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陜西理工學院畢業論文第 頁 題 目 大學擴招對就業的影響(yngxing)研究 學生(xu sheng)姓名 易正凱 學號 1101014048 所在(suzi)學院 經濟與法學學院 專業班級 思政1102班 指導教師 潘志新 完成地點 陜西理工學院 2015 年 5 月 4 日大學(dxu)擴招對大學生就業的影響研究以思政專業(zhuny)為例易正凱(陜西理工學院 經濟與法學學院 思想政治(zhngzh)教育專業1102班,陜西 漢中 723000)指導教師:潘志新 摘要:高等教育發展是國家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自1999年大學擴招以來,我國高等教育進入到了一個全新的發展時期,大學擴招讓我國由
2、精英教育走進了大眾教育時代,推動了我國高等教育的迅速發展。大學擴招提高了我國整體的受教育水平,但同時也帶來了大量的大學畢業生,每年大學畢業生人數的暴增,大學畢業生就業開始經歷從就業難到就業寒流到13年最難就業季,14年的更難就業季。擴招對大學畢業生的直接影響就是畢業人數的劇增,導致畢業生的在就業市場上的供需結構性矛盾加劇;同時也導致了大學生整體質量層次上的下降,從而影響了大學生就業能力;影響了高校的辦學質量,從而影響了用人單位錄用大學生的積極性等。大學擴招是大勢所趨,對于大學生就業既有積極的影響也帶來了負面的影響,我們應正確認識大學擴招對大學生就業的影響,積極采取措施,趨利避害,不斷改革完善教
3、育機制,推進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 關鍵字:大學擴招 大學畢業生 就業 影響自1999年大學擴招,我國高等教育進入了新的發展時期,進入了改革與快速發展時期,我國的教育也由精英教育走向了大眾教育。但隨著大學連續幾年的大規模擴招,大量的畢業生進入勞動力市場,從而引發了最難就業季、更難就業季等一系列的大學生就業問題,使大學生就業問題成為了社會的熱點問題。就業是民生之本,大學生就業問題是大學擴招所引發的直接呈現在社會民眾的最明顯的直接的問題,使得人們對大學擴招的質疑、評論愈加增多。大學擴招原來中國學子的大學夢,當面對日趨嚴重的大學生就業問題,我們該如何正確認識、把握大學擴招以及擴招對大學畢業生就業的影響
4、;探尋影響大學畢業生就業的因素,從而更好更有效的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一、高校擴招的概況大學擴招又稱高校擴招或者大學生擴招,是指我國1999年開始的,基于解決經濟和就業問題的擴大普通高校本專科院校招生人數的教育改革政策。我國文革結束恢復高考后,高校的招生規模一直在擴大,但其年均增長都在8.5%左右。 1998年11月,被稱為教育產業之父的經濟學家湯敏教授以個人名義向中央提交了一份關于啟動中國經濟有效途徑-擴大招生量一倍的建議書,建議中央擴大高校招生規模,并且還說明了擴大招生的5大理由。當時中國大學生數量遠低于同等發展水平的國家;企業改革導致的大量下崗人員進入就業市場與年輕人競爭會形成惡性局面;教
5、育被認為是老百姓最大的需求,擴招可以拉動內需,促進經濟增長;學校有能力接納擴招的學生,當時平均一個老師僅帶七個學生;高等教育的普及事關中華民族的振興。1這建議很快被采納,為了拉動消費,擴大內需,1999年教育部頒布了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開啟了大學擴招之路。那我國為什么要進行大學擴招呢?其價值目標包括以下兩個方面:實現我國社會經濟(jngj)效應的最大化。受1998年亞洲(y zhu)經濟危機的影響,我國經濟全面下滑,大量工人下崗,失業率不斷攀升,加上210多萬的高中沒考上大學的高中畢業生,進入到勞動力市場,更是增加整個社會的就業壓力。而大學擴招,不僅可以推遲學生的就業,緩解整個社會的
6、就業壓力,還可以帶動教育產業的發展,增加人們對教育的投入,刺激消費,帶動相關的行業發展,從而帶動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推進我國教育(jioy)事業的發展。當時我國的高等教育毛入學率才7%左右遠遠低于發達國家,甚至與我國經濟不相上下的菲律賓的高等教育毛入學率是20%,人均GDP不到我國一半的印度當時的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為8%。朱镕基總理當時提出高等教育建設理念:實施科教興國,建設人力資源大國。針對這個目標,大學實行擴招,讓更多的適齡學生擁有接受高教育的機會,提高我過整體的受教育水平,這也體現著教育公平與正義,推動我國教育由精英化教育走向大眾教育。大學未擴招之前我國1998年大學招生人數是108萬,錄
