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T6693前端信息采集技術要求_第1頁
GAT6693前端信息采集技術要求_第2頁
GAT6693前端信息采集技術要求_第3頁
GAT6693前端信息采集技術要求_第4頁
GAT6693前端信息采集技術要求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城市監控報警聯網系統技術標準第3部分:前端信息采集技術要求目錄 TOC o 1-5 h z 前言m1范圍12規范性引用文件13術語和定義14縮略語25前端信息分類分級35.1前端信息基本要素和分類方法32按前一信息來源分類33按前端信息內容與形式分類34前端信息分級4 HYPERLINK l bookmark4 o Current Document 6前端信息采集技術要求41前端信息采集原則42采集設備布局和安裝基本要求43報警信息采集技術要求46.4視頻信息采集技術要求46.5音頻信息采集技術要求56. 6采集設備狀態信息(網管信息)采集和控制信息技術要求67采集設備接入技術要求61基本要求

2、62物理接口63前端信息交換的軟件協議接口68采集設備選型技術要求71設備采集能力72傳輸接入的安全要求73與聯網系統的時鐘校準要求78. 4接口適配要求78. 5可靠性要求88. 6物理防護的要求88. 7環境適應性和電磁兼容性要求81范圍GA/T 669的本部分規定了城市監控報警聯網系統(以下簡稱聯網系統)中的前端 信息分類、采集、采集設備配置和接入的技術要求。本部分適用于城市社會公共安全領域的監控報警聯網系統,其他領域的監控報警聯 網系統可參考采用。2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GB/T 669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為本部分的條款。凡是注日 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后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

3、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部分,然 而,鼓勵根據本部分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 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部分。GB 50348-2004安全防范工程技術規范GB 50394-2007入侵報警系統工程設計規范GB 50395-2007視頻安防監控系統工程設計規范GB 50396-2007出入口控制系統工程設計規范GA/T 367-2001視頻安防監控系統技術要求GA/T 368-2001入侵報警系統技術要求GA/T 3792002報警傳輸系統申行數據接口的信息格式和協議GA/T 394-2002出入口控制系統技術要求GA/T 647-2006視頻安防監

4、控系統 前端設備控制協議V 1. 0GA/T 669. 1 -2008城市監控報警聯網系統技術標準第1部分:通用技術要求GA/T 669. 4-2008城市監控報警聯網系統 技術標準第4部分:視音頻編、 解碼技術要求GA/T 669. 5 -2008城市監控報警聯網系統 技術標準第5部分:信息傳輸、 交換、控制技術要求GA/T 792. 1 -2008城市監控報警聯網系統 管理標準第1部分:圖像信息采 染、接入、使用管理要求3術語和定義GA/T 669. 1-2008, GA/T 792. 12008確立的以及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 部分。1前端信息 front-end information

5、聯網系統的信息采集設備采集的分布于前端現場各區域的信息。通常包括報警信息, 現場視頻、音頻信息和與現場設備工作直接相關的各類信息(如狀態信息)等。3.2(信息)采集設備 (information) collecting device聯網系統中的用于對前端信息進行采集和轉換的設備。其中,智能型采集設備是具有一 定自檢能力和網絡管理能力的采集設備。3.3A 類資源 class A resource由公安機關為主體建設、管理和使用的前端信息資源。通常也稱為公安監控資源。4B 類資源 class B resource除A類資源外,由社會單位為主體建設、管理和使用的前端信息資源。通常也稱為社會 監控資源

6、。B類資源信息采集設備(攝像機、報警設備等)采集到的“前端信息”一般會接 入到自己的系統中;根據公安業務和社會公共安全管理的要求,也可接入到聯網系統中。3. 5一次傳遞型信息 firstly transferred information直接采集、轉換為聯網系統可用信息的前信端息(包括報警、視音頻等信息)。3.6二次傳遞型信息 secondly transferred information在區域自成體系的安防系統的基礎上,通過輸出接口接入聯網系統,轉換為聯網系統可 用的“前端信息”。3.7接口 Interface采集設備與聯網系統傳輸部分間的連接方式。通常分為硬件接口(物理接口)和軟件 接口

