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療:固有免疫應答_第1頁
醫(yī)療:固有免疫應答_第2頁
醫(yī)療:固有免疫應答_第3頁
醫(yī)療:固有免疫應答_第4頁
醫(yī)療:固有免疫應答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一、回顧上次課內容一、回顧上次課內容1.1.何謂免疫細胞?包括哪些種類?何謂免疫細胞?包括哪些種類? 2.T2.T、B B細胞表面具有哪些重要的表面分子?細胞表面具有哪些重要的表面分子? 并說出其主并說出其主要功能。要功能。3. CD43. CD4+ +ThTh細胞和細胞和CD8CD8+ +CTLCTL細胞有何主要功能?細胞有何主要功能?4.T4.T、B B淋巴細胞功能有何不同?淋巴細胞功能有何不同?5. B-15. B-1細胞和細胞和B2B2細胞的特點有何不同細胞的特點有何不同? ?6.NK6.NK細胞殺傷靶細胞的機制是什么細胞殺傷靶細胞的機制是什么? ?7.ADCC7.ADCC作用?作用?

2、NKNK細胞的生物學作用是什么?細胞的生物學作用是什么?8.APC8.APC細胞?主要有哪些種類細胞?主要有哪些種類? ?9.-9.-巨噬細胞有哪些生物學作用?巨噬細胞有哪些生物學作用?二、引入新課二、引入新課教學課題:教學課題:第九章第九章 固有免疫應答固有免疫應答 教學目標:教學目標: 1. 1. 解釋固有免疫的概念、特點解釋固有免疫的概念、特點 2.2.掌握參與固有免疫的組織屏障、免疫細胞、掌握參與固有免疫的組織屏障、免疫細胞、 免疫分子及其作用免疫分子及其作用 教學重點:教學重點: 固有免疫的組成及作用固有免疫的組成及作用 教學難點:教學難點: 固有免疫分子固有免疫分子 第九章第九章

3、固有免疫應答固有免疫應答 1.1.定義:定義: 是生物體在長期種系發(fā)育和進化過程中逐是生物體在長期種系發(fā)育和進化過程中逐 漸形成的一系列防衛(wèi)機制。漸形成的一系列防衛(wèi)機制。 固有免疫在個體出生時就具備,可對外來病原體固有免疫在個體出生時就具備,可對外來病原體 迅速應答,產(chǎn)生非特異抗感染免疫作用,亦可參與對迅速應答,產(chǎn)生非特異抗感染免疫作用,亦可參與對 體內損傷衰老或畸變細胞的清除,同時固有免疫在特體內損傷衰老或畸變細胞的清除,同時固有免疫在特 異性免疫應答過程中也起重要作用。異性免疫應答過程中也起重要作用。 2.2.特點:特點:1 1)有遺傳性)有遺傳性 2 2)無特異性)無特異性 第一節(jié)第一節(jié)

4、 參與固有免疫的組織屏障、細胞和效應分子參與固有免疫的組織屏障、細胞和效應分子一、組織屏障及其作用一、組織屏障及其作用(一)皮膚粘膜及其附屬成分的屏障作用(一)皮膚粘膜及其附屬成分的屏障作用 1.1.物理屏障(機械阻擋和排除作用):物理屏障(機械阻擋和排除作用): 皮膚黏膜、腸絨毛皮膚黏膜、腸絨毛 、呼吸道上皮纖毛運動、呼吸道上皮纖毛運動、 尿液沖洗。尿液沖洗。 2.2.化學屏障(分泌殺菌物質):化學屏障(分泌殺菌物質): 汗腺分泌的乳酸、皮脂腺分泌的汗腺分泌的乳酸、皮脂腺分泌的 不飽和脂肪酸、胃酸、呼吸道和消化不飽和脂肪酸、胃酸、呼吸道和消化 黏液中的溶菌酶、抗菌肽、補體等黏液中的溶菌酶、抗

