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喜樂《論語》十二章_第1頁
榮喜樂《論語》十二章_第2頁
榮喜樂《論語》十二章_第3頁
榮喜樂《論語》十二章_第4頁
榮喜樂《論語》十二章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孔 子v 孔子孔子 (前(前551551前前479479),名丘,),名丘,字仲尼,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人。春秋時期魯國人。 我國我國古代古代偉大的偉大的思想家、思想家、 教育家教育家,儒家儒家學派的學派的創始人。創始人。 他首開私人講學之風,主張他首開私人講學之風,主張“ 有教無類有教無類”和和“因材施教因材施教”, 起起到了普及文化知識的作用。他向往西到了普及文化知識的作用。他向往西周的周的“太平盛世太平盛世”,倡導施行,倡導施行“仁仁政政”。自漢朝。自漢朝“獨尊儒術獨尊儒術”以后,歷以后,歷代封建統治者都尊孔子為代封建統治者都尊孔子為“ 圣人圣人 ”,孔子的學說也就成了封建文化的正統,孔

2、子的學說也就成了封建文化的正統, 影響中國兩千多年。影響中國兩千多年。 他被譽為他被譽為 “ 萬萬世師表世師表”、“千古圣人千古圣人”、 “至圣至圣”、“圣人圣人”,是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是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孔子一生集中精力從事教育及文獻整理孔子一生集中精力從事教育及文獻整理工作。一生培養工作。一生培養弟子三千余人弟子三千余人,身通六藝身通六藝(禮、樂、射、御、書、數禮、樂、射、御、書、數)者七十二人。)者七十二人。在教學實踐中,總結出一整套教育理論,如在教學實踐中,總結出一整套教育理論,如因材施教、學思并重、舉一反三、啟發誘導因材施教、學思并重、舉一反三、啟發誘導等教學原則和學而不厭、誨

3、人不倦的教學精等教學原則和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教學精神,及神,及“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和和“不不恥下問恥下問”的學習態度,的學習態度,為后人所稱道。為后人所稱道。 孔子一生的主要言行,經其弟子和再傳孔子一生的主要言行,經其弟子和再傳弟子整理編成弟子整理編成論語論語一書,成為后世儒家一書,成為后世儒家學派的經典。學派的經典。 四書:四書:論語論語、大學大學 中庸中庸、孟子孟子五經:五經:詩經詩經、尚書尚書、禮記禮記 周易周易、春秋春秋, 簡稱為簡稱為“詩、書、禮、易、春秋詩、書、禮、易、春秋” F F 論語簡介 論語論語屬語錄體屬語錄體(也叫格言體)(也叫格言體)散文,

4、散文,成書于春秋成書于春秋戰國之際,戰國之際,是孔子弟子及其再傳弟子關于孔子言行的記錄,是孔子弟子及其再傳弟子關于孔子言行的記錄,共共2020篇篇 。內容有孔子談話,答弟子問及弟子間的相互討。內容有孔子談話,答弟子問及弟子間的相互討論。論。是孔子的學生及其再傳學生所記錄整理的孔子及其弟是孔子的學生及其再傳學生所記錄整理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書。子言行的書。 其內容涉及政治、哲學、經濟、教育、文藝等諸多方其內容涉及政治、哲學、經濟、教育、文藝等諸多方面,面,其理論從修身齊家,到治國平天下,政治、經濟、軍其理論從修身齊家,到治國平天下,政治、經濟、軍事、倫理、教育,幾乎無所不包。事、倫理、教育,幾乎

5、無所不包。內容非常豐富,是研究內容非常豐富,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據,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據, 也是儒學最主要的經典。也是儒學最主要的經典。 南宋時,著名學者朱熹把它列為南宋時,著名學者朱熹把它列為“四書四書”之一,成為之一,成為儒家的重要經典。被稱為儒家的重要經典。被稱為“東方的圣經東方的圣經”, ,是歷代莘莘學是歷代莘莘學子的人生教科書。子的人生教科書。1 1、論(、論(l ln n)語)語2 2、不亦說(、不亦說(yuyu)乎)乎3 3、人不知而不慍(、人不知而不慍(y yn n)4 4、三省(、三省(xngxng)吾身)吾身5 5、傳(、傳(chuchun n)不習乎)不習乎 6 6、不逾

6、(、不逾(y y)矩)矩7 7、學而不思則罔(、學而不思則罔(w wng ng )8 8、思而不學則殆(、思而不學則殆(d di i)9 9、賢哉(、賢哉(zizi)1010、一簞(、一簞(d d n n)食)食 在陋巷(在陋巷(xixingng)人不堪(人不堪(knkn)其憂)其憂1111、曲肱(、曲肱(g g ngng)而枕之)而枕之1212、博學而篤(、博學而篤(dd)志)志注意下列讀音注意下列讀音 疏疏 通通 文文 意意 子子 曰:曰:“學學 而而 時時 習習 之之,不,不 亦亦說說 乎?乎?有有朋朋自遠方來,自遠方來,不不 亦亦 樂樂 乎乎?人不?人不知知而不而不慍慍,不,不 亦亦

