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阿Q正傳(節選)魯迅我愿意用我全部的作品換魯迅的一篇小說,換他一個《阿Q正傳》。學習目標1.知人論世,了解魯迅先生的經歷和成就;2.完整把握小說的故事情節;3.梳理節選部分的主要情節;4.分析阿Q的性格特點,理解小說主題;5.品味語言,欣賞本文深刻的語言藝術;6.探討阿Q跨越時代、民族的意義和價值。字音活動一了解全部內容梳理節選部分情節《阿Q正傳》的問世
《阿Q正傳》于1921年12月4日至1922年2月12日在《晨報副刊》上連載,署名為巴人,后被收入《吶喊》中。
由魯迅的學生、朋友孫伏園約稿,開始是發表在報紙的開心話專欄。這個專欄用今天的說法就是搞笑專欄,而小說的前兩章也的確比較搞笑。但《阿Q正傳》后面就不大搞笑了。孫伏園看后立刻明白了小說的分量,所以把小說轉去了文藝版。今天回頭看,這是報紙連載小說的特例。“阿Q的影像,在我心目中似乎確已有了好幾年,但我一向毫無寫他出來的意思。經這一提,忽然想起來了,晚上便寫了一點,就是第一章:序。因為要切‘開心話’這題目,就胡亂加上些不必有的滑稽,其實在全篇里也是不相稱的。署名是‘巴人’,取‘下里巴人’,并不高雅的意思。”——《阿Q正傳》的成因第一章
序第二章優勝記略第三章
續優勝記略第四章戀愛悲劇第五章
生計問題第六章從中興到末路第七章革命第八章不準革命第九章大團圓全文章節小說共九章,整體結構:
第一章是序言,交代了小說人物名字的由來,介紹這是一個無名無姓籍貫模糊的底層小人物。
第二、三章寫阿Q的階級地位、經濟地位,概括勾勒出阿Q以“精神勝利法”為中心的性格特征;
四、五、六章寫阿Q遭遇的壓迫和剝削,進一步刻畫阿Q的性格,表現阿Q的處境,揭示了時代矛盾;
后三章寫辛亥革命對當地各階層的影響和人們的反應,展現了阿Q朦朧的革命意識,也描寫了這一人物最終悲劇性的“末路”。初識阿Q
“阿Q”是小說中的主人公。
魯迅在小說前言里解釋,他應該叫阿Quei,但不知道他是不是中秋節出生,所以不能寫桂花的桂;也不知道是否有哥哥叫阿富,所以也不能叫寶貴的貴,因此就用拼音的第一個字母Q來代替。之所以用Q,因為Q像沒有五官的圓臉,Q,就是舊中國拖著小辮子的男人的形象。
阿Q:音+形
的結合體。
關于“正傳”
指章回體小說、評書等的正文,也指所要敘述的正題,這里引申為“本傳”的意思。
這篇小說模擬古代史傳,以“傳”的形式構成全篇,本文是“為小人物作傳”,“傳主”是一個無名無姓的普通農民阿Q。
根據小說提供的信息和你了解的情況,整理出一份“阿Q個人檔案”,內容包括姓名、年齡、身份、工作、外貌特征等。姓名阿Q籍貫年齡婚姻狀況身份工作家庭成員住址愛好外貌特征30左右雇農無喝酒、押牌寶未婚打短工未莊土谷祠癩瘡疤、黃辮子、破夾襖不詳初識阿Q
一九三四年十一月十八日,魯迅在《答〈戲〉周刊編者信》中說:“我的意見,以為阿Q該是三十歲左右。”
六無奴隸:一個無姓、無名、無籍貫、無行狀、無家、無固定職業
阿Q的身份特征梳理阿Q的典型事件小說沒有按照傳記常用的時間順序或事件的發生過程來寫,而是選取了主人公生活的幾個典型事件集結成篇。請大家認真閱讀課文,梳理阿Q的典型事件(行狀)。魯迅為什么要把阿Q的“行狀”分兩章來寫呢?第二章《優勝記略》有一天,阿Q看到“王胡”在太陽下捉虱子,阿Q便也捉起了虱子,但是看到自己的虱子竟比自己看不起的“王胡”少,阿Q覺得自尊心受到了傷害,便找茬打仗。但是卻輸給了以為不是自己對手的“王胡”。正在這時,“假洋鬼子”——錢太爺的兒子走過來了。平常阿Q看到他常常躲著走,可是今天阿Q正在氣頭上,為了撒氣,就罵了一句“禿兒。驢……”。于是遭到了少爺一頓哭喪棒的痛打。后來,小尼姑走了過來,阿Q對她又是罵臟話又是掐臉蛋,終于覺得剛才的憋氣都散了,又充滿了自豪感。第三章《續優勝記略》第三章《續優勝記略》魯迅為什么要把阿Q的“行狀”分兩章來寫呢?
