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本紀》導學案_第1頁
《項羽本紀》導學案_第2頁
《項羽本紀》導學案_第3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項羽本紀導學案(教師版)【學習目標】1、掌握文中重點實詞和虛詞的用法。2、通過分析人物語言,動作及細節描寫,把握人物性格;學習作者通過具有代表性的事件刻畫人物的表現手法。3、學會用辨證的方法,從多個角度去評價項羽,正確分析項羽成敗的個人原因和歷史條件。課前預習案一、課前簡介(一)文體知識:1、什么是傳記文學?傳記文學是文學和歷史相結合的邊緣學科,因此它既有歷史特征,要求“尊重歷史”,又有文學的特征,人物形象、語言都要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2、傳記文學的特點:(1)真實性。(2)藝術性。(3)相當完整性3、如何學習傳記文學:分析、把握人物形象。傳記文學以寫人為中心,作者通過人物的言行和典型事例來塑

2、造人物形象。因此在學習過程中我們也必須從把握人物形象入手來分析、欣賞、評價作品4、傳記的學習目標:1)、學會深入閱讀傳記,不僅了解人物生平事跡,更要學會從字里行間去分析人物;2)、對人物進行辨正的認識、評價;3)、對傳記文學有更進一步的認識;4)、學會用批判的眼光去觀察,去思考。(二)史記知識填空1、史記是作為正史的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魯迅贊譽它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意即它既是史學巨著,又是文學巨著。2、史記全書一百三十篇,按篇目的內容來分,敘述歷代帝王的歷史,歸在(也);敘述貴族王侯的歷史,歸為(世家);歷代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跡,歸為(列傳),各個歷史時期的簡單大事記,歸在(枝);記

3、載典章制度、天文地理,歸在(主)。史記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3、高中階段我們還曾學過一篇選自史記的文言文,是鴻門宴。(三)項羽本紀項羽本紀就是通過秦末農民大起義和楚漢之爭的宏闊歷史場面,生動而又深刻地描述了項羽一生。他既是一個力拔山、氣蓋世、“近古以來未嘗有”的英雄,又是一個性情暴戾、優柔寡斷、只知用武不諳機謀的匹夫。司馬遷巧妙地把項羽性格中矛盾的各個側面,有機地統一于這一鴻篇巨制之中,雖然不乏深刻的撻伐,但更多的卻是由衷的惋惜和同情。項羽本紀是史記傳記中最精彩的一篇,達到了思想和藝術的高度統一。它猶如一幅逼真傳神的英雄肖像畫,色彩鮮明;又像一張秦漢之際的政治軍事形勢圖,錯綜有序。通篇文

4、章氣勢磅礴,情節起伏,場面壯闊,脈絡清楚,疏密相間,語言生動,成為我國文學史上的一篇不朽佳作。文中破釜沉舟、鴻門宴、四面楚歌、烏江自刎等故事,早已家喻戶曉,歷代傳誦。二、瀏覽預習課文(1)請把注解中的注音標注在課文相應位置,并熟讀課文,根據課文下面的注釋初步疏通文意,劃出難讀難理解的詞,利用工具書,獨立完成。(2)速讀課文,梳理課文節選部分的主要情節及概括人物主要性格。章節主要事件主要性格少懷壯志1好兵法,/、竟學2觀始皇,出蒙言3殺郡守,舉大事少懷大志,力勇過人,有叛逆精神。不月竟學,則顯出其粗疏的一面叱咤風云1嚇退樓煩逼退漢王2擊陳留外黃卜雎陽3漢軍敗楚項王退漢英勇非凡,霸氣十足。但不沉穩

5、,易怒,莽撞。垓下悲歌1歌別虞姬苦故垓卜2義不東渡自刎烏江性情中人,蒙氣沖天。但在謀略方面欠缺,看不清戰爭的實質四、根據解釋和出處寫出有關項羽的成語1破禁沉舟【解釋】比喻下決心不顧一切地干到底。【出處】史記頌羽本紀: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2韓信將兵.多多益善【解釋】將:統率,指揮。比喻越多越好。【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記載,劉邦問韓信能帶多少兵。韓信回答說:臣多多益善耳。3楚界漢河【解釋】:楚、漢相爭中雙方控制地區之間的地界與河流。后常比喻戰爭的前線。【出處】蔡東藩、許廛父民國通俗演義第十六回:霎時間煙焰沖霄仿佛槍林彈雨,依稀楚界漢河。”

