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復墾方案編制規(guī)程第1部分通則_第1頁
土地復墾方案編制規(guī)程第1部分通則_第2頁
土地復墾方案編制規(guī)程第1部分通則_第3頁
土地復墾方案編制規(guī)程第1部分通則_第4頁
土地復墾方案編制規(guī)程第1部分通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TD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行業(yè)標準TD/T 1031.12011土地復墾方案編制規(guī)程第1部分:通則Regulation on compiling land reclamation planPart 1:General rules2011 - 05- 04發(fā)布 2011 - 05 - 31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發(fā)布目次前言IV1 范圍12 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13 術語與定義14 總則35 土地復墾方案編制程序45.1 前期工作55.2 擬定初步方案65.3 方案協調論證65.4 編制復墾方案66 土地復墾方案編制內容66.1 前言66.2 編制總則66.3 項目概況76.4 土地復墾方向可行性

2、分析86.5 土地復墾質量要求與復墾措施96.6 土地復墾工程設計及工程量測算106.7 土地復墾投資估算106.8 土地復墾服務年限與復墾工作計劃安排106.9 土地復墾效益分析116.10 保障措施117 土地復墾方案編制成果127.1 報告127.2 附圖127.3 附件12附錄A (規(guī)范性附錄) 報告編排格式13附錄B (規(guī)范性附錄) 土地復墾方案報告表18附錄C (資料性附錄) 土地復墾適宜性評價方法與步驟23附錄D (資料性附錄) 土地復墾工程項目劃分26附錄E (規(guī)范性附錄) 土地復墾投資估算表29附錄F (規(guī)范性附錄) 文本中表格35附錄G (資料性附錄) 土地復墾費用監(jiān)管協議

3、(雙方)39附錄H (資料性附錄) 土地復墾費用監(jiān)管協議(三方)44附錄I (規(guī)范性附錄) 本規(guī)程用詞說明52 前言為加強對生產建設活動損毀土地復墾方案編制工作的指導,提高方案的科學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推進土地復墾管理的制度化、規(guī)范化建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土地復墾條例及有關法律、法規(guī)、政策和技術標準,制訂土地復墾方案編制規(guī)程。TD/T 1031土地復墾方案編制規(guī)程共分為七個部分:第1部分:通則(TD/T 1031.12011)第2部分:露天煤礦(TD/T 1031.22011)第3部分:井工煤礦(TD/T 1031.32011)第4部分:金屬礦(TD/T 1031.42011)

4、第5部分:石油天然氣(含煤層氣)項目(TD/T 1031.52011)第6部分:建設項目(TD/T 1031.62011)第7部分:鈾礦(TD/T 1031.72011)本部分為TD/T 10312011的第1部分。本部分由國土資源部提出并負責解釋。本部分由國土資源部歸口管理。本部分主要起草單位:國土資源部耕地保護司、國土資源部土地整理中心、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煤炭科學研究總院唐山研究院、北京礦冶研究總院、中國農業(yè)大學、沈陽農業(yè)大學、中國核工業(yè)集團公司礦冶部。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劉仁芙、羅明、盧麗華、劉喜韜、白中科、李樹志、周連碧、黃元仿、梁成華、潘英杰、張清春、王金滿、王亞東、王敬、代宏文、

5、周妍、周際、周偉。本部分主要參加人員(按姓氏筆畫排序):王軍、王果、王瓊、方軍、劉飛、劉立忠、任君杰、李娥、李超、李麗平、張繼棟、陳昊、金家明、洪磊、趙中秋、賀振偉、祝怡斌、高晴、高均海、崔艷、蔣一軍、溫曉倩、薄傳華、鞠正山。土地復墾方案編制規(guī)程 第1部分:通則范圍TD/T 1031的本部分規(guī)定了生產建設活動損毀土地復墾方案編制的總則、程序、方法、內容和成果要求。本部分適用于以下損毀類型的土地復墾方案編制:露天采礦、燒制磚瓦、挖沙取土等地表挖掘所損毀的土地;地下采礦等造成地表塌陷的土地;堆放采礦剝離物、廢石、礦渣、粉煤灰、冶煉渣等固體廢棄物壓占的土地;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和其他生產建

6、設活動臨時占用所損毀的土地;法律規(guī)定的其他生產建設活動造成損毀的土地。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所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 3100-3102 量和單位GB 3838-2002 地表水環(huán)境質量標準GB 11607 漁業(yè)水質標準GB 15618-1995 土壤環(huán)境質量標準GB/T 16453-2008 水土保持綜合治理 技術規(guī)范GB/T 18337.2-2001 生態(tài)公益林建設 技術規(guī)程GB/T 19231-2003 土地基本術語GB/T 21010-2007 土地利用現狀

