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傳播學教程第五章 人內傳播與人際傳播主講:劉蒙之傳播學博士、副教授 碩士研究生導師第一節、人內傳播人內傳播也稱內向傳播、內在傳播或自我傳播,指個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體內部進行信息處理的活動。人內傳播內向傳播內在傳播自我傳播第一節、人內傳播1、人內傳播的過程與結構(1)人內傳播產生過程中的環節由一切物質所具有的反應特性到低級生物的刺激感應性由刺激感應的反應形式到高級動物的感覺和心理由一般的動物感覺和心理到能動的人的意識的產生 第一節、人內傳播(2)要素感覺人內傳播的出發點;知覺即感覺的集合,或在感覺的基礎上對信息屬性的 綜合;表象記憶中保存的感覺和知覺信息在頭腦中的再現;概念對同類事物共同的、
2、一般屬性的認識;判斷對事物之間的聯系或關系進行定性的思維活動;推理從已知的事物屬性和關系中推導出未知的屬性。第一節、人內傳播人內傳播不外乎個人內部的意識、思維或心理活動 。人內傳播過程不是孤立的,與外部過程保持著銜接關系 。人內傳播在本質上是對社會實踐活動的反映,具有鮮明的 社會性和實踐性。 人內傳播不是對外部世界的消極、被動的反應,而是積極 能動的反映。 人內傳播是其他一切傳播活動的基礎。感覺知覺表象概念判斷推理第一節、人內傳播2、作為社會心理過程的人內傳播人內傳播具有鮮明的社會性和明確的互動機制。 主要有以下幾種理論解釋這種現象: 米德的主我與客我理論 庫利的鏡中我理論 布魯默的自我互動理
3、論 內省理論第一節、人內傳播(1)米德的主我與客我理論( I and the me)基本假設:人都有一個自我。主要觀點:社會性自我可以分為兩個方面:自我作為意愿和行為主體的主我(I),作為他人的社會評價和社會期待之代表的客我(Me),是自我意識社會關系性的體現;第一節、人內傳播客我代表社會成員所認定的觀念系統,是自我的傳統、習慣和常規等方面;主我是自我對外在環境的反應,某個時刻的主我是下個時刻的客我。主我的發展可以促成社會變遷的實現,因為社會控制最終是落實在自我控制實踐中的。當一個具有偉大思想和道德品行的人格出現,并對社會形成改變時,個人與社會之間的互動關系便顯著地凸顯出來。第一節、人內傳播米
4、德的“主我與客我”理論主我意愿和行為主體客我他人的社會評價及社會期待自我辯證互動主我有意義的象征符客我有意義的象征符” 可以是音聲的,也可以是形象的,它不但能夠引起他人的反應,而且能夠引起使用者自己的反應。第一節、人內傳播意義:從個體的主觀意愿與社會的角色定位之間闡釋個體的行為模式,揭示了社會傳播與人內傳播之間的內在聯系;社會關系網絡是建構和決定個體行動的作用力之一;自我的發展與社會環境的變遷有不可分割的關系。第一節、人內傳播局限性:忽視人們在經濟、政治、社會地位等方面的控制和被控制的狀況;忽視社會分層與變動狀況;無法解釋社會系統中的權力關系。第一節、人內傳播(2)庫利的鏡中我理論社會心理學家
5、庫利( Charles Horton Cooley,1864-1929)認為,一個人的自我觀念是在與其他人的交往中形成的,一個人對自己的認識是其他人關于自己看法的反映。人們總是在想別人對自己的評價之中形成了自我的觀念。以“鏡中我”(looking-glass self,也稱未反射的自我)來形容自我是與別人面對面互動的產物。別人好像一面鏡子。我的自我意識是我從別人的心里看到別人怎么看的我。第一節、人內傳播主要觀點:人的行為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個體對自我的認識,而這種認識是通過與他人的互動中形成的,他人對于自己的評價、態度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鏡子,個人通過這面“鏡子”認識和把握自己。第一節、人內傳播