7、取率為34%。自1999年擴招以后我國高校錄取人數由1999年的160萬增加到了2014年的698萬,錄取率為74%,2014年我國普通高校本專科生在校人數達到2547.7萬。大學擴招使更多的學生擁有了享受中國高等教育的機會,除此之外也提高了我國的人口素質,加快了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的轉變;促進了以職業技術院校的建設發展,使高校整體布局向地市級下移,給地方經濟的發展帶來了機遇,帶動著教育事業、餐飲、印刷等相關行業的發展,直接或者間接創造了許多就業崗位,形成了一個新的經濟點;促使我國由人口大國轉向了人力資源大國,增強我國在人力資源方面的國際競爭力,為我國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人力資源基礎。另一方面,擴招引
8、起的高校整體學生素質下滑以及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的問題一直沒有得到解決。二 、大學擴招對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影響 1、大學擴招后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形勢分析 表 1擴招后的就業形勢年份就業率(%)未就業人數(萬人)數據來源20028029新華社:全國高校2002屆畢業生就業率已達80%20037063.7 中國青年報:2003至2005年普通高校不用說的平均就業率20047375.6200572.692.6200670124國務院召開2007年全國高校不用說就業工作會 從表格可以看出來,大學擴招以后大學生的就業率在直線下降。大學畢業生未就業的人數在不斷地增加。單從數據(shj)來看,大學擴招給大學畢業生
9、的就業帶來了很大的壓力。另外從大學生的供給量來看,大學畢業生的人數在逐年增加,無疑(wy)更是增加了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壓力。事實上大學生就業難問題最早成為了人們關注的問題是在2003年第一批大學擴招后的畢業生走出大學校門。在大學大規模擴招下,大學畢業生的數量越來越多,2012年680萬大學畢業生遭遇就業寒流,2013年中國高校畢業生達到700萬,被稱為“史上最難就業(ji y)季”;2014年727萬,成為2013年后的“更難就業季”。2但是大學生就業難不能僅僅歸咎于大學擴招。第一,高等教育并未飽和,問題的關鍵在于大學擴招導致大學生數量、結構和布局應與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的不相適應。任何一個環節的
10、不適應,都會造成大學生就業的不順。從數量上來看,是否是因為中國大學生人數太多了造成就業困難? 擴招后中國大學生是比以前多了,但它與我國龐大的總人口基數比不是多了, 而是仍然很稀缺。我國高等教育的毛入學率不到發達國家的一般,2000 年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數據顯示,中國每10 萬人口中擁有大專以上學歷的只有3611 人, 即受過大專以上教育人口僅占總人口的3.6%,而日本、韓國為30 % ,印度也達到16 %。中國每百萬人口中科學家和工程師的數量僅相當于其他發展中國家的30 %。可見, 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 不都在于擴招規模上, 更主要在于高等教育培養人才的和結構以及畢業生就業觀念轉變的問題
11、。第二,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表層原因在于國有大中型企業和事業單位正式職工與集體個體用工單位職工和臨時職工之間的二元對立結構。這里的二元對立指得是城市正規部門和非正規部門的對立。從各部門勞動力的待遇來看,我國就業結構是二元的。在正規的部門工資高福利好,在非正規的部門的勞動力一般是低工資和享受不到完備的福利,這兩個部門存在巨大的收入和福利差距。3大學畢業都希望自己找一個好工作,然而前面所說的正規部門,每年可以提供的崗位還是和擴招前是一樣,而且進入正規部門的學歷是門檻是越來越高,從最初的中專大專到現在的本科甚至碩士、博士;從過去的一般本科,到現在的重點本科畢業生,甚至海歸生。但是擴招后我國的大學畢業生
12、的人數在不斷地增加,正規部門的需求是非常有限的,而非正規部門由于用工制度、合理工資和福利體制以及社會保障體制不健全,對大學生的吸引力不夠。正規部門的崗位有限,非正規部門沒有發揮其本應吸收大量勞動力的功能,而大學畢業生人數卻在不斷地增加。因此就業難的本質在于工作單位的不合理分割和就業單位的二元對立體制,導致了經濟快速發展的部門不能吸引更多的大學生去就業,縮小了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去處。 第三,大學畢業生就業難深層原因在于我國的經濟結構和體制提供不了多余的勞動崗位。就業難從供給看,按經濟學的觀點,GDP每增長一個百分點可以為社會提供就業崗位80-100萬個,近幾年我國每年新增就業崗位應為900萬個左右