7、分類GB 50007-2002 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 GB 50288-1999 灌溉與排水工程技術規(guī)范HJ/T 192-2006 生態(tài)環(huán)境狀況評價技術規(guī)范(試行)LY/T 1607-2003 造林作業(yè)設計規(guī)程NY/T 1120-2006 耕地質量驗收技術規(guī)范NY/T 1634-2008 耕地地力調查與質量評價技術規(guī)程NY/T 1342-2007 人工草地建設技術規(guī)程TD/T 1007-2003 耕地后備資源調查與評價技術規(guī)程TD/T 1014-2007 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技術規(guī)程 UDC-TD 土地復墾技術標準術語與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土地復墾 land reclamation對

8、生產建設活動和自然災害損毀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達到可供利用狀態(tài)的活動。土地復墾率 land reclamation rate復墾的土地面積占復墾責任范圍土地面積的百分比。生產項目 production project具有相應審批權的國土資源管理部門批準采礦權的開采礦產資源、挖沙采石、燒制磚瓦等項目。建設項目 construction project依法由國務院和各級人民政府批準建設用地的交通、水利、能源等項目。露天開采 opencast mining將礦藏上的覆蓋物(包括巖石、土壤等)剝離后開采顯露礦層的采掘方式。地下開采 underground mining通過挖掘井巷進入地下開采礦石

9、的采掘方式。土地損毀 land destruction人類生產建設活動造成土地原有功能部分或完全喪失的過程,包括土地挖損、塌陷、壓占和污染等損毀類型。土地挖損 land excavation因采礦、挖沙、取土等生產建設活動致使原地表形態(tài)、土壤結構、地表生物等直接摧毀,土地原有功能喪失的過程。土地塌陷 land subsidence因地下開采導致地表沉降、變形,造成土地原有功能部分或全部喪失的過程。土地壓占 land occupancy因堆放剝離物、廢石、礦渣、粉煤灰、表土、施工材料等,造成土地原有功能喪失的過程。土地污染 land pollution因生產建設過程中排放的污染物,造成土壤原有理

10、化性狀惡化、土地原有功能部分或全部喪失的過程。永久性建設用地 permanent construction land依法征收并用于建設工業(yè)場地、公路和鐵路等永久性建筑物、構筑物及相關用途的土地。復墾區(qū) reclamation area生產建設項目損毀土地和永久性建設用地構成的區(qū)域。土地復墾責任范圍 land reclamation responsibility range復墾區(qū)中損毀土地及不再留續(xù)使用的永久性建設用地構成的區(qū)域。表土 topsoil能夠進行剝離的、有利于快速恢復地力和植物生長的表層土壤或巖石風化物。不限于耕地的耕作層,園地、林地、草地的腐殖質層,其剝離厚度根據原土壤表土層厚度、

11、復墾土地利用方向及土方需要量等確定。生態(tài)恢復 ecological restoration人工修復或重建因生產建設活動損毀的生態(tài)系統(tǒng),使其達到系統(tǒng)自維持狀態(tài)的過程。土地復墾單元 land reclamation unit復墾方向、標準、措施基本一致的待復墾土地單元。總則生產建設項目土地復墾方案編制應總體遵循以下原則:凡已經或可能對土地造成損毀的生產建設項目,土地復墾義務人應當編制土地復墾方案。對已投產、已建成或正在建設的生產建設項目,應針對尚未履行的復墾義務補充編制土地復墾方案;新建、改擴建生產建設項目應在項目可行性研究或初步設計階段完成土地復墾方案的編制工作。生產建設項目性質、規(guī)模、地點或所

12、采用的生產工藝等發(fā)生重大變化的,復墾義務人應重新編制土地復墾方案。土地復墾方案包括“土地復墾方案報告書”和“土地復墾方案報告表”。依法由國務院審批的建設用地項目和按有關規(guī)定由省(自治區(qū)、直轄市)級以上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審批的采礦權項目,應編制報告書,并填寫報告表;其他生產建設項目可編制土地復墾方案報告表。土地復墾方案報告書編制格式參見附錄A;土地復墾方案報告表編制參見附錄B。生產建設服務年限超過5年的,原則上以5年為一個階段編制復墾方案服務年限內的土地復墾工作安排;并詳細制定第一個5年的階段土地復墾計劃,分年度細化5年內的土地復墾任務及費用安排;剩余生產建設服務年限少于5年的,按剩余年限編制階段

13、土地復墾計劃。生產建設服務年限不超過5年的,應分年度細化土地復墾任務及費用安排,并制訂第1個年度的土地復墾實施計劃;年度土地復墾實施計劃應達到指導土地復墾工程施工的深度。 土地復墾方案中應對土地復墾費用安排做出詳細說明,包括土地復墾費用的來源、管理與使用等。土地復墾義務人應與項目所在地縣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或與項目所在地縣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和銀行簽訂土地復墾費用監(jiān)管協議(參見附錄G、H)。土地復墾義務人和土地復墾方案編制單位應對方案的真實性和科學性負責。土地復墾方案編制程序土地復墾方案編制程序如圖1所示:方案編制前期工作復墾方案編制方案協調論證擬定初步方案野外調研樣品檢測資料收集現狀分析與評價

