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幼兒進餐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摘 要:幼兒進餐活動作為一日生活常規中的環節,是培養幼兒的知識、能力和情感的重要教育契機,幼兒教師能否適時抓住這一時機促進幼兒的成長是衡量幼兒教育質量的關鍵指標。幼兒進餐教育活動如一面鏡子,能反射出幼兒教育中的各種現象。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幼兒進餐教育活動的具體現狀和教師在幼兒進餐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并通過問題尋找原因,分析其影響,提出解決策略。在整個論文的撰寫過程中,本人運用文獻研究法查閱了諸多相關文獻資料,希望能為本文的研究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石。本人在實習、見習期間運用了觀察法記錄相關信息,還有訪談法,通過與保教人員談話獲取相關信息,在分析和總結已有研究資料的基
2、礎之上,挑選出本論文需要的信息,為文章的結構框架和基本思路提供理論支撐。關鍵詞: 幼兒;進餐教育;身心健康;進餐環境;解決策略Problems of preschool education of eating problems and SolutionsAbstractYoung children dining activities as part of the daily routine life in kindergarten, is best educational opportunity to develop children's knowledge, abilities an
3、d emotion and so on. It is the key indicators to measure the quality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that if teachers can timely seize this opportunity to promote the growth of young children or not.The children eating education activities such as a mirror, can reflect the various phenomena in early ch
4、ildhood education.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understand the specific situation and teacher education in kindergarten meals in children s eating problem in education, and work through problems to find the reasons, analyzes its influence, and puts forward solutions.In the course of writing the w
5、hole thesis, I used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research consulting a lot of related documents, hoping to lay a solid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study of this paper.In my practice, during the probationary period the use of observation records, and interviews, access to relevant information through