6、4霸王別姬【解釋】姬:指西楚霸王項羽的寵妾虞姬。形容英雄末路的悲壯情景。現多比喻獨斷專行,脫離群眾,最終垮臺。【出處】史記頌羽本紀記載:霸王項羽在和劉邦奪封建統治權的戰爭中,最后兵敗,自知大勢已去,在突圍前夕,不得不和虞姬決別。5四面楚歌【解釋】比喻陷入四面受敵、孤立無援的境地。【出處】史記頌羽本紀: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6項片舞劍,意在沛公【解釋】項莊席間舞劍,企圖刺殺劉邦。比喻說話和行動的真實意圖別有所指。【出處】史記頌羽本紀: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7_【解釋】:蕭何:漢高祖劉邦的丞相。

7、成事由于蕭何,敗事也由于蕭何。比喻事情的成功和失敗都是由這一個人造成的。【出處】宋?共邁容齋續筆貓何給韓信:信之為大將軍,實蕭何所薦,今其死也,又出其謀。故俚語有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之語。”8以一當十【解釋】:當:相當。一個人抵擋十個人。形容軍隊英勇善戰。【出處】史記頌羽本紀:楚戰士無不一以當十,楚兵呼聲動天,諸侯軍無不人人惴恐。9先發制人【解釋】發:開始行動;制:控制,制服。原指丟動手的牌主動地位,可以控制對方。后也泛指爭取主動,先動手來制服對方。【出處】史記獨羽本紀:“吾聞先即制人,后則為人所制”。漢書頌籍傳:先發制人,后發制于人。”10力能扛鼎:力氣大得能用手舉起鼎來,形容力氣很大。【出處

8、】史記頌羽本紀:“籍長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氣過人,雖吳中子弟,皆已憚籍矣。”11短兵相接:指作戰時近距離搏斗。也比喻進行針鋒相對的斗爭。【出處】史記頌羽本紀:“乃令騎皆下馬步行,持短兵接戰。”12無顏見江東父老:形容因自己的失敗而感到羞愧,再也沒臉回到家鄉去見鄉親故舊。【出處】史記獨羽本紀:“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13沐猴而冠【解釋】K釋義沐猴:密猴;冠:戴帽子。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比喻虛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來諷刺投靠惡勢力竊據權位的人。【出處】史記頌羽本紀:入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14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解釋】比喻用一種假

9、象迷惑對方,實際上卻另有打算。【出處】元就名氏暗度陳倉第二折:著樊噲明修棧道,俺可暗度陳倉古道。這楚兵不知是智,必然排兵在棧道守把。俺往陳倉古道抄截,殺他個措手不及也。”15人為刀俎、我為魚肉【解釋】刀俎:刀和刀砧板,宰割的工具。比喻生殺的權掌握在別人手里,自己處在被宰割的地位。【出處】史記頌羽本紀: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合作探究案第一課時一、閱讀課文,解釋文中加橫線的字,并指出劃線句子的句式類型。少懷壯志項籍者,下相人也(句式:判斷句),字羽。初起時,年二十四。其季父項梁,梁父(就是)楚將項燕(句式:判斷句),為(被)秦將王翦所戮者也(句式:被動句)。項氏世世為(擔任)楚將,封于項,故

10、(因此)姓項氏。項籍少時,學書(文字)不成,去(丟開,放下);學劍,又不成。項梁怒(對感到生氣)之。籍曰:“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僉IJ,一人敵陞擋,不足學;一一學萬人敵!”于是項梁土(就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完頊。秦始皇帝游會(ku4)稽(句式:省略句、狀語后置句),渡浙江。梁與籍俱觀。籍曰:“彼可取而代也!(句式:省略句)”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名作動,滅族)矣!”梁以(因為)此奇(認為奇特,意動)籍。籍長八尺余,力能扛cgang用雙手舉起)鼎,才氣過人,雖吳中子弟,皆已憚_(dm:害怕)籍矣。秦二世元年七月、陳涉等起大澤中(句式:狀語后置句)。其九月,會稽守通謂梁曰:“

11、江西(指今長江以北的安徽部分,古今異義)皆反,此亦天亡(使滅亡,使動)秦之時也(句式:判斷句)。吾聞先即(就)制人,后則為(被)人所制(句式:被動句。吾欲發兵,虹派L公及桓楚將_(jieng住)。”是時桓楚亡(逃亡)在澤中。梁曰:“桓楚亡E(句式:判斷句),莫知其處,獨籍知之耳。”梁乃出,誡籍持劍居外待。梁復入,與守坐,曰:“請召籍.使(之)受命召桓楚。(句式:省略句)”守曰:“諾。”梁召籍入。須臾,梁喧(shm以目示意)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劍斬守頭。項梁持守頭,佩其印綬(shcu)o門下大驚,擾亂,籍所擊殺數十百人。梁乃召故(im)所知豪吏,諭(告訴)以(把)所為起大事(句式:狀語后