14、土地損毀預測土地復墾適宜性評價確定復墾目標選定復墾標準工程設計及工程量測算實施計劃安排投資估算方案實施保障措施公眾參與圖1 土地復墾方案編制程序前期工作資料收集收集復墾區(qū)及周邊自然地理、生態(tài)環(huán)境、社會經濟、土地利用現狀與權屬、項目基本情況等與土地復墾有關的資料。野外調研實地調查復墾區(qū)土壤、水文、水資源、生物多樣性、土地利用、土地損毀等情況。針對不同土地利用類型區(qū),挖掘土壤剖面,采集土壤樣品。對復墾區(qū)已損毀未復墾的土地,應查清損毀范圍、程度與面積;對復墾區(qū)已損毀已復墾的土地,應調查復墾所采用的主要標準和措施、以及復墾效果。采用類比方法調查收集項目周邊地區(qū)可借鑒的土地復墾工程案例,包括土地損毀類型

15、、復墾標準和措施、費用使用等情況。野外調查應采集相應的影像、圖片資料,并做文字記錄。樣品檢測分析土壤理化性質及與生產建設項目相關的特征污染物。公眾調查調查公眾對土地復墾利用方向的意愿,以及對復墾標準與措施的意見。調查對象應包括土地復墾義務人、土地使用權人、土地所有權人、政府相關部門(國土、城建、林業(yè)、水利、農業(yè)、環(huán)保)、土地復墾專家及相關權益人。調查宜采用座談會、問卷調查、走訪及媒體公告形式。擬定初步方案對生產建設項目的自然地理、生態(tài)環(huán)境、社會經濟、土地利用狀況和生產(建設)工藝等進行分析與評價,合理確定土地復墾方案服務年限,進行土地損毀預測與土地復墾適宜性評價,選定土地復墾標準、措施,明確土

16、地復墾目標,確定復墾費用來源,初步擬定土地復墾方案。方案協調論證對初步擬定的土地復墾方案廣泛征詢土地復墾義務人、政府相關部門(國土、城建、林業(yè)、水利、農業(yè)、環(huán)保)、土地使用權人和社會公眾的意愿,從組織、經濟、技術、費用保障、復墾目標以及公眾接受程度等方面進行可行性論證。編制復墾方案依據方案協調論證結果,確定土地復墾標準,優(yōu)化工程設計,完善工程量測算及投資估算,細化土地復墾實施計劃安排以及費用、技術和組織管理保障措施,編制詳細土地復墾方案。土地復墾方案編制內容前言編制背景及過程說明方案的編制背景及過程。復墾方案摘要內容應包括:生產建設項目服務年限及土地復墾方案服務年限;方案涉及的各類土地面積,含

17、項目區(qū)面積、復墾區(qū)面積、永久性建設用地面積、復墾責任范圍面積、征(租)地面積;土地損毀情況,含已損毀和擬損毀土地的面積、地類、損毀類型和程度;土地復墾目標,含擬復墾土地的地類、面積和復墾率;復墾的投資情況,含靜態(tài)總投資、動態(tài)總投資和單位面積投資。編制總則編制目的從落實土地復墾的法律法規(guī)和政策要求、保證土地復墾義務落實、合理用地、保護耕地、防止水土流失、恢復生態(tài)環(huán)境及保護生物多樣性方面說明土地復墾方案編制的目的。編制原則根據項目自身特點以及當地自然地理、生態(tài)環(huán)境與社會經濟發(fā)展情況,依據國家法律法規(guī)及相關政策規(guī)定,按照經濟可行、技術科學合理、綜合效益最佳和便于操作的要求,說明土地復墾方案編制應體現

18、的原則。編制依據應包括相關法律法規(guī)、政策文件、標準規(guī)范、技術文件、地方規(guī)劃及當地自然與社會經濟資料。項目概況項目簡介生產項目說明項目名稱、地理位置、隸屬關系、企業(yè)性質、項目類型、生產開采方式、生產規(guī)模與能力、生產服務年限或剩余使用年限、項目范圍等。建設項目應說明項目名稱、工程類型、項目位置、項目組成、投資規(guī)模、建設期限、用地規(guī)模及用地性質等。應提供有關部門批復的項目范圍拐點坐標及相應的投影參數。列表說明項目用地構成及規(guī)模,提供項目總平面布置圖。項目區(qū)自然概況6.3.2.1 地理位置項目區(qū)的地理坐標、所在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市、縣的位置及交通狀況。附項目區(qū)地理位置圖。6.3.2.2 地貌說明項