是因為阿Q的“行狀”、受辱、勝利所呈現出來的性質是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優勝記略》:他被侮辱;《續優勝記略》:他侮辱別人→他被侮辱。阿Q一直被嘲笑、打擊,但他卻在心理上常常勝利,永遠得意。請你找到阿Q精神勝利的妙法。活動二分析阿Q的“精神勝利法”活動:請你找到阿Q精神勝利的妙法,并且簡要解讀分析。學習任務二:分析阿Q的精神勝利法【示例】第2段:我們先前——比你闊的多啦!你算是什么東西!這是靠“想象”過去虛幻的優勝而產生的勝利感。場景表現精神勝利法和別人發生口角的時候我們先前——比你闊的多啦!通過想象過去的優勝完成心理的轉變,補償生活的失敗當趙太爺和錢太爺因為家里有準備考秀才的文童而受人尊敬時我的兒子會闊的多啦!通過想象未來的虛幻的優勝,得到一種心理的補償。當未莊的閑人嘲笑他的癩瘡疤時你還不配……自欺欺人,把丑陋的東西美化成美好、高尚的東西,得到心理的滿足當未莊的閑人打他時我總算被兒子打了,現在的世界真是不像樣通過想象自己高別人一輩,讓心理上占到便宜當未莊人識破他的心理,繼續打他時打蟲豸,好不好?我是蟲豸——還不放嗎?他覺得自己是第一個能夠自輕自賤的人,尤其是“第一個”讓他格外驕傲。當自己在未莊賽神的晚上押牌寶的時候被搶劫后用力的在自己臉上連打了兩個嘴巴,仿佛自己打了別個一般通過自虐然后幻想自己在施虐來得到心理滿足當用這些妙法克服怨敵之后跑到酒店里喝酒、愉快地回到土谷祠,放倒頭睡著了。通過遺忘來重新回到開心狀態表現精神勝利法當被趙太爺大了嘴巴之后兒子打老子……通過想象自己高別人一輩,讓心理上占到便宜當發現他被趙太爺打了但是大家似乎更尊敬他了得意了很多年通過自己想象的依附于權貴而帶來的虛假的地位感當自己挑釁王胡,被王胡打時無所適從地站著當自己說錢太爺的兒子,被打時聳了肩膀候著當面對迎面走來的靜修庵里的小尼姑時吐吐沫、伸手摸頭皮、扭住她的面頰,再用力一擰通過欺負比他更弱小的人,而把自己的委屈和挫敗感轉嫁到別處。自己被欺負,也去欺負別人;自己被人吃,也去吃人。小結:精神勝利法阿Q的這種消除痛苦的邏輯、克服怨敵的妙法,便是我們經常說到的“精神勝利法”。阿Q的“精神勝利法”最普遍的有以下幾種方式:1.以謾罵勝人;2.以聯想勝人;3.以自欺勝人;4.以欺負弱者勝人。參考格式:精神勝利法是一種……的思維方式。前提:受辱目的:御辱方式方法:假象
忘卻
欺瞞
欺軟凌弱
自輕自賤
妄自尊大
試結合全文,給“精神勝利法”即阿Q精神,下一個定義。阿Q以如是等等妙法克服怨敵……(課本24頁)
“精神勝利法”是一種受辱者通過假想、忘卻或荒謬的邏輯方式將現實生活中的失敗和屈辱變為事實上并不存在的勝利和光榮,以滿足精神上的御辱需要的思維方式。實質:逃避現實、自欺欺人、自我陶醉、妄自尊大。精神勝利法讓他活成悲哀的笑話阿Q于黑暗與荒蠻中,自造出一條奇妙的逃路——精神勝利法。在他那里,精神勝利法屢試不爽,他憑此自欺欺人,憑此欺軟怕硬。殊不知,自己根本就是一個悲哀的笑話。阿Q有一種異乎尋常的性格特征。你看,阿Q的命運夠凄慘的了,但是他卻時時感到得意;阿Q在現實中一次又一次地失敗,可是他在精神上卻一次又一次地獲勝。直到被抓去殺頭前,阿Q還能戰勝死亡的恐懼,無師自通地大喊:“過了二十年又是一個……”表現岀使人的靈魂戰栗的得意,完成了最后一次精神勝利。一方面在現實中到處碰壁、飽嘗辛酸,另一方面在幻想中自傲自足。
魯迅《墳·燈下漫筆》“阿Q是羊而同時又是狼,可憐可恨。”“自己被人凌虐,但也可以凌虐別人;自己被人吃,但也可以吃別人。”
魯迅《華蓋集·忽然想到(七)》“對于羊顯現兇獸相,而對于兇獸則顯羊相,所以即使顯得兇獸相,也還是卑怯的國民。”如何理解魯迅說的“可憐可恨”?作為一個無依無靠的雇農,他上無片瓦,下無寸地,只能靠打零工過活,處在社會的最底層,深受剝削和壓榨,這是“可憐,可悲”之處。但是,他對自己的處境完全沒有意識,而是麻木健忘,自輕自賤,自欺欺人,在受到欺侮時反倒以欺侮弱者來發泄自己的不平之氣。甚至會用一種“自嘲自解”的方式,在想象中取得精神上的滿足和勝利。這是他的“可笑又可悲”之處。
