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魚我所欲也學案【學習目標 】1. 掌握文中的文言詞句,把握課文大意,背誦課文。2. 體會運用對比、逐層深入的論證方法。3. 理解“舍生取義”的觀點,樹立正確的道德觀?!緦W習重點 】對語句及文章中心的理解。【學習難點 】對論證方法的理解?!局R鏈接 】孟子 ( 約前 372 一前 289) ,名軻,鄒 ( 今山東鄒縣 ) 人。受業于孔子之孫孔假的門人,是孔子之后戰國中期儒家 學派最有權威的代表人物。他曾游梁,說惠王,不能用;乃見齊宣王,為客卿。宣王對他很客氣,可是也始終不用。于是孟子歸而述孔子之意, 教授弟子。孟子死后,門人萬章、公孫丑等記其言行, 為孟子七篇。孟子的思想核心是“仁”、“義”,是
2、孔子思想的發展。其散文氣勢充沛,感情強烈,富于鼓動性;善于運用譬喻來陳說事理,辯 論是非,既能引起人們的注意,又增強了說服力。 魚我所欲也一文就較好地體現了這些特點?!咀灾鲗W習】1、聽老師范讀課文,注意下列加點字的讀音,積累文中生字,聽清句讀。一簞食一豆羹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 也不為 (wéi) 茍得也為 (w èi) 宮室之美為 (wéi)之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 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 是亦不可以已乎2、自讀課文,疏通文意,注意下列詞語在文中的意思,積累主要詞語。如使由是是故蹴與加窮乏得我本心已茍得兼甚1患為:今為(為了,介詞)宮室
3、之美而為( 接受 ) 之由是則可以避患而有不為也(做,動詞)向為身死而不受 ( 寧愿 )得:故不為茍得 也(得到)所識窮乏者得 我歟(感激)之:呼爾而與之 (代詞 他)為宮室之 美(助詞的)而:呼爾而與之 ( 表修飾,不譯 )由是則生而 有不用也 ( 表轉折,卻 ) 于 :所欲有甚于 生者 (對)萬鐘于我何加焉(比)【合作探究】3、分組討論,弄通文章大意,積累下列主要文句的翻譯。(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2)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3)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4)萬鐘則不辨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5)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
4、本心。4、小組同學輪流,一人一句翻譯課文。5、背誦成組的排比句、對偶句。方法:全班齊讀課文中的排比句和對偶句,欣賞整齊而又有變化的句式美,感受其音韻美。背誦也以這些句子為基礎,先背誦對稱句,再連句成段,連段成篇 ,進而達到背誦的效果。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對美文”競賽,一組出排比句2或對偶句的上句,另一組對下句。如下所示: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是故,。呼爾而與之,;,。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
5、?此之謂失其本心。6、背誦全文7、重點突破:理解本文的主旨。(1)文章開頭寫“魚”和“熊掌”有什么作用?(2)“所欲有甚于生者”的“所欲” 和“所惡有甚于死者”的“所惡”分別指哪些事情?(3)“故患有所不避也”。“患”指什么?(4)文中兩次提到“心”,在第一節中說:“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 ”在文章最后又說:“此之謂失其本心。”句中“是心”、“本心”指什么 ?(5)為什么說“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6)“一簞食,一豆羹”與“萬鐘”在數量上孰多孰少?在意義上呢?為什么會做出不同的選擇?3(7)孟子有一段話解釋了骨氣的含義:“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
6、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蹦敲础叭f鐘則 ”這句話應指其中的哪一句?(8)作者列舉了兩種不同的人生觀,贊揚了什么樣的人,斥責了什么樣的人?(9)孟軻所說的“義”有它特定的階級內容,是儒家提倡的忠君、孝親、尊長等一套封建倫理道德和封建秩序,提倡重“義”的目的,也是為了維護封建統治者的根本利益。對于后世,特別是今天來說“義”應該賦予新的含義,請簡要歸納。(10)本文的論點 是什么 ?怎樣提出來的 ?為什么不直接提出來 ?8、難點突破:理解本文的論證方法。本文的論點提出以后,文章是怎樣圍繞論點逐層論述的? 用了哪些論證方法?【精讀精練】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 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7、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9解釋下列句中的加點詞語4二者不可得兼 ()故患有所不辟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 得也()10翻譯句子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11引用文中的句子回答:在對待生與死、義與利的問題上,作者的觀點是鮮明的,可