7、君君 子子 乎乎 ? ”內容解讀內容解讀內容解讀子曰:子曰:“吾十吾十有有五五而而志于學,三十志于學,三十而而立立,四十,四十而而不不 惑惑,五十,五十而而知知 天命天命,六十六十而而耳順耳順,七十,七十而而從心所欲,不從心所欲,不逾逾 矩矩。”內容解讀子曰子曰:“:“溫溫故故而知新而知新, ,可以可以為為師矣師矣.”.”子曰:子曰:“ “ 賢賢 哉,回也!一哉,回也!一簞簞食,一瓢飲,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在陋巷,人不堪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回也!”內容解讀子曰:子曰:“知知 之之 者者不如不如 好好之者,之者,好之者不如好之者不如樂樂之者。之者。”內

8、容解讀子曰:子曰:“飯飯 疏疏 食食 飲飲 水水,曲曲 肱肱 而而 枕枕 之,之,樂樂 亦亦 在在 其其 中中 矣。矣。不不 義義 而而 富富 且且 貴,貴,于于 我我 如如浮浮 云。云。”內容解讀內容解讀子在子在川川上曰:上曰:“逝逝者如者如斯斯夫,不夫,不舍舍晝夜。晝夜。”內容解讀子曰:子曰:“三軍三軍可奪帥也,可奪帥也,匹夫匹夫不可奪志也。不可奪志也。”內容解讀子夏曰:子夏曰:“博博 學學 而而 篤篤 志,志,切切 問問 而而 近近 思,思,仁仁 在在 其其 中中 矣。矣。”學習態度學習態度:第六、七、九、十章第六、七、九、十章學習方法學習方法:第一、第一、 四、五、十二章四、五、十二章

9、修身做人:修身做人:第一、二、三、八章第一、二、三、八章 比一比:比一比: 看誰背的快看誰背的快 分類整理分類整理1 1、作家作品:、作家作品: 孔子孔子 論語論語 四書四書: : 五經:五經:2 2、名言警句:、名言警句: 學習態度:學習態度: 學習方法:學習方法: 品德修養:品德修養:3 3、成語(、成語(8 8個):個): 4 4、通假字(、通假字(1 1個):個):成語歸納v不亦樂乎v溫故知新v三十而立v不舍晝夜v逝者如斯v匹夫不可奪其志v擇善而從v三人行,必有我師知識歸納一、通假字一、通假字1 1、不亦說乎:、不亦說乎:說說通通悅悅,愉快,愉快, 。二、一詞多義二、一詞多義1 1、而

10、而:學而時習之(順接連詞,可譯為學而時習之(順接連詞,可譯為“然后然后”) 學而不思則罔(轉折連詞,可譯為學而不思則罔(轉折連詞,可譯為“卻、但是卻、但是”) 博學而篤志(并列連詞,可譯為博學而篤志(并列連詞,可譯為“而且而且”)2 2、知知:人不人不知知而不慍(了解)而不慍(了解) 溫故而溫故而知知新(知道)新(知道) 3 3、為為:為人謀而不忠乎(給,替)為人謀而不忠乎(給,替) 可以為師矣(當,做)可以為師矣(當,做)三、詞類活用三、詞類活用學而學而時時習之()習之() 表示順接表示轉折 表示修飾關系表示并列關系“而”的基本用法有兩種:表示承接關系學而不思則罔學而不思則罔默而識之默而識之

11、 敏而好學敏而好學學而時習之學而時習之人不知而不慍人不知而不慍學而不厭學而不厭把下列各句譯成現代漢語,并解釋紅色把下列各句譯成現代漢語,并解釋紅色詞語的意思。詞語的意思。1 1、學而時習之,不亦、學而時習之,不亦說說乎?乎?2 2、吾日、吾日三省三省吾身。吾身。3 3、溫、溫故故而知新。而知新。4 4、學而不思則、學而不思則罔罔,思而不學則,思而不學則殆殆。5 5、士不可以不、士不可以不弘毅弘毅。6 6、已所不、已所不欲欲,勿勿施施于人。于人。7 7、誨、誨女女知之乎!知之乎!8 8、是、是知知也。也。(“說說”通通“悅悅”,愉快),愉快) (多次反省)(多次反省) (學過的知識)(學過的知識

12、)(迷惑;(迷惑; 有害)有害)(強毅(強毅, 剛強)剛強) (想;(想; 施加)施加)(“女女”通通“汝汝”,你),你)(“知知”通通“智智”,聰明),聰明)一、填空:一、填空:1、論語論語中中“論論”的讀音是的讀音是_,它是,它是_家經典著作之一。家經典著作之一。2 2、孔子是、孔子是_(朝代)人,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朝代)人,是我國古代偉大的_、_。3 3、四書四書是指:是指:_、_、_、_。4 4、對于如何向他人學習,孔子的論述是、對于如何向他人學習,孔子的論述是_。5 5、談學習和思考應該結合起來才有成效的句子是、談學習和思考應該結合起來才有成效的句子是_。二、解釋句中紅色的字:二、解