13、。雖然我國經濟高速發展,而且我國GDP增長率保持在9%左右,但我國主要采取的是增長優先發展戰略,新建項目資本有機構成的提高,對勞動力需求增速慢于經濟發展速度,從而出現了高投入、高增長、低就業現象,結果是產能過剩,產品賣不出去、無銷路,倒過來要壓縮產能、擴大海外投資,根源在于市場和老百姓無法消費那些多余的“產能”,最近的房地產和樓市的狀況就是如此。因此,經濟發展事實上向社會提供的就業崗位每年是不足900萬個。從需求看,全國大學畢業生2003年212萬人,2004年280萬人,2005年338萬人,2006年413萬人,2007年萬人495萬人,近幾年的高校畢業生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長。除大學
14、畢業生就業需求外,還有其他的就業需求。依據勞動部提供的數據,2004年城鎮新增勞動力大概1000萬,另外還有大量的下崗者需要再就業,加上大量大學畢業生,2004年各類新增勞動力超過1300萬。2005年全社會各類新增勞動力約2400萬,需求大于供給,出現嚴重的供過于求現象。總體性的勞動力供大于求現象在短期內是無法改變,供求失衡的嚴峻狀況構成了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基本框架。 從我國經濟結構方面來看,產業結構不合理,不能提供有效適合大學畢業生就業的崗位,我國傳統的產業格局在經歷了30多年經濟高增長和改革后依然沒有出現實質性變化。配第-克拉克定律指出,人均收入和經濟發展的提高會致使國家就業結構發生明顯
15、變化,勞動力在收入差異的驅動下會從第一產業向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轉移,國家越發達第三產業就業人口就越多。劉易斯的二元經濟理論進一步指明,第二、三產業的發展會使從事第一產業的農村勞動力逐漸轉移到第二、三產業集中的城市。而我國1979-2005年第三產業平均就業彈性為0.57,而第二產業為0.34,第一產業僅為0.06,即第三產業的平均就業彈性要明顯高于第二和第一產業。而目前我國第三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33.45%,遠不及第二產業56.6%的增長貢獻率。有學者對1952-2004年三種產業偏離度的考察顯示,我國第二產業經過了半個多世紀的發展,到當前階段,結構偏離度已經很大,很難吸納更多的勞動力。
16、如果從第三產業內部結構分析來看,現實更不樂觀。第三產業中的傳統服務業所占的比重很大,資本密集型和勞動密集型行業所占比重很大,技術密集型和知識密集型行業所占比重較低。而大學生就業主要與計算機服務和軟件、信息傳輸、信息資訊、租賃與商務服務、科學研究、教育培訓等知識密集型行業相關。這意味著總量有限的第三產業很難為大學生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第三產業情況說明中國目前的消費結構還處于滿足基本生存需要的階段,還沒有到發展到滿足個人發展和享受的階段,中國人不敢提前消費、高消費,結果就是第三產業不夠發達。此外我國處于全球產業鏈的低端,不能為大學畢業生提供充足有效的知識型工作崗位。沒有消費,就沒有生產,也就沒有就
17、業。而目前人類由于西方消費主義的盛行導致的資源環境的過度消耗已經向人類敲響了警鐘,因此,從根本上說,擴大消費不能無限進行下去(xi q),也就是說人類經濟的高速發展階段已經過去,世界經濟提前進入了羅馬俱樂部預言的人類經濟增長的極限。2007年開始的世界經融危機到目前為止還在延續,不知道拐點在何處,人類將長期處于經濟發展的“滯脹(zh zhn)”階段,這才是人類目前面臨的生存危機。中國的經濟情況如此,世界經濟運行態勢(tish)更不如中國。因而就業難只是這一深層危機的一個最直接的外在表現而已。 2、大學擴招對大學畢業生的積極影響。第一,增強了勞動者的職場競爭與職場適應能力。擴招使接受大學教育的人
