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蘇陽_第1頁
音樂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蘇陽_第2頁
音樂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蘇陽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音樂教育在學校素質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如皋市長江鎮二案中學 蘇陽摘要:音樂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將藝術教育作為由應試教育轉變的重要途徑之一,是深化教育體制改革的需要。應試教育在我國教育領域已有上千年的歷史,傳統觀念和面臨升學考試的壓力,使素質教育在一些地方很難全面開展,音樂教育從藝術的內容到藝術的表現形式,都展示了藝術教育的功能,它既能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理想信念教育,又能對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起著協同作用,因此音樂教育是素質教育最好的內容之一。素質教育是當前基礎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而音樂教育是中學素質教育中不容忽視的重要內容,它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智能、情意、身心健康等素質的形成,有著

2、其它學科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重視 HYPERLINK /Jylw/YinYueLunWen/ t _blank 音樂教育,是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的突破口,是促進學生素質全面提高,培養高質量、高水平的跨世紀合格建設人才的切實有效措施。素質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美育本身就是一種素質教育,而音樂教育又是美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音樂是人的知識結構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不懂音樂的人其知識是不完備的。音樂是培育人的高雅的審美情趣,優化人的素質的重要途徑之一,忽視音樂教育,必然導致人才素質的缺陷,影響精神文明的全面發展。因此,音樂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和美育的重要手段,三者相互聯系,相互滲透,相互作用。一、音樂

3、教育與美育、素質教育的關系音樂教育與學校美育樂記云:“審樂以知政,而治道備矣”。荀子認為音樂可以“正身行、廣教化、美風俗”。的確如此 ,優美高尚的音樂,蘊含著潛移默化的高尚情操,聲情并茂的音樂藝術是塑造中學生靈魂的有力手段,對中學生的精神起著激勵、凈化、升華的作用。能逐漸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培養感受美、鑒賞美、表現美和創造美的 能力,提高分辨“真”與“假”,“美”與“丑”,“善”與“惡”的能力。使中學生在思想、道德、性格、 情操、修養各方面發生變化,培養一種愛憎分明的道德情感和自覺的道德信念。如教唱革命歷史歌曲國旗,國旗真美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我愛家鄉,我愛祖國、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紅星之歌、

4、只怕不抵抗等,能使學生愛憎分明,能喚起他們對敵人的仇恨、對祖國和人民的熱愛;教唱敘事歌曲我的好媽媽、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讀書朗、歌唱二小放牛朗、小衛士賴寧等能激發學生愛勞動、愛學習和愛護公共財物的熱情,能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能規范學生的行為習慣、凈化學生的心靈。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所流行的校園歌曲,但它們都有其共同的特征反映時代,反映學生生活,給人以積極向上、鼓舞人心的感覺。音樂是人類的萬能語言,好的音樂可以給人以積極向上、奮發進取的力量,充分發揮音樂在校園中的積極作用,引導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音樂教育與素質教育 音樂教育作為一門基礎學科,首先是一種基本素質教育。它通過教授音樂這門聽

5、覺藝術,來反映人們的思想、情感以及社會生活,使學生對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愛好,具有對音樂美的感受、表現能力和初步的鑒賞、創造能力,教會學生如何認識生活、感受生活并在一 定意義上創造生活,從而促進學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個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首先,音樂教育有助于學生記憶力的發展。在音樂教學中,教師 通過歌曲演唱、和樂演奏、隨歌隨舞等活潑豐富、各種各樣的教學形式,讓學生全身各種器官都能活躍起來,在提高興趣和注意力的同時, 也促進了學生記憶力的提高。并且,音樂能改變人的情緒,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都有類似的體會。聽一些輕松愉快的抒情樂,能使我們渾身放松,精神愉快,對改善記憶有著極顯著的效果。誠如馬克

6、思所言:“一種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藥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憊和痛楚。”其次,音樂教育能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思維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讓學生欣賞優秀作品,借音樂形象來喚起學生對相關視覺形象、聽覺形象及有關事物的聯想, 讓學生盡情暢想草原之夜獨特的自然美和莫斯科郊外別具異域風光的境遇美,使學生的想象力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第三,音樂教育能培養學生的節奏感,促進時間知覺的發展。音樂是一門節奏性很強的學科,在教授過程中,學生最易感受到的便是那抑揚頓挫、高低起伏的樂感,尤其是在敲打樂中。這時,教師應注意教會學生從身體的協調動作、肌肉反映上去感覺、體驗節奏,并運用到樂理中去、增強學生的節奏意識。在教會學生認識

7、生活、感受生活的同時,音樂教育還可以幫助學生如何更好的適應社會。人與人、人與物,個體與群體,個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復雜,教會學生熱心參與、相互合作、樂于交往、善于應變的能力尤為重要。音樂教育因其獨特的優勢,將成為學生更好的與自然、與社會相互溝通的一種有效手段。通過組織排練、舉行演出等一系列音樂活動,不但為學生交往能力的提高和協作精神的培養提供了良好途徑,還發展了個性與特長,增強了集體合作意識,有利于學生開朗性格和良好品質的形成,為其將來適應不同的人際組合, 更好的參與社會競爭奠定了基礎。勿庸諱言,音樂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和途徑之一,它對于開拓型人才的培養,對于學生個性的發展和完善人格的形成

