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擬電子線路習題習題答案分解_第1頁
模擬電子線路習題習題答案分解_第2頁
模擬電子線路習題習題答案分解_第3頁
模擬電子線路習題習題答案分解_第4頁
模擬電子線路習題習題答案分解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一章1.1 在一本征硅中,摻入施主雜質,其濃度=cm。(1)求室溫300K時自由電子和空穴的熱平衡濃度值,并說明半導體為P型或N型。(2 若再摻入受主雜質,其濃度=cm,重復(1)。(3)若=cm,,重復(1)。(4)若=cm,=cm,重復(1)。解:(1)已知本征硅室溫時熱平衡載流子濃度值= cm,施主雜質=cm>> = cm,所以可得多子自由濃度為 =cm少子空穴濃度 =cm 該半導體為N型。(2)因為=cm>>,所以多子空穴濃度 cm少子電子濃度 =cm該半導體為P型。(3)因為=,所以 = = =cm該半導體為本征半導體。(4)因為=1010=9910(cm)

2、>>,所以,多子自由電子濃度 = cm空穴濃度 =2.2710(cm)該導體為N型。1.3 二極管電路如圖1.3所示。已知直流電源電壓為6V,二極管直流管壓降為0.7V。 (1) 試求流過二極管的直流電流。(2)二極管的直流電阻和交流電阻各為多少?+6VDR100 圖1.3 解:(1)流過二極管的直流電流也就是圖1.3的回路電流,即 =53mA(2) =13.2 =0.491.4二極管電路如題圖1.4所示。(1)設二極管為理想二極管,試問流過負載的電流為多少?(2)設二極管可看作是恒壓降模型,并設二極管的導通電壓V,試問流過負載的電流是多少?(3)設二極管可看作是折線模型,并設二極

3、管的門限電壓V,試問流過負載的電流是多少?(4)將電源電壓反接時,流過負載電阻的電流是多少?(5)增加電源電壓E,其他參數不變時,二極管的交流電阻怎樣變化?D題圖1.410V+ERL100解:(1)mA (2)mA (3)mA (4) (5)E增加,直流電流增加,交流電阻下降。1.6 在圖1.6所示各電路中,設二極管均為理想二極管。試判斷各二極管是否導通,并求Uo的值。題圖1.6解:(1)在圖(a)中,V2導通,V1截止,U05V。(2)在圖(b)中,V1導通,V2截止,U00V。(3)在圖(c)中,V1、V2均導通,此時有1.7 二極管限幅電路如圖1.7(a)、(b)所示。將二極管等效為恒壓

4、降模型,且UD(on)=0.7V。若ui5sint(V),試畫出u0的波形。題圖1.7解:(1)在圖(a)中:當ui一2.7V時,V管截止,u0一2V;當ui一2.7V時,V管導通,u0ui。當ui5sint(V)時,對應的u0波形如圖答圖1.7(a)所示。(2)在圖(b)中:當ui1.3V時,V管截止,u0ui;當ui1.3V時,V管導通,u02V。其相應波形如答圖1.7 (b)所示。答圖1.71.9 在題圖1.9 (a)所示電路中,二極管等效為恒壓降模型。已知輸入電壓u1、u2的波形如題圖1.9(b)所示,試畫出u0的波形。題圖1.9解:該電路為高電平選擇電路,即u1、u2中至少有一個為3

5、V,則u03一0.72.3V。u1、u2均為0時,uo一0.7V。其波形答圖1.9(c)所示。答圖1.91.10 在題圖1.10所示電路中,設穩壓管的Uz5V,正向導通壓降為0.7V。若ui10 sint(V),試畫出u0的波形。題圖1.10解:當ui5V時,Vz擊穿,u05V。當ui一0.7V時,Vz正向導通,u0一0.7V。當一0.7Vui5V時,Vz截止,u0ui。由此畫出的u0波形如答圖1.10所示。答圖1.101.11 穩壓管電路如題圖1.11所示。(1)設V,穩壓管的穩定電壓=10V,允許最大穩定電流=30mA,=5mA, =800,=。試選擇限流電阻R的值。 (2)穩壓管的參數如