6、conversation and teaching staff,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and summarizing the existing research data, pick out the needed information, to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structure of the framework and basic ideas.Key wordsyoung children;eating education;sound in body and mind;dining environment
7、;solution strategy幼兒的進餐活動是幼兒一日生活的重要環節,是學前兒童全面和諧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教育即生活”兒童通過吃飯這一活動能獲得和增加經驗。社會意識、社會要求在潛移默化中轉化為兒童的觀念。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幼兒園健康教育應“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在重視幼兒身體健康的同時,要高度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因此,我們應重視幼兒在園就餐教育, 從現代健康的角度出發, 兼顧幼兒身心和諧發展, 探尋更適合現代幼兒發展的就餐教育的有效途徑。教師應該深入挖掘它的教育價值,分析幼兒的行為,教師從中反思,提升認識,研究策略,樹立先進的教育理念,走進幼兒生活環節,讓幼兒的進餐環節
8、能成為教育的契機,能促進幼兒的主動學習與發展1。一、研究意義本文希望能夠發現幼教工作人員在幼兒進餐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并分析問題產生的的原因及其相關影響,針對其不良現狀提出改進的教育建議。一方面能夠讓幼兒園的管理者意識到保教人員在組織幼兒進餐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并能提出針對性改進對策;另一方面讓教師意識到在幼兒進餐教育中自身存在的不足之處,并能夠在以后的教育活動中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念,完善自己的教育行為。若能改善教師在幼兒進餐教育中的內在觀念和外在行為,無論是對幼兒、對教師自身還是對幼兒園的發展都是有益的。 二、概念界定幼兒進餐活動“幼兒進餐活動”也稱之為“幼兒用餐活動”,它是幼兒園一日生活中的重要
9、一環,在本論文中是指教師組織的幼兒集體的用餐活動,不包括個別幼兒的進餐行為,也不包括幼兒的點心活動2。3、 研究結果(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陳鶴琴先生認為:“兒童離不開生活,生活離不開健康教育;兒童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健康教育也應把握時機。”學前期是個體發展關鍵時期,這一時期的兒童接受能力強,可塑性大,良好的教育經常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本論文主要以懷化市宏宇皇家幼兒園、牡丹幼兒園、偉才幼兒園和二炮幼兒園的保教人員作為研究對象,運用了文獻檢索法、觀察法記錄相關信息,還有訪談法,通過與保教人員談話獲取相關信息,在分析和總結已有研究資料的基礎之上,挑選出本論文需要的信息,為文章的結構框架和基本思路提
10、供理論支撐。(2) 進餐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在進餐環節中,教師往往把重點落在了不斷督促孩子趕快吃飯和為下一環節工作的準備中,一味地將目標定位在讓幼兒完成吃飯“任務”。忽略了怎樣引導幼兒主動愉快地進餐,怎樣讓幼兒在進餐的過程中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并獲得營養方面的一些簡單常識,在進餐環節的組織上,教師習慣將自己的角色定位在管理者和監督者上,甚至包辦代替,對幼兒出現的問題缺乏適時的引導和適宜的幫助。因此,對幼兒的身心健康產生一系列的問題。1.催促吃飯當幼兒安靜地坐在桌旁.保育員將飯菜拎進教室時,催促吃飯似乎就開始了“今天,我看哪個小朋友吃得最快。”“誰第一個吃完飯,明天我就讓誰當小班長。”“吃完飯的小朋