19、目區(qū)的地貌類型和海拔高度。附項目區(qū)典型地形地貌圖片。6.3.2.3 氣候說明項目所在地的降水、蒸發(fā)、日照、溫度、積溫、最大凍土深度、無霜期、風向與風速等氣象特征。6.3.2.4 土壤說明項目區(qū)的主要土壤類型及其分布特征。6.3.2.5 生物說明項目區(qū)所在地的天然植被和人工植被,附不同植被類型圖片。天然植被包括地帶性植物群落類型、組成、結構、分布、覆蓋度(郁閉度)和高度。人工植被包括當地栽植的喬木林、灌木林、人工草地及農作物類型。6.3.2.6 水文說明項目所在區(qū)域地表水系及地下水賦存情況。地表水系包括徑流量和水質特征;地下水賦存情況包括主要含水層(淺部)、隔水層、賦存條件、潛水埋深。附地表水系

20、圖。6.3.2.7 地質說明項目區(qū)的地層、巖性、地質構造等。附地層綜合柱狀圖。項目區(qū)社會經濟概況說明項目區(qū)近3年的鄉(xiāng)(鎮(zhèn))人口、農業(yè)人口、人均耕地、農業(yè)總產值、財政收入、人均純收入、農業(yè)生產狀況,并注明資料來源。項目區(qū)土地利用狀況說明項目區(qū)土地利用類型、數量和質量。結合典型土壤剖面圖說明耕地、林地、草地等不同土地利用類型的表土層厚度、土壤質地、有機質含量以及pH值等主要理化性質。土地復墾方向可行性分析土地損毀分析與預測6.4.1.1 土地損毀環(huán)節(jié)與時序說明生產建設過程中可能導致土地損毀的生產建設工藝及流程。附項目生產工藝流程圖或施工工藝流程圖。結合生產建設工藝及流程,列表或圖示說明生產建設過程

21、中對土地損毀的形式、環(huán)節(jié)及時序。6.4.1.2 已損毀土地現狀明確項目區(qū)已損毀土地的損毀類型、范圍、面積及損毀程度。分析已損毀土地被重復損毀的可能性。說明已損毀土地已復墾情況,包括復墾面積、范圍、復墾方向及復墾效果。附損毀土地及復墾情況圖片。6.4.1.3 擬損毀土地預測依據項目或工程類型、生產建設方式、地形地貌特征等,確定擬損毀土地的預測方法,預測擬損毀土地的方式、類型、面積、程度。生產服務年限較長的生產項目需分時段和區(qū)段預測土地損毀的方式、類型、面積、程度,并結合對土地利用的影響進行土地損毀程度分級。分級應參考國家和地方相關部門規(guī)定的劃分標準,也可結合類比確定。6.4.1.4 復墾區(qū)與復墾

22、責任范圍確定依據土地損毀分析與預測結果,合理確定復墾區(qū)與復墾責任范圍,應提供西安80系拐點坐標。復墾區(qū)土地利用狀況6.4.2.1土地利用類型列表說明復墾區(qū)及復墾責任范圍內土地利用類型、數量、質量、損毀類型與程度,應說明基本農田所占比例、農田水利和田間道路等配套設施情況、主要農作物生產水平。土地利用現狀分類體系應采用GB/T 21010-2007,明確至二級地類。土地利用現狀的統(tǒng)計數據應與所附的土地利用現狀圖上的信息一致。土地利用現狀表參見附錄F。6.4.2.2土地權屬狀況說明復墾區(qū)土地所有權、使用權和承包經營權狀況。集體所有土地權屬應具體到行政村或村民小組。需要征(租)收土地的項目應說明征(租

23、)收前權屬狀況。土地利用權屬表參見附錄F。生態(tài)環(huán)境影響分析預測分析土地損毀對復墾區(qū)及周圍環(huán)境土壤資源、水資源、生物資源可能產生的影響。土地復墾適宜性評價根據對損毀土地的分析和預測結果,劃分評價單元、選擇評價方法。明確評價依據及過程,列表說明各評價單元復墾后的利用方向、面積、限制性因素。依據土地利用總體規(guī)劃及相關規(guī)劃,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則,在充分尊重土地權益人意愿的前提下,根據原土地利用類型、土地損毀情況、公眾參與意見等,在經濟可行、技術合理的條件下,確定擬復墾土地的最佳利用方向(應明確至二級地類),劃分土地復墾單元。土地復墾適宜性評價方法與步驟參見附錄C。水土資源平衡分析應結合復墾區(qū)表土情況、復

24、墾方向、標準和措施,進行表土量供求平衡分析。需外購土源的,應說明外購土源的數量、來源、土源位置、可采量,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無土源情況下,可綜合采取物理、化學與生物改良措施。復墾工程中涉及灌溉工程的,應進行用水資源分析,明確用水水源地和水量供需及水質情況。復墾的目標任務依據土地復墾適宜性評價結果,確定土地復墾的目標任務,包括擬復墾土地的地類、面積和復墾率,編制復墾前后土地利用結構調整表。復墾前后土地利用結構調整表參見附錄F。土地復墾質量要求與復墾措施土地復墾質量要求依據土地復墾相關技術標準,結合復墾區(qū)實際情況,針對不同復墾方向提出不同土地復墾單元的土地復墾質量要求。土地復墾質量制定不宜低于原(

