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科學備考,精準復習!高考新課程、新高考新高三化學第一課123命題依據化學學科核心素養命題思路CONTENTS目 錄4考試范圍5復習建議壹命 題 依 據考試依據 自2020年起,現有高考體系的考試大綱和說明不再修訂。取而代之的,考試命題的依據主要是高校人才選拔要求、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修訂)和教育部考試中心2020年1月發布的中國高考評價體系,中國高考進入了“后考綱時代”,今后的高考命題突出立德樹人鮮明導向,實現從能力立意到素養導向、從單一評價向多維評價的轉變,成為鑄魂育人的有效途徑和文化課堂。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三個版本的發展沿革國務院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深
2、化高考考試內容改革。依據高校人才選拔要求和國家課程標準,科學設計命題內容,增強基礎性、綜合性,著重考查學生獨立思考和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高考綜合改革回頭看加強對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考查和引導。優化情境設計,增強試題開放性、靈活性,充分發揮高考命題的育人功能和積極導向作用,引導減少死記硬背和“機械刷題”現象。關于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深化考試命題改革。學業水平選擇性考試與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命題要以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和高校人才選拔要求為依據,實施普通高中新課程的省份不再制定考試大綱。優化考試內容,突出立德樹人導向,重點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
3、題的能力。創新試題形式,加強情境設計,注重聯系社會生活實際,增加綜合性、開放性、應用性、探究性試題。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穩步推進中高考改革,構建引導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考試內容體系,改變相對固化的試題形式,增強試題開放性,減少死記硬背和“機械刷題”現象。在更高水平上推進高考內容改革“十三五”期間,高考內容改革突出立德樹人鮮明導向,實現從能力立意到素養導向、從單一評價向多維評價的轉變,成為鑄魂育人的有效途徑和文化課堂。高考評價體系幫助高考內容改革實現了三個轉變由單純的考試評價向立德樹人重要載體和素質教育關鍵環節轉變由傳統的“知識能力立意”評價向“價值引領、素養
4、導向、能力為重、知識為基”綜合評價的轉變由主要基于考查內容的一維評價模式向考查內容、考查要求、考查載體“三位一體”評價模式的轉變考試依據一核考試功能服務選才引導教學提高培養質量價值引領具體實現堅持選拔標準價值引領立德樹人考試依據四層考查內容必備知識培養能力、達成素養的基礎關鍵能力支撐和體現學科素養要求的能力表征學科素養承接核心價值的方向引領,統攝關鍵能力與必備知識核心價值指明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起到方向引領作用推動核心素養落實助推素質教育發展考試依據四翼考查要求基礎性強調學科主干知識綜合性強調融會貫通應用型強調學以致用創新性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十四五”時期高考內容改革趨勢強化對愛國主義、奮斗精神
5、等方面的考查,構建引導學生全面發展的考試評價體系。緊密結合學科特點,挖掘育人素材,科學設計各科德智體美勞全面評價的考試內容以基礎性涵蓋五育整體要求與全面發展,以綜合性突出五育的相互交織與有機融合,以應用性體現五育的教育價值和引導作用,以創新性彰顯五育的選拔功能和育才效能。聯系生產生活實際,增強試題的應用性和探究性,提升能力考查的有效性。聯系體育活動、體育比賽、文學作品、傳統藝術、物質生態、勞動等情境,強化對體美勞的考查貳化學學科核心素養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一、具體要求:能從不同層次認識物質的多樣性,并對物質進行分類;能從元素和原子、分子水平認識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和變化,形成“結構決定性質”的
6、觀念。能從宏觀和微觀相結合的視角分析與解決實際問題。二、課程目標:通過觀察能辨識一定條件下物質的形態及變化的宏觀現象,初步掌握物質及其變化的分類方法,能運用符號表征物質及其變化;能從物質的微觀層面理解其組成、結構和性質的聯系,形成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應用的觀念;能根據物質的微觀結構預測物質在特定條件下可能具有的性質和發生的變化,并能解釋其原因。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素養水平素養1 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水平1能根據實驗現象辨識物質及其反應,能運用化學符號描述常見簡單物質及其變化,能從物質的宏觀特征入手對物質及其反應進行分類和表征,能聯系物質的組成和結構解釋宏觀現象。水平2能根據實驗現象歸納物質及其反應
7、的類型,能運用微粒結構圖式描述物質及其變化的過程,能從物質的微觀結構說明同類物質的共性和不同類物質性質差異及其原因,解釋同類的不同物質性質變化的規律。水平3能從原子、分子水平分析常見物質及其反應的微觀特征,能運用化學符號和定量計算等手段說明物質的組成及其變化,能分析物質化學變化和伴隨發生的能量轉化與物質微觀結構之間的關系。水平4能依據物質的微觀結構,描述或預測物質的性質和在一定條件下可能發生的化學變化,能評估某種解釋或預測的合理性;能從宏觀與微觀結合的視角對物質及其變化進行分類和表征。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一、具體要求:能認識物質是運動和變化的,知道化學變化需要一定的條件,并遵循一定規律;認識化學