5、菌肽、補體等3.3.微生物屏障微生物屏障(正常微生物群的拮抗作用)(正常微生物群的拮抗作用) 皮膚黏膜寄生的正常菌群,如腸道的大腸桿皮膚黏膜寄生的正常菌群,如腸道的大腸桿菌可分泌細菌素抑制厭氧菌和革蘭陽性菌(菌可分泌細菌素抑制厭氧菌和革蘭陽性菌(GG+ +)定居和繁殖。定居和繁殖。(二)血(二)血- -腦屏障:腦屏障: 何謂血何謂血- -腦屏障?其功能是什么?腦屏障?其功能是什么? 22a. 纖維型纖維型(Fibrous)星形膠質細胞星形膠質細胞: 突起較長,分布于突起較長,分布于白質白質。 。b. 原漿型原漿型(Protoplasmic)星形膠質細胞星形膠質細胞: 突起較短,分布突起較短,分

6、布于 于灰質灰質。 。(二)胎盤屏障:(二)胎盤屏障: 何謂胎盤屏障?其功能是什么?何謂胎盤屏障?其功能是什么? 二、固有免疫細胞及其主要作用二、固有免疫細胞及其主要作用固有免疫細胞的固有免疫細胞的種類:種類: 主要有吞噬細胞、主要有吞噬細胞、 NKNK細胞、細胞、TT細胞、細胞、B1B1細胞等細胞等 (一)(一)吞噬細胞吞噬細胞1.1.吞噬細胞的種類與特征:吞噬細胞的種類與特征: 主要有中性粒細胞主要有中性粒細胞和單核吞噬細胞和單核吞噬細胞(1)中性粒細胞)中性粒細胞:是存在于血循環(huán)中的小吞噬細胞。胞漿中含有是存在于血循環(huán)中的小吞噬細胞。胞漿中含有初級初級和和次級次級2種顆粒種顆粒,內含有多

7、種殺菌物質;表面具有,內含有多種殺菌物質;表面具有FcR、FcR和和CR(3b、C4b)受體,無特異性抗原受體。)受體,無特異性抗原受體。作用:作用: 是最早被招募到感染部是最早被招募到感染部位的吞噬細胞,具有強大的非位的吞噬細胞,具有強大的非特異性吞噬殺傷能力。特異性吞噬殺傷能力。特征:特征: 因細胞內含有溶酶體,故可及因細胞內含有溶酶體,故可及時清除侵入人體內的病原生物,發(fā)時清除侵入人體內的病原生物,發(fā)揮早期抗感染作用。中性粒細胞壽揮早期抗感染作用。中性粒細胞壽命短,發(fā)揮吞噬殺菌作用后裂解破命短,發(fā)揮吞噬殺菌作用后裂解破壞。壞。占血液白細胞總數(shù)的占血液白細胞總數(shù)的60%70%60%70%(

8、2 2)單核吞噬細胞)單核吞噬細胞 作用:作用:在非特異性免疫應答中起吞噬、殺傷和在非特異性免疫應答中起吞噬、殺傷和消化病原微生物作用;并處理、提呈抗原于特異消化病原微生物作用;并處理、提呈抗原于特異性抗原受體的淋巴細胞,啟動特異性免疫應答;性抗原受體的淋巴細胞,啟動特異性免疫應答;分泌多種細胞因子參與免疫調節(jié)及抗腫瘤作用。分泌多種細胞因子參與免疫調節(jié)及抗腫瘤作用。 MRBC: :占血液白細胞總數(shù)的占血液白細胞總數(shù)的3%8%3%8%2.2.吞噬細胞對病原體等抗原性異物的殺傷消化和清除:吞噬細胞對病原體等抗原性異物的殺傷消化和清除: 感染發(fā)生時,吞噬細胞是如何接觸病原體的?感染發(fā)生時,吞噬細胞是

9、如何接觸病原體的? 在局部某些細菌或其產(chǎn)物(在局部某些細菌或其產(chǎn)物(LPSLPS,即脂多糖),即脂多糖),C3aC3a、C5aC5a和促炎細胞因子作用下,吞噬細胞可穿越和促炎細胞因子作用下,吞噬細胞可穿越血管內皮細胞和組織間隙,遷移募集至感染炎癥部位,血管內皮細胞和組織間隙,遷移募集至感染炎癥部位,對侵入的病原生物形成對侵入的病原生物形成“圍殲圍殲”。聚集在炎癥部位的吞。聚集在炎癥部位的吞噬細胞可通過表面噬細胞可通過表面模式識別受體模式識別受體(PRRPRR)與與病原體表面病原體表面相應配體(相應配體(病原相關分子模式病原相關分子模式,PAMPPAMP )結合結合;或通過;或通過表面調理性受體

