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九上語文課外古詩詞背景、注釋、譯文、賞析_第1頁
部編九上語文課外古詩詞背景、注釋、譯文、賞析_第2頁
部編九上語文課外古詩詞背景、注釋、譯文、賞析_第3頁
部編九上語文課外古詩詞背景、注釋、譯文、賞析_第4頁
部編九上語文課外古詩詞背景、注釋、譯文、賞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PAGE19 / NUMPAGES19月夜憶舍弟作者杜甫 朝代唐 譯文對照戍鼓斷人行,秋邊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創作背景這首詩是759年(乾元二年)秋杜甫在州所作。這年九月,安史之亂,安祿山、史思明從陽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進,、都處于戰亂之中。當時,杜甫的幾個弟弟正分散在這一帶,由于戰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強烈的憂慮和思念。譯文戍樓上的更鼓聲隔斷了人們的來往,邊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正在鳴叫。從今夜就進入了白露節氣,月亮還是故鄉的最明亮。有兄弟卻都分散了,沒有家無法探問生死。寄往城的家書常常不能送到,何況戰亂頻繁沒有停止。注釋舍

2、弟:謙稱自己的弟弟。戍鼓:戍樓上的更鼓。戍,駐防。斷人行:指鼓聲響起后,就開始宵禁。邊秋:一作“秋邊”,秋天的邊地,邊塞的秋天露從今夜白:指在氣節“白露”的一個夜晚。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弟兄分散,家園無存,互相間都無從得知死生的消息。長:一直,老是。達:到。況乃:何況是。未休兵:戰爭還沒有結束。賞析意境賞析在古典詩歌中,思親懷友是常見的題材,這類作品要力避平庸,不落俗套,單憑作者生活體驗是不夠的,還必須在表現手法上匠心獨運。杜甫正是在對這類常見題材的處理中,顯出了他的大家本色。詩一起即突兀不平。題目是“月夜”,作者卻不從月夜寫起,而是首先描繪了一幅邊塞秋天的圖景:“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3、”路斷行人,寫出所見;戍鼓雁聲,寫出所聞。耳目所與皆是一片凄涼景象。沉重單調的更鼓和天邊孤雁的叫聲不僅沒有帶來一絲活氣,反而使本來就荒涼不堪的邊塞顯得更加冷落沉寂。“斷人行”點明社會環境,說明戰事仍然頻繁、激烈,道路為之阻隔。兩句詩渲染了濃重悲涼的氣氛,這就是“月夜”的背景。頷聯點題。“露從今夜白”,既寫景,也點明時令。那是在白露節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頓生寒意。“月是故鄉明”,也是寫景,卻與上句略有不同。作者所寫的不完全是客觀實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觀感情。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輪明月,本無差別,偏要說故鄉的月亮最明;明明是作者自己的心理幻覺,偏要說得那么肯定,不容質疑。然而,這種以幻作真的手法

4、卻并不使人覺得于情理不合,這是因為它極深刻地表現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對故鄉的感懷。這兩句在煉句上也很見功力,它要說的不過是“今夜露白”,“故鄉月明”,只是將詞序這么一換,語氣便分外矯健有力。所以王得臣說:“子美善于用事與常語,多離析或倒句,則語健而體峻,意亦深穩。”(麈史)讀者從這里也可以看出杜甫化平凡為神奇的本領。以上四句信手揮寫,若不經意,看似與憶弟無關,其實不然。不僅望月懷鄉寫出“憶”,就是聞戍鼓,聽雁聲,見寒露,也無不使作者感物傷懷,引起思念之情。所以是字字憶弟,句句有情。詩由望月轉入抒情,過渡十分自然。月光常會引人遐想,更容易勾起思鄉之念。詩人今遭逢離亂,又在這清冷的月夜,更是別

5、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在他的綿綿愁思中夾雜著生離死別的焦慮不安,語氣也分外沉痛?!坝械芙苑稚?,無家問死生”,上句說弟兄離散,天各一方;下句說家已不存,生死難卜,寫得傷心折腸,感人至深。這兩句詩也概括了安史之亂中人民飽經憂患喪亂的普遍遭遇。“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緊承五、六兩句進一步抒發心的憂慮之情。親人們四處流散,平時寄書尚且常常不達,更何況戰事頻仍,生死茫茫當更難逆料。含蓄蘊藉,一結無限深情。讀了這首詩,我們便不難明白杜甫為什么能夠寫出“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春望)那樣凝煉警策的詩句來。深刻的生活體驗是藝術創作最深厚的源泉。結構分析全詩層次井然,首尾照應,承轉圓熟,結構嚴謹?!拔葱荼眲t