6、(1)中所示,R=100,=250,試求允許的變化范圍。 (3)穩壓管的參數如(1)中所示,當=10V時,其工作電流=20mA,=12,如=20V不變,試求從無窮大到1k時,輸出電壓變化的值為多少? +_+_題圖1.11+ 解:(1)因為式中,因,所以=0,V 式中 mA,V=18V 選擇R應滿足:400<R<457 (2) 當時,mA。 當達到最大時 ,(V) 當為時,(V)即的變化范圍是14.517V。(3)當時,=10V。當時,=10V(V)(mV)或 9(mV)第二章2.1 已知晶體管工作在線性放大區,并測得個電極對地電位如題圖2.1所示。試畫出各晶體管的電路符號,確定每管

7、的b、e、c極,并說明是鍺管還是硅管。0.7V8V0V(a)-0.7V-8V0V(b)4V1V3.7V(c)4V4.3V9V(d)題圖2.1解:8V0V0.7V硅NPN-8V0V-0.7V硅PNP1V4V3.7V鍺PNP9V4.3V鍺NPN4V題圖(a):題圖(b):題圖(c):題圖(d):2.3已測得晶體管電極管各電極對地電位如題圖2.3所示,試判別各晶體管的工作狀態(放大、飽和、截止或損壞)。-5V-0.3V0V3AX81(a)12V3V0V(d)3DG86.6V6.3V7V3CG21(c)8V2.5V3V(b)3BX1題圖2.3解:題圖(a)3AX為PNP鍺管,V(正偏),V(反偏),放

8、大狀態題圖(b):e結反偏,c結反偏,截止狀態題圖(c):e結正偏,c結正偏,飽和狀態題圖(d):e結開路,晶體管損壞2.4 型晶體管基區的少數載流子的濃度分布曲線如題圖2.4所示,其中nb0表示平衡時自由電子的濃度。(1)說明每種濃度分布曲線所對應的發射結和集電結的偏置狀態。(2)說明每種濃度分布曲線所對應的晶體管的工作狀態。O(a)PNO(b)PNO(c)PN題圖2.4O(d)PN解:(1)對于晶體管,當發射結(集電結)正偏時,由于從發射區(集電區)向基區注入了非平衡少子電子,所以處P區邊界上少子電子的濃度大于平衡的電子濃度,當發射結(集電結)反偏時,在阻擋層兩側邊界上的少子濃度趨向于零。

9、據此,可以判別: (1)圖 (a):發射結反偏,集電結反偏。圖 (b):發射結正偏,集電結反偏。圖 (c):發射結正偏,集電結正偏。圖 (d):發射結反偏,集電結正偏。 (2)圖 (a):截止。圖 (b):放大。圖 (c):飽和。圖(d):反向放大。2.6某晶體管的共射輸出特性曲線如題圖2.6所示(1) 求IBQ=0.3mA時,Q1、Q2點的值。(2) 確定該管的U(BR)CEO和PCM。題圖2.6解:(1)Q1點:(2)2.7硅晶體管電路如題圖2.7所示。設晶體管的V,。判別電路的工作狀態。9V1VD0.3V(a)TRB470kRC2kRE1k(b)TRB100kRC2kRE1k(c)15V

10、15V題圖2.7解:題圖(b):處于放大狀態題圖(c):A,mA(V)不可能,表明晶體管處于飽和狀態。2.8題圖 2.8(a)、(b)所示分別為固定偏置和分壓式電流負反饋偏置放大電路。兩個電路中的晶體管相同,UBE(on)=0.6V。在20oC時晶體管的=50,55oC時,=70。試分別求兩種電路在20oC時的靜態工作點,以及溫度升高到55oC時由于的變化引起ICQ的改變程度。UCC(12V)(a)RB246kRC 2.8kT (b)RB130kRC 1.8kT RB210kRE1kUCC(12V)題圖2.8解:題圖2.8(a)為固定偏流電路。(1)20時 (V)(2)55時的變化為 圖2.8