7、(接口協議)。3. 8流媒體 siren media能以一定策略控制,可連續傳輸、以穩定的碼流速率輸出、可連續實時播放的數字視 頓、音頻數據流。3. 9原始完整性 original integrality保持視頻(圖像)信息和音頻(聲音)信息原始場景特征的性,即無論中間過程如何處 理,最后顯示/記錄/回放的圖像和聲音(包括色彩、灰度級、現場目標圖像輪廓、聲音頻 串與頻譜結構、聲強空間分布、事件后繼順序與間隔周期等)的還原效果與現場原始場景保 持最大相似性的程度。4 縮略語1xEVDO EVolution and DataOnly (Data Optimized) 標準發展和 EVDO 技術 對

8、CDMA2000 1X網絡在提 供數據業務方面的一個有 效的增強手段BNCBayout Nut Connector (British navigator 一種用于同軸電纜、可鎖定的連接器connector)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ddress碼分多址CIFCommon IntermediateFormat通用中間格式DB15F/M15針的連接器EDGEEnhanced Data rates for Global Evolution (GSM 技術中的)演進增強數據速率(GSM)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統GPRSG

9、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通用分組無線業務GPSGlobal PositionSystem全球(衛星)定位系統HDMI體接口High 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高清晰度多媒JPEG專家組Joint Photographic Experts Group聯合圖片MPEG圖像專家組Moving Pictures Experts Group活動MTBFMain Time BetweenFault平均無故障工作時間QVGA電視圖像陣列Quarter Video Graphics Array1/4RCARadio Corporation of

10、 America種源自RCA公司的同心連接召器,俗稱蓮花頭/座SNMP理協議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簡單網絡管ST/SC/FC三種光纖接口,其中ST 和FC均為可鎖定的結構5前端信息分類分級5.1前端信息基本要素和分類方法前端信息的基本要素包括信息采集時間、采集地點、采集設備(或操作控制采集設備 的人員)、信息內容與形式的描述等。本部分推薦采用兩種前端信息分類方法.即按信息來 源分類和按信息內容與形式分類。2按前一信息來源分類2. 1 A類資源A類資源的信息主要是從公安機關設置的前端設備和警用移動監控設施等采集來的 各類數據。A類資源通常由前端采集設

11、備直接接入到聯網系統中。主要表現為一次傳遞型信息。2. 2 B類資源B類資源信息主要是從企事業單位、居民社區等各級風險單位安防系統采集來的數據。 B類信息通常是已經數據化的數據信號,有可能與聯網系統不兼容。需要采用適當的方式進 行轉換處理后才能接入到聯網系統中。主要表現為二次傳遞型信息。3按前端信息內容與形式分類前端信息包括現場信息和采集設備信息兩大類。現場信息又分為:|視頻(流)、圖片信 息、音頻(流)信息、報警信息等;采集設備信息,包括設備狀態信息(含工作環境信息)|、 對采集設備的控制信息等。3. 1現場視音頻信息直接由現場視音頻采集設備或由區域的監控系統輸出的二次傳遞型的現場視頻(含圖

12、 片)與音頻信息。這些信息可以是模擬信號。也可以是數字信號。5.3.2 報警信息3. 2.1 語音報警信息是指由現場音頻采集設備或公共電話網絡等通信設備發出的語 音報警信息。3. 2. 2非語音報警信息是指:a)開關量接入的報警信息,主要由現場傳感器給出,或由智能視頻型采集設備給出, 或由與聯網系統互連的其他系統給出;b)數據協議型的報警信息,主要由現場控制器給出,或由智能型采集設備給出,或 由其他系統(如卡口系統、三臺合一系統等)給出。3. 3采集設備狀態信息(網管信息)3. 3. 1 采集設備類型信息:如設備類型、型號等。3. 3. 2 采集設備現場環境信息:如環境溫度、濕度、清潔度等,智