8、變化的本質是有新物質生成,并伴有能量的轉化;認識化學變化有一定限度、速率,是可以調控的。能多角度、動態地分析化學變化,運用化學反應原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二、課程目標:認識物質是在不斷運動的,物質的變化是有條件的;能從內因與外因、量變與質變等方面較全面地分析物質的化學變化,關注化學變化中的能量轉化;能從不同視角對紛繁復雜的化學變化進行分類研究,逐步揭示各類變化的特征和規律;能用對立統一、聯系發展和動態平衡的觀點考察化學反應,預測在一定條件下某種物質可能發生的化學變化。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素養水平素養2 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水平1能認識到物質運動和變化是永恒的,能歸納物質及其變化的共性和特征,能認識化
9、學變化伴隨著能量變化;能根據觀察和實驗獲得的現象和數據概括化學變化發生的條件、特征與規律。水平2能從原子、分子水平分析化學變化的內因和變化的本質,能理解化學反應中量變和質變的關系;能從質量守恒,并運用動態平衡的觀點看待和分析化學變化;能運用化學計量單位定量分析化學變化及其伴隨發生的能量轉化。水平3形成化學變化是有條件的觀念,認識反應條件對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的影響,能運用化學反應原理分析影響化學變化的因素,初步學會運用變量控制的方法研究化學反應。水平4能從不同視角認識化學變化的多樣性,能運用對立統一思想和定性定量結合的方式揭示化學變化的本質特征;能對具體物質的性質和化學變化做出解釋或預測,能
10、運用化學變化的規律分析說明生產、生活實際中的化學變化。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一、具體內容:具有證據意識,能基于證據對物質組成、結構及其變化提出可能的假設,通過分析推理加以證實或證偽;建立觀點、結論和證據之間的邏輯關系。知道可以通過分析、推理等方法認識研究對象的本質特征、構成要素及其相互關系,建立認知模型,并能運用模型解釋化學現象,揭示現象的本質和規律。二、課程目標:初步學會收集各種證據,對物質的性質及其變化提出可能的假設;基于證據進行分析推理,證實或證偽假設;能解釋證據與結論之間的關系,確定形成科學結論所需要的證據和尋找證據的途徑;能認識化學現象與模型之間的聯系,能運用多種認知模型來描述和解釋物質
11、的結構、性質和變化,預測物質及其變化的可能結果;能依據物質及其變化的信息建構模型,建立解決復雜化學問題的思維框架。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素養水平素養3 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水平1能從物質及其變化的事實中提取證據,對有關的化學問題提出假設,能依據證據證明或證偽假設;能識別化學中常見的物質模型和化學反應的理論模型,能將化學事實和理論模型之間進行關聯和合理匹配。水平2能從宏觀和微觀結合上收集證據,能依據證據從不同視角分析問題,推出合理的結論;能理解、描述和表示化學中常見的認知模型,指出模型表示的具體含義,并運用于理論模型解釋或推測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與變化。水平3能從定性與定量結合上收集證據,能通過定性分
12、析和定量計算推出合理的結論;能認識物質及其變化的理論模型和研究對象之間的異同,能對模型和原型的關系進行評價以改進模型;能說明模型使用的條件和適用范圍。水平4能依據各類物質及其反應的不同特征尋找充分的證據,能解釋證據與結論之間的關系;能對復雜的化學問題情境中的關鍵要素進行分析以建構相應的模型,能選擇不同模型綜合解釋或解決復雜的化學問題;能指出所建模型的局限性,探尋模型優化需要的證據。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一、具體內容:認識科學探究是進行科學解釋和發現、創造和應用的科學實踐活動;能發現和提出有探究價值的問題;能從問題和假設出發,依據探究目的,設計探究方案,運用化學實驗、調查等方法進行實驗探究;勤于實踐
13、,善于合作,敢于質疑,勇于創新。二、課程目標:能發現和提出有探究價值的化學問題,能依據探究目的設計并優化實驗方案,完成實驗操作,能對觀察記錄的實驗信息進行加工并獲得結論;能和同學交流實驗探究的成果,提出進一步探究或改進的設想;能尊重事實和證據,破除迷信,反對偽科學;養成獨立思考、敢于質疑和勇于創新的精神。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素養水平素養4 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水平1能根據教材中給出的問題設計簡單的實驗方案,完成實驗操作,觀察物質及其變化的現象,客觀地進行記錄,對實驗現象作出解釋,發現和提出需要進一步研究的問題。水平2能對簡單化學問題的解決提出可能的假設,依據假設設計實驗方案,組裝實驗儀器,與同學合作
14、完成實驗操作,能運用多種方式收集實驗證據,基于實驗事實得出結論,提出自己的看法。水平3具有較強的問題意識,能在與同學討論基礎上提出探究的問題和假設,依據假設提出實驗方案,獨立完成實驗,收集實驗證據,基于現象和數據進行分析并得出結論,交流自己的探究成果。水平4能根據文獻和實際需要提出綜合性的探究課題,根據假設提出多種探究方案,評價和優化方案,能用數據、圖表、符號等處理實驗信息;能對實驗中的“異常”現象和已有結論進行反思、提出質疑和新的實驗設想,并進一步付諸實施。科學態度與社會責任一、具體內容:具有安全意識和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具有探索未知、崇尚真理的意識;深刻認識化學對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
