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把 欄 桿 拍 遍 梁 衡作者介紹 梁衡(1946)山西霍縣人。1968年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長期在基層當記者。現任新聞出版署副署長、中國作協全委會委員、全國記協常務理事。主要從事散文創作、散文理論研究。作品曾獲青年文學獎、趙樹理文學獎、全國優秀科普作品獎;1996年在佛山文藝發表的散文忽又重聽“走西口”獲美文文學自由談佛山文藝三家聯合舉辦的“心系中華”散文征文優秀獎。有散文三篇晉詞覓渡,覓渡,渡何處和夏感入選中學教材。主要著作有新聞三部曲(3卷)數理化通俗演義(2 卷)、散文集名山大川人杰鬼 雄。知識積累:1、字音: 押解 紙箋 整飭 金甌 奩 淬火 行伍 悲愴2、成語:筆走龍蛇:馬革裹尸:
2、掉書袋:淺斟低唱:振聾發聵:淺嘗輒止:jijinchulincuhngchung形容書法風格灑脫,也指書法速度很快。用馬皮包裹尸體,指軍人戰死沙場。比喻說話、作文愛引用古書詞句,以顯示有學問。微微地喝酒,小聲地吟唱。微微品味一下就停止。比喻只有表面的興趣或喜好而不往深處研究。比喻喚醒糊涂麻木的人。一、齊讀文題:思考:在題目中你讀出了什么?人物形象: 一位憑欄遠眺故國山河,渴望收復被金人占領的土地,實現祖國統一的愛國英雄形象。出自:辛棄疾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情感: 把欄桿拍遍失意、苦悶、無奈、不甘悲憤、 為什么作者將題目擬為把欄桿拍遍? 1 水龍吟中把欄桿拍遍的典故:宋代王辟之在澠水燕談錄中記載,
3、一個看不慣丑惡世相的劉孟節, 常常憑欄靜立,懷想世事,唏噓獨語,或以手拍欄桿。嘗有詩曰:讀書誤我四十年,幾回醉把欄桿拍。 所以,“欄桿拍遍”往往表示借拍打欄桿來發泄心中說不出來的抑郁苦悶之氣。 2 作者讀懂了這位愛國詞人在痛拍欄桿時一定想起了當年的拍刀催馬,馳騁沙場的英雄氣勢。而如今自己被迫脫離政治,只許旁觀,不得插手,更不得插嘴??沼幸簧砹?,空有一腔志,空有一顆愛國心,又能向何處使呢?惟有痛拍欄桿,把欄桿拍遍,才能發泄出郁積已久的悲憤之心。所以,我們今天讀其詞,總能清清楚楚地聽到一個愛國臣子一遍遍地哭訴,一次次地表白,總忘不了他在夕陽中扶欄眺望,望眼欲穿的形象。 3 作者花了六年時間解讀辛棄
4、疾,還原出一個普通而真實的辛棄疾。讓我們感受到辛棄疾一顆熾熱的愛國心在其悲憤的血肉之軀中震顫,跳動、吶喊作者為辛棄疾造像,最貼切的題目就是“把欄桿拍遍”。在詞人把欄桿拍遍的振聾發聵的聲響中,我們讀出了辛棄疾真實的復雜的心情:不滿、憤懣、焦慮、懊惱、無耐、等待、企盼在空有一腔報國之志,在被拋棄的感嘆和無奈中,他一股腦地注入詩詞,化作詩詞,給我們留下了一首首用刀和劍、用血和淚鑄成的詞作。 4 辛棄疾在痛拍欄桿時,內心積聚的復雜情感如地殼內巖漿的滾動鼓脹、沖擊積聚,化成憂心如焚,百感交集的人間愁緒。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里,
5、江南游子。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背景:這首詞寫于1170年,辛棄疾任建康通判時。 開頭描繪了一幅清秋時節,天高水長、秋色寥廓無邊的凄涼景色。 “岑”是山,遙望遠處山巒,有如插在美女頭上的玉簪和螺髻,向人們呈獻愁恨。 “玉簪”和“螺髻”盤起時層層疊疊,比喻愁恨之多,之深。流落江南的游子,看到的是夕陽殘照,聽到的是孤鴻哀鳴。閑愁萬種,萬種閑愁,使得飄無定所的辛棄疾,此刻感到了從未有過的凄清和冷寂。原先滿腔熱血南歸宋朝。如今非但沒有得到施展才華的機遇。相反卻橫遭權貴們的猜忌。端詳寶刀吳鉤,但沒有人領會,我登臨樓臺的用意, “吳鉤”,寶刀。本是殺敵利器,如今卻閑置身旁,無用武之地,隱喻