12、置句),遂舉(發動)吳中兵。使人收下縣,得精兵八千人。于是梁為(擔任)會稽守,籍為裨(P。將,徇(xm降服)下縣。二、文言基礎知識鞏固練習1、下列加橫線的字用法及意義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D_)例句:旦日饗士卒,為邸沛公軍A、結將王翦所戮者也B、如今人方方刀俎,我為魚肉C、吾聞先即制人,后則為頊制D、誰為大王為此計例句:代詞,給,替A介詞,被B是C被2、對下列加橫線的詞意義與用法相同的一項是(B)A、梁父籃將項燕/桂殿蘭宮,艮四巒之體勢B、諭顏為起大事/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私見張良,具告以事C、于是項梁乃教籍兵法/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D、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

13、極夫游之樂也A就是/依附B把C就/卻D代詞,他的/代詞,自己3BA、是時桓楚亡查澤中/秦無亡矢遺鐮之費而諸侯已困矣B、毋妄言,族矣!/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C、遂穿中兵,使人收下縣/殺人如恐不L刑人如恐不勝D、梁以此奇籍/世之奄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A就是/依附B把C就/卻D代詞,他的/代詞,自己4、下列省略句所省內容補充不正確的一項是(B代(之)A、秦始皇帝游于會稽B、彼可取而代我也C、桓楚是亡人D、使項籍受命召桓楚三、探究:第二、三段寫了幾件事?各表現了項羽怎樣的性格特點?與一生功業的成敗有何聯系?一是少時學情。不想學書、學劍,想學萬人敵的兵法,說明他的豪邁不群的性格特點;而“不肯竟學”

14、,又暴露出性情粗疏二是觀始皇游。不俗的言論昭示日后的不凡。豪邁不群與少年言志體現了項羽除暴安良、建立豐功偉績、成就英雄霸業的宏愿;但粗疏的性格,為他剛愎自用,感情用事,優柔寡斷,拒納良言,錯失良機,大失人心埋下了落敗的種子。第二課時一、閱讀課文,解釋文中加橫線的字,并指出劃線句子的句式類型叱咤風云楚、漢久相持未決,丁壯苦(認為苦,意動)軍旅,老弱罷(Pi通疲”,意動,感到疲憊)轉漕。項王謂漢王曰:“天下匈匈(通洶洶”,動蕩)數歲者,徒(只是)以cm)吾兩人耳,愿與漢王挑戰,決雌雄,毋徒(白白地)苦(使受苦,使動)天下之民父子為(交戰)也。”漢王笑謝(拒絕)曰:“吾寧斗智,不能斗力。”項王令壯士

15、出挑戰。漢有善騎射者樓煩,楚挑戰三合,樓煩車虹(就)殺之。項王大怒,乃自被_(通披”,穿上)甲持戟挑戰。樓煩欲射之,項王瞋_(chen)目(瞪眼怒視)叱之,樓煩目不敢視,手不敢發(出擊),遂走還入壁(壁壘),不敢復出。漢王使人lL(jim暗中)問之,乃(原來是)項王也(句式:判斷句)。漢王大驚。于是項王乃即(靠近)漢王相與【1虹(到)廣武間(jim)而語。漢王數一(shd備)之,項王怒,欲一戰。漢王不聽。項王伏弩(ni)射中漢王。漢王傷,走(退回)入成皋(g)。項王聞淮陰侯已舉(攻戰)河北、破齊、趙,且欲擊楚,乃使龍且(j往擊之。淮陰侯與戰,騎將灌嬰擊之,大破楚軍,殺龍且。韓信因(趁機)自立為

16、齊王。項王聞龍且軍阿_(理打敗),則恐,使旺臺(xoy1)人武涉往說(勸說)蒂侯奇陰侯弗聽。是時,彭越復反,下一(攻占,名作動)梁地,絕(斷絕)楚糧。項王乃謂海春侯大司馬曹咎等曰:“謹守成皋,則(如果)漢欲挑戰,慎勿與戰,毋令得東(向東進發,名作動)而已(句式:省略句,令(之)。我十五日必誅彭越,定(平定)梁地,復從(匯)將軍。”乃生(向東進發),行擊陳留、外黃。外黃不下。數日,已降,項王怒,悉(全部)令男子年十五已(通)上詣(到去)城東,欲坑(活埋名作動)之。外黃令舍人(門客)兒年十三,往說(游說)項王曰:“彭越強劫外黃,外黃恐,故且(姑且)降,待大王。大王至,又皆坑之,百姓豈有歸心?從此以