18、更多,我國的高等教育毛入學率不斷提高,使我國的總體受教育水平不但提升,這提高未來勞動力的綜合素質。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快速發展。對于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社會需要更多高素質人才,而接受了高等教育的大學生,使其綜合素質得到一個全面的提升,讓其在就業市場上的就業競爭力更強。在當代知識成為了社會的核心,在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純粹的體力勞動已不能再積累財富了,所以說大學擴招增強了大學畢業生的職場競爭與職場適應能力。大學畢業生的知識積累更加豐富,因此具有更強的創新思維與創新理念,大學生創業不僅解決了自己的就業問題,也給社會創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面向二十一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提出:“瞄準國家創新體系的目標
19、,培養造就一批高水平的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而接受過高等教育而且都是年輕的一代在一些情況下都是敢想敢做的,提出創造性的想法并付諸于實踐當中。第二,大學擴招將促使政府放寬畢業生就業(ji y)政策,為高校畢業生打造更為有利、寬松的就業環境。隨著大學擴招后高校畢業生就業人數的增加(zngji),就業壓力的越來越大,這將會促使政府加快戶籍管理、人事制度等方面的改革步伐,為畢業生打造更為寬松有利的就業環境。在創新創業方面政府也會給予畢業生更多的支持,從而讓更多的大學生自主創業有穩定的保障,激發創業激情。 第三(d sn),大學擴招致使大學畢業生去接受更高的教育,推動我國整個的國民素質的提高。現在大學畢
20、業只能從事以前高中畢業就能從事的工作,這就需要大學畢業生放下所謂“天之嬌子”的身段去從事其職業,如果畢業生有自己更高的追求,那么就需要去接受更高的教育。同時由于就業崗位的限制,大學生不得不去從事原本高中生的工作,迫使高中生也去接受高一等的教育,循環往復,對于大學畢業生形成一個良性的競爭機制,同時也推動著我國整體的國民素質的提高。勞動者受教育程度和技能水平提高是高等教育擴展的一大正面結果,勞動者素質是經濟增長質量的關鍵因素。大學擴招,進一步提高了新進入勞動力市場的人口的教育水平。另外,職業教育的迅速發展,也使得一些沒有接受高等教育的青年人能夠獲得各種技能。高等教育擴招,就業人口中大專以上教育水平
21、的勞動力比例不斷上升,從2000年的4.66%上升到了2010年的10.05%,上升了近6個百分點。其中大學專科的比例最高,2010年為6.05%。與此同時,勞動者的技能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各類就業者獲得的職業證書數量均有增加,勞動者受教育程度的普遍提高,是勞動力市場變革的顯著特征。大學畢業生就業難會致使更多的人去接受高等教育,從而提高整個民族的文化素質。 3、大學擴招對大學生就業的負面影響 大學大規模的加速擴招,引發出一系列的整合性與協調問題,高等教育規模擴大與經濟發展水平相距太大時,政府財力投入,人們對高等教育支付能力,畢業生就業供需矛盾,結構性失業,人才質量增長等等問題就逐漸凸顯出來。
22、高校擴招后,受社會、高校、政府和自身各種因素的影響,在人才培養模式和人才培養目標方面上沒有完全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培養的人才與市場需求不符,培養的人才數量與質量未能統一,對畢業生的就業產生負面影響。第一,數量劇增,加劇勞動力市場供需矛盾,就業競爭增大。高校擴招,高等院校畢業人數急劇增加。 從表2里可以看出,從擴招之后我國的高等教育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時期,高校畢業生人數連續每年以60-70萬的人數增加,但在表1中也不難發現大學畢業生未就業的人數也在成倍的增長。 當2003年大學擴招后的第一批畢業生走向社會后,畢業生就業問題就開始凸顯。雖然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勞動是市場的需求在不斷增加,但相
23、對于大學畢業生的數量來說,勞動力市場的需求量是相對不足的,而每年大學畢業生的不斷增加,因此導致勞動力市場供需矛盾加劇,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將更加的激烈(jli)。而人才市場的建立時間短,不是很完善,畢業生就業市場很不健全,存在著供需渠道不暢,信息不靈的情況,這也會加劇擴招后大學畢業生就業難得問題。表 2擴招以來畢業生數據(shj)統計時間(年)畢業生人數(萬人)時間(年)畢業生人數(萬人)1999922007495200010120085592001104200961120021452010631200321220116602004280201268020053382013700200641320
