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濃縮池設計_第1頁
污泥濃縮池設計_第2頁
污泥濃縮池設計_第3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緒論污泥濃縮的主要目的是降低污泥含水率、減少污泥體積。濃縮減少的是污泥所含的間隙水,同時能改變其物理狀態,減少池容積和處理所需的投藥量,縮小用于輸送污泥的管道和泵類的尺寸,以便進一步處置利用。污泥濃縮的技術界限大致為:活性污泥含水率可降至97%98%,初次沉淀污泥可降至85%90%。濃縮方法分為重力濃縮、氣浮濃縮和離心濃縮,其中重力濃縮應用最廣1。重力濃縮重力濃縮是一種重力沉降過程,屆于分層沉降,依靠污泥中的固體物質的重力作用進行沉降與壓密。污泥濃縮過程中順次存在著自由沉降、絮凝沉降、區域沉降和壓縮沉降等過程。重力濃縮的構筑物稱為重力濃縮池,按其運轉方式可以分為連續式和間歇式兩種。連續式主要

2、用于大、中型污水處理廠,間歇式主要用于小型污水處理廠或工業企業的污水處理廠,也包括濕污泥地。連續式重力濃縮池的進泥與出水都是連續的,排泥可以是連續的,也可以是間歇的。當池子較大時采用輻流式濃縮池,當池子較小時采用豎流式濃縮池。豎流式濃縮池采用重力排泥,輻流式濃縮池多采用刮泥機排泥,有時也可以采用重力排泥,但池底應做成多斗。重力濃縮池一股采用水密性鋼筋混凝土建設,設有進泥管、排泥管和上活液排出管,平面形式有圓形和矩形兩種,一般多采用圓形2。重力濃縮法的優點為貯泥能力強,動力消耗小,運行費用低,操作簡便,但重力濃縮池占地面積較大,濃縮效果較差,濃縮后污泥含水率高,易發酵產生臭氣。此方法主要用于濃縮

3、初沉污泥、初沉污泥和剩余活性污泥的混合污泥。1.2重力濃縮池的結構特點間歇式重力濃縮池是間歇進泥,因此,在投入污泥前必須先排除濃縮池已澄活的上活液,騰出池容,故在濃縮池不同高度上應設多個上活液排出管。間歇式操作管理麻煩,且單位處理污泥所需的池體積比連續式的大。連續式重力濃縮池可采用輻流式、豎流式沉淀池的型式,一般都是直徑520m圓形或矩形鋼筋混凝土構筑物。采用輻流式沉淀池的形式,可分為有刮泥機與污泥攪動裝置的濃縮池、不帶刮泥機的濃縮池,以及多層濃縮池等三種。有刮泥機與污泥攪動裝置的濃縮池其池底面傾斜度很小,為圓錐形沉淀池。池底坡度為。進泥口設在池中心,周圍有溢流堰。為提高濃縮效果和減少濃縮時間

4、,可在刮泥機上安裝攪拌裝置,刮泥機與攪拌裝置旋轉速度應很慢,不至于使污泥受到攪動,其旋轉周速度一般為。攪拌作用可使濃縮時間縮短45小時。有些刮泥機上設置有垂直的攪拌柵,當柵條隨刮泥機緩慢移動時其線速度一般為220m/s,每條柵條后面可形成小渦流,有助于顆粒間的凝聚,并可造成空穴,可以破壞污泥網狀結構和膠著狀態,使其中的水分及氣泡容易別離,促進固體沉降,可提高濃縮效率20%。如不用刮泥機,可采用多斗連續式濃縮池,采用重力排泥,污泥斗錐角大于550,并設置可根據上活液液面位置任意調動的上活液排除管,排泥管將污泥從泥斗底部排除。中小型池多用重力排泥,一般不設攪拌柵條。對于土地緊缺的地區,可考慮采用多

5、層輻射式濃縮池。當濃縮池較小時,可采用豎流式濃縮池。污泥由中心進泥管連續進泥,濃縮污泥通過橡皮刮板刮到污泥斗中,并從池底排泥管排出。澄活水由溢流堰溢出。濃縮池沿高程可大致分為三個區域:頂部為澄活區,中部為進泥區,底部為壓縮區。進泥區的污泥固體濃度與進泥濃度大致相同;壓縮區的濃度則愈往下愈濃,到排泥口到達要求的濃度;澄活區與進泥區之間有一污泥面,其高度由排泥量調節,可調節壓縮污泥的壓縮程度。通常,重力濃縮池進泥可用離心泵,排泥則需要活塞式隔膜泵、柱塞泵等壓力較高的泥漿泵3。1.3重力濃縮池的運行管理選用重力濃縮池時要考慮污泥的種類、濃度和含水率等諸多因素條件,經計算設計好濃縮池后,在運行過程中還