6、詞人懷才不遇.只能把欄干拍遍。 四、初讀課文,整體感知1、文章的第一段是全文的總起,它告訴我們,全文要探索的是辛棄疾怎么從一個愛國志士成為愛國詞人的,以及這個過程是如何決定了他的詞、他本人在文學史上的惟一性和獨特地位的,這是文章要告訴讀者的主要問題。抓住這個問題,就抓住了理解文章的關鍵。 2、關鍵句:“辛棄疾這個人,詞人本色是武人,武人本色是政人?!痹谧髡呖磥?,辛棄疾其實是一位“時刻憂心如焚的政治家”,他“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最終以文為業”,成為一位大詞人。1節:辛棄疾在文人中的唯一性和獨特地位。216節:辛棄疾的詞不是用筆寫成的,而是用刀和劍刻成的;不是用墨來寫,而是蘸著血和淚涂抹而成
7、的。17節:多種因素成就一個愛國詞人辛棄疾。結構劃分:五、具體賞析1、“武人”辛棄疾 仔細閱讀課文,說說辛棄疾是一個怎樣的“武人”?作者選取了哪些典型事件來表現他的武人性格的? 作為“武人”的辛棄疾是一個血氣方剛、驍勇善戰的武夫,“為了光復大業”,他決心“以身許國,準備血灑大漠、馬革裹尸”。 文章選取了他單人獨馬追殺偷印之賊、躍馬橫刀突入敵營生擒叛將兩件充滿傳奇色彩的典型事件來突出他的“武人”性格。寫法小結: 選用典型事件(細節)表現人物性格人物鏈接 南宋高宗紹興三十一年(1161)秋,金主完顏亮大舉南侵之時,北方爆發了以漢人耿京為首的農民起義。二十二歲的辛棄疾也隨機響應,嘯聚兩千山東義士,在
8、濟南南部山區起義,并隨后投奔耿京領導的義軍,任“掌書記”。紹興三十二年,叛徒張安國殺死耿京投降金營。當時辛棄疾奉命渡江與南宋密使接洽聯合抗金事宜,歸來途中聞此消息,怒不可遏,遂率身邊僅有的五十余人,飛騎闖入金營,活捉張安國,并收攏義軍殘部萬余人投歸南宋,將叛徒交與南宋朝廷處決。辛棄疾驚人的勇敢和果斷,使其名重一時。 2、“政人”辛棄疾思考:作為“政人”的辛棄疾又是一個怎樣的人?他有著怎樣特殊的遭遇?“他是賈誼、諸葛亮、范仲淹一類的時刻憂心如焚的政治家。”“他太愛國家,愛百姓,愛朝廷了?!薄懊慨斔玫揭淮涡ЯΦ臋C會,就特別認真,特別執著地工作”,簡直是個工作狂。他愛提意見,45年間,“他都不停地
9、上書,不停地嘮叨”,不停地要求痛殺賊寇,收復失地。他始終“在被用或被棄中受煎熬”?!霸篃o大小,生于所愛;物無美惡,過則成災?!彼叭莵砹嗽S多的誹謗,甚至說他獨裁、犯上”。他屢屢“招謗而被棄”,“他作為南宋臣民共生活了45年,倒有近20年的時間被閑置一旁,而在斷斷續續被使用的20多年間又有37次頻繁調動”。人物鏈接 辛棄疾南歸后開始了他在南宋的仕宦生涯,也由此踏了上抗爭與遭貶的不歸之路,這時他二十三歲。此時南宋朝廷中妥協投降勢力日趨得勢,可謂防抗金將士如防賊,忠君報國卻為投降派所不容。郁悶至極的辛棄疾憑一腔熱血與投降派進行了針鋒相對的斗爭,宋孝宗乾道元年,他寫了美芹十論,六、七年之后,再寫九議,
10、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反復上書,陳述自己的抗敵救國大策。只可惜南宋皇帝小兒受奸臣蠱惑早已放棄抗金大計,偏安一隅,所上之書均未被采納。只是對辛棄疾在建議書中所表現出的才智頗感興趣,于是先后把他派到江西、湖北、湖南等地擔任轉運使、安撫使一類的地方官職,去治理荒政,整頓治安,鎮壓風起云涌的農民起義。一個文韜武略的政治家就這樣終身落魄,抑郁而終。 3、詞人辛棄疾思考: 武人出身、一心報國的政治家辛棄疾為什么終至于成為一位偉大的詞人? 他的詞何以能在中國五千年詩歌史上矗立起一座無人能比的顛峰? 細讀課文看看作者對此作了怎樣深入的思考和探索。明確: “他并不想當詞人,但武途政路不通,歷史歪打正著地把他逼向了詞人