11、(b)為分壓式電流負反饋偏置電路。(1)20時(2)55時的變化為 2.9晶體管電路如題圖2.9所示。已知100,UBE-0.3V(1)估算直流工作點ICQ、UCEQ。(2)若偏置電阻RB1、RB2分別開路,試分別估算集電極電位UC值,并說明各自的工作狀態。(3)若RB2開路時要求ICQ2mA,試確定RB1應取多大值。題圖2.9(2)當RB1開路時,I3Q=0,管子截止。UC=0.當RB2開路時,則有2.10 設計一個分壓式電流負反饋偏置放大電路。技術要求是:溫度在-55125范圍內變化時,要求1mA和,。BJT的參數是:時,;時,。解:(1)的估算。根據題意,當時,電流應是最低值1mA,UC

12、E應是最大值,因為已給出,故可寫出: 解得 如果RC未知,可以根據UCC的數值假設某一數值,本題設,則。(2)的估算。因為 所以將和時各參數值代入可得: (時) (時)聯立求解上述兩式,可得: 如果不利用上述關系式運算,也可以利用經驗公式,比如選取去求解。例如設,則,當T=125時的,此時的技術要求,因此還需要重新選取值,直至滿足要求為止。(3)和的計算。 (4)核算T=125時的值。 可見,上述結果在允許的范圍內,表明設計有效。2.13 電路如題圖2.13所示。設ui是正弦信號,晶體管工作在放大區,各電容對信號可視作短路。(1)試畫出與ui相對應的uBE、和uCE的波形。(2) 將圖中的晶體

13、管改成PNP管,UCC改成負電源,重復(1)。UCCRBRCC2 RLC1 ui+ +uo題圖2.13解:(1)波形如圖2.13(b)所示。ui0tUBEQ0tuBEIBQ0tiBICQ0tiCUCEQ0tuCE圖2.13(a)vi0tuBE0UBEQiB0IBQttiC0ICQtuCE0UCEQt圖2.13(c)(2)晶體管改成PNP,UCC改成負電源后,波形如圖2.13(c)所示。2.17 放大電路如圖2.17(a)所示,正常工作時靜態工作點為Q。(1)如工作點變為圖2.17(b)中的和,試分析是由電路中哪一元件參數改變而引起的? (2)如工作點變為圖2.17(c)中和的,又是電路中哪一元

14、件參數改變而引起的?C1RBRCC2TRL+uo(a)+uiUCC0uCE(b)icUCC0uCE(c)icUCC題圖2.17解:(1)不變,不變,不變,而變化,工作點的變化可見圖2.13(b)。若原工作點為Q,減小時,移至,增加時,移至。 (2)不變,負載線斜率不變,和同時變化,工作點的變化如圖2.13(c)所示。如原工作點為Q,增加,也增加,工作點可移至,反之,下降,也下降,工作點可移至。2.23 試計算題圖2.23所示共射放大電路的靜態工作點UCEQ,源電壓放大倍數,輸入電阻和輸出電阻。設基極靜態電流A,k,k,V,厄爾利電壓V,C為隔直、耦合電容。RSCRCVRL+UoUs+UiUCC

15、題圖2.23RB解:(1)計算工作點和、。已知A則(mA) (V)由以上關系式可以看出,因電路輸出端沒有隔直電容,負載電阻與工作點有關。由上式解得而(k)(k)(2)計算源電壓放大倍數。先畫出圖2.13電路的小信號等效電路如下圖所示。ii=ibRCRLrceicioUo+Us+()RoRi圖2.17(b)Rs (3)計算輸入電阻、輸出電阻。kk2.24放大電路如題圖2.24所示。設晶體管的,為理想穩壓管,V,此時晶體管的mA。試問:(1)將反接,電路的工作狀態有何變化?又為多少?(2)定性分析由于反接,對放大電路電壓增益、輸入電阻的影響。UCCC2VC1+uiDZ+uoR1.4kRC 1kRB