8、,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近年來,許多教育領導機構和一些中小學校將音樂 教育作為教學改革的突破口,辦出了特色,辦出了水平,促進了學生 素質的全面提高。同時,素質教育的實施又為學校音樂教育的發展開辟了廣闊的前景,音樂教育正面臨著難得的發展機遇。 二、音樂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具體體現荷蘭教育家赫伯特齊佩爾說得好:“每個孩子都應該有最基本的 HYPERLINK /Jylw/YinYueLunWen/ t _blank 音樂教育,而 HYPERLINK /Jylw/YinYueLunWen/ t _blank 音樂教育,是開發人類智力的最好途徑。音樂對孩子智力發展具有重要影響。科學家研究發現,語言、音樂是由

9、左、右腦分管的,“念”的詞只被一側大腦接受,而“唱”的歌則因為有詞有曲,就能同時作用于兩側大腦,使孩子能合理、全面的使用左、右兩側大腦的功能,促進兩側半球功能的利用,從而大大提高了記憶和思維能力。古今中外眾多的科學家、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都是音樂藝術的愛好者,音樂對人的意識和思維的催發 作用在他們身上得到了神奇的體現。如愛因斯坦所言:“我的科學成就很多是從音樂啟發而來的。”他六歲開始學小提琴, 小提琴伴著他走過了孤獨的小學和中學時代,音樂啟迪著他的智慧和靈感,豐富著他的精神生活,為他潛心探索科學問題創造了必要的條件。因此,音樂教育有利于發展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是智力良好發展的基礎。在音樂教育

10、中,特別是器樂演奏時,手腦、眼、耳互相協調和配合,能提高大腦反應能力和耳手的靈敏度,在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基礎上,提高學生理解力、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創造力。演奏時手指動作越復雜, 越靈活,越嫻熟,對大腦神經系統越有聯系和得到鍛煉,使大腦靈敏、聰慧。同時,訓練學生“的音樂耳朵” ,能聽懂音樂,感受音樂的美,開闊學生的視野,能獲得和追求美好的事物。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創造能力 ,更有利于科學文化知識的學習,為培養學生的智能素質打好基礎。愛因斯坦有一句名言:“智力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性格的偉大”,“性格”從廣義上是指人的情意素質,它包含著情感、思維、興趣、氣質、意志、毅力等非智力因素,它常伴

11、隨著一切智力活動。中學生在學業和將來的事業上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非智力因素的養成。而音樂教育是心靈的塑造,是情感的培養,是個性的發展,是輔助非智力因素養成的好幫手。音樂是一門最擅長表達情感的藝術,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和吸引力。當優美、健康的音樂與人的生理、心理的節奏、 旋律產生共振協調并被陶醉時,使人產生一種高尚的、正義的、道德的、靈魂升華的情感,使人充滿了對人生的希望和追求,對生活、生命和整個世界的摯愛,增強了奮斗的自信和力量。中學生在自我參與式的藝術薰染中,不但受到審美、情感、思維的培育,還能逐漸培養起健康的藝術興趣和愛好。在不斷學習音樂的實踐中,通過耐心專注地訓練音樂技能和技巧,培養中

12、學生遇到困難與挫折時艱苦努力的頑強個性。音樂的集中性、精微性、表現性及形象性,要求學生具備非智力因素的諸要素,從而形成一種堅韌不拔的情意品質,這種品質會賦予他們對學習的高度自覺性和責任心,使學生會思維、會求知、會生存,對他們以后事業和人生有很大的幫助。 科學實踐證明,音樂能增進健康,醫治疾病。當悅耳的音樂通過聽覺器官傳入大腦皮層以后,優美的旋律能刺激神經系統,隨著感情的變化,使人精神愉快,情緒振奮,同時起到加強血液循環,增加內分泌,促進消化,解除疲勞的作用。在日本東京市有一座與眾不同的 HYPERLINK /Jylw/YinYueLunWen/ t _blank 音樂廳,人們戴上立體耳機,輕柔

13、的大自然音樂聲便被 送進耳鼓,有森林里的百鳥爭鳴,有潺潺的流水聲,奔騰的海濤聲等,聽眾漸漸有了身臨其境的感覺,似乎置身于大自然中,三十分鐘左右達到大腦完全放松,已消除疲勞的最佳狀態。世界上越來越多的醫院、利用各種音樂醫治好了許多病人。中國教育報曾報導,大連市實驗中學打預備鈴,這里聽到的不是鈴聲,而是牧童短笛、翠湖春曉、 花兒與少年等名曲,無論上課、下課、上學、放學、課間操,都播放一首名曲代替,每天5首名曲,用名曲代替鈴聲至今,還不到兩年,師生已熟知了幾十首中外名曲,為廣大師生營造了充滿高雅中 國教育報曾報導,大連市實驗中學打預備鈴,這里聽到的不是鈴聲,而是牧童短笛、翠湖春曉、 花兒與少年、步步

14、高等名曲,無論上課、下課、上學、放學、課間操,都播放一首名曲代替,每天5 首 名曲,用名曲代替鈴聲至今,還不到兩年,師生已熟知了幾十首中外名曲,為廣大師生營造了充滿高雅音樂文化氛圍,對身心大有裨益。文化氛圍,對身心大有裨益。因此,中學實施素質教育,重視音樂教育要通過多種形式,多種途徑,多種音樂氛圍,開展多樣的音樂課外活動。中學生正處于人生的青春期,他們有理想、有朝氣、富于青春的活力,積極向上、向往真理、熱衷探索。音樂不僅有助于心智的開發和高尚審美情致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它能潛移默化地對人的心理產生影響。因此,音樂教育不是可有可無,而是刻不容緩。音樂對人的素質的作用和影響是多元的,通過音樂教學活動,使學生注意力、記憶力得到鍛煉提高。音樂訓練和表演還有助于學生自制力、毅力等非智力因素的培養,特別是音樂的節奏、旋律、和聲、調式、調性等表現手段,所構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