24、14727 第二,專業結構的失衡(sh hn),影響大學畢業生的充分就業。教育部對擴招進行了反思,并在2008年首次表示1999年的高校大規模擴招太倉促。連續幾年的大規模擴招,許多高校都來不及論證就擴大所謂熱門專業的招生人數,以期在這次擴招中獲得最大的效益。而沒有去考慮市場的需求,致使所謂的熱門專業的學生畢業人數遠遠超過社會的需求,最終導致人才市場上一些專業的畢業生“滯銷”。4同時部分學校無視社會需求的變化,盲目追求熱門專業,導致專業趨同,使得一些畢業生就業時面臨更大的困難。甚至導致用人單位招不到合適的專業人才,而很多專業的畢業生卻又找不到合適的工作。 第三,擴招對教育、教學質量產生影響,畢業
25、生的整體素質下降。大學擴招,高等院校人數急劇增加,學校教學難度加大,再由于受各種條件的限制,如資金的有限,教師人數的有限等,致使學校教學質量下降,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存在盲區,這為大學生以后就業的就業問題埋下了伏筆。5擴招讓許多原本達不到大學要求的學生也進入了大學,因此,大學生的整體水平下降了。進入大學后,整體的大學學習氛圍不濃,學習考試弄虛作假現象嚴重,學分浮躁,急功近利。為了拿到獎學金,總會用盡各種心思去得到,甚至作假舞弊。而且獎學金的評比都是以結果為導向,不注重過程,不僅損害了公平,更是助長了學生不勞而獲的僥幸心理,使學生的學習世俗化、功利化。學生平時不注重自身能力的提高和知識的積累,虛度大
26、學時光。畢業后,無法以合規大學生的身份進入社會,就業狀況可想而知。 多方面的因素使得畢業生的整體素質下降,就業難度增加。正如學會(xuhu)生存中所說:“它所教育(jioy)出來的人并沒有受到恰當的訓練,因而不能適應社會的變化,當這種體系所授予的 資格和技術不能滿足社會的要求時社會便拒絕接受這些畢業生。”637 第四,就業(ji y)期望和社會相對需求矛盾,加劇畢業生就業難。大學擴招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人們對教育的消費,因此畢業生和家長的預期回報心理增強,就業的期望值增高,而社會的相對需求是不足的。從理論上來看,畢業生和家長都希望找一個比較滿意的工作,不愿意到基層和貧困地區就業。這也導致了“好多
27、事沒人干,好多人沒事干”的怪現象,人為地造成了就業難。三、針對擴招后對就業的影響的建議與對策 大學擴招對畢業生就業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但是只要進行深化改革解決一定深層次的問題與矛盾,一定可以做好擴招后的畢業生就業工作。我認為這需要國家、高校、以及個人各方面共同努力。 1、深化高校改革,大力發展經濟,創造更多就業機會。第一,深化教育體制改革,目前出臺的各種促進就業的政策,只是緩解就業壓力的權宜之計,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就業問題。許多專家學者認為解決問題的根源在于改革教育體制,降低高校擴招規模,調整高等教育的的人才培養模式,大力發展高等繼續教育和在職教育。第二,高校擴招高校的專業設置要根據就業市場來調整
28、,但不能忽略特殊領域的人才培養,特殊人才的培養需要國家政策的支持,資助其成才,在市場不認可或市場需求不高的情況下,做好對研究領域的人才的儲備。第三,改革經濟發展模式,大力發展經濟,特別是推動能大量吸收勞動力民營企業的大力發展,但在現實中,有關的法律法規、政策等對非公有制經濟形成特別的限制,嚴重影響了用人單位對勞動力特別是高素質人才的吸收。另外民營企業想要進入傳統的壟斷經濟領域還存在巨大的障礙,民營企業的發展收到了限制。因此,一定要在體制上給民營企業“松綁”,讓民營企業在市場經濟中快速成長、壯大。增強對大學畢業生的吸引力,這是解決大學畢業生就業的根本。 2、調整結構,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做好就業指
29、導。 第一,控制規模,調整結構,注重質量。經過連續幾年的擴招,我國的高等教育規模已經位居世界第一。因而我國高等教育下一步的重點應該放在質量上,適當的控制招生增長幅度,保持相對穩定的招生規模,注重質量上的提高,走“規模、質量、結構、效益協調發展”的道路。高校人才培養模式要適應適應市場變化,應對擴招高校應更加理性的對待各個專業的招生,畢業生就業難是因為就業市場上的供需之間存在存在結構矛盾。所以高校應在專業設置和各個專業的招生上考慮市場需求。人才需求預測,主要是市場統計,而高校也應該有一定的預測,理性的去看待專業的冷熱問題,進行適當的調整。 第二,加強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指導工作。高校應加強就業指導工作