17、東,梁地十余城皆恐,莫肯下矣。”項王然(認為對,意動)其言,乃赦外黃當坑者。東(向東,名作狀)至睢(sui)陽,聞之皆爭下(歸順,名作動)項王。漢果數(多次)挑楚軍戰,楚軍不出。使人辱之,五六日,大司馬怒,渡兵汜(si)水。士卒半渡,漢擊之,大破楚軍,盡得楚國貨賂。大司馬咎,長史翳,塞王欣皆自到汜水上(句式:狀語后置句)。大司馬咎者,故二舊的)嶄(q$獄掾(yum),長史欣亦故棟(yu。陽獄吏,兩人嘗有德于項梁(句式:狀語后置句),是以(因此)項王信任之。當是時,項王在睢陽,聞海春侯軍敗,則引(帶領)兵還。漢軍方圍鐘離昧于滎陽東(句式:狀語后置句),項王至,漢軍畏楚,盡走險阻(險阻的地方,形作

18、名)。二、文言基礎知識鞏固練習1、下列加橫線的字意義相同的一項是(D)A、漢王笑謝目/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虹B、徒以吾兩人耳/炎U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C、漢王蛙,項王怒,欲一戰/數罟不入港池,魚鱉不可勝食也D、使旺臺人武涉往說淮侯/鯽(生說我曰A拒絕/道歉B只是/類C責備/細密的D游說2、下列加橫線的詞用法與意義相同的一項是(A)A、韓信險立為齊王因擊沛公于坐上B、財欲挑戰,慎勿與戰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師也,則恥師焉C、項王址言何為其然也D、漢王使人間問之,乃項王也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A趁機B如果/卻C認為對/這樣D原來是/卻3、下列加橫線字的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C)例句:丁壯蓮至旅A、

19、是時,彭越復反,下梁地B、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C、侶魚蝦而奶鹿D、漢軍畏楚,盡走險iL例句:意動,認為苦A歸順,名作動B名作狀,親豐C意動,以為友D形作名,險阻的地方三、探究:此部分寫樓煩面對項王時的“三不”反應,漢軍聞項王至的反應,主要是為了表現什么?側面烘托。通過眾人的膽怯畏懼側面烘托了項羽神勇過人,一往無前的英雄形象。第三課時一、閱讀課文,解釋文中加橫線的字,并指出劃線句子的句式類型垓下悲歌項王軍壁(修筑營壘,名作動)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為什么)楚人之(這么)多也!”項王則夜起,飲帳中(句式:省略介詞“于”,狀語后

20、置句)。有美人名虞,常幸(受寵幸)從;駿馬名雅(zhui),常騎之。于是項王乃悲歌慷慨,自為(作,寫)詩曰:“力拔山兮(x。氣蓋世(謂才能、功績等高出當代之上),時不利兮雅不逝。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唱)數闋(qu沉美人和(h之。項王泣(眼淚,動作名)數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于是項王乃上馬騎,麾(hui)T壯士騎從者八百余人,直(趁著)夜潰圍南(向南,名作狀)出,馳走。平明(天亮的時候),漢軍土(主)覺之,令騎將灌嬰以(帶領)五千騎追之。項王渡淮,騎能屬(zhn跟隨者百余人耳。項王至陰陵,迷失道,問一田父(fu),田父蟲(dd欺騙)曰:“左。”左(向左走,名作動),乃陷大澤

21、中,以(因為)(緣故)漢追及(趕上)之。項王乃復弓UW)兵而東(向東行走),至東城,丑(吳)有二十八騎。漢騎追者數千人(句式:定語后置句)項王自度(也t)不得脫,謂其騎曰:“吾起兵至今八歲(八年,古今異義)矣,身_(身經)七十余戰,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戰敗而逃),遂霸有天下。紅(業)今竺(終于)困(被圍困,被動句)于此,此天之亡(使滅亡,使動)我,非戰之罪也(句式:判斷句)。今日固(一定)決死,愿為諸君快戰(痛快地打一仗),必三勝之,型O)諸君潰圍,斬將,刈(y1)旗,令諸君知夭亡我,非戰之罪也。”乃分其騎以為(把劃為)四隊,四向。漢軍圍之數重。項王謂其騎曰:“吾蟲)公取彼一將。”令