13、能型前端設備自 身的溫度、濕度等。3. 3. 3 采集設備的安裝或工作位置信息(可與GIS,GPS等配合)。3. 3. 4 采集設備狀態信息:a)電源狀態信息(本地電池供電和外接供電);b)傳輸狀態信息(連接的傳輸網絡的性質和帶寬狀態)c)傳輸接口工作狀態信息(如指定端口開閉狀態、緩沖區的使用狀態等)。3. 3.5 自身防護措施狀態信息(如防拆、防爆裝置的完好性等)3. 3. 6 其他狀態信息:如報警探測器處于布防、撤防狀態還是休眠狀態;本身具有 權限管理的前端采集設備,其當前登錄用戶信息和連接時間信息、查詢信息等。3. 4 采集設備控制信息3. 4. 1 設備自身工作姿態的控制信息:包括(但

14、不限于)對云臺上下左右控制;對 鏡頭的聚焦、變焦、光圈的控制,預置位設置與調用,巡航設置與調用,對加熱器、雨刷、 風扇的控制等。3. 4. 2 信源編解碼參數設置的控制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對編碼種類的選擇(視 頻流、音頻流或復合流)、數字視頻的控制(亮度、對比度、色度、飽和度、幀率、質量、 編碼率或定碼率策略控制、碼率上限、分辨率、IBP幀間隔策略、單碼流或雙碼流)、音頻 的控制、信源加密控制等。3. 4. 3 信道編解碼參數設置的控制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網絡協議的選擇、傳輸 帶寬的限制、傳輸加密控制等。4 前端信息分級按照CA / T 7922008的規定,前端信息劃分為三級,由低到高依

15、次是三級、二級、 一級。6前端信息采集技術要求1前端信息采集原則根據現場情況和應用需要,前端信息采集應遵照下述基本原則:a)信息采集應尊重公民和單位合法權益的原則;b)對采集目標信息量提取的最大化原則;c)對目標信息特征提取的最優化原則;d)對現場輸入信息響應的最快速原則。2采集設備布局和安裝基本要求2. 1 采集設備現場布局和安裝高度等,應與被采集目標信息的產生、分布特點和特 征相適應,應符合GA/T 792. 12008中第4章、第5章、第6章,GB 503952007 中第 5 章和第 6 章,GB 503942007 中第 5 章和第 6 章,GA/T 3672001 中 4. 2、4

16、.3、4, GA/T 3682001 中 4. 2、4. 3、4. 4, GA/T 3942002 中第 5 章和 4. 3、4. 4、5等有關規定。6. 2. 2視頻采集設備在安裝現場附近應有適當提示3 報警信息采集技術要求3. 1 報警探測器的探測范圍應不小于目標防護區域范圍。探測器的安裝應避免引發誤 報警,宜設置在探測預期報警事件效率高的位置。3. 2探測器的選擇應滿足現場條件的要求。宜采用不同攆鍘原理的探測器組合或多技術 互補的復合探測器。3. 3手動報警裝置應能事后手動復位或具有操作記憶功能。3. 4 智能視頻采集設備產生的現場報警應在聯網系統中具有明顯的提示標識。3. 5其他系統傳

17、來的報警事件應能確認報警來源。4視頻信息采集技術要求4. 1 基本要求4. 1. 1 視頻信息采集設備接口應與傳輸系統的接口匹配前端設備的輸出端口傳輸能力應滿足聯網系統對前端信息的數據流量和總量的響應 要求,傳輸協議應符合聯網系統有關標準的規定。數字接口應滿足聯網系統對前端信息的響 應時間和動態帶寬要求,宜以流媒體的方式傳輸;模擬接口應滿足聯網系統對前端信息傳輸 帶寬和輸出信號幅度,信噪比等的要求。4. 1. 2時延和信號時基抖動本地沒備的時延(受限于輸出端口的帶寬)應滿足系統時延的整體要求。數字視頻輸出 的采集設備的緩存能力應保證數字視頻信息實時數據流的流暢性,保證現場信息的及時傳 遞,滿足