25、或周邊)土地利用類型的土壤質量與生產力水平。復墾為耕地的應符合當地省級土地開發(fā)整理工程建設標準的要求;復墾為其他方向的建設標準應符合相關行業(yè)的執(zhí)行標準。預防控制措施根據項目開采(建設)工藝,說明生產建設過程中為減少土地損毀擬采取的預防與控制措施。復墾措施6.5.3.1 工程技術措施按照項目所在地區(qū)自然環(huán)境條件和復墾方向要求,說明不同土地復墾單元擬采用的工程技術措施,包括充填工程、土壤剝覆工程、平整工程、坡面工程、清理工程、灌排工程、疏排水工程、集雨工程、道路工程等,參見附錄D。6.5.3.2 生物和化學措施說明不同土地復墾單元擬采用的恢復植被、改良土壤等生物或化學措施。生物措施中應明確植物種植

26、的立地條件,以及所選取植物的生態(tài)學特性。監(jiān)測措施針對不同復墾單元制定合理的土地損毀和復墾效果的監(jiān)測措施。管護措施根據項目特點以及所在區(qū)域的自然特征,提出復墾土地以及主要復墾工程的針對性管護措施。土地復墾工程設計及工程量測算工程設計根據確定的土地復墾方向和質量要求,針對不同土地復墾單元不同措施進行復墾工程設計。工程措施的設計內容包括確定各種措施的主要工程形式及其主要技術參數。工程措施的設計可根據項目類型、生產建設方式、地形地貌、區(qū)域特點等有所側重,主要工程設計應附平面布置圖、剖面圖、典型工程設計圖。生物措施的設計內容包括植物種類篩選、苗木(種籽)規(guī)格、配置模式、密度(播種量)、土壤生物與土壤種子

27、庫的利用、整地規(guī)格等。化學措施的設計內容包括復墾土地改良以及污染土地修復等。監(jiān)測措施的設計內容包括監(jiān)測點的數量、位置及監(jiān)測內容(土地損毀情況與土地復墾效果)。管護措施的設計內容包括管護對象、管護年限、管護次數及管護方法。工程量測算根據不同土地復墾單元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化學措施、監(jiān)測和管護措施的設計內容,分別測算復墾工程量并列表匯總。土地復墾投資估算土地復墾費用估算應綜合考慮損毀前的土地類型、實際損毀面積、損毀程度、復墾標準、復墾用途和完成復墾任務所需的工程量等因素。估算說明說明投資估算編制原則、依據和方法。主要包括采用的定額標準、價格水平、人工預算單價、基礎單價計算依據和費用計算標準。說明土

28、地復墾費用構成。包括工程施工費、設備費、其他費用(前期工作費、工程監(jiān)理費、竣工驗收費、業(yè)主管理費)、監(jiān)測與管護費以及預備費(基本預備費、價差預備費和風險金)。說明土地復墾總投資、單位面積投資等技術經濟指標。估算成果根據土地復墾工程量,測算土地復墾靜、動態(tài)投資總額和單位面積投資額。附測算總表、各分項單表和工程單價表。土地復墾投資估算費用測算表格參見附錄E。土地復墾服務年限與復墾工作計劃安排土地復墾服務年限應說明土地復墾方案服務年限及確定依據。土地復墾工作計劃安排土地復墾工作計劃安排中,應根據土地損毀預測情況,結合土地復墾方案服務年限,合理劃分復墾工作的階段,原則上以5年為一階段進行土地復墾工作安

29、排。應明確每一階段的復墾目標、任務、位置、單項工程量和費用安排。具體參見附錄F。生產建設服務年限超過5年的,除按照上述要求編制復墾方案服務年限內的復墾工作計劃安排外,還應分年度詳細編制第一個5年內的階段土地復墾計劃;階段土地復墾計劃應明確階段土地復墾目標、任務、位置、主要措施和分部工程量、投資概算及組成。生產建設服務年限不超過5年的,應分年度細化土地復墾任務及費用安排,并制定第1個年度土地復墾實施計劃;年度土地復墾實施計劃應明確年度土地復墾目標、任務、位置、各種措施的主要結構形式、技術參數和分項工程量、投資預算及組成。 土地復墾費用安排土地復墾費用安排應明確土地復墾費用來源。土地復墾費用來源指

30、生產成本與建設項目總投資。應根據土地復墾工作計劃安排,明確土地復墾任務所需費用安排的具體方案。費用安排應遵循提前預存、分階段足額預存原則,在項目生產建設服務年限結束前1年預存完畢所有費用,并根據土地復墾工作計劃安排提供土地復墾動態(tài)費用階段安排表,參見附錄F。對于土地復墾義務人已繳納的礦山環(huán)境治理等費用中涉及土地復墾工程內容的,在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后,可在土地復墾費用安排方案中做相應說明。土地復墾效益分析根據土地復墾利用方向和標準,綜合分析復墾土地的經濟、社會和生態(tài)效益。不同地域、不同生產建設項目的經濟、社會和生態(tài)效益選取指標可有所側重。保障措施組織保障措施 明確土地復墾方案實施的組織機構及其職責