15、、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大貢獻;具有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意識,從自身做起,形成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能對與化學有關的社會熱點問題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能參與有關化學問題的社會實踐活動。二、課程目標:具有安全意識和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形成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意識:增強探究物質性質和變化的興趣,關注與化學有關的社會熱點問題,認識環境保護和資源合理開發的重要性,具有“綠色化學”觀念和可持續發展意識;能較深刻地理解化學、技術、社會和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認識化學對社會發展的重大貢獻,能運用已有知識和方法綜合分析化學過程對自然可能帶來的各種影響,權衡利弊,強化社會責任意識,積極參
16、與有關化學問題的社會決策。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素養水平素養5 科學態度與社會責任水平1具有安全意識,逐步養成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不迷信,能自覺抵制偽科學;能列舉事實說明化學對人類文明的偉大貢獻,主動關心與環境保護、資源開發等有關的社會熱點問題,形成與環境和諧共處,合理利用自然資源的觀念。水平2崇尚科學真理,不迷信書本和權威;具有“綠色化學”觀念,能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探討某些化學過程對人類健康、社會可持續發展可能帶來的雙重影響,并對這些影響從多個方面進行評估。水平3具有理論聯系實際的觀念,有將化學成果應用于生產、生活的意識,能依據實際條件并運用所學的化學知識和方法解決生產、生活中簡單的化學問題;在實
17、踐中逐步形成節約成本、循環利用、保護環境等觀念。水平4尊重科學倫理道德,能依據“綠色化學”思想和科學倫理對某一個化學過程進行分析,權衡利弊,作出合理的決策;能針對某些化學工藝設計存在的各種問題,提出處理或解決問題的具體方案。叁命 題 思 路突出立德樹人導向引導學生樹立“四個自信”。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依法治國、創新精神等內容的考查,發揮各學科的育人優勢,形成育人合力。彰顯素質教育的鮮明導向。以閱讀理解、信息整理、應用寫作、語言表達、批判性思維和辯證思維 6 項關鍵能力為突破口,加強對學生獨立思考、邏輯
18、推理、信息加工、語言表達和文字寫作等關鍵能力的考查,引導教學注重培養支撐學生終身發展、適應時代要求的關鍵能力,引導學生從“解題”到“解決問題”,從“做題”到“做人做事”。知識立意能力立意素養立意價值立意高考在德智體美勞全面考查上取得的主要突破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各學科立足自身特點,加強情境化試題設計,創設聯系勞動、體育、美育的試題情境,引導學生崇尚勞動精神、增強健康意識和審美情趣。加強對學生綜合能力和應用能力的考查。為減少學生機械刷題、重復訓練的收益,引導中學教學遵循教育規律,促進素質教育發展,各學科通過設計多選題、結構不良試題、任務驅動型試題等新題型,逐步增強試題的綜合性、應用性、開放性。20
19、20 年新高考語文科優化試卷結構,考查高階思維能力;數學科重建考試目標和考查體系,建立不分文理科的統一考試模式;外語科創設新題型,采用讀后續寫題型,增加閱讀理解和寫作分值,深入考查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增強考查方式、試題情境等方面的綜合性增強試題情境的綜合性。優化試題情境設計,結合學生的生活實踐和學習探索活動設計問題情境,讓學生充分感受到課堂所學內容的價值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效用。增強考查方式的綜合性。通過文字、圖像、表格等多種方式呈現試題信息,綜合考查學生的信息整理能力、辯證分析能力。命題思路學習情境生活情境實驗情境學術情境 “情境化試題有利于考查學生在問題情境中的知識掌握程度,更能精準考查學
20、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根據化學的學科特點和試題情境的復雜程度,化學科試題情境可以分為簡單情境、綜合情境和復雜情境。化學學業質量水平1水平質量描述11-1 能根據物質組成和性質對物質進行分類,形成物質是由元素組成和化學變化中元素不變的觀點;能運用原子結構模型說明典型金屬和非金屬元素的性質;能對常見物質(包括簡單的有機化合物)及其變化進行描述和符號表征;能認識離子反應和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能結合實例書寫離子方程式和氧化還原反應化學方程式;能說明常見物質的性質與應用的關系。1-2 認識化學變化是有條件的,能說明化學變化中的質量關系和能量轉化,能從物質的組成、構成微粒、主要性質等方面解釋或說明化
21、學變化的本質特征;認識物質的量在化學定量研究中的重要作用,能結合實驗或生產、生活中的實際數據,并應用物質的量計算物質的組成和物質轉化過程中的質量關系。1-3 能依據化學問題解決的需要,選擇常見的實驗儀器、裝置和試劑,完成簡單的物質性質、物質制備、物質檢驗等實驗;能與同伴合作進行實驗探究,如實觀察、記錄實驗現象,能根據實驗現象形成初步結論。1-4 具有安全意識,能將化學知識與生成、生活實際結合,能主動關心并參與有關的社會性議題的討論,贊賞化學對人類生活和生產所作的貢獻;能運用所學的化學知識和方法分析討論生產、生活中簡單的化學問題(如酸雨防治、環境保護、食品安全等),認識化學科學對社會可持續發展的
22、貢獻。注:每個條目前面的數字代表水平,后面的數字代表條目序號,序號1側重對應“素養1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和“素養3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序號”;序號2側重對應“素養2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序號3側重對應“素養4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序號4側重對應“素養5科學態度與社會責任”。化學學業質量水平2水平質量描述22-1 能從不同視角對典型的物質及其主要變化進行分類;能從原子結構視角說明元素的性質遞變規律;能從構成物質的微粒、化學鍵、官能團等方面說明常見物質的主要性質,能分析物質性質與用途的關系。2-2 能分析化學變化中的能量吸收或釋放的原因;認識化學變化的多樣性和復雜性,能分析化學反應速率的主要影響因素