11、友,可以先去玩玩具。”幼兒進餐的過程中,教師又常常會提醒幼兒:“看,某某都吃完了,老師最喜歡他了。”“某某某,吃飯快點。”即使在大多數幼兒已經吃完,還有少部分幼兒仍在進餐時,老師仍然會說:“就你們幾個吃飯最磨蹭,看看都幾點了?”另外,教師在飲食方法的指導上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大口大口吃”、“大勺舀”、“不要把飯粒撒在桌上,保持桌面的干凈”。有些幼兒不吃飯或是吃了半天也沒有吃幾口。催促幼兒吃飯,導致不少幼兒將迅速吃完作為第一目標,進餐這種本該輕松愉快的事情,也就帶有了目的性。因此,對有些幼兒來說,進餐成了一件痛苦的事情3。2.強制多食為了能讓孩子們多吃點,老師連哄帶嚇的說:“再吃點,吃完才是好
12、孩子”;“飯菜都要吃完,誰也不許剩飯,誰吃不完就不許回家”結果,飯后收拾衛生,在地上和孩子們的小桌的抽屜里找出很多剩菜和饅頭,都是教師在強制幼兒多食時常用的話語,甚至為了讓幼兒多食,教師經常在不與幼兒商量的情況下給幼兒加飯。從年齡特征看,幼兒的注意力容易轉移,喜歡邊吃邊玩,況且有的幼兒有挑食偏食的習慣,因此,教師的某些做法似乎有一定的道理。在教師強制幼兒多食的過程中,不少幼兒只能聽而從之,無奈將食物吃完,也有不少幼兒“磨磨蹭蹭”,堅持到最后,老師無奈,得過且過。3.安靜進餐教師認為,幼兒進餐時說話容易嗆食,還會影響幼兒進餐速度。同時,“食不言”被認為是一種傳統美德,常常被作為幼兒園的常規,所以
13、在幼兒園進餐時經常可以聽到教師對幼兒說:“現在小嘴巴是用來吃飯的,不是用來講話的。”“哪里發出的聲音?”“嘴巴閉上!”等等。在這種情況下,幼兒就如同深夜的老鼠,悄悄進餐,偶爾乘教師不注意時竊竊私語,常常會受到教師的“警告”。話語權的剝奪,使幼兒之間、幼兒與教師之間彼此心靈的溝通機會,在教師制定的規則中無形的扼殺了。4.吃得干凈在幼兒園經常可以看見進餐中的一種現象,就是幼兒將不小心灑落在桌面上甚至是地面上的飯菜細心撿拾起來,然后放進自己的小嘴。有些保教人員在幼兒進餐時,經常會強調這樣的話語:“要吃得干凈。”“不能將飯菜撒掉。”“保持桌面、地面干凈”,“要做勤儉節約的乖寶寶”等等,甚至常常對掉菜撒
14、飯的孩子有意無意地批評。而不少孩子為了不被教師批評,常常會將飯菜檢起并吃掉。教師的愿望是從小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和勤儉意識,但是如果從心理學的角度考慮,幼兒精細動作的發展還處于較低水平,他們對勺子、筷子還不能運用自如,所以掉撒飯菜是經常的事。再從衛生學、健康學的角度看,為了“吃得干凈”,撿拾撒落飯菜,其實會對幼兒的身體健康產生不良影響,因為正如有專家所言,有的幼兒園并不是每次在進餐前“洗干凈手后擦桌子兩遍,一遍用消毒水,一遍用清水。”5.包辦喂飯很多孩子已經用餐完畢,可有少數的幼兒面對桌上的飯菜仍在發呆,有的極慢的一勺一勺往嘴里送,然后極慢的嚼、下咽。老師為了不耽誤自己的工作進程,有些老師干脆自
15、己給幼兒喂飯,孩子便容易形成一種不喂飯不吃的不良習慣,這也剝奪了孩子鍛煉自我服務的機會。有些保育員為了讓幼兒把飯菜都吃完,就給幼兒塞飯,往往沒等幼兒咽下便一口接一口地喂,幼兒的嘴鼓鼓的,嚼也嚼不動,有的甚至出現嘔吐現象。(3) 對幼兒健康的影響1.對幼兒身體健康產生的影響 催促幼兒吃飯會對幼兒吞咽造成不利影響。首先,幼兒的神經系統發育尚不成熟,吞咽反射還不夠靈敏,催促幼兒進餐容易使幼兒精神緊張,嚴重的甚至會導致食物誤人氣管;另外,沒有經過細嚼慢咽的粗糙食團,會對胃粘膜產生一定的不良刺激,長期下去甚至會引起幼兒的胃病。其次,幼兒進餐過快,不利于唾液分泌,導致分解淀粉類食物的淀粉酶不足,因而不利于