18、聯網系統對時延和信號時基抖動的整體要求。4. 2一次傳遞型視頻信息采集技術要求4. 2. 1 一次傳遞型視頻信息采集除滿足6. 4. 1的要求,還應滿足以下要求:視頻信號的采集設備包括各類攝像采集設備的靈敏度與動態響應范圍應與現場條件相適應:以可見光采集 現場圖像信息時,攝像機與鏡頭組合的聯合硬敏捷應高于現場的最低環境照度;現場光照度 過低,須采用補光的措施,或改用更高靈敏度的鏡頭與攝像機組合。現場光照度過大或強逆 光情況時應采用適當性能的攝像機和鏡頭。以非可見光或其他成像原理采集現場視頻信息 時,采集設備的探測能力應與探測目標的特性相適應。配套鏡頭的焦距控制、云臺活動范圍、動作速度等應與觀察

19、范圍、目標 特點和目標跟蹤等需求相適應;采集設備的安裝位置、角度應與探測范圍相適應:大范圍宏 觀觀察應與特定目標區域的固定監視相結合,分時掃描應與實時跟蹤特定目標相結合。d)攝像機的成像效果應滿足對目標識別的要求。攝像機配置與現場安裝,應有保持采集數據的原始完整性的措施。現場應有保障自身安全的防護措施和保障攝像機電源供應的措施。4. 2. 2視頻信號質量要求應滿足:A類資源提供的視頻信號:彩色信號信噪比不低于45 dB,清晰度不低于400 TVL;黑白信號信噪比不低于47 dB,清晰度不低于450 TVL。推薦的視頻信號:彩色信號信 噪比不低于50 dB,清晰度不低于450 TVL;黑白信號信

20、噪比不低于50 dB,清晰度不低于 480 TVL。B類資源提供的視頻信號:彩色信號信噪比不低于40 dB,清晰度不 低于300 TVL;黑白信號不低于42 dB,清晰度不低于330 TVL。推薦的視頻信號:彩色信 號信噪比不低于47 dB,清晰度不低于370 TVL;黑白信號信噪比不低于50 dB,清晰度不 低于 400 TVL。數字視頻信號的信源處理措施應保證數字視頻流就地通用完整解碼后,驗證顯示清晰度不低于300 TVL。4. 3 二次傳遞型視頻信息采集技術要求二次傳遞型視頻信息采集除滿足6. 4. 1的要求,還應滿足一下要求:現場應具有保障采集設備自身安全的措施;數字方式連接的二次傳遞

21、型設備應具有數字身份安全認證策略;數字方式連接的二次傳遞接入聯網系統應有安全隔離措施;模擬方式二次傳遞型的視頻信息采集設備應保證連接后的視頻信號信 噪比不出現明顯劣化;現場應有保持采集數據的原始完整性的措施。5音頻信息采集技術要求5. 1 音頻信息采集設備主要是拾音器(或音頻探測器),其頻響范圍和動態響應范圍 的使用要求,其輸出虛有良好的保真特性。模擬音頻信號的帶寬不低予4 kHz,推薦為412 kHz。5. 2音頻探測器的安裝位置應根據使用目的,選擇適合的環境:語音宜用時,應避免在過發振動、迎風和高噪聲的環境;現場變時音頻探測時,宜安裝在避風的位置,且探測空間響應區域與使 用要求必須在高噪聲