23、;能設計物質轉化的方案,能運用化學符號表征物質的變化,能說明化學變化的本質特征和變化規律;能應用質量守恒定律分析物質轉化對資源利用的影響。2-3 能通過實驗探究物質的性質和變化規律,能提出有意義的實驗探究問題,根據已有經驗和資料作出預測和假設,能設計簡單實驗方案,能運用適當的方法控制反應條件并順利進行實驗;能收集和表述實驗證據,基于實驗事實得出結論。2-4 能分析化學科學在開發利用自然資源、合成新物質、保護環境、保障人類健康、促進科技發展和社會文明等方面的價值和貢獻;了解在化工生產中遵循“綠色化學”思想的重要性,能從化學視角理解食品安全、環境保護等法律法規,關注化學產品和技術在生產、生活中應用
24、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注:每個條目前面的數字代表水平,后面的數字代表條目序號,序號1側重對應“素養1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和“素養3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序號”;序號2側重對應“素養2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序號3側重對應“素養4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序號4側重對應“素養5科學態度與社會責任”。化學學業質量水平3水平質量描述33-1 能從組成、結構等方面認識無機化合物和有機化合物的多樣性,能從物質的組成、性質、官能團、構成微粒和微粒間作用力等多個視角對物質進行分類;能說明物質的組成、官能團和微粒間作用力的差異對物質性質的影響;能從多個角度對化學反應進行分類,認識化學反應的本質;能采用模型、符號等多種方式
25、對物質的結構及其變化進行綜合表征。3-2 能根據反應速率理論和化學平衡原理,說明影響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的因素;能運用宏觀、微觀、符號等方式描述、說明物質轉化的本質和規律;能定量分析化學變化的熱效應,分析化學能與電能相互轉化的原理及其在生產和生活中的應用。能根據解決問題的需要設計無機化合物轉化與制備、典型有機化合物的組成結構檢測與合成的方案;能分析評估物質轉化過程對環境的影響。3-3 能根據解決問題的需要提出實驗探究課題;能設計實驗方案探究物質和能量的轉化、影響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的因素、有機化合物的主要性質等;能選擇合適的實驗試劑和儀器裝置,控制實驗條件、安全、順利地完成實驗;沒能收集并用數
26、據、圖表等多種方式描述實驗證據,能基于現象和數據進行分析推理得出合理結論。3-4 能結合生產和生活實際問題情境說明化學變化中能量轉化、調控反應條件等的重要應用,認識有機化合物轉化和合成在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提高生活質量等方面的重要貢獻;能運用化學原理和方法解釋或解決生產、生活中與化學相關的一些實際問題;具有對化學技術推廣應用和化學品使用進行風險評估的意識,能分析化學品生產和應用過程中對社會和環境可能發生的影響,能提出降低其負面影響的建議。注:每個條目前面的數字代表水平,后面的數字代表條目序號,序號1側重對應“素養1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和“素養3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序號”;序號2側重對應“素養2變
27、化觀念與平衡思想”;序號3側重對應“素養4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序號4側重對應“素養5科學態度與社會責任”。化學學業質量水平4水平質量描述44-1 能在物質及其變化的情境中,依據需要選擇不同方法,從不同角度對物質及其變化進行分析和推斷;能根據物質的類別、組成、微粒的結構、微粒間作用力等說明或預測物質的性質,評估所做說明或預測的合理性;能從宏觀與微觀、定性與定量等角度對物質變化中的能量轉化進行分析和表征;能基于物質性質提出物質在生產、生活和科學技術等方面應用的建議和意見。4-2 能從調控反應速率、提高反應轉化率等方面綜合分析反應的條件,提出有效控制反應條件的措施;能選擇簡明、合理的表征方式描述和
28、說明化學變化的本質和規律,能根據化學反應原理預測物質轉化的產物,確定檢驗所做預測的證據;能依據化學變化中能量轉化的原理,提出利用化學變化實現能量儲存和釋放的有實用價值的建議,能基于“綠色化學”理念設計無機化合物制備和有機化合物合成的方案,并對方案進行評價和優化;能分析評估物質轉化過程對環境和資源利用的影響。4-3 能列舉測定物質組成和結構的實驗方法,能根據儀器分析的數據和圖表推測簡單物質的組成和結構;能在復雜的化學問題情境中提出有價值的實驗探究課題,能設計有關物質轉化、分離提純、性質應用等的綜合實驗方案;能運用變量控制的方法探究并確定合適的反應條件,安全、順利地完成實驗;能用數據、圖表、符號等
29、描述實驗證據并據此進行分析推理形成結論;能對實驗方案、實驗過程和實驗結論進行評價,提出進一步探究的設想。4-4 能說明化學科學發展在自然資源利用、材料合成、環境保護、保障人類健康、促進科學技術發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能運用化學原理和方法推廣應用和化學品使用進行分析和風險評估;能依據“綠色化學”思想分析某些化學產品生產和應用存在的問題,提出處理或解決化學問題的方案。注:每個條目前面的數字代表水平,后面的數字代表條目序號,序號1側重對應“素養1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和“素養3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序號”;序號2側重對應“素養2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序號3側重對應“素養4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序號4側重對應