6、因此,人的自我是在與他人的聯系中形成的,這種聯系包括三個方面: 關于他人如何看待自己的猜測和想象 (感覺階段) 關于他人如何評價自己的猜測和想象 (解釋、定義階段)自己對于他人對于自己的看法和評價的感情傾向 (判斷階段)第一節、人內傳播鏡中我有三個維度:(1) 我們是通過他人的目光來想象自己的面貌和形象的(2) 我們想象出對這一面貌的某些評價。 (3) 我們由此產生了某種特定的自我感覺。 換言之,我是按照我認為你怎樣想我的方式來感覺自身的。第一節、人內傳播意義:(1)鏡中我理論理論關注人們與他人在日常生活中的交換行為,并將此看作是社會形成的日常結構。他認為問題不在與承認個人或社會哪一個處在優勢
7、,而是要考慮個人如何存在于群體之中,以及群體如何存在于個人之中。(2)開創了將自我意識置于意識中而非置于行為的先河。(3)局限性在于:該理論主要依據個人的觀察而提出的,帶有想象性的特征。第一節、人內傳播(3)布魯默的“自我互動”理論 人能夠與自身進行互動自我互動。 人是擁有自我的社會存在,人在將外界事物和他人作為 認識對象的同時,也把自己本身作為認識的對象。 “自我互動”在本質上來說是與他人的社會互動的內在 化,也就是與他人的社會聯系或社會關系在個人頭腦中 的反映。 自我傳播對個人具有重要的意義,通過自我傳播,人能 夠在與社會、他人的聯系上認識自己、改造自己,不斷 實現自我的發展和完善。第一節
8、、人內傳播(4)內省式思考人內傳播的一種形式含義:短期的、以解決現實問題為目的的自我反思活動 。內省式思考并不是在日常生活的每時每刻都發生的,只有在一個人遇到困難、障礙等新的問題狀況,既有的行為方式是否適用難以做出判斷之際,才會活躍起來。 內省式思考不僅是一個橫向的社會過程,而且是一個將過去和未來聯系起來的、縱向發展和創造的過程。 第一節、人內傳播3、個人信息處理的基模理論基模的概念及其特點我們之所以能夠快速有效地認知、分析和判斷新信息或新事物,是因為大腦中的“認知基模” 在起作用。所謂基模,指的是人的認知行為的基本模式 。當我們接觸到一個新信息或新事物、遇到一個新事件或者進入一個新的場所的時
9、候,我們過去相關的經驗和知識會導引我們迅速地對新的狀況做出認識、推理和判斷,并及時地做出態度或行為反應。第一節、人內傳播基模具有以下特點: 基模是人與生俱來的行為模式之一,但是 隨著人的成長可以發展和改造 基模是一種知識分類體系,呈層化結構, 類似于一個樹形圖 基模是知識的集束或有機的聯合 基模具有預測和決策控制功能 第一節、人內傳播羅伯特阿克塞爾羅德的信息處理過程模式接觸新信息,激活相關基模新信息與認知基模吻合采取原有的解釋和態度新信息與認知基模不吻合確定新的解釋和態度強化原有基模修改原有基模,形成新基模作為分析、推理或判斷的依據參與下一個信息的處理第一節、人內傳播“詳盡分析可能性”的理論
10、核心路徑邊緣路徑以詳盡的方式,用嚴謹的思考來處理信息以較為粗略的方式來處理信息 詳盡分析發生的概率與當事人的動機和能力相關,也就是說,當個人與信息涉及的問題關系密切、有較強烈的認知需求、或較強的責任感,并且具備相應認知能力之際,人們會沿“核心路徑”對該信息進行詳盡處理。 第二節、人際傳播 人際傳播是在兩者或兩者以上之間進行的,面對面的或憑借簡單媒介如電話、書信等非大眾傳播媒介的信息交流活動。是一種符號互動。第二節、人際傳播1、人際傳播的動機人們為什么要進行人際傳播?理論觀點:(1)邁克爾.羅洛夫人際傳播:社會交換論在書中認為,人際傳播是處于一個關系之中的甲乙雙方借以相互提供資源或協商交換資源的
11、符號傳遞過程,也就是一種社會交換,社會交換的主要是六種資源:物品、金錢、服務、信息、地位、愛。人際傳播交換的主要是后三種資源。第二節、人際傳播(2)馬斯洛的五個層次需要理論自我實現的需要尊重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生理的需要第二節、人際傳播2、人際傳播的特點、類型和功能人際傳播的特點人際傳播的媒介類型人際傳播的功能第二節、人際傳播(1)人際傳播的特點直接傳播不依賴大眾傳播媒介來做中介物,可以在直接了解傳者的情緒或個性等特征;隨意性大傳者和受者的位置在交流過程中可隨時交換,傳播的內容和方式也可根據現實情境隨時調整改變;保密性強由于是直接交流,而且傳播對象和范圍可以控制,所以有其他方式不可比擬的