勇者憤怒,抽刃向更強者;怯者憤怒,卻抽刃向更弱者。——魯迅的《華蓋集·雜感》
奴隸看起來溫順,但不代表著善良;奴性極重的人,對同類一定極其兇殘。因為它們從奴隸主那里失去的自尊,需要從同類中得到補償。——魯迅《燈下漫筆》
阿Q雖有農民式的質樸,但也沾了一些游手之徒的狡猾。我同情阿Q被壓迫、被侮辱的遭遇,也憎恨阿Q的愚昧和麻木。——魯迅
阿Q的雙重人格
除了“精神勝利法”,阿Q的性格充滿著矛盾,請概括分析他“矛盾”的性格特點。示例:“質樸愚昧”又“狡黠圓滑”。阿Q靠出賣勞力度日,渾渾噩噩地過日子,幾乎是憑著本能勞動和生活。但另一方面,“口訥的他便罵,力氣小的他便打”,他偷尼姑庵的蘿卜,被尼姑發現了,還說:“你能叫得它答應么?”頗有善于應變的“圓機活法”。
質樸愚昧
狡黠圓滑
率直任性
正統衛道
自尊自大
自輕自賤
爭強好勝
忍辱屈從
狹隘保守
盲目趨時
排斥異端
向往革命
憎惡權勢
趨炎附勢
蠻橫霸道
懦弱卑怯
敏感禁忌
麻木健忘
不滿現狀
安于現狀雙重人格雙重人格貧苦農民游手之徒阿Q形象學者林興宅概括阿Q的本色在他所處的惡劣環境中是不適生存的,因而自我就發生分裂,形成雙重人格。真正的自我只好退回內心,沉醉在躲避現實的虛妄幻想中。而經常表現出來的則是人格的另一面,即被封建社會嚴重扭曲的自我,它是在喪失自由意志的情況下實現的,是為了適應惡劣的環境以維持個體的生存。活動三未莊世情我來述文本探究探究一: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請結合未莊的社會環境分析造成阿Q精神勝利這種畸形特質的原因是什么?探究二:知人論世。任何特性的形成離不開生存的時代,請結合文本的時代背景,進一步加深對“精神勝利法”的理解。探究三:小說的主題以及時代價值、民族價值。阿Q算是地地道道的未莊人:他沒有家,住在未莊的土谷祠里;也沒有固定的職業,以作長工或短工為生。都說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阿Q作為一個生長在未莊的人,是一個卑怯狡猾、自輕自賤、欺軟怕硬的底層雇農的形象,那阿Q生活的未莊又是什么樣的呢?請同學們認真閱讀小說內容,找出描寫未莊人、事及風俗的內容,完成表格內容的填寫。未莊世情統治階級:封建地主階級的代表趙太爺受過奴化教育的假洋鬼子錢少爺被壓迫階層:阿Q、王胡、小尼姑、閑人們未莊世情世情表現人情淡薄、虛偽老頭子頌揚“阿Q真能做”時,阿Q正懶洋洋瘦伶仃地在他面前,別人也說不清這話是真心還是譏笑。人們多貪慕權勢、勢利趙太爺、錢太爺大受居民的尊敬,除有錢之外,就因為都是文童的爹爹。人們欺軟怕硬、冷漠、自私、麻木阿Q欺負小尼姑時,酒店里的閑人大多是看客,一起哄笑,絲毫沒有幫助的意思;阿Q也在眾人的歡笑中欺負得更加有力。人們虛情假意、麻木自私、封建思想濃厚錢太爺的大兒子跑去東洋回來后,辮子不見了,他的母親大哭了十幾場、老婆跳了三回井,后來他的母親到處說“這辮子是被壞人灌醉了酒剪去的。本來是可以做大官,現在只好等留長再說了。”看重利益、為利益不擇手段阿Q在賭場中贏得錢財之后,賭場中發生了打架事件,阿Q的錢財在混亂中被搶劫一空。小結:未莊是一個封建思想濃厚、世情冷漠的農村小鎮,人們多貪慕權勢、欺軟怕硬、冷漠自私、麻木不仁。未莊世情:恐怖