11、之道?!?作為“武人”,他不能血灑大漠、馬革裹尸;作為“政人”,他雖滿懷經略,卻招謗被棄,報國無門,壯志難酬。于是他只能“把欄桿拍遍”,把滿腔悲憤之情傾瀉于筆端。 “把欄桿拍遍”正是一位憂心如焚的偉大的政治家坎坷一生的最真實、最生動的寫照。無怪乎作者要將辛棄疾的造像命名為“把欄桿拍遍”。3、詞人辛棄疾“他的詞是在政治的大磨盤間磨出來的豆漿汁液?!薄八褚粔K鐵,時而被燒紅捶打,時而又被扔到冷水中淬火。”“他一生大都是在被拋棄的感嘆與無奈中度過的。當權者不使其為官,卻為他準備了錘煉思想和藝術的反面環境?!薄凹热贿@股能量一不能化作刀槍之力,二不能化作施政之策,便只有一股腦地注入詩詞,化作詩詞?!庇纱?/p>
12、可見,正是南宋特殊的歷史和政治環境,個人不尋常的人生經歷和遭遇,再加上非凡的才能和思想,使本應為出色的政治家的辛棄疾成為了偉大的詞人,并且“也決定了他的詞及他這個人在文人中的惟一性和在歷史上的獨特地位?!睂懛ㄐ〗Y:“知人以論世,讀詩以觀心”,梁衡的歷史人物散文,不是簡單的史料堆砌,正如梁衡自己所說:“我的散文第二類是歷史人物,如范仲淹、諸葛亮、辛棄疾、韓愈、林則徐等,也主要側重于寫他們的政治抱負和在實現事業中所透出的人格力量。”本文也是如此,作者緊緊圍繞辛棄疾怎么從一個愛國志士成為愛國詞人這一中心,不僅敘述了他不平凡的經歷和事跡,而且聯系到他所處的特殊時代,并由此探索了他成長為詞人的心路歷程,
13、從而使這位歷史人物活生生地矗立在我們的眼前,讓我們深刻地感受到這位偉大的愛國詞人的政治抱負、人格力量和內心世界。知人論世,全面考察,深入到人物靈魂深處是我們寫好活生生的“這一個”(人物)的重要方法。 文本探究預習思考 1辛棄疾南歸后為什么“只能筆走龍蛇,淚灑宣紙,為歷史留下一聲聲悲壯的呼喊、遺憾的嘆息和無奈的自嘲”? 2為什么說“辛棄疾的詞不是用筆寫成,而是用刀和劍刻成的”,“不是用墨來寫,而是蘸著血和淚涂抹而成的”? 3從文章所引用的詞中,看出辛棄疾得的是什么心??? 4辛棄疾在帶湖別墅閑居時的心情是怎樣的? 5辛棄疾的詞與其他文人的詞相比,其獨特性表現在哪里?為什么有這樣的獨特性? 6哪些因
14、素促使辛棄疾成為一代愛國詞人的? 討論以上問題,可以結合勾畫關鍵語句進行。 辛棄疾南歸后為何“只能筆走龍蛇,淚灑宣紙,為歷史留下一聲聲悲壯的呼喊、遺憾的嘆息和無奈的自嘲”?“南歸之后,他手里立即失去了鋼刀利劍,就只剩下一支羊毫軟筆,他也再沒有機會奔走沙場,血濺戰袍”預習思考1為什么說“辛棄疾的詞不是用筆寫成,而是用刀和劍刻成的”,“不是用墨來寫,而是蘸著血和淚涂抹而成的”?預習思考 2“時隔千年,當今天我們重讀他的作品時,仍感到一種凜然殺氣和磅礴之勢?!薄八緛硎且陨碓S國,準備血灑大漠、馬革裹尸的。但是南渡后他被迫脫離戰場,再無用武之地。像屈原那樣仰問蒼天,像共工那樣怒撞不周,他臨江水,望長安
15、,登危樓,拍欄桿,只能熱淚橫流?!薄拔覀兘裉熳x其詞,總是清清楚楚地聽到一個愛國臣子,一遍遍地哭訴,一次次地表白??偼涣怂窃谙﹃栔蟹鰴谶h眺、望眼欲穿的形象。”預習思考 3從文章所引用的詞中,看出辛棄疾得的是什么心?。?“他只有一塊心病,金甌缺,月未圓,山河碎,心不安?!?辛棄疾在帶湖別墅時心情如何?“一個正當壯年又閱歷豐富、胸懷大志的政治家,卻每天在山坡和水邊踱步,與百姓聊一聊農桑收成之類的閑話,再對著飛鳥游魚自言自語一番,真是“閑愁最苦”,“脈脈此情誰訴”?” 預習思考 4辛棄疾的詞與其他人的詞相比,其獨特性表現在哪里?為什么有這樣的獨特性?“真正的詩人只有被政治大事(包括社會、民族、軍事
16、等矛盾)所擠壓、扭曲、擰絞、燒煉、錘打時,才可能得到合乎歷史潮流的感悟,才可能成為正義的化身。詩歌,也只有在政治之風的鼓蕩下,才可能飛翔,才能燃燒,才能炸響,才能振聾發聵。” 預習思考5歷史的風云,民族的仇恨,正與邪的搏擊,愛與恨的糾纏,知識的積累,感情的澆鑄,藝術的升華,文字的錘打如地殼內巖漿的滾動鼓漲,沖擊積聚。“他并不想當詞人,但武途政路不通,歷史歪打正著地把他逼向了詞人之道。“說到底,才能和思想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蹦男┮蛩卮偈剐翖壖渤蔀橐淮鷲蹏~人的?預習思考6總結1、詞人本身是武人,武人本色是政人,政治家、軍事家。辛棄疾“把欄桿拍遍”,把愛國之歌一首首唱響,把悲愴之聲一聲聲喊響。他