30、“素養5科學態度與社會責任”。高考化學評價體系的內涵構成及實施模型必備知識:化學語言與概念、物質結構與性質、反應變化與規律、物質轉化與應用、實驗原理與方法。關鍵能力:理解與辨析能力、分析與推測能力、歸納與論證能力、探究與創新能力。學科素養:化學觀念、思維方法、實踐探索、態度責任。核心價值:包括學科社會價值、學科本質價值和學科育人價值,即弘揚愛國主義情懷、認識化學科學對人類進步和發展的貢獻和滲透科學精神、激發學習興趣。考查要求考查內容考查情境創新性應用性綜合性基礎性必備知識關鍵能力學科素養核心價值學習探索生活實踐學術探索立德樹人服務選才引導教學基礎性:化學學科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本
31、操作。綜合性:學科內綜合、學科間綜合、方法綜合和形式綜合。應用性:在學科素養的引導下,使用合適的思維方法和關鍵能力,解釋生活中的現象,解決生產中的問題,闡釋社會中有關化學的熱點問題,解答實驗中的疑問。創新性:推測反應現象或物質性質,設計物質合成或分離路線,闡釋機理或總結規律等。學習探索:以化學學科專業語言與符號,按照學科邏輯呈現的形式情境,主要用于檢測基礎知識理解與調用,體現基礎性。生活實踐:現實生活中化學現象及其變化的內在邏輯呈現的真實情境,主要用于檢測知識遷移與應用,體現綜合性與應用性。學術探索:以化學科學研究問題為背景,按照學術研究的一般路徑呈現的真實情境,主要用于檢測問題建構與解決,體
32、現綜合性與創新性。肆考 試 范 圍考試范圍 化學必修課程是全體高中學生必須修習的課程,是普通高中學生發展的共同基礎課程,設化學1、 化學2兩個模塊。課程內容分為化學科學與實驗探究、常見的無機物及其應用、物質結構基礎及化學反應規律、簡單的有機化合物及其應用和化學與社會發展五個主題。 每個主題的內容均旨在促進全體學生在“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科學態度與社會責任”等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各個方面都有一定的發展。考試范圍 選修化學反應原理,從化學反應與能量,化學反應的方向、限度和速率,以及水溶液中的離子反應與平衡等方面,探素化學反應的規律及
33、其應用。進一步認識化學變化所遵循的基本原理,初步形成關于物質變化的科學觀念。了解化學反應中能量轉化所遵循的規律,贊賞運用化學反應原理對科學技術和人類社會文明所起的重要作用,發展化學學科核心素養。 選修物質結構與性質,從原子、分子水平上認識物質構成的規律,以微粒之間不同的作用力為線索,側重研究不同類型物質的有關性質,進一步豐富物質結構的知識,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有關物質結構的基本認識,深入認識物質的結構與性質之間的關系,發展化學學科核心素養。 選修有機化學基礎,設置了有機化合物的組成與結構、烴及其衍生物的性質與應用、生物大分子及合成高分子3個主題。建立“組成、結構決定性質”的基本觀
34、念,形成基于官能團、化學鍵與反應類型認識有機化合物的一般思路,了解測定有機化合物結構、探究性質、設計合成路線的相關知識,發展化學學科核心素養。化學學科考試范圍考試范圍:包括必考和選考兩部分,必考范圍包括必修模塊“化學1”“化學2”與選修4“化學反應原理”;選考范圍為選修3“物質結構與性質”和選修5“有機化學基礎”。考試時間75分鐘,滿分100分。試卷結構:包括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部分,共21題,考生作答20題。題型包括選擇、填空和簡答等。第一部分為單選題,共16小題,共44分,其中第110小題,每小題2分,第1116小題,每小題4分。第二部分為非選擇題,包括必做題和選做題。必做題共3小題,共42
35、分;選做題共2小題,每小題14分,考生任選一題作答。聚焦“3+1+2”新高考根據全國新高考改革精神,語文、數學、外語作為全國統一高考科目,由教育部考試中心統一命題,統一考試;物理、歷史、政治、地理、化學、生物作為學業水平考試科目,由各省考試院組織實施命題和考試。由于新高考方案中考試科目的作用和地位發生變化,考試時間有改變,因此試題的題型、題量等都有所變化,命題思路也會發生一定的變化。2021年廣東高考化學試題考點統計題號考查內容分值難易程度1本題以文旅熱現象、國寶級文物的意義和價值圖文信息為情境,主要考查文物制造原料的主要成分、材料的分類、合金概念等必備知識的宏觀辨識,引導教學要關注中華傳統文
36、化2分易2本題以廣東國家級非遺為情境,考查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茶香微觀解釋、高分子的分類、純凈物與混合物等概念的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引導教學要滲透社會性議題2分易3本題以天問一號著陸火星、嫦娥五號采回月壤、長征系列火箭燃料燃燒為情境,考查可再生能源、能量轉化形式、氖-20的質量數、同位素等概念,中國科技成就即時應用2分易4本題以化學與生產、生活緊密聯系的活動、原理的關系為情境,考查聚乙烯的性質與用途,海水提溴、提鎂與氧化還原反應的關系,氫氟酸的性質與用途、鋼鐵的生銹與防銹等必備知識的正誤判斷及其是否具有因果關系,說明教學仍然要重視學習探索情境2分易5本題以昆蟲信息素的價值及人工合成信息素的分子
37、結構簡式圖為情境,從宏微結合角度考查烷烴、官能團、有機反應類型、有機物的性質等,是陌生有機物組成、結構、變化、性質的傳統考查方式2分易6本題以社區、學農、家務、自主探究勞動項目與化學知識的關系等生活生產實際為情境,主要考查84消毒液的性質用途、廚余垃圾的組成元素和用途、乙酸的性質用途制備、油脂的性質用途等敘述的正誤判斷及其因果關系的宏觀辨識,涉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彰顯和立德樹人的體現2分易7本題以濃硫酸試劑中H2SO4含量的測定實驗步驟、操作、儀器圖文信息為情境,考查濃硫酸的稀釋、配制溶液的定容、量取待測液、中和滴定等步驟使用儀器的選擇,側重科學探究的考查2分易8本題以鳥嘌呤( G)的組成、
38、性質為情境,考查其一定濃度的鹽酸鹽的稀溶液及其稀釋后的pH,鹽酸鹽在水中的電離方程式及其溶液中的電荷守恒關系式,側重學科關鍵能力的考查2分較易9本題以火星大氣中二氧化碳用于新型全固態電池的組成材料等學術前沿研究為情境,主要考查化學電池的能量轉化形式、兩極反應物及其反應類型、內電路中離子移動方向等相關知識,是原電池原理的遷移應用2分較易題號考查內容分值難易程度10本題以部分含鐵物質的分類與相應化合價關系圖為情境,考查物質轉化關系推斷、氧化還原反應、膠體的制備等知識,引導認識思路、學科知識的結構化教學2分較易11本題以阿伏加德羅常數為載體,主要考查三氯甲烷的結構、鹽酸的構成、NO與O2的化合反應、