16、胃、腸對食物的消化和營養的吸收。久而久之,易發生消化道疾病或潰瘍病4。人進食后血糖會慢慢升高,當升至一定水平就會刺激大腦,發出飽足感信號,于是人們會停止進食而快食者進食過快,血糖上升速度相對進食速度滯后,發生飽足感信號較晚由于進食過快,在停止進食之前,可多食入一些食物,快食的結果是超量進食,可能引起肥胖5。幼兒的身體發育迅速,卻又十分稚嫩,尤其是神經系統發育不健全,過多的外界刺激會造成各種興奮灶相互影響,相互抑制,出現興奮灶的弱化。進食中,教師為了讓幼兒吃飽吃好,往往不厭其煩地提醒幼兒等等,原本愉快的進食頓時嚴肅起來。幼兒必須時刻提醒自己注意按要求吃飯,這勢必造成興奮灶的抑制與弱化,消化腺分泌
17、減少,食欲也會下降。從生理解剖特點來看,神經系統調節反應的區域與消化腺的區域都在下丘腦中位,凡能影響高級神經活動興奮與抑制的一切因素都能影響食欲,其中情緒起了重要作用。一開始就餐教師就不斷地對孩子催促,以及對規則不時地提醒,使幼兒的神經處于緊張狀態,影響了食欲,甚至會引起幼兒情緒上的反感、恐懼和緊張,造成食欲不振“厭食、畏食6。”為了保持桌面、地面的干凈,對幼兒灑落飯菜的行為要求過嚴,易導致幼兒因懼怕老師的批評,在檢食飯菜的同時把各種病菌帶人體內,對幼兒身體造成一定的健康隱患。2.對幼兒心理健康產生的影響 孩子的進餐是一個逐漸提高興趣的過程,幼兒的理解能力也尚且有限。因此,老師催促幼兒吃飯,會
18、直接導致很多幼兒將“迅速吃完”作為第一目標,使原本應該很輕松、很幸福的進餐這件事,被染上了目的性。久而久之,對有些幼兒來說,進餐便慢慢的變成了一件痛苦的事。老師強迫幼兒去吃,會使幼兒感受到進食的壓力,增加孩子的焦慮感,結果非但起不到促使幼兒多進食的目的,反而會降低孩子的食欲。 處于此年齡階段的兒童語言發展十分迅速,有說話的興趣,在相互交流中體會著說話的樂趣,充滿好奇心,對周圍環境總有“摸一摸、動一動、說一說”的欲望;神經系統具有興奮大于抑制的特點,幼兒不能十分安靜地坐著吃飯,而幼兒園卻要求幼兒安靜進餐。幼兒的行為出現明顯的雙重性,即在教師管理下能較好地要求去做,而當教師不在或者管理松懈時,就出
19、現一些違反紀律,甚至伴有攻擊性或發泄行為,如老師忙著給一些幼兒盛飯時,孩子們便有機可乘,大聲說笑、指責和打鬧。艾里克森的人格發展理論將人的一生概括為八個階段,幼兒期則處于第二和第三階段,即自主性對羞怯和疑慮、主動性對內疚這兩個階段7。也就是說,該年齡階段是幼兒自我意識發展的重要時期,他們開始積極主動與教師、同伴交往。進餐,對幼兒來說是一個相對美好愜意的事情,他們希望與其他幼兒通過對話表達彼此的心聲和愿望。而強調“食不語”,其實是無視幼兒的特點和需要,對幼兒自主性,主動性的剝奪,一方面易造成幼兒缺乏適應生活和學習的主動性;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幼兒與伴交際能力的提高和師幼關系的融洽。另外,教師長期的催
20、食、強辭幼兒多食等問題,易導致幼兒在又受心理壓力的前提下進食,這對幼兒人格發展以及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都會產生不良影響。這些問題對幼兒同伴交際能力也產生了負面影響,在幼兒園生活的 7個小時中,由教師控制的時間占去了絕大部分,幼兒很少有自己的時間和空間在共同進餐活動中,小朋友們被要求自己管好自己,自己吃好自己的飯,幼兒之間極少能夠交流,其中聽話守本分的幼兒常常能得到老師的表揚,成為全班幼兒學習的榜樣這不僅強化了乖孩子的行為,而且使其他幼兒為了取悅老師紛紛模仿-不說話加快吃飯的速度,自我封閉式的進食環境,使幼兒特別是缺少伙伴的幼兒,再次失去了形成良好同伴關系的機會。同樣,這些問題也易造成教育者被教育
21、者的對立,不利于融洽的師幼關系的形成。幼兒從出生第一天,就開始了發展主體,完善主體的進程。4至6歲是幼兒自我意識形成的關鍵期,幼兒有十分強烈的主體意識,有了自己的意志和愿望,想用語言來表達意愿是其重要的表現。教師屢次強令禁止幼兒吃飯說話,給幼兒心理造成相當大的精神負擔,使其產生厭惡甚至逆反心理,并有可能在其他活動中發泄出來。幼兒變得不愿意接受教師的意見或是公然違抗作為被影響者的幼兒,其表現出來的行為特點,必有意無意地影響教師的行為,影響教師對幼兒的期望評價態度和處理方式等。長此以往,最終影響教育的整體效果。(四)造成幼兒進餐教育問題的原因分析1.受傳統進餐教育影響中國自古就有“食不言,寢不語”