16、1 24kRB224k題圖2.24解:(1)反接,mA,V,電路仍工作在放大區(2)反接,增加,增加,下降,下降,增大即使考慮正向二極管的,結論亦同上2.25 測得放大電路中某晶體管三個電極上的電流分別為:2mA、2.02mA、0.02mA。己知該管的厄爾利電壓|UA|120 V,。(1)試畫出該晶體管的H參數交流等效電路,確定等效電路中各參數值。(2)畫出高頻混合型交流等效電路,確定等效電路中各參數值。高頻混合型等效電路如下圖所示。2.28 在題圖2.28(a)所示的共集放大電路(為基極自舉電路),已知晶體管的,k,mS;k,k,k,電容、對信號可視為短路。試畫出該電路的交流通路,求輸入電阻

17、和輸出電阻的值。C1RB1圖2.28UCCRB1C1T+UoRERB2RB3+UiC2C3RiRoRLT+UoRERB1/RB2RB2RB3+UiRiRoRL(b)解:其交流通路如圖2.28(b)所示。 因為 所以2.30 在題圖2.30所示的共基放大電路中,晶體管的50,.RB1=30k,Ucc=12V,Rc=3 k, RB2=15k,RE=2 k,RL=3 k(1) 計算放大器的直流工作點。(2) 求放大器的Au2、Ri和Ro。題圖2.302.32 試判斷題圖2.32所示各電路屬于何種組態放大器。并說明輸出信號相對輸入的相位關系。題圖2.32解:圖(a)所示電路為共集共射組合電路。輸出與輸

18、入反相。 圖(b)所示電路為共射一共基組合電路。輸出與輸入反相。圖(c)所示電路為共集一共基組合電路。輸出與輸入同相。圖(d)所示電路由于V1管集電極端具有恒流特性,因而V2管組成以恒流管為負載的共射放大器。輸出與輸入反相。2.33共集-共基組合電路如題圖2.33所示。已知兩個晶體管參數相同:,k,。各電容對信號可視為短路。 (1)計算輸入電阻、輸出電阻。 (2)計算電壓增益。UCCC2+Uo+UiRiRoR4 2kV2V1R4 72k題圖2.33-UEE解:(1)其中 所以(k)(k)(2) 2.35三級放大電路如題圖5.7(a)所示。設晶體管V1 V3的,D1和D2的直流壓降為0.7V。已

19、知靜態IEQ3=3mA。各電容對交流信號可視作短路。 (1)試求各管的靜態集電極電流ICQ。 (2)計算電壓放大倍數,輸入電阻Ri和輸出電阻Ro。+UiC1RiD1D2RoR2 3k R3 2k R1 2k V1V2V3RB+UoUCC12V(a)+Ui+UoRBR2R3rbe1ib1ib1ib3rbe2ib2rbe3ib3(b)題圖2.352reib2解:(1) (2)等效電路如圖2.35(b)所示。(3)首先求各管的 第三章3.1 已知場效應管的輸出特性或轉移如題圖3.1所示。試判別其類型,并說明各管子在UDS= 10V時的飽和漏電流IDSS、夾斷電壓UGSOff(或開啟電壓UGSth)各

20、為多少。uGS/ViD/mA12312UDS=10V(a)uGS/ViD/mA12312UDS=10V(b)34uDS/ViD/mA246851015204.5V4V3.5V3V2.5VUGS=2V(c)題圖3.1 解:FET有JFET和MOSFET,JFET有P溝(只能為正)和N溝(只能為負)之分。MOSFET中有耗盡型P溝和N溝(可為正、零或負),增強型P溝(只能為負)和N溝(只能為正)。 圖 (a):N溝耗盡型MOSFET,=2mA,V。 圖 (b):P溝結型FET,=3mA, V。 圖 (c):N溝增強型MOSFET,無意義 ,V。3.3已知各FET各極電壓如題圖3.3所示,并設各管的