6、“斷人行”,望月則“憶舍弟”,“無家”則“寄書不達”,人“分散”則“死生”不明,一句一轉,一氣呵成。思想感情在安史之亂中,杜甫顛沛流離,備嘗艱辛,既懷家愁,又憂國難,真是感慨萬端。稍一觸動,千頭萬緒便一齊從筆底流出,所以把常見的懷鄉思親的題材寫得如此凄楚哀感,沉郁頓挫。作者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府鞏縣(今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白合稱“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商隱與杜牧即“小杜”區別開來,杜甫與白又合稱“大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

7、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過賈誼宅作者長卿 朝代唐三年謫宦此棲遲,萬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獨尋人去后,寒林空見日斜時。漢文有道恩猶薄,湘水無情吊豈知。寂寂江山搖落處,憐君何事到天涯。創作背景此詩的容,與作者的遷謫生涯有關。長卿“剛而犯上,兩遭遷謫”。詩當作于詩人第二次遷謫來到的時候,詩人只身來到賈誼的故居。類似的遭遇,使長卿傷今懷古,感慨萬千,而吟詠出這首律詩。譯文賈誼被貶在此地居住三年,可悲遭遇千萬代令人傷情。我在秋草中尋覓人跡不在,寒林里空見夕陽緩緩斜傾。漢文帝重才恩德尚且淡薄,湘江水無意憑吊有誰知情?寂寞冷落深山里落葉紛紛,可憐你不知

8、因何天涯飄零?注釋賈誼:西漢文帝時政治家、文學家。后被貶為王太傅,有其故址。謫宦:貶官。棲遲:淹留。像鳥兒那樣的斂翅歇息,飛不起來。楚客:流落在楚地的客居,指賈誼。舊屬楚地,故有此稱。一作“楚國”。獨:一作“漸”。漢文:指漢文帝。搖落處:一作“正搖落”。賞析這是一篇堪稱唐詩精品的七律?!叭曛喕麓藯t,萬古惟留楚客悲?!薄叭曛喕隆?,只落得“萬古”留悲,上下句意鉤連相生,呼應緊湊,給人以抑郁沉重的悲涼之感?!按恕弊?,點出了“賈誼宅”?!皸t”,像鳥兒那樣的斂翅歇息,飛不起來,這種生活本就是驚惶不安的,用以暗喻賈誼的侘傺失意,是恰切的?!俺汀?,流落在楚地的客居,標舉賈誼的身份。一個“悲”字,直

9、貫篇末,奠定了全詩凄愴憂憤的基調,不僅切合賈誼的一生,也暗寓了長卿自己遷謫的悲苦命運。“秋草獨尋人去后,寒林空見日斜時?!鳖h聯是圍繞題中的“過”字展開描寫的。“秋草”,“寒林”,“人去”,“日斜”,渲染出故宅一片蕭條冷落的景色,而在這樣的氛圍中,詩人還要去“獨尋”,一種景仰向慕、寂寞興嘆的心情,油然而生。寒林日斜,不僅是眼前所見,也是賈誼當時的實際處境,也正是唐王朝危殆形勢的寫照。“漢文有道恩猶薄,湘水無情吊豈知?”頸聯從賈誼的見疏,隱隱聯系到自己。出句要注意一個“有道”,一個“猶”字。號稱“有道”的漢文帝,對賈誼尚且這樣薄恩,那么,當時昏聵無能的唐代宗,對長卿當然更談不上什么恩遇了;長卿的一

10、貶再貶,沉淪坎坷,也就是必然的了。這就是所謂“言外之意”。詩人將暗諷的筆觸曲折地指向當今皇上,手法是相當高妙的。接著,筆鋒一轉,寫出了這一聯的對句“湘水無情吊豈知”。這也是頗得含蓄之妙的。湘水無情,流去了多少年光。楚國的屈原哪能知道上百年后,賈誼會來到湘水之濱吊念自己;西漢的賈誼更想不到近千年后的長卿又會迎著蕭瑟的秋風來憑吊自己的遺址。后來者的心曲,恨不起古人于地下來傾聽,當世更沒有人能理解。詩人由衷地在尋求知音,那種抑郁無訴、徒呼負負的心境,刻畫得十分動情,十分真切?!凹偶沤綋u落處,憐君何事到天涯!”讀此尾聯的出句,好像長卿就站在讀者面前。他在宅前徘徊,暮色更濃了,江山更趨寂靜。一陣秋風掠