39、鈉與水的置換反應、物質的量、物質的量濃度、氣體摩爾體積、摩爾質量、共價鍵數、陰離子數、分子數等,側重分析與應用能力的考查4分中12本題以化學實驗操作或做法的目的的關系為情境,考查濃稀硝酸的性質、NO的制備、溫度對NO2與N2O4轉化平衡的影響、溴碘活潑性強弱、萃取劑的選擇、藥品使用的注意事項等問題,涉及探究實驗等內容,側重考查學生的分析理解能力4分中13本題以麻醉劑的分子結構式為情境,考查五種元素原子結構、元素位置、分子結構關系之間的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是近兩年高考元素推斷題的典型考查方式4分中14本題以反應歷程中的基元反應及體系各組分濃度-時間變化曲線圖為情境,考查每一條曲線代表哪種物質、某
40、時間各組分濃度、某物質的消耗速率與生成速率的大小關系等的分析判斷,體現化學反應速率、化學平衡的關鍵能力考查4分中15本題以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的價值定位及物質性質實驗為情境,考查教材中有關過氧化鈉與水、水蒸氣與灼熱鐵粉、銅絲與熱濃硫酸、二氧化硫與酸性高錳酸鉀溶液的化學方程式或離子方程式的正誤判斷,突出物質性質、轉化、守恒的考查4分中16本題以Co的合金材料的應用價值、三室電解裝置示意圖等學術前沿圖文信息為情境,主要考查電解的工作原理、電極反應式的計算、電極反應產物與溶液pH的變化等,側重考查學生的證據推理、模型認知等學科核心素養4分中考點統計題號考查內容分值難易程度17本題以含氯物質在生產生活中
41、的價值以及1774年舍勒、1810戴維實驗研究發現與結論、科學探究系列步驟等學科探索圖文表格信息為情境,綜合考查實驗室沿用舍勒方法制取氯氣的原理、凈化和收集干燥氯氣所需裝置接口的連接順序、氯水久置后成分的探究實驗方案設計、對所提出猜想的評價、溶度積的計算、控制變量思想的應用、判斷猜想成立的依據等,涉及化學語言、物質性質、實驗原理與方法等必備知識的考查,重點考查分析與推測能力、歸納與論證能力、探究與創新能力等關鍵能力,反映了化學觀念、思維方法、實踐探索等學科素養導向,引領了學科社會價值、學科本質價值,即認識化學科學對人類進步和發展的貢獻和滲透科學精神、激發學習興趣。15分中18本題以廢催化劑回收
42、利用其中金屬資源的工藝流程圖、電離常數、溶度積常數、侯氏制堿法、鋅片制造中的刻蝕過程等學術前沿圖文信息為載體,以鉬元素化合價、沉淀或濾液主要成分的推斷、控制變量、氧化還原反應、沉淀的轉化等必備知識為基,涉及化學概念、物質變化與規律、物質轉化與應用等必備知識的考查,重點考查理解與辨析能力、分析與推測能力、歸納與論證能力等關鍵能力,反映了化學觀念、思維方法、態度責任等學科素養導向,引領了學科社會價值、學科本質價值和學科育人價值,即認識化學科學對人類進步和發展的貢獻和滲透科學精神。13分中19本題以我國碳達峰、碳中和時間以及甲烷與二氧化碳催化重整研究成果的學術前沿圖文信息為情境,考查根據蓋斯定律和熱
43、化學方程式計算反應歷程中某個反應的焓變、外界條件對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的影響規律、體系能量-反應進程圖像的識別與活化能大小的辨別、吸熱反應、壓力平衡常數與平衡轉化率的計算、二氧化碳的性質與用途等內容,涉及化學語言與概念、物質性質與變化規律、物質轉化與應用等必備知識的考查,重點考查理解與辨析能力、分析與推測能力、歸納與論證能力等關鍵能力,反映了化學觀念、思維方法、態度責任等學科素養導向,引領了學科社會價值、學科本質價值和學科育人價值,即弘揚愛國主義情懷、認識化學科學對人類進步和發展的貢獻和滲透科學精神、激發學習興趣。14分中考點統計題號考查內容分值難易程度20本題以幾種含巰基(SH)的有機化合
44、物的結構簡式及其作為重金屬元素汞的解毒劑的價值、拓撲絕緣材料、晶胞及晶體結構示意圖、鍺晶胞中原子摻雜等學術前沿圖文信息為情境,主要考查物質結構和性質,涉及價電子排布式的書寫、沸點高低的比較、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表征、汞解毒劑III的組成與結構的探析(含電負性、雜化方式、鍵角、化學鍵類型、鍵能等)、兩種汞解毒劑水溶性的比較、Ge晶胞中部分Ge原子被Hg和Sb取代后是否是晶胞的論證、晶胞X中Hg的配位數、晶體X中三種原子的個數比、晶胞密度的計算等知識點,側重考查基礎知識運用、空間想像能力及計算能力涉及化學語言與概念、物質性質與變化規律等必備知識的考查,重點考查理解與辨析能力、分析與推測能力、歸納與
45、論證能力等關鍵能力,反映了化學觀念、思維方法等學科素養導向,引領了學科社會價值、學科本質價值和學科育人價值,即認識化學科學對人類進步和發展的貢獻和滲透科學精神。14分中21本題以具有抗瘧活性的天然產物及其衍生物的合成路線的學術前沿圖文信息為情境,考查有機物的合成,涉及官能團識別、分子式和結構簡式的推斷與書寫、有機反應類型的判斷、限制條件同分異構體的書寫、有機反應方程式的書寫、合成路線設計等,側重考查學生分析推理能力、知識遷移運用能力涉及化學語言與概念、物質性質與變化規律、物質轉化與應用等必備知識的考查,重點考查理解與辨析能力、分析與推測能力、探究與創新能力等關鍵能力,反映了化學觀念、思維方法、
46、實踐探索、態度責任等學科素養導向,引領了學科社會價值、學科本質價值和學科育人價值,即認識化學科學對人類進步和發展的貢獻和滲透科學精神。14分中考點統計1今年五一假期,人文考古游持續成為熱點。很多珍貴文物都記載著中華文明的燦爛成就,具有深邃的文化寓意和極高的學術價值。下列國寶級文物主要由合金材料制成的是 【答案】A【解析】鑄客大銅鼎又稱楚大鼎或大鑄客鼎,收藏于安徽博物院,此鼎圓口,方唇,鼓腹,圓底,三蹄足,形制雄偉,堪稱楚國重器,屬于銅的合金,A符合題意;河姆渡出土陶灶是目前發現最早的架釜炊煮專用設備1977年河姆渡遺址出土,現藏于浙江省博物館,屬于夾砂灰陶陶器,主要成分為硅酸鹽,不屬于合金,B
47、不符合題意;獸首瑪瑙杯是唐代玉器,現收藏于陜西歷史博物館,它選用了世界上最為罕見的紅色瑪瑙琢制,主要成分為二氧化硅,不屬于合金,C不符合題意;西漢角形玉杯是西漢時期制作的玉器,收藏于廣州南越王墓博物館,角形玉杯主要成分為硅酸鹽,不屬于合金,D不符合題意。試題解析選項ABCD文物 名稱鑄客大銅鼎河姆渡出土陶灶獸首瑪瑙杯角形玉杯試題解析6勞動成就夢想。下列勞動項目與所述 化學知識沒有關聯的是【答案】C【解析】84消毒液中含有具有強氧化性的次氯酸鈉,能起到殺菌消毒的作用,則用84消毒液對圖書館桌椅消毒與含氯消毒劑具有氧化性有關,A不符合題意;含有氮、磷、鉀的物質常用做化肥,則廚余垃圾制肥料與廚余垃圾