31、。明確土地復墾實施方式,包括復墾義務人自行復墾、委托中介機構復墾、繳納復墾費由國土資源主管部門代復墾等方式。費用保障措施明確建立土地復墾費用專用賬戶存儲、土地復墾費用專項使用的具體財務管理制度。明確接受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對費用使用、管理進行監(jiān)督的方式方法等措施,包括分階段簽訂“土地復墾費用監(jiān)管協議”等。明確不得截留、擠占、挪用土地復墾費用的保障措施。明確對土地復墾費用使用情況開展內部審計及接受有關部門對土地復墾費用使用情況審計的措施。監(jiān)管保障措施明確土地復墾義務人編制并實施土地復墾方案、階段土地復墾計劃和年度土地復墾實施計劃,定期向項目所在地縣級以上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報告當年復墾情況,接受縣級以上

32、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對復墾實施情況監(jiān)督檢查,接受社會對土地復墾實施情況監(jiān)督等的保障措施。明確土地復墾義務人不履行復墾義務,按照法律法規(guī)和政策文件的規(guī)定,自覺接受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及有關部門處罰的保障措施。技術保障措施說明土地復墾實施的技術保障措施,包括定期培訓技術人員、咨詢相關專家、開展科學試驗、引進先進技術,以及對土地損毀情況進行動態(tài)監(jiān)測和評價等。明確土地復墾義務人實施表土剝離及保護、不將有毒有害物用作回填或者充填材料、不將重金屬及其它有毒有害物污染的土地用作種植食用農作物等的保障措施。公眾參與制定全面、全程的公眾參與方案,公眾參與形式及內容應公開、科學、合理。公眾參與人員應包括復墾區(qū)土地使用者、

33、集體所有者、土地復墾義務人、周邊地區(qū)受影響社會 公眾以及土地管理及相關職能部門等的代表人。公眾參與環(huán)節(jié)應包括方案編制前期、方案編制過程中以及方案實施期間。公眾參與內容主要包括土地復墾利用方向、復墾標準、復墾措施和權屬調整。公眾參與形式可選擇座談、問卷調查、走訪、網絡、電視、廣播、報紙、公告、公示等形式。提供公眾參與反饋意見處理結果,對公眾意見的采納與不采納情況及其理由應做出說明。附公眾參與相關影像、圖片資料。土地權屬調整方案明確權屬調整的程序、范圍、原則和措施。土地復墾方案編制成果報告a) 土地復墾方案報告書;b) 土地復墾方案報告表。附圖a) 復墾區(qū)土地利用現狀圖(蓋有縣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的

34、公章);b) 復墾區(qū)土地損毀預測圖;c) 復墾區(qū)土地復墾規(guī)劃圖。注:附圖應有圖名、圖例、線段比例尺、指北針、制圖單位、制圖人、制圖時間。土地利用現狀圖、損毀預測圖與 復墾規(guī)劃圖的比例尺不小于1:10 000(線形工程除外),應注明圖內的鄉(xiāng)鎮(zhèn)名、水系以及圖件所用坐標系和高 程基準。附件a) 土地復墾方案編制單位資質證書或業(yè)績證明;b) 項目范圍拐點坐標批復文件;c) 縣級國土資源管理及相關部門意見;d) 土地復墾義務人的土地復墾承諾書;e) 土地復墾方案編制委托函;f) 已通過開發(fā)利用方案、環(huán)境影響評價報告的,應提供相應批復文件;g) 公眾參與相關資料;h) 相關地區(qū)近期建設工程材料信息價格資料

35、i) 項目區(qū)及復墾區(qū)照片及其它影像資料;j) 其他。(規(guī)范性附錄)報告編排格式報告構成報告按封面、扉頁、土地復墾方案編制單位資質證書、目錄、報告正文和附件的順序編排,封面和扉頁按圖A.1圖A.2的樣式編排。在報告正文最后可增加補充說明和引用文獻名稱。報告編寫要求報告內容完整、層次分明、重點突出、配套圖表齊全。報告文字使用現代漢語通用字表規(guī)范字,用阿拉伯數字或科學計數法表示數量。標點符號符合GB/T 15834-1995標點符號用法的規(guī)定。計量單位名稱和符號按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選用。文字后用單位名稱表示,數字后面用單位符號表示,同一報告要統(tǒng)一。引用的資料與成果應當正確,并明確其來源或依據