17、曾經埋頭苦干,他曾經拼命硬干,他曾經為民請命,他是中國歷史的脊梁,他是中華民族的支柱,他是中國文化的血肉。 中國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雖是等于為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這就是中國的脊梁。思考:本文的寫作特色有哪些?從文中找出例證并加以闡述。一、比較二、想象寫作特色第一處對比:破陣子與滿江紅對比 作者認為只有滿江紅可以與之媲美,然后又與杜甫“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盧綸的“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與之對比,認為“這些都是旁觀式的想象、抒發和描述”,從而突出了辛詞的“凜然殺氣和磅礴之勢”。一、比較第二處對比是將辛
18、棄疾與陶淵明、白居易的從政經歷對比 作者認為辛棄疾“對待政治”,“不像陶淵明那樣淺嘗輒止,便再不染政;也不像白居易那樣長期在任,亦政亦文 ”。因為“對國家民族他有一顆放不下、關不住、比天大、比火熱的心;他有一身早練就、憋不住、使不完的勁”,“他不計較五斗米折腰,也不怕讒言傾盆。所以隨時局起伏,他就大忙大閑,大起大落,大進大退”。 第三處對比是將辛棄疾的豪放與蘇軾的豪放做比較。 蘇辛都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因此文學史上是將“蘇辛”并稱的,但作者卻在同中見出異來,他認為:“蘇的豪放僅止于大江東去,山水之闊。”因為“蘇正當北宋太平盛世,還沒有民族仇、復國來煉其詞魂,也沒有胡塵飛、金戈鳴來壯其詞威”。而
19、“真正的詩人只有被政治大事(包括社會、民族、軍事等矛盾)所擠壓、扭曲、擰絞、燒煉、錘打時才可能得到合乎歷史潮流的感悟,才可能成為正義的化身。詩歌,也只有在政治之風的鼓蕩下,才可能飛翔、才能燃燒、才能炸響、才能振聾發聵”,而辛詞正是這樣的詞。第四處對比是將辛棄疾的婉約詞與柳永、李清照的婉約詞作比較 作者認為“柳、李的多情多愁僅止于執手相看淚眼、梧桐更兼細雨,而辛詞中的婉約言愁之筆于淡淡的藝術美感中,卻含有深沉的政治與生活哲理”。這些都是很有見地的精辟之語。二、想象本文揭示的是古代文學大家的心路歷程,僅靠占有史料和作家本人的作品是不夠的,還必須要有大膽的聯想和想象。本文或由辛棄疾的事跡,聯想到他的
20、詞作;或由他的詞作,聯想到他所處的的時代、他的事跡和內心世界等等。例如,在第三段簡要述說了辛棄疾南歸的遭遇后,就聯想到他的破陣子水龍吟兩首詞,引述下來并加以評說,把一個熱切盼望重返沙場痛殺賊寇,而又壯志難酬的愛國將軍的悲憤形象展現在讀者面前。接著,又自然聯想到一個問題:辛棄疾南歸后為什么不為朝廷喜歡?作者引用了辛棄疾本人的話,并且概述了有關辛棄疾的事跡以及朝廷的心態,揭開了其中的謎底,這就是他太愛國、百姓、朝廷了,只要一有機會就真抓實干,時刻準備沖上前線去,這就讓主和茍安的朝廷心煩,惹來誹謗,皇帝對他也就時用時棄。再如,由“棄疾”這個名,聯想到他憂國的心病,聯想到他表達這種憂思的詞作??傊?,作
21、者通過聯想和想象,把辛棄疾由愛國志士到愛國詞人的心路歷程展現了出來。 聯想的好處:1、聯想辛的詞作,更好的展現辛的心路歷程,詞為心聲。2、聯想其他作家,與辛對照,突出辛的與眾不同、辛對理想的執著追求,讓讀者更清晰地感受到他那顆放不下、關不住、比天大、比火熱的心。3、聯想豐富了文章的內容,文氣逼人。辛詞解讀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似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蓱z白發生!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從全詞看,壯烈和悲涼、理想和現實,形成了強烈的對照。作者只能在醉里挑燈看劍,在夢中馳騁殺敵,在醒時發出悲嘆。這是個人的悲劇,