12、保密性;第二節、人際傳播反饋迅速直接交流的情況下,傳受雙方都容易積極 主動地進行信息交流,如有中間媒介,反饋的速度和數 量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速度可以控制隨傳受雙方的需要而進行變更。第二節、人際傳播(2)人際傳播的媒介類型人際傳播所經歷的三種形態及其相對應的符號/信號傳播媒介:面對面傳播 語言延時傳播 文字電子傳播 電子信號第二節、人際傳播人際傳播使用的符號包括:面對面:口語、類語言、身體語言、人際距離、穿著、 實物符號等;借助聽覺媒介如電話:口語、類語言等;借助視覺媒介如書信、網絡的即時交流工具等:書面語、 繪畫語言等;有效率的人際傳播,應當綜合運用各種媒介和符號。第二節、人際傳播(3)
13、人際傳播的功能人際傳播在個人社會化過程中的作用,人際傳播特別是初級群體中的人際傳播起著重要的作用。人際傳播對大眾傳播過程與效果的影響,主要研究成果有“意見領袖”與“兩級傳播”理論、“創新擴散”理論等等 。第二節、人際傳播3、人際傳播的模式平衡模式均衡模式第二節、人際傳播(1)海德的平衡模式(POX 模式)P代表個體O代表他人X是第三者(人或物)平衡理論假定POX之間的平衡狀態是穩定的,排斥外界的影響,不平衡狀態則被假定是不穩定的,會使個人產生心理上的緊張。這種緊張只有在狀態發生變化、達到平衡時才會緩解。第二節、人際傳播 將三者的關系用三角形的方式進行圖解,肯定關系和否定關系分別用“+”、“-”
14、號表示。 如果三種關系從各方面看都是肯定的,或兩種是否定的,一種是肯定的,則存在平衡狀態,相反,三種關系都是否定的,或者兩種關系是肯定的,一種是否定的,則存在不平衡狀態。共有8種形式,其中4種是平衡的結構,4種是不平衡的結構。第二節、人際傳播 判斷三角關系是平衡的,還是不平衡的,其根據為平衡的結構必須三角形三邊符號相乘為正;不平衡的結構必須三角形三邊符號相乘為負。 第二節、人際傳播海德的平衡模式示意圖:第二節、人際傳播(2)西奧多紐科姆的A-B-X模式(均衡模式)XAB紐科姆的A-B-X模式第二節、人際傳播 A 與 B 和 X 之間構成了三角形的三個角。如果 A 與 B 和 X 之間的傾向越強
15、,即雙方都希望能夠全面了解 X,并且有關 X 的信息對于 A 和 B 都是公開的、流通的,那么 A 和 B 與 X 的關系像 A-B-X 模型一樣形成一個穩固的等腰三角形。第二節、人際傳播 圖中 A 與 B 之間的吸引力越小,A 與 B 之間的距離就越大,但是他們為了保證這個模型對稱,必須維持 A-X 和 B-X 這兩條邊對等的關系,這種對等關系是建立聯系所必需的。但是如果 A 和 B 對 X 產生了不同的認識,A 會不顧 B-X,或者 B 會不顧 A-X,那么 A-X 和 B-X 之間的影響就會不同,A-B-X 模型就會失去了對稱和平衡,則 A-B 之間的失衡關系更加速了 A 和 B 關于
16、X 的不一致觀點。 第二節、人際傳播它由3種要素、4種關系構成:3 種要素是:認知者A,對方B,認知對象X;4種關系是:AB感情關系,AX認知關系,BA 感情反饋(B對AB感情關系的認知),BX認知反饋(B對 AX認知關系的認知)。4種關系構成認 知主體A的認知 系統(圖a);當把反饋包括在認知系統中時,A和B的地位是互換的,A是認知主體,又是認知對方;B亦然。于是,B作為認知主體出現時,也形成一個認知系統(圖b)。第二節、人際傳播 A的認知系統和B的認知系統組成一個復合系統(圖c),呈集合狀態,是一種群體式認知系統。在圖c中至少有8種關系,A和B任何一方的認知變化都是這8種關系互動的結果。
17、第二節、人際傳播XcXXabBAABABA-B-X棋型示意圖 -表示對認知或感情關系的反饋 表示認知或感情關系第二節、人際傳播海德的模型是關于認知主體自身的認知平衡,紐科姆的模型則是把認知平衡擴大到人際互動過程和群體關系。紐科姆對人認知理論的基本觀點是,人們相互之間的感情、態度、信念有一定的聯系和相互作用,因此人們的認知系統有趨向于某種一致性的傾向。第二節、人際傳播4、人際傳播與說服理論耶魯項目研究麥奎爾的信息處理模式認知不協調理論與說服第二節、人際傳播(1)耶魯項目20世紀40年代,以卡爾霍夫蘭為代表的美國社會心理學家通過對二戰中和二戰后的實驗,研究成果先后在大眾傳播實驗(Experimen