36、。報告原稿裝訂時,所有圖表均應折疊整齊,大小與所用稿紙一致,裝訂部位一律位于左側裝訂線處。報告格式層次劃分與編號報告層次分為章、節(jié)、條、項和小項等5個層次。章、節(jié)、條的編號采用阿拉伯數字表示,除章居中外其他一律左起頂格書寫,層次之間在數字右下角加圓點,編號與標題之間空一格,如第1章,第2節(jié),應寫成“1.2 編制原則”。項用帶半括號的英文小寫字母書寫如a)、b)、c)。小項用半括號的阿拉伯數字書寫如1)、2)、3)。章、節(jié)、條有標題,標題后面不應該有標點符號,并單獨成一行,與正文分開,項根據情況可設或不設標題,但在同一章中必須統(tǒng)一設或統(tǒng)一不設標題。章的編號應在同一文件內自始至終連續(xù)排列,節(jié)的編號

37、應在所屬章內連續(xù)排列,其余類同。章和節(jié)下面不允許直接設項和小項,如遇到并列的語句時,可采用破折號加以區(qū)別。字體與字號章采用三號黑體,節(jié)采用小三號黑體,條采用四號黑體,項、小項及正文采用小四號仿宋體,英文字母和數字采用Times New Roman字體,表名與圖名采用5號黑體。表格的規(guī)定A.3.3.1 表的用法當用表提供信息更有利于報告的理解時,則宜用表。每個表在報告中均應明確提及。A.3.3.2 編號與表名表格應有編號和表名。表的編號由“表”、“章號”和阿拉伯數值組成,例如第1章的第一個表應為“表1-1”,表的編號應在所屬章內連續(xù)排列。表格邊框用實線封閉,編號和表名應在表格上方居中位置,編號和

38、表名之間空一格。當表格須轉頁續(xù)排時,在隨后的各頁上應重復表的編號和表名,并在續(xù)表的編號前加“續(xù)”字,如“表1-2”的續(xù)表應為“續(xù)表1-2”,續(xù)表均應重復表頭及與單位有關的陳述。A.3.3.3 表格中的計量單位當所有的計量單位都相同時,則應在表的右上角注明單位,如表A.1。表A.1表格計量單位示例 單位:mm類型長度內直徑外直徑A1503050A.3.3.4 表的注釋表的注釋書寫在表格底線下左起頂格。寫上“注”字后加冒號“:”,再寫上序號、和注釋文字,每條注釋應另起行,編號對齊,除末條結束后加句號外“。”,其余各條結束后,可視情況加分號“;”或句號“。”,當同一條注釋內容較長時應另行書寫,移行時

39、,與開始書寫文字的位置齊平。A.3.3.5 表中的說明表中文字說明,每句后面加標點符號,但最后一句不加標點符號。A.3.3.6 表中文字的規(guī)定表中文字采用五號仿宋體,數字采用Times New Roman字體,如果表格大小與頁面不符,可調整表中文字字號,但不應大于正文文字。A.3.3.7 其它規(guī)定表頭和表中各欄不允許出現斜線,某些欄無內容填寫時用短橫線表示,如表A.2。表A.2示例表XYabcA10表中相鄰參數(豎向計量單位)的數字或文字內容相同時,不得使用類似“同上”、“同左”或“”的文字和符號,而應逐個填寫或以通欄表示,通欄表示方法如表A.3。表格寬度應滿幅編排。A.3示例表項目abcdm

40、mPaA1502005025B2006025圖的規(guī)定報告中的圖應有編號和圖名,圖的編號由“圖”、“章號”和阿拉伯數值組成,例如第1章的第一個圖應為“圖1-1”,圖的編號應在所屬章內連續(xù)排列。編號和圖名位于圖的下方居中,編號和圖名之間空一格。公式的規(guī)定報告中的公式應按章編號,并加圓括號“()”,書寫在每條公式右側。公式中的“式中”左起頂格書寫,接著加冒號“:”,空一個字以后,接寫符號的注釋,符號與注釋之間加破折號“”,每個符號的注釋內容較多需要回行時,文字在破折號后面對齊。×××項目土地復墾方案報告書(一號黑體字)項目單位:××(小三號黑體字)(

41、公章)編制單位:××(小三號黑體字)(公章)××年××月××日(小三號黑體字)圖A.1土地復墾方案報告封面格式×××項目土地復墾方案報告書(二號黑體字)項目名稱:××(四號仿宋體字)項目單位:(個人) ××(四號仿宋體字)單位地址:××(四號仿宋體字)聯 系 人:××(四號仿宋體字)聯系電話:××(四號仿宋體字)送審時間:××(四號仿宋體字)圖A.2土地復墾方案報告書