22、條件下工作時,音頻探測器應有適當保護措施。6.6采集設備狀態信息(網管信息)采集和控制信息技術要求采集設備狀態信息應以開關量和/或適當協議向聯網系統實時提供。6. 2 采集設備對其控制信息的即時響應能力宜不大于0. 1 s;從直接連接前端采集 設備的控制端發出操作云臺鏡頭的控制指令,到現場視頻館息傳送到控制端,并顯示控制指 令有效執行的時延,宜不大于0. 8 s。7 采集設備接入技術要求1 基本要求采集設備的傳輸接口應與聯網系統整體傳輸模式相協調,其傳輸接口帶寬應與采集到的 前端信息量和信息流量、系統響應速度相適應。采集設備的信息傳輸控制方式應與信息特點 相適應。2物理接口2. 1 采集設備各

23、類信號的有線接口應符合現行基本信號接口,如BNC、RCA、DB15F/ M、HDMI、ST/SO/ FC光纖連接器等連接部件,優先推薦可鎮定的連接件和電氣/光路)連 接良好的連接方法。2. 2有線接口應適應現場工作環境,具有防塵等能力。其插入損耗和帶寬適應性應滿足聯網系統整體傳輸要求。2. 3無線接口應滿足聯網系統對無線接入的安全要求。其連接方式優先推薦數字接入方 式:高速接入以802. 1 1 / 802. 16或3G/ 4G技術為主,低速接入推薦GPRS / CDMA1X / EDGE /CDMA 2000 1xEV-DO等無線公共網絡方式。局部無線接入可采用專門的安全的無線接口。2. 4

24、無線報警器的物理接入應滿足自洽性原則,即局部無線連接的小系統內部應自我穩定和安全,并具有一定的抗外來干擾、防外來破壞的能力。2. 5語音型報警信息可經由公共話音網接入,致字型報警信息可以開關量或者RS 485 接口方式連接。3前端信息交換的軟件協議接口報警信息報警信息編碼應符合GA/T 379-2002的規定。3. 2視頻信息3. 2. 1視頻信息采集設備輸出的視頻信號應采用摸擬基帶方式或數字基帶方式(主要以流媒體方式)接入傳輸設備中。3. 2. 2數字視頻流格式應滿足第5章的要求:A類資源提供的數字視頓流,其數據格式至少為4CIF(704X576)或D1(720 X576)。非可見光或其他成

25、像原理的視頻采集設備的輸出可以是QVGA (320X240)或CIF(352X288)。B類資源提供的數字視頻流,其效據格式是三級資源至少為QVGA(320X240) 或 CIF (352X288),是二級資源(含)以上至少為4CIF (704X576)或 D1 (720X576)。 非可見光或其他成像原理的視頻采集設備的輸出或者無線接入方式的視頻信號可以是QVGA(320X240)。圖像刷新率應滿足表1的要求:表1圖像刷新率序號圖像種類圖像播放方式一級二級三級1A類資源實時監視25 fps25 fps25 fps2記錄回放N12 fpsN12 fpsN12 fps3B類資源實時監視25 fp

26、sN12 fpsN6 fps4記錄回放N12 fpsN12 fpsN6 fpsd) 視頻采樣方案、視頻壓縮/解壓縮算法和成幀結構推薦為MPEG 4/H. 264.旦AVS-S的標準成熟后,將優先推薦采用AVS-S,其具體內容應滿足GA/T 669.4-2008; 視頻亮度信號A / D的量化位數為優先推薦10位,但不得低于8位,彩色分辨率不少于256 色。信源編碼的數字視頻經就地通用解碼裝置完全解碼后,驗證顯示清晰度不低于300 TVL, 其原始完整性保持在可接受的范圍內。e)實時視頻信息宜以流媒體方式進行傳遞,歷史視頻信息以流媒體方式或者以視頻文件方式傳輸。3. 2. 3照片信息抓拍圖片以JPEG或JPEG 2000格式為主,初次壓縮損傷不大于30%,直 接由視頻流抓拍的照片至少為30萬像素;若采用高分辨率攝像饑或專業拍照方式獲得照片圖像不應低于300萬像素;照片類前端信息的傳輸方式以文件方式傳輸。3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