8、用文段中的“”四個字概括。 “ 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一句中“是心”指的是“”12“魚”和“熊掌”各比喻什么?這種設喻論證有什么好處?13人生要經常面臨各種選擇,關鍵看你怎樣取舍。 請仿照文中畫線的句式特點,用現代漢語另寫一個句子,表明你的取舍觀?!局黝}閱讀 】荊宣王問群臣曰:“吾聞北方之畏昭奚恤,果誠如何 ?”群臣莫對。江一對曰:“虎求百獸而食之,得狐。狐曰,子無敢食我也 ! 天帝使我長百獸,今子食我,是逆天帝之命也。子以我為不信,吾為子先行,子隨我后,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 ?虎以為然,故遂與之行;獸見之皆走?;⒉恢F畏己而走也,以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里, 帶甲百萬,而專屬之昭奚恤。 故北
9、方之畏奚恤也,其實畏王之甲兵也 ,猶百獸之畏虎也。”14、解釋下面句中加點的詞。群臣莫對 ()虎求百獸而食之 ()子 無敢食我也 ()天帝使 我長百獸 ()獸見之 走 ()虎以為然 ()15、下面句中加點的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 其實畏王之甲兵也。葉徒相似,其實 味不同。B. 今子食我。謹食之,時而獻焉C.故北方之畏奚恤也。公問其故5D.今王之地方 五千里。方七百里,高萬仞。16、由文中 的寓言故事,后人概括出一個什么成語?這個成語是什么意思 ?17、江一對荊宣王講這個故事的用意是什么?【拓展提升 】18、在幾千年前,孟子就提出了“魚和熊掌不可得兼”的問題和應當“舍生取義”的觀點,那么
10、在我們現代社會,面對愈來愈多的誘惑,面對人生的各種考驗,我們應當做出怎樣的選擇呢?19、說出有關“舍生取義”的詩詞歌賦和名言警句?!窘蹋▽W)后記】619、“逆境出人才”【主題閱讀 】20、 dàn;吃。 zhé;往往,總是。 j ;供應。Chán;說別人壞話21、 B22、有時夜里疲憊困倦, 常常用冷水洗臉。 妻子和孩子的衣食僅僅自足罷了。23、年少家貧而胸有大志。 做官后因直言而遭讒降職??炭嘧詣疃膽n天下。24、岳陽樓記,揭示主題?!就卣固嵘?】25、參考答案 :也許可以這樣回答:第一,合乎國家與國家平等的原則,也就是說國家無論大小、貧富、強弱都應在平等的原則
11、下參與國際事務,第二,有利于維護和平共處,這是鑒于20 世紀的戰爭給人類;社會帶來巨大的災難,維護和平,避免戰爭,對21 世紀人類社會發展是至關重要的?!暗玫蓝嘀?,失道寡助”這一中國儒家的思想作為一種有價值的資源受到我們的重視。19 魚我所欲也【合作探究】7、(1)明確:魚和熊掌兩樣東西的價值不同,魚低賤而熊掌珍貴。二者不能同時得到,必然舍棄魚而選取熊掌;同理,生命和正義的價值也不同。正義要比生命重要得多, 二者不能同時得到的情況下, 必須舍棄生命選取正義。 這里運用了類比推理,提出了 " 舍生取義 " 的中心論點。(2)明確:這里的“所欲”應指正義的事業,如 為人民謀解放
12、,為了四化建設,為了別人的安危等。 “所惡”應指不正義的不合法不道德的事情,如叛變革命,貪污受賄,濫用職權,殺人放火等。(3)明確:指遭到迫害,遇到生命危險等。(4)明確:指側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等這些善心。(5)明確:孟子主張人性是善的。“人之初,性本善”但是只有有道德的人才能保持高尚的操守而不喪失善心(天性、天良)(6)明確:“一簞食,一豆羹”在數量上是少之又少,但它關系性命,因7而是比萬鐘還要貴重的。然而“蹴爾而與之”就是乞丐也不接受,它強調的是要講“義”,寧死也不能忍受羞辱。而“萬鐘”就接受了的人是見利忘義,失去了本心。(7)明確:“富貴不能淫”即高官厚祿收買不了。(8
13、)明確:贊揚了那些重義輕生、舍生取義的人,斥責了那些茍且偷生、見利忘義的人。(9)明確:如在民族矛盾尖銳的時候,不少仁 人志士堅持民族氣節,堅持正義事業,他們的壯舉曾彪炳史冊,他們所堅持的“舍生取義”突破了孟子當時的規范,成為正義事業、正義行為的代稱?,F在,我們把“義”可以賦予共產主義精神的具體內涵, “舍生取義” 就是一種十分高尚的品質為了正義事業和真理可以犧牲個人利益,甚至生命。(10)明確:論點是:舍生取義。這個論點是由比喻引出來的,以“魚”喻“生”,以“熊掌”喻“義”,點明“義”的價值高于生命,提出“舍生取義”的主張。先設比喻而后提出論點, 這是因為 “魚”與“熊掌” 是人人皆知的美味
14、,而“熊掌”是其中更為美者。 二者不可兼得, 取其中最美者合乎情理也符合邏輯。同理,生命和正義的價值也不同 正義要比生命重要得多, 二者不能同時得到的情況下,必須舍棄生命選取正義。這樣由此及彼,由淺入深,運用了比喻論證,引出“生”與“義”的論題來,自然,明曉。8、(1)明確:首先運用了道理論證, 從正面指出人之所以能 “舍生取義” ,是因為人皆有“欲生不為茍得,惡死有所不避”的思想。然后再從反面說明,如果人只是欲生惡死,那么什么事都可以做得出來 ;可是事實上,“義”超過了“生”,所以人能夠不貪生,不避死。這里運用了對比論證,論證了“義”重于生,應“舍生取 義”。這種羞惡之心,人人皆有,賢者更能