42、扉頁格式(規(guī)范性附錄)土地復墾方案報告表表 B.1 土地復墾方案報告表項 目 概 況項目名稱單位名稱單位地址法人代表聯系電話企業(yè)性質項目性質項目位置資源儲量(建設項目不填寫)生產能力(或投資規(guī)模)劃定礦區(qū)范圍批復文號(建設項目不填寫)項目區(qū)面積項目位置土地利用現狀圖幅號生產年限(或建設期限)土地復墾方案服務年限方案編制單位編制單位名稱法 人 代 表資質證書名稱資質等級發(fā) 證 機 關編 號聯 系 人聯系電話主 要 編 制 人 員姓 名職務/職稱專業(yè)單 位簽 名表B.1 (續(xù))復墾區(qū)土地利用現狀土地類型面積hm2一級地類二級地類小計已損毀擬損毀占用耕地園地林地合 計復墾責任范圍內土地損毀及占用面積

43、類型面積hm2小計已損毀或占用擬損毀或占用損毀挖損塌陷壓占小計占用合計復墾土地面積一級地類二級地類面積hm2已復墾擬復墾耕地園地林地合計土地復墾率%表B.1 (續(xù))工作計劃及保障措施說明土地復墾工作計劃(主要復墾措施、工程量及投資安排)和實施保障措施。表B.1 (續(xù))投資估算測算依據說明投資估算編制的定額標準、基礎單價依據和費用計算標準。費用構成序號工程或費用名稱費用萬元1工程施工費2設備費3其他費用4監(jiān)測與管護費(1)復墾監(jiān)測費(2)管護費5預備費(1)基本預備費(2)價差預備費(3)風險金6靜態(tài)總投資7動態(tài)總投資填表人: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填表說明a) 本表適用于編制“土地復墾方案報告

44、書”和直接編制“土地復墾方案報告表”的兩類土地復墾方案。b) 編制報告表的應隨表附送復墾區(qū)土地利用現狀圖、土地復墾規(guī)劃圖(比例尺不得小于1:10000,線性工程除外)、土地復墾所涉及土地所有權或使用權人對本方案的意見及其他必要附件。c) 有關指標解釋、編制原則、編制依據、主要計量單位等同報告書要求。d) 表內關系:復墾區(qū)面積為損毀土地面積和占用土地面積之和,占用土地面積指永久性建筑物、構筑物占用土地的面積。復墾責任范圍面積為損毀土地面積何須復墾的占用土地面積之和,且小于等于復墾區(qū)面積。復墾土地面積小于或等于復墾責任范圍面積。(資料性附錄)土地復墾適宜性評價方法與步驟評價原則和依據評價原則土地復

45、墾適宜性評價應包括以下原則: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guī)劃,并與其他規(guī)劃相協調。因地制宜原則。土地復墾耕地優(yōu)先和綜合效益最佳原則。主導性限制因素與綜合平衡原則。復墾后土地可持續(xù)利用原則。經濟可行、技術合理性原則。社會因素和經濟因素相結合原則。評價依據主要包括國家及地方的規(guī)劃和行業(yè)標準。評價體系和評價方法評價體系評價體系分為二級和三級體系兩種類型。二級體系分成兩個序列,土地適宜類和土地質量等,土地適宜類分適宜類、暫不適宜類和不適宜類,類別下面再續(xù)分若干土地質量等。土地質量等分一等地、二等地和三等地,暫不適宜類和不適宜類一般不續(xù)分。三級體系分成三個序列,土地適宜類、土地質量等和土地限制型。土地適宜類和土地質

46、量等續(xù)分與二級體系一致。依據不同的限制因素,在土地質量等以下又分成若干土地限制型。評價方法評價方法分為定性和定量法分析兩類。定性方法是對評價單元的原土地利用狀況、土地損毀、公眾參與、當地社會經濟等情況進行綜合定性分析,確定土地復墾方向和適宜性等級。定量分析包括極限條件法、綜合指數法與多因素綜合模糊法等,具體評價時可以采用其中一種方法,也可以將多種方法結合起來用。極限條件法的計算公式按式(C.1): (C.1)式中:第個評價單元的最終分值;第個評價單元中第參評因子的分值。綜合指數法的計算公式按式(C.2):(C.2)式中:第單元的綜合得分;第個參評因子的等級指數;第個參評因子的權重值;參評因子的

47、個數。土地復墾適宜性評價步驟1) 在擬損毀土地預測和損毀程度分析的基礎上,確定評價對象和范圍;2) 綜合考慮復墾區(qū)的土地利用總體規(guī)劃、公眾參與意見以及其它社會經濟政策因素分析,初步確定復墾方向,劃定評價單元;3) 針對不同的評價單元,建立適宜性評價方法體系和評價指標體系;4) 評定各評價單元的土地適宜性等級,明確其限制因素;5) 通過方案比選,確定各評價單元的最終土地復墾方向,劃定土地復墾單元。評價范圍和初步復墾方向的確定評價范圍為復墾責任范圍。定性分析復墾區(qū)的土地利用總體規(guī)劃、公眾參與意見以及其他社會經濟政策因素,初步確定復墾區(qū)待復墾土地的復墾方向。評價單元的劃分劃分的評價單元應體現單元內部性質相對均一或相近;單元之間具有差異,能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