22、更是民族的悲劇。而作者的一腔忠憤,無論在醒時還是在醉里、夢中都不能忘懷,是他高昂而深沉的愛國之情、獻身之志的生動體現。郁孤臺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予,山深聞鷓鴣。菩薩蠻典故:漢代楊孚異物志:“鷓鴣其志懷南,不思北,其鳴呼飛,但南不北。”詞人用它來嘲諷南宋小朝廷不想恢復北方。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辛棄疾任江西提點刑獄,駐節贛州,登郁孤臺而寫下這首詞。詞人先從眺望和聯想中,引起對往事的回想和對故土的思念。又以“青山”兩句,喻主和派為遮掩恢復之志的“青山”,但它擋不住北伐的呼聲。到最后,還是樂不思蜀的鷓鴣占了上風,此鷓鴣是影射最
23、高統冶者。因此,最后詞人還是陷在哀愁中。全詞由江水起興,鷓鴣點睛,概括了人民抗敵決心不可阻擋但統治者卻大違人心的歷史事實。 永遇樂 烈日秋霜,忠肝義膽,千載家譜。得姓何年,細參辛字,一笑君聽取。艱辛做就,悲辛滋味,總是辛酸辛苦。更十分,向人辛辣,椒桂搗殘堪吐。世間應有,芳甘濃美,不到吾家門戶。 這首詞是送同族兄弟茂嘉出去做官時借辛姓所發的感慨和議論:我們辛家這個“辛”字,是由艱辛做成,含著悲辛滋味,且總是與辛酸、辛苦之命運結緣!總說是“戲賦”,但聯系稼軒一生的遭際,可說是一語中的,語意雙關。 辛棄疾還在詞中表現自己觀點:要想謀取高官顯爵,就得扭曲辛家的剛直性格,逢人陪笑地過日子。全篇如話家常,然談笑間抒發己見,可謂綿里藏針,傾向鮮明。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惜春長怕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春且住,見說道、天涯芳草無歸路。怨春不語。算只有殷勤,畫檐蛛網,盡日惹飛絮。長門事,準擬佳期又誤。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君莫舞,君不見、玉環飛燕皆塵土。閑愁最苦。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 摸魚兒 上片主要寫景,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行政管理師考試實際操作試題及答案
- 2024項目管理考試核心機制試題及答案
- 證券從業資格證考試綜合考察試題及答案
- 2024項目管理考試成功的準備策略試題及答案
- 2025年證券市場變革的試題及答案
- 2024年項目管理創新實踐試題及答案
- 項目收益評估標準試題及答案
- 面試安全測試題目及答案
- 碳酸釩在電池材料中的應用考核試卷
- 潛水裝備水下導航系統考核試卷
- 2025年有關“我為群眾辦實事”主題日活動工作方案
- 2025中國新型儲能行業發展白皮書
- 海南省天一大聯考2024-2025學年高三學業水平診斷(四)語文試題及答案
- 旅游合同簽署委托協議
- 家庭車輛掛別人名下協議書范文
- 新教科版小學1-6年級科學需做實驗目錄
- 廢氣處理工程施工方案模板
- 境外所得個稅新政解析PPT課件
- 組織環境、相關方分析及措施一覽表
- 中考物理專題43 純電阻電路與非純電阻電路電熱計算(解析版)
- 《不定期船營運管理模擬系統》實驗指導書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