15、保存而不喪失。接著從正面舉例論證,自古以來就有寧死不食“嗟來之食”的人?!耙缓勈场薄耙欢垢标P系到人的生死,但若用無禮的方式施舍,就是路人、乞 丐也不接受。這一事例充分說明,最普通的人即使在饑餓時仍有羞惡之心, 寧愿餓死也不失義。然后文章陡然一轉,從反面舉例,與前者對比,指出一些顯貴的人“不辨禮義”就接受優厚俸祿。緊接著以一個反問句“是亦不可以已乎”,說明他們接受的原因是利欲熏心,見利忘義,更增加了批判的力量。然后用三個排比今昔對比,批判他們重利輕義、見利忘義的行為。 “向為身死而不受”,現在“萬鐘則不辨禮8義而受之”,這又是為了什么呢 ?難道是“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歟” ?先
16、前為了“義”可以“舍生”,現在卻為了高官厚祿和物質享受就舍掉了“義”,這種行為不是應該 停止嗎 ? 總之,人要做到“舍生取義”,要有羞惡之心;如果不顧羞恥,不辨禮義而受“萬鐘”則失掉了“本心”,這種行為是應該停止的。全文旨意就在這一勸勉上。 比喻論證:“舍魚而取熊掌”是一個巧妙而貼切的比喻,提出“魚”和“熊掌”都是好吃的 東西,但如果兩樣不能同時得到,那就舍魚而取熊掌。接著,提出“生”和“義”兩樣都很貴重,在兩件事不能同時并得的情況下,就必須擇優而取。 正反對比論證:生和義比,義比生更可貴;死與不義比,不義比死更可惡。又用假設方式(“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與事實做對比,贊揚了舍生取義的人。
17、最后用“不食嗟來之食”與“萬鐘則不辨禮義而受之”做對比,贊揚了舍生取義的精神, 批判了那些只貪圖榮華富貴而不顧禮義廉恥的權貴們。 這就起到了突出中心思想的作用。 道理論證:第一段主要采用的論證方法。舉例論證:第二、三段主要采用的論證方法,舉“窮人不食嗟來之食”的事例,推理更加有力,強調了要講“義”,不能忍受羞辱,“蹴爾而與之”連乞丐都不接受,何況是把“義”看得很重的人了;舉“萬鐘則不辨禮義而受之”的事例,批判了那些只貪圖榮華富貴而不顧禮義廉恥的權貴們。【精讀精練】9同時得到同“避”,躲避因此茍且10并不只是賢能的人有這種思想,人人都有,只不過賢能的人不會喪失罷了。11 舍生取義 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12生與義形象生動地引出了中心論點舍生取義13示例:金錢是我所需要的,人格也是我所需要的,當兩者不能同時得到時,我將放棄金錢,保全人格?!局黝}閱讀 】14. 回答 尋找 你 派 它們,代老虎和狐貍 對的15.D916. 狐假虎威 意思是狐貍憑借老虎擺威風,比喻倚仗別人的威勢嚇唬人17. 說明中原地區的諸侯國并非真地怕昭奚恤,而是怕大王的軍隊【拓展提升 】18、明確:義的價值高于生 命,人應該有舍身取義的精神,這一觀點在“上下交征利”的戰國時代有積極作用, 對后世知識分子的精神修養也有極好的影響。如蘇武、岳飛、鄧世昌、朱自清、聞一多。但孟子“舍生取義 ”的觀點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至2030年中國鋯合金管材項目投資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錸行業市場全景評估及發展趨勢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桶裝水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趨勢分析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偏心異徑管冷拔三通項目投資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PES粉行業深度研究報告
- 2025年麻醉乙醚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軸間差速鎖總成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超高氣壓汞燈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螺旋式洗砂機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空氣截閥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康養服務專業群建設方案
- 天津市部分區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4月期中考試數學試卷(含解析)
- 澳大利亞省公開課一等獎新名師比賽一等獎課件
- 2024年高考英語快速提閱讀-科技創新類詞匯記
- 穗的構造與穗分化
- 2024年山東省高中自主招生數學模擬試卷試題(含答案)
- 《濕地資源資產評估和資源核算技術規范》報批稿及編制說明
- 水平垂直運輸專項方案
- (正式版)SHT 3227-2024 石油化工裝置固定水噴霧和水(泡沫)噴淋滅火系統技術標準
- 2023年4月自考02331數據結構試題及答案含解析
- 2024年度環境保護相關法律法規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