22、的生活準則,但現代社會已經拋棄了這一古語,無論是一家人一起吃飯還是商務聚餐、同學聚會、好友派對都已不再流行“食不言”這一說法,大家都喜歡邊吃邊聊。然而,在幼兒園中一直存在的一條規則就是“幼兒應安靜的用餐”,教師們自然是不許幼兒在吃飯時隨便講話的,并且一致認為幼兒在用餐時講話會噎著自己更會拖延用餐的時間。關于進餐的標準大家也一直默認著“雙軌制”的并行存在。可見教育工作者在幼兒進餐教育中存在一些誤區。2.為迎合家長的要求從家長角度分析,孩子的成長成了家長最為關心之事,所以在幼兒園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現象:早晨入園,幼兒一日(周)食譜公開欄前圍看的家長總是最多;下午離園,家長與孩子交流的第一句話經
23、常是“今天吃的什么?”有的幼兒一旦回家說自己“在幼兒園沒吃飽”,那么家長在第二天一定會提醒老師“我們的孩子吃不飽是怎么回事?麻煩老師給我家孩子多加些飯。”在實習期間聽到家長們的抱怨,幼兒教師便為了迎合家長,又不耽誤工作進程,就會理所當然的把自己當成是幼兒的守護神,以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幼兒好,幼兒都應該無條件遵循。因此,進餐時就出現不停催促孩子快吃飯、安靜吃飯、強制多食等問題。3.教師自身因素教師自身的因素也是造成進餐教育問題的原因之一。教師個人的學歷、教齡、性格、婚育情況都會影響到教師在工作中對幼兒的態度。比如:有的老師個性較溫和,在組織進餐過程中對幼兒說話也是輕聲細語,幼兒在用餐時若與
24、周圍的同伴嬉戲打鬧,教師會走到他旁邊輕聲的說“我們先不說話好嗎,乖乖把飯吃完然后再好好跟小朋友去玩,好不好”;有些老師脾氣比較直率,看到小朋友在用餐的時候沒坐好,就過去踢一腳凳子以此提醒小朋友要坐姿端正,碰到有說話的孩子邊吃邊聊就會說“說什么說,再說給我出去吃”之類的。4.幼兒園因素進餐活動說簡單點就是吃飯,說復雜點它就是一個結合了保育和教育因子的幼兒園一日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若幼兒園不重視,教師可能在幼兒進餐上就不會花費太多的精力來引導幼兒的進餐行為;若幼兒園較為重視但重視的又不是幼兒的發展而是本著節約的重視,也會出現以上的問題。本人曾實習過的幼兒園就有這樣的規定,就是幼兒吃不完的飯菜由老師
25、和保育員吃,這也會導致進餐教育出現問題。(五)存在問題的解決策略 傳統教育對吃飯中說話的理解是有極大的偏差的,吃飯不說話除了能方便教師,維持幼兒園各項工作按時有序進行以外,其他作用較少。教師是否因此而對幼兒的吃飯放任不管呢?在進食活動中毫無紀律的約束也是不利的。幼兒園生活是一種群體生活,為保證群體生活有序進行,就必須對不同個體進行約束給幼兒創設一個寬松的就餐環境不等于放任自流。這時,教師就需要維持紀律,讓幼兒明白,紀律不是用來管自己的,而是幫助幼兒主動自由活動的。1.創設寬松的就餐環境 一個寬松愉快的就餐環境,有助于促進食欲。在進餐活動中,幼兒可自由選擇座位,選擇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共進午餐。教
26、師只在幼兒請求幫助時,采取必要的措施,教師多給幼兒一些吃飯時間,不在就餐活動中處理有關紀律的問題,如快吃、保持桌面干凈等。教師與幼兒邊吃邊聊,營造一個溫馨的大家庭的氛圍。幼兒園是家庭與社會連接的紐帶,與家庭不能截然不同,讓幼兒保持一個輕松愉快的就餐心情,可以促進消化腺的分泌,增進食欲。同時體驗集體生活的快樂,有利于幼兒積極適應社會8。實習中,曾看到一個孩子生病吃不下飯,在就餐時間內獨自看書,主班老師怎么勸也不吃,而配班老師走過去,輕輕地安慰他,勸了幾回,讓他坐在桌邊,自己拿了小椅子同他坐在一起,陪著他說話,十幾分鐘過后,幼兒把飯吃完了,高高興興地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去了。可見,不應強迫幼兒進食,
27、不用嚴格的紀律約束,而是通過情緒狀態的調整,就促進幼兒食欲。2.釋放權力、給幼兒更多獨立權 可以為幼兒創造一個自我服務的機會。在獨生子女占絕大多數的現代社會,很多幼兒乃至青少年被過度地保護起來,被關在一個狹小的空間里。幼兒園教師工作十分辛勞,要到食堂取飯菜,整理桌子,給幼兒分飯分菜,時刻關注幼兒吃了多少,是否需要添加,給吃得慢的或吃飯能力差的孩子喂飯,吃完飯后還要收拾干凈,組織幼兒睡覺,結果是幼兒無須任何自我服務。實際上幼兒在 3 歲左右便開始尋求全面的獨立的擺脫成人的監護,他們愿意自己做好自己的事,常聽見孩子說:“我自己來”,幼兒有自我服務的欲望。讓幼兒在成人的幫助下學習如何進餐,如收放餐具