11、過,黃葉紛紛飄落,在枯草上亂舞。這幅荒村日暮圖,正是長卿活動的典型環境。它象征著當時國家的衰敗局勢,與第四句的“日斜時”映襯照應,加重了詩篇的時代氣息和感情色彩?!熬保戎复Z誼,也指代長卿自己;“憐君”,不僅是憐人,更是憐己?!昂问碌教煅摹?,可見二人原本不應該放逐到天涯。這里的弦外音是:我和您都是無罪的呵,為什么要受到這樣嚴厲的懲罰!這是對強加在他們身上的不合理現實的強烈控訴。讀著這故為設問的結尾,仿佛看到了詩人抑制不住的淚水,聽到了詩人一聲聲傷心哀惋的嘆喟。詩人聯系與賈誼遭貶的共同的遭遇,心理上更使眼中的景色充滿凄涼寥落之情。滿腹牢騷,對歷來有才人多遭不幸感慨系之,更是將自己和賈誼融為一

12、體。這首懷古詩表面上詠的是古人古事,實際上還是著眼于今人今事,字里行間處處有詩人的自我在,但這些又寫得不那么露,而是很講究含蓄蘊藉的,詩人善于把自己的身世際遇、悲愁感興,巧妙地結合到詩歌的形象中去,于曲折處微露諷世之意,給人以警醒的感覺。作者長卿(約726 約786),字文房,漢族,(今屬)人,唐代詩人。后遷居,河間(今屬)為其郡望。玄宗天寶年間進士。肅宗至德中官監察御史,后為長洲縣尉,因事下獄,貶南巴尉。代宗大歷中任轉運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轉運留后,又被誣再貶睦州司馬。德宗建中年間,官終隨州刺史,世稱隨州。左遷至藍關示侄湘作者愈 朝代唐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路八千。欲為圣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

13、殘年!云橫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創作背景愈大半生仕宦蹉跎,五十歲才因參與平淮而擢升刑部侍郎。兩年后又遭被貶,情緒十分低落。州治在東部,距離當時的京師長安有千里之遙。愈只身一人,倉促上路,走到藍田關口時,他的妻兒還沒有跟上來,只有他的侄子跟了上來,所以他寫下這首詩。譯文一篇諫書早晨上奏給皇帝,晚上就被貶官到路途遙遠的去。想替皇上除去有害的事,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殘余的生命。云彩橫出于南山,我的家在哪里?在白雪厚積的藍田關外,馬也停住腳步。知道你遠道而來定會有所打算,正好在瘴江邊收殮我的尸骨。注釋左遷:降職,貶官,指作者被貶到。藍關:在藍田縣南。地理志:“京兆府藍田

14、縣有藍田關?!毕妫河闹断?,字北渚,愈之侄,老成的長子,長慶三年(823年)進士,任丞。湘此時27歲,尚未登科第,遠道趕來從愈南遷。一封:指一封奏章,即論佛骨表。朝(zho)奏:早晨送呈奏章。九重(chng)天:古稱天有九層,第九層最高,此指朝廷、皇帝。路八千:泛指路途遙遠。八千,不是確數?!坝麨椤倍洌合胩婊实鄢ビ泻Φ氖?,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殘余的生命。弊事:政治上的弊端,指迎佛骨事??希贺M肯。衰朽(xi):衰弱多病。惜殘年:顧惜晚年的生命。圣明,指皇帝。嶺:在藍田縣東南?!把怼本洌毫ⅠR藍關,大雪阻攔,前路艱危,心中感慨萬分。擁:阻塞。藍關:藍田關,今在省藍田縣東南。馬不前:古樂府飲馬長城窟

15、行:“驅馬涉陰山,山高馬不前?!比辏╮):你,指湘。應有意:應知道我此去兇多吉少?!昂檬铡本洌阂馑际亲约罕厮烙?,向湘交待后事。瘴(zhng)江:指嶺南瘴氣彌漫的江流。瘴江邊:指貶所。:今潮安區。賞析中唐文學家詩人愈一生,以辟佛為己任,晚年上諫佛骨表,力諫憲宗“迎佛骨入大”,觸犯“人主之怒”,差點被定為死罪,經裴度等人說情,才由刑部侍郎貶為刺史。在今東部,距當時京師長安確有八千里之遙,那路途的困頓是不言而喻的。當愈到達離京師不遠的藍田縣時,他的侄湘,趕來同行。愈此時,悲歌當哭,揮筆寫下了這首名篇。這首詩和諫佛骨表珠聯璧合,相得益彰,具有深刻的社會意義。愈大半生仕宦蹉跎,五十歲才因參與平淮而擢升刑