阿Q于是再看那些喝采的人們。這剎那中,他的思想又仿佛旋風似的在腦里一回旋了。四年之前,他曾在山腳下遇見一只餓狼,永是不近不遠的跟定他,要吃他的肉。他那時嚇得幾乎要死,幸而手里有一柄斫柴刀,才得仗這壯了膽,支持到未莊;可是永遠記得那狼眼睛,又兇又怯,閃閃的像兩顆鬼火,似乎遠遠的來穿透了他的皮肉。而這回他又看見從來沒有見過的更可怕的眼睛了,又鈍又鋒利,不但已經咀嚼了他的話,并且還要咀嚼他皮肉以外的東西,永是不近不遠的跟他走。這些眼睛們似乎連成一氣,已經在那里咬他的靈魂。“救命……”然而阿Q沒有說。他早就兩眼發黑,耳朵里嗡的一聲,覺得全身仿佛微塵似的迸散了。未莊世情至于輿論,在未莊是無異議,自然都說阿Q壞,被槍斃便是他的壞的證據;不壞又何至于被槍斃呢?而城里的輿論卻不佳,他們多半不滿足,以為槍斃并無殺頭這般好看;而且那是怎樣的一個可笑的死囚呵,游了那么久的街,竟沒有唱一句戲:他們白跟一趟了。——小說最后一段“阿Q被槍斃后”
1840年鴉片戰爭之后的中國歷史,是受帝國主義侵略和掠奪的屈辱史,封建統治階級在這種特殊的歷史下形成一種變態的心理:一方面對帝國主義者奴顏婢膝,表現出一副奴才相;另一方面對自己統治下的臣民又擺出主子的架子,進行瘋狂的鎮壓,兇狠地盤剝。
帝國主義侵略已到了割地賠款喪權辱國的地步,但偏要自稱“天朝”,沉醉在“東方的精神文明”中,鼓吹中國文明“為全球所仰望”。已經到了死亡的邊緣,卻追求精神上的勝利。
統治者的“精神勝利法”和對人民進行的封建麻醉教育,正是造成勞動人民不覺醒的精神狀態的麻醉劑。這種麻醉劑只能使勞動人民忘卻壓迫和屈辱,無反抗,無斗志,永遠處在被壓迫、被剝削、受毒害的狀態中,成為封建統治者的奴才和順民。
時代背景
關于精神勝利法,魯迅在雜文中這樣解釋:“中國人不敢正視各方面,用瞞和騙,造出奇妙的逃路,而自以為正路。在這路上,就證明著國民性的怯弱,懶惰,而又巧滑。一天一天地滿足著,即一天一天地墮落著,但卻又覺得日見其光榮。”
《阿Q正傳》正向我們展示了辛亥革命前后這樣一個畸形的中國社會和一群畸形的中國人的真實面貌。在阿Q身上,我們可以看出封建精神奴役的“業績”和被奴役者嚴重的精神“內傷”。
阿Q這個想要革命的流浪雇農,卻被假革命、反革命分子和假革命政權殺害了。他無辜,假革命者有罪,而無辜者死,假革命者生。《阿Q正傳》就是在這樣的被顛倒了的歷史背景下產生的。
魯迅以思想家的冷靜和深邃的思考,以文學家的敏感和專注,觀察、分析著所經歷的一切,感受著時代的脈搏,逐步認識了自己所經歷的革命、所處的社會和所接觸的人們的精神狀態。
魯迅創作《阿Q正傳》的目的:“畫出這樣沉默的國民的魂靈”,意在“暴露國民的弱點,揭露中國的病態社會,以引起療救者的注意”。
所以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態社會的不幸的人們,意在揭出病苦,引起療救的注意。——《我怎么做起小說來》
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為不幸的。所以我們的第一要著,是在改變他們的精神。——《<吶喊>自序》御侮本質——先做“人”,先不做奴才,然后,我們才有資格談御侮。閏土和閏土們在精神上有一個特點:他們渴望做“奴才”,在奴性文化的驅動下,他們的內心有一種“奴性的自覺”。這個發現讓魯迅產生了無限的大蒼涼。魯迅根本就不想讓阿Q有“姓”、根本就不想讓阿Q有“名”、根本就不想讓阿Q有“籍貫”,由是,魯迅保證了阿Q的抽象性。阿Q是“大多數”,甚至是“全部”,他是無所不在的。抽象即涵蓋,抽象性即整體性。——畢飛宇奴性的自覺→小說的主題(結合其他章節分析)
通過記敘阿Q的“精神勝利法”,諷刺了以阿Q為代表的舊中國下層人民的愚昧落后和麻木不仁,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禮教、封建道德對勞動人民的麻醉和毒害,從而表達了作者改良悲慘的人生喚醒沉睡的民眾的愿望。
阿Q和一切的不朽的文學典型一樣,是說不盡的。不同時代、不同民族、不同層次的讀者從不同的角度、側面去接近它,有著自己的發現與發揮,從而構成一部阿Q的接受史,這個歷史過程沒有、也不會終結。