48、含有氮、磷、鉀等元素有關,B不符合題意;用白醋清洗水壺中的水垢與乙酸的酸性有關,與乙酸可由乙醇氧化制備無關,C符合題意;油脂在堿性條件下可發生水解反應生成甘油和可制作肥皂的高級脂肪酸鹽,則以油脂為原料制備肥皂與油脂可發生皂化反應有關,D不符合題意。選項勞動項目化學知識A社區服務:用84消毒液對圖書館桌椅消毒含氯消毒劑具有氧化性B學農活動:用廚余垃圾制肥料廚余垃圾含N、P、K等元素C家務勞動:用白醋清洗水壺中的水垢乙酸可由乙醇氧化制備D自主探究:以油脂為原料制肥皂油脂可發生皂化反應試題解析10部分含鐵物質的分類與相應化合價關系如圖所示。下列推斷不合理的是Aa可與e反應生成bBb既可被氧化,也可被
49、還原C可將e加入濃堿液中制得d的膠體D可存在bcdeb的循環轉化關系【答案】C【解析】圖中所示鐵元素不同化合價的物質:a為Fe,b為FeCl2、FeSO4、Fe(NO3)2等Fe(II)的鹽類物質,c為Fe(OH)2,e為FeCl3、Fe2(SO4)3、Fe(NO3)3等Fe(III)的鹽類物質,d為Fe(OH)3;Fe與Fe(III)的鹽類物質可發生反應生成Fe(II)的鹽類物質,如Fe + 2 FeCl3 = 3 FeCl2,A合理;Fe(II)為鐵元素的中間價態,既有還原性也有氧化性,因此既可被氧化,也可被還原,B合理;Fe(III)的鹽類物質與濃堿液反應生成Fe(OH)3沉淀,制備Fe
50、(OH)3膠體操作為:向沸水中滴加飽和FeCl3溶液,繼續煮沸至溶液呈紅褐色,停止加熱,C不合理;bcdeb轉化如下: ,D合理。試題解析16鈷(Co)的合金材料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機械制造等領域。如圖為水溶液中電解制備金屬鈷的裝置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工作時,室和室溶液的pH均增大B生成1 mol Co,室溶液質量理論上減少16 gC移除兩交換膜后,石墨電極上發生的反應不變D電解總反應:2 Co2+ + 2 H2O 2 Co + O2+ 4 H+【答案】D【解析】由圖可知,該裝置為電解池,石墨電極為陽極,水在陽極失去電子發生氧化反應生成氧氣和氫離子,電極反應式為2 H2O4e = O2
51、+ 4 H+,室中陽離子電荷數大于陰離子電荷數,放電生成的氫離子通過陽離子交換膜由室向室移動,鈷電極為陰極,鈷離子在陰極得到電子發生還原反應生成鈷,電極反應式為Co2+ + 2 e = Co,室中陰離子電荷數大于陽離子電荷數,氯離子過陰離子交換膜由室向室移動,電解的總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2 Co2+ + 2 H2O 2 Co + O2+ 4 H+。由分析可知,放電生成的氫離子通過陽離子交換膜由室向室移動,使室中氫離子濃度增大,溶液pH減小,A錯誤;由分析可知,陰極生成1 mol鈷,陽極有1 mol水放電,則室溶液質量減少18 g,B錯誤;若移除離子交換膜,氯離子的放電能力強于水,氯離子會在陽極失
52、去電子發生氧化反應生成氯氣,則移除離子交換膜,石墨電極的電極反應會發生變化,C錯誤;由分析可知,電解的總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2 Co2+ + 2 H2O 2 Co + O2 + 4 H+,D正確。試題解析17(15分)含氯物質在生產生活中有重要作用。1774年,舍勒在研究軟錳礦(主要成分是MnO2)的過程中,將它與濃鹽酸混合加熱,產生了一種黃綠色氣體。1810年,戴維確認這是一種新元素組成的單質,并命名為chlorine(中文命名“氯氣”)。(1)實驗室沿用舍勒的方法制取Cl2的化學方程式為_。(2)實驗室制取干燥Cl2時,凈化與收集Cl2所需裝置的接口連接順序為_。(3)某氯水久置后不能使品紅
53、溶液褪色,可推測氯水中_已分解。檢驗此久置氯水中Cl存在 操作及現象是_。(4)某合作學習小組進行以下實驗探究。實驗任務。通過測定溶液電導率,探究溫度對AgCl溶解度的影響。查閱資料。電導率是表征電解質溶液導電能力的物理量。溫度一定時,強電解質稀溶液的電導率隨溶液中離子濃度的增大而增大;離子濃度一定時,稀溶液電導率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25時,Ksp(AgCl)=1.81010。提出猜想。猜想a:較高溫度的AgCl飽和溶液的電導率較大。猜想b:AgCl在水中的溶解度S(45) S(35) S(25)。試題解析設計實驗、驗證猜想。取試樣、(不同溫度下配制的AgCl飽和溶液),在設定的測試溫度下,進
54、行表中實驗13,記錄數據。數據分析、交流討論。25的AgCl飽和溶液中,c(Cl)= _ molL1。實驗結果為A3 A2 A1。小組同學認為,此結果可以證明中的猜想 成立,但不足以證明猜想 成立。結合中信息,猜想 不足以成立的理由有_。優化實驗。小組同學為進一步驗證猜想 ,在實驗13的基礎上完善方案,進行實驗4和5。請在答題卡上完成表中內容。實驗總結。根據實驗15的結果,并結合中信息,小組同學認為猜想 也成立。猜想 成立的判斷依據是_。實驗序號試樣測試溫度/電導率/(S/cm) 1:25的AgCl飽和溶液25A12:35的AgCl飽和溶液35A23:45的AgCl飽和溶液45A3實驗序號試樣
55、測試溫度/電導率/(S/cm)4_B15_B2試題解析【答案】(15分)(1)MnO2 + 4 HCl(濃) MnCl2 + Cl2+ 2 H2O (2分) (2)c,db,ae (1分) (3)HClO (1分) 取試樣12 mL于試管,先滴入幾滴硝酸銀溶液,出現白色沉淀,再滴入足量稀硝酸,振蕩,沉淀不溶解,說明試樣含有Cl (2分) (4)1.34 105 (2分) 試樣I、II、III中離子濃度和測試溫度兩個變量都發生改變(2分) 45 (1分) II (1分) 45 (1分) A3 B2 B1 (2分)【解析】(1)實驗室通常采用濃鹽酸和MnO2制取Cl2,化學方程式為MnO2+4HC
56、l(濃) MnCl2+Cl2+2H2O;(2)根據化學方程式可知,制取的氯氣中混有氯化氫、水蒸氣,氯氣有毒,必須進行尾氣處理,因此使用飽和食鹽水吸收氯化氫氣體,濃硫酸除去水蒸氣,最后用NaOH溶液吸收尾氣,因此接口連接順序為c,db,ae;(3)久置后不能使品紅溶液褪色,說明HClO已分解;檢驗Cl的方法為向溶液中加入過量稀硝酸,防止溶液中含有CO32、HCO3等,再加入少量AgNO3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則證明原溶液中含有Cl;(4)25時,Ksp(AgCl)= c(Ag+) c(Cl),根據沉淀溶解平衡可知,飽和的AgCl溶液中c(Ag+) = c(Cl),所以有c(Cl)= = =1.