6、要加以管理,以延長濃縮池的使用壽命,保持其高效運行。結合實踐經驗,認為以下方法有助于重力濃縮池的運行管理。(1) 重力濃縮池連續運行時濃縮效果好。運行初期或污泥量少時,可以問歇運行。當連續排泥不能保證出泥的含水率要求時,采用間歇排泥法,其兩次排泥間隔在給水排水設計手冊中規定為8h。如果排泥間隔大于8h,將造成已濃縮了的污泥團因集中大量排放而導致再次被分散,破壞濃縮效果。此外,污泥在池內停留時間過長,易引起厭氧發酵,造成污泥上浮,特別是夏季,溫度較高,這種情況會更加明顯。故重力濃縮池排泥間隔時間定為68h0刮泥機長時間停轉,不僅會延緩污泥的濃縮過程,而且使濃縮后的污泥得不到及時排除,導致污泥腐敗

7、。另外,環境溫度低于0C時,還可能因為長期停機使池內結冰,造成刮泥機不能啟動,甚至凍壞池體。如池內有大塊異物阻礙刮泥機的運行,或有大批人員同時上機時,易造成刮泥機的超負荷運行,將導致設備的損壞。濃縮池池面及入口處的浮渣如不及時活除,不僅影響上活液的出流,而且還影響大氣的復氧作用,容易產生厭氧情況。另外,池走道上的雜物影響刮泥機的正常運行,不利于操作人員巡視(2) 由于長期停機,池內水分蒸發,污泥濃度增高,刮泥機再啟動時,靜負荷過大,所以開機時先點動,可以降低靜負荷,保護設備。重力濃縮池刮泥機的攪拌柵容易粘掛棉紗、塑料繩、袋等雜物,不及時活理,纏在柵條上,就起不到攪拌促進污泥濃縮的作用,使刮泥機

8、不能繼續運行,污泥中的水分不能沿著攪拌柵導向上部,所以,操作人員應經常活理柵條上的雜物4。2總體設計2.1設計的原始數據由二沉池排放的剩余污泥量:1400m3/d,含水率;污泥濃度:6g/L;初沉池排放的污泥量350m3/d,含水率96%,污泥濃度:40g/L;濃縮后污泥濃度為40g/L,含水率:96%。重力濃縮池的設計本設計采用帶刮泥機的輻流式重力濃縮池。95%-97%,濃縮后污泥含水率9%-9%,濃縮后污泥含水率為98%-99%,濃縮后污泥含水率1當進泥為初次污泥時,其含水率一般為為92%-95%。2當進泥為剩余污泥時,其含水率一般為97%-98%。3當進泥為混合污泥時,其含水率一般為為9

9、4%-96%。4濃縮時間不宜小于12h,但也不要超過24h。5濃縮池有效水深最低不小于3m,一股宜為4m。6污泥室容積和排泥時間,應根據排泥方法和兩次排泥間時間而定,當采用定期排泥時,兩次排泥間隔一般可采用8h07集泥設施:輻流式污泥濃縮池的集泥裝置,當采用吸泥機時,池底坡度可采用;當采用刮泥機時,不宜小于。不設刮泥設備時,池底一般設有泥斗。泥斗與水平面的傾角,應不小于50度。刮泥機的回轉速度為,吸泥機的回轉速度為1r/h,其外緣線速度一般宜為1-2m/min。同時在刮泥機上可安設柵條,以便提高濃縮效果,在水面設除浮渣裝置。8構造及附屆設施:一般采用水密性鋼肋混凝土建造。內設污泥投入管、排泥管

10、、排上活液管,排泥管最小管徑采用150mm,一股采用鑄鐵管。10上活液:濃縮池的上活液,應重新回到初沉池前進行處理。其數量和有機物含量參與全廠的物料平衡計算。11二次污染:污泥濃縮池一般均散發臭氣,必要時應考慮防臭或脫臭措施。臭氣控制可以從以下三方面著手,即封閉、吸收和掩蔽。所謂封閉,是指用蓋子或其它設備封住臭氣發生源;所謂吸收,是指用化學藥劑來氧化或凈化臭氣;所謂掩蔽,是指采用掩蔽劑使臭氣暫時不向外擴散5。2.2.2設計參數在無試驗資料時,重力濃縮池的設計參數可見表6。表2.1重力濃縮池設計參數污泥種類進泥含水率出泥含水率水力負荷m3/(m2d)固體通量kg/(m2d)溢流TSS(mg/L)