22、四面騎馳下,期(約定)山東(山的東面,古今異義)為三處。于是項王大呼馳下,漢軍皆披靡(mi驚慌四散),遂斬漢一將。是時,赤泉侯為騎將,追項王,項王瞋目而(連詞,表修飾)叱之,赤泉侯人馬俱驚,辟(驚慌退避,辟通避)數里。與其騎會為三處。漢軍不知項王所在,乃分軍為三,復圍之。項王乃馳,復斬漢一都尉,殺數十百人,復聚其騎,亡(失去,損失)其兩騎耳。乃謂其騎曰:“何如?(怎么樣)”騎皆伏曰:“如大王言!”于是項王乃欲J(向東,名作狀)渡烏江。烏江亭長般(yi把船停靠在岸邊)船待,謂項王曰:“江東雖小,地方(土地方圓,古今異義)千里,眾數十萬人,亦足王_(wang使稱王,使動)也。愿大王急渡。今獨臣有船

23、,漢軍至,無以(沒有辦法)渡。”項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為(呢)(句式:賓語前置句)!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向西走,名作動),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_(weng使稱王,使動)我,我何(什么)面目見之?徵(址)彼不言,籍獨(難道)不愧于心乎(句式:狀語后置句)!”乃謂亭長曰:“吾知公長者(有才德的人)。吾騎此馬五歲,所當無敵,嘗一日行千里,不忍殺之,以(把)賜公。(句式:省略句,以(之)”乃令騎皆下馬步行,持短兵接(交戰)戰。獨(只,僅)籍所殺漢軍數百人。項王身亦窗冬)十余心(chug)、顧(回頭)見漢騎司馬呂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句式:判斷句)”馬童面(面對,名作動)之

24、、指王翳(y1)曰:“此項王也。”項王乃曰:“吾聞漢購(重金購買,古今異義)我頭千金,邑萬戶(句式:省略“以”,狀語后置,以千金、邑萬戶購我頭),吾為若德(好處)。”乃自刎(wm)M(連詞,表順承)死。二、文言基礎知識鞏固練習1、下列加橫線的字意義相同的一項是(A)A、有美人名虞,常幸叢/鰻立遠視,而望幸蠹B、騎能就百余人耳/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C、項王身亦被土余創乃自妙持戟挑戰D、毆漢騎司馬呂馬童/姓安得酒乎A寵幸B跟隨/勸酒C遭受/披著D回頭/可是2、下列句子不全有通假字的一組是(B)A、丁壯苦軍旅,老弱罷轉漕孫/則知明而行無過矣B、天下匈匈數歲者/伏尸百萬,流血漂櫓C、乃自被甲持戟挑戰天

25、下云合響應,贏糧而景從D、赤泉侯人馬俱驚,辟易數里/君子生非異也A罷通疲;知通智B匈通洶C被通披/景通影D辟通避/生通性3、下列加橫線的詞用法及意義相同的一項是(A)A、我頤目見之/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B、平明,漢軍乃覺之/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C、天之亡我,我何渡為/身死人手,為去下笑者D、不忍殺之,以賜公/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率之A什么B才/只C呢/被D介詞,把/連詞,來4、下列句中加橫線的詞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A)例句:項王軍壁技下A、沛公詢上B、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C、外衡而斗諸侯D、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例句:名作動,修筑營壘A名作動,駐軍B使動,使愚蠢C使動,使爭斗D使動,使稱王5

26、、下列句中加橫線的詞古今意義相同的一項是(C)A、乃分其騎以為四隊B、吾知公長者C、大王至,又皆坑之,百姓豈有歸心D、地方于里,眾數十萬人,亦足王也A把分為B有才德的人D土地方圓6、下列句式類型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C)例句:豎子不足與謀A、然今卒困于此B、籍獨不愧于心乎C、則漢欲挑戰,慎勿與戰D、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例句:省略句,與(之)A被動句,被圍困B狀后,于心愧C與(之)戰D判斷句+賓語前置句三、探究:1、從垓下歌的歌詞看,在生死存亡的最后一刻,項羽最惦記的是什么?這表現了項羽的哪一面?項羽陷入十面埋伏之中,四面皆楚歌,他意識到失敗的命運無可挽回了。在這時,項羽想到的不是他的天下,