18、ts on Mass Communication),尤其是在1953年出版的傳播與說服(Communication and Persuasion)中體現出來。研究重點是說服對態度的影響,側重的是人際傳播研究。研究從傳播來源、傳播方式、傳播對象三個方面展開的:第二節、人際傳播傳播來源(信源):知名度:信源的權威性、知名度越大其可信度就越 高,傳播效果就越好。可信度:1951年,霍夫蘭對信源的可信性與說服效果的關系進行了實證考察并提出“可信性效果”概念:即信源可信度越高,其說服效果越大,可信度 越低,說明效果越小。第二節、人際傳播睡眠者效果/休眠效果(Sleeper effect):信源的可信度與
19、傳播效果之間的一種變動關系,低可信度信源發出的信息,由于信源可信度的負面影響,其內容本身的說服力不能得以馬上發揮,處于一種“休眠”狀態,經過一段時間可信度的負面影響趨于減弱或消失以后,其說服效果才能充分表現出來。 第二節、人際傳播傳播方式:“只說一面”與“兩面都說”:“只說一面”僅向說服對象提示自己一方的觀點或于己有利的判斷材料,觀點集中,簡潔明快,但易產生心理抵抗。“只說一面”對于原來就贊同此觀點和受教育程度較低的人有較強的說服效果。第二節、人際傳播 “兩面都說”在提示已方觀點或有利材料同時也以某種方式提示對立一方的觀點或不利于自己的材料。給對立觀點的發言機會,有“公平感”,可消除心理反感;
20、但論旨復雜,理解難度增加,不易把握。“兩面都說”對于原來反對此觀點,和受教育程度較高的有較強的說服效果。第二節、人際傳播傳播對象:聽從性:聽從性大的人容易被勸服,決定聽從性大小的是對自己的主觀評價,自我評價高的人聽從性弱,自我評價低的人聽從性強。第二節、人際傳播 所謂恐懼訴求(警鐘效果),是指在勸服信息中夾雜有威脅性成分,使受眾產生懼怕心理,借以達到預期的目的。實際的情況多種多樣,而決定恐懼度強弱的主要因素又在于具體的傳播內容。研究發現,成功的恐懼訴求能夠引發人們的緊張情緒,從而引起人們的重視,找到問題的途徑,消除緊張情緒。輕度訴求效果最佳。第二節、人際傳播(2)麥奎爾的信息處理模式美國學者威廉麥奎爾20世紀60年代進行實驗,尋求抗御態度改變的有效方法,經研究提出預防接種理論,并提出“防疫”一詞。第二節、人際傳播要增強一個人思想上的防疫力,可以使用滋養法。即讓一個人事先接觸支持其基本信息的觀點,也可使用接種法,即讓一個人事先接觸一種弱性的,為刺激其防衛的反面觀點,一般地接種法較前者有效。經過預防接種的人在接觸到了對于基本信息的攻擊(反駁)時會形成一種通用的免疫力,這種免疫力足以使這些基本信息在接觸到另一種攻擊時也不至于改變。第二節、人際傳播(3)認知不協調理論( cogn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山西體育職業學院高職單招高職單招英語2016-2024歷年頻考點試題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安徽汽車職業技術學院高職單招職業適應性測試歷年(2019-2024年)真題考點試卷含答案解析
- 氣管插管患者管道護理
- 2025年天津海運職業學院高職單招職業適應性測試歷年(2019-2024年)真題考點試卷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天津城市職業學院高職單招高職單招英語2016-2024歷年頻考點試題含答案解析
- 物流運輸總結匯報模板
- 6歲小學生音樂課件
- BJ20養護知識課件
- 簡約清新畢業答辯
- 6S相關知識課件
- 2025年AR眼鏡行業市場規模及主要企業市占率分析報告
- 日常小學生防性侵安全教育課件
- 市政城市環境管理
- 16J914-1 公用建筑衛生間
- 教學課件:《新時代新征程》
- 建筑給水聚丙烯管道(PP-R)工程技術規程
- 重慶市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二級崗位管理試行辦法
- 信息技術2.0微能力:小學五年級道德與法治上(第四單元) 民族瑰寶-中小學作業設計大賽獲獎優秀作品模板-《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年版)》
- 全球松子分析預測報告
- 英國FBA超重標簽
- 環境藝術與室內設計專業室內設計手繪表現技法教學課件(圖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