11、初沉池污泥959792952433801203001000生物膜9699949835502001000剩余污泥97981035200100混合污泥989994962580300800(1) 2.2.3計算公式濃縮池的面積:A匹(m2)2-1M式中:Q為污泥量(m3/d);C為污泥固體濃度(kg/L);M為污泥固體通量kg/(m2d)。(2) 濃縮池的直徑:Dj竺1(m)2-2A式中:A1為單池面積,A-;n為池子個數。(3) n濃縮池的高度:在缺少實驗數據時,把重力濃縮池的深度劃分為五部分,即:濃縮池工作部分并有效水深高度h1:h1(m)2-324A式中:T為濃縮時間12h<T<2

12、4h;Q為污泥量(m3/d);A為濃縮池面積m2。濃縮池超高h2,一般取。緩沖層高度h3,一般取。刮泥設備所需池底坡度造成的深度h4:h4?i(m)2-4式中:i為池底坡度,根據排泥設備取,常用0.05;D為池子直徑m。泥斗深度h5:根據排泥間隔計算泥斗容積后正圓臺確定高度:h5Dtan(m)2-52式中:D為圓臺上口直徑;d為圓臺下底直徑;為泥斗壁與水平面的傾角,不小丁50Oo濃縮池有效深度:Hnh2h3(m)2-6濃縮池總深度:Hh1h2hsh4h5(m)2-72.3具體設計計算計算進泥量與污泥固體濃度二沉池排放的剩余污泥量Q11400m3/d,污泥濃度Ci6g/L;初沉池排放的污泥量Q2

13、350m3/d,污泥濃度C240g/L。進泥量Q:QQ1Q214003501750m3/d進泥的污泥固體濃度C:Q1C1Q2C2Q1Q21400610335040103c八12.8g/L3(1400350)10(2) 濃縮池的面積-2M65kg/(md),則由公式2-1得:aQC皿也344.6m265采用兩個濃縮池(n2),有aAA1n竺空172.3m22(3) 濃縮池的直徑由公式2-2得:4172.33.1414.8m(4)濃縮池的高度取濃縮時間T15h,則由公式TQ24Ahi2-3得63.2m超高:h20.3m0緩沖層高度:h30.3m0h4由公式2-4得:取池底

14、坡度i0.05,則池底坡度造成的深度D14.8h4i-0.050.37m22污泥混合后濃度為12.8g/L,取進泥密度為1000kg/m3,則可以近似的認為濃縮池進泥的含水率為Pi98.72%,濃縮后污泥的含水率P296%,計算得濃縮后污泥體積為:VV110098.7231750560m,10096則每池產生的污泥量為:5603280m2取泥斗儲泥時間t2h,則兩次排泥的間隔每池產生的污泥量為:Vt28023V23.3m,2424采用的泥斗為圓臺形;泥斗斗底傾角采用60o;泥斗斗底直徑為d1.8m,泥斗上口直徑為D5.04m兩個尺寸均為設定由公式2-5得泥斗深度h5:Dd+tan2h5由泥斗上

15、、下底的面積:cc23.14S1-D244得泥斗容積:5.041.80xtan602.8m25.0422一23.142219.94m2,S2d21.822.54m2,44V斗1h5(SS2.S1S2)12.8(19.942.5419.942.54)27.6m323.3m333由公式2-6得濃縮池有效深度:Hh1h2h33.20.30.33.8m3m符合要求由公式2-7得濃縮池總深度:Hh1底Rh4h53.80.372.86.97m(5) 選用XG-14型懸掛式中心傳動刮泥機。單邊式刮泥,適用丁池徑為14m、池深為4m的濃縮池。它的結構簡單、成本低,適用丁中小型的濃縮池。刮泥機的回轉速度為4r/

16、h5。(6) 進泥管管徑為300mm,出泥管管徑為200mm,出水管管徑為200mm,均為鑄鐵管。采用正三角形出水堰,三角堰的角度為60°,設計堰上水深H為8cm,可得水流過堰寬度B2Htan9.24cm。22.4濃縮池簡圖單位:mm圖2-1輻流式重力濃縮池簡圖結束語在此次課程設計的過程中,我獲益良多。對水污染控制工程這門課的認識一步步深刻起來,同時也穩固了我在課堂上學到的污水處理的知識。學以致用,雖然課程設計不及實際工程來的全面完整,但卻為我們日后的實際工作奠定了基礎。在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自身的知識面也在不斷擴展,尤其是在繪制構筑物結構圖的過程中,我對CAD的使用也越來越靈活,使得書本上平面的知識變得立體起來。同學之間的相互請教與共同探討加深了我對知識的理解與運用,對各方面問題的思考和解決也提高了我考慮問題的全面性。此次課程設計使我自身得到了極大提高,同時也衷心感謝晉日業老師與呂春玲老師對我的悉心指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