10、與病原體結合表面調理性受體與病原體結合PRRPRRPAMPPAMP偶然相遇偶然相遇 病原體經(jīng)吞噬細胞吞噬或吞飲入胞內后形成病原體經(jīng)吞噬細胞吞噬或吞飲入胞內后形成吞噬體,吞噬體與溶酶體融合形成吞噬溶酶體。吞噬體,吞噬體與溶酶體融合形成吞噬溶酶體。在吞噬溶酶體內在吞噬溶酶體內通過通過氧依賴氧依賴性殺菌系統(tǒng)和氧性殺菌系統(tǒng)和氧非依非依賴賴殺菌殺菌系統(tǒng)系統(tǒng)殺傷病原體,并進一步在多種水解酶殺傷病原體,并進一步在多種水解酶的作用下,使細菌消化降解,的作用下,使細菌消化降解,單核吞噬細胞單核吞噬細胞同時同時產(chǎn)生一些具有免疫原性的小分子抗原肽段。產(chǎn)生一些具有免疫原性的小分子抗原肽段。接觸接觸吞入吞入消化消化排出

11、排出吞噬殺菌的過程:吞噬殺菌的過程: 接觸接觸 吞入吞入 殺滅殺滅 中性粒細胞的殺傷:中性粒細胞的殺傷:* 氧依賴性殺菌系統(tǒng):氧依賴性殺菌系統(tǒng):過氧化氫過氧化氫( H2O2 ), 髓過氧化酶髓過氧化酶* 氧非依賴性殺菌系統(tǒng):乳酸、溶菌酶、防御素(殺菌素)氧非依賴性殺菌系統(tǒng):乳酸、溶菌酶、防御素(殺菌素)總結:吞噬細胞的主要生物學功能:總結:吞噬細胞的主要生物學功能: 1.1.非特異性吞噬殺傷和消除作用非特異性吞噬殺傷和消除作用 (抗感染、抗腫瘤、免疫自穩(wěn))(抗感染、抗腫瘤、免疫自穩(wěn)) 2.2.分泌細胞因子,調節(jié)免疫功能分泌細胞因子,調節(jié)免疫功能 3.3.單核巨噬細胞具有加工處理提呈抗原,單核巨

12、噬細胞具有加工處理提呈抗原, 啟動特異性免疫應答啟動特異性免疫應答 (二)(二) NKNK細胞細胞 1.1.殺傷靶細胞的特點:殺傷靶細胞的特點: 不需抗原預先刺激不需抗原預先刺激 不受不受MHCMHC限制限制 表面具有表面具有IgGFcIgGFc受體受體 2. 2. NKNK細胞細胞殺傷靶細胞的機制殺傷靶細胞的機制 通過釋放穿孔素、顆粒酶通過釋放穿孔素、顆粒酶 高度表達高度表達FasLFasL 可被可被IFN-IFN-、IL-12IL-12、和、和IL-18IL-18等細胞因子激活,等細胞因子激活, 增強細胞毒作用,而且分泌增強細胞毒作用,而且分泌IFN-IFN-、IL-2IL-2和和TNFT

13、NF 等細胞因子調節(jié)免疫功能。等細胞因子調節(jié)免疫功能。 介導介導ADCCADCC作用作用 3.3.功能是:功能是: 抗感染和抗腫瘤作用抗感染和抗腫瘤作用 免疫調節(jié)作用免疫調節(jié)作用(三)(三)gdgdT T細胞細胞 不受不受MHCMHC限制,主要分布于黏膜和上皮組限制,主要分布于黏膜和上皮組織,織,參與體表皮膚黏膜的免疫防御功能,為抗胞參與體表皮膚黏膜的免疫防御功能,為抗胞內菌和病毒感染的第一道防線內菌和病毒感染的第一道防線 TT細胞可直接識別:細胞可直接識別: 1.1.感染后產(chǎn)生的熱休克蛋白;感染后產(chǎn)生的熱休克蛋白; 2.2.感染后異常表達于受感染細胞表面的脂感染后異常表達于受感染細胞表面的脂