21、V。試分別判別其工作狀態(可變電阻區,恒流區,截止區或不能正常工作)。(a)(b)(c)(d)D 3VD 5VD -5VD 9V5VGS 2VS 0VS 0VS 0VG-3V題圖3.3 解:圖 (a)中,N溝增強型MOSFET,因為VV,VV,所以工作在恒流區。 圖 (b)中,N溝耗盡型MOSFET,VV,VV,所以工作在可變電阻區。 圖 (c)中,P溝增強型MOSFET,VV,VV,所以工作在恒流區。 圖(d)中,為N溝JFET,VV,所以工作在截止區。 3.5在題圖3.5(a)和(b)所示電路中。TRD 1kRG 1MRS 4kUSS(-10V)(a)UDD(+10V)TC2RD 30kR

22、21M C1RS 6k+Ui+UoR11.5M (b)題圖3.5UDD(+12V)(1)已知JFET的mV,V。試求、和的值。(2)已知MOSFET的。試求、和的值。解(1) 解得:(2) 解得:3.12 題圖3.12電路中JFET共源放大電路的元器件參數如下:在工作點上的管子跨gm=1mS,rds=200k,R1=300 k,R2=100k,R3=1M,R4=10k,R5=2k,R6=2k,試估算放大電路的電壓增益、輸入電阻、輸出電阻。題圖3.12第四章4.1 已知某放大器的幅頻特性如題圖4.1所示。(1) 試說明該放大器的中頻增益、上限頻率fH和下限頻率fL、通頻帶BW。101021031

23、04105106107102030400題圖4.1f/Hz20lg(Au)dB(2) 當和時,輸出信號有無失真?是何種性質的失真?分別說明之。解:(1)由題圖4.1可得:中頻增益為40dB,即100倍,fH=106Hz, fL=10Hz(在fH和fL處,增益比中頻增益下降30dB),。(2)當時,其中f=104Hz的頻率在中頻段,而的頻率在高頻段,可見輸出信號要產生失真,即高頻失真。當時,f=5Hz的頻率在低頻段,f=104Hz的頻率在中頻段,所以輸出要產生失真,即低頻失真。 4.3已知某晶體管電流放大倍數的頻率特性波特圖如題圖4.3所示,試寫出的頻率特性表達式,分別指出該管的、T各為多少?并

24、畫出其相頻特性的近似波特圖。 /Mrad/s0-45-90題圖4.3(b) 其相頻特性的近似波特圖如圖4.3(b)所示。4.4 某一放大器的中頻增益為AuI=40dB,上限頻率為fH=2MHz,下限頻率fL=100Hz,輸出不失真的動態范圍為Uopp=10V。輸入下列信號時會產生什么失真?(1)、ui(t)=0.1sin(2×104t)(V) (2)、ui(t)=10sin(2×3×106t)(mV)(3)、ui(t)=10sin(2×400t)+ 10sin(2×106t) (mV)(4)、ui(t)=10sin(2×10t)+ 1

25、0sin(2×5×104t) (mV)(5)、ui(t)=10sin(2×103t)+ 10sin(2×107t) (mV)解:(1)輸入信號為單一頻率正弦波,所以不存在頻率失真問題。但由于輸入信號幅度較大(為0.1V),經100倍的放大后峰峰值為0.1×2×10020V,已大大超過輸出不失真動態范圍(UOPP=10V),故輸出信號將產生嚴重的非線性失真(波形出現限幅狀態)。(2)輸入信號為單一頻率正弦波,雖然處于高頻區,但也不存在頻率失真問題。又因為信號幅度較小,為10m V,經放大后峰峰值為100×2×102V