57、34 105 molL1;實驗13中,不同的飽和溶液濃度不同且測試溫度不同,根據資料顯示離子濃度一定時,稀溶液電導率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根據實驗13無法判斷溫度較高的飽和溶液離子濃度大,進而不能得出溶解度關系;如果要判斷AgCl在水中的溶解度隨溫度的變化情況,可以設計不相同溫度下的飽和溶液在相同溫度下測試,如果溫度較高下的飽和溶液電導率比溫度較低的飽和溶液電導率高,則可以得出溫度升高飽和溶液中離子濃度高。所以可以設計試樣在45下測試與實驗3比較;設計試樣II在45下測試與實驗3比較;測試溫度都是45時,實驗3、4、5測得試樣III、II、I的電導率為A3 B2 B1,說明溶液中離子濃度II
58、IIII,即AgCl在水中的溶解度:S(45) S(35) S(25),因此猜想b成立的判斷依據是A3 B2 B1。試題解析18(13分)對廢催化劑進行回收可有效利用金屬資源。某廢催化劑主要含鋁(Al)、鉬(Mo)、鎳(Ni)等元素的氧化物,一種回收利用工藝的部分流程如下:已知:25時,H2CO3的Ka1=4.5107,Ka2=4.71011;Ksp(BaMoO4) = 3.5108;Ksp(BaCO3) = 2.6109;該工藝中,pH 6.0時,溶液中Mo元素以MoO42的形態存在。(1)“焙燒”中,有Na2MoO4生成,其中Mo元素的化合價為_。(2)“沉鋁”中,生成的沉淀X為_。(3)
59、“沉鉬”中,pH為7.0。生成BaMoO4的離子方程式為_。若條件控制不當,BaCO3也會沉淀。為避免BaMoO4中混入BaCO3沉淀,溶液中c(HCO3) c(MoO42) = _(列出算式)時,應停止加入BaCl2溶液。試題解析(4)濾液中,主要存在的鈉鹽有NaCl和Y,Y為_。往濾液中添加適量NaCl固體后,通入足量_(填化學式)氣體,再通入足量CO2,可析出Y。(5)高純AlAS(砷化鋁)可用于芯片制造。芯片制造中的一種刻蝕過程如圖所示,圖中所示致密保護膜為一種氧化物,可阻止H2O2刻蝕液與下層GaAs(砷化鎵)反應。該氧化物為_。已知:Ga和Al同族,As和N同族。在H2O2與上層G
60、aAs的反應中,As元素的化合價變為+5價,則該反應的氧化劑與還原劑物質的量之比為_。試題解析【答案】(13分) (1)+6 (1分) (2)Al(OH)3 (1分) (3)MoO42 + Ba2+ = BaMoO4 (2分) (2分) (4)NaHCO3 (2分) NH3 (2分) (5)Al2O3 (1分) 41 (2分)【解析】(1)“焙燒”中,有Na2MoO4生成,其中Na和O的化合價為+1和2,根據化合價的代數和為0可知, Mo元素的化合價為+6。(2)“沉鋁”中,偏鋁酸鈉轉化為氫氧化鋁,因此,生成的沉淀X為Al(OH)3。(3)濾液II中含有鉬酸鈉,加入氯化鋇溶液后生成BaMoO4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人教版數學六年級下冊1.1負數練習卷含答案
- 宣化科技職業學院《人體解剖生理學》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天津生物工程職業技術學院《醫學氣功與方法》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三亞航空旅游職業學院《深基坑工程理論與實踐》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運城學院《報刊選讀(俄)(一)》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云南輕紡職業學院《中學體育教學專題案例分析》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西安航空學院《心理統計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四川省德陽市東湖博愛中學2024-2025學年初三4月質量檢查物理試題試卷含解析
- 人教PEP版英語五年級下冊教學課件Unit 5 Part B 第三課時
- 江蘇省蘇州市吳江汾湖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三下學期期末考試數學試題理試題含解析
- 教學實驗常用低值易耗品目錄表(玻璃器皿類)
- 人教精通版四下Lesson 23課件
- 自動轉運小車結構及控制系統設計說明書
- 飲水設備巡查維護記錄表
- 洛陽十三朝古都課件
- RomaxDesigner 培訓教程(合)教學提綱
- 《中國傳統服飾——漢服》PPT課件
- 顧潔Storytime
- 小學信息技術認識《畫圖》
- 【精品】宇通客車涂裝車間實習報告
- 冷凍機的制冷效率與運行電費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