27、不是戰爭,他想到的是他的寶馬和美人,他慷慨悲歌,熱淚滾滾,左右隨從受其感染,也一同悲泣起來。表現了這個蓋世英雄的俠骨柔情,兒女情長。2、今日固決死,愿為諸君快戰三勝之,為諸君潰圍”為什么項羽說“快戰”而不是“決戰”?決戰”有鞋偵難分、一決雌雄的怯思:也就是還有火鞋的想法。快戰”則只求痛快干一時。項羽意識到無可挽回的失敗已降臨在自己頭上,但是,對于何以會遭到如此慘敗,他是一萬個想不通。自己破釜沉舟”的氣概未減,為什么昔日的威力卻失靈了呢?為了證明自己的能力,否認失敗乃戰之罪二他在突圍的路上特意大顯神威。3、項羽本欲渡烏江,可到了烏江邊卻不肯渡,為什么?拒渡自刎表現了他什么樣的性格?項羽不肯過江東

28、,是因為他想到的是榮譽”尊嚴”血性”。他拒絕茍且偷生,死也要死得光明磊落,他想要保衛的是他的蓋世英名,他的英雄形象。所以他選擇了自刎。4、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項羽說了三次,項羽把自己的失敗歸咎于天”。俗話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作為旁觀者,你認同他的說法嗎?項羽的悲劇給你怎樣的啟示?(觀點明確、理由充分)點撥:1)項羽人物形象分析:胸懷大志(始皇巡游)、勇猛善戰(巨鹿之戰)、兒女情長(項王別姬)、仁愛惻隱(思民苦)、義重如山(與部下同甘苦,財共享)、果毅決斷(殺宋義自立)殘暴兇狠,好殺成性(坑殺降卒,屠咸陽,殺子嬰,燒秦宮,殺義帝)剛愎自用,聽信讒言(雖關心士卒,卻抑制謀臣,猜忌賢能)目

29、光短淺(西楚霸王)、吝嗇小氣(官印退退不分給功臣)、優柔寡斷(鴻門宴)、迷信武力、婦人之仁、沽名釣譽透過一幕幕細節,就會清楚的發現,項羽性格中存在著極為嚴重的缺陷。明確:項羽悲劇是性格悲劇:一是勇而無謀,二是優柔寡斷,三是孤性多疑,四是殘暴成性。2)啟示一:性格決定命運從項羽的品質看項羽失敗的必然性:凡是能統一天下營造太平盛世的君王皆有以下三種非凡的品質,項羽卻不具備。其一,斬釘截鐵,當斷則斷。其二,仁慈之心,擇時棄之。其三,深思熟慮,智勇過人。項羽此人性情太質直,為人輕率,遇事思考不同。啟示二:項羽的悲劇警醒我們:要能夠在人生的轉折關頭,特別是帶歷史性的關頭,頭腦清醒,把握契機,多謀善斷,培

30、養理想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否則,決不可能在人生轉折的大舞臺上演出威武雄壯的活劇來,而只能像項羽那樣仰天長嘯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為自己,給歷史留下一個個遺憾也許項羽性格中有著一切悲劇人物所無法抗拒的命運吧一一他殘暴兇狠、好殺成性,他性格直率、感情用事,他剛愎自用、聽信讒言,他自恃甚高、冥頑不靈。他頑固堅持自己的人格尊嚴,執著于自己的人生道路,保持著自己的生活方式,雖然這種性格讓他遭受痛苦磨難,使他最后身心具疲,使他最終四面楚歌,以至烏江自刎。但又試想,一個叱咤風云的楚霸王,倘若不能依靠自己希望的方式生活下去,活著對他來說又有什么樂趣呢?他是寧愿犧牲生命也不愿茍活的,所以他

31、選擇了自刎,或許這也就是悲劇英雄所留給我們的無奈吧。四、作業仔細閱讀下面三首詩,說說三首詩對項羽失敗原因的看法有何不同?烏江亭宋王安石百戰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回。江東子弟今雖在,肯為君王卷土來。夏日絕句宋李清照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題烏江亭【唐】杜牧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明確:杜牧這首詩體現了他不以成敗論英雄的敏銳觸角和非凡氣度,他認為勝敗乃兵家常事,(正如劉歡所唱從頭再來)詩而真正的男子漢是不怕失敗,而能忍辱負重,病敗雄心在。句針對項羽兵敗身亡的史實,批評他不能包羞忍恥,不肯總結教訓,惋惜其英雄事業歸于覆滅。王安石以一個

32、大政治家的非凡氣度和遠見卓識,對于項羽之死又提出了與眾不同的見解。如果說杜牧對項羽評價注重該不該”,王安石則看重能不能”,杜牧認為項羽不該烏江自刎,該重整旗鼓,以便東山再起;王安石則深入分析了民心的向背和大勢所趨。楚漢相爭,戰亂頻仍,百姓飽受戰亂之苦,而望烽煙止息。此時劉邦已穩定了大局,項羽則一敗涂地,回天無力,民心和形勢都決定了項羽不可能再有東山再起、卷土重來的輝煌。其中民心的向背和順應形勢的高論,就很發人深思,時至今日,更顯得是至理名言!啟示:引領我們如何正視打擊和挫折,如何在困境中奮起。婉約派一代詞宗李清照的詩寫得大氣磅礴,氣勢奪人。她為項羽大唱贊歌,認為好男兒就應該生為人杰,死為鬼雄,

