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輪復習方案練習:第7單元 隨堂真題演練24現代生物進化理論 (含詳解)_第1頁
高考生物一輪復習方案練習:第7單元 隨堂真題演練24現代生物進化理論 (含詳解)_第2頁
高考生物一輪復習方案練習:第7單元 隨堂真題演練24現代生物進化理論 (含詳解)_第3頁
高考生物一輪復習方案練習:第7單元 隨堂真題演練24現代生物進化理論 (含詳解)_第4頁
高考生物一輪復習方案練習:第7單元 隨堂真題演練24現代生物進化理論 (含詳解)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2017高考江蘇卷)下列關于生物進化的敘述,錯誤的是()A某物種僅存一個種群,該種群中每個個體均含有這個物種的全部基因B雖然亞洲與澳洲之間存在地理隔離,但兩洲人之間并沒有生殖隔離C無論是自然選擇還是人工選擇作用,都能使種群基因頻率發生定向改變D古老地層中都是簡單生物的化石,而新近地層中含有復雜生物的化石解析:選A。種群中所有個體所含有的基因才是這個物種的全部基因,A項錯誤;各大洲人之間并沒有生殖隔離,B項正確;無論是自然選擇還是人工選擇作用,都可使種群基因頻率發生定向改變,C項正確;越古老的地層中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結構越簡單,在距今越近的地層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結構越復雜,說明生物

2、是由簡單到復雜進化的,D項正確。 (2016高考北京卷)豹的某個棲息地由于人類活動被分隔為F區和T區。20世紀90年代初,F區豹種群僅剩25只,且出現諸多疾病。為避免該豹種群消亡,由T區引入8只成年雌豹。經過十年,F區豹種群增至百余只,在此期間F區的()A豹種群遺傳(基因)多樣性增加B豹后代的性別比例明顯改變C物種豐(富)度出現大幅度下降D豹種群的致病基因頻率不變解析:選A。題干中“經過十年,F區豹種群增至百余只”,由于豹與豹之間的基因組成存在差異性,因此隨著F區豹種群密度的增加,其遺傳多樣性增加,A正確。題干中沒有關于十年后F區中豹種群性別比例的相關描述,故無法確認其性別比例的變化,B錯誤。

3、豐富度為群落特征,而豹群為種群,種群數量增加,沒有改變豐富度,C錯誤。T區的雌豹與F區的雄豹交配,產生后代,且種群數量在增加,由此推出致病基因頻率下降,D錯誤。 (2016高考江蘇卷)如圖是某昆蟲基因pen突變產生抗藥性示意圖。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殺蟲劑與靶位點結合形成抗藥靶位點B基因pen的自然突變是定向的C基因pen的突變為昆蟲進化提供了原材料D野生型昆蟲和pen基因突變型昆蟲之間存在生殖隔離解析:選C。殺蟲劑與靶位點結合不會導致抗藥靶位點的形成,A項錯誤;基因突變是不定向的,B項錯誤;突變(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和基因重組能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C項正確;基因突變使種群的基因頻率發

4、生改變,但沒有形成新物種,故野生型昆蟲與pen基因突變型昆蟲之間不存在生殖隔離,D項錯誤。 為控制野兔種群數量,澳洲引入一種主要由蚊子傳播的兔病毒。引入初期強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被強毒性病毒感染后很快死亡,致兔種群數量大幅下降。兔被中毒性病毒感染后可存活一段時間。幾年后中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種群數量維持在低水平。由此無法推斷出()A病毒感染對兔種群的抗性具有選擇作用B毒性過強不利于維持病毒與兔的寄生關系C中毒性病毒比例升高是因為兔抗病毒能力下降所致D蚊子在兔和病毒之間的協同(共同)進化過程中發揮了作用解析:選C。A項,病毒感染對野兔種群的抗性進行選擇,抗性較強的個體保留下來,抗性弱的個體被淘汰

5、;B項,若病毒毒性過強,兔被感染后會死亡,種群數量急劇減少,則病毒也失去了宿主,不利于維持病毒與兔的寄生關系;C項,兔病毒對野兔具有選擇作用,抗病毒能力強的野兔數量增多,低毒性病毒被兔體內的免疫物質殺死,中毒性病毒比例升高,因此中毒性病毒比例升高是兔抗性增強的結果;D項,兔病毒主要由蚊子傳播,故蚊子在兔和病毒的共同進化中發揮了作用。 (2015高考全國卷)假設某果蠅種群中雌雄個體數目相等,且對于A和a這對等位基因來說只有Aa一種基因型。回答下列問題:(1)若不考慮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則該果蠅種群中A基因頻率a基因頻率為_。理論上,該果蠅種群隨機交配產生的第一代中AA、Aa和aa的數量比為_,