28、,自取食物,互相鼓勵不浪費糧食,不挑食等不依賴成人的好習慣。在觀察學習的基礎上,逐漸將范圍擴大到全班幼兒,使每個幼兒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這一方面節約了就餐環節中不必要的時間浪費,給幼兒更充裕的就餐時間。另一方面通過權利的釋放,逐漸發展了幼兒的獨立、自信,并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發展。為幼兒創造一個與同伴融洽交往師幼積極互動的場所。使幼兒在語言能力、知識經驗、人際交往等方面有所發展民主,寬松、開放的教養方式中,幼兒暢所欲言,不時地同老師交流自己的想法,有利于形成融洽的班級氣氛。這可以使幼兒多方面受益。首先表現為幼兒語言能力的提高,3-6歲是幼兒語言發展特別快的階段,他們的說話樂趣
29、決不亞于呀呀學語的嬰兒語言產生于人們交流的需要。幼兒通過應用新詞、新句式,聊天、辯論置疑等對聽說能力的提高十分有利9。3.通過活動,喚起幼兒的飲食興趣幼兒對知識的獲得主要來自直接感性的經驗。如果能夠喚起幼兒對飲食及相關活動的興趣,在飲食及相關活動中培養幼兒對飲食的積極情感,養成健康的飲食行為,其效果遠比教師在幼兒進餐中強調“多吃”的效果要好。比如,可以通過活動,帶領幼兒參觀菜市場或超市,與幼兒共同采購食物.并同時講解食物的營養成分及對身體健康的益處,以及挑食、偏食對身體健康產生的不良影響。也可以帶領幼兒參觀本園廚房制作食品的過程,甚至可以讓幼兒參與制作過程(如挑撿或清洗簡單的蔬菜),強化幼兒對
30、食品的正向情感。餐前分享有關進餐營養習慣培養等方面的故事和兒歌,如大公雞和漏嘴巴、大力水手等故事,保證幼兒戶外活動時間,加強體育鍛煉,加大活動量,展開主題,促進認識。例如,可開展主題好吃的食物、胖子和瘦子、角色游戲小熊餐廳等活動。通過種植蔬菜到廚房參觀或幫廚等實踐活動,加強認識,提升幼兒已有生活經驗。另外,區域活動中可提供材料工具,讓幼兒開展制作面點等活動。4.提供色香味美的飯菜保健人員要加強調查詢問,在營養搭配合理的基礎上,不斷改進食譜的搭配。炊事人員要努力提高烹飪技能,注意花色、營養、形狀的搭配,班級教師要及時反饋幼兒進餐信息,如哪些是幼兒最喜歡吃的或最不喜歡吃的飯菜等。5.培養幼兒良好的飲食習慣 建立良好的餐前洗手、餐后漱口擦嘴等衛生習慣的培養,創設指向性的環境,提示幼兒的行為,如在盥洗室張貼洗手,漱口的流程圖提示標志,幫助幼兒學會正確方法;在教室布置有鼓勵幼兒進餐飲水的圖示和評比欄等。根據幼兒不同年齡,教會幼兒使用不同的餐具,如小班幼兒使用勺子舀飯,中大班幼兒使用筷子、分餐盤等;餐桌上設置殘渣盤,引導幼兒愛惜糧食,不潑灑、不挑食、不剩飯粒、合理吃完飯菜,不用手抓飯菜,使用餐具不發出較大的聲響等。6.教師提升自身專業素養,以幼兒為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沒有簽勞動合同補償協議
- 合同協議寫作
- 社團合作合同范本
- 工地合同解除協議
- 勞動合同和就業協議書
- 集裝箱碼頭服務協議合同
- 車有事故怎么寫合同協議
- 個體聯營協議合同
- 廣告協議委托合同范本
- 醫藥銷售合同協議
-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宣傳月活動方案
- 【9語一模】2025年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區九年級中考一模語文試卷(含答案)
- 2025年海南省物流集團有限公司下屬企業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2024年商務禮儀師實務考題及試題及答案
- 2025年遼寧省撫順市新撫區中考二模英語試題(原卷版+解析版)
- 提高初中英語教學質量措施
- GB/T 10810.1-2025眼鏡鏡片第1部分:單焦和多焦
- 防詐騙理財培訓
- 中標方轉讓合同范例
- 急性胰腺炎完整版2024
- 網評員培訓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