26、,故也不出現非線性失真。(3) 輸入信號兩個頻率分量分別為10Hz及1MHz,均處于放大器的中頻區,不會產生頻率失真,又因為信號幅度較小(10m V),故也不會出現非線性失真。(4)輸入信號兩個頻率分量分別為10Hz及50KHz,一個處于低頻區,而另一個處于中頻區,故經放大后會出現低頻頻率失真,又因為信號幅度小,疊加后放大器也未超過線性動態范圍,所以不會有非線性失真。(5)輸入信號兩個頻率分量分別為1KHz和10MHz,一個處于中頻區,而另一個處于高頻區,故信號經放大后會出現高頻頻率失真。同樣,由于輸入幅度小。不會出現非線性頻率失真。 4.6電路如題圖4.6(a)所示,已知晶體管的。(1) 試

27、畫出電路的高頻等效電路。(2) 利用密勒近似求上限頻率fH。+VCCUo+RB500k RC2k RERL2k C1 10F RS0.9k C210F (a)+RS UsRB rbbUbeCbeCbcgmUbeRC/RL +Uo+rbe(b)題圖4.6Us10F 解:(1)高頻等效電路如題圖4.6(b)所示: (3) 利用密勒近似,將Cbc折算到輸入端,即 第五章5.2電路如題圖7.2所示,試求各支路電流值。設各晶體管V。V1V5V2V3V4IRI5I3I4+6V6V1k5k5k10k2k題圖7.2 解:圖7.2是具有基極補償的多電流源電路。先求參考電流, (mA)則 (mA)(mA)(mA)

28、5.4 對稱差動放大電路如題圖7.1所示。已知晶體管和的,并設UBE(on)=0.7V,rbb=0,rce=¥。+V1V2+UCCui1ui2RC 5.1k RL Uo5.1k RC5.1k RE5.1k -6VRB2k 題圖7.1RB2k +RL/2+2Uod/2+Uid/2RCRBV1(b)+UicRCRBV1(c)2REE+Uoc (1)求V1和V2的靜態集電極電流ICQ、UCQ和晶體管的輸入電阻rbe。 (2)求雙端輸出時的差模電壓增益Aud,差模輸入電阻Rid和差模輸出電阻Rod。 (3)若RL接V2集電極的一端改接地時,求差模電壓增益Aud(單),共模電壓增益Auc和共模

29、抑制比KCMR,任一輸入端輸入的共模輸入電阻Ric,任一輸出端呈現的共模輸出電阻Roc。 (4) 確定電路最大輸入共模電壓范圍。解:(1)因為電路對稱,所以(2)差模電壓增益 195.22)1.521/(1.55021/'-»+´´-=+-=ebbLCudrRRRAbB 差模輸入電阻:W=W+=+=kkrRRebid9)5.22(2)(2' 差模輸出電阻:(3)單端輸出差模電壓增益: 共模電壓增益:共模抑制比: (Aud為單)共模輸入電阻: 共模輸出電阻: (4)設晶體管的UCB=0為進入飽和區,并略去RB上的壓降。 為保證V1和V2工作在放大區,

30、正向最大共模輸入電壓Uic(max)應滿足下式: ,否則晶體管飽和。 如果題圖7.1中的RE是用恒流源IEE,則只要 為保證V1和V2工作在放大區,負向最大共模輸入電壓Uic(min)應滿足下式: 否則晶體管截止。 由上可得最大共模輸入范圍為5.6 電路如題圖7.6。已知V1、V2、V3管的, (1)若ui1=0,ui2=10sint(mV),試求uo=?(2)若ui1=10sint(mV),ui2=5mV,試畫出uo的波形圖。(3)若ui1=ui2=Uic,試求Uic允許的最大變化范圍。(4)當R1增大時,Aud、Rud將如何變化?題圖7.6(2) 其波形如圖所示。uo-113使得Aud減小