16、部侍郎。兩年后又遭此難,情緒十分低落,滿心委曲、憤慨、悲傷。前四句寫禍事緣起,冤屈之意畢見。首聯直抒自己獲罪被貶的原因。他很有氣概地說,這個“罪”是自己主動招來的。就因那“一封書”之罪,所得的命運是“朝奏”而“夕貶”。且一貶就是八千里。但是既本著“佛如有靈,能作禍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諫佛骨表)的精神,則雖遭獲嚴懲亦無怨悔。三、四句直書“除弊事”,認為自己是正確的,申述了自己忠而獲罪和非罪遠謫的憤慨 ,富有膽識。盡管招來一場彌天大禍,他仍舊是“肯將衰朽惜殘年”,且老而彌堅,使人如見到他的剛直不阿之態。五、六句就景抒情,情悲且壯。愈在一首哭女之作中寫道:“以罪貶刺史,乘驛赴任;其后家亦譴逐,

17、小女道死,殯之層峰驛旁山下?!笨芍斎諅}猝先行,告別妻兒時的心情如何。愈為上表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家何在”三字中,有他的血淚和憤怒。后兩聯扣題目中的“至藍關示侄湘”。作者遠貶,嚴令啟程,倉淬離家;而家人亦隨之遣逐,隨后趕來。當詩人行至藍關時,侄湘趕到,妻子兒女,則不知尚在何處。作者在女挐壙銘中追述道:“愈既行,有司以罪人家不可留京師,迫遣之。女挐年十二,病在席。既驚痛與其父訣,又輿致走道撼頓,失食飲節,死于商南層峰驛。”了解這些情況,便知“頸聯純作景語”、“境界雄闊”之類的賞析并不確當。頸聯上下句各含兩個子句,前面的子句寫眼前景,后面的子句即景抒情?!霸茩M嶺”,遮天蔽日,回顧長安,不知“家何

18、在”?“雪擁藍關”,前路險艱, 嚴令限期趕到貶所, 怎奈“馬不前”!“云橫”、“雪擁”,既是實景,又不無象征意義。這一聯,景闊情悲,蘊涵深廣,遂成千古名句。作者原是抱著必死的決心上表言事的,如今自料此去必死,故對湘安排后事,以“好收吾骨”作給。在章法上,又照應第二聯,故語雖悲酸,卻悲中有壯,表現了“為除弊事”而“不惜殘年”的堅強意志。此兩句一回顧,一前瞻?!皫X”指終南山。云橫而不見家,亦不見長安:“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白詩),何況天子更在“九重”之上,豈能體恤下情?他此時不獨系念家人,更多的是傷懷國事。“馬不前”用古樂府:“驅馬涉陰山,山高馬不前”意。他立馬藍關,大雪寒天,聯想到

19、前路的艱險?!榜R不前”三字,露出英雄失路之悲。結語沉痛而穩重。左傳僖公三十二年記老臣蹇叔哭師時有 :“必死是間,余收爾骨焉”之語,愈用其意 ,向侄從容交代后事 ,語意緊承第四句,進一步吐露了凄楚難言的激憤之情。從思想上看 ,此詩與諫佛骨表,一詩一文,可稱雙璧,很能表現愈思想中進步的一面。就藝術上看,這首詩是詩七律中佳作。其特點誠如何焯所評“沉郁頓挫”,風格近似杜甫。沉郁指其風格的沉雄,感情的深厚抑郁,而頓挫是指其手法的高妙:筆勢縱橫,開合動蕩。如“朝奏 ”、“ 夕貶”、“九重天”、“路八千”等,對比鮮明,高度概括。一上來就有高屋建瓴之勢。三、四句用“流水對”,十四字形成一整體,緊緊承接上文,令

20、人有渾然天成之感。五、六句跳開一筆,寫景抒情,“云橫雪擁 ”,境界雄闊。“橫”狀廣度,“擁”狀高度,二字皆下得極有力。故全詩大氣磅礴,卷洪波巨瀾于方寸,能產生撼動人心的力量。此詩雖追步杜甫,沉郁頓挫,蒼涼悲壯,得杜甫七律之神,但又有新創,能變化而自成面目,表現出愈以文為詩的特點。律詩有謹嚴的格律上的要求,而此詩仍能以“文章之法”行之,而且用得較好。好在雖有“文”的特點,如表現在直敘的方法上,虛詞的運用上(“欲為”、“肯將”之類)等;同時亦有詩歌的特點,表現在形象的塑造上(特別是五、六一聯,于蒼涼的景色中有詩人自我的形象)和沉摯深厚的感情的抒發上 。全詩敘事、寫景、抒情熔為一爐,詩味濃郁,詩意醇