33、項羽不肯后退,寧肯一死,死得好!悲壯慘烈,氣壯山河,英雄無悔,本色不改,可敬可畏,可歌可泣。啟示:人生在世,就應該慷慨激昂,轟轟烈烈,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特別是風華正茂的青年,更要指點江山,激揚文字,不辱歷史賦予我們的莊嚴使命。反饋訓練案第四課時、解釋下列加點的詞的意義(1)(2)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盡,完畢(3) 籍為裨將,徇下縣以兵威降服地方(4) 天下匈匈數歲者,徒以吾兩人耳因為僉IJ,一人敵,不足學。值得(5) 漢王笑謝曰拒絕(6)漢王使人間問之暗中(7) 悉令男子年十五已上詣.城東(8) 于是項王乃即.漢王相與臨.廣武間(jien)而語靠近到(9) 項王乃復引.兵而本帶領向東行走(

34、10) 有美人名虞,常幸.從受寵幸(11) 麾下騎從者百余人,直.夜潰圍而出趁著(12) 項王渡淮,騎能屬.者百余人耳跟隨(13) 然今困于此,此大之亡.我,非戰之罪也被困使亡(14) 令四面騎馳下,期.山東為三處約定(15) 項王身亦被十余創遭受傷口(16) 顧見漢騎司馬呂馬童回頭、指出下面的通假字,并寫出所通本字,解釋其意義。(1) 丁壯苦軍旅,老弱耍轉漕。(罷通疲:感到疲憊)(2) 天下匈匈數歲者、徒以吾兩人在耳。(匈匈通洶洶:動蕩不安的樣子)(3) 于是項王乃即漢王相與臨廣武回而語。(間通澗:山澗)(4) 赤泉侯人馬俱驚,厘易數里。(辟通避:退避)(5) 悉令男子年十五已上詣城東(已通

35、以”)(6) 項王大怒,乃自被里持戟挑戰(“被”通披”,穿上,披上)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項王也。”(“面”通響”以背相對)今義:學習書本)三、解釋下列古今異義詞1、項籍少時,學書丕成,去(古義:學習認字與寫字2、力能扛鼎,才氣過人(古義:才能和勇氣今義:才能)3、漢王笑謝曰:“吾寧斗智,不能斗力。”(古義:4、江東雖小,地方千里(古義:土地方圓5、有美人名虞,常幸從(古義:歌伎,宮妃6、于是項王及悲歌慷慨(古義:在此,這時候拒絕;今義:感謝)今義:才M片地域)今義:美貌女子)今義:承接連詞)(古義:意氣激昂今義:大方,不吝嗇)7、項王泣數行下,左右皆泣(古義:身邊的下屬今義:方位名詞)8、

36、今日固決死,愿為諸君快戰(古義:痛快的打一仗今義:快速戰斗)9、令四面騎馳下,期山東為三處(古義:山的東邊今義:山東省)10、M公長者(古義:年局有德行的人11、吾聞漢咂頭千金(古:懸賞四、指出下面加點的詞的活用類型,并解釋其意義。(1)毋妄言,族.矣火族(名作動)(2)梁以此奇籍認為奇特(意動)今義:泛指年紀和輩分都高的人)今義:購買)丁壯苦軍旅,老弱罷轉漕為苦(意動)以(3)(5)(6)乃東行擊陳留、外黃向東(名作狀)悉令男子年十五已上詣城東,欲坑之活埋(名作動)東至睢陽,聞之皆爭下.項王向東(名作狀)歸順(名作動)漢軍畏楚,盡走險阻險阻的地方(形作名)(8)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駐扎(

37、名作動)(9)項王泣數行下眼淚(動作名)(10)項王乃復引兵而東.向東進發(名作動)(11)吾起兵至今八歲矣,身.七十余戰經歷(名作動)(12)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使稱王(使動)(13)馬童向之,指王翳曰:“此項王也。”面對(名作動)(14)項王然其言。乃赦外黃當坑者。認為是對的,形容詞意動用法(15)左,乃陷大澤中,以故漢追及之。往左邊走(名作動)五、解釋下列虛詞,注意辨析詞性和用法為1梁父即楚將項燕,為秦將王翦所戮者也(介詞,被)2項氏世世為楚將(動詞,是)3于是梁為會稽守(動詞,擔任)4自為詩曰(動詞,創作)5我何渡為(語氣助詞,反問語氣)6吾為若德(介詞,給)7為諸君潰圍(