14、類抗原;類抗原; 3.CD13.CD1分子復合物;分子復合物; 4.4.某些病毒蛋白;某些病毒蛋白; 5.5.分枝桿菌產(chǎn)生的小磷酸化非肽分子。分枝桿菌產(chǎn)生的小磷酸化非肽分子。 TT細胞功能:細胞功能:具有抗感染和抗腫瘤作用具有抗感染和抗腫瘤作用(四)(四) B-1B-1細胞細胞 1.1.表達表達CD5 CD5 + +與與mIgM mIgM + +; 2.2.主要承擔腹腔、胸腔等體腔部位的免疫防主要承擔腹腔、胸腔等體腔部位的免疫防 御功能(抵抗某些胞外菌的感染)御功能(抵抗某些胞外菌的感染) 3.3.主要識別多糖類抗原,主要識別多糖類抗原, 4.4.抗體產(chǎn)生潛伏期短(抗體產(chǎn)生潛伏期短( 48h

15、48h 內),以內),以IgMIgM 為主的低親和力抗體,通過激活補體,早為主的低親和力抗體,通過激活補體,早 期有效的清除病原體,期有效的清除病原體,在早期抗感染中有在早期抗感染中有 重要意義。重要意義。 5.5.無免疫記憶無免疫記憶 分子分子功能功能補體補體溶菌,調理,趨化溶菌,調理,趨化CKCK抗病毒抗病毒, ,引起炎癥,抗腫瘤引起炎癥,抗腫瘤防御素防御素以靜電損傷細菌細胞膜以靜電損傷細菌細胞膜, ,產(chǎn)產(chǎn)生自溶酶生自溶酶, ,誘導炎癥和趨化誘導炎癥和趨化作用作用溶菌酶溶菌酶切割細菌壁中的粘肽切割細菌壁中的粘肽乙型溶素乙型溶素損傷損傷G G+ +菌細胞膜菌細胞膜三三. .固有免疫效應分子及

16、其主要作用固有免疫效應分子及其主要作用第二節(jié)第二節(jié) 固有性免疫應答的作用時相固有性免疫應答的作用時相初次感染時,非特異性免疫應答可分為以下三個時相:初次感染時,非特異性免疫應答可分為以下三個時相:一、瞬時(一、瞬時(即刻)即刻)固有免疫應答階段固有免疫應答階段 發(fā)生于感染發(fā)生于感染0 04h4h內內 參與成分:屏障、吞噬細胞、補體。參與成分:屏障、吞噬細胞、補體。二、早期固有性免疫應答階段二、早期固有性免疫應答階段 發(fā)生在感染后發(fā)生在感染后4 496h96h內內 參與成分:吞噬細胞、促炎細胞因子、補體為主。參與成分:吞噬細胞、促炎細胞因子、補體為主。三、適應性免疫應答誘導階段三、適應性免疫應答

17、誘導階段 發(fā)生在感染發(fā)生在感染96h96h之后之后 參與細胞:參與細胞:APCAPC、T T細胞、細胞、B B細胞細胞 第三節(jié)第三節(jié) 固有免疫應答的特點固有免疫應答的特點一、固有免疫細胞的識別特點一、固有免疫細胞的識別特點1.1.模式識別受體(模式識別受體(PRRPRR) 近年發(fā)現(xiàn)固有免疫細胞表面具有近年發(fā)現(xiàn)固有免疫細胞表面具有模式識別受體模式識別受體PRRPRR,如如甘露糖受體、清道夫受體、甘露糖受體、清道夫受體、 Toll Toll 樣受體(一組具有樣受體(一組具有免疫活性的跨膜蛋白免疫活性的跨膜蛋白 )等等和和調理性受體調理性受體。PRRPRR又稱非又稱非調理性受體。調理性受體。2.2.病原相關分子模式(病原相關分子模式(PAMPPAMP) PRRPRR識別結合某些病原體或及其產(chǎn)物所共有的高度識別結合某些病原體或及其產(chǎn)物所共有的高度保守的特定分子結構稱為保守的特定分子結構稱為病原相關分子模式(病原相關分子模式(PAMPPAMP)PRRPRR二、固有免疫細胞的應答特點固有免疫細胞的應答特點 不經(jīng)克隆擴增不經(jīng)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