6、A基因頻率為_。(2)若該果蠅種群隨機交配的實驗結果是第一代中只有Aa和aa兩種基因型,且比例為21,則對該結果最合理的解釋是_。根據這一解釋,第一代再隨機交配,第二代中Aa和aa基因型個體數量的比例應為_。解析:(1)因為該種群只有Aa一種基因型,若不考慮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該種群中A和a的基因頻率均為0.5,所以A基因頻率a基因頻率11。如果該果蠅種群隨機交配且不考慮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根據遺傳平衡定律可知,AA的基因型頻率為0.25,aa的基因型頻率也是0.25,則Aa的基因型頻率為0.5,所以AA、Aa和aa的數量比為121,且A和a的基因頻率仍然都是0.5。(2)由于該種群初始只

7、有Aa一種基因型,所以理論上隨機交配產生的后代中,應含有三種基因型,且比例為121。但實驗結果是第一代中只有Aa和aa兩種基因型,且比例為21,最可能的原因是顯性基因純合(AA)致死,從而導致子代中無基因型為AA的個體存在。子一代中Aa和aa的比例為21,即Aa和aa的概率分別是2/3和1/3,所以A和a的基因頻率分別是1/3和2/3。如果不考慮基因純合致死,隨機交配符合遺傳平衡定律,產生的子二代中AA1/31/31/9,Aa(1/32/3)24/9,aa2/32/34/9,所以AAAaaa144,AA個體致死,所以Aa和aa的個體數量比應為11。答案:(1)111210.5(2)A基因純合致

8、死11課時作業eq avs4al(基礎達標)1與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相比,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特有的觀點是()A可遺傳變異是生物進化的原材料B定向的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C共同進化是生物多樣性形成的原因D遺傳使有利變異在后代中不斷積累和加強解析:選C。共同進化包括不同物種之間、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在相互影響中的不斷進化和發展,其結果是導致生物多樣性的形成,這是與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相比,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特有的觀點,C正確。2(黑龍江哈爾濱六中模擬)研究人員在某地下洞穴的水體中發現了一種數量少、眼睛退化的“盲魚”。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A盲魚眼睛的退化是黑暗誘導基因突變的結果B洞內水體中溶解氧的增

9、加將提高盲魚種群的K值C種群密度是限制盲魚種群增長的關鍵生態因素D“盲魚”之間的隨機交配一定會改變基因頻率解析:選B。基因突變本來就存在,盲魚眼睛的退化是長期自然選擇(黑暗)的結果,A錯誤;制約水生動物數量的主要因素是水體中的溶解氧,增加水體中溶解氧將提高盲魚種群的K值,B正確;種群密度是限制種群增長的內因,生態因素是環境因素,C錯誤;生物之間隨機交配,每一個個體與種群內的其他異性個體交配的機會是均等的,如果后代沒有死亡等,那么種群的基因頻率不會改變,D錯誤。3(湖北部分重點中學聯考)下列關于生物進化的敘述正確的是()A新物種產生不一定發生了生物進化,生物進化一定產生新物種B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

10、沒有闡明遺傳變異的本質,但解釋了進化的實質C野生型紅眼果蠅群體出現了白眼突變個體,該種群基因頻率發生改變D長期使用抗生素容易使細菌產生抗藥性的變異,進而使細菌產生較強的耐藥性解析:選C。新物種產生一定發生了生物進化,生物進化不一定產生新物種,A錯誤;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這是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內容,B錯誤;突變會使種群的基因頻率發生改變,C正確;抗生素只是對變異進行了選擇,不能定向誘導細菌產生抗藥性變異,D錯誤。4(黑龍江牡丹江一中模擬)下列關于基因頻率、基因型頻率與生物進化的敘述,正確的是()A一個種群中,控制一對相對性狀的各種基因型頻率之和為1BAa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群體中A基

11、因的頻率大于a基因的頻率C色盲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所以男性群體中色盲的基因頻率大于女性群體D一個種群中,控制一對相對性狀的基因型頻率的改變說明生物在不斷進化解析:選A。一個種群中,控制一對相對性狀的各種基因型頻率之和為1,A正確;Aa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群體中A基因的頻率等于a基因的頻率,各占50%,B錯誤;男性群體中色盲的基因頻率等于女性群體的,C錯誤;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而不是基因型頻率的改變,D錯誤。5(廣東揭陽模擬)下列生物學觀點中,敘述錯誤的是()A所有的細胞都來源于先前存在的細胞B在進化過程中,具有捕食關系的動物發生相互選擇C環境在不斷變化,生物也在不斷進化以適應環境D