38、介詞,替、給)8愿為諸君快戰(介詞,為了)以1徒以吾兩人耳(介詞,因為)2是以項王信任之(因此)3乃分其騎心四隊(介詞,把)4書足以記名姓而已(連詞,用來)5令騎將灌嬰些千騎逐之(介詞,率領)6今獨臣有船,漢軍至,無以渡。(固定結構,沒有什么可以拿來)者1項籍者,下相人也(語氣助詞,表判斷)2梁父即楚將項燕,為秦將王翦所戮者也。(“者字短語”相當于“的人”)3吾知公長者(“者字短語”相當于“的人”)4騎能屬者百余人耳(結構助詞,定語后置的標志。)而1書足以記名姓而已(語氣詞,罷了)2彼可取而代也(連詞,表順承)3項王嗔目而叱之(連詞,表修飾)4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連詞,表順承)5縱江

39、東父兄憐而王我(連詞,表結果)6乃自刎而死(連詞,表順承)之1漢王數之,項王怒,欲一戰。(代詞)2此天之亡我(取消句子獨立性)3非戰之罪也(助詞,的)4是何楚人之多也(這樣)乃1漢王使人間問之,乃項王也(是,副詞,表判斷)2于是項王乃即漢王相與臨廣武間而語。(就,副詞)3乃東,行擊陳留、外黃。(于是,副詞)4平明,漢軍乃覺之(才,副詞)5左,乃陷大澤中(卻,表轉折)6乃有二十八騎(只,僅僅,才,副詞)六、把下列特殊句式歸類并口頭翻譯(A)判斷句1項籍者,下相人也。3此亦大亡秦之時也。(B)省略句5塞王欣皆自到(于)汜水上8不忍殺之,以(之)賜公10使(之)受命召桓楚(C)定語后置11悉令男子年

40、十五已上詣城東13騎能屬者百余人耳。(D)被動句15為秦將王翦所戮者也。16(E)、賓語前置17乃謂其騎曰:“何如?”2梁父即楚將項燕,為秦將王翦所戮者也。4此夭之亡我,非戰之罪也。6項王軍壁(于)垓下7飲(于)帳中9則漢欲挑戰,慎勿與(之)戰12摩下壯士騎從者八百余人。14漢騎追者數千人18天之亡我,我何渡為!吾聞先即制人,后則為人所制。(F)狀語后置19縱彼不言,籍獨不愧于心乎?20軍方圍鐘離昧于滎陽東21兩人嘗有德于項梁。22諭以所為起大事七、翻譯下列重點語句,并注明運用到的翻譯方法,判斷考察的重點詞(踩得分點)。1、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譯文:項梁急忙捂住他的嘴,說

41、:不要胡說,要滿門抄斬的!”但項梁卻因此而感到項籍很不一般。2、江西皆反,此亦大亡秦之時也。吾聞先即制人,后則為人所制。譯文:大江以西全都造反了,這也是上大要滅亡秦朝的時候啊。我聽說,做事情占先一步就能控制別人,落后一步就要被人控制。3、謹守成皋,則漢欲挑戰,慎勿與戰,毋令得東而已。譯文:你們要謹慎地守住成皋,如果漢軍挑戰,千萬不要和他們交戰,只要別讓他們東進就行。4、于是項王乃上馬騎,麾下壯士騎從者八百余人,直夜潰圍南出。譯文:于是項王就跨上戰馬,身后跟從著八百多名壯士騎兵,在夜里向南沖決重圍,急馳逃走。5、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譯文:項王軍隊在垓下筑起營壘,兵少糧盡,漢軍及諸侯軍把他包圍了好幾層。夜里聽到漢軍在四面都唱著楚地的歌曲,項王就大驚道:漢軍已經全部得到楚國的土地了嗎?為什么楚人這么多呢!”6、今日固決死,原為諸君快戰,必三勝之,為諸君潰圍,斬將,刈旗,令諸君知夭亡我,非戰之罪也。譯文:今天本來必定會死,我愿意為諸君打一場決定最后勝敗的仗,一定要戰勝敵人三次,為各位突出重圍,斬殺漢將,砍倒敵人軍旗,讓各位知道這是上天要亡我,不是我用兵打仗的錯誤。7、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于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