31、,而Rid增大。5.8 差動放大電路如題圖7.8所示。試通過計算畫出輸出電壓波形。設晶體管的UBE(on)=0.7V,IE=2mA。+V1V2ui20VIERC5k RC5k V35k -20V+uo題圖7.8uo/Vt14.35V0(b)(a) 解:略去V3基極電流的影響,即輸出電壓的靜態電壓為14.3。 略去V3的輸入電阻對V2的負載影響,由圖7.8(a)可看出,不失真的輸出電壓峰值為。如根據線性放大計算,很明顯,輸出電壓失真被雙向限幅,如圖7.8(b)所示。5.9 電路見題圖7.9。設(1)試畫出u0當波形,并標出波形當幅度。(2)若RC變為,u0波形有何變化?為什么?(a) (b)題圖

32、7.9解:(1)由于Uid=1.2V>>0.1V,電路呈現限幅特性,其u0波形如題圖(b)所示。(2) 當RC變為時,u0幅度增大,其值接近±15V,此時,一管飽和,另一管截止。;第六章6.1 試判斷題圖6.1所示各電路的級間反饋類型和反饋極性。+Ui+UoV1V2R1R3R5R2R4(a)UCC+Ui+Uo(b)V1V2R1R2R3(c)+UsRSUCC+UoR8R7R6R2R1R3R4R5V1V2V3V4RL-UEEUCC+UiUCC+UoR1R3R7R2R4R6R5V1V2V3V4(d)題圖6.1解: 電路(a)為串聯電壓負反饋。電路(b)為串聯電壓負反饋。電路(c

33、) V1與V3間為電壓串聯負反饋。電路(d)為電壓由V3的射極經R6至V1的射極組成了電壓串聯負反饋。6.2 試判別6.2所示各電路的反饋類型和反饋極性。UiUoR1R2R3R4R5+A1+A2(a)R6UiUo+A2R2R1R5R4R3+A1(b)題圖6.2解:電路(a)為電壓并聯負反饋。電路(b):經A2、R2組成電壓并聯正反饋電路;經R3組成電壓并聯負反饋電路。6.3 一電壓串聯負反饋放大器,其基本放大器的電壓增益Au=100,反饋網絡的反饋系數Bu=0.1。由于溫度變化,Au增大到120,試求負反饋放大電路的電壓增益變化率。解: 或 6.7 某放大器的放大倍數A(j)為若引入F=0.0

34、1的負反饋,試問:(1)開環中頻放大倍數AI?fH=?(2)閉環中頻放大倍數AIf=?fHf=?6.9 電路如題圖6.10(a)和(b)所示。試問:RS+UsR1R2R3(a)C1T1T2R4R6C2C3RLUCCRS+UsR1R2C1T1RLUCC+Uo+Uo(b)R4C2T2R5圖6.10R5(1) 反饋電路的連接是否合理?為發揮反饋效果,兩個電路對RS有何要求?(2) 當信號源內阻變化時,哪個電路的輸出電壓穩定性好?哪個電路源電壓增益的穩定性能力強?(3) 當負載RL變化時,哪個電路輸出電壓穩定性好?哪個電路源電壓增益穩定能力強?解:(1)圖(a):第一級是電流串聯負反饋,第二級是電壓并

35、聯負反饋,第一級對第二級相當于恒流源激勵,對第二級是合理的;對第一級要求恒壓源激勵,以使電流串聯負反饋起作用,即RS越小越好。 圖(b):第一級是電壓并聯負反饋,第二級是電流串聯負反饋,第一級對第二級相當于恒壓源激勵,對第二級是合理的;對第一級要求恒流源激勵以使電壓并聯負反饋起作用,即RS越大越好。 (2)圖(a):輸入端是串聯負反饋,Rif大,RS小,而且Rif>>RS,當RS變化時,源電壓增益的變化不大,即穩定性較好,輸出電壓當然也就穩定。圖(b):輸入端是并聯負反饋,Rif小,RS大,而且Rif<< RS,當RS變化時,源電壓增益不穩定,輸出電壓也不穩定(3)圖(