30、的建設,壯大就業指導教師的隊伍,搭建良好的就業平臺。就業政策是行動指南,就業指導教師應在充分學習相關政策后給畢業生充分傳達國家(guji)出臺的就業政策。同時學校要切實了解畢業生的就業情況,按具體情況開展有針對性的就業指導工作,組織培訓等。高校應注重職業生涯教育,從大一入學就應定期開設職業規劃課程。很多學生就如大學后就開始迷茫松懈,大學四年不知不覺就過完了,高校要注重職業生涯規劃的教育,以職業生涯規劃為核心開展就業指導工作,根據學生的特點、個性,有目的的指導學生就行自我分析和職業分析,讓學生準確定位自我,更好的規劃求學和生活的方向,為將來走向職場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就業指導是從大一入學開始而不
31、是到了面臨畢業才開始匆匆展開工作。例如,大一加強學生自我適應指導,大二,自我定位的引導教育,大三,強化職業生涯規劃,大四,畢業求職技巧。 第三,大學畢業最后一個環節畢業論文的提前準備,畢業論文可以在大三就開始著手準備,利用(lyng)空余時間,要求學生完成考察形成初稿,并且利用在校時間大三結束或大四上學期把論文最終定稿。因為學生在正式工作之前往往要經歷見習、實習才到正式上崗,因此,提前把論文完成部分工作,對于學生一心找工作、實習有很大幫助。 轉變就業觀念和態度,提高(t go)自身素質,積極就業。 第一,提高個人綜合素質,增強個人就業核心競爭力。畢業生是就業的主體,就業能力強的畢業生就業過程更
32、加容易。在上大學之前選擇專業時就應該是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基礎上選擇一個自己感興趣的專業,而不是看著專業的冷熱度,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選擇了一個自己感興趣的專業,大學期間才會好好的去學習。大學期間學習時打好基礎的根本。同時也要主動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在實踐中培養自己的動手能力,提高問題的分析能力。最后是注意個人素養方面,如團隊精神,誠信,責任感等等。扎實的基礎和過硬的素質能力始終是是大學生就業的核心競爭力。第二,調整好心態,轉變就業觀念,避免眼高手低。畢業生要及時調整自己的就業心態,降低就業的期望值,以理性的態度去面對各種就業競爭和挑戰。現今就業觀念要向多元化轉變,先就業后擇業、多次性就業。畢
33、業生就業要克服盲目求高心理應該充分認識到大學擴招后,畢業生就業市場的競爭是越來越激烈,國有企業、“鐵飯碗”、優厚待遇的工作崗位就那么多,而每年的大學畢業生卻在不斷的增加,新增的勞動力越來越多是由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組成。越來越多的高中生成為了大學生,大學畢業生越來越多,工作崗位卻沒有真正的增加,之前高中生從事的工作現在需要大學畢業生去做,這就要我們調整好自己的心態,轉變大學生還是“天之驕子”的觀念,不要給自己設置“就業禁區”增加自己的就業難度。因此畢業生要正確認識自己,給自己的準確定位,避免就業中的眼高手低,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大學畢業生應主動降低自己的身段,去基層就業鍛煉自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
34、夢想和追求,但是我們需要時間去積累自己的厚度。在就業的同時,還可以把握機遇自主創業,不但可以解決自己的就業問題,還以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第三,積極主動的為就業做準備。很多畢業生總是在畢業時抱怨(bo yun)自己專業工作不好找,消極的等待就業。7對此,我們應該認識到消極抱怨,怨天尤人是改變不了任何事情的,我們應該提前根據自己的實際做好就業準備,關注就業政策、就業信息,積極主動的去尋找適合自己的就業的機會。同時(tngsh)也為進入工作崗位后做好充分的準備,提高自己的職業適應能力。總之大學擴招雖然對大學畢業生帶來了一定的影響,但大學擴招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是推動我國教育大眾化的必經之路。面
35、對大學擴招對大學畢業生帶來的利弊影響,我們應充分認識,通過高校,政府和個人的努力,趨利避害,實現(shxin)高等教育擴招的效益最大化。【參考文獻】1粟多樹. 回顧與反思:我國大學擴招十周年J. 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9(10)2關朋. 新時期大學畢業生就業形勢及其對策探究J. 沈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01)3趙潤紅,張俊浦. 當前大學生就業難問題探討J. 合作經濟與科技,2014(09)4吉明明. 高校擴招對畢業生就業的影響及對策J. 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6(01)5陳洪玲. 高校擴招對大學生就業的影響研究J. 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