12、運用生態學原理,人們可提高生態系統的能量傳遞效率解析:選D。細胞通過分裂產生新細胞,因此所有的細胞都來源于先前存在的細胞,A正確;生物進化的過程,實際上是不同物種之間、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共同進化的過程,B、C正確;運用生態學原理,人們可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但不能提高生態系統的能量傳遞效率,D錯誤。6某動物種群中,AA、Aa和aa基因型的個體依次占25%、50%和25%。若該種群中的aa個體沒有繁殖能力,其他個體間可以隨機交配,理論上,下一代中AAAaaa基因型個體的數量比為()A331B441C120 D121解析:選B。該種群中具有繁殖能力的AA和Aa分別占1/3、2/3,故A、a的基因頻率分

13、別為2/3、1/3,隨機交配產生的子代中AA、Aa和aa分別占2/32/34/9、2/31/324/9、1/31/31/9,B正確。7調查某校學生中關于某種性狀的各種基因型及比例為:XBXB42.32%、XBXb7.36%、XbXb0.32%、XBY46%、XbY4%,則該校學生中XB和Xb的基因頻率分別是()A6%、8% B92%、8%C78%、92% D8%、92%解析:選B。伴性遺傳的基因頻率計算,只計數等位基因所存在的染色體,即男性只統計一個基因,女性中統計兩個基因,所以該校學生中Xb的基因頻率為:eq f(7.36%0.32%24%,42.32%27.36%20.32%246%4%)

14、100%8%,則XB的基因頻率為92%。8(黑龍江哈爾濱三中模擬)下列關于變異和進化的敘述中,描述最準確的一項是()A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為生物的進化提供了原始材料,但不決定進化的方向B種群是進化的基本單位,進化的實質就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C形成層細胞中兩姐妹染色單體分別攜帶A和a基因,原因可能是基因突變或交叉互換D低溫或秋水仙素處理可抑制有絲分裂間期DNA的復制,從而誘發多倍體的形成解析:選B。突變和基因重組僅為生物的進化提供原始材料,決定進化方向的是自然選擇,A錯誤;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生物進化的實質就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B正確;有絲分裂過程中的兩姐妹染色單體分別攜帶A和a基因,原因

15、是基因突變,交叉互換發生在減數分裂過程中,C錯誤;低溫或秋水仙素處理可抑制有絲分裂前期紡錘體的形成,從而誘發多倍體的形成,D錯誤。9(天津河東模擬)下列有關于生物變異和生物進化的說法,正確的是()A基因工程的操作原理是基因重組和基因突變B用普通二倍體西瓜培育出四倍體西瓜,再用普通二倍體西瓜給四倍體西瓜授粉,則四倍體植株上會結出三倍體無子西瓜C在環境條件保持穩定的前提下,種群的基因頻率不會發生變化D可遺傳變異為生物的進化提供了原材料解析:選D?;蚬こ碳夹g的原理是基因重組,A錯誤;用普通二倍體西瓜培育出四倍體西瓜,再用普通二倍體西瓜給四倍體西瓜授粉,則四倍體植株上結出的仍然是四倍體西瓜,其種子種

16、下去長出的植株會結出三倍體無子西瓜,B錯誤;種群的基因頻率受自然選擇、突變、遷出、遷入等多種因素的影響,C錯誤;可遺傳變異包括基因突變、基因重組和染色體變異,都可以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D正確。10(江西上饒模擬)下列有關生物多樣性和進化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A新物種的形成通常要經過突變和基因重組、自然選擇及隔離三個基本環節B蜂鳥細長的喙與倒掛金鐘的筒狀花萼是它們長期協同進化形成的相互適應特征C自然選擇能定向改變種群的基因頻率,決定了生物進化的方向D細菌在接觸青霉素后會產生抗藥性的突變個體,青霉素的選擇作用使其生存解析:選D。新物種形成的三個基本環節是突變和基因重組、自然選擇及隔離,A正確;

17、蜂鳥細長的喙與倒掛金鐘的筒狀花萼是它們長期協同進化形成的相互適應特征,B正確;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定向改變,C正確;細菌中原本存在各種各樣的突變個體,在接觸青霉素后,有抗藥性的突變個體存活了下來,沒有抗藥性的個體被淘汰,青霉素選擇出了抗藥突變個體,而不是細菌接觸青霉素后產生抗藥性的突變個體,D錯誤。11(河北衡水中學調研)按照“國際人類基因組計劃”的標準,云南省已建成世界最大的少數民族基因庫,從各個民族采集來的DNA基因樣本都存放在云南大學的基因庫里,這個基因庫是云南大學科研人員歷時3年完成的。請回答下列問題:(1)人類基因組計劃需要對人類的_條染色體進行