21、厚。作者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思想家,河陽(今省孟州市)人,漢族。祖籍昌黎,世稱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吏部。謚號“文”,又稱文公。他與柳宗元同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主學習先兩漢的散文語言,破駢為散,擴大文言文的表達功能。宋代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并稱“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愈在思想上是中國“道統”觀念的確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商山早行作者溫庭筠 朝代唐 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墻。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創作背景這首詩準確寫作年代已不

22、可考,但聯系溫庭筠生平,他曾任隋縣尉,徐商鎮襄陽,他被辟為巡官。據夏承燾溫飛卿系年,這兩件事均發生在公元859年(唐宣宗大中十三年),當年溫庭筠四十八歲。自長安赴隋縣,當道出商山。此詩當是溫庭筠此次離開長安赴襄陽投奔徐商經過商山時所作。溫庭筠雖是人,而久居杜陵,已視之為故鄉。他久困科場,年近五十又為生計所迫出為一縣尉,說不上有太好心緒,且去國懷鄉之情在所不免。譯文黎明起床,車馬的鈴鐸已叮當作響,出門人踏上旅途,還一心想念故鄉。雞聲嘹亮,茅草店沐浴著曉月的余輝;足跡凌亂,木板橋覆蓋著早春的寒霜??輸〉拈稳~,落滿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照亮了驛站的泥墻。因而想起昨夜夢見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野雁

23、,正嬉戲在圓而曲折的池塘。注釋1. 動征鐸(音奪):震動出行的鈴鐺。征鐸:車行時懸掛在馬頸上的鈴鐺。鐸:大鈴。2. 槲(音?。阂环N落葉喬木。3. 枳(音只):也叫“臭橘”,一種落葉灌木。驛墻:驛站的墻壁。驛:古時候遞送公文的人或來往官員暫住、換馬的處所。這句說:枳花鮮艷地開放在驛站墻邊。4. 杜陵:在長安城南,因漢宣帝陵墓所在而得名,這里指長安。作者此時從長安赴襄陽投友,途經商山。這句說:因而思想起在長安時的夢境。5. 鳧(音符):野鴨?;靥粒喊哆厪澢暮?。這句寫的就是“杜陵夢”的夢境。賞析這首詩之所以為人們所傳誦,是因為它通過鮮明的藝術形象,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會里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

24、首句表現“早行”的典型情景,概括性很強。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經叮叮當當,響起了車馬的鈴鐸聲,旅客們套馬、駕車之類的許多活動已暗含其中。第二句固然是作者講自己,但也適用于一般旅客?!霸诩仪蘸?,出外一時難”。在封建社會里,一般人由于交通困難、人情澆薄等許多原因,往往安土重遷,怯于遠行?!翱托斜枢l”這句詩,很能夠引起讀者情感上的共鳴。三、四兩句,歷來膾炙人口。梅堯臣曾經對歐陽修說:最好的詩,應該“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歐陽修請他舉例說明,他便舉出這兩句和賈島的“怪禽啼曠野,落日恐行人”,并反問道:“道路辛苦,羈旅愁思,豈不見于言外乎?”(六一詩話)東陽在懷麓堂詩話中進一步分析

25、說:“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人但知其能道羈愁野況于言意之表,不知二句中不用一二閑字,止提掇出緊關物色字樣,而音韻鏗鏘,意象具足,始為難得。若強排硬疊,不論其字面之清濁,音韻之諧舛,而云我能寫景用事,豈可哉!”“音韻鏗鏘”,“意象具足”,是一切好詩的必備條件。東陽把這兩點作為“不用一二閑字,止提掇緊關物色字樣”的從屬條件提出,很可以說明這兩句詩的藝術特色。所謂“閑字”,指的是名詞以外的各種詞;所謂“提掇緊關物色字樣”,指的是代表典型景物的名詞的選擇和組合。這兩句詩可分解為代表十種景物的十個名詞: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雖然在詩句里,“雞聲”、“茅店”、“人跡”、“板橋”都結合為“定語加中心詞”的“偏正詞組”,但由于作定語的都是名詞,所以仍然保留了名詞的具體感。例如“雞聲”一詞,“雞”和“聲”結合在一起,完全可以喚起引頸長鳴的視覺形象。“茅店”、“人跡”、“板橋”,也與此相類似。古時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