36、8(01)6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委員會.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華東師范大學比較教育研究所譯.上海譯文出版社.1996:867杜瑜. 高校擴招對大學生就業的影響分析J. 教育與職業,2014(12)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university enrollment of university students EmploymentYi zhengkai(Shaanx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Law 1102 classes, Hanzhong
37、, Shaanxi 723000)Tutor: Pan zhixin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national development, since the university enrollment expansion in 1999,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into the a new period of development. At the same time, the expansion of college enrollment to Chin
38、a from elite education into the era of mass education and promot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 The expansion of college enrollment increased, the level of education of our country as a whole, but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brings a large number of university graduates, surge in the annual number of university graduates, university graduates employment bega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七年級生物上冊 2.4.1《細胞分化形成組織》教學設計1 (新版)北師大版
- 2023六年級英語上冊 Unit 3 My weekend plan Part A 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人教PEP
- 2024一年級數學下冊 第8單元 探索樂園 2數圖結合規律教學設計 冀教版
- 2023-2024學年人教版九年級化學下冊同步教學設計第十一單元《鹽 化肥》
- Unit 1 Making new friends Period 3 (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人教大同版(2024)英語三年級上冊
- 2018年秋九年級上冊(人教部編版)歷史教學設計:第12課 阿拉伯帝國
- 七年級體育 第11周 第二十二課教學設計
- 2花的學校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三年級上冊語文統編版
- 2024秋八年級物理上冊 第3章 光現象 第五節 光的反射教學設計3(新版)蘇科版
- 老年人的營養管理
- 7.2做中華人文精神的弘揚者 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統編版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下冊
- 普通心理學第六版PPT完整全套教學課件
- 2022年《國民經濟行業分類》
- License使用成本估算
- OTN傳輸項目交付實施計劃方案
- 固定頂、外浮頂和內浮頂儲罐
- 裝配鉗工技能大賽實操試卷試題
- 圖文詳解AP1000核電站
- 《網店客服》5套綜合模擬試卷期末考試卷帶答案
- 看字讀顏色--ppt課件
- IH型化工離心泵設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