18、測序。(2)為了得到高純度的少數民族DNA樣本,采樣地點選在偏遠的大山深處的少數民族主要聚居區,主要原因是地理隔離使不同民族之間的通婚概率小,從而阻止了各民族之間的_。(3)如圖為在某段時間內,種群甲中的基因A頻率的變化情況。請思考回答下列問題:圖中在_時間段內甲種群生物發生了進化,其中_基因控制的性狀更加適應環境,在T點時_(填“是”“否”或“不一定”)形成新物種。若時間單位為年,在某年時,甲種群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頻率分別為10%、30%和60%,則此時基因A的基因頻率為_?,F假設甲種群所生存的環境發生一種新的變化,使得生存能力AAAaaa,其中aa個體每年減少10%,而AA和Aa個

19、體每年均增加10%,則下一年時種群中aa的基因型頻率為_。解析:(1)正常人體細胞中含有23對染色體,但由于男性的最后一對性染色體不同,因此人類基因組計劃需要對人類的24條染色體(22條常染色體XY)進行測序。(2)為了得到高純度的少數民族DNA樣本,采樣地點選在偏遠的大山深處的少數民族主要聚居區,主要原因是地理隔離使不同民族之間的通婚概率小,從而阻止了各民族之間的基因交流。(3)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發生改變,題圖中QR時間段內種群基因頻率不斷改變,說明該時間段內甲種群生物發生了進化;QR時間段內A基因頻率逐漸升高,說明其控制的性狀更加適應環境;新物種形成的標志是產生生殖隔離,從圖中無

20、法判斷出是否形成生殖隔離,因此在T點時不一定形成新物種。在某年時,甲種群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頻率分別為10%、30%和60%,則此時基因A的基因頻率AA的基因型頻率1/2Aa的基因型頻率10%1/230%25%?,F假設甲種群中共有100個個體,則AA、Aa和aa的個體數依次是10、30、60,若aa個體每年減少10%,而AA和Aa個體每年均增加10%,則下一年時種群中AA、Aa和aa的個體數依次是11、33、54,因此aa的基因型頻率54/(113354)100%55.1%。答案:(1)24(2)基因交流(3)QRA不一定25%55.1%12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關鍵是協調好人與生態環境的關系

21、,實現可持續發展。請回答問題:(1)生物多樣性是不同物種之間、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_的結果。生物多樣性的_功能體現了它的間接價值,該價值_(填“小于”“等于”或“大于”)它的直接價值。(2)保護生物多樣性是在_層次上進行的保護。合理利用是對生物多樣性最好的保護,如定期采用_法,調查一定海域某種魚類種群密度的動態變化,科學確定成魚的捕撈量,使其年齡組成長期維持_型,實現資源的可持續利用。(3)人類開發和利用自然資源的過程,可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_進行。某興趣小組以“使用農藥對農田土壤中小動物類群豐富度的影響”為課題進行相關研究,實驗的自變量是_;在對因變量進行檢測時,常用_的方法進行采集

22、、調查獲得實驗數據。解析:(1)生物多樣性是不同物種之間、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共同進化的結果。生物多樣性的生態功能體現了它的間接價值,該價值大于它的直接價值。(2)保護生物多樣性是在基因、物種和生態系統層次上進行的保護。合理利用是對生物多樣性最好的保護,如定期采用標志重捕法,調查一定海域某種魚類種群密度的動態變化,科學確定成魚的捕撈量,使其年齡組成長期維持增長型,實現資源的可持續利用。(3)對土壤小動物進行采集、調查常用取樣器取樣的方法。答案:(1)共同進化生態大于(2)基因、物種和生態系統標志重捕增長(3)方向和速度使用農藥取樣器取樣eq avs4al(培優沖刺)13(山東德州模擬)某小鼠群體

23、中,A、A、a互為等位基因,該種群基因型及個體數如表:基因型AAAAAaAAAaaa個體數100200300100200100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A的基因頻率是35%BA、A、a是基因突變的結果CA和A的根本區別是堿基序列不同D該小鼠群體所有的A、A、a基因,構成小鼠的基因庫解析:選D。由題表信息可知該小鼠種群共有1 000個個體,則該等位基因共有2 000個,其中A基因共有1002200300700(個),所以A的基因頻率為7002 000100%35%,A正確;新基因的產生是基因突變的結果,B正確;等位基因的根本區別是堿基的排列順序不同,C正確;小鼠種群全部個體的所有基因才能構成小鼠的基因庫,D錯誤。14蒼蠅的有翅、無翅為一對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對性狀。將一定量的有翅和無翅蒼蠅飼養在甲、乙兩瓶中,甲瓶內放有捕蠅紙,乙瓶內沒放捕蠅紙,其余實驗條件(如培養基、有翅和無翅的蒼蠅數量等)皆相同。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