36、a):輸入端是電壓負反饋,Rof小,是恒壓源,RL變化時,輸出電壓穩定,源電壓增益也穩定。圖(b):輸出端是電流負反饋,Rof大,是恒流源,RL變化時,輸出電壓不穩定,源電壓增益也不穩定。6.10反饋放大器電路如題圖6.11所示,試回答:(1)判斷該電路引入了何種反饋?反饋網絡包括哪些元件?工作點的穩定主要依靠哪些反饋?(2)該電路的輸入輸出電阻如何變化,是增大還是減少了?(3)在深反饋條件下,交流電壓增益Auf?題圖6.11解:(1)90電阻和1電阻構成兩級之間的交流串聯電壓負反饋。4、60以及V1構成兩級之間的直流電流負反饋,以保證直流工作點更加穩定。(2)該電路輸入阻抗增大,輸出阻抗減小

37、。(3)在深反饋條件下:6.11負反饋放大電路如題圖6.12所示。(1) 試判別電路中引入了何種反饋?(2) 為得到低輸入電阻和低輸出電阻,應采用何種類型的負反饋?電路應如何改接?+UCCUo-UEE+Ui2k 10k 10k 120k 2k 4.7k 90k 10k 10k 2k 3.9k V1V2V3圖6.12解:(1)輸出信號Uo通過90k電阻接至V2的基極,故構成電壓串聯負反饋。(2)應采用電壓并聯負反饋。其改接方法為:將V3的基極由接在V1的集電極改接到V2的集電極;將輸出端的90k電阻,由接在V2的基極改接到V1的基極。 6.13電路如題圖6.14所示,試回答: (1) 集成運放A

38、1和A2各引進什么反饋?(2) 求閉環增益。題圖6.14解:(1)運放A1引入了串聯電壓負反饋;運放A2引入了并聯電壓負反饋。(2)閉環增益Auf為6.15電路如題圖6.15(a)和(b)所示,各電容對信號可視為短路。(1) 試分別判斷電路級間交流反饋的極性和類型。(2) 分別寫出反饋系數的表達式。(3) 分別估算滿足深度反饋條件下的源電壓增益Ausf的表達式或數值。RSR1R2R3R4C1C2IiUCCT1T2+Uo(a)+UsUoT1T2C1C2IiR218k R310k R110k R53k R41k RL10k R627k (b)UCC+UsRS題圖6.15解:(1) 圖(a):電壓并

39、聯負反饋圖(b):電流并聯負反饋(2)圖(a): 圖(b):(3) 圖(a): 圖(b):6.19某放大器的開環幅頻響應如題圖6.19所示。(1)問當施加F=0.001的負反饋時,此反饋放大器是否能穩定工作?相位裕度等于多少? 題圖6.19解:(1)F=0.001,Af1/F=1000(60dB),如圖P6-19所示,此時有45°相位裕度。 第七章7.1 試求圖題7.1各電路的輸出電壓與輸入電壓的關系式。 (a) (b)圖題7.1解:(a)根據虛斷特性 ,根據虛短特性,所以(b)當時,電路轉換為反相輸入求和電路,輸出當時,電路轉換為同相輸入求和電路,輸出根據線性疊加原理,總輸出為7.4電路如圖題7.4所示。已知,試求圖題7.4解:運放A1的輸出為,運放A2的輸出為,運放A3構成雙端輸入求和運算電路,輸出為7.8 . 運放組成的電路如圖題7.8(a)、(b)所示,已知電源電壓為±15V。(1) 試分別畫出傳輸特性曲線;(2) 若輸入信號,試分別畫出輸出信號的波形。 (a) (b)圖題7.8解:(1)電路(a)為反相比例放大器,,電路(b)為同相比例放大器,所以它們的傳輸特性曲線分別如圖7.8(a)(b)所示。圖7.8(2) 若輸入信號,輸出信號的波形分別如圖7.8(c)(d)所示。7.20 圖題7.20所示為遲滯電壓比較器電路,已知運放最大輸出電壓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