法國偉大作家羅曼·羅蘭就說法國也有阿Q。印度作家班納吉、危地馬拉作家米蓋爾·安赫爾·阿斯德里亞斯、美國魯迅研究家萊伊爾等都說他們的國家也有阿Q。萊伊爾1981年參加中國的魯迅百年誕辰活動,曾到上海虹口公園瞻仰魯迅墓,他向魯迅像鞠了一躬,然后說:“我就是阿Q。”阿Q不僅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這篇民族的杰作,絕不是看一遍所能消化的:
第一遍,我們會笑得肚子痛;
第二遍,才咂一點不是笑的成分;
第三遍,鄙棄阿Q的為人;
第四遍,鄙棄化為同情;
第五遍,同情化為深思的眼淚;
第六遍,阿Q還是阿Q;
第七遍,阿Q向自己身上撲來,要和你“困覺”;第八遍,合而為一;第九遍,化為你的親戚故舊;第十遍,擴大到你的左鄰右舍;十一遍,擴大到全國;十二遍,甚至擴大到洋人的國土;十三遍,你覺得它是一面鏡子;十四遍,也許是報警器;……電影《阿Q正傳》在結束前增加了畫外音:“阿Q死了,他雖沒有女人,但并不如同小尼姑所罵的那樣斷子絕孫了。因為據考察家們考證說,阿Q還是有后代的,而且子孫繁多,至今不絕……”當下探討有人說,阿Q的“精神勝利法”是國民劣根性的體現,應該堅決摒棄。也有人說,阿Q精神在當下,其實也有可以為我所用的方面。你認為當今社會需不需要“精神勝利法”?跟身邊的同學聊聊你的看法。棄其糟粕我認為現代社會不需要“精神勝利法”,因為正如“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任何身處困境的人,都應該勇敢地去面對困難,而不是沉浸在自欺欺人中無法自拔,更不是通過傷害比自己弱小的人獲得短暫虛無的寬慰。“勇者憤怒,抽刃向更強者。”辯證看待我認為現代社會需要“精神勝利法”,因為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現代社會,人們會遇到各種各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七年級生物上冊 2.4.1《細胞分化形成組織》教學設計1 (新版)北師大版
- 2023六年級英語上冊 Unit 3 My weekend plan Part A 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人教PEP
- 2024一年級數學下冊 第8單元 探索樂園 2數圖結合規律教學設計 冀教版
- 2023-2024學年人教版九年級化學下冊同步教學設計第十一單元《鹽 化肥》
- Unit 1 Making new friends Period 3 (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人教大同版(2024)英語三年級上冊
- 2018年秋九年級上冊(人教部編版)歷史教學設計:第12課 阿拉伯帝國
- 七年級體育 第11周 第二十二課教學設計
- 2花的學校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三年級上冊語文統編版
- 2024秋八年級物理上冊 第3章 光現象 第五節 光的反射教學設計3(新版)蘇科版
- 老年人的營養管理
- 事故隱患內部報告獎勵制度
- 計算機一級選擇題真題(含答案)
- 《永輝超市S店庫存管理問題及產生原因和優化建議》8700字(論文)
- 土地用途管制政策考核試卷
- 2024年度出國留學保證金保函2篇
- (DB45T 2228.1-2020)《公路養護預算編制辦法及定額 第1部分:公路養護工程預算編制辦法及定額》
- 簡易窗戶安裝合同范例
- 《對印自衛反擊戰》課件
- 三方報關委托協議書模板
- 《自動控制原理》期末復習試題及答案17
- 輸變電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表式(電纜工程電氣專業)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