合同
- 肇慶市實驗中學高三上學期第周物理高效課堂教學設計:綜測評講
- 內蒙古巴彥淖爾市重點中學2024-2025學年初三中考第一次模擬考試生物試題含解析
- 租賃合同范文
- 2025中國新型儲能行業發展白皮書
- 海南省天一大聯考2024-2025學年高三學業水平診斷(四)語文試題及答案
- 旅游合同簽署委托協議
- 山東司法警官職業學院招聘筆試真題2024
- 2025-2030中國非鄰苯二甲酸酯類增塑劑行業市場發展趨勢與前景展望戰略研究報告
- 加油站現場服務提升方案
- 絕緣搖表培訓
- 保險合規知識培訓課件
- 2025年廣東省深圳市高考語文一模試卷
- 酒店客房保潔服務人員配置方案
- 第八課 學習借鑒外來文化的有益成果教學設計-2024-2025高中政治統編版必修四哲學與文化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