13、釋句中紅色的字:1 1、人不知而不、人不知而不慍慍( ) 2 2、不亦、不亦君子君子乎(乎( )3 3、吾日、吾日三省三省吾身(吾身( )()( ) 4 4、與朋友交而不、與朋友交而不信信乎(乎( )5 5、溫、溫故故而知新(而知新( ) 6 6、士不可以不、士不可以不弘毅弘毅( )7 7、學而不思則、學而不思則罔罔,思而不學則,思而不學則殆殆。(。( )()( )三、指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釋:三、指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釋:1、不亦說乎:、不亦說乎:_通通_,意思,意思_讀音讀音_。 2、誨女知之乎:、誨女知之乎:_通通_,意思,意思_讀音讀音_。3、是知也:、是知也:_通通_,意思,意思_讀音讀

14、音_。四、一詞多義:四、一詞多義:1、而:人不知而不慍(、而:人不知而不慍( ) 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善者而從之( ) 任重而道遠(任重而道遠( )2、知:人不知而不慍(、知:人不知而不慍( ) 溫故而知新(溫故而知新( ) 知之為知之(知之為知之( ) 是知也(是知也( )3、為:為人謀而不忠乎(、為:為人謀而不忠乎( ) 可以為師也(可以為師也( ) 仁以為己任(仁以為己任( ) 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 ) 五、翻譯句子:五、翻譯句子:1、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六、默寫關于學習的諺語和名言警句各二句。

15、六、默寫關于學習的諺語和名言警句各二句。 v1 1根據提示,用課文原句填空。根據提示,用課文原句填空。v(1 1):當別人不了解甚至誤解自己時,孔子在):當別人不了解甚至誤解自己時,孔子在論語論語中認為應當采取中認為應當采取的正確態度是的正確態度是_。v(2 2)“學習學習”與與“思考思考”的辯證關系是的辯證關系是_。v(3 3)作者強調)作者強調“三人行,必有我師三人行,必有我師”的依據是的依據是_v(4 4)(2003(2003年常德年常德) )人們常引用人們常引用論語論語十則十則中中“ , ,”一句一句表示應隨時向周圍有長處的人學習。表示應隨時向周圍有長處的人學習。v(5 5)生活中表示

16、既善于從正面學習,也善于從反面借鑒的意思時,我們)生活中表示既善于從正面學習,也善于從反面借鑒的意思時,我們常引用常引用論語論語中的話:(也是與中的話:(也是與“取長補短取長補短”意思相近的句意思相近的句子)子) 。v(6 6)闡述正確的學習態度是實事求是,不能不懂裝懂的句子是)闡述正確的學習態度是實事求是,不能不懂裝懂的句子是 v(7 7)AAPPAAPP會議在重慶召開,山城百姓喜迎各國嘉賓,會議在重慶召開,山城百姓喜迎各國嘉賓,論語論語中有一中有一句話可以表達這種喜悅;句話可以表達這種喜悅;“ ”v為了辦好這期黑板報,宣傳組的同學設計刊頭,撰寫稿件,編輯資料,為了辦好這期黑板報,宣傳組的同

17、學設計刊頭,撰寫稿件,編輯資料,忙得忙得“ ”孔子簡介v孔子孔子, ,名名_,_,字字_,_,我國古代偉大的我國古代偉大的_和和_ _ v孔子政治主張的基本內容是孔子政治主張的基本內容是_ _ v孔子晚年致力于古代文化典籍的整理孔子晚年致力于古代文化典籍的整理, ,“六經六經”就是由他整理的就是由他整理的, ,分別是分別是_v孔子的言論主要記載在孔子的言論主要記載在中中. .這部書這部書是他的弟子和孔門后學輯錄的是他的弟子和孔門后學輯錄的, ,是我國古代一是我國古代一部著名的部著名的_體的體的_經典經典 。 仁禮學說 詩、書、禮、樂、易、春秋 語錄語錄儒家儒家v1給下列加粗字注音。給下列加粗字

18、注音。v(1)不亦說()不亦說( )乎。)乎。 (2)人不知而不慍()人不知而不慍( )。)。v(3)吾日三省()吾日三省( )吾身。)吾身。 (4)學而不思則罔()學而不思則罔( )。)。v(5)是知()是知( )也。)也。v2選出對句子翻譯正確的一項。選出對句子翻譯正確的一項。v(1)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vA別人不知道就不惱怒,不也是君子嗎?別人不知道就不惱怒,不也是君子嗎?vB別人不了解,我卻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嗎?別人不了解,我卻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嗎?vC別人不了解就不惱怒,不也是君子嗎?別人不了解就不惱怒,不也是君子嗎?vD別人不了解,我就不怨恨,不是君子嗎?別人不了解,我就不怨恨,不是君子嗎?v2根據提示,用課文原句填空。根據提示,用課文原句填空。v(1)真正有修養的君子應具有的風格:)真正有修養的君子應具有的風格:_。v(2)子曰:)子曰:“_,不亦說乎?,不亦說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